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中医药典籍类】历代本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逢原》:蛤蚧味咸归肾经,性温助命门,色白补肺气,功兼人参、羊肉之用。而治虚损痿弱,消渴喘嗽,肺痿吐沫等证,专取交合肾肺之气,无以逾之。愚按:蛤蚧、龙子,性皆温补助阳,而举世药肆中,皆混称不分,医者亦不辨混用。龙子则剖开如皮,身多赤斑,偏助壮火,阳事不振者宜之;蛤蚧则缠束成对,通身白鳞,专温肺气,气虚喘乏者宜之,虚则补其母也。

《本草求真》:[批]补命门相火,温肺气喘乏。

蛤蚧专入命门,兼入肺。绝与蛤蜊不类,生于广南,身长七八寸,首如蟾蜍,背绿色斑,头圆肉满,鳞小而厚,鸣则上下相呼,雌雄相应,情洽乃交,两相抱负,自坠于地,往捕劈之,至死不开。大助命门相火,故书载为房术要药。且色白入肺,功兼人参、羊肉之用,故用能治虚损痿弱,消渴喘嗽,肺痿吐沫等症,专取交合肺肾诸气。入药去头留尾,酥炙,口含少许,虽疾走而气不喘,则知益气之功为莫大焉。

《得配本草》:咸,平、温。有小毒。入手太阴、足少阴经血分。助阳益精,定喘止嗽。逐传尸,辟鬼邪。配参、蜡、糯米,治虚寒喘嗽;配人参、熟地,补阳虚痿弱。阴虚火动,风邪喘嗽,二者禁用。

《本草新编》:蛤蚧,味咸,气平,有小毒。主肺虚声咳无休,治肺痿,定喘止嗽,益精血,助阳道,血咯不已,逐传尸痨疰,祛著体邪魅,仍通月经,更利不道。至神功用,全在于尾,尾损则无用也。然亦必得人参、麦冬、五味子、沙参为奇。

蛤蚧生于西粤者佳,夜间自鸣声至八九声者为最胜。捕得之须护其尾,尾伤即有毒,所断之尾反可用也。

蛤蚧,善能固气,含其尾急趋,多不动喘,故止喘实神。

《本草分经》:咸,平。补肺润肾,益精助阳,通淋,定喘止嗽。气虚血竭者宜之。其力在尾,毒在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蛤蚧提取物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 蛤蚧能提高自由基代谢酶活性,对自由基代谢有积极意义,有抗衰老作用。

3. 蛤蚧既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又有雌性激素样作用,可使小鼠前列腺、精囊和子宫、卵巢重量增加。

4. 蛤蚧具有解痉平喘作用。

5. 蛤蚧有抗炎作用。

6. 蛤蚧对四氧嘧啶造成的高血糖小鼠有一定降糖作用。

7. 蛤蚧对小鼠遭受低温、高温、缺氧等应激有明显保护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胡  桃  肉(《开宝本草》)

胡桃肉为胡桃科植物胡桃果实的桃仁。我国广泛栽培,主产于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原植物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干旱,耐寒冷,惧湿热、涝及盐碱,生于山地及丘陵地带。味甘,性温。归肾、肺、大肠经。功效补肾、温肺、润肠。临床用名有胡桃肉、炒胡桃肉。

