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我爱布施

[大德开示] 宗镜录略讲——南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空’与‘有’的诤论


  然而,到了唐代玄奘法师译经这么一翻译后,在中国又引出一个偏差。因为禅宗以中国文化的观念标榜,‘明心见性’,为什么有这个观念呢?因为性与情这两个字,在中国文化的根基非常久,比如三代以后,周代文化在礼记上提到‘性’与‘情’,佛法传来中国翻译后,很多都采用中国文化本有的名词,像‘众生’一词出于《庄子》;‘功德’出于《书经》;‘居士’则出于《礼记》,佛经翻译采诸子百家之名词者非常多。此乃因翻译不同的文字,必用其原有文化使用惯了的名词,才易使人了解社会。

  所以禅宗提出‘明心见性’,是根据中国文化本身的道理来说明的。然而,以后世整个佛学来讲,用这四个字,毛病也出得很大。比如佛经上经常讲到‘心’,界线分不清楚,有时将思想、现在讲话的情绪、脑子在想的也叫心,实则非也。有时佛经上讲心,是代表超越思想、分别、意识、情绪以外的那个本体的作用,全体的,心物一元,也用‘心’作代表。因此佛经中,上下两句或一句中有两个地方用到‘心’字,可能就有两个不同的涵义,但是没有在这上面下功夫,后世就很容易把它混淆,混淆就产生很大的毛病。

  由这个道理,我们知道禅宗讲‘明心见性’是一个代号,然而自玄奘法师翻译唯识学‘诸法无自性’以后,中国佛学思想也发生了个争论的问题,‘一切无自性’,禅宗却讲可以‘明心见性’,那,不是这个错了,就是那个错了,究竟错在哪一面;有人认为,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是有个东西可见,有个心可明,这个已经不是佛法,这与印度婆罗门教传统的真常唯心论一派相同。因而,种种错误观念就出来了。

  仔细研究唯识、法相后,即可了解玄奘法师所翻译的‘诸法无自性’,是指一切形而下、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没有一个单独存在的根本性质,过去曾讲,现在再提出来注意,比如粉笔、纸币、手帕,都是语法中的一法(法是代号),它无自性,将手帕分析,是绵纱、化学纤维、人工、颜色等综合体,每样把它分开来,手帕并没有自己的自体存在,它是各种原素因缘凑合,偶然地、暂时地构成了这么一个东西;而名词也是假的,我们叫它手帕就变成手帕,当时取名叫阿狗,现在就叫阿狗,名字无自性。形而下诸法没有独立存在的性能,不会永恒存在,一切无常,都要变去,所以说‘诸法无自性’并没有错。可是后世有一帮研究唯识学的,抓到鸡毛当令箭,谈空说有,都用错了!唯识讲诸法无自性,哪里还有个‘明心见性’的性可见呢了认为这些都是假的而斥为外道。所谓外道、内道是代表分界的分号,错了的,钉个牌子归到一个范围,叫外道;在这个范围对的,叫内道,内外就是那么一个界线的分辨。

  那么,实际上对不对呢?我们晓得,诸法无自性对形而下的事物而言是不错的,然而对形而上,唯识又建立一个什么呢?就是阿赖耶识转入真如,另定名称叫‘真如’,八识心王转完了,绝对的净化,净化到刚才所言涅槃的清净,那个东西也叫真如。不过,严格研究又分两派:一派唯识学者不用真如这个名词;一派则主张必须建立另一个作代表。

  现在,我们先来解释一下‘真如’,中文翻译佛经非常妙,很美!注意这个名称哦!见了道叫‘真如’翻译得很好,其他都是假的,只有这个东西是真的。但是倒过来念呢?‘如真’,好像是真的。我经常提醒大家注意,佛法有一句话:‘如如不动’,一般人看到都认为不要动就是佛了!根本连文字都读错了!‘如如不动’,好像、好像、好像没有动,对不对?中文翻译得很好。实际上动而不动,不动之动谓之如如不动。这又讲到中文翻译的问题,现在有很多英文翻译,我感到本事好大,也好大胆。中国佛经从印度翻译过来,每一位大师不但懂得中国诸子百家的文化,而且要懂得各种各样的方言。像我们只晓得把外文弄好,在外国蹲了十几年对某地的方言都不知,这就无法翻译,那些地方那个字才恰当,很难!

  回转来我们说到建立真如,见道的道体叫真如。唯识有一派学者根本不建立真如,把第八阿赖耶识净化了就是道。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即此用 离此用




  《宗镜录》谈到道体,它的自性根本是离开你,不是你离开它。换句话说大家要求空,一般人打坐都想空念头,很多人问我怎么空?唉!我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是念头来空你,不是你空它。‘根本性离’是自性离开你,不是你离开它。比方我们八点钟坐在这里,大家检查第一次的念头、思想现在还有没有?它早就跑掉了!你想空它干嘛!‘根本性离’是它离开你,空是它来空你,不是你空它啊!佛法叫你认到自性空,是认清根本性离你,不是你在离它。也就是《楞严经》所说的:‘即一切相,离一切法’,两句话说完了,自性本体,由体起用,由用归体。我手里拿的一根写黑板的,叫粉笔也好,钢笔也好,反正是一个东西,你第一眼看到了,第二眼想永远停留在上面,不可能,它早就过了。‘即一切相’,这是一个现象;‘离一切法’,它本来就走开、空开,自性本来如此。即一切相就是本体起用;离一切法又是归体,由用而归体。所以这里告诉我们根本自性离,自性是本空的,不是你去空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刚经》讲的方法,‘应该’这样做。佛弟子须菩提问佛,妄念太多如何空?他问的是方法,佛告诉他:‘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个‘应’字,鸠摩罗什翻译的也好。如果讲本体,此字应换为‘本’无所住而生其心,即一切相,离一切法,自性本空,不需要你去空它。我们求修养心性之学,自己有一个很空的境界,你晓得那个空的境界是不是一念?那就是一念。你觉得现在很好,很坦然、很清净,你早就在意念上了。这也是心理造成的现状,亦即相的境界,有一境界就是相,当然境界也是它变的,没有错,但是要即用即空——‘即一切相,离一切法’。

