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2-2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接着说,于法藏世界中,佛性本自具足功德,所显现的妙有之心,于真空中存妙有;妙有是佛愿力随众生业力显现法相,法性又于显现法相中不动。法相显现处,即是五蕴的色、受、想、行、识心,即是五大的空大、地大、水大、风大、火大,即是六根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即是六尘的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即是六识入界的眼、耳、鼻、舌、身、意识入界,即是十二因缘的有明与无明、有明尽与无明尽、有老与有死、有老尽与有死尽,即是声闻乘的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即是佛乘六度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即是彼岸,即是如来名、应供名、正遍知等十种名,即是大涅槃、即是常、乐、我、净。以上这些即是,都是空性显实相,即是诸法空性中世间实相;包括世间与出世间,都是法藏世界中真如佛性的显现。虽要显现即相,还要远离即相;虽要远离不是(空无),还要显现即是(妙有);是即相又不是即相,不是即相又是即相。
这里即是,住于中道,又空于中道;不著于两边,又空于两边。两边是相对,相对即有为。执著空无为佛性断灭,执著两边为佛性空无。众生执著空无为不信仰佛法,外道执著两边落入有为法。
佛接着说,为什么世间欲界有情想、色界有法想、无色界有识想的众生,及现已发菩提心、证悟出世间智慧的大阿罗汉与辟支佛,用各自的觉知心,无法预测度量佛无上菩提;用各自世界的语言文字,无法进入了见自性的诸佛知见。如有琴瑟、箜篌、琵琶等乐器,虽可发出美妙音声,但须有艺人的妙手弹奏;若无艺人的妙手弹奏,美妙音声也不能发出。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你等未发菩提心的阿罗汉等与众生,也都是这样;于犹如至宝的性觉真心中,各个功德圆满而不能证知。就如佛按动手指,指印入性海而净心发光;而你等众生,手稍有举动,染心便随手动,尘相与心劳并起。由此尘劳之心,转为不精进修证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道;反而喜乐小乘,心念声闻,得小为足。
这里出世间的声闻、缘觉,是发菩提心的大阿罗汉,是回向菩提心入世的辟支佛;这样的声闻、缘觉,虽证悟出世间智慧,但于佛前有愿力拥护佛法、护持佛法,又入世住世。但未往生净土入菩萨位,智慧有限;住圣位菩萨尚不能了见佛性。艺人的妙手弹奏为证悟佛智,美妙音声为佛智妙用,琴瑟、箜篌、琵琶等乐器为众生本具佛性。声闻人不发菩提心,得小为足;如小农意识的生产者,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满足现状;而心无大志,不求大富贵。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向佛请法说,我与佛犹如至宝的性觉、圆融无碍的智慧、真空妙有的清净心,没有二样,同样具足功德;而我于往昔遭遇无始劫来颠倒妄想的缠缚,长久沉溺于轮回之中。现在虽证得阿罗汉圣果,但仍未证悟究竟;今日方悟知,只有佛才证得智慧圆融,灭尽一切诸颠倒妄想;独存妙有真如常住。我再大胆地向佛请教,一切众生是什么因缘才有颠倒妄想,自然遮蔽妙有智慧,而久受沉沦漂溺呢?
法师讲法要讲了义法,了义就是究竟;讲法不了义,易误人误己。虽证悟有不同,知见有不同;但法理要相同,法义要相通。不但要讲清法体相,还要讲清法体性;相性相合,理义相融;才能己悟又利人悟。
佛说,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你虽疑心尽除,但余惑迷根尚未尽除。佛再以世间当前的一些事,比喻说明,助你与大众尽除余惑迷根。你岂能不知,于室罗筏城中,有一人名演若达多,于清晨朝起,用铜镜照自己脸面;在镜照中,喜爱欣赏镜中人的头型与脸面,眉清目秀。突然心中生嗔,误怪自己不能眼见自己的头型与脸面。以为镜中人的头型与脸面,是魑妖魅怪,不顾体面而狂乱奔走。你是怎么想的呢?此人是因为什么而无故狂乱奔走呢?
