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实修交流] 交流学习整理帖,祝愿师兄们得获法益、法喜充满,感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惟贤长老与弟子正心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采问答 (转)



按:2009年10月3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某大学老师、儒学博士后正心前往重庆,拜见惟贤长老,并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请益,于是,便有了如下的精彩问答。





正心:师父,中国传统文化应如何弘扬以适应当今社会?


师: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主要讲德行,读书要明理。理是什么?内心的智慧和仁爱,启发“仁、义、礼、智、信”,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如何弘扬呢?那就把形式上受封建思想影响的那一套去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提倡修心与仁爱,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就可以适应当今社会。


比如说今天的人崇尚物质,崇尚自然科学,那就用传统文化使科学达到正确的运用,服务社会,不危害社会。中国现在受西方思潮思想影响,人人趋向于物质、物欲,为了满足贪欲,尔虞我诈,不择手段,造成社会污染、环境污染等诸多污染,必须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使科学走上正确道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才能双丰收,达到真正两条腿走路。




正心:对于传统文化,体和用一定要处理好?


师:是的。体方面,应该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用方面,可以接受西方科学,取长补短,取别人的长补自己的短,不然科学方面老是赶不上西方国家,就受欺负。这就需要一种发动力,“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是做事的发端和归宿,没有了诚就不能成就事物。诚是“物”的发动力,就是一种至诚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很重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力量。没有诚,就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正心:那个“诚”是不是就是真心?


师:不是,是一种达到“真心”的精神力量。佛家的“真心”代表如来的法身,其本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宋儒朱子倡导“主敬存诚 ”,内心要恭敬,对天地、父母、师长都要恭敬,要有“敬”心,另外心的发动力量要诚,专诚,至诚,有这个“诚”的心力就会发动物质的变化,《中庸》说:“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正心:我们普通人专心致志的“诚”和圣者的“诚”有什么区别?


师:有世间道和出世间道的区别。凡夫的诚有我执在,没有破我,没有达到空,圣者的诚已经达到无我境界,超越时空,有大力量。《中庸》所讲的“诚”是世间道,无论怎么讲,还是我、我执没有打破。出世间道的诚打破我、我执,这个“诚”覆盖天地,涵盖乾坤,超越时空,这个境界就不同了。




正心:那么俗人的诚就是假“诚”,圣人的诚才是真“诚”?


师:哈哈,真假不能这样分。这个道理有好几种,有世间道理,这是相对的;有出世间道理,这是超越相对的,法尔如是。世间道理合乎世间情理,合乎世间传统,这都是世俗人的“诚”,这是没有破我的,有我,家庭我,社会我,国家我。圣人的诚打破我以后,那个“诚”所发的原动力,就与世间的诚不同了。这个力量尽虚空遍法界,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超越时空。世间虽然也讲诚,讲仁,但仍没有断我执,还是痛苦的根源、生死的根源。圣人的诚就不是这样,“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那个诚,平等平等,无有高下,广大无边。




正心:那么,北宋张载讲“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是个什么境界?


师:这是世间圣人讲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人民是我的同胞,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一体。这是天人思想、天人境界。世间圣贤就是这个境界。所以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个是非常好的。治国平天下靠这个,至于要度众生,打破我执还差得很远,赶不上出世圣人。这是有区别的。




正心:佛教不是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吗?那么“佛是宇宙,宇宙是佛”,难道不是万物与我共生吗?


师:不是。那还是在时空范围内,心物对立,空间、时间是相对对立的,没有超越时空,超越时空那个境界不同。




正心:“宇宙是佛,佛是宇宙”不是佛教中究竟的话?


师:不是。什么叫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时空范围之内。佛的境界是超越时空的,不能以时空来限定。时空有变化,佛的境界没有变化。真如境界哪有变化?这是不能相比的。




正心:如何理解“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师:这是佛教的宇宙观,一朵花不是孤立的,它与水土、人工、阳光、土壤皆有关系,缘缘结合才有花的存在,从缘起法就见到整个世界是一体的。我的存在,不能离开士农工商学兵,而士农工商学兵的存在,又离不开另外的士农工商学兵。整个世界是缘缘无尽的,叫一花一世界。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一叶一如来,就可以见到空性,如来是空性嘛,才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缘起性空,这是佛教的宇宙观,也是人生观、价值观。所谓价值者就是人对人要慈悲,救苦救难,才有价值。创造这个价值,就是真正的人生观。




正心: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自在之物,用佛家的智慧怎么破?


