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尘客

星 云 禅 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45 无言之教

有一个学僧,请示夹山善会禅师道:“从古以来,历代祖师都立下言教训示后人,禅师为什么却无言教?”
  善会:“三年不吃饭,目前无饥人。”
  学僧:“既是无饥人,我为什么没有开悟?”
  善会:“只为迷悟迷却了你,请听我偈:
  ‘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
  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学僧:“十二分教及祖师西来意,可以说都是悟法悟人,禅师为什么说没有悟法亦没有迷人?”
  善会:“那些西来意是老僧的坐垫,你问西来意,为什么不问你自己的己意?”
  学僧:“我不明己意是什么?我只问禅师究竟要以何法示人?”
  善会:“虚空无挂针之壁,子虚徒捻线之功。你为什么一定要画蛇添足呢?会吗?”
  学僧:“不会。”
  善会:“以我看维摩居士的居家梵行,释迦如来的观机说法,都是多此一举。”
  学僧:“难道圣教均一无可取吗?”
  善会:“可取的应该都不是圣教!”
  学僧:“若无言教,学僧怎能开悟呢?”
  善会:“自己的西来意,何要别人的言教?”
  学僧终于心有所悟。
  所谓禅者,离文字相,离语言相,离心缘相,用言教说法,离禅很远。因为禅不可说,能说的都不是禅。“言语道断”,这是历代祖师的信条。所以自古以来,只要谈禅,开口便打。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但佛陀说:“我没有说过一个字。”这不是说谎,这是真实的,因为既是“真理”,你说了不增,未说不减,“三年不吃,并无饥饿的人。”你道得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46 何法示人?

 临济禅师与凤林禅师交往时,有一次凤林禅师问道:“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不知您愿不愿意回答?”
  临济禅师回答道:“谁不知道凤林法师是位大诗人,我可不要挖自己的肉作疮!不过我倒很好奇您的问题是什么?”
  凤林:“海月澄无影,游鱼独自迷。”
  临济:“海月既无影,游鱼何得迷?”
  凤林:“观风看浪起,翫水野帆飘。”
  临济:“孤轮独照江山静,长啸一声天地秋。”
  凤林:“任将三寸辉天地,一句临机试道看。”
  临济:“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
  凤林至此已无话可说,于是临济禅师乃吟颂着:
  “大道绝同,任向西东;
  石火莫及,电光罔通。”
  后来沩山禅师看到这句颂词,就问仰山禅师道:“其速度之快,既然连石头的火花都追不上,甚至连闪电的光线也都达不到,那么古圣先贤又用什么方法来教导后学呢?”
  仰山:“老师您的意思呢?”
  沩山:“只要是能言说的,皆无实义。”
  仰山:“我并不以为然。”
  沩山:“为什么呢?”
  仰山:“凡所言说,皆是佛法;凡所佛法,皆在心源;心念一动,遍十方界,石头之火,雷电之光,均不及心快。”
  沩山:“确实不错,海月也好,游鱼也好,风浪也好,帆船也好,寂静的江山,萧条的秋天,诗人剑客,天地机遇,总在心中,何关迷悟?何关迟速?”
  禅者好问,因为他们对人生,佛道、禅心,充满疑问,但另一方面的回答,往往又答非所问,看起来答问没有关连,但实际上丝丝入扣,紧密相连。所谓真理,有时同中有异,有时异中有同,其实同异皆一如,动静皆一如,东西皆一如,空有皆一如,迷悟皆一如。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47 进入深山

