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闲人

[佛学百科] 佛学百科楼(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是治病的良药。有个实例:我在河南开封出家时,有位老居士,七十岁了,子宫里长了一个子宫瘤,她家里很有钱,家里人要给她开刀取出来,她不肯,说她年纪大了,她就发心真诚的念佛。几年以后,她的病逐渐好了,到医院去检查,瘤没了,医生都很奇怪。这不是念佛是治病的良药吗?老居士八十岁时,身体还很健康,还常到寺院去听经学习,她有文化,她的孙子、孙女常陪她到寺院去,因为她要明白念佛的真实意义。

      所以我们念佛不要停留在啥也不懂的这个基础上。啥也不懂就是愚痴,有智慧才能了生死。用迷心念佛不起作用,有的人念佛念迷了,糊里糊涂的一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烦恼继续增长,这没有用处。还有念佛求佛保佑。保佑我这好那好。这都是迷信。真正好好念佛是要伏住烦恼,修福积德培植善根,佛说的很明白,没有善根、福德、不接引。念佛是改造自己,没有烦恼才行。如果带着烦恼念头,求佛保佑,这是不如法。有病痛出现,就埋怨阿弥陀佛,我天天磕头、上供、烧香,你还叫我生病呢?咋不保佑我呢?这些都是迷信。

      要明白念佛是教你自已消自己的业,佛也管不住。你平时不好好念,不经常念佛,还没啥事,真正念佛它会生事。为什么会生事呢?就因为你好好念佛了,原来这个身体你不动它,它就不疼不痒,现在念佛的声音振动它,要通开身上的堵塞处,就必定有反映,反映到身体上,感觉不舒服。你想,我原来没有病,现在为什么不舒服,还有病呢?那是你不知道日渐衰老,病因早就有了,是因为你动它,要让它转化,必定有反映。不要怕,转过来就好了。因为人都有无数业障,这个身就是个业报身,是由业结构而成的形体,不知道有多少结缚,人一生造了很多业,今生念佛有这个缘,慢慢把业转化掉,将来能轻轻松松上西方。

  在人世间,你的德行好,功夫好。德行好是善念、善行。功夫是调伏身心的转化程度。人没有德行。再念佛,佛的大门开的再大,你也进不去。有德行佛的大门你随便进,没有功夫也不行,功夫和德行是一不是二。念佛要修德,从心地上修,培植信愿行是往生的资粮,无德便无功。无德业消不了。西方也去不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2、念阿弥陀佛是开心钥匙。念佛是治病的良药,已经说过,它还是开心的钥匙。

  为什么说它是开心的钥匙呢?因为阿弥陀佛没有贪嗔痴,明白这个道理,你应舍掉贪嗔痴,就不会造业,没有烦恼,没有欲爱,就能生出智慧,能把你的智慧打开,所以它是一把开心钥匙。念的没有烦恼了,没有欲爱了,什么都放下了,不继续造业了,能达到这个目的,把你这把锁打开,把你的迷惑心打开,心就亮了,不使你迷惑,才能离苦得乐。心中的锁是什么呢?是贪嗔痴三毒,佛是钥匙,用它打开西方极乐世界的大门,才能进去。

  3、念佛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乘船。念佛是上西方的飞船,一直飞到极乐国土,你不好好念佛去不成。没有愿力不行。阿弥陀佛就是飞船,就是渡船,能真心念就能尽到西方极乐世界。

  为什么说是极乐世界呢?那里没有女人,没有情爱,没有贪欲,是清净光明的。我们生到极乐世界。我们身体要重新组合。极乐世界人都是莲花化身,清洁透明,没有污垢,不是我们现在的肉身也不是这个神识,不能靠我们的思想去认识。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我们世间人的思想,谁也没有念欲,都是黄金铺地,珍珠玛瑙布满整个世界。那里没有日月星辰,天明天黑都靠莲花,莲花开了就是白天,合上就是夜晚,一片光明,没有黑暗。不象我们这个地球靠着日月。极乐世界没有高山,都是平地,衣食住行都靠想生、想吃食就来,吃完不用洗碗筷,想法澡就有个澡池,水的凉热,随着自已的心愿。极乐世界,谁也不要谁的东西,一想就有,用了就无,想床铺,就有床铺,所以极乐世界和我们这个世界不一样。我们这个世界,一样不动就没有,还得操心。极乐世界啥心也不操,吃啥有啥,一想就有,想到哪去,一想就到,比喷气飞机还快。

