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大荷素

印代法师系列讲座———《楞严经》印代法师新注笔录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笔录稿【第079课】

    2012年12月26日星期三

(本稿为《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YY讲座笔录稿,未经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老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法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咱们再共同学习《楞严经》。

[十番显见]我们学习了八番,特别是第八番内容非常主要,是说的归向一乘,但是我们是在文字上有所理解,事实上并没有领悟,就连阿难所问问题的原因真正出在何处,阿难疑惑的根本在哪里都搞不清楚,如何能够把如来解答阿难疑问的理论搞清楚呢?

我们看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若实我心,令我今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何殊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惟垂大慈,开发未悟。】

阿难前面疑惑周遍的见性并非真我,而自己的身体和能够分别执着的这个妄心是真我,并且反应出见性是分布在身的周围的;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和能分别的意识心,是有觉有知的现实真心,没感觉到周遍在一切处的本性能够有分别、有觉有知。要说身外的周遍一切处的见性有觉有知,【何殊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这就说到了昨天我们要讲的问题了,要是见性在身外,又能够见到我们的自身,换句话说,就等于是“物能见我” ,物能见我,在前面佛跟阿难已经辩论过了,佛明确地指出“物能见我”这种认识绝对是错误的。

先前阿难提出物能见我,佛否认了他的见解,现在又说见性周遍,那么见性周遍能见到我吗?如果周遍的见性见到我了,在道理上讲,还有个“我”在见性之外;见性能见到我和物能见我,道理是一样的。阿难在此地反驳佛开示前后矛盾,矛盾在佛说本觉见性周遍一切处,那当然也就在我们的身体周围,我们所见到的是见性,所听到的是见性,当然见性也应该能见到我。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哪里会讲假话呢?是阿难自己把意思搞错了,那么由此可知,听法不简单啊。正法年代,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阿难尊者是他的随从侍者,跟他那么多年,听佛说法,还会把意思搞错,现在佛灭度距今3000多年了,我们打开经本看经典,或者看古人注解,意思会不会搞错?佛在世的时候,佛弟子把意思搞错了,佛晓得,想方法再教导开示,加以纠正。如果我们这个时期把经义理会错了,谁来帮我们改正?所以今天讲修行,讲学佛,确实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

别说讲一部经、一部论了,甚至于一章一段,很多的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说法,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呢?没有人敢下断语。所以,古德把一些见解,只要言之成理,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全部都收藏到藏经里面去了。我们如果没有智慧,读一部经,看一家的注解,问题还不太多;读多了,看多了,问题来了,张三是这么说的,李四是那么说的,甚至两人说的还完全相反,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现在一些国内国外的学佛人,有的就笑话这些,看看古人怎么个说法,你又想出一个理来把古人驳倒,这就叫研究佛法。这个事情层出不穷,有些人研究来研究去,想驳倒古人非常难,因为经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我在这里跟诸位说实话,经没有讲法,如果经有固定的讲法,那完全是诽谤佛法。

释迦牟尼佛弘法一辈子,有所说法吗?佛涅槃时说得明白,他一辈子没有说一句话。可见经是没有固定讲法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就不用争了,有固定的讲法、说法就有争论了。你这样讲,他那样讲,就要争了。灵山千条路,条条归本根。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因缘、根据不同的环境,能够帮助它认识清自性本质,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在不同的认识当中,认清了本性的本质,就是讲经。经是破除我们疑惑的,疑惑破除了,道理本性认清了,心清静了,心定了,不用争啊!一切法,一切经,都如渡河的工具。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乘坐渡河的工具——竹筏,到达了彼岸,还背着竹筏——背着那个说法干什么?认清自性就行了,好好地去运用自性,为什么还要这样说法是真法,那样说法不是真法。

