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中医药典籍类】历代本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芡实能明显地消除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尿蛋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涌吐类及其他

未命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瓜    蒂(《本经》)

瓜蒂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蒂。我国各地均产。味苦,性寒;有毒。归胃经。功效内服涌吐热痰、宿食;外用研末吹鼻,可引去湿热。临床用名有瓜蒂、瓜丁、苦丁香。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大小,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食诸果不消,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

《名医别录》:有毒。去鼻中息肉,治黄疸。

《药性论》:使。茎主鼻中息肉鼻。和小豆,丁香吹鼻,治黄。

《日华子本草》:无毒。治脑塞,热齄 ,眼昏,吐痰。

《开宝本草》:味苦,寒,有毒。去鼻中息肉,疗黄疸。

《本草衍义》:治风涎暴作,气塞倒卧。服之良久,涎自出。此物甚不损人。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有毒。

《本草》云: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者,皆吐下之。去鼻中息肉,疗黄疸,鼻中出黄水。除偏头疼有神,头目有湿宜此。瓜蒂苦,以治胸中寒,与白虎同例,俱见知母条下。与麝香、细辛为使,治久不闻香臭,仲景钤方:瓜蒂一十四个,丁香一个,黍米四十九粒,为末,含水嗅一字,取下。

《本草纲目》:吐风热痰涎,治风眩头痛,癫痫喉痹,头目有湿气。

《本草乘雅》:瓜象形,象实在须蔓间也,当曰蒂,蒂瓜之缀蔓处也。性偏延蔓,末繁于本,故少延辄腐。凡实之吮抽水液,唯瓜称最,而吮抽之枢,抵当唯蒂而已。是以蒂具彻下炎上之用,故蒂味苦而瓜本甘,以见中枢之别于上下内外,诚涌泄之宣剂通剂也。故主大水在胸腹中,外溢而为身面四肢浮肿,或蛊毒,或咳逆上气,或食诸果病在胸腹中者,皆可涌而吐之,泄而下之。涌者近中以上,泄者近中以下,谓其从枢,故涌泄咸宜。经云:酸苦涌泄为阴,故其气寒,其味苦。

世知瓜蒂作吐剂,不知瓜蒂作下剂。以吐剂中有瓜蒂散,下剂中方书少有用瓜蒂者。遂致减却泄下功力,亦并将泄字训作上泄之涌,转展传讹,而诸书引用泄字者,亦无分别矣。

《本草备要》:宣,涌叶。淡豉、赤小豆并吐药。

苦寒。阳明胃。吐药,能吐风热痰涎,上膈宿食。吐去上焦之邪。经所谓:其高者因而越之,在上者涌之,木能达之是也。越以瓜蒂、淡豉之苦,涌以赤小豆之酸,吐去上焦有形之物,则木得舒畅,天地交而万物通矣。当吐而胃弱者代以参芦。朱丹溪曰:吐中就有发散之义。张子和曰:诸汗法古方多有之,惟以吐发汗,世罕知之,故予尝曰:吐法兼汗以此夫。昂按:汗吐下和乃治疗之四法,仲景瓜蒂散、栀豉汤并是吐药,子和治病用吐尤多,丹溪治许白云大吐二十余日,治小便不通亦用吐法,甚至用四物、四君以引吐成法具在。今人惟知汗下和而吐法绝置不用,遇邪在上焦及当叶者,不行通越,致结塞而成坏症,轻病致重,重病致死者多矣。时医背弃古法,枉人性命,可痛也夫。治风眩头痛,懊憹不眠,癫痫喉痹,头目湿气,水肿黄疸,或合赤小豆煎,或吹鼻中取出黄水。湿热诸病。上部无实邪者禁用。能损胃耗气。语曰:大吐亡阳,大下亡阴。凡取吐者须天气清明巳午以前,令病人隔夜勿食。卒病者不拘。《类编》云:一女子病齁喘不止,遇道人教取瓜蒂七枚,为末调服其汁,即吐痰如胶粘,三进而病如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草崇原》:甜瓜生于蒿高平泽,味甘,臭香,色黄。盖禀天地中央之正气,其瓜极甜,其蒂极苦,合火土相生之气化,故主治大水,及身面四肢浮肿。所以然者,禀火土之气,达于四旁,而能制化其水湿,故又曰下水。土气运行,故杀蛊毒。苦主下泄,故治咳逆上气。若能上涌,又主下泄,故食诸果病在胸腹中者,皆可吐下之也。