  西方极乐世界人都一样,跟大雄宝殿的三尊佛一样,脸一样,颜色、高低都一样,外貌一样。因地的愿不一样,成佛的果也不一样。就是这样,是个好地点。学佛最终目的是往生西方,活着的时候要有善行,以善为根本,没有善行,想上西方不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个方面是如何念佛?

      有的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有的念四个字,还有的念三个字,只念一个佛字也行,根据年龄念几个字都可以,念佛要一心清净,没有烦恼,佛法是活的是圆融的,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去念。阿弥陀佛是去烦恼的,是打扫清净心的,阿弥陀佛是他佛,它是一个法,是一个工具,心清净了就放下,妄想起来就要念佛。念佛是没事时念佛,有事做事,工作、干活时不要念,一心把工作学习搞好,做饭也要一心,若是一边做饭一边念佛,饭也没做好,佛也没念好。干啥把心放在一个事上,不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心就是修行,一心念佛才是真念佛。

  念佛不要带着气去念,不要带着求心去念。上西方是你的信念和愿力,念佛是等于你准备上西方的路费。要欢欢喜喜去念,不能带着烦恼去念,念佛是达到清净心,念佛也是训练自己的清净心,训练定力。所谓定力,就是什么也动不了我的清净心,什么事也生不起烦恼,你没定力。有烦恼,到寿终上不了西方,无论你怎样念佛,到临终也用不上。所以平时念佛心要清净,什么事也动不了我上西方的心。

  学佛人要处处保持清净心,现在有的人到一起念佛说长道短,心不清净就不是学佛的,心清净才能消业,心不清净业转不了。一念清净心就是一念佛。一般人的毛病是心量小妇女的肚量小,心胸狭窄,到一起不是说这个,就是说那个,就是不说自己事,说别人。到一起就是这一套。乱说别人的那个心,就是造业的根源。造什么业,遭什么罪,不造业就没有罪,一切业是自己所造,起心动念就是造业。佛教我们保持清净心,清净心不造业,清净心能把旧业转化。不再造新业,若是动了坏念头,命运就变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念佛要念出菩提心,生出大慈大悲心,念出至诚平等心。检查自己功夫如何,以这为标准,按无量寿经说的去作,错了,立即改正,这才能进步。

  关于怎样念法,现在净土法门书刊上,有多种方法,要根据自己适合哪一种,就专用一种,不要变动,持名念佛是最实用的。观想念佛难度大。没有过来师父指导,易走歧途,因为观想是有幻境的,一但执着就很麻烦。念佛方法比较稳,得效快,就是心与声合一法。口念耳听,一定听自己的,用外边声音易着魔,这一点一定要注意,自己口念,心念都可以,最佳的方法是心念心听,这是无声之念头,听无声之音。

      用这个方法,是运用大势至菩萨的法,行观世音菩萨选用耳根的行门。这就是一心归命的无上妙法。这样念到功夫纯熟,真心妄心自然合一,到这个地步就不会被外境所动,往生是百分之百自在往生。望同修先培德本,再老实专修专念,成就净业,同往西方,成就菩提,倒驾慈航,再来娑婆普度众生。

  要是生气,烦恼而去念佛,那是无用的,欢欢喜喜心中清净而念佛那才行。必须先有定力,没定力是念不成的,没定力你再念也上不了西方,我的话到此结束,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宣化上人——佛教的正信和迷信

  我觉得中国佛教有很多迷信的色彩存在,有些不合情理的事情,令人起怀疑而不信佛。这种种的地方,必须要改革,如果不大刀阔斧修正一番,佛教的前途就不堪设想了!