【本草汇言】

《本草拾遗》:味甘,平,无毒,食之令人肥健,润肤,黑发,去野鸡病。烧令烟尽,研为泥和胡粉,拔白发,以内孔中,其毛皆黑。

《日华子本草》:润肌肉,益发,食酸齿蛪,细嚼解之。

《开宝本草》:味甘,平,无毒。食之令人肥健,润肌,黑发。

《本草图经》:治损伤、石淋,同破故纸蜜丸服,补下焦。

《本草衍义》:有人患酒札风,鼻上赤,将橘子核微炒为末,每用一钱匕,研胡桃肉一个,同以温酒调服,以知为度。

《本草衍义补遗》:属土而有火,性热。《本草》言其平,是无热也。下文云,能脱人眉、动风,非热何伤肺乎?《衍义》云:过夏至不堪食。又其肉煮浆粥,下石淋,良。

《本草纲目》:三焦者,元气之别使。命门者,三焦之本原。盖一原一委也。命门指所居之府而名,为藏精系胞之物。三焦指分治上部而名,为出纳腐熟上司。盖一以体名,一以用名。其体非脂非肉,白膜裹之,在七节之旁,两肾之间。二系著脊,下通二肾,上通心肺,贯属于脑,为生命之源,相火之主,精气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病,皆由此出。《灵枢·本脏论》已著其厚薄缓结之状。而扁鹊《难经》不知原委体用之分,以右肾为命门,谓三焦有名无状。而高阳生伪 《脉诀》,承其谬说,以误后人。至朱肱《南阳活人书》,陈言《三因方论》戴起宗《脉诀刊误》,始著说辟之,而知之者尚鲜。胡桃仁颇类其状,而外皮水汁皆青黑。故能入北方,通命门,利三焦,益气养血,与补骨脂同为补下焦命门之药。夫命门气与肾通,藏精血而恶燥。若肾、命不燥,精气内充,则饮食自健,肌肤光泽,肠腑润而血脉通。此胡桃佐补药,有令人肥健能食,润肌黑发固精,治燥调血之功能。命门既通则三焦利,故上通于肺而虚寒喘嗽者宜之,下通于肾而腰脚虚痛者宜之。内而心腹诸痛可止,外而疮肿之毒可散矣。洪迈《夷坚志》止言胡桃治痰嗽能敛肺,盖不知其为命门三焦之药也。油胡桃有毒,伤人咽肺,而疮科取之,用其毒也。胡桃制铜,此又物理之不可晓者。洪迈云:迈有痰疾,因晚对,上遣使谕令以胡桃肉三颗,生姜三片,卧时嚼服,即饮汤两、三呷,又再嚼桃、姜如前数,即静卧,必愈。迈还玉堂,如旨服之,及旦而痰消嗽止。又溧阳洪辑幼子,病痰喘,凡五昼夜不乳食,医以危告。其妻夜梦观音授方,令服人参胡桃汤。辑急取新罗人参少许,胡桃肉一枚,煎汤一蚬壳许,灌之,喘即定。明日以汤剥去胡桃皮用之,喘复作,仍连皮用,信宿而廖,此方不载书册,盖人参定喘,胡桃连皮能敛肺故也。

胡桃仁味甘气热,皮涩肉润。孙真人言其冷滑,误矣。近世医方用治痰气喘嗽、醋心及疠风诸病,而酒家往往醉后嗜之。则食多吐水、吐食、脱眉,及酒同食咯血之说,亦未必尽然也。但胡桃性热,能入肾肺,唯虚寒者宜之。而痰火积热者,不宜多食耳。

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嗽,腰脚重痛,心腹疝痛,血痢肠风,散肿毒,发痘疮,制铜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草经疏》:胡桃禀火土之气以生。《本经》虽云甘平,然其气多热而性润,益血脉,补命门之药也。血不充,则消瘦、肌肤不泽、及须发易白,益血故令人肥健,润肌,黑须发也。多食利小便者,以其能入肾固精,令水窍常通也,傅瘰疬者,甘热能解毒散结。去五痔,取其润肠除湿之功也。能脱人眉者,热极则生风,风甚则万物摇落之象也。青皮性涩,故能染髭。

简误:

胡桃,前人多言其有害不可食。孙思邈云:多食动痰饮,令人恶心吐水。苏颂云:性热不可多食。马志云:多食动风,脱人眉。同酒食,多令人咯血。汪颖曰:多食生痰动肾火。然而近世医方用治痰气喘嗽,和伤,补命门,润血脉、大肠,及疠风诸病,而酒家往往以之佐酒,则多食吐水,咯血,脱眉,动火之说,亦未尽然也。但性本热,惟虚寒者宜之。如肺家有痰热,命门火炽,阴虚吐衄等证,皆不得施。

《本草蒙筌》:味甘,气温。无毒。频食健身生发,兼补下元;多食动风生痰,且助肾火。烧擂细末,合松脂敷瘰疬易瘥;人拔白须,同胡粉纳孔中即黑。伤损和醇酒热服,石淋搀碎米煮尝。经脉堪通,血脉能润。食酸齿楚,细嚼立除。