师:他那个自在之物,是佛教要破的,数论中叫神我,在他们哲学之中就是宇宙的上帝,就叫自在之物,这恰恰是佛家要破的。他到那个境界是不可知论,康德就是不可知论者。可以否认,可以承认,就是这个自在之物的境界。康德有三本书:《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对于所谓的彼岸世界,他认为不可知。他反对神权,但也不是彻底反对,只能说不可知,既不否定,也不肯定。




正心:先秦诸子像法家韩非子能不能称为圣人?


师:法家主要是制造恶刑的,不是从提倡德行着手。战国时期商鞅学法家,商鞅变法嘛,结果遭到因果报应,死于自己的法,五马分尸。所以要提高德性。以法治国,以政治国是勉强的东西,最终要以德治国。人人激发德性,自然遵守法律,遵守政策制度,假若没有德行的话,你强制他,但强制不了他的心,他可以一进宫,二进宫,三进宫,他不怕。这是德治的好处。现在中央提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很好,这样下去就可以达到和谐。




正心:墨子呢?


师:墨子不能说圣只能说贤。孔子是圣,孟子是亚圣。




正心:为啥孔子称为圣,墨子称为贤,高下比较在哪里?


师:“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但兼爱是有范围的。孔子讲“泛爱众而亲仁”,万物一体,他达到这个境界,就要高一层。孟子是亚圣,次于孔子,是发挥孔子的仁义。





正心:如何理解“知行合一”呢?


师: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的。这有他的进步性。王阳明是修禅的,在佛法来讲,行解相应就是知行合一,那就要实际行动,不是分开的。“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行解不能分开,就是这个道理。王阳明其实是外儒内佛,外面披着儒学外衣,内心里面修的是禅宗,才有很高的境界。




正心:据我浅薄的了解,现在国内对王阳明提出的“心学”研究少一些,而对日本人影响很大。


师:这是日本的长处。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把中国文化传过去,日本人得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日本人很有中国文化的传统,对人彬彬有礼,在家里也是如此,有次序,有尊卑,老人不上座,儿孙不能上座。


改革开放以后,日本文化界组织的代表团到了中国宝光寺,中方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你们民穷财尽,为什么发展那么快?二十年以后科学那么进步?他说:“我们得力于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我们日本人的宝典。我们实行佛教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用四摄法组织我们的社会,改造我们的制度,因此大家心团结一致,增加了和合力量,所以科学也发达起来了。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原子弹炸到广岛、长崎,当时天皇就下令:全国人颂《金刚经》来挽救我们的国家。这就保持了我们国家的元气、命脉。”





正心:真是不可思议!儒释道三家的圣人境界有何不同呢?


师:虽然都是讲善,讲智慧,但层次还是有点区别。“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虽然都通向无为法,但这个贤圣有世间的,有出世间的,有修道的,有没修道的,有这个层次的差别。就世间圣人来说,我执在,不是人我,就是法我。到阿罗汉境界都只除去了人我,还有法我。到了菩萨境界,人、法双亡,到佛的境界才圆满,这是有层次的。修为不同,境界就不同。总的来讲,修善是个基础,有这个基础才修得上去。万丈高楼从地起,没有坚实的地基房子就修不上去,或者像豆腐渣工程时间不长就垮了。




正心:听师父的开示,如沐春风,有机缘的话,我愿意在弘扬佛法方面做点事情。


师:发愿好,但要修学并重,不但学,还要修。这样子才能达到弘扬佛法的目标。我从《王安石全书》那个年谱里看到,有一次王安石病了,他女婿和他夫人在旁边,他说了几句话很重要,“夫妇之缘偶合尔,不须他念,巧为善而已”,夫妇的缘是偶合的,最终要分别的,不要其他的念头想多了,要努力为善。他的女婿叫叶陶,是很有学问的,他把叶陶的手拉住说:“你聪明,但是你聪明到世学书之上,宜博读佛书,广读佛书,不然你一辈子枉用你的精力,佛书和普通书有天壤之别。”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他还打了个譬比,说“普通书如粪土,不宜多专,要多读佛书”。王安石很有智慧呀!




正心:师父之言,智慧极高,契理对机,当是对我们的当头棒喝。此外,我想到禅宗有个公案,百丈的弟子香严禅师很聪明,读了很多书,百丈死后就到大师兄沩山处学禅,沩山给他话头:父母未生前,你的本来面目怎样?香严翻遍所有的书都找不到答案,希望沩山道破,但沩山没有说。他一气之下烧掉自己身边所有的文字,辞别沩山,云游天下,后在南阳国师慧忠禅师的墓边筑庐定居,有一次偶然抛出一块瓦砾,击中了竹子,清脆的一声,使得香严顿然大悟!怎么理解这个公案呢?


