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尘客

星 云 禅 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95 不能代替
  临济禅师将圆寂时,曾开示弟子道:“我入灭后,你们不可将正法眼藏也随着灭却!”
  座中三圣惠然禅师听后说道:“身为弟子的我们,怎敢将老师的正法眼藏灭却呢?”
  临济禅师问道:“那么,假如有人问起:道,是什么?你们要如何回答?”
  惠然禅师马上就学着临济禅师一向教导学人的方法,高声大喝!
  临济禅师非常不以为然地说道:“谁能想象,我的正法眼藏,以后却在这些大喝一声的人处灭却!说来真叫人伤心!”
  说完,就坐在法座上端然而寂,时为唐咸通七年。
  临济禅师入灭后,惠然禅师非常不解地说道:“老师平时对来访者都大喝一声,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着老师也大喝一声呢?”
  临济禅师忽然又活回来:“我吃饭你们不能当饱,我死你们不能代替。”
  惠然禅师急忙跪叩说道:“老师!请原谅,请住世给我们多多指导。”
  临济禅师大喝一声,说道:“我才不给你们模仿!”
  说后,临济禅师真的就入灭了。
  禅者,最不喜欢人模仿,所谓依样画葫芦,终究不像原样。黄檗禅师的棒、临济禅师的喝、赵州禅师的茶、云门禅师的饼,各家接待学人有各家的家风,不是依样可学。禅者要能“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一切都要自家重新来过。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96 必修课程
  有一学僧元持在无德禅师座下参学,虽然精勤用功,但始终无法对禅法有所体悟,故有一次在晚参时,元持特别请示无德禅师道:
  “弟子进入丛林多年,一切仍然懵懂不知,空受信施供养,每日一无所悟,请老师慈悲指示,每天在修持、作务之外,还有什么是必修的课程?”
  无德禅师回答道:“你最好看管你的两只鹫、两只鹿、两只鹰,并且约束口中一条虫。同时,不断地斗一只熊,和看护一个病人,如果能做到并善尽职责,相信对您会有很大的帮助。”
  元持不解地说道:“老师!弟子孑然一身来此参学,身边并不曾带有什么鹫、鹿、鹰之类的动物,如何看管?更何况我想知道的是与参学有关的必修课程,与这些动物有什么关系呢?”
  无德禅师含笑地道:“我说的两只鹫,就是你时常要警戒的眼睛──非礼勿视;两只鹿,是你需要把持的双脚,使它不要走罪恶的道路──非礼勿行;两只鹰,是你的双手,要让它经常工作,善尽自己的责任──非礼勿动。我说的一条虫那就是你的舌头,你应该要紧紧约束着──非礼勿言。这只熊就是你的心,你要克制它的自私与个人主义──非礼勿想。这个病人,就是指你的身体,希望你不要让它陷于罪恶。我想在修道上这些实在是不可少的必修课程。”
  在佛经里说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好象是一个无人居住的村庄,已经给另外的六个强盗土匪占领了,每天他们攀缘六尘,作恶造业。六根就等于虎豹豺狼,鹫鹰毒虫。假如谨慎管理,让他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也就是佛儒融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97 死而复活
  南泉普愿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突然大吼一声,把侍者吓了一跳,赶紧走到南泉禅师的身旁,南泉禅师道:
  “你去涅槃堂看看,是不是有人逝世了?”
  侍者走到半路上,碰巧遇到涅槃堂的堂主,于是相偕一同去报告南泉禅师:“刚才有一位云水参学的禅僧圆寂了。”侍者和堂主话刚说完,却见一知客僧匆匆地跑来,向南泉禅师道:“刚才圆寂的禅僧又复活了。”
  南泉禅师问道:“那位逝世的禅僧既已活转过来,现在怎么样啦?”
  知客僧道:“他很想见见老师,但那是一个不知修福,不肯结缘的人。”
  于是南泉禅师就到涅槃堂见生病的禅僧,并问道:“方才你到哪里里去?”
  病僧回答道:“我到阴间去了!”
  南泉禅师道:“阴间的情形如何?”