《药性解》:胡桃,味甘,性平,无毒,入肺、肝、肾三经。主通血脉,润肌肤,补下元。同松脂可敷瘰疬;同热酒能理扑伤。去衣用,过食动风生痰。

按:胡桃入肺,故主肌肤;入肝,故主血脉;散性属火,能补相火,故亦入肾经。火能克金,多食则伤肺,故能动风生痰。泻痢及感冒风寒者忌用。

《本经逢原》:补骨脂属火,能使心包与命门之火相通。胡桃属水,润燥养血,佐补骨脂,有水火相生之妙。胡桃肉类三焦,而外皮水汁皆青黑,故能通命门,助相火。同补骨脂、杜仲、青盐,名青娥丸,治肾虚腰痛,以其能补肾也。同人参名应梦散,治肺寒喘嗽,以其能敛肺也。同生姜咀嚼,亦治寒痰喘嗽。若多食动风,脱人眉毛。详其同钱细嚼,即与铜俱化;与甘蔗同嚼,则蔗渣消融,其消肺烁肝可知。丹方用其瓤烧令黑,和松脂敷瘰疬有效。又以连皮胡桃肉,同贝母、全蝎,枚数相等,蜜丸,治鼠瘘痰核,总取以通郁结也。但肺有痰热,命门火炽者勿食。其壳烧灰存性治乳痈,取灰末二钱,酒调服之,未肿即消,已溃渐敛,但不可以其烟熏衣,衣即易毁。青胡桃皮,涂髭发皆黑。

《本草求真》:[批]温补命门,涩精固气。

胡桃专入命门,兼入肺、大肠。味甘气热,皮涩、肉润、汁黑。诸书皆言能通命火,助相火,利三焦,温肺润肠,补气养血,敛气定喘,涩精固肾,与补骨脂一水一火,大补下焦,有同气相生之妙。韩愗曰:破故纸属火,能使心包之火相通。胡桃属水,主润血养血,血属阴恶燥,故油以润之,佐破故纸有水火相生之妙。故古有云,黄柏无知母,破故纸无胡桃,犹水母之无虾也。时珍曰:命门气与肾通,藏精血而恶燥,若肾命不燥,精气内充,则饮食自健,肌肤光泽,肠肤润而血脉通,此胡桃佐补药,有令人肥健能食,润肌黑发,固精治燥调血之功也。命门既通,则三焦利,故上通于肺,而虚寒喘嗽者宜之;下通于肾,则腰脚虚痛者宜之;内而心腹诸痛可止;外而疮肿之毒可散矣。洪氏《夷坚志》止言胡桃治痰嗽,能敛肺,盖不知其为命门三焦之药也。若使多食,则能动风脱人眉毛。志曰:多食动风脱人眉。颖曰:多食生痰,动肾火。同钱细嚼,则即与铜俱化。与甘蔗同嚼,则蔗渣消融。盖因味甘则三焦可利,汁黑则能入肾通命,皮涩则气可敛而喘可定,肉润则肺得滋而肠可补,气热则食不敢多而有动风脱毛、火烁消融化铜之弊耳。是以疮肿鼠瘘痰核,取其用能通郁解结。惟肺有热痰,暨命门火炽者切忌。时珍曰:胡桃性热,能入肾肺,惟虚寒者宜之,而痰火积热者不宜多食耳。

《得配本草》:甘,温。肉润皮涩。入足少阴经。补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嗽,腰脚重痛,心腹疝痛,止血痢,发痘疮。

得全蝎烧研,酒服,治便毒;得温酒,治损伤;得生姜,治痰嗽;并治食物醋心。得杏仁,治喘嗽。配破故纸、杜仲、萆薢为丸,温酒盐汤任下,强筋壮骨。

润燥,去皮用;敛涩,连皮用。食酸齿 楚?,细嚼胡桃肉即解。

肺有痰热,命门火盛,泄泻不已者,禁用。

《本草新编》:胡桃肉,味甘,气温,无毒。入肾经。润能生精,涩能止精,更益肾火,兼乌须发,愈石淋。实温补命门之药,不必佐之破故纸始愈腰疼。尤善安气逆,佐人参、熟地、山药、麦冬、牛膝之类,定喘实神。世人但知为食物,而不知用人于补剂,其成功更奇也。

胡桃补肾,尽人知之,但多食亦能生虫,世人不识也。或谓胡桃杀虫,子反谓生虫,得无误耶?夫胡桃杀虫,乃胡桃之油者也。凡虫得油即死,故油胡桃杀虫。若胡桃未油者,乌能杀虫。古人取胡桃加硼砂,以治痞瘕者,非取其杀虫也,乃取其引入于下焦至阴之处耳。若与补药同施,则不能生虫,而反得其大益矣。

