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尘客

星 云 禅 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7 什么冤仇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自古相传,凡是作为一位禅师,一生之中必须到这里来参拜一次。有一位禅僧,从来没有见过达摩祖师的面,但是他却甘愿为达摩祖师终身守墓。这座达摩祖师的坟墓,唐代宗时,曾赐颁“圆觉da师空观之塔”的封号,所以大家称这位守墓的禅僧为塔主。
  有一次,誉满天下的临济禅师来到达摩祖师的墓边,临济禅师应是达摩祖师的第十一代传人,塔主见面后就问道:“请问长老!您法驾光临,请问您是先礼佛呢?还是先礼祖呢?”
  临济禅师道:“我到此目的,既不礼佛也不拜祖!”
  塔主听后非常不解地问道:“请问大德!佛陀及祖师与你有什么冤仇?”
  临济禅师一听这话,反问道:“您为佛陀与祖师这么讲话,佛陀与祖师有什么恩惠给你吗?”
  塔主一听,茫然不知所答。许久,塔主请问道:“那我该如何自处呢?”
  临济禅师开示道:“泯灭恩仇,体会佛法平等,才能见到祖师的本来面目。”
  塔主又问道:“如何才是佛法平等呢?”
  临济禅师以三祖僧璨禅师的〈信心铭〉中的偈语说道:“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塔主终于言下大悟。
  临济禅师得法于黄檗禅师,黄檗的“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的禅境,临济一定深有所契。今见达摩祖师的塔墓,以至尊的无求之礼,契入祖心,而塔主不知,用对待的差别知见之心,问先礼佛抑或先礼祖,临济禅师不是佛与祖均不礼,而是自性中的佛与祖早就打成一片,所谓佛与祖已无分无别,何必妄加恩仇执着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8 无言句
  有一次临济禅师行脚到翠峰山时,就顺道去参访翠峰禅师,初见面时,翠峰禅师就问临济禅师道:“您从什么地方来?”
  临济回答道:“从黄檗禅师处来。”
  翠峰禅师听到黄檗禅师的名字,非常高兴,因此问道:“平常黄檗禅师如何教导学生呢?”
  临济:“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都不是真理,黄檗禅师是从来不用言语教导学生的。”
  翠峰:“什么都不言说,什么都不教导,那学生如何参学?”
  临济道:“教导是有的,只是不同于一般言说,有时扬眉瞬目,有时棒喝打骂,若论教授,一字也无。”
  翠峰:“能否举个例子?”
  临济:“我是举不出例子的,因那是足迹所不能到达的境地,就如一箭射过西天。”
  翠峰:“足迹不能到达,心念总可到达。”
  临济:“如果一定要心念到达,那就有所偏差了。因为有到达的地方,也就有不到达的地方。”
  翠峰:“如果完全封闭语言意念,那我们如何见道呢?”
  临济:“当下见道!”
  禅,一再强调言语道断,心缘灭绝。因为灭绝你我对待,灭绝时空限制,灭绝生死流转,那不是言语可教的,也不是足迹所到的,甚至也不是心念能想的。禅,超越有与无,超越内与外,超越知与不知,但禅是无处不遍,无处不在的。正如诗云:“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9 反主为宾
  年关将届,在外云**脚的佛光禅师,除夕夜里终于赶回弟子平遂住的北海道场过年。禅师风尘仆仆地回到寺前,只见寺内暗黑一片,举手敲门没有回响,心想大概是平遂外出未归,不得已只好盘腿禅坐寺前等候。等了一会,同行的侍者不耐烦地在寺院四处探望,终于发现一扇窗户没有上锁。侍者身手矫健爬墙而入,并且开门请禅师进去。佛光禅师进去之后,转身交待侍者说:“把所有的门窗都反锁起来。”
  大约过了两炷香之久,平遂终于回到了寺中,掏出怀中的钥匙,试了又试,就是无法把门打开,平遂纳闷地自言自语道:“咦!真奇怪,这钥匙明明没有带错,怎么打不开呢?莫非是这扇门太久没有使用,所以生锈打不开。”平遂不死心地再开,那扇门却顽强地关得紧紧的,不得已只好也撩起衣裾从厕所边的一个小窗子破窗而入,哪里知头才刚刚伸入室内,突然从黑暗中传来一声低沉浑厚的声音:“你是什么人?爬窗做什么?”平遂一惊,跌了下来,莫非自己走错了人家?还是寺内遭了宵小?