  病僧道:“我大约走了一百里路的时候,就手脚疼痛得走不动,尤其是喉咙干渴得很,忽然有人要把我叫进大楼台阁中,因我实在很累,很想进去休息,才一上楼便见一位老僧,对我怒吼,不许我上去,吓得我抽身就往后倒下,所以现在才能再见到老师。”
  南泉禅师申斥说:“那是一所多么富丽堂皇的大楼阁呀!但没有积聚福德,怎能进去?假如你不是遇见老僧,恐怕早已钻进地狱受苦了。”
  从此以后,这位病僧便日夜不停地积德修福,活到七十多岁才安然坐化,所以人们便称他为“南泉道者”。
  南泉禅师在定中,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他能在定中大吼一声,将已死的人能再送回阳间来,说禅师们经常违逆人情,但南泉禅师是这么关爱弟子,已下地狱的人,再给他一次重生的机会,“浪子回头金不换”,所以,禅,也有苦心随顺人情的一面。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98 老做小
  有一位信徒到寺院礼完佛后,便到客堂休息,才坐下来,就听到一位年轻的知客师对在旁已非常年老的无德禅师道:“老师!有信徒来了,请上茶!”
  不到两分钟,又听到那位年轻的知客师叫道:
  “老师!佛桌上的香灰太多了,请把它擦拭干净!”
  “拜台上的盆花,别忘了浇水呀!”
  “中午别忘了留信徒用饭。”
  这位信徒只见年老的无德禅师在知客师的指挥下,一下子跑东,一下子往西,实在看不过去,就问无德禅师道:“老禅师!知客师和您是什么关系呀?”
  老禅师非常得意地答道:“他是我的徒弟呀!”
  信徒大惑不解地问道:“这位年轻的知客师,既然是您的徒弟,为什么对您如此不礼貌?一下子叫您做这,一下子要您做那呢?”
  老禅师非常欣慰道:“我有这样能干的徒弟,是我的福气。信徒来时,只要我倒茶,并不要我讲话;平时佛前上香换水都是他做,我只要擦一擦灰尘;他只叫我留信徒吃饭,并不叫我去煮饭烧茶,寺内上下一切都是他在计画、安排。这给我很大安慰,否则,我就要很辛苦了!”
  信徒听后,仍不甚了解,满脸疑惑地问道:“不知您们是老的大?抑是小的大?”
  无德禅师道:“当然是老的大,但是小的有用呀!”
  有句俗谚:“和尚要能老,老了就是宝!”信徒供养僧众,大都也是供老不供小,护持僧众也是护老不护小,因为信徒心中,总以为老的大,幼的小,不容易懂得王子虽幼,将来可以统领国家;沙弥虽小,将来终会成为fa wang!
  如无德禅师不轻后学,更能从另外角度看破放下,随缘知足,这就是禅的平等观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1 丹霞烧佛
  唐朝丹霞天然禅师在一座佛寺里挂单,时值严冬,天气寒冷,大雪纷纷,丹霞即将佛殿上木刻的佛像取下来烤火,寺中纠察师一见,大声怒斥道:“该死!怎么将佛像拿来烤火取暖呢?”
  “我不是烤火,我是在烧取舍利子!”丹霞禅师从容不迫地回答。
  “胡说!木刻的佛像哪里有舍利子?”纠察师仍是大声斥责。
  “既然是木头,没有舍利子,何妨多拿些来烤火!”丹霞禅师从容地去取佛像投入火中。
  在丹霞禅师的心目中,我佛如来的法身遍于整个宇宙世界,而不仅仅是佛雕像,对禅师而言,那尊佛像早已超越了形质,宇宙真理那才是我佛法身的整个表征!
  纠察师所认识的佛像,只是木刻的,而“丹霞烧佛”欲取舍利,他所认识的佛像才是有灵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2 因缘所成
  桂琛禅师参访玄沙禅师,玄沙知道他深研唯识法相之学,故而指着一张竹椅问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汝作么生会?”
  桂琛禅师答道:“既曰唯识,又曰唯心,那就作唯识唯心会好了。”
  玄沙禅师不以为然,说道:“理则是矣,无如破坏事相了,唯识唯心并不破坏宇宙万有。”
  桂琛禅师指着一张桌子道:“那请问老师,您唤‘这个’作什么?”
  玄沙禅师答道:“桌子!”