《本草分经》:甘热。通命门,利三焦,润肠胃,温肺补肾,润燥养血。佐破故纸大补下焦,然能动风痰,助肾火。皮,性涩。若连皮用,则敛肺,固肾、涩精;油者有毒,能杀虫。

壳外青皮,压油乌须发。

《医学衷中参西录》:味微甘,气香,性温。多含油质,将油榨出,须臾即变黑色。为滋补肝肾、强健筋骨之要药,故善治腰疼腿疼,一切筋骨疼痛。为其能补肾,故能固齿牙、乌须发,治虚劳喘嗽、气不归元、下焦虚寒、小便频数、女子崩带诸证。其性又能消坚开瘀,治心腹疼痛、砂淋、石淋、杜塞作疼、肾败不能漉水、小便不利。或误吞铜物,多食亦能消化。又善消疮疽及皮肤疥癣头上白秃,又能治疮毒深入骨髓,软弱不能步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现代药理研究】

1. 核桃仁对泌尿系统结石能促进磷酸盐镁铵结石溶解。

2. 核桃仁有镇咳、解痉作用,对组织胺所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拮抗作用。

3. 核桃仁有一定的抗炎、抗过敏作用。

4. 核桃仁可使体重增加,使血清中白蛋白增加,并影响胆甾醇的体内合成、氧化及排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紫  河  车(《本草拾遗》)

紫河车为人的胎盘。味甘、咸,性温。归肺、肝、肾经。功效补精、养血、益气。临床用名有紫河车、胎盘、人盘。

【本草汇言】

《本草图经》:男女虚损劳极,不能生育,下元衰惫。

《本草纲目》:昔人用者犹少,近因丹溪言其功,遂为特用。

《本草蒙筌》:味甘,气大温。无毒。疗诸虚百损,痨瘵传尸;治五劳七伤,骨蒸潮热。喉咳音哑,体瘦发枯。吐衄来红,并堪制服,得多效之,煮熟食,与猪脂味同,滋补尤佳。又益妇人,俾育胎孕。

谟按:紫河车即胞衣也。儿孕胞内,脐系于胞,胞击母腰,受母之荫。父精母血,相合生成,真元气之所钟也。然名河车者,盖以天地之先,阴阳之祖。乾神之橐龠,铅汞之匡廓。胚胎将兆,九九数足。儿则载而乘之,故取象而立名也。

《药性解》:紫河车,味甘,性大温,无毒,入心、脾、肾三经。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骨蒸潮热、体弱气短、吐衄来红、男子精衰、妇人无孕。

按:紫河车味甘,宜其归脾;父之精也,宜归肾脏;母之血也,宜入心家。夫其精血所结,未有男女,先立胚胎,浑然太虚,实乾坤之橐龠,铅汞之根基,九九数足,儿则载而乘之,故名河车。又曰紫者,以红黑色相杂也,合坎离之色,得妙合之精,虽成后天之形,实禀先天之气,补益之功,更无足与俦者。第其性温,若有火证者,必得便制,斯无他患耳。

《景岳全书》:味甘咸,性温。能补男妇一切精血虚损,尤治癫痫失志,精神短少,怔忡惊悸,肌肉羸瘦等证,此旧说也。但此物古人用少,而始于陈氏《本草》,自后丹溪复称其功,霜时用。

《本草备要》:紫河车即胞衣,一名混沌皮,大补气血。

甘咸性温。本人之血气所生,故能大补气血,治一切虚劳损极,虚损:一损肺皮,槁毛落;二损心,血脉衰少;三损脾,肌肉消脱;四损肝,筋缓不收;五损肾,骨痿不起。六极曰气极;血极、筋极、肌极、骨极、精极。恍惚失志癫痫。以初胎及无病妇人者良,有胎毒者害人。

《本草求真》:[批]滋补虚损。

紫河车专入肝、肾。甘咸性温。虽曰本人血气所生,故能以人补人也,凡一切虚劳损极,损于肺则见皮聚毛落;损于心则见血脉不荣于五脏六腑;损于脾则见肌肉消瘦,不能饮食;损于肝则见筋缓不能收持;损于肾则见骨痿不起。损在肺则损自上及下,是肺先受其损,然后及心、及脾、及肝、及肾而递见也;损在精则损由下及上,是肾先受其损,然后自肝、自脾、自心、自肺而递及也。伤肺自上及下,过于胃则不可治;伤肾自下而上,过于脾则不可治,故以得饮食为贵。恍惚失志,癫痫,肌肉羸瘦等症,用之极为得宜。紫河车禀受精血结孕之余液,得母之气血居多,故能峻补营血。如《永类钤方》用此合以山药、参、苓以补真阴。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然究皆漏滑肠之品,故合天冬、麦冬、黄柏、生地、龟板同服,则于胃气有损。如吴球创大造丸之类。况干食则等肉脯,入药亦鲜奇效。至于收藏不密,或令猪、雀、蝼蚁所食,于子尚属有碍,如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矧可取同入药以残厥子。且药补剂甚多,在人别为取用,慎毋于此恋恋不置也。