师:香严尽管聪明,读书多,能够问一答十,问十答百,但只是偏重于闻,专门偏重于闻还是不行,还是有障碍,文字障碍。佛法讲悟,讲实证,你没有实证就不能悟,悟中境界靠修,不修也不行。他后来云游天下其实是在实修,机缘成熟就开悟。所以佛法着重闻思修结合,就是这个道理。闻不如思,思不如修,由闻思修后,才能实证,才有悟的境界。这个光靠说说是不行的,说食数宝,不解决问题。




正心:香严悟到的是实相还是道理?如何体悟明心见性?


师:当然是悟实相,诸法实相。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成正觉嘛。明星现,心打开,就悟了,悟道。这个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明心见性有个过程,开悟要随机。没走出来以前呢是捂着的,黑漆桶,走出来以后就悟了。本来是谁?自己也找不到本来是谁,就像达摩问慧可一样:你的心在哪里?觅心了不可得,就得道了。心不是个物质的东西,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不在东南西北,广大无边。你找吧!你去哪里找?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就是心。




正心:我枉读几十年的书,师父的开示使我茅塞顿开,厘清了儒释道三家的关系,明白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向和目标,深感师父的法乳深恩!


师:你呀看的书不少,提了很多问题,很有智慧。希望能解行并重,学与修结合,学就是学习经典,多读经典,多闻熏习。修就是要有定有慧,修止观,结合各种功夫忏悔、礼拜、赞叹、发愿、回向,修持悲心,在实际行动上救苦救难,就可逐步达到悟的境界,真正转识成智。希望你好好努力,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起来!




正心:感恩师父!弟子谨记。





发表于 2011-4-16 09:53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一家人





布施论坛原帖: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24854&pid=968701&page=1&extra=#pid968701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法界一切众生皆以感恩的心,将甚深般若的光明和佛陀的慈悲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学佛者应有的基本信念

回家人

                                   选自2007年7月的禅七开示




  一、为什么要学佛

  今天下午,有一位朋友(一个小姑娘,几年前差点被人贩子卖了,后来把她救出来,就劝其学佛。)给我打电话,说:“老师,跟您说实话,每当一听到‘佛’字的时候,就开始恨您。干吗要学佛呀?”我说:“当时你快死了。”她说:“当时是快死了,但我宁可死了也不学这个枯燥无味的佛。”

  是的,为什么要学佛?其实这也是一个困扰很多学佛人的问题。

  以前,看到那些在终南山闭关的大修行人,门口种几颗白菜,天冷的时候,用两个破棉被把自己围起来,在山洞里静修。这些人的父母可能非常富有,或者他们自己非常富有,甚至可能曾经也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喜欢花花草草、漂亮衣服。但是他们最终却选择了这样的苦行生活。

  问他:“每天吃些什么?”他说:“通常在门外种几颗白菜,每天掰片菜叶,放到水里煮一下就是一顿饭,一天吃两顿。剩下的时间,就是打坐、念佛、念经。”我问:“难道你不想过好一些的生活吗?”他说:“干嘛要想那些东西?”这句话说起来非常简单,但一般人却非常难以理解。

  来这里参加禅七的很多朋友,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可能从未挨过饿,更不要说早上四点半起床,然后不停地打坐、经行……没有电视,没有音乐,走得慢要挨板子,坐打得不好要挨骂。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来到这个枯燥无味、小得不能再小的地方?

  为了学做佛,为了不受三界一切相的控制,作到真正自由。这是学佛人应有的信念。







  二、修行的目的

  佛是什么?有人讲:佛有三十二好相,金光闪闪,有好多的加持、福报和不可思议的力量,让人崇拜……

  那是你自己心目中的佛,如我儿子见我家的佛,就是一尊铜像一样。

  佛是什么?其实,佛是一个能担当的觉悟者。何为觉悟者?从此在三界中不再有一丝的迷惑,能自己做得了主的人。

  有很多朋友讲:这些都能理解,但就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担当不够,自己还有很多的习气和执著。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但现在很多人学佛的目标不是学作佛。

  学佛的目的什么都有:有的希望能找一个好媳妇;有的希望能成为亿万富翁;有的希望能当大德,让别人都跪着给自己磕头;还有的希望能有三十二好相,放大光明……

  记得有位朋友,当时病得快不行了,就劝她学佛。她问:“学佛就死不了?”答:“严谨修行就死不了。”但是这位朋友在学了几年佛之后,就骂我:“你这混蛋,忽悠我天天守清规戒律。反正已经死不了了,为什么还得这么做……”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个学佛者在成佛之前,当他的各种不究竟的学佛目的达到以后,立即会产生一种痛苦。就好比,有人想通过学佛找一个好老公,等老公找到了,那还学佛干嘛呢?有人想去利益一切众生,但当了知众生本是自性化现的,——就又没有学佛的目标了。

