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荷素 于 2012-5-14 10:27 编辑
印代法师系列讲座——— 《楞严经》印代法师新注笔录稿【第012课】 2012年3月29日星期四 (本稿为法师YY讲座笔录稿,未经法师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法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法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阿弥陀佛!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晚上好!请打开《大佛顶首楞严经背诵手册》第八页,请看经文: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我们上一时间学习到了【千二百五十人俱】,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皆是”,不是说的一个,是很多的。“无漏”,什么叫无漏?什么叫有漏?“有漏”分有漏因、有漏果、有漏行、有漏识、有漏定、有漏四过等等,不全部具述。“有漏”是佛教的术语,“漏”是烦恼的别名;有烦恼、有苦,还没有真正了脱生死,名之为有漏。有漏就是落在三界以内,受生死轮回的意思,还没出三界。 我们说法要有根据,据《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六载,有漏有四种过失: (一)不寂静过失;谓众生随逐根尘,起诸妄想,颠倒散乱,而无禅定之功,不能断惑证果。有漏的第一个过失,也就是说不能够得到自性的寂静功德。凡夫众生随着六根、六尘起诸妄想,颠倒散乱,而不能够得到禅定,不能够断惑证真。 (二)内外变异过失;谓众生由于内心乱想,加上外境迁流,心境相应,变异不停,以至于心随境起,逐境生心,烦恼缠缚,不能解脱。凡夫众生由于内心颠倒、胡思乱想,再加上心随着外境时刻迁流奔逸,心和环境老是在相互的变化不停,也就是心随境起,见境生心,于是烦恼缠缚,不能够得自在。佛家有句话:“狂心顿歇,即证菩提。”有漏,狂心是歇不下来的。 由于上面的种种原因,便发起恶行: (三)发起恶行过失;谓众生由于烦恼妄惑,而造杀、盗、淫、妄等种种恶业,轮转于生死中而无有出期。由于众生有烦恼、妄想,颠倒行事,而造杀、盗、淫、妄等种种恶业,轮转于生死中,无有出期。 (四)摄受因过失;谓众生由于造种种恶业之因,而摄取未来之苦果,如此辗转轮回,不能解脱。由于众生造种种恶业的原因,而得来六道轮回的苦果,如此辗转轮回,不能解脱,这都是没出三界生死,在有漏以内的过失。 那么有漏因、有漏行、有漏法、有漏识、有漏定、有漏果等等,在这里就不和大家一一阐述了。如果光是说有漏,就把整部小乘经典的苦集灭道都讲完了,那就需要很长时间。什么叫有漏呢?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有习气、毛病,有嗔心、有贪心、有自私、有自利、有杀盗淫妄、有十不善业,还有见惑、思惑、无明惑,以及有分别、执着、妄想,这就叫有漏。有漏,大体的有欲漏、有无明漏,欲漏没超出欲界,无明漏呢?还在三界以内。欲漏、无明漏都落在“有”以内,没做到无为法。 那么什么叫无漏呢?无有见惑、思惑、无明惑,断除了分别、执着和妄想,证得了纯真的自性,超出三界,遍圆法身,就证到无漏了。达到圆觉了,就是无漏了,达不到圆觉,还不是无漏。觉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觉行圆满就是无漏了。 那么【皆是无漏大阿罗汉】,这是说已经超脱了三界,断去了无明,断去了见惑、思惑。这个“大”,是说的大因、大行、大果,大阿罗汉都是菩萨了;阿罗汉还不是菩萨,属于声闻。那么大阿罗汉都是菩萨摩诃萨示现的,外现声闻比丘身,内密菩萨行。这些大阿罗汉,好多都是古佛再来,成了佛再倒驾慈航的菩萨。这些大阿罗汉在过去生中已经都成佛了,因为要来帮着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又现比丘身来做阿罗汉,所以【皆是无漏大阿罗汉】。 