  桂琛禅师摇头道:“老师不会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不唤作桌子,桌子者,乃是假名假相。”
  玄沙禅师立刻改口气道:“的确‘这个’不是桌子,‘这个’的真相乃是木柴,木柴做成桌子则唤做桌子,做成窗子则唤成窗子,实则桌子、窗子的本来面目仍是木柴。”
  桂琛禅师不住地点头,但玄沙禅师指着木桌又改口道:“此‘这个’非木柴,非窗子,此乃山中大树。”
  玄沙禅师见桂琛禅师正要开口,举手制止,故又再说道:“此亦非大树,此乃一粒种子为因,再集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为缘而成树、成木、成窗、成椅,实则树木窗椅,乃宇宙万有之因缘所成。”
  桂琛禅师道:“宇宙万有,仍是唯识唯心。”
  玄沙禅师道:“汝既来此参学,不如说宇宙万有一切都是‘禅心’。”
  桂琛禅师与玄沙禅师所论,涉及到唯识、性空、禅等学理,但玄沙禅师最后仍会归“禅心”,因桂琛禅师既从唯识而转归参禅,对过去所知所学不能舍去,怎能入禅?如一茶杯,已留有其它汁液,如今再装茶水,总会变味,桥路虽然相通,但仍应桥归桥,路归路,平等中示现差别,差别中亦平等。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3 艳 诗
  有一位管刑法的官*员陈君,年老辞职还乡,为信佛因缘,途中参访法演禅师,问道:“如何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法演禅师是有道高僧,但解释问题时却用艳诗回答道:“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此中事不知长官会得也吗?”
  陈君应声道:“会得!”
  法演禅师问道:“会得声?会得意?”
  刑官陈君不能答。
  一日,圆悟禅师自外返寺,问道:“听说老师用艳诗和官*员陈君谈论佛法,不知他会也吗?”
  法演禅师道:“他只认得声,不能会得意!”
  圆悟禅师道:“诗中意思,只要檀郎认得声,他既认得声,为什么又要说他不能会意?”
  法演禅师答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你道会也不会?”
  圆悟禅师听后,心有所悟,作礼退出时,忽见一只公鸡飞上栏杆,鼓翅鸣叫,圆悟自语说道:“此亦不是声。”遂再回法演禅师丈室,以诗偈呈明心得道:“金鸡香锁锦绣帏,竺歌丛里辞扶归;少年一段fengliu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法演禅师听后,大喜道:“此佛祖大事,非小根器所能造诣,我为你欢喜。”
  这首古人的艳诗,从字面上看,目的只是求认得声音,但诗的含意,却不是以认声为足,这是要闻声的人,能体会发声的人呼叫小玉的本心,由认声而能通达心源深处,由认声而能彼此两心相结。
  既是两心相结,那就无声胜有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4 今天不方便
  临济禅师云游至金牛禅师处时,金牛禅师一看到临济禅师,就把禅杖横过去挡住门,临济禅师用手敲打禅杖三下,然后回头就往禅堂里的首座位置上坐下。金牛禅师看到这种情形,不悦地说道:“凡是行脚云游的学僧,在谒见寺院禅主时,无不按照一定参学规矩,行宾主之礼,你是从哪里里来的?为什么连这点基本的礼节行仪都不懂?”
  临济禅师诚恳地回答道:“我不知道老禅师您在说什么?我敲打禅杖三下,不是早就跟您行礼打招呼了吗?”
  金牛禅师听后,更加不悦这种回答,刚要开口,临济禅师就动手用禅杖打金牛禅师。
  金牛禅师此时若有所悟,但临济禅师却又忽然道:“我今天不方便!”
  金牛禅师顺手一掌打去,口中道:“我此时倒很方便!”
  临济禅师挨了一掌,反而哈哈大笑道:“的确不错!我们今天不方便遇到了方便!”
  后来,沩山禅师就问仰山禅师道:“这两位前辈的对话,到底哪里一个占了上风?”
  仰山禅师回答道:“占上风者上风,居下风者下风!”
  此话一出,旁边座主不以为然地道:“占上风者未必上风,居下风者未必下风,上风何在?下风何在?”
  仰山禅师和沩山禅师不约而同地说道:“正如座主所说,无风起浪!”