  所以我们再三赞叹《宗镜录》一句话‘根本性离,毕竟寂灭’,把我们点清楚了。永明寿禅师把唯识般苦谈空说有,两方面佛法最高的道体宗旨,用‘根本性离’四个字点出来。

  ‘毕竟寂灭’,不是你去寂灭亡,自性本来寂灭,彻底的寂灭。如果你把毕竟寂灭当成方法来用,打坐时,拼命把自己的念头寂灭,那你是吃饱了饭没事做。问赶紧去盘腿吧!吃饱饭没事做,不盘腿干什么?‘不作无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当然你叫它是修道、盘腿,实际上是无聊。它‘根本性离,毕竟寂灭’,不是你空得了,不盘腿也空,盘腿也空,要把这个道理弄清楚,才能够谈学佛。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变不离其宗




  绝升沉之异,无缚脱之殊,既无在世之人,亦无灭度之者,二际平等,一道清虚,识智俱空,名体咸寂,迥无所有,唯一真心,达之名见道之人,昧之号生死之始。


  这一节统统跟我们说完了,重点在‘根本性离,毕竟寂灭’。下面的文辞都是形容这个本体。

  ‘绝升沉之异。’无所谓升华、堕落。修道悟了道,谓之超生,没有悟道,堕落在三界六道谓之沉。无升沉,自性无差别。宇宙间的现象,生命有六道轮回,上三道:天、阿修罗、人道;下三道:畜牲、地狱、饿鬼。下地狱你的本性到哪里去了?下地狱的人没得本性啦?比如我假使下了地狱,我的本性带到哪里去了?带到地狱里头去了,在地狱里受苦的也是我那个东西。升沉、超脱同堕落是两个不同的现象,自性圆满,它没有离开你。因此地狱中人突然悟道,一样可以成佛,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一切也包括了地狱。如果诸位怀疑我讲的这个道理,可以去看《涅槃经》,这部经就讲到一切内道、外道、天堂、地狱毫无分别,每个众生都会成佛,什么时间?长短的问题,有人一下成功了,有人过三大阿僧祇劫慢慢来而已。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文化有一个有趣的典故:‘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生公即是道生法师,二十几岁时,佛学已研究得很好。当时《涅槃经》只翻译了六卷,开头讲一阐提人不能成佛,一阐提指罪大恶极之人,没有一点善心、善念。唐社长昨天跟我讲一件吃人的事,问我听过没有?他说在海上逃难,报馆记者采访证实确有此事,在海上艰困挣扎的情况下,把老婆孩子烤来吃了。我说这有什么稀奇!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其实连希都不希。到那个时候,我要活著,管你什么孩子老婆,都吃,历史上多得很。这就是一阐提人,坏到极点,从头顶上坏到脚指尖,没有一样好。佛说这样的人不会成佛,只有善心能成佛。

  南北朝时,中国文化在长江以北,中原地带,南方谈不上文化。结果年轻的道生法师提出一个论点:‘一阐提人皆得成佛’。罪大恶极的人最后还是会善心发现而成佛。噢!不得了!这个论文一提出,当时有道的老和尚、高僧有多少啊!鸠摩罗什的译经院两、三千人,都是第一流的学者,是集体创作。这个年轻人有这样的思想,赶出去!佛经上讲犯戒有个名词叫‘摈’,翻得好听而已,什么摈啊摈!赶出去就是,不准他留在佛教团体、文化中心。生公只好跑到南方,江苏的虎丘山。

  那时南方文化还很落后,生公等于被赶出国,自已越研究越觉得有道理,最后没得办法,南方和尚看他是被北方赶出来的,是外道之见,他在南方也很可怜,没事打坐把石头排好,跟石头讲经说法,讲到一阐提人最后也可以成佛,问石头:‘你们说对不对?’石头都摇起来。所以叫‘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生公当时被认为大逆不道、思想错误,被赶出北方时说;‘若我所说,反于经义,请于现身,即表鬁疾,若于实相不相违背者,愿合寿之时,据狮子座。’后来他去庐山,得以读到新译的《大涅槃经》,果然跟他所说的相符。

  大家都非常地敬服,他也接受大家的启请,升座说法,讲得精采极了。最后果如他所誓言的,端坐正容,好像入定似的,走了。

  所以说自性在任何地方都存在,下地狱自性被乌云障碍住了,若一散开,大恶人把一点曙光露出来,善心一发现,他也成功了。‘绝升沉之异’,自性本体无差异。‘无缚脱之殊’。学佛是学解脱,讲修道则言逍遥,不过大家注意,包括我在内,学了,结果既不逍遥又不解脱,一切拘束得要命,这个很苦,本来人世间烦恼层层束缚,把我们捆绑起来,我觉得学佛修道后又加了两层,把自己绑得更厉害,蛮可怜!不晓得是智慧还是笨蛋?我到现在还搞不通。