  一个真正的学佛者应有的基本信念就是:要成为心离一切相、能担当的觉悟者。其他的都是一些借口。




  娑婆以缺为美,不可能通过学佛达到私欲的全部满足。

  有人讲,佛法不是任何事情都能满足吗?是的。但娑婆世界是以“缺”为美的,在这里,完美的东西都不长久。越完美的东西,存在的时间就越短。在这个世界,是不能通过学佛,达到自己欲望的极度满足的。

  曾见过这样一位朋友,修行也不错,问她:“为什么学佛?”答:“自己找个好工作,让老公好,家里有钱,儿子上大学,然后找一个好儿媳妇,生个孙子……”我说:“你要的这些东西佛法中都有,但就是没有能满足你‘所有’欲望的那个东西。”

  因为娑婆世界里任何完美的东西,都是暂时的、一瞬间的,人是追求不到无穷的、极致的完美的。







  三、出离心是初学佛者的基础

  那么,初学佛的基础是什么?是出离心。

  如果没有出离心,就会觉得娑婆世界非常不错,就没办法具有一个学佛者应有的基本信念,也没办法心离三界而成为能担当的觉悟者;如果有出离心,就能感到这个娑婆世界如火宅一样,随时可能烧到自己的眉毛。

  为什么那位朋友打电话说恨我呢?就是因为她没有出离心,心中总想着以前可以吃的美味,而现在只能吃一碟小咸菜;或者想着她的好朋友做生意挣了几千万,开着宝马轿车,受人崇拜。心里总想着这些东西,就没有出离心,所以痛苦。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内心深处是不是感觉这个娑婆世界有些东西还挺好的。只要有这个心想在,就缺少了一个学佛者应有的基本信念。

  其实,我们这个世界是很苦的。如果大家不相信的话,可以看一下释迦牟尼佛发的五百大愿,在所有的佛国土中,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贤劫一千零四尊佛都不愿意来的,但释迦牟尼佛就发愿到这儿来。在我们这个世界,天气热了,出汗;天气冷了,怕冷;还有一个有很多劫难的、生命短促的肉身子;即使所有的幸福,都是短暂的;就算是亿万富翁,也是前世的天人福报,搞不好瞬间成了穷光蛋。

  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完整的出离心,就不可能产生应有的基本信念。如果没有应有的基本信念,那么所做的任何修行都是错的,早晚会变成痛苦。

  外面有好电视,但持八关斋戒,不能看;朋友给了一张天王巨星演唱会的票,但戒律在前,不能看;好不容易找一媳妇,一查日子,佛菩萨圣诞日,不能过性生活;肉也不敢吃……天天有麻烦,多痛苦啊!这简直不是在学佛,而是掉到自己给自己的约束中,掉到自己人格和心灵扭曲的陷阱中去了。

  为什么有很多朋友,学佛以后心灵反而变得扭曲了?就是因为外面的放不下,里面的拿不起来,正好夹在中间。不学佛还好,学佛以后,全都是痛苦。

  当今社会,如果有一念放逸、发泄的话,就是在学魔。为什么?因为丢失了出离心,丢失了菩提心。







  四、为什么要出离

  有的朋友问:“感觉这地方挺好的,为什么要出离?”这是个好难回答的问题,只能说:你不想出去,就在里面呆着吧。
如果大家有一双慧眼的话,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在我们这个世界中,有好就有坏,但好的时间非常短,坏的时间非常长。


  有人说,特别羡慕别人夫妻恩爱。我跟我妻子就很恩爱,但我们也吵嘴打架。最后我们约定:严持沙门戒律,各自好好修行,相敬如宾,待对方都像大修行人似的,互相从内心中,彻底将对方放下,为入世表法故作恩爱相,这才相对地没好没坏,才不打架了。

  自私占有的爱有多深,嗔恨就有多大,还是把多余的情执心布施给法界吧!

  唐朝到印度取经的出家师,有几千名,但只有很少的几人成功了,玄奘法师就是其中的一位。为什么那么多人没有成功?因为没有通过很多很多的考验,包括自己的福报、信念。

  我们这个世界是个虚幻的假象,如果认同它是你非要获得私欲满足的地方,就没有出离心了。

  为什么要有出离心?佛,无相无不相,学作佛者,如将用功不放在出三界、无一切相处,也就是大出离心上,就会被中间的幻相迷住。







  五、践行

  怎样学佛能有出离心,成为能担当的觉悟者呢?

