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个人原创] 【原创&素食厨房】摩诃般若波罗蜜——至心皈依顶礼恭祝释迦牟尼佛圣诞!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法界更多有情因饭香而悟道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所闻香,自昔未有,是为何香?”


佛告阿难:“是彼菩萨毛孔之香。”



于是舍利弗与阿难言:“我等毛孔,亦出是香。”


阿难言:“此所从来?”曰:“是长者维摩诘从众香国,取佛余饭于舍食者,一切毛孔皆香若此。”


阿难问维摩诘:“是香气住当久如?”


维摩诘言:“至此饭消。”曰:“此饭久如当消?”曰:



“此饭势力至于七日,然后乃消。又阿难!若声闻人,未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入正位,然后乃消。已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心解脱,然后乃消。若未发大乘意,食此饭者,至发意乃消。已发意食此饭者,得无生忍,然后乃消。已得无生忍食此饭者,到一生补处,然后乃消。譬如有药,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诸毒灭,然后乃消。此饭如是,灭除一切诸烦恼毒,然后乃消。”



阿难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佛事。”




摘选自《维摩诘经&菩萨行品第十一》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文化,传承大爱,延续感恩,承载希望,我们一起来努力

香积厨的由来


寺院中的斋堂厨房有个诗意的名字——香积厨。



这源自《维摩诘所说经》,经书上说,维摩诘居士病了,世尊派弟子们去探病,维摩诘居士借机宣讲大乘佛法。临近中午,舍利弗起了吃饭的念头。维摩诘居士骂他,你是求解脱的,怎么能念念不忘吃饭?既然你想吃饭,就给你吃从没吃过的饭。维摩诘告诸大众,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于是凭借神通入三昧,化作菩萨,升众香国,稽首众香国世尊,愿得余食,“当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维摩诘居士在遥远的香积佛国,向香积佛求来一钵香米饭,馥郁、清冽的饭香,弥漫了整个城市,饭看起来虽少,却使在场的大众都得以如愿满足,很多人因饭香而悟道。




而寺院中也一直流传:“香积出祖师、大寮出高僧”的说法。





可见,厨房也是修行的重要场域,是将佛法融入世间、将禅法贯穿生活的表现。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文化,传承大爱,延续感恩,承载希望,我们一起来努力

食存五观 (转)


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藉着受食来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

  
为成道业,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饥饿,体衰多病,难成道业;

                     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吃一顿饭要把它与佛法结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钢铁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化。



因此,佛门中过堂有一语:"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弘扬文化,传承大爱,延续感恩,承载希望,我们一起来努力

佛头.jpg

佛头

青了。



一颅的智慧,

生出芽儿了吧?




作者:孔孚        于1984.3.12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佛头1.jpg
发表于 2011-5-12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品贴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至善佛缘 + 1 感恩斑竹对素食版的呵护:)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汶川5.12大地震三周年纪,于废墟荒原上的重建!仰佛大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离七难,无有任何疾苦;
愿一切法界国土,皆如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安乐;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修甚深般若,发大菩提心,住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法界一切众生皆以感恩的心,将甚深般若的光明和佛陀的慈悲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抱着“尽本份”的心去做好事(转)


作者: 证严法师     时间: 2011-04-19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都有无量的智慧——把良知、良能启发出来,则福慧果报无量!



  佛陀在人间,无非是要教导众生自觉有与他同等的这分智慧,也要教导众生与佛有同样的自性,都能进修慈悲与智慧。



  学佛必须要遵守佛陀教育我们的三个原则:戒、定、慧。戒是生活行动的宗旨,用来教诫我们的心不做坏事;行为不发生差错,心就有定力,精神就会统一;如此就可产生智慧。



  心有定力,智慧自然产生。人常为外境所影响,即是定力不够,学佛即是要定。“定”用现代语讲,就是庄敬自强。



  有智慧的人,所带走的是觉悟了之后的有情。


  聪明不一定具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聪明;聪明只是一种计量利弊得失的能力,贪婪诡诈也是聪明的象征。


  聪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


  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能“舍”也就有“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以消除烦恼就是慧。



  智慧与烦恼好像手心与手背。其实两者都在同一只手上,但手背无法拿东西,若反过掌来用手心,则双手万能。



  善是利益,恶是损害。一念之非即种恶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可减少一枝杂草。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做好事并不是为求名,也不是为求功德;抱着“尽本份”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



  善字的意思是适度、刚刚好。不偏不倚、不极端、爱得不会太过份,也不会产生怨恨心;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不平等的分别心;对自己所爱的人,能以智慧断除占有的感情,对自己不爱的人或不投缘的人,能尽量善解,以好的心念去对待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法界一切众生内心皆充满无私的爱!感恩一切。愿无私的爱永远传播下去!