  照道理讲,永明寿禅师告诉我们‘无缚脱之殊’,解脱个什么?没有解脱,本来也没有绑你。禅宗三祖僧粲大师见二祖之前,一身是病,痛苦得很,根据佛法,病是怎么来的?由恶业来的。业怎么来的?心造的。当然不是现在心,我们生下来没有造业,怎么带来病?这包括过去心。三祖求师父为他解脱,二祖叫他把业找出来就给解脱,找了半天,没有,那好嘛!谁绑你?本来没有人绑你。故事大概如此,详细的你们去查,这段跟二祖见达磨,请求安心的故事差不多。所以绑与解脱都是你自己造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既无在世之人,亦无灭度之者’,拿本体言,我们这些在世的人根本没有存在,只是偶然的、暂时的,再几十年一下过去了,本来没有。人类自有历史到现在,不晓得过了多少人,大家都上台唱一唱,唱完了下去,没有了,看不见,本来也没有一个在世的人,在世的人都是傀儡,后面有个东西牵著玩,玩几十年就没有了。

  那么,成了佛就灭度了?也没有灭度的人,没有说哪个涅槃去了。所以我常说涅槃去了,所以我常说涅槃是捏一个盘子,不知是江西瓷盘还是化学盘?捏了什么盘?《楞伽经》告诉你:‘无有佛涅槃,亦无涅槃佛’,自性本来在涅槃中,‘毕竟寂灭’,涅槃就在自己现前、自己身心上,你没有找到而已,找到以后,无所谓在世之人,也无所谓涅槃者。所以‘二际平等’,过去未来都是空,一切相对的都是毕竟没有,是现象。本体不是没有,‘一道清虚’。为什么唯识学讲转识成智,其他宗派讲去掉妄念才能成道?妄与真没有差别,‘识智俱空’,真妄不二,是一个东西。

  ‘名体咸寂,迥无所有’,名代表相,一切观念、妄想;体代表本体,本来清净,本无所有,本空,它空你,不是你空它。‘唯一真心,达之名见道之人,昧之号生死之始’,悟了道见了这个,假定这个名称叫‘真心’,证到这个境界叫见道之人;不懂这个,就在生死中轮回旋转,自己被自己捆起来玩。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人我如虎




  大家注意这篇文章,先是提出‘三乘五性’,而不是这么讲,当然被我们这样一讲,等于狗啃骨头,啃得支离破碎。如果诸位自己回去念,在灯前点一支香,不是为了信佛,诚诚敬敬的,灯太亮了,味道不好,不如点一支蜡烛,若隐若现,两腿一翘,泡一杯茶,如果你抽烟,最好抽一支,然后高声朗诵一番,不涅一个槃,那个槃都来涅你,啊!那非常清净!一读就到了,这文章就有这样好。我们现在不是涅槃,是狗啃骨头,盘(槃)子都啃翻了!味道不好了!这个文章要注意!回去还要研究。

  这里讨论到人的修道根器有‘三乘五性’的不同,他首先把根本提出来,本来没有不同,本体是一个,等于太空是一个,为什么这边下雨那边天晴?这里高山那里平地?为什么来的?在家出家拼命学佛求道.到底求个什么东西?这一段有说明。

  复有邪根外种,小智权机,不了生死之病原,罔知人我之见本,唯欲厌喧斥动,破相析尘,虽云味静冥空,不知埋真拒觉。


  他说有些人讲修道,看起来是修道,站在另一大乘根器、真正道体的立场上看,这些人叫‘邪根外种’。这是名词,外道内道之分,外道也是道啊!道乃路也,本来是一条直路,他硬要转来转去,转不通开个山洞,最后也到了,这叫外道。内道的人直接悟道好不好?也有不好之处,坐飞机一下到达目的地,哈!一路上有许多东西你没看见,那些走岔路来的,有坏处,很辛苦,走了很多冤枉路,但他比直接来的人高明得多,冤枉路旁的风景他都知道,你却不知道。所以讲外道、内道是假定名称。不过,这里说有些人是邪根外道,走错了路。

  ‘小智权机’,智慧太浅;‘权机’,本体大机大用,小智的机关脑子,灵光少了一点。我经常跟年轻朋友说笑,‘怎么你出生的时候,脑筋不多拿一条,而且投胎也不选个好的脑子装,匆匆忙忙把生了锈的装进来,干嘛?’这是笑话,但可以说明‘权机’两个字。机变不够灵巧的人。

  ‘不了生死之病原’。不晓得生命生死的根本是什么东西来的?这个开关在哪里?没有找到。也不晓得‘人我’这个东西。‘人我’不一定你跟我相对,你是人,我不是人;也不是说站在你的立场,你变成我,我变成你。这是相对的话,实际上也可以说绝对,我就是我,我是个人,人就是我,我就是人,这个东西怎么来的?因为我们一切烦恼都是人找来的。像刚才所举人吃人的例子,人到了必要时只有我,不但烤儿子吃,连妈也照样烤来吃,这些资料历史记载很多。我告诉唐社长,吃菩萨的也很多。一家人逃难,父母老了,要儿女先逃,儿女怎么做得到?父母把自己弄死要儿女烤来吃,吃了好求生逃路,这是菩萨境界。至于你不肯给我吃,我把你弄死了吃也多得很。人到了最后只有‘我’第一,非到患难看不出真正的道德。唐社长结论:‘人坏起来比禽兽还坏,恐怕好起来没有比菩萨更好!’我们俩说这个笑话也蛮有道理。