《得配本草》:甘、咸,热。入足厥阴、少阴经血分。大补气血,尤治癫痫。

阴虚火动者禁用。

紫河车为人外胞衣,较胎骨天灵盖自属不同,然亦必不得已而始用之。若用胎骨天灵盖,则是以人食人,为崔氏所切戒,此集故弗采严焉。

《本草新编》:紫河车,味甘,气大温,无毒。入五脏七腑。初产者良,亦不必尽拘。焙干可用,不可洗去筋膜,洗去反不佳,以泄其元气也。疗诸虚百损,痨瘵传尸,治五痨七伤,骨蒸潮热,喉咳喑哑,体瘦发枯,吐衄赤红,并堪制服,男女皆益。世人埋藏地下,久化为水,名曰河车水,则无功效矣。祛狂祛疫,亦虚言也。

或问紫河车乃胞衣,儿已脱离于胞,则胞中元气尽泄,胞宜无用矣,何以古来《本草》尽称其补益,而神农乃尊之为上品乎?曰:人之初生,先生胞而后生人。乃胞之破,先产人而后下胞,是胞乃先天之母气,亦后天之父气也。故儿虽脱离于胞,而阴阳之气未散,仍存于胞也。人得此胞而生身体,自然可得此胞而生气血也。或者曰:胞在腹中,则元气未漓,胞落地下则元气尽失。总之,胞是先后天之父母,又安能生无根之气血乎?虽然胞成于阴阳之气,是胞即阴阳之根也。凡花木之根,得土气而重生,人身何独不然。胞入于脾胃之中,自然生气勃发,况又益之以补气、补血、补精之品,则气得根而再壮,血得根而再溢,精得根而再满矣。古人所定大造丸,尚未得天地之奥,服之效验亦是平常,遂疑紫河车非出奇之物,弃而不用,为可惜也。铎蒙岐天师秘传乾坤化育丹,用熟地、人参、白术为君,用当归、山茱萸、巴戟天为臣,用茯苓、苁蓉、枸杞子、麦冬、北五味、山药、芡实、柏子仁、枣仁、巨胜子、牛膝为佐,用沙参、甘菊、覆盆子、远志、莲子心、附子为使,以治下寒无火、元阳不举之客,绝非大造丸功效可比。铎虽不尽载分两,而智者见君臣佐使之分明,亦可意会而心得之也。

或疑紫河车既为先天之母、后天之交,与紫河车同生之脐滞,又何独非乾坤化育之丹乎?曰:脐带之功,虽不及于紫河车,而补益之功,大非草木可比。盖脐带为接续之关,实性命之根蒂也。儿虽堕地,已离于胎元,而先天之祖气尚未绝于带内。凡气弱者,可接之以重壮;气短者,可接之再延;气绝者,可接之以再活。后天既老,得先天而再造者,其斯之谓乎。然修合服食之不得其法,终亦不能获效。铎受奇方,共传于世,名为造化丹。用脐带二十条,文火焙干为末,入人参、黄芪、白术、玄参、沙参、五味子、麦冬、山茱萸、熟地、沙苑蒺藜、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炒枣仁、远志、砂仁、茯神、肉桂、枸杞、当归、杜仲、牛膝之末,共蜜捣为丸,每日吞食。其方如此,其分两可酌定矣。倘照方修服,必返少为童也。

或疑紫河车乃大热之物,食之最能动火,凡阴虚火动之人,恐不宜食耳。曰:紫河车大温,非大热也,阴虚火动,正宜食之。盖火动由于水衰,水衰者精少也。紫河车乃生人之母,即生精之母也。精生于温,而不生寒,大寒不生精,而大温至生精也,况紫河车又生精之母气乎。其相得之宜,不啻如水银之见金。倘以大热疑之,不治阴虚火动之人则惑矣。