修行人久处极静状态中,经常有这样的境界,有时只知有头而不知有身,有时只知有身而不知有头,有时又身与头全不知有。这是真实存在的真实境界,身空、意空的自然显现。出现这样的境界,既不要恐惧,又不要执著;只是初行微空境界,与真正的定境界还有一段距离。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说,此人是心狂乱,并没有其它的缘故。
佛说,虽真心妙有性觉智慧圆融,但因妄心的狂乱,将具足圆融智慧的妙有颠倒。颠倒生心,可称名为妄想;既是妄想,狂乱还有什么因吗!如有什么因,为什么还称名为妄想呢!自心狂乱生出的一切妄想,辗转相互为因;从无始劫来,于迷惑中更加迷惑。虽值佛闻法,仍不能返本还源。这样的迷惑无因,无因迷惑又本无自有;已知迷惑无因,妄想就没有固定的依归处。这样,在没有生妄想时,就没有妄想可灭失。证悟佛性的人,如觉醒时,描述自梦中影事;无论这样的人,心智有多么聪明,有什么强势因缘,也没有办法,将在梦中所见宝物取出或将美境示人。何况余惑迷根没有依归处,又没有固定不变之体,怎么不能尽除呢!再如演若达多,岂有什么真实的因缘,自惊怖无头狂乱呢!若于突然间,狂乱之心立即歇息,演若达多的头不是从身外而得;若狂乱之心没有歇息时,演若达多的头也没有遗失。被妄想迷惑的心性,就是这样;妄因还以什么为存在呢!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你只要心不随从、心不分别,世间相续相、业果相续相、众生相续相;心中没有这三种相续相,就断三种相续之缘,三种相续之因就不能生出。
而于你心中,如演若达多的狂乱之心能自歇息,歇息即是菩提心。殊胜清净智慧的真心,于法界中本来就存在,不是得人身才获得,何须隶属于人身劳累,又伤筋动骨的修证呢!对此,可比喻有人于自衣中,系藏如意宝珠而又自不觉知,因生活贫穷而露宿他乡,流浪乞食;虽身实在贫穷,但如意宝珠不曾丢失。于突然间,遇有智慧的人,告知衣中系藏如意宝珠,便随心所欲,得大富贵;才悟知如意宝珠本来自有,不从他处获得。
执著妄想;即自无始劫来,见什么爱什么,爱什么染什么,染什么恋什么,恋什么就没有尽期。如爱酒的人见着酒就走不动道;爱财的人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谁也不肯转身往回走,都是顺着贪欲走。无明生烦恼,非一日有,非一劫有,而是无始劫来就有。众生在迷茫中做迷茫的事,一迷再迷,迷迷相传。古代人多不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作事有道德底线;而现代有的人,不管用什么手段,钱到己兜就行,自我享乐就行,利用父母生的人体,胡作非为。用一句时尚的话说,是人类整体道德标准错位。很多人认为,信佛是下生的事,为下生作准备;实际即生就有功德,即生就有戒益法益所得;世间净土是圣人的肉体,圣人的肉体已经发生变化,享受到出世间的妙乐,享受到极乐世界人的福报。同样是人,你享受着了吗?还以淫为乐,以酒为乐,可悲可叹。证菩提往生到佛国土的菩萨,观自己往昔轮回,像演戏似的,一幕幕可怕呀!所以,菩萨都发愿回来救度众生,救度一个是一个!人的妄想有三种缘,即根是杀盗淫;业习又跨越无量劫不灭失。三种缘于众生心中,即世界是颠倒的法相,业果是颠倒的缘相,众生身是颠倒的尘相。只有转身后,真心显现,才能觉知一切清净无相。