  这些人不晓得人我,我们这个人,这个东西是什么根?它的根在哪里?见道,一个观念,就是这一念,见地之见,一念就有人找出来,因此他们搞错道理,不懂本体的道理却想修道。

  ‘厌喧斥动’,讨厌!赶快出家,或到山里清净、打坐,认为那才是修道,啊哟!你看那么多人,吵死了!烦死了!‘厌喧’怕吵闹。‘斥动’骂人一天到晚乱跑修什么道!不对!认为修道的人应该坐在那里,讲好听是如如不动,实际上是变个死东西,就像我们骂人:‘看你那个死相’,那才好像真是修道!什么都不懂就是修道。

  ‘破相析尘’,把一切外相离开,分析尘世间的事,一概要不得。

  ‘虽云味静冥空’,一味贪图打坐、清净,认为那才是道;‘冥空’,这个空是脑子什么都不想,啊!这个是道,不这样就不是道。

  ‘不知埋真拒觉’,实际上外道也这样,把真如本性活埋掉,把活活泼泼的本性埋到死东西里头,埋到清净里去,他不晓得那个动的也是本性动。‘埋真拒觉’,他把活动的本性埋到死东西中,而且讨厌妄念。

  我这么坐怎么还什么都知道?你不知道你去死去!对不对?本来自性都知道,都不著嘛!所以大乘三法印说:一切无著、无性,本空嘛!物来则用,过去不留,自性本来是本觉灵明,所以搞错的人是‘味静冥空,埋真拒觉’,以为清净才是道,只要你妨碍我一点,太太也好,父亲、儿子也好,走开!我修道嘛,要清净!这完全是偏差的观念。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第四章 莫教幻识误明月

  如不辩眼中之赤眚,但灭灯上之重光,罔穷识内之幻身,空避日中之虚影。


  这段重点在告诉我们动静二相都是它变的。道体‘本体’不在动相、也不在静相上面。认为静相就是道的人犯了什么大错误呢?好比眼睛有毛病,看一个灯光变成两个光圈,那是眼睛不正常,并非真有两个光圈或真有黑点。要使光圈的幻影消失,只要把眼病治好即可。然而一般人搞错了!只想把眼前看到的东西灭掉。这当中问题很大,总而言之,修各种宗派做工夫的人,经常在打坐时看到各种影像,你说我眼闭著,没有拿肉眼看,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实际上,眼睛张开是白天看‘看’,我们能够看的习惯,闭著眼睛睡觉都在看。做梦时眼睛没张开也看到东西,虽然看到假相,也是看。所以,打坐时看到的东西是真是假?这是心理上的病态,但有时则是生理上产生的,比如身体有虚火、发炎,会看到红光;肾、肝有毛病,胃消化不良,看到的是黑气;火太大,太用心紧张,看到红光、紫光;有时看到白光是肺气引起的。这些与五脏六腑生理变化都有关,都是幻相,不是真的。当然啦!有许多人把这些当作道抓得很厉害。你告诉他这是幻相,他不信,只好对他笑笑,没有话讲,有什么办法?他非把病眼当成真眼!

  ‘罔穷识内之幻身,空避日中之虚影’,同样的道理,以佛学本体来看,我们的身体也是假的,幻有之身,唯心唯识所变。由于不研究、不透彻了解此身即幻的道理,因此站在太阳底下照,有个影子、有个我。

  庄子说了一个故事很妙!人在太阳下一照有个影子,影子外还有个迷迷糊糊的光圈,庄子称它为‘罔两’,有一天罔两对影子说,你这个人真是荒唐,一下坐,一下站起来走,怎么这样不定呢?影子说:‘唉!老兄啊,一谈何容易,我后面还有个老板,要我动,我就要动。’这个故事说得很好,但是庄子只说了一半,老板后面还有个大老板,等于保险公司后面还有个再保公司。

  一般人不晓得识内的幻身,只想避开太阳下的幻影,打坐就怕妄念空不掉,妄念不过是识心的幻景之一。妄念并不可怕,妄念从哪里来?你要找到起妄念的机关。去妄念太容易,不过‘日中之幻影’而已。一般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专求打坐、求清净,到山里住茅棚、住山洞,叫他做一点事,说累死了,要修苦行、修菩萨道。晤!萝卜道!什么叫菩萨道?真正的菩萨道在世间,世间每一个人都很忙碌、都很辛苦,为他的即是菩萨道,为己的是‘萨菩’。不要以为清净即是道,不要见解错误了,清净是享福。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背道驰更远 学剑向文殊




  斯则劳形役思,丧力捐功。


  你以为在山里打坐是修道?永明寿禅师给你八个字评论:‘劳形役思,丧力捐功’。‘劳形’,你满辛苦地开运动会。庄子谓打坐的人是‘坐驰’,打起坐来妄念宾士,坐著开运动会,里头热闹得很,所以你坐一坐会累、会腿麻,又要观想,又要念咒子、又要求功德,名堂可多了!法没修,好像少了一样东西,本钱没投,赶快补一下,你看多忙!把形体搞得劳苦死了!‘役思’,思想服劳役。替老板做劳役,一天还有六百块钱;替自己做劳役,打坐一天,钱又拿不到,在哪里不晓得搞什么?下面四个字更惨。‘丧力捐功’,作白费了你的气力,‘捐’就是丢掉,你以为坐几天就有功夫?一点功夫都没有,‘捐功’,白白牺牲了。’