  在今天的社会,入世修行,第一件事情:发愿成就法身圆觉,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发愿严持戒律,广布施,心念佛,发愿念念不离出离三界六道轮回的心。

  这几个愿力不能丢掉。如果从来没想过要出离,就会觉得这个社会非常好,就不可能学到真正的佛法。

  
第二件事情:要行愿,照《普贤菩萨行愿品》去做,踏踏实实地念念不离此行愿,知道自己每一念都在干什么。

  第三件事情:要想成佛,就必须用心感佛。

  什么叫用心感佛?“是心作佛”,当下心念佛。

  事上,念念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像是佛做的吗?佛会像我们似的,见一个姑娘长得挺漂亮的,看得眼睛都直了;或者为了几百块钱大打出手吗?可以设想一下,当给别人安排工作的时候,说:“这个事情,某某赶快做一下。”如果是佛的话,会这样生硬地说吗?不会的。要想成佛,应该是“是心作佛,是心念佛”,佛源于无我大慈悲心。

  入世用心的基础是一念心具足六度波罗蜜,具足当下无我大慈悲心。《首楞严三昧经》,真学佛者一定要去学这本经书的。

  在日常生活中,让自己的每一念都按照这个标准去做。







  六、受到诱惑的时候,如何对治

  在当今社会,有很多很多的诱惑。

  曾经跟大家说过:“如果有谁想买一个三百万的别墅,大家不要笑话他。”一个修行人,如果连这种想法都没有的话,那可能会更麻烦。因为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性:一种,走到无记、走到空、着清净相上去了;还有一种,走到另外一面,没担当,把自己吓死了。

  应该说,如想有一个三百万的别墅,就一定会有的,但它是学佛的下脚料,不值得心动,并不是没有。哪一尊佛想成亿万富翁会成不了呢?成不了,哈哈,一定是心里面有落处。

  很可能有很多人听了会哈哈笑。其实笑的人,都是五十步笑百步,因为他们还没有打开内心的禁忌,不敢去想,也不愿去想。

  当基本信念受到诱惑的时候,该如何对治?


  方法一:无四相地面对,不要逃离。

  从内心说,任何诱惑都不是诱惑,只是修行过程中的下脚料,不要被它骗进去,但可以把它骗进来,但是不能死到那里面去。这是一个关键。

  就好像人们穿着衣服,走在街上,山林里有只猴子看见人可以穿衣服,觉得作人真幸福,而且身上还不长毛。

  那只猴子如果天天想着自己如何穿衣服,很可能就穿不上衣服。如果它能好好地修正自己,就会发现,已经成人了,穿了不知道多少件衣服,突然间一打坐,看到当年当猴子的时候,曾经看见过人穿衣服,并发愿:哪一天我能穿一件衣服就好了,结果现在就穿上了。

  也可以说,想买一辆宝马轿车等等,这些都是修行的下脚料,只要努力修行,修正自己一切的落处,终有一天会发现,哦,早已开了五年宝马轿车了,只是那个时候不知道有今天这个过程。这是对待诱惑的第一个方法。哈哈,不要被诱惑把自己累死,因一切源于自性化现。


  方法二:对立。

  怎么对立?就给自己来个阿Q精神。比如,看见对面一个美女,告诉自己,为什么出生的时候没看见呢?因为那时候小。为什么上学的时候没看见呢?因为那时还没长大。为什么现在看到了呢?只有一种原因,因缘到了。这个因缘,是福报在时空当中形成的一个错觉。

  不知道大家打坐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天界的那些婇女,她们比我们人世间所有的,包括电影明星、世界级的美女,都靓丽不可思议倍。因为她们从身体里面往外放光,那种美丽简直无法用语言去形容。要是再往上看,就会发现,天界越高的地方,那里的天人之美,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力。为什么?其实都是自己的福报加持出来的。也可以说,都是自己内心当中的梦中美人、白马王子,幻相,因自己的福报够了,加持出来的另一层幻相。

  这就是为什么任何修行者,修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有天人来考验他。不是天人想去考验他,而是自己宿世间的好多错觉,因为自己的福报不到,所以这些错觉就存在自己深层幻心中。就好像想买辆宝马轿车似的,如果福报不到就买不上。现在通过修行,福报到了,宝马轿车就出现了,美女也出现了。虽然说也是假相,当时还是能把你骗倒。

  其实,都是自己的错觉、虚幻相。然后立即返观自照:身体有苦。“哐”给自己一耳光,痛不痛?痛。父母去世痛不痛?痛。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八难,比别的世界要多出好多难。跟它对立一下,立马就有出离心了:别骗我了,错觉!还是往外走吧!如果连个肉身子都看不破,那还看那么虚幻的东西干嘛?多远的事啊!


