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順心如意

中华医学与中国哲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如何呢?中医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的。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 “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至于中药,往往是原材入药,又常常是多药配伍,因而其药理是一种综合效应,自然不是无机化学或有机化学所能解释的。


  中国自古“医易不分”,即医理与易理完全一致。易理中的“阴阳消长”、“变动不居”、“亢龙有悔”、“否极泰来”、“水火既济”、“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等等,都是中医医理所必须具有的。除了易理、“阴阳”、“五行”,中医还要求懂得道家思想乃至佛家思想。实际上,一位高明的中医师往往具有相当深厚的哲学造诣,甚至本身就是一名够格的哲学家!这在西医界,实在是难以比肩的。


  由于理论基础根本不同,西医与中医在思维方式上也就大相径庭了。


  ②关于思维方式


  西医的思维方式,基本上属于直观的、线性的思维方式。


  中医的思维方式,基本上属于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


  西医强调能够观察(如解剖学的肉眼观察和细胞学、细菌学的仪器观察)、能够化验(要求拿出化学成分、化学分子式,让数据说话)、能够反复实验(通常是在割裂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就某一种因素的反应进行实验),并且在临床中往往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特别注重消毒、灭菌、杀死癌细胞、切除癌变部位)。这些都是西医直观与线性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自然也需要解剖学知识,但除此之外便没有西医那些东西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既拿不出什么数据,更拿不出化学分子式。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还有,古代中医并不分科,往往是由一名医师诊断所有的疾病。这些都是中医抽象与综合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


  由于思维方式迥然不同,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西医是将治疗放在第一、预防放在第二、养生放在第三的;而中医恰恰相反,养生第一,预防第二,治疗第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西医治‘已病’,中医治‘未病’”。


  中医认为,一切病症都是由于人体不够协调、失去平衡而引起的;一旦恢复协调平衡的正常状态,病症就自行消失了。这就是说,健康的关键,主要不在于外部环境的好坏,而在于自身肌体的强健,正所谓“邪不干正”。人体的血、脉、气、神经各大系统,犹如密布全身的管道网络,必须时刻保持畅通无阻;一旦发生阻塞,就会出现相应的疾病,故中医的医理强调“百病在瘀,治病在通”。对于这种协调平衡的正常状态,中医称为“和”(通达和畅之意);而对于患病,中医则称为“违和”,故有“一脉不和,周身不遂”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因为中医强调五行协调、阴阳平衡、自体和畅,所以总是把养生之道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中医之“养生”,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调养”(调节各种功能)、“食养”(优化饮食结构)、“境养”(改善生活环境)、“情养”(改善情绪)、“息养”(静坐调息)和“心养”(领悟人生,遇事达观,平稳心态)。


  这里只对其中的“心养”作一个简略的介绍。“心养”实际上已经达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了。因为,当一个人领悟了人生之真谛,没有怨悔,没有贪求,没有忧虑,整个人体自然而然就达到十分和谐的状态,各种机能自然而然就协调一致地发挥作用,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远离疾病、延年益寿了。《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大意是:一个人没有贪心,没有妄念,其精、气、神紧随不舍、内藏不泄,疾病从何而来?这句话又是中医蕴涵哲学意韵的一个明证。事实上,一个人只要心态平和,就能让气血通畅、脏腑平衡;也只有心态平和,才能让气血通畅、脏腑平衡。


  十分明显,中医这种“养生第一,预防第二,治疗第三”的思路,是从源头上维护人们健康的正确思路。


  ③关于治疗用药


  在治疗方面,西医的一个特点是“手术万能”,就是喜欢动手术。这是与西医在外科方面的优势分不开的。中医也有外科手术,早在东汉末年,被誉为“神医”的华佗不是有“刮骨疗毒”、“开颅洗脑”的本领吗?可惜后来没有发展起来。


  实际上,西医划为外科的一些疾病,在中医却是按内科来治疗的。例如胆结石、肾结石,西医的办法往往是开刀把结石取出来;而中医的办法往往是通过调理(包括服药)把结石给化掉。


  应当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直观地看,既然胆、肾里面有“石头”,当然最好是按西医的办法开刀把“石头”取出来;而中医把“石头”给化掉的办法似乎有点“玄”,难以令人相信。可是要知道,这些结石并不是一般的“石头”,也不是谁放进去的,而是因为某种功能缺陷而在体内形成的化合物。按照化学原理,既然可以化合,也就可以分解。那么,找出病因,使形成结石的过程发生逆转,为什么不能把结石给化掉呢?要说科学,这不正是一种化学还原反应吗?当然,这个过程肯定比较缓慢,不可能像动手术那样快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西医作为外科而中医作为内科的病例还有不少(如癌症、肿瘤、脑血栓,等等),就不多谈了。