  不异足水助冰,投薪益火。


  等于冰上加水,使冰冻得更厚,柴丢到火中,使火更大。打坐求清净,妄念愈来愈大,怎么说?本来一个人满好的,坐起来又想成佛,又想成道,念了咒子要加被我,家里人好,爸妈好,出门消灾免难,要顺利,买个车子又要发财,又不要出车祸,反正好的都归你。每个学佛修道的人都如此。你到民权东路看,买几块钱香蕉、红果,烧香拜了,求样样好,求完了香蕉带回去给孙子吃、红果蒸了吃。我是海边的人,我们家乡有位太太真好,先生驾驶帆船出海做生意,她烧香求菩萨,那求的真好,后来地方上把她求的话变成名言。‘菩萨啊!我给你烧了香,向南南风、向北北风、向东东风、向西西风,路路都顺风’。求得太好了;每一路都倒风,这样船还开得动啊?我们小时候看见她就想笑,可是她并不觉得可笑,一直很诚恳。我们这些庙子上拜拜的,我看都是向南南风、向北北风……,每次到庙子我就想起这件事,那真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一般修道也是如此。

  岂知重光在眚,虚影随身,除病眼而重光自消,息幻质而虚影当灭。


  这四句话反过来告诉我们,光影是眼睛出毛病。打坐前面有境界来问老师,你问我干什么?眼睛意识不动会看得见?我问:‘睡著了看得见吗?’是看不见,他却不懂,这句话比打他还重。打坐看见,可见你在玩看见,睡著了看不见,不是很明白!心休息就没有了,当然睡著并不一定是道,可是他还要问,再问我就给他一个‘向南南风,向北北风’,让他迷糊去算了。

  不给他迷糊,他不感谢你,‘老师又传我一个’,早就上了老师的当!‘丧力捐功’有什么用?所以,要想眼睛不看见幻相,只要清净眼睛;要想身体没有影子,无心即无影。如何能做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能回光就己,反境观心,佛眼明而业影空,法身现而尘迹绝。


  告诉你们方法。一切回光返照,回转来找自己,观心。怎么知道有境界?念头动了,念动也不错,念动也空嘛!不要另外找个空,回光就是,回转来找自己,管外面境界干什么?境界皆幻相,不要管幻相,一切反过来,亦即儒家孟子所言:‘反求诸己’就到了。佛眼明,业影就空了。大家念佛、念咒子,一天念一万遍,我一听……有些老太太念佛拿纸画圈,功利主义,好像攒钱一样,攒到死的时候带走。真的假的?真的,她那业力硬是累积成善业带走,等于做坏事,一点一滴累积,恶念也带得走。这是现象、应用,讲道体则全要空,善也空,恶也空,业也空,所以要‘“反境观心’。

  反境观心以后,佛眼明,业影空,那么,法身自然呈现。什么是法身?法身是代名,‘本体自性’,不生不灭。法身呈现,你以为真有个法身啊?你们诸位少见,这些我看得多了,譬如最近有位青年,打坐忽然看到自己在打坐,那是常有的,为什么看到自己打坐——‘精神飞越’,用功紧切把自己生命逼出体外,或者体质衰弱,而产生这种现象。那时才晓得自己面孔原来如此,原来鼻子向下面。许多人把此种现象当成法身,错了!那个是法身上面的妄影,法身是‘无相’、‘无念’、‘无住’。‘法身现而尘迹绝’,心里没有尘世间一切烦恼。

  以自觉之智刃,剖开缠内之心珠;用一念之慧锋,斩断尘中之见网。


  这叫见道。到达法身无相境界,始叫见道、明心见性。永明寿禅师把硬性的佛学名词,变成软性的文学美。他说这是怎么达到成佛的?完全靠自觉自悟。

  学佛成道,不管净土、禅宗、密宗、天台宗……,都要靠自悟自觉。什么自觉?智慧的成就。‘智刃’,智慧像一把利刀,剖开缠内之心。缠是佛学名词,一切众生被烦恼所缠缚。佛学上常引用唯识学玄奘法师翻译的一个名词———‘缠眠’,不是文学上的‘缠绵’。烦恼的作用叫‘缠眠’,也叫‘随眠’,称‘随眠烦恼’。

  这些佛学名词用到中文,真是高明绝顶。翻译得好极了!人的烦恼是‘随眠’,它跟著你一步不离,连睡觉都跟著你,比夫妇还厉害。太太跟著睡,你有时还溜出来。经常有人问我,某人夫妇感情不好,同床异梦。我说世界上有哪一对夫妻是同床又做同一个梦的?如果两人梦得一样,是神经病。那要送精神科看病,人本来同床异梦。只有一个东西不跟你同床异梦,你的业力烦恼,你睡著了,它就睡在你那个睡著里;你醒来它已经跟在你旁边,你脱不掉。《八识规矩颂》讲烦恼是‘俱生犹自现缠眠’,从你生命来的时候,它就跟来了,缠住你,你有本事用自觉之智刃,把缠缚解除了,那就解脱成佛成道:‘以自觉之智刃,剖开缠内之心珠’。

  ‘用一念之慧锋’,慧剑斩情丝,中国文学常用。这一把剑是什么剑?(有同学答;‘慧剑’),好聪明!可见你有这把剑,我都没看到这把剑,只看过日本武士刀。这把剑看不见,最利,在哪里?在你一念之间——‘一念之慧锋’。