愚按:苦为阴,甘为阳,此系蔓草,性唯上延,以极苦之蒂,生极甜之瓜,直从下而上,从阴而阳,故《伤寒》、《金匮》方作为吐剂。

《本草求真》:[批]吐热痰在膈。

甜瓜蒂专入脾、肺、胃。即俗名苦丁香是也。味苦气寒,有毒。盖此气味纯阴,功专涌泄。凡因热痰聚膈,而见面目浮肿,咳逆上气,皮肤水气,黄疸湿热诸症,则当用此调治,或兼他药同入涌吐,如仲景合赤小豆之酸甘,以吐胸中寒邪。《金匮》瓜蒂汤,以治中暍无汗之类。胸中者清阳之府,诸邪入胸,皆阻阳气不得宣达,以致胸满痞硬,斯非汗下可施,惟以瓜蒂极苦,赤小豆味酸,相须相益,能除胸中实邪,为吐剂中第一品也。若不因其高而越,则为喘为嗽,势所必至,但非实热实症,不可轻用。

《本草新编》:味苦,性寒,有小毒。凡邪在上焦,致头目、四肢、面上浮肿,与胸中积滞,并下部有脉、上部无脉者,皆宜用瓜蒂以吐之也。

或问瓜蒂可疗黄疸,吾子略而不言,何也?夫黄疸之症,多从下受,用瓜蒂吐之,是从上疗之也,似乎相宜。然而,黄疸及湿热壅于上、中、下三焦,下病而止治上,将置中焦于不问乎,此瓜蒂不可治黄疸亦明矣。余所以作缺疑之论矣也。

或问瓜蒂能去鼻中息肉,子亦不论,是何说乎?曰:鼻中生息肉者,因肺中之热也。用瓜蒂以吐去痰涎,则肺热除,而鼻火亦泄,似乎相宜。然而,肺热虽移热于鼻,上吐以泄鼻中之火,势必中伤肺中之气。肺气既伤,胃气自逆,肺心反动其火,火动鼻中,更添热气,前之息肉未消,而后之息肉又长矣。予所以削而不道也。至于瓜蒂性易上涌,不宜轻用,不独鼻中生息肉也。若胸中无寒,胃家无食,皮中无水,心中无邪,以致诸虚各症,均宜慎用。误用则祸不旋踵矣也。

《本草分经》:苦,寒。胃经吐药。能吐风热痰涎、上膈宿食,亦治湿热诸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现代药理研究】

1.  瓜蒂具有保肝作用。

2.  瓜蒂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3.  瓜蒂有催吐作用。

4.  瓜蒂具有抗肿瘤作用。

5.  瓜蒂所含葫芦素B、E能提高正常家兔血浆cAMP量,对cGMP影响不大,使cAMP/cGMP比值上升。

6.  所含葫芦素D注射给药时,对猫、狗等动物有降压作用,同时可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使肠蠕动明显增强,导致腹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雄    黄(《本经》)

雄黄为含砷的结晶矿石雄黄。主产于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原矿物为低温热液、火山热液矿床中的典型矿物,与雌黄紧密共生,还可见于温泉沉积和硫质喷气孔的沉积物里,偶然发现产于煤层和褐铁矿层中,为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硫化氢与砷溶液相互作用的结果。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胃经。功效解毒,杀虫。临床用名有雄黄、明雄黄、雄精、腰黄。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寒。主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肿,胜五兵。

《名医别录》:味甘,大温,有毒。主治疥虫,匿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鬼疰,杀诸蛇虺毒。

《药性论》:味辛,有大毒。能治尸疰,辟百邪鬼魅,杀蛊毒。

《日华子本草》:微毒,治疥癣、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蛇虫犬兽咬伤。

《开宝本草》:味苦、甘,平,大温,有毒。疗疥虫,匿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鬼疰,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悦泽人面。