不管用什么方法,能够明心见性,证得自性本觉清静明了,无有分别执着妄想,便是佛法。我们证得清静了,还要去抓住那些说法不放吗?诸位要记住这个原理啊,学佛不是增长我们的分别,不是增长我们的执着,学佛法是消除我们分别、消除我们执着的,不是增长妄念,是消灭妄念。如果我们走错了方向,越学越满口的佛学,满身的佛气,那就增长了分别、执着、妄念了,那只是依文解意。古人有一句话:依文解意,三世佛叫冤。以文宣科来讲解佛法,三世诸佛都喊冤枉。所以大家要晓得,我在这个地方和大家共同研究佛学,我什么都没讲啊。你不要出去说,我是怎么说怎么说的。你听经,哪一遍都不一样,这一次是这样说的,那一次是那样说的,总的都归一个目的——销归自性、明心见性、销妄达真。

诸位在这儿听,也要学会听而无听,就像前面,佛用手指月,我们应该去了解月亮,不要老是看着手指去分别、计较,执着手指。佛法主要是让我们认识清本性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好好地运用好,把握好本性,这是佛法。和世间法不相同的是,世间法需要强记硬背,所以好多拿世间法的方法来研究佛法,佛法就变成世间法了,不是佛法了。

佛法是智慧,因为明了,所以知道怎么处理、怎么面对、怎么圆满地做好一切。他不是有计划的,他是随缘应对。如果用世间法去套佛法,只有增添麻烦,增长邪恶知见,盲修瞎练,果报苦不堪言啊。有些人满身的佛气,满口的佛学,那种人不要理他,他满脑子的贪嗔痴,满脑子的傲慢,自以为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被自己的自高自大所障蔽,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把握正确的方向。

我们学习的这些经文,确确实实引发我们很深的感慨。佛灭度这么多年,我们学佛必须要晓得我们的障碍、我们的困难,然后我们才有能力、有方法去求突破。阿难的问题是对立的,阿难的问题有能、有所,有我、有法,有心、有境,全是对立的,这也是大多数学佛人病根的根源。古人说:圣人无我。惟无我,才有无不我;法身无相,惟有无相才无所不相。法身哪里有相?无相之相哪里有自、他呢?这个道理把一切颠倒议论全都消除了。阿难代表小乘人,代表凡夫,他迷,他不明白,他是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惟垂大慈,开发未悟。】阿难没有开悟,求佛大慈大悲,再给他开示,他是决心要明了周遍一切处的自性真实相,和能觉能知的妄心与色身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恳求佛陀给他开示。这也是代表我们承不承认周遍法界的见性确实是自己的真我妙心?怎样才不把自己的这个色身、分别心排除在外?再有一个,我们能见到自身,又如何不是前面所讲的【物能见我】? 前面第二番说【认物为己】,这个地方讲认己为物。前面讲妄即是真,分别执着是真性所发,能觉、能知、能分别、能执着都是真性作用,而众生不肯承认能觉、能知、能分别、能执着的这个性能是真我,反而认为色身是我,认物为己啊!认自身为物。前面的经文,大家应该记得吧?【汝身汝心】、【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这个是讲以真融妄,万物万事都是自己,与古人所讲的“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是一个意思,是一样的境界,这是诸法实相,是真的。

我们现在对一切法的真实相迷而不觉,通过前七番的学习大家觉得明白了,在道理上来说,认可了能觉、能知、能见、能闻的性能是我。但是,你出去做事,为人处事,在生活当中,你一举一动还是以色身为自我,以思想为自我,你不肯作为第三者去冷静地观察,别人一说你怎么样怎么样,说到缺点,你马上不耐烦,马上怒火中烧;说是认可了本性是我,其实还拿色身、妄心、我执、我见是我,所以说学佛法无益啊!别再说:“我认可本性是我。”你没进入境界,你还是以自我为主要中心。菩萨无我,全部为的是众生,不以自己为中心,是以众生为中心。我们呢???

我们看看下文,世尊对阿难的开示。【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这是总说。我们一段段地来说。阿难尊者问的意思虽然很多,但是很多意思里头只有一个重心,只要把一个重心解决了,他就把其余的一律都解决了。重点在哪里呢?重点在【见在我前】,这个“见”,就是周遍的见性,这个周遍的见性,也是此处第八番疑问的根本,好像周遍的见性就遍布在我们的眼前和周围,应该去这样认识。