  文殊菩萨为什么手里拿一把剑。要杀人啊?那是表法,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智慧就是那一把慧剑。
  ‘一念之慧锋,斩断尘中之见网’。什么见网?八十八结使。这些都是佛学专有名词,‘见’代表一切观念。我们许多烦恼都是‘见网’把我们网住了,只有用智慧的刀锋才割断得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穷心之旨,达识之诠。


  我们跟著永明寿禅师这么美的文字般若兜了一圈,受他的骗,最后归纳所有佛经的道理!一念不受。他骗走的是什么?就是叫你回转来找自己这一段,很简单。他说,能够懂得这个道理,就是‘穷心之旨’。学佛修道、明心见性的宗旨就在这里。‘达识之诠’,诠即解释,你对唯识最高的注释都理解了。

  言约义丰,文质理诣,揭疑关于正智之户;剃妄草于真觉之原,愈入髓之沉屙,截盘根之固执,则物我遇智火之焰,融唯心之炉,名相临慧日之光,释一真之海,斯乃内证之法,岂在文诠,知解莫穷,见闻不及。


  这段文字气势连贯,明白这些道理才好修行。

  ‘言约’,真正讲道理,用言语文字表达非常简单,譬如中国讲修道——‘放下’,这句话多简单!怎么样放得下?实在放不下,电梯还好办,按一下就下去了,我们不是电梯。现在的大肚子弥勒佛就是布袋和尚,其实永明寿禅师也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弥勒菩萨化身为永明寿写这部书。布袋和尚光著膀子,大个肚子,一天到晚背个布袋到处走,人家请和尚传道,他把布袋一放,看著你;你不懂,他布袋一背又走了,一句话不说。本来是嘛!只要把我们这个布袋放下就行了。

  其实我们不但放不下这个布袋,口袋更多。四十年前有位朋友告诉我,我们这一代谁都要钱,过去中国人穿‘大寿’只有两个口袋,现在我们有十三个口袋。我说你瞎扯,他说你看嘛!一个、两个……六个还有个小包包,七个、八个……十三个。现代人一身都是口袋,怎么放得下?放下布袋就到了,但是做不到。

  二十多年前,我有个湖北朋友,很妙,是北大学生,我们叫他北大三朝元老,大学读了十年,因为家里有钱,读一读休学,回家玩个一年半载又来,十年当中,北大学生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福气有这样好。这个人啰嗦到极点。前一辈公子少爷,穿西装像穿长袍,走路优哉,悠哉,慢慢晃过来:‘在—家—吧!’,在,他就进来。有一次他问空的酱油瓶子:‘这是什么?’‘瓶子。’‘酱油瓶啊?酒瓶?’‘酱油瓶。’‘你吃哪一种酱油?’就那么惨咦!平常我们搞惯了,不在乎这位好朋友。

  有一次他来我家:‘唉哟!这里又挂了一张画。’我说:‘对啊!’‘谁画的?’‘某某法师画的’‘画的什么人啊?’‘弥勒菩萨你不认得?’‘噢!是,弥勒,画的不错,这是背的布袋噢!’‘是啊!’‘南老师,我问你,他这个布袋里装的什么东西?’这一下我把桌子一拍说:‘你去问他去!’他听我这么一吼,也哈哈大笑起来。我说你这个人啰嗦到这种程度!假使我写回忆录写上这一段,那笑话真够多,他每次来,有时把你气得肚子痛,有时把你笑得肚子痛。他是人,我也是人,这个脑袋就装那么多放不掉的啰嗦。其实不只他,我们每个人都如此。

  ‘言约’,佛学的道理很简单;如果真要研究、辩论,道理说不完,‘义丰’得很,义理丰富,等于北大那位三朝元老,他问得也对,学唯识讲逻辑的人要像他一样,就够得上资格学逻辑。瓶子是总称,什么瓶子?酱油瓶子也是总称,吃哪种酱油?他很逻辑,科学求证,没有错,这样下去,就‘言约义丰’越来越多。

  ‘文质理诣’,真到了家,言下顿悟,‘放下’一句话包括三藏十二部道理。‘文质’到了,道理也就到了,理与事一样。真悟道,理到、见地到,工夫也到。大家研究佛学,真讲得好?理并没有通。‘文质理诣’,文到、理到、事也到。这个时候就‘揭疑关于正智之户’,揭开疑关,永远不疑。禅宗彻悟,是直到不疑之地,永远不疑。

  ‘剃妄草于真觉之原’,把妄心剃掉。‘愈入髓之沉痾’,一切众生无始以来,骨髓里都是毛病。‘截盘根之固执’,执著离开了,此时不仅我空、物空,一切都空。

  ‘则物我遇智火之焰,融唯心之炉’,一切唯心的道理,的确证到了。‘名相临慧日之光,’名是名,相是相,综合言名相。名相接近慧日之光。‘释一真之海’,一真法界,华严经境界,换句话说,一真法界还是名词,禅宗祖师不用什么教理名词,而直言‘就是这个’。宋朝以后许多禅宗祖师悟道,悟个什么?‘就是这个’,后来很多人打坐就去找‘这个’,真没有办法。