洞山禅师去访问龙山禅师,龙山禅师问道:“应该没有进入这座山的路,你是从哪里里来的呢?”
  洞山禅师道:“这座山有没有路,以及我怎么进来的一事暂且不谈,现在先问老师您究竟是从哪里里进入这座山的呢?”
  龙山禅师道:“反正我不是从天上云和地下水来的。”
  洞山禅师道:“请问老师!自从你住进这座山以来,到现在究竟有多少年了?”
  龙山禅师回答说:“山中无甲子,世上的岁月推移都跟我无关。”
  洞山禅师道:“那我再请问老师,是你先住在这里呢?还是这座山先住在这里呢?”
  龙山禅师道:“不知道!”
  洞山禅师不解地追问道:“为什么不知道呢?”
  龙山禅师回答道:“我既不是凡尘的人,也不是天上的仙,我又怎么会知道呢?”
  洞山禅师道:“你既不是人也不是仙,难道你已经成佛了?”
  龙山禅师道:“不是佛!”
  洞山禅师:“那似什么?”
  龙山禅师道:“说似一物即不中!”
  洞山禅师终于提出他的主题问道:“你是什么缘故才住进这座深山呢?”
  龙山禅师也就着主题回答道:“因为我以前曾看见有两头泥牛在打斗,一边斗一边竟坠入大海中,一直到今天也没看见牛的踪影。”
  洞山禅师一听这话,不由得肃然起敬,立刻恭敬地对龙山禅师膜拜。
  这里所说的深山,应该是指我们身体的五蕴山,我们怎样才会进入这座山的?当然不是从某一条路进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应该是业缘进入这五蕴山的!不过,深山好修道,藉着我们这座五蕴山,所谓“借假修真”,怎能不值得恭敬膜拜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48 宛尔不同

临济禅师有一次到襄阳去参访华严禅师,碰巧华严禅师正倚着拄杖在打瞌睡,临济禅师就轻轻地摇醒他,并婉言问道:“禅堂僧众大家莫不精进修持,老禅师为什么有空在这里打瞌睡?”
  华严禅师丝毫不觉惊讶,好像无动于衷地回答道:“一个真正有修持的人,其作风与行为是不同于一般人的,你可不能随便拿我比人!”
  临济禅师好像抓住了华严禅师的把柄,立即说道:“这么说您对待不同的参学者,其摄受的方式也就不能千篇一律了!”说着便回头寻找侍者,大声呼唤着:“哪里一位是侍者呀?哪里一位是侍者呀?请给这位真正有修持的华严禅师一杯茶!”
  华严禅师对临济禅师如此命令自己侍者奉茶并不以为忤,反而非常愉快地吩咐维那道:“维那!请你把这位远来的学僧,好好地安顿在禅堂里,他能呼唤天下的禅僧!”
  临济禅师对华严禅师如此安排,不但不欢喜感谢,反而拂袖而去!走到门口,回头对华严禅师说道:“你是有资格打瞌睡的,天下的禅僧没有人像你会接待禅者了。”
  华严禅师听后反而生气说道:“你走吧!你叫侍者倒给我的一杯茶,我才不喝哩!”
  禅门对临济禅师一向赞美他善于摄化,所谓“临济儿孙满天下”,其实临济禅师也非常受教,在他眼中“善知识也是满天下”。
  临济叫侍者倒给华严的一杯茶,华严不肯回敬临济,这不是看不起临济禅师,因为自己有的,已不需要别人的赐与,自己圆满清净的自性,所谓自家宝藏,何必在乎别人的一杯茶?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49 哭笑无常

自古以来,“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马祖禅师和百丈禅师是禅门两大功臣。
  一天,马祖禅师和百丈禅师在散步,忽见一群野**飞过去。马祖问道:“那是什么?”
  百丈禅师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是一群野**!”
  马祖禅师问:“飞到哪里里去了?”
  百丈禅师答:“飞过去了!”
  马祖用力捏了一下百丈的鼻子,百丈痛得大叫!马祖便指着百丈的鼻子问:“不是在这里吗?你怎可说飞过去了?”
  百丈听后,廓然大悟!但他一句话也不说,却回到房里痛哭,禅友问他为什么要哭?他照实告诉大家说马祖老师捏痛了他的鼻子。
  禅友们不解似地问道:“是你做错了什么事情吗?”
  百丈禅师回答道:“你们可以去问问老师!”
  禅友们问马祖da师,马祖说百丈自己知道,禅友们再回头来问百丈,百丈却哈哈大笑,禅友们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以前哭,现在又笑呢?
  百丈禅师回答道:“我就是以前哭,现在笑!”
  上面这一段禅门有名的公案,实在寓有深长的意义。当然这不能用常理去推敲,这必得用禅心去体会。
  马祖禅师问那是什么东西,百丈禅师回答说是野**飞过去了,百丈是在时空上犯了错误,禅,怎可说什么这里那里?过去现在?马祖的这一捏,把时空的分界当下粉碎,百丈就悟了。百丈回答禅友说“以前哭,现在笑”,这是说,时空观念一变,永恒的本体现前,我与世界都不一样了,这就是当下认识了自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50 缘起性空

