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今天的听众不一样,所以昨天我们发给诸位的这张单子,我过去有发过一个愿,就是在我闭眼以前,佛教一定要大兴才行,一定要大兴。那么因为过去许多大专佛学社团,都一直写信来索取录音带和书籍,由我们讲堂所印的书籍和录音带,师父所送出去的,那时用几百万,千万来计算的,但是因为长期性的就没有办法,因此需要大家的帮助。我们人在世只要有三餐可吃,死后也不能留下任何东西,只有留下我们的德行,我们的慈悲。我希望这些录音带能送到大陆的出家人手上,像老和尚来说,大陆的出家人真的很穷,上次香港有人写信来,希望透过香港送到大陆,当然大陆地方太大了,因此这次我是非常有决心,过去募捐都是说一说,宣布一下而已,这一次我非常有决心,一定要将录音带送遍穷乡僻壤,贫穷的人,不过不要紧,一个月二百元而已,那不是很大的数目,你不要烦恼,还是尽管来听经,二百元而已,不要听到每个月都要钱就吓到了,不会,不是很多,二百元而已,我把这张念一遍给你们听,发大善心,一定会得善报,为什么呢?因为这两卷录音带送给他,他听了或者能开悟,或者听了之后了解了人生这也是很难说的。佛教只有这样带动,不然没办法。我过去化缘都是很随意,但是这一次是非常有决心,每个月时间一到,我就会提醒你们,该缴二百元了。因为收来的钱不是我负责的,蔡淑芬她是总负责人,一厘一毫我们都有记账,我们是绝对负责因果的。近年来佛教界听录音带变成一种风气了,那么我赠送的对象,全台湾省大专院校至少有五十间,那么五十间需要的量很大,非常的大!师父送出去的已经几百万了,还是不够,没办法,太多人想要了。变成一种风气,佛教因此大大兴盛。但是可惜有一些经费比较欠缺的大专佛学社团,贫穷的大陆出家人,监狱,没有能力购买的人,他就无法享受到佛法智慧的滋润。所以像净心佛教文物流通,净心,我就很赞叹,为什么呢?他是采取出借的方式,你不需要费用,你只要参加会员,你参加会员,一个月一百元,我录音带就借给你看,录音带出借,看完就还,听完就还,我就非常敬佩。我这里要是成立这种服务,因为人手不够,这种服务要有专门照顾图书馆的人,所以只能说,因为有人建议我,师父你这里为什么不能建立让人出借的。若是能出借,大家就都不肯买了。说真的,我也顾虑到很多方面的事,大家都不买的时候就要全看我了,我也是顾虑到很多人的立场,不然这个要作也是可以的,所以我一直不敢做这个事情,当然我也有我的立场跟苦衷。所以对于一些监狱或是大陆的出家人,或是一些很贫穷的人无法买得起的,那么我们只要两百元,就能让法宝流通。那么我现在要成立赠送录音带基金,希望每一个人,每一个月能缴两百元。这两百元只要说,譬如女众去菜市场时少买一件便宜的衣服就省下来了,两百元而已,也不是说很多,对不对?像有些人当老师,一个月薪水两万多,才两百元而已,他也不肯出,我就不相信。而且希望能够长期性的,当然能力够的人就要多出一些。现在你就这样想,台湾省若是因为我出这两百元就多一个大学生学佛,多一个大学生学佛,佛法很快就兴盛了。所以我现在要拜托蔡淑芬拟稿,要刊载在慈云杂志上,凡是全国大专院校需要录音带,需要慧律法师的录音带者,需要盖佛学社团社长的名字,经查证事实是这样,马上寄给这个社团。我的愿力就是一直要带动大专院校学佛。佛教要兴盛,唯有这样而已,我过去在做都是随意,这次就不一样了,一定要扩散到全世界。在来,希望能长期性的护持,但是我们这个没有设会员,不是说,你来,我就一张单子给你,因为我们没有这样作,所以要每一个月宣布,因为我们的会员已经是每个月缴两百了,也已经有证件了,我是认为又多次一举很麻烦,也许两百元能使众生成佛,这也是很难说的。诸佛菩萨,诸大祖师都是不惜一切生命、财产而行布施,能大施舍,即名诸佛。我这次非常有决心。因为昨天听经的对象和今天听经的对象不同。而且,第二点就是说,你们家中,若是有听了很久的录音带,还没有送出去的,拜托你请回来。就是说你们已经听完了的,你寄给师父,请来师父这里,我来帮你们处理,我帮你们处理之后,送给全台湾的佛学社团、图书馆,放在那里出借,让人一直来借。你不推动不行,不然佛教不会兴盛。只有向诸位拜托拜托,投我一票。你们若是不支持我,我就要去当国大代表了,我要去国会开会,跟人家打架了。