【阿罗汉】,阿罗汉是梵语,译成中文,有应供、无生、杀贼三种意思。 (一)应供:小的阿罗汉只可以应人天的供养──受国王、天王来供养;可是大阿罗汉可以受世间、出世间一切人天的供养;出世,是超出三界诸天的境界。超出六欲天的天人供养,他也可以受的,所以叫“大阿罗汉”。 比丘只可以受人间的供养,而不能受天上的供养;小阿罗汉可以受世间天、人的供养,而不能受菩萨的供养;这大阿罗汉也可以受菩萨的供养,因为他断了界外的烦恼。 小阿罗汉是断三界内的烦恼,大阿罗汉就断界外的烦恼,所以大阿罗汉也就可以说是示现的菩萨了!不过他现比丘身,没有行菩萨道;但是他心里头也是落实着菩萨心肠,可以做到菩萨这种程度了,所以这叫“大阿罗汉”。 (二)无生:他已经得到无生法忍了。 (三)杀贼:把无明贼都杀尽了。 下面再看【佛子住持】,“佛子”,佛的儿子叫罗睺罗,但是这个“佛子”并不是指罗睺罗;这个“佛子”是说佛的弟子们,师徒如父子;佛陀的弟子,就如同是佛的亲儿子一样,继承佛陀的思想,弘扬佛陀的精神,弘扬佛陀的思想和教法。在《梵网经》上说:“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 位同大觉已 真是诸佛子”。作为佛的弟子,受到了佛的教戒,当然要去认真的落实佛的教戒,落实到位,即入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住持】,“住”就是住到佛法上,也就是去执行、落实佛法;“持”是依照佛法去行,是依照佛法去修持。《楞严经》上说,住到如来藏性上。我们学《楞严经》,要入住如来藏性。住,是究竟坚固的定住在佛法上;持,依照佛法去修行,教导弟子令佛法延续下去。住持是什么意思呢?究竟坚固的住在佛所讲的佛法上,依照佛法去修行,教导弟子也要依照佛法去修行,延续佛法,续佛慧命。这就是住持的意思。 【佛子住持】,作为弟子,要象儿子一样,听老师的话,把老师尊为父母一般,延续老师佛陀的教法,这就是每个寺院住持的责任。在寺院里方丈也叫住持。住持,是西国语,翻译成中国话,是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人。那么在楞严法会上,这些大阿罗汉、大比丘都是佛陀的弟子,都是能令佛法不断的人,是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人,所以叫做佛子住持。 【善超诸有】,把一切的“有”都超越了,没有“有”了,入无为空法了,破掉了一切的执着,破掉了见惑、思惑、无明惑,也不求名,也不求利了,他们已经超出三界二十五有了。 这个三界二十五有:由业因而有果报生,故果亦名为“有”。在三界以内的轮回因果法里面,分为二十五类,名字叫二十五有;其中欲界有十四有(类),即四恶趣、四洲,六欲天;也就是四恶道、四王天和六欲天。色界七有,即四禅天为四有,另大梵天、五净居天、无想天为三有;无色界四有,即四空处。二十五有总为颂曰: 四洲四恶趣 六欲并梵王 四禅四无色 无想五那含 二十五有在《楞严经》经文里面还会详细地讲到,在这里只不过是跟大家提一提。 【善超诸有】。就是超越了二十五有,超越了轮回,不在三界以内了。三界以内,属于二十五有。讲到后面二十五类众生时有详细的解说,大家心不要急,讲到的时候,自然会给大家介绍清楚。 【能于国土】:这个“土”字读去声(音:度)。“能于国土”,“能”,是大阿罗汉们有这个能力,能去所有一切的国土;这不是单单娑婆世界这个国土,是所有十方国土,他们都可以去的。因为他们都是证果阿罗汉,都有神通,能飞行变化,什么地方都可以到的。 【成就威仪】,“成就”,什么事情都能成就;“威仪”,就是有威仪。这些大阿罗汉,一举一动都与众不同,令人一见到即生恭敬心;他们自己很注重威仪,立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相貌庄严、处事稳重大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慎重其事,规规矩矩的,值得众生钦佩,值得众生恭敬。 【从佛轮转】是什么呢?“从”就是从于佛,“转轮”是转大法轮,帮助佛教化众生。行为谨遵戒律,说法按照佛陀的教导经法,也就是听从佛的教导。按照佛陀的教导经法,严持戒律,广弘经法,,这叫从佛转轮。 【妙堪遗嘱】妙是说的法身德。