《本草衍义》:治蛇咬,焚之熏蛇远去。又武都者,镌磨成物形,终不免其臭。唐甄立言仕为太常丞,有道人病心腹满烦,弥二岁。诊曰:腹有蛊,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一剂,少选,吐一蛇如拇指,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此杀毒蛊之验也。

《汤液本草》:气温。寒,味苦甘,有毒。

《本草》云: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疗疥虫蛪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鬼疰。

《本草经疏》:雄黄禀火金之性,得正阳之气以生。《本经》味苦,平,气寒,有毒。《别录》加甘,大温。甄权言辛,大毒。察其功用,应是辛苦温之药,而甘寒则非也。气味俱厚,升也阳也。入足阳明经。其主杀精物恶鬼邪气,及中恶腹痛鬼疰者,盖以阳明虚则邪恶易侵,阴气胜则精鬼易凭,得阳气之正者,能破幽暗,所以杀一切鬼邪,胜五兵也。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疥虫匿疮诸证,皆湿热留滞肌肉所致,久则浸淫而生虫,此药苦辛,能燥湿杀虫,故为疮家要药。其主鼻中息肉者,肺气结也;癖气者,大肠积滞也;筋骨断绝者,气血不续也。辛能散结滞,温能通行气血,辛温相合而杀虫,故能搜剔百节中大风积聚也。虺蛇阴物,藜芦阴草,雄黄禀纯阳之气,所以善杀百虫蛇虺毒,及解藜芦毒也。《别录》复有目痛及悦泽人面之语,悉非正治。

简误:雄黄杀蛇虫咬毒,及傅疥癣、恶疮、疔肿,澼鬼魅邪气,在所必用。然而性热有毒,外用易见其所长,内服难免其无害,凡在服饵,中病乃已,毋尽剂也。

《本草蒙筌》:味苦、甘,辛、气平、寒。无毒。一云大温有毒。只治疮疡。辟精魅鬼邪,杀蛇虺虫毒。去鼻中息肉,破骨绝筋。除鼠瘘痔疽,积聚痃癖,误中毒者,防己解之。

《本草乘雅》:雄,大也,武也,以将群也。黄,中色,男女之始生也。雄而黄,纯而健者也。千金云:妇觉有妊,作绛囊盛,易女为男,此转阳精旋于地产耳。鼠瘘曰寒热病;恶疮疽痔,皆名死肌;百骸焦府,悉属地大故也。阴凝坚而黄中失,安能通理,雄力含弘而光大之,可称大黄,大黄赋名将军,此足当之矣。故功胜五兵,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为害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药性解》:味苦甘,性平,有毒,不载经络。主杀精魅鬼邪、蛇虺蛊毒、山岚瘴毒、恶疮死肌、疥癣虫匿,百节中风,鼻中息肉,中恶腹痛。大块通明、中无砂石者佳。

按:中其毒者,以防己解之。

《景岳全书》:味苦甘辛,性温,有毒。消痰涎,治癫痫岚瘴,疟疾寒热,伏暑泻痢,酒癖,头风眩晕。化瘀血。杀精物鬼疰,蛊毒邪气,中恶腹痛,及蛇虺百虫兽毒,疥癞疳虫匿疮。去鼻中息肉,痈疽腐肉,并鼠瘘广疮疽痔等毒。欲逐毒蛇,无如烧烟熏之,其畏遁尤速。

《本草备要》:重,解毒杀虫。

辛温有毒,得正阳之气。入肝经气分,搜肝强脾,散百节大风,杀百毒,辟鬼魅。治惊痫痰涎,头痛眩运,暑疟澼痢,泄泻积聚。虞壅公道中冒暑,泄痢连月,梦至仙居,延之坐,壁中有词云:暑毒在脾,湿气连脚。不泄则痢,水痢则疟。独炼雄黄,蒸饼和药,甘草作汤,食之安乐。别作治疗,医家大错。如方服之遂愈。又能化血为水,燥湿杀虫,治劳疳疮疥蛇伤。