希望你们能每一个月都护持。这一张帮我宣传一下。你们若是有录音带、录影带送来,反正我们就是交流录音带。至于缴钱呢,因为这个是不属于常住的东西,这个经费跟常住要分开。交费在佛学书局,交给玉清,你要缴对地方,不要缴错地方了。两百元交给玉清小姐,差不多啦,叫小姐可以啦,总负责人就是蔡淑芬。交给这位小姐也可以。蔡淑芬就要准备拟稿,发出通知,全国大专院校需要录音带的,还要刊登在慈云杂志上,再来就是团体。譬如我们这个讲堂信徒中,你们若是有团体,经济困难的,你们那个团体真的很喜欢停录音带、录影带的,来,不要客气,你来跟我报告。真的,譬如说公司的行号啦,譬如说中钢,像我们法性师的中钢,中钢、中船、中油,没关系!我们自己的信徒,那个团体,像我们二马,二马师兄,中油,来,我现在成立这个录音带基金。二马,这五万买录音带,你把它拿去中油,放在那里供人家来借,佛教要这样做才有办法,不然只是靠一个个来买是无法扩展得,要团结大家的力量才有办法。而我也不疲不厌,每个月的时间一到,蔡淑芬你要帮我记得,告诉我,师父时间到了,又要宣布了。我每个月就会提醒你们:二百元,二百元。从前有个电视演员叫做二百块。二百元,缴钱时间到了。等一下休息时间,你们记得去缴二百元。当然你若是没有钱就不用了,换我给你二百元。来,不要拖延太久的时间。来,十九页中间,还没有先念佛号,先等一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十九页中间,【释功德净土第二】,解释什么是真正的功德,什么是净土,第二品。【次日,韦刺史】第二天,姓韦的这个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就是过午不食,中午大家吃素,过午不食。【斋讫,】用斋之后,【刺史请师升座,】刺史请六祖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与这些当官的人,士庶就是一般的众生,肃容就是整容,整理一下服装、容貌,庄严威仪,再向六祖顶礼。【问曰:弟子闻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的宗旨乎?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现在有一些疑问,【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初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就是达摩祖师来到中国时,正当梁武帝在位的时候。这个梁武帝后来是被困在城墙上饿死了。梁武帝的下场最后很不好。他一生当中度了很多出家人,帮助很多人出家,建造了很多寺庙,照理来说是功德很大,可是他不了解功德的真正的意义,梁武帝因为度了几万个出家人,这个【度】的意思是允许他出家,没有障碍他,鼓励他人出家的意思称为【度】,又兴建了很多寺庙。【帝问云:】朕:这个朕就是我,过去演歌仔戏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过去在演歌仔戏时会唱:寡人今日龙心大悦,赠爱妃一人一件往生被,然后就把往生被拿出来,一人分一件给她们,只是不晓得有没有这样?赐她们一人一件往生被。五百元耶!也是值不少钱的。【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造这么多寺庙,布施设斋有什么功德吗?【达摩言实无功德。】一点功德也没有。这个若是一般人听到就一头雾水了。这么大力地帮助佛教却是一点功德也没有,实无功德。刺史说:【弟子未达此理,】我不了解这个道理。为什么做这么多的事却没有功德呢?【愿和尚为说,】为我解答疑问。二十页,【师云: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先圣就是达摩祖师,不要怀疑达摩祖师的话。【武帝心邪,】为什么?贪求功德嘛,功德应该是向本性求的,他不知正法。【不知正法,造寺布施设斋供养,名为求福,】要注意听!这叫做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为什么呢?