清净法身遍满一切处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智慧境界,这些大阿罗汉们都有这一种不可思议的智慧境界,这种智慧境界是承担如来的家业,他们都证得了这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叫作妙。妙,就妙在不可思议,只要是动思议了,就不妙了。妙就妙在行走坐卧都在定中,穿衣吃饭,接人待物,为人处事,言语道断,都不用思想。都不用意思,你看妙不妙啊?现在不告诉你,到后面十番显见,等你弄明白了,你自己也就妙了。“堪”,承受的意思,此地是指证得义。“妙堪”合起来是这些大阿罗汉承受佛陀的嘱咐教导证得了清明澄澈不动法身德。(经文:【无始涅槃,元清净体】、【清净妙净明心】)证得了无为法,法身湛然不动。什么不动啊?念头不动啊!清净明了,不起心不动念,对外境事物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不但是见到的明了,而且处理得恰当,也有说话,也有行动,但是呢?他的心是不动的。这是妙堪啊!这些大阿罗汉们就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妙堪”是赞法身遍满一切处,经上说:“微妙净法身,湛然映一切”。 【妙堪遗嘱】的“遗”不能当失去讲,有种说法:当佛过世以后教大罗汉按照佛的嘱咐去做。不是这样的!这个“遗嘱”,“嘱”是嘱托的嘱,是落实了佛的嘱托,但是又没有“依照佛的嘱托”的思想意识存在,“遗”是这个意思,这个“遗”当“没有”讲。如果落在思想上,那不就“有”了吗?有了佛教导的标准,自己照着做就行了嘛,老是有“依照佛的嘱咐”思想在脑海里,那不就是“有”了吗? 【妙堪遗嘱】是讲这些大阿罗汉们接受佛陀的教导嘱咐, 证得了法身遍满一切处微妙净湛映现一切的境界,按照佛陀的教导嘱咐去落实佛法,但是无始涅槃,元清净体,清净妙净的明心中没有按照佛陀的教导嘱咐去落实佛法念头,只是一切行为按照佛陀的嘱咐教导去践行而已。 【严净毗尼】,严格清净的落实;毗尼是原则,也就是戒条。中国有句话: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些大比丘们都是十分严格的落实了毗尼戒条,做到了十分清净的戒律。但是他没有“有”的概念,都是行的心戒,不是行的有戒。 【弘范三界】,“弘”是弘扬,“范”是模范。弘扬佛法,成为众生的楷模。他们在哪里教化呢?在哪里弘扬佛法呢?当然是在三界以内,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是赞叹之词,他们这些大阿罗汉,可以在三界以内作为导师来弘扬佛法,做三界内众生的模范、做三界内众生的师表。这是赞叹大阿罗汉的戒德。 【应身无量,度脱众生】。“应身”又叫化身。应、化身是一样的;本来他们没有身体,他们是化身来的。化身去教化所应该度化的众生,这个化身有多少呢?无量。“度脱众生”,到各个地方去教众生,随众生的机缘去度脱众生。“度”是教化,“脱”是令众生得到解脱,令众生出离三界。经里面说得很清楚,众生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他就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或者帝释身得度,他就现这种应身去度;或者应该以比丘、比丘尼身得度的,他就现比丘、比丘尼身去为其说法;应以什么身得度,这些佛菩萨大阿罗汉们就化什么形象去度化众生。后面讲到观音菩萨品,就讲到了菩萨应化。这是赞叹阿罗汉的慈德,因为他们太慈悲了,“慈德”,慈能予乐,悲能拔苦。 【拔济未来】,“拔”就是把众生从苦中拉出来,从地狱里拉出来;“济”就是把他们救上来;拔是拉一把,济是救上来。“拔济未来”,就是说能够救拔未来的众生,让他们脱离苦海、了脱生死、出离三界。 那么【越诸尘累】“越”是超越;“诸”代表多的意思。超越了尘累,就是超越了六尘;让众生不再受六尘烦恼痛苦的累赘,于中得到解脱。累是累赘啊,好象你身上挂个东西,赘住了你。六尘是种种的欲念,也就是见惑、思惑、无明惑,那么把这些超越了,尘累就空了。所以我们要远离爱染。 后面这两句【拔济未来,越诸尘累】,这是赞叹大阿罗汉的“悲德”。 