《本经逢原》:辛苦温,微毒。

雄黄生山之阳,纯阳之精,入足阳明经,得阳气之正。能破阴邪,杀百虫,辟百邪,故《本经》所主,皆阴邪浊恶之病。胜五兵者,功倍五毒之药也。其治惊痫痰涎,及射工沙虱毒,与大蒜合捣涂之,同硝石煮服,立吐腹中毒虫。《千金方》治疔肿恶疮,先刺四边及中心,以雄黄末敷之。《圣惠方》治伤寒狐惑,以雄黄烧于瓶中,熏其下部。《和剂局方》酒癥丸,同蝎尾、巴豆,治酒和痛利。《肘后方》以雄黄、矾石、甘草汤煮,治阴肿如斗。《经验方》以雄黄细研,神曲糊丸,空心酒下四五分钱,麝香二钱为末,作二服酒下,治风狗咬伤。《外台秘要》雄黄敷药煎毒,《摄生妙用》雄黄、硫黄、绿豆粉,人乳调敷酒齇鼻赤,不过三五次愈。《痘疹证治》以雄黄一钱,紫草三钱为末,胭脂汁调,先以银簪挑破搽痘疔。《万氏方》治痈疡漫肿,色不欣赤,明雄黄细末三分,鸡子破壳调入,饭上蒸熟食之,重者不过三枚即消。《圣济录》以雄黄、猪胆汁调敷白秃头疮。熏黄治恶疮疥癣,杀虫虱,和诸药,熏嗽,《千金方》有咳嗽熏法。

《本草求真》:[批]散结行气,杀虫辟恶。

雄黄专入胃、肝。生山之阳,得气之正,味辛而苦,气温有毒。凡人阳气虚则邪易侵,阴气胜则鬼易凭,负二气之精者,能破群妖,受阳气之正者,能辟幽暗。故能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疥蛊,蛪疮诸症,皆由湿热侵于肌肉而成,服此辛以散结,温以行气,辛温相合而虫杀,故能搜剔百节中风寒积聚也。是以《圣惠方》之治狐惑;雄黄半两,烧于瓶中,即止。《肘后方》之治阴肿如斗;雄黄、矾石各二两,甘草一尺,水浸。家秘方之消疟母;《急救方》之治风狗咬伤;《圣济》之治白秃头疮,雄黄、猪胆汁和敷之。何一不用雄黄以为调治。虞雍公允文感暑下痢,连月不瘥,忽梦仙官延坐,壁间有药方,其辞云,暑毒在脾,湿气连脚,不泄则痢,不痢则疟,独炼雄黄,蒸饼和药,别作治疗,医家大错,公依方服愈。至云能解蛇虺、藜芦等毒,以其蛇属阴物,藜属阴草也。宗奭曰:焚之蛇皆远去。瘜肉癖气能治者,以其一属气结,一属积滞也。目痛能愈者,以其肝得辛散之意也。

《得配本草》:苦,温,有毒。入肝经阳分,得阳土之精,搜肝气,泻肝风,解百毒,治恶疮,去死肌,辟鬼邪,疗惊痫,除疟痢,消涎积,杀诸虫。

得淮枣去核,纳雄黄包之,灯上烧化为末,掺走马牙疳,得水调服五钱,治发症饮油;得黑铅,治结阴便血。配荆芥穗末,治中风舌强;配硫黄、水粉,用头生乳汁调,敷鼻准赤色;配白芷末酒服,治破伤风;配青黛末水调,治饮食毒;配白矾、甘草,浸阴肿如斗;配紫草末、胭脂汁,调涂痘疔;先以银刀挑破,搽之极效。配蟾酥、葱、蜜,捣敷疔疮恶毒;配细辛为末吹鼻,治偏头风痛,左痛吹右,右痛吹左。配朱砂、猪心血调服。治癫痫。

《本草分经》:辛,温。独入厥阴气分。搜肝气,散肝风,能化血为水,燥湿杀虫,解百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雄黄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  雄黄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有治疗作用。

3.  雄黄对血象、伤寒抗体形成及墨汁廓清率无明显作用,但却能使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明显降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硫磺