  两位禅师的对话,最初都以礼相见,但一言不合,拳杖相打,但他们互传了方便与不方便的消息,什么是方便?什么是不方便?只有两位禅师心中知道,但仰山禅师、沩山禅师却讨论他们谁占了上风?谁居下风?这就犯了无事生非的错误,在真正禅者的眼中这只是“无风起浪”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5 育才之道
  有一位信徒在佛殿礼好佛后,便信步到花园散步,碰巧看到园头(负责园艺的僧众)正埋首整理花草,只见他一把剪刀在手中此起彼落,将枝叶剪去,或将花草连根拔起,移植另一盆中,或对一些枯枝、浇水施肥,给与特别照顾。
  信徒不解地问道:“园头禅师!照顾花草,您为什么将好的枝叶剪去?枯的枝干反而浇水施肥,而且从这一盆搬到另一盆中,没有植物的土地,何必锄来锄去?有必要这么麻烦吗?”
  园头禅师道:“照顾花草,等于教育你的子弟一样,人要怎样教育,花草也是。”
  信徒听后,不以为然道:“花草树木,怎能和人相比呢?”
  园头禅师头也不抬地说道:“照顾花草,第一、对于那些看似繁茂,却生长错乱,不合规矩的花,一定要去其枝蔓,摘其杂叶,免得它们浪费养分,将来才能发育良好;就如收歛年轻人的气焰,去其恶习,使其纳入正轨一样。第二、将花连根拔起植入另一盆中,目的是使植物离开贫瘠,接触沃壤;就如使年轻人离开不良环境,到另外的地方接触良师益友,求取更高的学问一般。第三、特别浇以枯枝,实在是因为那些植物的枯枝,看似已死,内中却蕴有无限生机;不要以为不良子弟,都是不可救药,对他放弃,要知daoren性本善,只要悉心爱护,照顾得法,终能使其重生。第四、松动矿土,实因泥土中有种子等待发芽。就如那些贫苦而有心向上的学生,助其一臂之力,使他们有新机成长茁壮!”
  信徒听后非常欣喜地说道:“园头禅师!谢谢您替我上了一课育才之道。”
  《涅槃经》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世间上没有不可救的生命,没有不可教的人才。
  寺院山门口往往供一尊笑容满面的弥勒佛圣像,意思是用慈悲(爱)摄受你,但弥勒佛的背后,却供了一尊手拿降魔杵的将军韦驮圣像,意思是用威武(力)折服你,父母师长对年轻子弟,一面授与爱的摄受,一面给与力的折服,子弟不会不成材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6 活得快乐
  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无德禅师:“你们先说说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甲信徒道:“因为我不愿意死,所以我活着。”
  乙信徒道:“因为我想在老年时,儿孙满堂,会比今天好,所以我活着。”
  丙信徒道:“因为我有一家老小靠我抚养。我不能死,所以我活着。”
  无德禅师:“你们当然都不会快乐,因为你们活着,只是由于恐惧死亡,由于等待年老,由于不得已的责任,却不是由于理想,由于责任,人若失去了理想和责任,就不可能活得快乐。”
  甲、乙、丙三位信徒齐声道:“那请问禅师,我们要怎样生活才能快乐呢?”
  无德禅师:“那你们想得到什么才会快乐呢?”
  甲信徒道:“我认为我有金钱就会快乐了。”
  乙信徒道:“我认为我有爱情就会快乐了。”
  丙信徒道:“我认为我有名誉就会快乐了。”
  无德禅师听后,深深不以为然,就告诫信徒道:“你们这种想法,当然永远不会快乐。当你们有了金钱、爱情、名誉以后,烦恼忧虑就会随着后面占有你。”
  三位信徒无可奈何地道:“那我们怎么办呢?”
  无德禅师:“办法是有,你们先要改变观念,金钱要布施才有快乐,爱情要肯奉献才有快乐,名誉要用来服务大众,你们才会快乐。”
  信徒们终于听懂了生活上的快乐之道!
  禅的境界是自主、解脱、安静、快乐,但禅也是促进快乐的泉源,钱少没有关系,只要有禅,禅里的宝藏很多;没有爱情,禅里有更多美化的爱情;没有名位,禅里的名位更高,只是禅者,重要的是改变观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12:42 , Processed in 0.145707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