聚集的恶业又非一种,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召感八万四千种果报。杀盗淫是因,召感的三界是果。在三界中又结各种不同的缘,又造不同的因,又结不同的果。人心清净时,就是狂心顿歇;但须修证,方可觉知自性。若离开修证,狂心还是不歇,认贼作子。众生都不想认贼作子,但又天天认贼作子。修行是人生第一大事,有修就有证,没修就没证。修证是心从世间有为法中解脱出来,从业果循环中解脱出来,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无生世间、无受业果、无轮回众生的因与缘。
有人问,对“何须隶属于人身劳累,又伤筋动骨的修证”怎么思解?首先,佛说法的对象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等阿罗汉,不是凡夫;阿罗汉的殊胜清净智慧真心,已证无漏,于世间无学,可以不须隶属于人身劳累,又伤筋动骨的修证;发菩提心后,于色界的大阿罗汉身直接往生佛净土,入菩萨位。其次,佛说法的法义是,通过人身修证,心性无染后,殊胜清净智慧的真心,于人身可以分离开,相对的独立存在;发菩提心后,直接往生佛净土,入菩萨位。再次,佛说法的法理是,不要执著人身劳累与伤筋动骨的修证;但不是舍弃人身与修证。而是将重点放在心性证悟上,去除分别心,远离诸妄缘,进而达到无修而修、无断而断、无证而证、无道而道的境界。使人身修证与心行证悟相互结合,心行不可偏执。最后,佛说法的广义是,众生不要贪著人身诸有,不要妄执断灭;要知人身心垢秽而又可证清净身心,要知人身无常而又可证真常法身。先从法理悟入,后从法义修持,再从身心证入。因此,这绝不是有人想捧着佛经去寺庙自杀的理由,也不是有人理悟即可成就佛道的依据,更不是用来攻击修行人证悟的利器。
有人问,于世间应如何衡量菩萨行人的境界?佛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说的完全是菩萨境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的都是化身成就的大菩萨。若能读诵受持,境界与法理自明。对于这个世界行菩萨道人的境界, 一切言行造作千万不要以世间法为标准去评论、衡量。因不知菩萨行人何因、何缘、何愿而来此世间弘法利生,荷载什么佛旨圣命。若衡量有误,业报不可思议!
这时,阿难礼佛后请法说,佛您刚才说的杀盗淫三种业缘之根如能断除,三种相续业相之因就不能生起,如演若达多的狂乱之心能自歇息,歇息即是菩提心。殊胜清净智慧的真心,于法界中本来就存在,不是得人身才获得;这是非常清楚明白的因缘法;为什么佛又说须立即舍弃因缘呢?我是从听闻十二因缘后,致志修行,才证得心智开悟;此法义不仅是我年纪青少,并是有学声闻才这样认为;今日于此法会中的目犍连、舍利弗、须菩提等人也是这样行走过来的;他们都是从外道老梵志处修自然法,听闻佛说十二因缘后,才发心出家修行,证得心智开悟,并证得阿罗汉的无漏果。今日于此法会中,佛说菩提心不是从因缘生出;难道王舍城中的拘舍棃等外道所说的自然法是最高的义理吗!敬请佛以怜悯的大悲,开示我等迷惑与烦闷心。
