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尘客

星 云 禅 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3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46 锄草斩蛇
  有一位学僧到智常禅师的道场来参学。智常禅师正在锄草,草丛内刚好钻出一条蛇,禅师举起锄头便砍。
  学僧很不以为然地说道:许久就仰慕这里慈悲的道风,到了这里,却只看见一个粗鲁的俗人。”
  智常禅师道:“像你这么说话,是你粗?还是我粗?”
  学僧仍不高兴地问道:“什么是粗?”
  智常禅师放下锄头。
  学僧又问:“什么是细?”
  禅师举起锄头,作斩蛇的姿势。
  学僧不明白智常禅师的意思,道:“你说的粗细,叫人无法了解!”
  智常禅师就反问道:“且不要依照这样说粗细,请问你在什么地方看见我斩蛇?”
  学僧毫不客气地道:“当下!”
  智常禅师用训诫的口气道:“你‘当下’不见到自己,却来见到斩蛇做什么?”
  学僧终于有省。
  禅宗史上有南泉斩猫的故事,有谓杀生是佛门根本大戒,南泉不应杀生;有谓这是南泉古佛的大机大用,不能以狭义的见解,诬谤大德。南泉斩猫或许以手作势,为斩断大家的物欲和执着。现在智常斩蛇,这可能也是作势欲斩,学僧见风即雨,故脱口批评太粗气了,意谓些慈悲没有。
  但智常禅师既有德望可以号召学者,岂容你说粗说细,所以教诫学僧不要停滞在见闻觉知上,禅要割断常情常识,为什么一定要在外境上分别执着,而不能照顾当下的自我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9-3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47 地 狱
  无德禅师收了不少青年学僧,大家慕名而来跟他学禅,禅师叫大家把所有一切都不准带进山门。在禅堂里,他要学僧“色身交予常住,性命付给龙天”,但学僧有的好吃懒做,讨厌工作;有的贪图享受,攀缘俗事。无德禅师不得已,说了下面一段故事:
  有一个人死后,神识来到一个地方,当他进门的时候,司阍对他说:
  “你喜欢吃吗?这里有的是东西任你吃。你喜欢睡吗?这里睡多久也没有人打扰。你喜欢玩吗?这里有各种**由你选择。你讨厌工作吗?这里保证没有事可做,更没有人管你。”
  于是此人高高兴兴地留下来。吃完就睡,睡够就玩,边玩边吃,三个月来下来,他渐渐觉得有点不是滋味,于是跑去见司阍。并求道:
  “这种日子过久了,并不见得好,因玩得太多,我已提不起什么兴趣;吃得太饱,使我不断发胖;睡得太久,头脑变得迟钝;您能不能给我一份工作?”
  司阍:“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
  又过了三个月,这人实在忍不住了,又向司阍道:
  “这种日子我实在受不了了,如果你再不给我工作,我宁愿下地狱!”
  司阍:“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本来就是地狱啊!它使你没有理想,没有创造,没有前途,渐渐腐化,这种心灵的煎熬,要比上刀山下油锅的皮肉之苦,更来得叫人受不了啊!”
  禅,不是闭眼打坐,闭眼打坐只是进入禅的方法之一,真正的禅是什么?搬柴运水是禅,腰石桩米是禅,犁田锄草是禅,早耕晚课是禅。其它还有忍耐慈悲是禅,劳苦牺牲是禅,方便灵巧是禅,棒喝教化是禅,无禅是地狱,有禅才是天堂极乐。
 楼主| 发表于 2010-9-3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48 上座何在?
  黄檗禅师叫临济禅师送信给同门沩山灵佑禅师。
  沩山禅师叫仰山禅师负责接待临济,仰山拿到信后,问道:
  “这封信,既是黄檗法师的,请问哪里一封是上座的呢?”
  临济禅师一听这话,就说道:“我的已经交给你了。”
  于是他们二人就一同去见沩山灵佑禅师,沩山问临济道:“黄檗禅师那里有多少僧徒?”
  临济禅师道:“有七百人。”
  沩山禅师再问道:“由什么人担任上座?”
  临济禅师道:“刚才我已经请仰山师兄把信给你了。”
  仰山禅师把信拿出来,说道:“信是在这里,上座不知在哪里里?”
  临济禅师反问沩山禅师道:“请问这里有多少僧徒呢?”
  沩山禅师说:“有一千五百人。”
  临济禅师道:“人可真多啊!”
  沩山禅师说:“你老师黄檗那里也不少。”
  临济禅师道:“既然人多,请老师还给我们一个上座!”
  沩山禅师不答,只嘱仰山送临济一程。
  仰山禅师在路上对临济禅师说道:
  “你去北方吧!那里可以找到上座。”
  临济禅师拍手说道:“会有这种事吗?”