那么佛开宗明义就把阿难的认为给否定了:【是义非实】不是这样的。你说的这个道理,不是真的,不是现实的。下面我们看看佛分析万法一体,来破除阿难这个“见在我前”的错觉。见性既然是周遍圆融,哪有前后左右可得呢?哪有内外可得呢?如果有前后左右内外上下,那还能算是周遍吗?所以见性【见在我前】是错误的,绝对不是事实的真相。

咱们看下面的经文:【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这话说得妙啊!刚才说了,“周遍”是没有方所、没有具体位置,周遍是没有迹象的,周遍是无法指标出来的,如果说果然在阿难你的前面,在你的身前就是有一物了,就不是圆融周遍了,是一物在你面前,就能够指的出来:“阿难,你说你这个见性在你面前,假如见性真在你的面前,你见到见性了吗?你认为见性真的在你面前,那么见性必定有一个形状,既然有一个形状,当然有个所在,既然有个所在,就能够指的出来。那么好了,你把你的见性指出来,拿给我看看?你把在你身体外面周遍的见性,指标出来,让我看看在哪里。”

下面就说得更具体了:【且今与汝坐祗陀林】,楞严法会是在祇树给孤独园所讲的,所以佛就近取境:“我跟你现在坐在祇陀林。”

【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陈是种种相: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树纤毫;大小虽殊,但可有形,无不指著。】佛陀让阿难指认,“阴”者是树林,树林遮荫,“明”者是太阳,坐在讲堂里面,有障碍的是墙壁,能够看到外面通达的门窗是空,通过这个通达的空间能够看到窗外、门外,乃至草树纤毫大大小小各不相同,但是都有形象,都能够指认得出来。这些事事物物都是在眼前,无论大到宫殿,远到恒河,小到一草一叶都在面前,一桩桩一件件都能够指得出来。

【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前面举的例子,所说的话是大前提,你所看到的每一样都能够指得出来。“如果你说你的见精在你的面前,那么你也应该用手,像指一切物相一样指出来给我看看,哪是你的见精?见精是什么样子?你怎么可以错误地理解成见精就在你的眼前呢?”这个道理很深。

我们佛学,深奥的道理,不能用思维去想,因为佛学般若智慧是无分别智,不用分别,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了。你要是用了分别,那就落入了意识,落入了意识就有了我相。识和智的区分,一个是有识,一个是无识。不要以为我头脑很灵活,我多想一想,一些道理就能够想通了。告诉诸位,假的道理你可想得通,真的本性你想不通,你所想通的,都是世间一切假立的概念,本性的智慧这个道理,本来清楚、本来明了,你用脑子是想不通的,想通的叫聪明,想不通的叫悟。由此可知,研究佛学要用脑子想就完了,越想越远,越想越找不着本性。参禅要离心意识参,要搞清楚拖死尸的是谁?研究佛教要离意识心,要转识成智,不然不会开悟。参禅学佛,用心意识去参,叫作野狐禅,也叫口头禅。用心意识,那不是学佛。

现在世间人把经书称作一门学问,叫作学佛,把佛法变成世间法了,用世间法的眼光,在文字上去狡辩,不是佛法。释迦牟尼佛的经典,是从真如本性般若智慧所流露出来的,一切诸佛的经典也都是从真如本性般若智慧流露出来的,不是世间心意识搞出来的。我们学佛,要远离心意识,那是佛法。这里面很深,刚才跟诸位说了,思维即不可得,如果真有这个体会,道理都明白了,大家就可以销归自性,离证得阿罗汉就不远了。佛是真语者,实语者,绝不会骗大家。离开心意识,由此可知,障碍我们周遍见性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心意识,分别、执着、妄想,它是我们的最大障碍。障碍我们成就的是什么?就是佛学,你会学,用心去悟、去觉,销归自性;不会学,满身佛气,满口佛法,我能、我会、我懂,一说一大套,一讲一大通,别人要说你:“哼,门外汉!”那嗔恨就不得了。好多学佛人,学得越多,烦恼越重,指手画脚,到处都是佛法,其实贪嗔痴比谁都重,五利使、五钝使相当地严重。