  佛光禅师唯恐弟子平遂过度惊吓,命令侍者赶快开门,把平遂迎了进来。平遂一看是师父回来了,赶忙上前礼座道:“师父!刚才弟子着实被吓坏了,师父那一声轻喝,如同狮子吼声,让弟子真不知道谁是主?谁是客了。”
  常有人说:慈悲实在不易奉行,其实假如把自他互易,就容易实践慈悲了。平遂的宾主互易,实在也不知道我是谁了?明明自己是寺主,但给屋内的轻轻一问,顿然使自己有反主为宾的感觉。平常执着的自我,也有这么忘失的时刻。这种忘失仍不离对待和分别执着,假如从禅观中悟道,从无分别中忘失自我,那就能超越生死苦海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10 高与远
  龙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模拟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修改多次,却总认为其中动态不足,适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评监一下。
  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错,但龙与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多少?现在应该要明白的是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向下压低。龙颈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他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们非常欢喜地受教道:“老师真是一语道破,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虎头也太高了,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
  无德禅师藉机开示道:“为人处事,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的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
  学僧不解似地道:“老师!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
  无德禅师严肃地说道:“你们且听我的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诸仁者能会意吗?”
  诸学僧至此均能省矣!
  禅者的人格,有自尊的一面,他们有时顶天立地,孤傲不群,有如龙抬头虎相扑;但有时也非常自谦,有如龙退缩,虎低头。这正说明了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所谓进退有据,高低有时。龙为兽中之灵,虎为兽中之王,禅者乃人中之贤,以退为进,以谦为尚,不亦宜乎?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11 放下!放下!
  过去有一个人出门办事,跋山涉水,好不辛苦,有一次经过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掉到深谷里去。此人眼看生命危在旦夕,双手在空中攀抓,刚好抓住崖壁上枯树的老枝,总算保住了生命,但是人悬荡在半空中,上下不得,正在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忽然看到慈悲的佛陀,站立在悬崖上,慈祥地看着自己,此人如见救星般,赶快求佛陀说:“佛陀!求求您慈悲,救我吧!”
  “我救你可以,但是你要听我的话,我才有办法救你上来。”佛陀慈祥地说着。
  “佛陀!到了这种地步,我怎敢不听您的话呢?随您说什么,我全都听您的。”
  “好吧!那么请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
  此人一听,心想,把手一放,势必掉到万丈深渊,跌得粉身碎骨,哪里里还保得住生命?因此更加抓紧树枝不放,佛陀看到此人执迷不悟,只好离去。
  我们想明心见性,就要遵循佛陀的指示,把手放下来。在悬崖的地方,把手放下来才能得救,否则拚命执着,怎好救你脱离险境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12 衣服吃饭
  一休禅师有一位将军弟子,有一天将军请师父吃斋,一休禅师到达时,守卫的人不准他进去,因他穿着破烂的衣服。一休禅师没有办法,只好回去换了一件海青(大袍)袈裟,再去赴宴。
  当用斋的时候,一休把菜一直往衣袖里装,将军看见了很诧异,就说道:“师父!是不是家中有老母?或寺里有大众?等一会儿我令人再煮菜送去,现在请您先用啊!”
  一休禅师道:“你今天是请衣服吃饭,并不是请我吃饭,所以我就给衣服吃!”
  将军听不懂禅师的话中之意,一休禅师只得解释道:“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因为穿了一件破旧法衣,你的守卫不准我进门,我只好回去换了这身新的袈裟,他才放我进来,既然以穿衣服新旧做宾客的标准,所以我以为你是请衣服吃饭,我就给衣服吃嘛!”
  从一休这一段禅话里,可以看出shehui上的势利虚荣,人,有时不以人格品德论高低,而以衣服新旧做标准,所以一般人只讲究“金玉其外”,不管“败絮其中”,一休禅师把饭菜给衣服吃,给今日的shehui人心,真是一针见血的讽刺呀!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13 快乐与痛苦
  昙照禅师每日与信徒开示,都离不开:“快乐呀!快乐呀!人生好快乐呀!”
  可是有一次他生病了,在病中不时叫说:“痛苦呀!痛苦呀!好痛苦呀!”
  住持大和尚听到了,就来责备他:“喂!一个出家人有病,老是喊苦呀,苦呀,不好看呀!”
  昙照:“健康快乐,生病痛苦,这是当然的事,为什么不能叫苦呢?”