福不能救你的生死,要记得师父的话,福不能救你的生死,只能使你生生世世比较有福报,不愁衣食住行而已。这个福若是用智慧无所执著地布施出去,那么就变做功德。简单来说,福如果架构在智慧的三体轮空的施舍,就变成功德,就不只是变做福了。所以说:名为求福。不能将世间人施舍金钱,就当做佛陀本性中的功德。若说布施是功德来说,那么今天造船公司的人都很有钱,那个王永庆拿几个亿来布施,很快就做佛了,因为他有钱呀,所以福不是功德。下面要开始划,用线划起来,下面这段非常棒!划直线啊,我都拿一支红笔来划,因为最后整本经听完,就知道哪里是重点了。开始划啊,【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法身的旁边写个:要无相无所求,与空相应。简单来说,你们要真正得到功德,你内心就不能有【取】有【舍】,有【求】有【著】,不能有这四个字。功德在法身中求,法身是无相啊。空,无相,无作法。简单来说,真正的功德,一定要在空,无相,无作,你才能得到功德。不在修福。【师又曰:见性是功,】见性:明心见性。见到我们的本性才真正有功。【平等是德,】六祖说话实在很了不起,把功德解释得这么清楚。若是要论功德,简单来说,只有明心,见到本性的人,他才真正有本来的功德。简单来说,功德是由本心流露出来的,不是由外在施舍求出来的。下面,【念念无滞,】每一念都没有障碍,每一念都没有安插自己的见解,都以平等心,无所障碍。【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也就是一定要见到我们本性真实的妙用,名为功德。过去有一个人参访禅师。去参访禅师时他就说:禅师,禅师,我从很远的地方来。禅师说,你从多远的地方来?他说很远的地方。禅师说,有心就不远,你有什么问题?他说,请问禅师,什么叫做明心见性?禅师说,明心见性,你说了就不是。他说,明心见性是什么东西?禅师说,不能说是什么东西。拿得出来吗?拿不出来。那么要如何了解什么是本性呢?禅师说,现在作用的即是。简单来说,所以的行住坐卧,在作用当中,不要夹杂任何的我见,我执,那就是本来面目。我们当下这个肉身,当下这个清净心,有无量的妙用,白天所有的运用都是本性的东西,只是你自己不了解而已。所以说,本性不隔一丝一毫,没有离开我们一丝一毫,完全没有,你本来具足的东西,结果你不会运用。我们所运用的都是无明,都是透过无量劫来错误的习气,我见,我执,都以我为中心,都是假设对立性的东西。现在我们放下这个见解,错误的看法。真实的妙用简单来说,也是不能离开这个烦恼的色身,所以我们现在要转过来,转成如何呢?一切言语、一切行住坐卧都与空相应,人的心地若是与空相应,我们就没有对立,我们说话就不会冷嘲热讽,我们心中就没有仇人,我们就不会牢骚、不会抱怨,与空相应就是一切法不可得。所以在坐的诸位!修行若不从此处着手,你绝对无量劫不受益。简单来说,每一个人,全台湾省这么多人大家都在修行,可惜真正由心地上下手的,实在是寥寥无几!懂得心地法门的,而去真正的,不只是讲经说法哦,是要真正遇到境界来时无怨无悔,不抱怨,没有任何的敌对,完全能包容别人,宽恕别人,真实的妙用就显露出来了,因为他无我嘛。这个妙用就建立在无我之上,你既然无我,运用出来的都是平等,你有我,你运用出来的就不平等,你无我运用出来才平等,因为你无自私嘛、无私心嘛。在这个世间,无私心的人很少,世间上,无私心的人实在很少。有啊,但是我还没有见过啦。说真的,一定是这样。所以真实的妙用才是真实的功德。简单来说,众生怎么会有真实的妙用呢?没有啊!有人问大珠和尚,请问和尚,忏悔能够消除业障吗?大珠和尚回答,亦能亦不能也。奇怪了,他又问:和尚!和尚!佛陀不是常常劝别人,要拜八十八佛,要求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不是这样吗?大珠和尚的回答实在了不起!大珠和尚说,明心见性者忏悔就能灭罪,没有明心见性的人,再怎么忏悔就是不能灭罪。了不起!非常的了不起!为什么呢?你明心见性,你与空相应,就是清净心,一忏悔就与本性相应,平等,就是这样。他就说,就象是用一点点火苗就能烧尽所以的木柴,若是明心见性,用一点点的智慧发出的平等心,所有的烦恼就灭除,烦恼灭除才是真正的忏悔。