  禅宗祖师有位‘一指禅师’’叫俱胝和尚,住的庙子供准提菩萨,叫俱胝寺。俱胝和尚悟道后,人家来问道,他的教育法很怪,手指一伸‘就是这个’,很多人经此一点,悟道了,所以人称‘一指禅’。有一天师父不在,有人来问道,小徒弟如法炮制,果真悟道。师父回来,小徒弟一五一十向师父报告,重复说到‘就是这个’,指头一伸,师父冷不防一刀把指头削断,血一冒,唉哟!悟道了,小和尚‘就是这个’悟道了!不过大家回去不要乱砍。

  ‘一真法界’是华严经名词,本体的代名词,以禅宗言,什么叫一真法界?‘就是这个’,当然不是砍了指头的这个。

  禅宗丢开一切名词,那么要怎么办到?佛法叫‘内证’,回转来反照自己。

  ‘内证之法,岂在文诠’,文字上找不到的,文字语言只是表达了‘这个’给你看,你懂了文字,要丢开文字。我经常说一般人学佛,别的没学到,满口佛话,一脸佛气。唉呀!那个味道真难受,变得每一根神经、肌肉都跳出来的佛法,你看那怎么受得了!搞久了变成什么?佛油子,把佛法当口头禅就完了!真正的佛法不在‘文诠’。

  ‘知解莫穷,见闻不及’,如何证道?放下就对了!拿知解研究,越研究越被网住。这一段以‘知解莫穷,见闻不及’八个字做结论。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为未见者,演无见之妙见;未闻者,入不闻之圆闻;未知者,说无知之真知;未解者,成无解之大解。所冀因指见月,得兔忘第(竹→皿),抱一冥宗,舍诠检理,了万物由我,明妙觉在身,可谓搜抉玄根,磨砻理窟,剔禅宗之骨髓,标教网之纪纲。


  一气呵成的文章,姑且在此切断。既然道(佛法)不需要一切文字,永明寿禅师写这部书岂不多余?

  刚骂了人家,自己又写书。他说明写这部书的原因,注意这几句话:‘为未见者,演无见之妙见’。你以为明心见性真有个东西看见啊?那叫明心见鬼。无见之见,是谓真见。有些人问观音圆通法门,听耳朵、听闻啊!闻到那里去?‘未闻者,入不闻之圆间’,有个闻就不对了。‘未知者,说无知之真知;未解者,成无解之大解’,这是解脱知见。

  注意!不管大乘、小乘,学佛有五个程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譬如学净土、密宗、禅宗、天台宗……,你说没有受戒,何必受戒?不敢乱动妄念,一心不乱念佛,已经是戒了;由戒生定;千百万解脱,非经过定不可,否则便是狂慧。真的大智慧来了,一一在定境界上、智慧上,定慧不可分,讲程式则分开,由戒得定、由定得慧,得了慧然后才得真解脱。真解脱以后呢?大觉之用、所知所见,解脱知,解脱见都来了,所以称‘解脱知见’。

  常有同学问我,打坐看光、定,定了以后又怎么样?真想甩他两个耳光。唉!真是没办法!耳光硬是甩不出去。也不敢甩,他也没有资格让我甩。那怎么办?只好说:‘暧!你到了那个时候再说嘛’!

  你说得定以后怎么样?成佛以后怎么样?肚子饿了吃饭,吃饱了怎么样?还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你说吃饱了以后怎么样?解脱以后如何呢?我只好告诉你:‘解脱以后再来问我,当然我有办法给你’。很简单,把你绑起来,再去解脱。现在把我的秘密告诉你,解脱以后千万别再来了,再来就把你绑起来,再让你去慢慢解脱。

  永明寿禅师说他为什么写这部书?不得已的事,为那些没有到达的人,未解脱的讲解脱。‘所冀’,目的是‘因指见月,得兔忘筌’。禅宗有部《指月录》,是根据《楞严经》说的;月亮在那里?不要拿指头说月亮在这里,那就糟了!这部书就是用指头指月亮给你看,你要去找月亮,等猎人网到兔子后就要丢开兔网。

  雪窦禅师有一首形容打坐的诗。

  一兔横生挡古路,苍鹰一见便成擒。
  可怜猎犬无灵性,只向枯椿境里寻。

  一只兔子横睡路中,鹰看见自空中飞下,一转眼就把兔子叼走,可怜猎狗没有灵性,只会向枯椿里头寻找。

  大家打起坐来拼命想去妄念,妄念像路上的兔子,本来跑掉(本空),懂得的人就晓得兔子早跑掉,没有了。可是一般用工夫的人都像猎犬用鼻子找妄念。妄念动,那个不相干的在那里?妄念,妄念早跑掉了!不要去找妄念,那个洞了!

  ‘了万物由我,明妙觉在身。’文字非常简单, 可是大家注意!我们都晓得佛法专门谈空的多,其实讲到佛法的宗旨,是:‘空有双融,非空非有。’如果认定佛法全是讲空,那是有偏见的。当然偏有不对,偏空也不对。


  这里讲到了佛法真正的见地、宗旨;‘了万物由我。明妙觉在身’特别注意!了万物完全由我,并没有讲无我。佛最初开始说法传道时,讲‘无常、苦、空、无我,诸行无常,一切世间法无常,都会过去,不会永恒存在;一切皆苦,一切皆空。这是佛法的基本理论,几乎每本佛经不离此理。但是,依《大涅槃经》所说,佛将涅槃时却宣布:‘常、乐、我、净’。佛性(自性)是常的,与无常相对;非苦,是乐的,是真我,不是无常;是净的,空即是净。

  要注意一个‘了’字,了了以后才知道万物由我。这里发现几个大问题,文字看起很简单,好像很容易了解,但我们的思想,经常被这些好句子及其丰美的文采覆盖住,如果不帮大家深思细读,很容易忽略过去!