  西医的另一个特点是“同病同方”(即对不同人的相同病症开列相同的处方),正如俗话所说的“感冒发烧,阿司匹林一包”。而中医恰恰相反,是“同病不同方”——同样是感冒发烧,中医要考虑到患者的性别、年龄、胖瘦、机体的强弱、病症的虚实寒热乃至生活的习惯,对不同的人开列不同的处方。


  西医还有一个特点是“对症治疗”,即针对症状进行治疗。而中医则讲究“辨症施治”,即对病症的所有相关因素及其相互影响作通盘的考虑加以治疗。须知,症状只是表象,而导致表象的机理是非常复杂的,不理清其中的机理,仅仅针对症状采取措施岂不是过分简单化了吗?


  在用药方面,中医与西医有着原则的区别——中医完全使用自然药物,并且往往是不加提纯直接使用,还特别注重多种药材相“配伍”;而西医基本上完全使用化学药物,即使有少许自然药物,也总是尽量提纯为单一的成分。


  由于药理完全不同,因而导致中药与西药的两大差异:其一体现在效果方面;其二体现在价格方面。


  就效果而言,西药是针对症状的,一般当时的效果都比较明显,但往往存在两大问题:一个是只顾局部而不顾整体,因而往往顾此失彼;另一个是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因而往往导致严重的后遗症(许多“特效药”都有这个问题,其中抗生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们几乎具有药到病除的“神效”,但几年、几十年之后,各种严重弊端便逐渐显现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中药处方是经过对整个人体通盘考虑之后才开列的,并且重在调理人体自身功能以恢复健康,因而一般当时的效果都不够明显,对有些重病患者往往需要经过几个阶段、按照治疗过程的进展开列几副不同的处方。然而,正因为如此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一般也就不存在西药的两大问题。


  就价格而言,西药的开发时间长,加工设备精,专利费用高,并且特别钟情于垄断利润,因而价格很高,并且越来越高,以致于使大量患者吃不起药。


  中药大多是传统的“验方”,一般不需要开发,加之炮制设备简陋,也无所谓专利费用和垄断利润,因而除了某些名贵药材,一般价格都非常便宜。


  还需要提到的一个问题是,西药不仅昂贵,而且国际市场的准入条件非常苛刻,也非常不合理。这里面很可能隐藏着一个可耻的阴谋,那就是美国洛克菲勒药品帝国为永远保持其高额利润而采取的策略。美国人汉斯•鲁斯克(Hans Ruesch)于20世纪30年代撰写了《洛克菲勒药品帝国的真相》一文。文章揭露道:“洛克菲勒基金会投资4 500万美元用来‘西化’中医。医学院校被告知,如果他们想从洛克菲勒慷慨的赠予中得到好处,就必须使5亿中国人民信服地把他们经过多少个世纪检验的安全、有效却又廉价的草药扔进垃圾箱里,让中国人民赞成使用美国制造的昂贵的有致癌、致畸作用的‘神’药。当这些药致命的副作用再也掩盖不住的时候,则需要不断地用新药来替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情况正是如此,西药绝大部分都有严重的副作用,当其副作用充分暴露之后,便用另一些新的(往往是副作用更加严重的)西药来取代;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要求药品明确标出所含的化学成分,甚至要拿出化学分子式,这对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等于设置了不可逾越的门槛。因为FDA所具有的“权威性”,使它的认可几乎成了国际药品市场唯一的“通行证”。如此一面将中药拒之门外、一面让西药推销到世界各个国家,便形成如今药品价格居高不下、致使大量患者吃不起药的怪诞局面。而这种局面,正是保持洛克菲勒药品帝国源源不断攫取高额利润的需要!


  西药这种完全建立在化学理论基础上的鉴定标准,究竟有什么真理性可言?须知,人体是一个异常复杂并且具有灵性的“巨系统”,药物在人体内所发挥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理,怎么能以单纯的化学反应去判断是非呢?