原帖(空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    矾(《本经》)

明矾为明矾石的提炼品。主产于安徽、湖北、浙江、福建等地。原矿物为碱性长石受低温硫酸盐溶液的作用变质而成,多产于火山岩中。味酸,性寒。归肺、肝、脾、胃、大肠经。功效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临床用名有明矾、白矾、苦矾、煅明矾。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酸,寒。主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

《日华子本草》:性凉,除风去劳,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风失音,疥癣,和桃仁葱汤浴,可出汗。

《开宝本草》:味酸,寒,无毒。除固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歧伯云:久服伤人骨。

《汤液本草》:气寒,味酸,无毒。

《本草》云:主寒热泄泻下痢,白沃,阴蚀恶疮。消痰止渴,除痼热。治咽喉闭,目痛。坚骨齿。

《药性论》云:使,有小毒。生含咽津,治急喉痹。

《本草经疏》:矾石味酸,气寒而无毒,其性燥急,收涩解毒,除热坠浊。盖寒热泄痢,皆湿热所为,妇人白沃,多由虚脱,涩以止脱故也。阴蚀恶疮,亦缘湿火,目痛多由风热,除固热在骨髓,坚齿者,髓为热所劫则空,故骨痿而齿浮,矾性入骨除热,故亦主之。去鼻中息肉者,消毒除热燥湿之功也。

简误:白矾,《本经》主寒热泄痢,此盖指泄痢久不止,虚脱滑泄,因发寒热,矾性过涩,涩以止脱,故能主之。假令湿热方炽,积滞正多,误用收涩,为害不一,慎之!妇人白沃,多由虚脱,故用收涩以固其标,终非探本之治。除固热在骨髓,仅可资其引导,若谓其独用,反有损也。矾性燥急而能劫水,故不利齿骨,齿者骨之余故也。岐伯云:久服伤人骨。故凡阴虚内热,火炽水涸,发为咽喉痛者,不宜含此。目痛由阴虚血热者,亦不宜用劫水损骨之药。

《本草蒙筌》:治病证多能,生煅随重轻应变。去瘜肉鼻窍中,除痼热骨髓内。劫喉痹,止目痛,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水。稀涎散同皂荚研服,吐风痰通窍神方。蜡矾丸和蜜蜡丸吞,平痈肿护膜要剂。久服损心肺伤骨,为医亦不可不防。

《药性解》:味酸,性寒,无毒,入肺、肝二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诸恶疮癣。清喉痹,除目痛,祛固热,禁泄泻,收脱肛。同皂荚,可吐风痰;和蜜蜡,能消痈肿。光明如水晶者佳。甘草为使,恶牡蛎,畏麻黄。

按:矾石西方之色,宜入肺家;东方之味,宜归肝部。肺肝得令,而寒热诸证可无虞矣。然亦收敛之剂,弗宜骤用。

《本草备要》:涩,燥湿坠痰。

酸咸而寒,性涩而收。燥湿退涎,化痰坠浊,解毒生津,除风杀虫,止血定痛,通大小便。蚀恶肉,生好肉,除痼热在骨髓。髓为热所劫则空,故骨痿而齿浮。治惊痫黄疸,血痛喉痹,齿痛风眼,鼻中息肉,崩带脱肛,阴蚀阴挺,阴肉挺出,肝经之火。疔肿痈疽,瘰疬疥癣,虎犬蛇虫咬伤。时珍曰:能吐风热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痛阴挺脱肛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风眼痰饮泄痢崩带,取其收而澡湿也;治喉痹痈蛊蛇伤,取其解毒也。多服损心肺伤骨。寇宗奭曰:劫水故也。书纸上,水不能濡,故知其性劫水也。李迅曰:凡发背,当服蜡矾丸以护膜,防毒气内攻,矾一两,黄蜡七钱,溶化和丸,每服十丸,渐加至二十丸,日服百丸则有力。此药护膜托里、解毒化脓之功甚大,以白矾、芽茶捣末冷水服,解一切毒。甘草为使,畏麻黄,恶牡蛎。生用解毒,煅用生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8 13:53 , Processed in 0.26086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