这里,阿难将因缘法与菩提心混淆在一起,认为菩提心是修行因缘法而证得;若不是从因缘法生出,就应是从自然法生出。实则,身心依因缘法修行,发菩提心,才能证悟觉知本有的菩提心,并不是生出菩提心;本有的菩提心妙有存在。若认为是从自然法生出,在法界中自然存在,就不须修证,理悟即佛,人人是佛,佛将不佛。所以,无缘大慈是缘起,同体大悲是缘生;缘起是大愿大力,缘生是大行大智。否则,虚幻不实,妄起妄生。
佛说,就如演若达多狂心的因缘,
若狂心得以灭除,
再不能称为狂心;静心由自然而生出,
静心的因缘又来自于自然;于此若离开因缘说静心会理屈, 若离开自然说静心会词穷。但演若达多的头既没有失掉,也没有回复。是什么因缘才心生恐怖、疑惑头失而狂乱奔走呢?如头自然没有失掉,是因照镜因缘才狂乱奔走,为什么不自然狂乱奔走,而因照镜因缘才狂乱奔走呢?如头自然没有失掉,生恐怖心与狂乱奔走都是妄想生出;但没有见到妄想发生什么变化,怎么是出自于照镜因缘呢!如恐怖心与狂乱奔走都是自然生出,心本来就应恐怖与狂乱奔走;但没有狂乱奔走之时,狂乱之心又潜伏在哪里呢!如静心是自然生出,头本身自然没有妄想,为什么还狂乱奔走呢!如清醒自知,本来的头正常存在,又心知狂乱奔走是迷惑而不正常,因缘生与自然生就都为戏论。以此缘故,佛说断世间相续相、业果相续相、众生相续相这三种缘,就能生起菩提心。菩提心生起,生与灭的妄心自然灭除。这样的生灭妄心转化为菩提心时,灭与生都至尽头,再不须依功法修行道业。如菩提是自然心生起,这样的自然心就应明白,是自然心生起菩提心;自然的生灭心就要灭失,于生死妄心生起的是菩提心之名;这种分别菩提名之心,也随自然的生灭心而灭失。于世间没有生相与灭相,如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可称名为自然规律。又如有体相的多种物体,和合形成一体时,可称名为综合作用的结果;若多种物体各自独立存在时,每种物体都存在自然特征;即将调味品与蔬菜加工为一道菜时,形成一道菜的特征;在未加工为一道菜时,生姜有生姜自然特征,白菜有白菜的自然特征。既是自然,又不是自然;既是因缘和合,又不是因缘和合;既远离因缘和合与自然,又远离不是因缘和合与不是自然,空无两边之名相,住于中道无所著,才没有戏论法;方悟真实法义。
世间的因缘是颠倒的因缘,修行人既依因缘,又应舍因缘;依因缘是依法缘、善缘,舍因缘是舍尘缘、情缘。世间的自然是颠倒的自然,修行人既顺其自然,又不能著其自然;顺其自然是顺其法理、法性,不能著其自然是不著其根、尘。菩提心不是因缘生,又不是自然生。狂心是无量劫来的业习,受外界客尘的偶入,引发狂乱;表面看似自然,实则不是自然,是业习因缘和合的妄想。狂心怎样才能歇息下来呢?静坐念佛,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就是六贼不放逸;不放逸就是身口意不妄想胡为。狂心顿歇就是,心念不起,明心见性。这时,真心显现,识得自我。狂心顿歇后,修行速度非常快,心不再去攀缘,客尘烦恼彻底放下,念一句佛号,清清楚楚,声声达极乐;否则,念佛就在脑袋里转,脑电波太近了。狂心不歇息的人,修行似身负千斤,寸步难行,或是想进实退。所以,修行人一定要证得开悟,争取早日将这黑漆桶打破。世间的各种杂合,各有各的物性,各有各的主宰,又可混为一体,各有各的作用,放到一起又产生新的作用。如煤炭有煤炭的作用,木头有木头的作用,二者是两回事;但放到一起又能共同燃烧。这个世界是佛的愿力与众生的业力和合,用佛的愿力度众生,法界就示现自然;通过转化众生的业力实现佛的愿力,依愿力度脱业力众生。自然与非自然,都是佛力化现;因缘与非因缘,都是众生业习召感。如不和合时,佛的功德力还是功德力,众生的业力还是业力。