而世间人就没有办法了,世间人是今天做错了就求忏悔,明天情绪又有变化,明天的情绪又有高低潮,所以今天求忏悔,明天就又忘记了,只是一直的忍,一直的忍。最后他会对你说一句话,没有一个的忍耐能像我这种程度,你要适可而止哦,我已经忍耐你很久了。他不能达到无相。若是明心见性的人,他连这个忍的观念都没有,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他没有在忍耐呀。所以这个和尚,这个大珠和尚实在是伟大!他说,大彻大悟的人忏悔,能灭一切罪。本来的东西。你没有大彻大悟的人,在事相上没有理观的功夫,没有空性的东西,你只是拼命一直拜佛,一直拜佛……不能得到妙用。情绪会有变化,会有高高低低。今天忏悔,明天烦恼又现前。所以常常有人说,师父,我要改过自新了,我都笑笑说,带有气喘的人,偶尔还是会咳嗽的。没办法啊,改不过来。很难改,很难改。这就是没有大彻大悟。所以说下面,【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这句话很多人都误会了,内心谦下,他现在解释成,内心谦虚是功,外面对众生有礼貌叫做德。完蛋了。经典若是没有听师父解释,你就根本不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以为,这是在选国大代表,拜托拜托,登记第二百五十号,这是我乱编的啦,请大家投他一票。大家来提议他,他才会长大成人,不是这种谦虚的话。或是说,我很没有用。以为这是谦下,不是!这句话的意思,内心谦下叫做随顺众生,是要永远地不跟众生起冲突,这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一般是想,内心谦虚,我讲话很谦虚啊。这大家都作得到,那一个人讲话不谦虚。我不行啦,我是凡夫。这个大家都会说,但是真正的功夫就不是这样的了。什么是功?恒顺众生叫做功,这没有那么简单!简单来说,所谓一合相,就是说行、住、坐、卧都与众生相应,都能令众生欢喜,讲话都不会伤害到别人,永远都在恒顺众生,这是多难做到的事情,你想想看!要做到恒顺众生,没有那么简单。普贤菩萨才真正堪称谦下,不是你随便说几句话,我很没用啦!所以经典很多人在看,但是他搞不清楚,他认为:这样很简单啊,这样我也有功德了,不是,绝对不是这样!你今天讲话态度诚恳,这才是真的。外行(xing)于礼就是说,你对人非常地诚恳,没有虚伪。这个礼就是直心,非常地直,很诚去透达本性,透过我们的本性,外在现出很慈悲的相,不与众生计较,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我教诸位一个办法,你听我的话,我告诉你,假使你现在活得很痛苦时,你看到那个人很讨厌,或是说你目前来说,我今天告诉你,你今天回去马上就很好过。假使说你今天四周围的人,包括你先生,你公公,你婆婆,或者是包括你太太也好,任何人都好。你现在:或是今天来时刚好又阻碍你,或是过去有一段恩怨,你现在听我的话,你现在回去,你永远沉默。第一点你先学这样,第二点,跟他保持一定的距离,他若是有因缘来找你,你就对他很好。你不要抱怨,你也不要抱怨给别人听。因为抱怨会传话出去,你抱怨给别人听,别人又把话传过去给对方,他就会误解你的意思。你只要默然,学这一门沉默,你也不要抱怨,也都不要对别人诉苦,你跟这个仇人保持一点距离,你对他非常好,我告诉你,他撑不了多久,再过一年你看他如何,两年后你的日子很好过,他的日子也很好过。你不要牢骚,你不要抱怨,你都不要埋怨,就当做他再成就我们,你先学这样,不得了!看你要从何烦恼起?我们得烦恼是从何处来的呢?一直气愤,一直不满,摆不平。人家都讲,不平则鸣啊,你不平就会呱呱叫。鸣,心里不平,他就会呱呱叫啊,就会牢骚、抱怨,而我们人又很会传话,话一乱传,他的误会就愈来愈深,就是因为乱传话。寄钱会少,寄话会多,都是这样。因此第一个所要涵养的,这张嘴要保持沉默,不牢骚、不抱怨,众生想做什么都不要紧,我永远保持这样,他误会你也没有关系,你就是对他很好,时间一久,就会慢慢感化他。