  方法三:扪心自问,值得心动吗?

  以前,有位朋友讲:“我特别喜欢看见别人都跪着听我讲法。”我回答:“真没水平。听你讲法的那些人都是六道凡夫,如果天界上所有的等觉妙觉菩萨都跪着听你讲法,十方诸佛放光加持,那才叫有水平。都是一些刚从鬼道爬上来的,或者畜牲道刚转世的,他们跪着给你磕头,有什么好?值得吗?也就是给自己定一个心动的范围,值得吗?值得为它心动吗?”

  哈哈,给自己定一个心动的范围:值得心动吗?

  有人讲:“我特别难受。”问:“难受什么?”答:“以前有邪淫的习气,现在每当走到有妓女的理发店的时候,腿就走不动了。”我说:“不用难受,闭着眼睛问问自己,值得吗?全身的淫业,跟个饿鬼似的,看一眼都害怕,值得吗?成天搂着一个福报都丢到零的那种畜牲道的众生睡觉,值得吗?”哈哈,没活明白。


  有朋友问:“你为什么讲《僧伽吒经》?”我说:“因为它值得我讲,因为经里有很多东西。值得!”

  大家也问一下自己,在六道中还有多少事情值得自己去做、去心动?可以战胜一切不必要的诱惑。


  方法四:看破诱惑。

  其实,我们这个世界任何的东西都是我们自性中化现出来的。

  佛陀在最后要证悟的时候,有几个魔女来测试他,佛陀就用神通把她们变成老太太了。其实那几个魔女,是无量劫中佛陀内心最好的形象化现的。

  这一切,无非是自己错误的念头,包括宝马轿车、飞机、大炮,想别人给自己磕头、讲法不可思议、飘在空中,等等等等,这一切都是把自己的欲望作为种子,然后通过自己的修行福报加持出来的,也可以说是自己给自己设了个坎儿。

  有人说:“我腿子痛。”我说:“把腿子忘掉就好了。”忘不掉就痛,痛过了就好了。其实,这就是自己的一个欲望,自己给自己设的一个坎儿,假的。学着慈悲看破那种舒适对自己的诱惑,慈悲地感受一切的身心变化,不对制,不逃避……因它都是与你不二的,都是你自己另一部分,都是自性化现的,才能走出来。


  方法五:戒忌用力地严持戒,无一切相地广布施,无力可用地心念佛。

  这样可以通过这些从相上到心性的东西,把内心当中妨碍自己生起出离心,妨碍自己达到基本信念的道路上所有的坎儿化掉。慢慢到达一念心具足六度波罗蜜,从而到达不退转地才可以的。

  真修行人每天要做早晚课、打坐,虽然可能要占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是这一天就相当于穿了一件防弹衣。否则一出门,被美女看一眼,立即走不动了。一个真正的学佛者,在这个末法时期,首先要有一件防弹衣,天天把自己保护起来。






  七、如何度过修行过程中的一些境界和变化


  当做到了前面这些,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修行过程中,一切摄受境界和变化要如何度过?


  第一,一定要在无四相的基础上去修行,多问为什么,学会说不。

  很多人刚开始修的时候,可能别人就送了两张光盘,然后告诉自己,好好念一句阿弥陀佛,或者一部大经,就不错了。

  其实当年,净空法师在新加坡讲经,从中国来了一些学佛的老太太,跟到那里找他,给他磕头、请法。净空法师就非常圆融地给她们做了开示,觉得她们都很大岁数了,再讲般若也听不懂了,就让她们回去一句佛号,一部大经,好好念,就成了,别的不要再看了。这之后,净空法师讲经时,上去就想起刚才给那些老居士讲的几句话,就说:“学佛非常简单,一句佛号,一部大经,最安全。”

  确实是这样,但并不是说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学佛,也是一句佛号,一部大经,别的佛经都不能看。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净空法师要讲《金刚经》、《华严经》等很多的佛教经典,他怎么不一部大经,一句佛号呢?而且佛陀当时为什么也讲了三藏十二部经书?

  大家在遇到这些境界的时候,应该在无四相的基础上,多问为什么,远离一切摄受,这样终会找到法身圆觉。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放光明?为什么讲咒?……佛陀讲的,不是文字的东西,而是文字后面的东西。这是学佛的一个关键。但如发现心念有四相的落处,立刻照破。

  而这个无四相的基础,给大家推荐一个版本,就是《圆觉经》上“净诸业障菩萨问佛陀”一节所讲的那个无四相。把那个境界彻底地理解透了,然后在那个基础上,拿起佛经就问为什么,解释不明白的就去找,解释明白了,也就一步一步地走出来了,因为我当年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第二,在无四相的基础上,一定要去行一切幻善法,影响一切幻众入无余涅槃。

  一定不要丢掉这两个根本,总有一天会发现,前面光明一片,原来自己并没有丢失一个学佛者应有的信念!