【阿难当知】,“阿难你应当晓得啊。”【若空是见】,“你要说虚空就是你周遍的见性。”这地方,牵扯到真空与假空了,我们要放下我们的知见“若空是见”,不要把我们的见性,认为是空无的空;如果认为我们的见性仍然是空无,它又形成了一种成见,不能够入到本性真空。【既已成见,何者是空?】“如果把见性认为是虚空空无,那么虚空都变成你阿难的见性,什么又是虚空呢?虚空又在哪里呢?”【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何者为物?】“若说眼前的这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你阿难的见性,好了,你的见性已经成万物了,那什么又是这些物相呢?”这是佛陀出难题给阿难尊者,叫阿难尊者觉悟,让阿难尊者知道现前凡所有相,无非都是些物相,虚空也是有相,除了物相和虚空以外,没有什么能够指出来的东西了。所以说,如果虚空是见精,见精就成了虚空了,那么我们又以什么叫作虚空呢?一切万事万物要是见精,那么什么又叫作万事万物呢?这些话,让我们在经上仔细地揣摩,让我们认清“空”与“有”,佛陀本意在此;下一步就是引导我们物我不二。

在此地,先破除二乘空见。二乘人一说到空,便着空无的空,所以佛陀才说,既然你认为空无的空间是你的周遍的见性,那么什么又叫作虚空呢?那个虚空还不是本性啊!这就说明了本性不是空无。本性不是空无那又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又是一个什么物相呢?一切万事万物,皆有它自己的名字,如果本性是一切万物,那么一切万物又应该叫作什么呢?这里说明本性也不是有形的物体。这里面含义很深,本性既不是虚空般的空无,本性也不是有形的万物。接下来,佛陀顺着阿难的执着,顺着阿难的分别迷惑来考问阿难,因为阿难尊者这个时候还是执着色身和分别心、还有能见的本性都是物相,既然是物相,当然各有各的体、相、用,所以才生起这个疑问。阿难没有开悟,如果悟了,就晓得万物是一体了,如果悟了就晓得不二法门、物我不二,所以佛在此地故意地难为阿难,问他见精在哪里?指出来给我看看!

【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惑。】佛出的这个题目实在很难,这叫阿难披剥万象,好好地分析,让阿难在一切万象里面分析,务必要把那个精明净妙的见元找出来,拿过来让我看看,见性本元本来不染、不杂叫做净。后面这三句意思说,精明见元就像其它的物相一样清清楚楚地分明,分明是清楚的意思,没有一点疑惑地指出来。这些东西跟其他的物相如果是一样的话,阿难就能够指出来,如果本性这个东西跟其它物相不一样,阿难是指不出来的。这里是引导阿难破迷开悟。下面由阿难的回答,我们也能看到阿难渐渐由执着的境界,趋于佳境。所以楞严会上,你看阿难问题问得非常高明,实在有些问题我们都想不出来怎么回事,纵然我们想到也问不出来,他能想到能巧妙发问。佛的答复就更妙,让他指出来。这都是我们开悟的道路,这都是我们破迷的路径,绝不能死在文字中,如果死在文字、死在语句下就错了,我们要有个活路。

【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佛言:如是如是!】经文的意义一层比一层深,我们读这一节之前,回想一下前面阿难与世尊问答的话,这一大段的题目是显见不分,阿难的疑惑是见性与物相混杂,所以,佛才教给他辨别的方法。说到这个地方,我们要考虑一下,为什么阿难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个疑问不但在佛法上,在今天的科学界里面,这个问题还是存在。在现在的科学里面,有个难题,就是精神与物质是不是有一个明确的界限的问题,比如说动物与植物的界限,能不能够划得很清楚?动物与矿物的界限有没有办法划分清楚?科学家也搞不定,确实是个大问题。

阿难此处的问题是精纯的见性与物相,动物与植物类似,精神与物质,见精是精神的,属于精神部分。讲经讲心,但是唯物论讲物,实在讲根本划不清界限。在佛法里面,很简单,性是性,物是物,归到一乘,物性同源。我们眼前能够感觉、能够见到的精神世界,是阿赖耶识里面的见分;物质世界是阿赖耶识的相分,这两分都是从无明业上转变出来的。诸位要是稍稍懂得一点唯识的道理,就知道佛法将这个问题解释得很透彻。一切众生观察到这个现象一定会起疑惑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到底是什么关系?世尊给阿难的解释,说得头头是道,我们听了千万不可执着,执着就是病,执着就是迷。听了不执着不分别才是悟,悟才能得其真相,迷才会偏在一边。这里讲的一乘,是一真法界。