若是遇到不能感化的众生,那就不是我们的问题了,至少你能够活得没有烦恼,我没有对不起你,你再怎么牢骚抱怨都与我没有关系,那是你的修养不好,不是我的问题,我对待你这样,已经非常有良心了,不得了,不得了了。但是众生就没有办法。所以说,如果能够体谅众生的,叫做佛菩萨。而众生就是一直不能体谅对方,一直抱怨,那就叫做凡夫。所以你跟人家争,你不如人家,人家跟你争,他不如我们。你要记得师父这句话,他跟我争,他不如我,你小事情跟人家争,你不如人家,非常简单!所以你跟众生在斗争那些小事情,那你也是凡夫啊,你说他不好,你跟他也差不多。他一来你就一往,这样岂不是化友为敌了?这样就变成敌人了,这样的日子怎么会好过呢?我告诉诸位,所以我现在都用一招 ,很厉害!我知道那个人在背后批评我,我就跟他保持一个距离,我还是对他很好。经过三个月,五个月,一年,我都当做不知道,其实我完全知道,我都当做不知道,完全没有听到,看你想怎么样,你若是不改,那是你的烦恼,不是我的。我没有对不起你,没有话讲,日子很好过,你用我的方法试试看,你跟他保持一个距离,那一种人,你就是不要接近他,一接近我们就会起烦恼,不要接近他,我还是对你很好,我们也不要牢骚抱怨,不要讲话传来传去,这样就没有第二句话,你试试看,虽然你没有明心见性,你若是用师父的办法,我告诉你,你每天都会很轻松,你不管他要说什么,你要记得!就算把话传遍每一个人,或是全忖都知道,都对你不满,你也没有关系,你若是有这种修养,你就入道了,与道相应。师父教你们的方法,拿来用看看,真的很管用。可是有些人会说什么呢?但对方正是我的婆婆呀,那么很简单,你该侍奉她的就要打理好,她若是会牢骚、抱怨,她有权利牢骚、抱怨,你有权利不要听,你要记得师父的话,你刚好是人家媳妇,你怎么做,婆婆都不满。她有权利一直唠叨,你有权利不要听,你唠叨你的,对不对?但是你不要去左邻右舍诉苦,你去向左邻右舍诉苦,她又跑去告诉你婆婆,你反而是死路一条,会更凄惨。你愈牢骚抱怨,你会愈凄惨,事情就会愈严重!忍耐。佛祖在看,人在做,天在看,你在做,佛祖在看,看得很清楚。临命终时,我们是要往生的,我们不要跟他们计较,是不是?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这个太好了,我们的本性建立万法,因为我们的本性是无一法可得,无一切妄想,那么所发出来得就变成清净心了,就是建立万法,所谓建立万法,就是一切时间、空间的交汇点,我们都用这种心。【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都用这种心,用什么心?慈悲心、平等心,都用无所著的心,称为建立万法。不然要如何建立万法?简单来讲,用空的东西,天地万物绝对无法障碍他,心量如放大,大如虚空一般,将五蕴之身看得开,用智慧明心见性,用本性的功夫打破五蕴皆空,那么还有哪一样你放不下?别说是金钱,就是生命你都看得开,这个生命是不清净的东西,无常的东西,痛苦的东西,你一直执著,它也得死,你一直做功德,它也会死。既然同样会死,不如我在世时我就用它去做更大的功德。把心量放开,因为同样会死啊。我现在已经能温饱了,为什么我一直要贪着这些小钱做什么?对不对?所以说,贪着破坏清净法身,放下圆满清净的法身。我常常说这句话,今天我们是一个人,在百年之后这段人生就象是一间银行,今天若是明理的人,就会拼命一直施舍,一直施舍,就等于把钱存起来,存在银行。把钱拿去存在银行,福才会具足。所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今天要圆成这个佛道,我一定要有很大的福报,就要从今天起开始去做。我那一天去翠莲她家,翠莲讲一个故事给我听,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好。我跟明钲一起去的。她现在说的这件事情,算是她亲戚,是个嘉义有名的富翁,非常的有钱,钱多到实在无法形容。他过去是靠弟弟提携发财的,虽然弟弟曾经提携他,等他弟弟落魄时,要来向他借四万元,竟然被他骂回去了,不肯借他。他临死之前一直很痛苦,等他死了之后,因为嘉义地区有一种礼节。就是说要跟邻居借个脸盆水来擦脸,当地有这种礼俗。人死后要向邻居借盆水来擦亡者的脸,结果连续问了十几家都没有人肯借给他。