  2、关于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究竟科学不科学,这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一方面,由于中医的理论基础本来就不是科学,而是高于科学的哲学,并且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因而以科学为尺度去衡量中医本身就是不对的。


  另一方面,科学本身也有层次之分,如果以低层次的科学去衡量,中医的确不怎么科学;但若以高层次的科学去衡量,中医则未必不科学,甚至可以说很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前文已经谈得不少,不必赘言;这里专门探讨第二个方面的问题。


  所谓“低层次的科学”,就是指经典的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学之类;所谓“高层次的科学”,则是指现代的天体物理学、量子力学、模糊数学、非欧基里德几何、微观生态学,以及相对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之类。



  “低层次的科学”,并不意味着其本身有什么谬误,而是指它的应用范围在于一般的宏观、中观与微观领域;而“高层次的科学”,则适用于超宏观与超微观领域。例如,欧基里德几何适用于建筑学和机械学;而非欧基里德几何适用于超宏观的太空研究和航天科学。


  中医理论没有什么直观性,又往往不能以实验来证实;中药说不清其中的化学成分,更拿不出分子式和相应的数据。这当然不符合经典科学的要求。


  然而,只要把中医所凭据的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论同现代的“宇宙全息”论加以比较,把中医所凭据的中国哲学的“五行”学说同现代的“控制论”加以比较,把中医所凭据的中国哲学的“综合思维”同现代的“系统论”加以比较,把中医理论的经络说、气相说同现代的微观生态学加以比较,把中医理论的“阴阳”学说同西方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加以比较……便能发现其中有许多相通之处,而中医理论在时间上比所有这些现代学说要早一千多年、两千多年,甚至更早。


  可见,从“高层次科学”来考察,中医不仅科学,而且远比西医科学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振兴中医与全民健康


  医学的根本使命是什么?是维护人们的健康,而不仅仅是治疗疾病。


  前面谈了,维护人体健康,要靠养生、预防和治疗。这就是说,维护人体健康首先在于自身的调养,以保持自身的强健,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次在于预防,即尽可能创造卫生的环境,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只有当疾病已经发生和传播的时候,才不得已而施行治疗。


  所以,当我们探讨全民健康问题的时候,绝对不能将思维局限于治疗疾病,尤其不能局限于单靠医院来治疗疾病,而应当从养生、预防、治疗三个阶段作全程的考虑。


  以下,分三个方面来探讨振兴中医与全民健康的问题。


  1、中医中药的优势


  ①中医的优势


  中医的优势很多,这里只谈两点。


  其一,中医对养生特别重视,有利于从源头上保障全民健康。


  事实上,人体本身就具有自动而完善的免疫、协调、修复等神奇的功能。人之所以患病,主要不是由于接触了细菌和病毒,而是由于自身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抗不住细菌和病毒的侵扰。因此,中医强调“治未病”,主张通过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以保障人体本身免疫、协调、修复等功能的正常运行,才是治本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振兴中医与全民健康


  医学的根本使命是什么?是维护人们的健康,而不仅仅是治疗疾病。


  前面谈了,维护人体健康,要靠养生、预防和治疗。这就是说,维护人体健康首先在于自身的调养,以保持自身的强健,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次在于预防,即尽可能创造卫生的环境,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只有当疾病已经发生和传播的时候,才不得已而施行治疗。


  所以,当我们探讨全民健康问题的时候,绝对不能将思维局限于治疗疾病,尤其不能局限于单靠医院来治疗疾病,而应当从养生、预防、治疗三个阶段作全程的考虑。


  以下,分三个方面来探讨振兴中医与全民健康的问题。


  1、中医中药的优势


  ①中医的优势


  中医的优势很多,这里只谈两点。


  其一,中医对养生特别重视,有利于从源头上保障全民健康。


  事实上,人体本身就具有自动而完善的免疫、协调、修复等神奇的功能。人之所以患病,主要不是由于接触了细菌和病毒,而是由于自身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抗不住细菌和病毒的侵扰。因此,中医强调“治未病”,主张通过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以保障人体本身免疫、协调、修复等功能的正常运行,才是治本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倘若继续沿着目前的格局来设计,把西医捧得很高很高、把中医压得很低很低、把总体战略的重点放在保障健康的末端,则绝对不可能扭转医药费用居高不下的局面,也就绝对不可能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且,由于目前的格局倒置了本末,势必事倍功半,乃至徒劳无功。


  所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振兴中华医学是保障全民健康最有效的途径,从而在这样的思路下来制定我们的相关战略、政策与措施,并且认真地加以贯彻实施。舍此别无他途。


  在此,不妨让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中华医学的各种遭遇。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因而学习过程非常漫长而艰难。正因为如此,中医往往是世代相传,自幼耳濡目染,还要经过长期学习、深入领会,才能真正合格。中医确实具有“神效”,因为其医理浩瀚而深邃。但是,中医学了不起,不等于每一个中医师都了不起——如果弄不通那么多深奥的道理,便只能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庸医。反过来说,世上有庸医,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医学的真理性。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由于其父亲被庸医治死,就把中医学否定了,跑到日本仙台去学西医。这对于他个人,是一件憾事;而对于中华医学,则是沉重的打击,因为有一个“名人效应”——他是“五四”运动的“旗手”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0-17 09:56 , Processed in 0.164232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