或疑紫河车为生精之母气,亦因其藏子而言之也。夫儿已堕矣,破釜安能煮物乎?曰:紫河车为生人之母,子虽生,而母气未绝也。母能生子,自是阴阳之至理,况紫河车天性温热,温热之物,未有食之而不生精者也,况又是先天之母气乎。

《本草分经》:甘、咸,温。大补气血,而补阴之功尤为极重。治一切虚劳损极,大有奇效。且根气所钟,必达元海,病由膀胱虚者用之尤宜。清水洗至净白,用铅壶隔汤煮极烂,连汁入药。或煮略熟,文火焙干用。有胎毒者伤人,须以银器试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胎盘丙种球蛋白在体外能抑制淋巴细胞功能。

2. 胎盘灌胃给药能提高正常小鼠的淋巴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数量及胸腺指数,使胸腺髓质区域扩大,导致胸腺退化,还能对抗强的松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

3. 胎盘转移因子具有增加瘤细胞及移植瘤小鼠血浆 cAMP浓度,降低GMP/cAMP比值作用。

4. 胎盘水溶性物质对实验性及临床胃肠道溃疡有治疗作用。

5. 胎盘能使雄性大鼠实验性烫伤的皮肤坏疽明显减轻,并可促进伤口愈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菟  丝  子(《本经》)

菟丝子为旋花科寄生蔓草植物菟丝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原植物喜生于田边、路旁、荒地、灌丛中;南方菟丝子寄生于田边路旁的豆科、菊科蒿属、马鞭草科牡荆属的草本或灌木上;金灯藤寄生于草本或灌木上。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味甘,性温。归肝、脾、肾经。功效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临床用名有菟丝子、菟丝饼。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皯。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养肌,强阴,坚筋骨,主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药性论》:君。能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痛膝冷。又主消渴热中。

《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鬼交泄精,尿血,润心肺。

《开宝本草》:味辛,甘、平,无毒。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馀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本草图经》:《抱朴子》取实一斗,酒一斗浸,曝干再浸又曝,令酒尽乃止,捣筛。每酒服二钱,日二服。此药治腰膝去风,兼能明目。久服令人光泽,老变为少。十日外,饮啖如汤沃雪也。

《本草经疏》:菟丝子君,禀春末夏初之气以生,凝乎地之冲气以成,感秋之气而实。故《本经》言其味辛平,《别录》益之以甘者,正雷公所谓禀中和凝正阳之气而结者也,其为无毒明矣。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矣,学者不以辞害义可也。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者,三经而俱实则绝伤续而不足补矣。脾统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阳明、太阴之气盛则力长而肌健。补脾故养肌,益肝肾故强阴、坚筋骨。暖而能补肾中阳气,故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者,脾肾虚而生内热,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脏得补则二病自愈。寒血为积者,劳伤则血瘀,阳气乏绝则内寒,血随气行,气弱不能统血以行,久而为积矣。凡劳伤皆脾肾肝三脏主之,肝脾气王则瘀血自行也。久服明目轻身延年者,目得血而能视,肝开窍于目,瞳子神光属肾,肝肾实则目自明,脏实精满则身自轻,延年可必矣。

简误: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

《本草蒙筌》:味辛、甘,气平。无毒。益气强力,补髓添精。虚寒膝冷腰疼,正宜多服;鬼交梦遗精泄,勿厌频吞。肥健肌肤,坚强筋骨。服之久久,明目延年。茎叶煎汤,小儿可浴。解热毒痱疹,散痒塌痘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乘雅》:参菟从兔,性相类也。服月魄以长生。阴,阳体。阴,阳用也。雷公谓禀中和,以凝正阳之气得其性矣。内经云: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互交之机,惟兔丝有焉。设内无阴,则纤微之物,安能受气以生。诚得阴阳内外之枢纽,故主阴阳之气不足,以著绝伤,益气之力,致肌肉若一,成肥健人矣。别录主强阴,此即阳无内守。局方主真阴不固,此即阴无外使。更主心肾不交,佐以茯苓、莲实,谓菟丝虽具内外上下之机,其所专精,则外与上相亲切。而茯苓者,其精气旋伏于踵,则内与下相亲切。更借莲实之坎满,填离中之虚位,则内外上下及中,各有凭持。佐以玄参,潜消痘毒,方名玄菟,痘乃受胎之毒,包含至阴之内,仗玄参之玄端,从子半至阴之中,逗破端倪,交互菟丝阳外之阴使,默相化育,内守之阴,不期清净而清净。在外之阳,不期轻升而轻升。只须内外及上下,不必从中之枢键也。乃若磁朱之会心肾,亦即内外上中及下之机。朱上火,磁下水,非神曲在中之枢,上下不交矣。曲乃肝谷之麦,但木得水浮,肝得水沉,先以半生曲,反佐从下之水,更以半熟曲,越沉而浮,以肝得煮而浮,仍从木相也。然则上下之交,全从中枢互济。故上下及中,各有所专。唯在熟思精审,以一推十,十推百耳。大都病机不离升降,升降不离上下,上下不离开阖,开阖不离阴阳,阴阳不离内外,其名虽异,总归一元。经云阴内阳守,阳外阴使,能会阴阳之元始,则上下内外,左右前后,一言而终。