为什么都没有人肯借他,会凶恶到这种程度,这么严重呢?就是因为凡是有人把东西放到他门前,他就把东西扫走,反正他的门前不能让别人放东西,所以他死之后,连要借个脸盆水都没有人肯借给他。一个人若是要做到这种程度,也是没有那么简单了。一个人能做到死后没有一个人肯借个脸盆水给他,这也没那么简单了。你看看他的凶恶、吝啬到了什么程度。你看看!财产那么多,听说在死后托梦来告诉子孙,说他现在很痛苦。去阎罗王那里又回来托梦,说他很痛苦,要他家人为他做功德,他一直哭诉着。他在世是因为吝啬,不仁不义,致使今天这么痛苦。我说这就是太过痴愚,今天他有三餐可吃,有那么多钱,为什么他还对别人那么吝啬,对别人那么苛刻呢?只想留下钱财给子孙。结果这些钱留给女婿,嫁女儿时,拿五百万给女儿做嫁妆,又开一家珠宝行交她经营。结果他女婿好赌,把他的钱财全输光了。而且他还是被他女婿气死的。女婿又叫子婿。所以说人就是很奇怪,我常常想,身上已经有钱了,三餐都不用烦恼了,为何他一点都不肯施舍要留到百年之后呢?百年之后他也用不着了,他也用不着,也是死路一条,你看!所以人会不会打算差别就很大了!大家都想要急急忙忙地把钱拿来做功德,我们三餐没有问题,并不是很困难呀。你若是真困难,这两百元你就不用出了,换我两百元给你,但是台湾地经济现在不会有这个问题的。你看像这个例子,我们应该是急急忙忙地来做功德才对,还是说一直贪着不舍?这是很简单地道理啊。你收着财产到死,你也是一样都带不走啊。愚痴,真是愚痴啊!下面,【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心体离念就是离开一切妄想,这就是德。【不离自性是功。】不能离开我们的本性,平等心称为本性。【应用无染是德,】这个无染就是不起无明,应用无染。应用就是妙用现前,一切没有执著,没有污染外境,外境对我们的本性完全没有作用。简单来说,名啊,利啊,色啊,男女的情执啊,对他都没有用。因此我希望诸位要把心量放得很广大,一点小事,你不要跟别人计较,你自然就有福。俗话说,有量就有福。【若觅功德法身,】若是想要找到功德法身,【但依此作,】要按照以上说的,所以说应用无染是德。这里是重心点。【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哦,这个很重要!不轻就是永远不轻视别人,永远不会看不起别人。虽然这个众生现在被业障覆盖,很无知,但他还是非常尊重这个人。【常行普敬,】常常恭恭敬敬地,对他依然很尊重。或是说这个人不持戒,或是说这个人下贱,或是说这个人卑鄙,要是我,我绝对做到这样,包括你是很富有,你很贫穷,我也都是这样,就算今天,说一句比较不好听的,你就是妓女来,来向师父顶礼,我还是对她一样。我第一句话就会问她,最近生意好吗?别来无恙乎,对不对?我一定恭敬她,为什么恭敬她?皮肉钱也是很难赚的,你也是诸佛菩萨,将来你也是会成佛,对不对?我今天若是看你不起,万一我若是堕入三恶道,来世换你上升,对不对?就换我要靠你们救度了。在我心中,不管你作什么行业,你就算是作流氓,勒索绑架,我会同情,我很同情你,这个行业是不应该的,但是我不敢看不起你。你以杀生为业,当然这是很不好的,但是我还是对你恭恭敬敬,但是我会告诉你,这个行业不好,要改。常行普敬,如果心常常看不起别人,【心常轻人,】也就是轻视别人,【吾我不断,】那么这个我,这个【吾我,】两个都是我,我我不断,连续的我不能断掉。这个我,这个我相不能断掉,【即自无功,】既然我相不断,当然你所夹杂的就是我执,我见啊,当然你就没有功德。你没有见本性,你如何有功德呢?【自性虚妄不实,】没有这种功夫,你见不到本性啊。所谓自性虚妄不实就是没有悟到本性的意思。【即自无德,】所谓虚妄不实,这要倒装回来,这句要这样念,虚妄不实自性,就是说他虚妄不实自,他根本对本性完全渺渺茫茫。,他对这个本性完全没有感受,感受那个本性的东西,不能感受那个本性的东西,即自无德。我举个例子来说,今天从本性下手的修行人,与不从本性下手的修行人,真是有天壤之别。