有人问,练瑜珈是不是修行?瑜珈术是佛住世时弥勒菩萨传下的法;现在的瑜珈没有口诀,只是练外在的形式,像体操似的,只锻炼身体。要结合口诀练瑜珈,才为修行。
有人问,何为明心?何为见性?明心为去妄存真,舍诸妄想、妄相、妄入。见性为证悟正等正觉,净见、了见、究竟见。明心见性为见自性佛,佛与众生一体同悲。
有人问,佛为什么说法?佛为一大因缘故出于世间;一是佛愿力;二是众生缘。愿力为因地行菩萨道时,所发誓愿;愿力弘深,才显现十方法界。佛缘为示现世间,开示悟入有缘众生;众生缘为法缘,具有无量善根方得救度。
有人问,如何观心?身定觉心,心禅观身;心定觉性,性妙生心。
有人问,缘是什么?善缘为功德,恶缘为业习;清者为心清,浊者为心浊。
佛接着说,虽理悟法义,但距离证入菩提佛果与证入常乐我净的涅槃境界,还很遥远。阿难你若不经历无量劫的辛勤修证,虽能记忆诵持十方诸佛所说十二部经,理悟清净妙有法理,如恒河沙劫仍不能证入佛境,只有益于你语言文字的戏论而已。你虽谈说因缘与自然,于法理上很清楚、明确、了知,于人间可称你为多闻第一;但你历劫执著多闻博论的习气,至今日不能远离,还遭遇摩登伽女的淫难而不能避免。如你能证入佛境,定力十足,还须佛说楞严神咒,才使摩登伽女的淫心立即歇息吗!现在的摩登伽女,在楞严咒神力加持下,已速超一果罗汉、二果罗汉,证得三果罗汉。身心爱河干枯,见美色已不生淫念,才能一断证三果罗汉,才能心净不与你纠缠。所以,阿难你虽历劫记忆诵持,佛说秘理密义又含微妙庄严的法藏;秘理为佛口传心授法理后,口不能言说;密义为佛口传心授的法义,心无法猜测。秘理密义,又有微妙不可思议的、庄严不可侵犯的神力。但仍不如一日修证无漏道业,断除妄想、分别、颠倒、执著等习气,才能远离世间情爱与憎恨带来的二种痛苦。如摩登伽女,往昔宿业中有淫女的习气;今日仗楞严咒神力,才销其宿业中爱欲的习气;现在法名为性比丘尼。性比丘尼与罗睺罗的母亲耶输陀罗,共同悟知宿世业习因缘,皆知历世贪著情爱因缘为苦;现在受佛法熏染,启修无漏善业;以此缘故,性比丘尼证得出离情爱的缠缚,耶输陀罗蒙佛授记为未来佛。而你现在为什么自欺,还留恋于见闻法理与分别法义呢!
从初发心修行到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太遥远了。人只觉得时间漫长,其不知人生短暂。人的神识离开肉体以后,时间非常漫长;如一饿鬼一劫不得出离,多可怕。天人在快乐之中又不觉得时间长;地狱里的一日一夜是地球的二千七百年,因为受苦,又觉得时间更加漫长。末法时代的人,只知念佛号和读诵经典,不知修行证悟。其实,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否则,只种善根,往生善道,不证圣道。昨夜定中我见赤脚的摩登伽女,赞叹我讲的此经。摩登伽女是化身菩萨,示现淫女,淫心顿歇,便示现证三果罗汉。贤劫千佛出世都有化身菩萨示现淫女,菩萨行人妙义难测,不是世人所知。“外现众生像,内怀菩萨行。身为末法人,心行正法事”。怎么修无漏业?就一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静坐一须臾,胜造七宝塔。这一须臾修无漏业,功德就不能漏失。