[ 本帖最后由 般若明心工作室 于 2009-7-19 10:50 编辑 ]





发表于 2008-8-22 16:32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者:等持





布施论坛大讲堂出处: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33076&extra=&page=1
 楼主| 发表于 2011-4-17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承大爱,延续感恩

回师无字法门经答疑之——观想的用心方式



问:观修到无为法阶段,就没劲儿了。为什么会这样?


答:因为观得太用心。观想一定要“无所住而生其心”地观。


  
“去掉爱染心”,是去掉自己的,而不是去自己因缘众生的爱染心。因为淫欲是母,占有是父[1],别把它观想死了。那都是你的因缘众生,你只需要承载住他就行了。总不能自己成佛了就要自己国土的众生都不生孩子,否则大家都不生孩子了,下一尊佛怎么出来?





问:我在修前面九法时,都是去掉一切因缘众生的九种不增益法。


答:这样就修成石头了。难怪后面观想不动了。



---------------------------
[1]楞伽经三曰:‘贪爱名为母,无明则为父。’



发表于 2011-3-21 17:58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般若明心工作室




布施论坛原帖: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20715&extra=page%3D1
 楼主| 发表于 2011-4-17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愿我所有化报身,在其因缘国土世界中,皆为第一正法护持王主,与无量因缘幻眷属皆遇诸佛宣讲僧伽吒,于法会中正信受持,当下成就僧伽吒无上境界,以僧伽吒威德于一念间度一切因缘幻眷属为十地以上大菩萨,具足一切善境界。

愿法界众生皆能理解透彻僧伽吒至善的深意,心合至善,升起大慈悲心,得无穷精进的动力,直证金刚三昧。

愿我与法界众生皆了知五逆重罪皆是至善化现,明了菩提烦恼本是一体,修习僧伽吒,断一切恶业报之根。

愿我与法界众生了知一切法如幻,不落空亡,不落放逸,不生疑惑,如法严谨不失大慈悲心,担起如来家业,世出世间法皆得成就圆融无二,成第一法师,具足一切善境界,广为弘扬僧伽吒,直至成佛。

愿诸佛如来以不可思议威神力故,于一念间此愿流布无量不可思议劫。
 楼主| 发表于 2011-4-17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综合实修交流】包含万千的《也谈布施》 ——感恩本文发布者:如慧



回师文章《也谈布施》,几年前就看过,并且以为自己看懂了,今天再看,发现原来就从来没有看懂过。



文章乍看简单,从有相布施,讲到无相布施种种,乃至三轮体空。细读下来,发现并非如此简单,这篇文章包含万千,讲了修法身圆觉的三个境界,即止观禅的修法,同时暗含了天台宗的一心三观的修法,整篇读下来,是一路涅槃门。没个几十年的修持功夫,是不太容易彻底明白的。



我一直想搞明白的止观禅的下手起修方法,原来就在这篇我们最早就看过这篇《也谈布施》里,真是有眼无珠。在这里,和师兄们共同学习下,摘录出一些宝贝,与师兄们分享下,希望大家一起学习下这这个法宝,好好修行,荷担如来家业。



看文章讲的如何修止观禅。



后面讲的这四种大无畏的境界,分别为:得甚深般若者无畏(心无挂碍者无畏),得无上止者无畏(智无边、心无边者无畏),得无上观者无畏(慈悲无边者无畏),得无上禅者无畏(其心泰然者无畏)。这四种无畏,没有大小、先后、多少,只有因缘与时机,和因疲劳而生的变动。
甚深般若是修止观禅的基础,不修般若,非修佛乘。



智无边、心无边者无畏是在彻证教理的基础上,成就无上止静而悟智无边、心无边得大无畏者。我们现在因家庭、事业、众生……很难修了。但要拿出主要时间来修这方法,因其非常重要,是必须的修行过程。
止也就是静悟,圆觉经里讲的奢摩他的修法。

 


慈悲无边者无畏是在彻证教理的基础上,成就无上观照而悟慈悲无边而得大无畏者。哈哈,这种修行模式双赢双利,非常适合末法时期众生修行,从相上看只有三句实话:“戒忌用力地严持戒,无力可用地心念佛,无一切相地广布施。”(也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缩影。)
观,也就是渐悟,非常适合末法时期的我们所修行的路子