  仰山禅师毫不犹豫地肯定道:“你尽管去吧!是上座的自然认识上座,只是有头无尾,有始无终。”
  临济禅师来到镇州以后,普化禅师确已经先在那里,当临济禅师要建僧堂时,就请普化禅师为上座从旁协助。就在临济禅师的教化正盛行时,普化禅师就自行入灭了。
  禅师对一些人事悟境一向以不说破为主,但禅师们老婆心切,接待学人又以慈悲为重,遮遮掩掩,就要靠会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9-3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49 赵州小便
  有一佛教信徒,问赵州禅师:
  “请问禅师,参禅怎样才能悟道呢?”
  赵州禅师被他一问,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说:
  “我要去小便了!”说后走了几步,又回头对那个信徒说:“你看,小便这样的小事,还要我自己去,别人不能代替。”
  意思是说如何参禅悟道,这是你自己的事,怎么来问我呢?
  像这样暗示的教学作风,多么活泼,多么高明,又多么透澈。
  佛教说: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生死大事,参禅悟道需要自己去实践、体证,父母手足,亲人朋友,谁也替换不了,从禅学来看,每个个人都是卓然独立的生命!
 楼主| 发表于 2010-9-3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50 意在钁头边
  唐代陆希声居士初访仰山禅师时,便问道:“三门俱开从何门进入?”
  仰山:“从信心门入。”
  希声:“其它二门要它何用?”
  仰山:“亦可从其门进入。”
  希声:“从何门进入?”
  仰山:“从慧心门入。”
  希声:“另一门如何进入?”
  仰山:“从慈心门入。”
  希声:“一门即可,何用三门?”
  仰山:“信门者从佛而入也,慧门者从法而入也,慈门者从僧而入也。所谓三宝门中可入道,即此之谓也。”
  陆希声入法堂又问道:“不出魔界便入佛界时又如何?”
  仰山禅师以拂子倒点三下,陆希声便礼拜,礼拜毕,问道:“禅师还持戒否?”
  仰山:“不持戒!”
  希声:“还坐禅否?”
  仰山:“不坐禅!”
  陆希声沉思良久,仰山禅师问道:“会吗?”
  希声:“不会。”
  仰山:“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钁头边。”
  语云:“条条大路通罗马。”亦即“门门皆可入佛道”。但要进入佛道,首重持戒参禅,今仰山禅师说不持戒,不参禅岂非叛道者乎?实者不然,盖戒律重规则、仪制,凡事可与不可有严格的规定,而禅学则重解脱、超越,不为一般形式观念拘束,甚至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故仰山禅师先否定一切对待以后,再曰“酽茶三两碗,意在钁头边。”意即真正禅者不离中道的生活。
发表于 2010-9-4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51 知恩报恩
  临济禅师向亲教老师黄檗禅师告辞他去。
  黄檗禅师就问道:“你要到哪里里去?”
  临济禅师答道:“不是到河南,就是去河北。”
  黄檗禅师当场就打临济禅师一拳,临济禅师抓住黄檗禅师回打他一巴掌。黄檗禅师被打后,哈哈大笑着呼叫侍者道:“你去把百丈先师的禅板和经案给我拿来!”
  临济禅师也高呼道:“沙弥!顺便将火拿来!”
  黄檗禅师道:“我话虽然如此说,火也烧不着的,你尽管去你的,今后你必须堵塞天下人的嘴巴!”
  后来沩山灵佑就这件事问仰山禅师道:
  “像临济的言行,是否背叛了老师黄檗?”
  仰山:“并非如此。”
  沩山:“你的想法究竟如何呢?”
  仰山:“只有知恩的人才懂得报恩。”
  沩山:“在古代圣贤之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仰山:“有的,只是时代已经很远,我不想向老师叙述。”
  沩山:“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可是我并不知道,还是请你说说看!”
  仰山:“例如在《楞严经》中,阿难赞歎佛陀说:‘我愿把一颗赤诚之心奉献给像尘埃那么多的国家和众生。’其实,那就叫做‘报佛恩’,这不就是报恩的实例吗?”
  沩山:“的确如此,的确如此!见识和老师的程度相同时,会减损老师的一半盛德;唯独见识超出老师时,才可以传授老师的遗教。”
  在禅宗史上,黄檗希运和临济义玄禅师传承禅法,叫做临济宗;沩山灵佑和仰山慧寂禅师传承的禅法叫做沩仰宗,他们同是百丈怀海禅师的门人或再传弟子。沩山的年岁比黄檗和临济都长,而且宗风不尽相同,能一再推崇黄檗和临济,此亦即所谓量大德大,恩大禅大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52 抢不走
  一日,临济禅师跟随老师黄檗禅师一同下田工作。临济禅师走在黄檗禅师的后面,黄檗禅师回头一看,发现临济禅师空着手,因此就对他说道:
  “你怎么把锄头忘记带来呢?”
  临济禅师回答道:“不知谁给我拿走?”
  黄檗禅师停下脚步道:“你走过来,我有事跟你商量。”
  临济禅师向前,黄檗禅师就竖起锄头道:“单单是‘这个’,世界之上就没有一个人能拿得动。”
  临济禅师一听这话,就毫不客气地立刻从黄檗禅师手中把锄头抢过来,紧紧地握在手中,说道:“刚才老师说谁也拿不动‘这个’,现在为什么‘这个’在我的手中呢?”