  第一个大问题:佛法的本性。

  第二个问题:自老庄以下,道家思想,综合僧肇法师的观念,归纳出两句话: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此为‘心物一元’。这个观念同‘了万物由我,明妙觉在身。’大家研究看看,拿一句禅宗古代术语来讲:‘是同是别?’

  一般人喜欢学禅,说这个悟了,那个悟了,理(道理)上到达,但境界是否到达(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是个大问题。换句话说,见地与工夫一起到了没有?没有到,那是‘误’了!你说心里空空洞洞,没有念头,那很简单,稍稍吃一点带麻醉性、放松精神的药,马上没有念头,那也得道悟了?不是这个道理。

  第三个问题:后世称专谈修证做工夫的道家为丹道家(炼丹成仙)。丹道家偏重形而下工夫的求证;儒家偏重形而上的精神。真证了道,是‘宇宙在手,万化由心’,宇宙掌握在人的手里,万有的变化由于心念。

  我们提出‘了万物由我,明妙觉在身’、‘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宇宙在手,万物由心’三个观念,大家研究一下,是同是异?最后可说都是一样。

  《宗镜录》以禅宗为根本,以般若唯识来陪衬其他诸宗。谈到修证,也就是如何达到明心见性境界。真了的人,注意这个‘了’字,不能随便了了。真正明了,道理上悟到,烦恼、妄念、业力也真了了。这‘了’真难了,这一了,了不了?怎么了?通常我们跟人吵架,说这件事算了,回头仍说讨厌,还是算不了。

  此了真难了‘真了了’之后,你才能证到‘万物由我’。永明寿禅师写这个文章不是玩弄文字,他是清净的人。

  第二句话更严重。明白、真悟了的人,是‘妙觉在身’,就在你这个身上。

  去年在佛光别院上课,也提到永明寿禅师的话:‘我有一宝,秘在形山’。我有一宝,藏在那里?就藏在你身上。每一个细胞,上自头发,下至脚趾,到处都有它,无所不在,所以,不要以为佛家所谈的空,是断见的空。有许多学佛的人讲空,不错,佛法初步是谈空,但是生老病死来了,今天感冒头痛,学佛的空嘛!空掉好了!不要痛,空不掉,那都是瞎吹。为什么空不掉?心物是连在一起的,你真能把身心分开,那差不多已经修成了一半,分开还要把它组合拢来,由分而合,进而超脱,才达得到‘了万物由我,明妙觉在身’。换句话说,任何佛法,包括禅宗修证,最后皆以此为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然后才能谈如何求解脱。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谓搜抉玄根,磨砻理窟,剔禅宗之骨髓,标教网之纪纲。


  他说《宗镜录》的著作,是集中了所有经典的骨髓、要点。我们不多讲,但是要注意每一个字,文字太美了!往往文学气韵盖过了思想。

  ‘磨砻’是农业社会碾米、麦的工具。‘磨’,磨的米麦粉细一点;‘砻’,磨的粗一点。‘理窟’是道理的窟窿,一点一滴雕刻的很精细。

  这部著作,挖的是禅宗的骨髓;‘教网’是形容三藏十二部经典像个网一样,标出了三藏十二部所有佛经道理的纲要。

  断惑才能证真?

  余惑微瑕,应手圆净,玄宗妙旨,举意全彰。


  四六文章,对仗,文字一看就懂,讲佛学,每一个字都是佛学,它的妙处在于那么一个需要逻辑思考和佛学专有名词的东西,他不著痕迹地把它变成文学,美极了!

  ‘余惑’就是八十八种结使,一切烦恼、妄想、习气的根本叫惑。小乘佛法‘断惑证真’,把断除烦恼,证到空的一面叫道,那是小乘境界。诸位注意!看大家修持的日记,大部分思想还停留在这个境界,烦恼一来怕得不得了,都想去妄念,断惑证真,这是声闻缘觉的思想。然而真要断惑也很不容易。出家人常讲:忙一点就感觉到在忙中用功之难,这就是‘余惑’未断。‘平常给你清净,在山里住茅棚,盘腿打坐,尤其现代人住茅棚,一会儿念头空了、一会儿烦恼来了,一下欢喜、一下烦起来,还是在那里搞运动会。假使心里真的达到空,一定七天、八天、一个月,就算不错了!下山到人世间一忙,定境就没有了。所有的工夫是石头压草、压到的地方不长草,草却从旁边冒出来。

  烦恼的根没有断,即是余惑未断,有一点余惑的根没有撤掉,等于白玉有瑕疵,不圆满、不清净。
  这些话这么一讲,大家听起来很明白,都觉得对,其实全错了!用我刚才所讲的话来表达佛法,会产生一个很大的流弊,认为烦恼可以断,断了惑才能证真。

  错了!烦恼、妄念本身同般若本身一样,是‘非断非常’、‘非空非有’,这个道理很深刻,我们暂时不介绍,留到后面讲到唯识时再说明,此书对这一点批判的很厉害,说明得很清楚。

  ‘应手圆净’,当下就圆满清净。

  ‘玄宗妙旨,举意全彰’,这又是要注意的地方,佛法要我们断妄念,去掉第六意识,妄想意念空了,才能证到真如。但这里并没有叫你空念,‘举意全彰’:必须懂得真正的意之用,体用皆知,完全清楚,不需要放下,当下即证真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11:13 , Processed in 0.161035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