佛教义工 (转)



  什么是佛教义工?是一群践行佛教忘我境界、慈悲济世精神、自利利他情怀的菩萨行弟子。



  忘我境界的实践,即对佛教“无我论”从理论的抽象到愿行的具体过程,从自私自利的社会浮躁中回归自心,找回自我,做生命的主人,明白佛教诸行无常的真义,体察生命本无自性,无我可得。观生死无常,以深切的出离心,在生活中践行佛法。此时不再计较个人得失,心系法界众生,可谡将此身心奉尘刹,以六度的布施波罗蜜多,庄严自性,提升暇满人身的价值,成就无上法门之基资粮位。慈眼观照世间,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子皆我母,以报恩心,慈悲护持三宝,感恩众生,呵护自然,纯正社会风化,关爱弱势生灵,皆菩萨之所为。


  义工没有一定的什么事,一定的什么时间才去做。义工是哪个地方需要人,就到哪个地方去;义工是救急、奉献。


  做义工也是一种修行,能不能成功没有关系,只想到要帮助人家。这种心,就是标准的菩萨心肠,就是大修行。做义工就是菩萨行,就是在度众生。如果,我们老是想到自己有苦有难,总是希望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来救自己,这样子的话还是菩萨吗?要学做菩萨,是要把自己的问题放在一边,把人家的问题、苦难挑起来,常常想到人家有苦有难,就会救苦救难。


  因此,如果要使我们的社会、人间更好一点,生活环境更安全一点,我们一定要从自身做起,要多付出、多努力。当义工,福慧双修,如果你是为了赚取工资而去扫地、工作,这不算是修行,只是为了糊口,为了生活而工作;当义工,不论做多少都是修行,都是在修福、修慧。


  行六度的菩萨行者,我们称之为义工的,佛教中称为菩萨行者。菩萨行者,便是修行六度法门及四摄法门的发心菩萨,六度的内容,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正知见)的六个项目;四摄的内容,是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个项目。以此二门尽摄一切善行功德,故在《仁王般若经》卷上,有“六度四摄一切行”的连用语。在中国大乘各宗,便有使用六度摄万行的语句,例如《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就有这样的句子说:“诸方说,六度万行,以为佛法。”


  菩萨行,即是众生成佛的正因,《维摩经.佛道品》说:“如是道无量,所行无有涯,智慧无边际,度脱无数众。”其中的第二句“所行无有涯”,便是说成佛之道当具万行。然后《维摩经》又于菩萨行品中说:“如菩萨者,不尽有为,不住无为。”菩萨能够在净而净、处秽则秽而不受污染,所以不尽有为;菩萨仅是应彼而动,于“我”无关,所以不住无为。“不尽有为”是心无染著,但仍在凡夫的环境**同生活,“不住无为”是虽已解脱,但却不会逃离众生的生死苦海。因此,菩萨行品又说:“教化众生,终不厌倦,于四摄法,常念随顺,护持正法,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无有疲厌。”这都是指菩萨当修一切行。


  三宝弟子在皈依典礼中念诵四弘誓愿,就是发了无上菩提心的初发心菩萨,发了菩提心,便是具备了成佛的正因。因此,凡夫发心,便成初发心的菩萨,便已具备了六度万行的正因。虽不能于一时间万行具全,只要尽力去做,能有一行、二行,也就算是菩萨行了。


  凡事尽心尽力去做,做义工,也就是发心担任菩萨行者,就要学习佛菩萨的精神,学着受苦受难,学着尽义务、尽责任。


  把义工的精神,带回自己的生活环境,在家里用义工的心态来服务你家里的人,义工就是菩萨行者最好的成长历练。在单位当成是义工来服务其他人,在社会上用义工的态度为大众服务。若能人人如此,社会才真正的祥和。但愿我们把做义工的风气带起来,以此净化社会风气,建设人间净土。






发表于 2009-12-24 13:34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者:常随佛学



布施论坛原帖: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85205&highlight=%D2%E5%B9%A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诚挚感恩爱心的付出,愿我们一起将无私的爱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于闇室作明灯,为法界带来真正究竟永恒的喜悦与光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0 17:16 , Processed in 0.193460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