《药性解》:菟丝子,味甘辛,性平,无毒,入肾经。主男子肾虚精寒、腰膝冷痛、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鬼交泄精,久服强阴坚骨,驻颜明目轻身,令人多子。山药、松脂为使。

按:雷公云菟丝子禀受中和凝正阳气,故家入补少阳,温而不燥,不助相火。至和至美之剂,宜常用之。

《景岳全书》:味甘辛,气微温。其性能固,入肝脾肾三经。先用甜水淘洗净,浸胀,次用酒渍,煮熟晒干,炒之更炒。补髓添精,助阳固泄,续绝伤,滋消渴,缩小便,止梦遗带浊余沥,暖腰膝寒疼,壮气力筋骨,明目开胃,进食肥肌,禁止鬼交,尤安梦寐。汤液丸散,任意可用,古人不入煎剂,亦一失也。欲止消渴,煎汤任意饮之。

《本草备要》:平,补三阴。

甘辛和平,凝正阳之气,入足三阴,脾、肝、肾。强阴益精,温而不燥,不助相火。治五劳七伤,精寒淋沥,口苦燥渴。脾虚肾燥而生风热,菟丝益阴清热。祛风明目,补卫气,助筋脉,益气力,肥健人。补肝肾之效。《老学庵笔记》:予族弟少服菟丝子,凡数年,饮食倍常,血气充盛,忽因浴见背肿,随视随长,乃大疽也。适值金银花开,饮至数斤,肿遂消。菟丝过服,尚能作疽,以此知金石药不可不戒。昂按:此人或感他毒,未可尽归咎于菟丝也。山药为使。

《本经逢原》:菟丝子去风明目,肝肾气分药也。其性味辛温质粘,与杜仲之壮筋暖腰膝无异。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五味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苦,迥乎不同,此补脾、肾、肝三经要药。

《本经》言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者,三经俱实,而绝伤续,不足补,气力长,令人肥健矣。其功专于益精髓,坚筋骨,止遗泄,主茎寒精出,溺有余沥,去膝胫酸软,老人肝肾气虚,腰痛膝冷,合补骨脂、杜仲用之,诸经膜皆属于肝也。气虚瞳子无神者,以麦门冬佐之,蜜丸服效。凡阳强不痿,大便燥结,小水赤涩者勿用,以其性偏助阳也。

《本草崇原》:凡草木子实,得水湿清凉之气后能发芽。菟丝子得沸汤之热之气,面有丝芽吐出,盖禀性纯阴,得热气而发也。气味辛甘,后手足太阴天地之气化,寄生空中,丝茎缭绕,故主续绝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求真》:[批]温肾补肝,止遗固脱。

菟丝专入肝肾,兼入脾。辛甘温平,质粘,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得天地中和之气。故书称为补髓添精,强筋健骨,止遗固泄,暖腰温膝,明目祛风,血补则风祛。为补肝、肾、脾气要剂。合补骨脂、杜仲用之,最为得宜。但杜仲、补骨脂气味辛温,性专趋下,不似菟丝气味甘平,而不重降耳。《老学庵笔记》云:族弟服菟丝子发疽,汪昂辟其或感他毒,不得归咎菟丝。若服之而见阳强不痿,大便燥结,小水赤涩者,以性主补故也。但菟丝子最难得真,卖者有以水犀草子种出,形象绝似,药肆所贾,多属此物,然服之亦有微功。