  住持:“记得当初你有一次,掉进水里,快要淹死时,你还面不改色,那种无畏的样子,视死如归,你那豪情如今何在?你平时都讲快乐、快乐,为什么到生病的时候,要讲痛苦、痛苦呢?”
  昙照禅师对住持和尚道:“你来,你来,你到我床前来!”
  住持到了他床边,昙照禅师轻轻地问道:“住持大和尚!你刚才说我以前讲快乐呀、快乐呀!现在都是说痛苦呀、痛苦呀!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讲快乐对呢?还是讲痛苦对呢?”
  人生有苦乐的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得无味;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14 畸 形
  有位信徒向默仙禅师说道:“我的妻子悭贪吝啬,对于好事,一财不舍,你能慈悲到我家去,向我太太开示,行些善事好吗?”
  默仙非常慈悲地答允。
  当默仙到达信徒家时,信徒的妻子出来迎接,但一杯茶水都舍不得端出来供养,禅师就握着一个拳头说道:“夫人,你看我的手,天天都是这样,你觉得如何?”
  夫人:“如果手天天这个样子,这是有毛病,畸形呀!”
  “这样子是畸形!”接着默仙禅师把手伸张成一个手掌,问道:
  “假如天天这样子呢?”
  夫人:“这样子也是畸形!”
  默仙禅师立刻道:“夫人!不错,这都是畸形,钱只知道贪取,不知道布施,是畸形。钱只知道花用,不知道储蓄,也是畸形。钱要流通,要能进能出,要量入为出。”
  这位夫人在默仙禅师巧妙比喻之下,对做人处事和经济观念,用财之道,了然于心了!
  世间上有人过分贪财,有人过分施舍,均非佛教中道之义。悭贪之人应知喜舍结缘乃发财顺利之因,不播种,怎有收成?布施之人应在不自苦不自恼情形下为之,否则即为不净之施。默仙禅师以掌为喻,实有至理。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15 深不可测
  有一位研究经律论的三藏法师,问大珠慧海禅师道:“请问吾人本性真如到底变异与否?”
  大珠禅师:“会变异!”
  三藏法师:“您错了。”
  大珠禅师:“你有没有真如?”
  三藏法师:“当然有。”
  大珠禅师:“如果你说真如不变动,那么你一定是个平凡的僧人。你难道没有听过真的修道者,可以转三毒贪瞋痴为三学戒定慧,转六识成六种神通吗?转烦恼成菩提,转无明为佛智吗?如果你说真如无变异,你就是外道!”
  三藏法师语塞,认输说道:“这么说来,真如就有变动了。”
  大珠禅师:“如果说真如有变动也是外道。”
  三藏法师:“您刚才说真如有变动,怎么现在又说不变?”
  大珠禅师:“如果您清清楚楚地见到自性,就会知道真如和万物的关系,您说变也是,不变也是。如果你没有见性的话,说变也不是,说不变也不是,如今一听人说真如会变动就做变的解释,又听说不变就做不变的解释。你怎能称为杰出的三藏法师?”
  三藏法师听后非常惭愧地说:“禅,真是深不可测!”
  禅,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不是动,也不是静;变而不变,不变而变;此即是彼,彼即是此;这不是一笔胡涂帐,这是禅的一统天下!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16 寸丝不挂
  净居寺的比丘尼玄机,常在大日山的石窟中打坐参禅,有一天忽然兴起一个念头,心想:“法性湛然深妙,原本没有来去之相,我这样厌恶喧哗而趋于定寂,算不得是通达法性的人。”
  于是他立刻动身往访雪峰禅师。
  雪峰初见时问道:“从什么地方来?”
  玄机回答道:“大日山。”
  雪峰用机锋语问道:“太阳出来了没有?”
  玄机不甘示弱道:“假如太阳出来的话,会把雪峰给融化了。”
  雪峰见其出语不凡,再问:“你叫什么名字?”
  “玄机。”
  “一天能织多少?”
  “寸丝不挂!”
  当玄机礼拜而退时,才走了三五步,雪峰道:“你的袈裟拖在地下!”
  玄机听后,赶快回头看一下袈裟的衣角。雪峰哈哈笑道:“好一个寸丝不挂!”
  玄机和雪峰的对话,可以看出禅的不同境界,玄机的话是捷辩,不是禅;雪峰禅师的一句“好一个寸丝不挂”,那才是禅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12:25 , Processed in 0.129656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