阿难与大众,闻佛开示教诲,心中疑惑销除,心悟世与出世诸法实相,自觉身轻意爽安稳,获得前所未有的法益。阿难又伤悲流泪,礼佛后长跪请法说,佛是无上大慈大悲,是清净法宝之王,能用善巧方便的方法,开示我的迷惑心;又能用种种比喻因缘,方便提示与赞赏,引导一切沉沦欲爱的众生,出离苦海。我现在虽承蒙佛妙音说法,悟知法藏世界中,妙有性觉智慧真心普遍十方法界(佛法性身),含藏佛十方国土(佛化身), 培育清净七宝严饰的妙觉王刹(佛报身)。佛又呵斥我多闻博论没有功德,
修行无漏善业不得力。我现在犹如漂泊旅途中人,突然承蒙天王恩遇,赐予华丽明亮的大屋;我虽获得广大豪宅,但不知可入之门在哪里。敬请佛不舍弃我等声闻,以大悲心开示法会中诸愚昧无智的人,捐弃小乘的有余涅槃,毕竟获得佛无余涅槃的从初始修至证菩提的心行之路。让诸有学声闻,悟知从哪里都摄六根,降伏妄心,销除往昔的攀缘心,得入总持之门,入佛正知正见。阿难请法后,五体投地;法会大众也一心站立,静候佛慈悲妙音法旨。
地狱的人可不可恶?可恶!可不可度?可度!地狱苦受本身就是度,受苦了苦;否则,恶业无法灭除。什么人都可度,只要有肉身在就可度;离开肉身难度,度与不度在于大因缘。于佛说大乘经中,十方诸佛呵斥声闻、缘觉二乘,旨在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悟出世间智慧。而于小乘经中,佛说声闻、缘觉为究竟,是方便说;否则,无一教三乘。对凡夫而言,声闻、缘觉为皈依处;十方诸佛、菩萨都是从声闻、缘觉中发菩提心,而成就佛道。多闻博论,空说佛法,不能入佛知见。若欲证悟,还得都摄六根修行,除掉习气。一位居士七十多岁开始修行,不识字也不读诵经典,专心静坐念佛十年,满头白发多变为黑发,身体开始转化。
有人问,修行不须读佛经吗?读诵可以,但那是修证以外的事。因为累劫多闻,不如一日修无漏业。我师父对我说过,佛经可以先不读诵,三藏十二部也读诵不过来,等把佛经研究明白了,人也老了;趁着年轻,就精进修行。修行有证悟后,再读诵经典,一读立即明白法理实义。我师父有智慧,我就照师父说的行作,果然是走捷径。我每读此经,功德都回向给我的师父,感谢师恩。没有师父指引修行路径,就没有我今天能讲法。有证悟后,才能抛弃文字相,不被文字所转。
有人问,你为什么讲经?我是被请法心切的弟子逼上讲坛;又因众生习气重,功德不够,邪知邪见太多;所以,共同提高,培育功德,增长正知正见,为修行扫清障碍,坚定修行信心。在座的有一位居士文化程度不高,五十多岁,三年前见第一面时,我就告诉他静坐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静坐念佛三年后,再与我探讨法理;否则,不必再见我。到今年正好静坐念佛三年,才有今天再相见的缘份,要不然,缘早就没了。
有人问,怎么才能入佛的知见呢?佛知见是无上正知、正见、正行。不发菩提心,声闻乘不得究竟;要舍弃声闻乘,要发菩提心,要勤修六度,要行菩萨道,证出世间智慧,才能入佛知见。行菩萨道的人,正反两方面都示现;如地府中十殿阎君,都是菩萨示现。我于定中去过地狱,阴森恐怖,铁蛇、铁狗不讲情面,狱卒拿着钢叉、飞刀、飞枪等刑具,剖割罪识之体,不可言说。地狱惩恶是销掉众生业报,再给恶人行善的机会。