 


起用幻善法影响一切幻众入无余涅槃,让他们放开自己的心,不去担心害怕,“我”及“相”彻底布施光了,就是无畏布施。也就是以“无穷大”(其大无外)的心,包含、庇护十方三世一切幻众;以无穷小(其小无内)的心,了知十方三世一切幻众的心念与心动。化身百千万亿,方便度化十方三世一切幻众,直到他们入无余涅槃,也得大无畏,而不为其所着。


其心泰然者无畏是上上根用的,也就是佛陀讲的末法时期亿万修行者中的那一、两个。
这里是禅,也就是顿悟。




严持戒、广布施、心念佛是这个时代慈悲幻众,而起用诸幻法影响幻众入无余涅槃的修行模式的核心。
这一切,又包含了一心三观,空观,中观、假观。心性上如如,心相上无四相地去做,事相上,行一切幻善法影响幻众。最高深也即最简单的修行方法就是心念佛,念自性佛。





大家一起来挖掘一下文章中的宝贝吧。一起努力!

   

感恩回师!愿早破无明,开智慧。报佛恩,报师恩,报一切恩。




布施论坛原帖: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24915&extra=page%3D1
发表于 2011-4-18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19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一盏茶的缘故

【都来说说布施网】


回师的文集空了

不知几人看过、骂过、笑了、信了,又悄悄的践行了

回师初到论坛,设一盏茶

谁若问倒,请喝茶

至今,茶韵悠然,茶汤浓酽

哈哈,亘古茶香,谁能味




发表于 2011-4-15 09:31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者:dgjx





附言:因着一盏茶汤,以及无以形容的、似曾相识的心境,自己竟不知所起的心动了,很纳闷费解。


以上是单凭一己记忆恢复的由“dgjx"师兄于4月15日所发表的原貌。或会有疏漏,恳望原创作者能够给予指点、更正。



以下是原作者更改后的,录下,本为一帖,在此合并。感恩!



【都来说说布施网】

顶礼

感恩一切


[ 本帖最后由 dgjx 于 2011-4-18 08:02 编辑 ]





布施论坛原帖: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24742&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type%26amp%3Btypeid%3D195&page=1

 楼主| 发表于 2011-4-20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圣严法师:随相而离相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每一天的作息之中,一定会跟身边的人事物发生互动关系。有了互动,就免不了生出各种喜怒哀乐的情绪;得意的时候,沾沾自喜;失意的时候,就消沈颓丧,这是一般人的反应。可是,如果我们有智能,可以洞烛这些喜怒哀乐的来源,不过是一种粗糙的、表面的心理反应,我们的情绪,就不容易被这些外在的现象所牵动。
 
 


佛法的智能告诉我们,当在处理生活上各种大大小小的事件时,只要自问已尽力排除个人的好恶偏见,并且也已经尽一切努力,做最适当的选择,就可以心安理得了。至于选择之后的成败得失,不必耿耿于怀,这就是所谓的「随相而离相」。
  



我之所以特别强调「尽力排除个人的好恶偏见」,是因为一般人很容易以自己的立场、好恶,来对某件事下判断;因此,不免在取舍、应对之间,引起许多烦恼。依自己的偏好和习性做判断,往往是一股冲动,缺乏反观自省的工夫,通常也顾不了是不是有后遗症,当然就后患无穷了。
  



因此,做事之前,先要求「尽人事」,就是随相,也就是随缘,已经尽了力,成败在天,胜不骄,败不馁;也不争功诿过,那就是「离相」。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动,那就是自在解脱的大智能。所以,随相需要智能,离相,也需要智能。
  



不过,这个修养的境界,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达到的;一般平常的人,多半还是随著外在的环境而悲喜交加。倘若能把随相离相当作修养的目标,就可以时时拿来提醒自己。那么,不论悲或喜,都不会太过沈溺,纵使跌倒了,也会赶快爬起来,不至于一蹶不振。




发表于 2011-1-7 07:57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者:我让我




布施论坛原帖: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14744&pid=973253&page=1&extra=page%3D1#pid973253
发表于 2011-4-21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地藏菩萨
南无地藏菩萨
南无地藏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文化,传承大爱,延续感恩

慈眼欢喜     作者:林清玄


……


光是慈眼还是不够的,还要拔苦与乐,令众生都能欢喜,


《普贤行愿品》的一段美得像诗一般: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

    于暗夜中,为作光明。

    于贫穷者,令其伏藏。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何以故?

    菩萨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

    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

    若令众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感恩本文布施者:书香


布施论坛全文: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24967&extra=page%3D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13:03 , Processed in 0.178367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