  譬如上庙烧香,认为烧香越多,功德也就越多,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给佛上香,表示恭敬之意,只要虔诚上一支香就够了,何必上很多支呢!如果心不诚,无论上多少香也不会有感应。佛并不是嗜好香气的,如果佛嗜好香,那和我们凡夫又有什么分别呢?这种风气要改,否则令人怀疑佛有贪图香气之心。这样在无意之中,就给佛高尚的名誉加上了污点,实在是罪过之至!

  一般愚夫愚妇到佛前叩头,这是理所当然,但是他们不知道拜佛是怎回事?只知道祈求佛保护他们升官发财、平安,求男求女,求名求利,一切所求,都是自私自利的表现,没有利人利世的想法。佛菩萨虽然有求必应,不令众生失望,但是贪求无厌,那就不对了。我看到这种情形,很有感触,所以要改革这种愚夫愚妇拜佛的观念,开导他们为信仰而拜佛,为祈求世界和平而拜佛,要有正大光明的祈求,为人不为己,这才是真正佛教徒的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尾很重要——要有正大光明的祈求,为人不为己,这才是真正佛教徒的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闲人 于 2012-2-4 08:40 编辑

《法华经》中的七种比喻

      《法华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被佛教界称为“经中之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经的主要内容是以大量譬喻和丰富的想象来说明大乘佛教的殊胜。全经以开、示、悟、入为总纲,具体叙述三乘归于一乘的中心思想,反复论证大乘佛教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在本经中,佛陀为了说明事理,采用了很多比喻来加以说明,从而使抽象的佛理形象化,便于大众理解。《法华经》中共有七种比喻,简称为“法华七喻”,这七喻就像七颗明珠,不但讲明了深刻的道理,而且彰显出精彩的文学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火宅喻

      在《法华经》第三品《譬喻品》中,佛陀讲到长者从火宅中救出众多孩子的故事。佛陀在经中告诉舍利弗说,诸佛经常以各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让所有佛子都能得到解脱。接着,佛陀便以国中有大长者,因为年老体衰,拥有无量财富和田宅,以及僮仆。他的家庭广大,只有一个门,家中人数众多。一天突然大火从家宅四面燃起,长者见大火起来,很是惊恐,自己虽能出逃,但顾及那些僮仆。他知道僮仆都贪图嬉戏,没有出逃的意思。为了让僮仆逃到安全地带,长者采用下面的技巧令僮仆得出:

      经云:“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稳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

      长者就是通过允诺给予僮仆各种娱乐设施的方法,让所有的僮仆都逃离出火宅,来到安全的地带。长者喻我佛如来,孩子喻苦难的众生;火喻世间之苦,宅子喻众生轮回的三界。火宅喻告诉我们:三界如火宅,众生却贪图世间虚幻的快乐而不愿出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穷子喻

      穷子喻出自第四品《信解品》。讲走失在外的穷孩子,面对所乞讨的长者的富裕之家却不知是自己的家。穷子见到长者身上真珠璎珞充满,价值千万,庄严其身。他身旁还有很多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穷子见到长者如是威德庄严,心生恐怖,便快速离去。

      长者见到穷子,知道是自己的儿子,便派人追赶,将穷子追回。穷子非常恐怖,担心被处死,长者令人以冷水洒面,促其醒悟。但穷子仍不醒悟,长者便放其外出乞讨。接着,长者巧设方便,使人请穷子来家里打杂做事,逐渐使其渐悟自己就是长者儿子并最终继承了家产。

      经中的穷子喻二乘之人,长者喻佛陀,佛陀巧设方便,让穷子从小乘修起,渐入大乘法门,最后将佛子带入大乘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药草喻

      药草喻出自第五品《药草喻品》。

      经云:“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花果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本品中的众生喻药草(小药草、中等药草、大药草)或树木(小树、大树),但是法雨无差别,雨落在地上,药草和树木各取所需,都能开花结果。在下面经文中还多次提到草木、云雨。其中的三草二木喻受如来教化的众生,下雨之云喻我佛如来,大雨喻如来所说的一乘大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4 19:15 , Processed in 0.145219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