这时,佛哀悯法会中初发菩提心的缘觉、声闻人,又为当下与未来众生发菩提心,特别是为佛灭度后末法时代的众生发菩提心,开示无上佛乘的妙有修行路径。阿难与大众,你们已决定发菩提心,于勤修佛妙法的楞严正定中,要不知疲倦;还要先明白觉知初发菩提心的二种决定义。什么是初发菩提心的二种决定义呢?第一种义是,你们如捐除舍弃声闻乘,修行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审慎观察因地初发菩提心的因缘与证入菩萨境界时,有什么相同与差别。如于因地以意识的生灭心为初发菩提心的因缘,并以此欲求佛乘的不生不灭,是没有可能的。依此法义的缘故,你应用智慧观察于器世间,一切造作都是有为法,都会随从无常变化而灭失。你再用智慧观察于器世间的有为法,有什么不能变坏灭失的呢?你始终听闻不到坏掉虚空的事。什么缘故呢?虚空没有作为。所以,虚空始终没有坏掉灭失。于你身中,坚硬的骨肉为地大,润湿的血津为水大,暖热的体温为火大,动摇的呼吸为风大。由此四大相互结合,形成身相的六根;又分别注入七识、八识,与六根结合在一起;于眼为视,于耳为闻,于鼻为嗅,于舌为尝,于身为觉,于意为察;并从始至终不相分离。由根尘偶合与色受想行识对应形成五种重叠,即五种浑浊。什么为浑浊呢?如同清净水,本来清洁无染;而尘土灰沙之类物体,本质特征是滞留障碍;净水与土尘二种物体的本质特征是互不相同。有人将土尘投入净水之中,土尘失去滞留障碍的本质特征,净水失去清洁无染的本质特征。净水与土尘二种物体都失去安静的面貌,呈现混合不清为浑浊;你身心中的五浊也是这样。你用眼见虚空,虚空无际;什么是虚空之虚,什么是眼见之见,二者无相,很难区分;虚空之虚存在而没有体相,眼见之见存在而没有觉知;眼见与虚空交织在一起,形成虚妄的时间分段,于五蕴中为色蕴区宇。这是第一重浑浊,为劫浊。身是四大和合为体,有见闻觉知的功用;见闻觉知的功用,又被各器官隔离开而分别存在,又对液体、体温、呼吸、骨肉的变化都能觉知。觉与知交织在一起,形成虚妄的身心感受,于五蕴中为受蕴区宇。这是第二重浑浊,为见浊。你心中记忆、识别、读诵、习练的功用,逐渐形成各自独立存在的知见,并于身心中容纳与展现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相;这样的知与见,离开尘相无法形成,离开觉知无法存在。知与见交织在一起,形成虚妄的意识印象,于五蕴中为想蕴区宇。这是第三重浑浊,为烦恼浊。你心中的念头从早至晚,前生后灭,生灭不息;想尽一切办法,让美好与身体永存世间。但业力运转每日不停,心识随业习流转六趣国土。想与业交织在一起,形成虚妄的七识不由自主,于五蕴中为行蕴区宇。这是第四重浑浊,为众生浊。你的见闻觉知功用,都是身心感受,于心识感受上本来没有差异;但由尘相的不同隔离,六根功用的不能超越,心识感受没有形态又产生差异;根尘不同的感受,于心识中相同相知,于功用上相背相异。相同与相异,于心识感受上失去固定标准。受与识交织在一起,形成虚妄的八识业习种子,于五蕴中为识蕴区宇。这是第五重浑浊,为命浊。
人身是有生有灭的,都生灭于器世间。室外的山林、树木都是器世间的物体,器世间的物体在法则当中也是生灭的。人可以利用器世间法则,在有人身时去修行,修不坏之性我,增长出世间的智慧。出世间智慧在哪里?在静坐禅行的证悟中,离开静坐禅行找出世间智慧,一点都不会有。虚空永远不会变化,器世间的一切存在都可以变化。化工厂上空排出的有毒气体,污染虚空却无法破坏虚空;排出的气体经风一吹又销失了,虚空不坏。人的身体可以灭失,人的性我不灭也不失。人身有四大,皮肉是地,体液是水,体温是火,呼吸是风。四大是经常离散的,又是经常聚合的。