经文【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婆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这些都是大阿罗汉的名字,大智舍利弗:“舍利弗”是梵语,译成中文就叫“鹙子”,又叫“珠子”或“身子”。舍利弗的“弗”,就是个“子”。 他怎么叫“鹙子”?因为他的母亲叫“鹙”,舍利弗就是鹙鹭之子。他的母亲怎么叫“鹙”呢?因为他母亲眼睛就像鹙鹭鸟的眼睛一样,生得非常好看,所以名字就叫“鹙”。又因为他母亲的眼睛像颗珠似的,所以名字又叫“珠”;因此舍利弗又叫“珠子”。他又叫“身子”,就是他是由他母亲身上分出来的一个儿子。 舍利弗尊者是“智慧第一”,他在还没出生之前,智慧就已经现出来了。舍利弗的舅舅叫摩诃拘絺罗,摩诃拘絺罗常常和他的姐姐,也就是舍利弗尊者的母亲辩论,每逢辩论都是拘絺罗胜利,他这个姐姐一定输的。可是姐姐鹙怀孕了之后,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他再和姐姐辩论,每一辩论,他都输了,姐姐胜利了。所以拘絺罗就知道了,说:“喔,姐姐以前不是这么聪明,现在这么聪明,一定是有一个智子在肚里,在里边来帮着妈妈辩论!”他一想:“喔,我现在要学本领去了!如果不学本领,将来这个外甥生出来之后,我做舅舅的,是个老前辈,如果被外甥辩论输了,这多倒架子!太丢人了!” 于是他就到南印度去学法。你说学得怎么个样子?白天晚间都读书、学法,学得头发也不剃,胡子也不剃,指甲长出几寸长也不剪。为什么他不剪?不是故意不剪,不是说像现在的一些青年人也长头发、长胡子,不修边幅,但是不读书。他所以不同的地方,就因为没有时间来修饰──连剪指甲的时间都没有。做什么呢?就是读书,白天晚间都是读书。你说,这才叫一个真真正正的读者!因为读书,一切的工作都停止了,没有时间剪指甲,没有时间剃胡子、剪头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一般人就称他“长爪梵志”──长指甲的梵志。 当他把南印度所有的一切医卜星象、一切辩论学,把这些学问都学熟悉了,回来就去见他姐姐:“我这个外甥哪儿去了?”他姐姐说:“你的外甥啊,跟佛出家去了!”他一听说跟佛出家,就生出一种大我慢:“啊,我的外甥八岁登座说法,就声震五天──这五印度统统都轰动了,所有几百个论师都被他给战败了!这么样聪明的小孩子,怎么能去跟着一个沙门出家呢?这太可惜了!”他生出一种骄傲心,就要去见佛,心想:“我去到那儿,看看这个沙门有什么本事,把我这么聪明的外甥给骗去做徒弟!” 他到了佛那儿,想尽方法来攻击佛,可是想不出什么好方法来。读了十多年书,指甲都顾不得剪,就是准备回来和他外甥来辩论的,殊不知回来都用不着了,外甥跟佛出家了。现在见到佛,也不知用所学的哪一种观点来和佛辩论比较好,他想难倒佛,想来想去,他想出来一个宗来,就要和佛立出一个宗。 佛问他:“你以什么为宗啊?” “我以‘不受’为宗。你无论讲什么,我都不接受;你说什么,我也不理。我就是不受你所说的道理,我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说服我?你讲什么,我都不接受,就以这个为宗。你讲吧!” “好,你以‘不受’为宗,那你还接不接受你‘不受为宗’这个见呢?” 佛这一问他,把他问得哑口无言。如果说“接受这个见解”,这就是有“接受”了,这与自己所立的“不受”的宗旨相违背;如果说“不接受‘不受为宗’这个见解”,“不受”是自己立的宗,不接受自己的宗,那自己根本就没有宗了,自己更是自语相违,自己就没有道理了,好像一棵树没有根了。因为以“不受”为宗,这本身就是一种知见啊! 舍利弗是佛陀智慧第一的弟子,今天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下一时间再共同学习。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了,【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请合掌回向: 愿此听经闻法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千百万亿火首金刚护法菩萨摩诃萨! 大家请放掌!恭送法师! 师父:阿弥陀佛!大家再见!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