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中证悟的智能,出言吐语,充满了慧思灵巧。有一天,弥兰陀王向那先比丘道:“眼睛是你吗?”
  那先比丘笑笑,回答道:“不是!”
  弥兰陀王再问:“耳朵是你吗?”
  那先比丘再回答道:“不是!”
  “鼻子是你吗?”
  “不是!”
  “舌头是你吗?”
  “不是!”
  “那么,真正的你就只有身体了?”
  “不,色身只是假合的存在。”
  “那么‘意’,是真正的你?”
  “也不是!”
  弥兰陀王经过这些问答,最后问道:“既然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是你,那么你在哪里里?”
  那先比丘微微一笑,反问道:“窗子是房子吗?”
  弥兰陀王一愕,勉强回答:“不是!”
  “门是房子吗?”
  “不是!”
  “砖、瓦是房子吗?”
  “不是!”
  “那么,床椅、梁柱才是房子吗?”
  “也不是!”
  那先比丘悠然一笑道:“既然窗、门、砖、瓦、梁柱、床椅都不是房子,也不能代表这个房子,那么,房子在哪里里?”
  弥兰陀王恍然大悟!
  弥兰陀王悟了什么?“缘起性空”,大地山河,宇宙万有,那是因缘和合的存在,没有因缘,就没有一切!世间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东西,一切假因缘而生,一切是自性空。缘起性空,应该就是禅!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51 吃饭睡觉

修学律宗的有源请教大珠慧海禅师说:“和尚修道,有没有秘密用功的法门?”
  大珠:“有!”
  有源:“如何秘密用功?”
  大珠:“肚子饿时吃饭,身体困时睡觉。”
  有源不解地说道:“一般人生活都要吃饭睡觉,和禅师的用功不是都相同吗?”
  禅师:“不同。”
  有源:“有什么不同?”
  禅师:“一般人吃饭时百般挑剔,嫌肥拣瘦,不肯吃饱,睡时胡思乱想,千般计较。”
  吃饭睡觉是多么简单的事,可是今天究竟有多少人能舒舒服服的吃饭,安安逸逸的睡觉?可见最平常的事到达平常心的境界,是须经过无数不平常的修持。禅师们多在“用功”,快快乐乐的把饭吃饱,安安静静的把觉睡好。
发表于 2010-9-30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0-1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52 一得一失

南泉普愿禅师问一学僧道:“夜来好风?”
  学僧:“夜来好风。”
  南泉:“吹折门前一颗松。”
  学僧:“吹折门前一颗松。”
  南泉禅师转身又问旁边站立的侍者道:“夜来好风。”
  侍者:“是什么风?”
  南泉:“吹折门前一颗松。”
  侍者:“是什么松?”
  南泉普愿禅师听后,深有感触,不禁就慨叹道:“一得一失!”
  南泉禅师说后,又再重问学僧道:“你将来要做什么?”
  学僧:“不做什么!”
  南泉:“应该要为众生做马牛!”
  学僧:“应该要为众生做马牛!”
  南泉禅师又再转身问身旁的侍者道:“你将来要做什么?”
  侍者:“要做像老师您这样的人物!”
  南泉:“应该要为众生做马牛!”
  侍者:“为什么要为众生做马牛?”
  南泉禅师看看二人,放大声音仍然慨叹道:“一得一失!”
  南泉禅师的学僧,是入门的学僧,侍者是门外的侍者,俗语说:“行家前面一开口,就知有没有。”如这两个学僧和侍者,禅语的深浅,从回答的言论中一听即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10:48 , Processed in 0.115082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