行菩萨道的人要先破五浊,不受五浊才能行菩萨道。行菩萨道的人知道不被五浊所染,不负因果,无戒可守,也无戒可犯。五浊怎么回事呢?就像把土洒在清水里,水就浊了;土就是无明烦恼,人身之中就有五种浑浊。劫浊于不同时间阶段,地球劫难主要有火山岩浆喷发地震等,人间劫难有刀兵水火风灾等,人身体重病和人畜共患的瘟疫等;表现为破坏人身体健康带来的烦恼。见浊于根尘觉知中,眼前这些色彩斑斓,五颜六色,让人迷恋色相,生邪知邪见,表现为破坏人精神健康带来的烦恼。见浊破坏人的正念、正觉,使颠倒心更加执著,恶业加重,业习越积越深。所以,末法时代,法没末是众生心末,入不了佛知见;喜欢乖巧,赞叹权贵,天天为名闻利养去争,没有人争做老实的修行人。烦恼浊于执著习气中,主要是五蕴炽盛,牵引着人从名到利,从憎到爱,从种种犯罪到物欲横流的享乐,为了财富去抢、去偷、去杀、去贪、去颠倒黑白等。前念生,后念灭,念念贪嗔痴慢疑,念念召感到烦恼,被外缘、外力牵着走,不能清静。烦恼浊召感的恶果不可思议,不是浊可怕,而是召感到六道轮回里不停歇,念念注入八识田,业习种子根深蒂固可怕。众生浊于七识的作用下,身心不由自主的行作,念头生灭不停的变化,心识又随业习生于六趣众生。诸位知道《封神演义》中的商纣王,到女娲宫烧香,见到女娲娘娘漂亮就起邪念,若娶这样美女进后宫做妃子多好呀。又提诗留句,邪念惹怒女娲娘娘,天神要惩罚这位无道昏君,便派九尾狐狸精破坏商纣天下,最后亡国,多少人头落地。那是一场战争,一个朝廷的毁灭,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这个七识我爱可怕不可怕。我贪财物也是业报,骗来、抢来、偷来、贪来的财物,一受地狱报,二受畜生报;因缘和合时,要返本还息。如有的人不孝,打骂父母,这种人死后生为猫头鹰,猫头鹰人见人烦,孵出的小猫头鹰第一件事就是吃掉母猫头鹰。众生浊是业习循环,召感不同的众生,不同的种类。受持戒律的人知道起心动念处,生一邪念,就是犯戒。修行人戒住身口不犯;用念佛占据思维,戒住意不犯;都摄六根,才能免掉五浊;否则,可怕至极。命浊于八识业习轮转中,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人命运好,得大富贵,万事顺达;是往昔做过善事,无量劫积福而来;是孝敬父母,供养过佛、菩萨、神、天,助人为乐,今生才得大福报。但命浊不都是这样,命运千差万别,五岁的小男孩得肺炎死亡,一些人三、四十岁病死或意外死亡,现在的医学非常发达却救不活命;还有的人生来贫穷、残疾等,都是无量劫来业力召感的命浊。召感五浊和去除五浊,都在人的一念之间;要用正知、正见、正行,把邪知、邪见、邪行破除掉,不去攻击他人,不去侮辱他人,不去算计他人,守住自己一念清净。无形的知见行,能召感有形的果报。因为用思维想象追求生活的美好,与法界清净美好相背离。世间人衡量人生的标准错位,不知宇宙人生的真相。动物的五浊更可怕,动物的地狱在人的口里;如把肉剁成馅,不是千刀万剐吗;有的活着下汤锅,活着被扒皮等。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五浊困扰着三界;所以,娑婆世界难堪难忍。持戒修行的人天天与自己的业习斗,与自己的生死斗,与自己的命运斗,争取时间,早日解脱于五浊的困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