《得配本草》: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之使。

辛、甘,平。性温。入足三阴经血分。禀中和之气,凝正阳之性,温而不燥。益精髓,坚筋骨。治鬼交泄精,尿血余沥,赤白带浊,腰疼膝冷,去风明目,止泻固精。

得玄参,补肾阴而不燥。配熟地,补营气而不热;配麦冬,治赤浊;配肉豆蔻,进饮食。胃暖则开。佐益智仁,暖卫气;使车前子,治横生;调鸡子白,治目暗。

米泔水,淘洗,酒浸四五日,蒸晒四五次,研作饼,焙干用,补肾气,淡盐水拌炒;暖脾胃,黄精汁煮;暖肌肉,酒拌炒;治泄泻,酒米拌炒。

孕妇,其性滑。血崩,温能行血。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

此物无根,假气而生。元精衰者,以此补之,所谓以假治假也。惟茎中寒、精自出者,用此温补之品,精得所养而自止。若缘虚火流遗,服之水益无定,愈补而愈溢矣。

《本草经解》:菟丝子气平,秉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二味,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燥金胃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

其主续绝伤者,肺主津液,脾统血,辛甘能润,润则绝伤续也。

肺主气,脾主血,胃者十二经之本,气平而味辛甘,则气血俱益,故补不足也。

气力者,得于天,充于谷,辛甘益脾胃,则食进而气力充也。

脾胃为土,辛甘能润,土润则肌肉自肥也。

《神农本草经读》:菟丝肺药也,然其为用在肾,而不在肺,子中脂膏最足,绝类人精,金生水也。主续绝伤者,子中脂膏如丝不断,利于补续也。补不足者,取其最足之脂膏,以填补其不足之精血也,精血足则气力自长,肥健自增矣。

久服肾水足则目明,肾气壮则身轻。华元化云“肾者,性命之根也。”肾得补则延年。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辛,平。主续绝伤,子中有丝不断,故能补续筋骨。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滑润有脂膏,自能生精益气而长肌肉也。汁去面皯。亦滑泽之功。久服明目,轻身延年。生精则目明而强且寿也。

子中之最有脂膏者,莫如菟丝。且炒熟则芳香又润而不滑,故能补益肝脾也。

凡药性有专长,此在可解不可解之间,虽圣人亦必试验而后知之。如菟丝子之去面皯,亦其一端也。以其辛散耶,则辛散之药甚多;以其滑泽耶,则滑泽之物亦甚多,何以他药皆不能去,而独菟丝能之?盖物之生,各得天地一偏之气,故其性自有相制之理。但显于形质气味者,可以推测而知,其深藏于性中者,不可以常理求也。故古人有单方及秘方,往往以一二种药治一病而得奇中。及视其方,皆不若经方之必有经络奇偶配合之道,而效反神速者,皆得其药之专能也。药中如此者极多,可以类推。

《本经疏证》:免无雄,阴兽也,然狡狯若猿,窜疾若蛇,则其用皆阳矣。兔,微物也,故诸兽与遇,皆欲得为餐,兔或无可遁,则耸尻伏地,他兽近而搏焉,则环后足以蹄之,他兽多反伤,兔已乘蹄遁,是其绝有力处,深伏于踵,所用之阳皆在是。菟丝之根,犹其踵也,为四月盛阳所迫,屈蠖之阴,并从阳化,如丝如缕,宣布无方,则犹其狡狯窜疾也。迨至七月感受初阴,遂结为实,实中无他,不过稠黏,丝缕屈曲,蟠绕于中,则犹其抵穴伏处也。阴者阳之种,乃遇阳辄化而宣布;阳者阴之用,乃遇阴辄屈而归根。是其能联属浮越无根之气,化为生阳以媾于阴,而返本还元,归于窟宅,为不动之阳。故其治可分为四端,曰不激则不化,是别录疗口苦燥渴之义也;不空则不布,是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之义也;不媾则不结,是本经主明目益气力肥健,别录主养肌强阴坚筋骨之义也;不遇窟则不伏,是别录主茎寒精自出溺有馀沥寒血为积之义也。遇阳斯布,即以布为归,遇阴斯屈,便用屈为发,如环无端,正似其丝上结实,实中藏丝,所以为上品要药。虽然,伤寒通脉四逆证之面赤戴阳,茯苓四逆证之身有微热,皆浮越之阳,何不用是物化为生阳而使之归也?夫太和之元气,固有阴有阳之相播荡而为生化,与驳戾之邪气,亦有寒有热以相激逐而为患害者,乌可同日语,则菟丝者焉能以优柔温润之气,折暴戾严肃之阴而今阳得归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8 13:53 , Processed in 0.254159 second(s), 15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