  黄檗禅师道:“手中有的未必有,手中无的未必无,你说,今天有谁给我们耕田呢?”
  临济禅师道:“耕田的由他耕田,收成的由他收成,关我们何事?”
  临济禅师这么说了以后,黄檗禅师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就回到僧院。
  不久,沩山禅师就这件事问仰山禅师道:“锄头在黄檗禅师手中,为什么却被临济夺去?”
  仰山禅师答道:“强取豪夺虽然是小人,可是他的智能却在君子之上。”
  沩山禅师再问仰山道:“耕种和收成,临济为什么要说不关己事呢?”
  仰山禅师不答,反问道:“难道就不能超脱对待关系之外吗?”
  沩山禅师一句不说,转身也回到僧院。
  黄檗禅师的转身,沩山禅师的转身,转身的世界,就是肯定一切的世界。世人有理话多,无理更是话多,若能在真理之前回头转身,那不是另有一番世界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53 草木成佛
  日本真观禅师,最初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改习禅学七年,为了寻师访道,以期明心见性,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再负笈中国各名山丛林参话头,习禅定,又经历十二年之久。
  二十多年后,他终于在禅门中得到了自我消息,因此束装返国,在东都、奈良等地弘扬禅法。各地学者蜂拥而来参禅求道,大家都争相以困难的问题,要他解答。
  那些问题包括:
  一、什么是吾人自己的本来面目?
  二、达摩祖师西来大意是什么?
  三、人问赵州狗子有无佛性,赵州时而说有时而说无,究竟是有是无?
  问题虽多,真观禅师总是闭着眼睛,不予回答。有人也知道真观禅师不愿和人议论禅门公案,大家对公案禅搬来说去,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
  一天,有一位五十余岁的天台学者道文法师,研究天台教义三十余年,慕名而来,非常诚恳地问道:
  “我自幼研习天台法华思想,有一个问题始终不能理解。”
  真观禅师非常爽朗地答道:“天台法华的思想博大精深,圆融无碍,应该问题很多,而你只有一个问题不解,不知是什么问题?”
  道文法师问道:“《法华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意思就是认为树木花草皆能成佛,请问:花草成佛真有可能吗?”
  真观禅师不答反问:“三十年来,你挂念花草树木能否成佛,对你有何益处?你应该关心的是你自己如何成佛?你要作如是想才对!”
  道文法师先是讶异,然后道:“我没有这样想过,那请问我自己如何成佛?”
  真观禅师道:“你说只有一个问题问我,关于第二个问题就要你自己去解决了。”
  花草树木能不能成佛?这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大地山河,花草树木,一切宇宙万物,都是从我们自性中流出,只要我们成佛,当然一切草木都跟着成佛,不探讨根本,只寻枝末,怎能进入禅道?
  禅,要我们当下认识自我,不要去攀缘其它。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54 沙弥问答
  甲乙两座禅寺,都由禅师住持。两寺禅师经常训练门徒的禅锋机语,两寺每日均各指派他们寺中的沙弥前往市场买菜。
  甲乙两寺的沙弥,有一天在路上相遇,甲寺沙弥问乙寺沙弥道:
  “请问你到哪里里去?”
  乙寺沙弥回答道:
  “风吹到哪里里,我就到哪里里去!”
  甲寺沙弥想不到乙寺沙弥这么回答,一时不知怎么说下去才好,归告甲寺禅师,师责备道:“傻瓜!你可再问,假如没有风时,你要到哪里里去呢?”
  甲寺沙弥记着师父指示,第二日途中相遇,甲寺沙弥胸有成竹地问乙寺沙弥道:
  “喂!你今日到哪里里去?”
  乙寺沙弥非常从容地答道:
  “腿要走到哪里里去,我就到哪里里去!”
  甲寺沙弥因答案出乎意外,一时语塞,归告甲寺禅师,师更责备道:“你真傻,你可继续问,假使腿子不走时,你要到哪里儿去呢?”
  甲寺沙弥用心记住师父的指示,又一日,途中再度相遇,甲寺沙弥问乙寺沙弥道:
  “喂!你今天要到哪里里去?”
  乙寺沙弥用手往前面一指,回答道:
  “我到市场买菜去!”
  乙寺沙弥揭出底牌,甲寺沙弥不知话语如何为继。
  从甲乙两寺的沙弥可以看出禅的风姿,甲寺沙弥虽然善良有礼,但缺少禅的机辩,反观乙寺沙弥随口说来,话既幽默有趣,言又禅味风生。所以禅不能拘泥执着,禅慧思捷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信手拈来,总会皆成妙谛。
  本来,甲乙两沙弥皆到市场买菜,甲寺沙弥的寒暄,乙寺沙弥的妙语,先答风吹,再答脚走,最后三答才点出目的,这就是所谓从禅心中流露出的禅机妙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13:48 , Processed in 0.157905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