我现在举个例子,十年前,我还是在家人的时候,我曾经见过一个比丘尼,这个比丘尼脾气很不好,有一次我去中部讲课时,又去找这位比丘尼,她还是这样,我调查清楚,了解一下,才知道这十几年来,她并没有改变,虽然剃发出家了,但是她用的是意识的心,告诉她,她也不听,也不高兴,虽然她很精进,很想来作佛教的事,很有心,可是她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态,这样临命终时就很危险,非常的危险,为什么呢?十年前跟十年后完全一样,因为你根据的是无明啊,如果你用本性,你流露出来的,你昨天是无明,但是你今天了解了,你彻底见到本性了,你从明天起你就不再用无明去造作了,你是用本性,这样你才有觉悟的一天,你不改变自己,你所用的都是无明的心嘛,今天你不改变自己,我告诉你,你明天也得改变啊,修行是漫长的路,什么时候你放弃无明,你什么时候见到本性,你什么时候放弃你的执著,你就什么时候轻松,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看你到民国几月几日,你若是聪明的人,你今天听到,我马上放下,什么恩怨都没有了,长伸两脚卧,今天你回去以后你就很轻松了,不得了了!两脚一躺就很好睡了,师父说的呀,没有什么,这就是我们的业呀,没有什么好埋怨的,这就是本性的功夫,就应用出来了,你想想看,昨天无明,今天听到佛法,马上一念之间就放弃一切的恩怨,你是何等的境界啊?这样你就有智慧了,用这种心继续继续……我告诉你,由无明流露出来的都是无明,有本性流露出来的统统都是平等清净心,就看你要不要作而已,你要!就很简单,所以我告诉你,修行并不是很困难,你偏偏就认为很困难,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可是你放不下,你就是很困难,你到死还是一样。你如果不改变你自己,我告诉你,你十年前修行到二十年后还是一样,因为从你心里流露出来的都是无明的种子。你不改变自己嘛,对不对?所以说,迷者千万劫,悟者刹那间。迷的话千万劫都迷,悟的话就在一念间而已。所以一贯道的就不了解一点即得道是什么。一点即得道就是说,我们人得本性,要有人为我们启发。这一念若是经过善知识为你点破,那么你就能开悟。可是一贯道不是,他现在去点在这么(法师以手指指印堂),以此叫做一点即得道。得道不是靠点的,这不是有形相的东西,所以完全扭曲禅宗的意思,完全扭曲了,所谓一点得道就是说这个人的功夫差不多了,被禅师一点马上开悟。就象惠明法师,一路追赶六祖。袈裟放在石头上让他拿,他竟然拿不动。惠明说,我为法而来,不是为衣而来。六祖就教他,你既然是为法而来,你先冷静,万念不思。惠明法师以前是四品将军,从前是很莽撞的人,现在听了之后,冷静冷静……六祖就告诉他,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就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一刹那间大彻大悟。惠明言下大悟。你想想看,一念之间而已!他就悟得了本来的东西。而一贯道就是没有办法。讲师当习惯了,你叫他来听经,他听不下去。因为他是讲道给别人听的,很难要他低声下气,他明明知道他的不究竟,他也知道他讲的根本绕不出圈子。一贯道所讲的就是《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讲的意思根本不符合经义,那根本就不是那样子啊,一点得道,就不是你讲的那样子啊。一点得道就是说,他的根器已经接近开悟了,为他拨转一下,马上悟道,这才是一点得道,对不对?所以说一贯道就是可怜,只能这样说而已,没有别的话可以说了。所以说,我们一定要了解。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自性虚妄不实就是没有明心见性,即自无德,你根本没有什么德,一定要改变自己,在坐诸位,一定要改变自己。【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我慢,看不起一切人。【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每一念都要观照,每一念都是平等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