在本经,我们看看阿难尊者,阿难是相当聪明,他的聪明程度确实比我们高出很多,他为什么不开悟呢?这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随语生解”,佛一说,他马上随着这个语言,就起分别,就生妄想。他不去真正地前后贯穿佛总的方向确指在哪里,这是阿难不能开悟的地方,这个我们平常叫作死在言下。像这些我们都应当谨慎,我们学,不能学个随语生解。楞严会上,观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所谓反闻闻自性,不是随语生解,这个是成无上道,后面在二十五圆通,我们仔细讲,实在说观世音菩萨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修行方法,我们到时候细心体会。这一段之前,前七番阿难尊者不能辨别见分与相分,所以他就死在教下,死在文字语言语下。在物相里面去分析,这个精明净妙的见源,佛让他在物相当中找出来,同物相一样清清楚楚地指给大家看。物相里头有没有见?告诉诸位,物相里头当然有见,如果没有能见我们怎么会见到物相呢?虽然有见,可是你又分析不出来,单指不出来,因为物相都是我们本性的显相。这里面有两番辩论,我们看第一番:

【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佛讲经的地方。【远洎恒河】讲堂是近处,恒河是远处,远近形成一个对比。【上观日月】,日月是在高处。【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远近上下,仔细去观察,全是物相没有见精,这个时候阿难就讲了:【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正如佛说,菩萨都做不到,指标不出见性在物相的何处,何况我阿难是个初学声闻,刚刚证得须陀还的果位,菩萨都办不到,我当然办不到了。所以说我与菩萨,都不能于万物相前剖析出本元纯净的见性来。不能够离一切物,令指出一个本性来。”于是,【佛言:如是如是。】佛同意他说的话:“一点都不错。”看看,这个教学多难啊,恩威并施。作老师确确实实很难,还得刁难刁难他,还得认可他一下,你光刁难,他烦了不学了,你还得认可一下他说的话有道理:“对,对。”这样他又来信心了,才能接着研究。难啊!何况我们现在学佛呢?

【佛复告阿难:】再叫着:“阿难,”【如汝所言,】“像你刚才讲的话,”【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这是就着阿难前面一番观察所说的,阿难已经认定了在万相当中没有见性,佛就随他这一个认定。为什么呢?这一个认定,不见得是真的,先肯定他一下,试探试探,看阿难的认定是对还是错误,然后再从反面问他,你老是否定他,我告诉你,他不学了,他不干了。就像我那天我说102号跟FJ两个,说星期四让他们背十番显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精进学习,其实周四我并没有上线。为什么?他们背不过去啊!你不要压得他太紧了,压得他太紧了,吓得他不敢来了。我说这个是认定的弟子,那个是认定的弟子,为什么不说童子是认定的弟子?那个童子我不用说,他对我的教义得我的真传,比谁都清楚、比谁都明了,他是真正的传人啊!说是传人,大家学到我真正的见解,大家都是传人。

于是再看看佛陀,又怎么去引导阿难的:【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祇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这些物质现象差别很大,皆不一样。如来告诉阿难,我们同时坐在祇陀林孤独园,眼前的园林乃至日月山河,这些千差的物相里面,果真没有这个见精被阿难指出来。于是再加以反问:【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这一句重要了。“你再看看这些万象之中,如果确实没有能见的本性,能不能确定这些物象当中都不含能见的本性?”【何者非见】。那这万事万物,又是谁所见到的呢?这个时候,阿难就更不知所措了。

【阿难言:我实遍见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我又观察了一下,觉得自己的见性遍满虚空万相,无处不在。到底哪是我的见性,哪是万事万物?”下面阿难转舵转得更快了。

【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即见,复云何树?】“如果树不是我所见,怎么看到的树呢?若说树是我能见的本性,那为何又叫做树呢?”

【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见空。若空即见。复云何空。】这个意思和上面一样,就不用再说了。

【我又思惟,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我再仔细观察观察,仔细想一想,这一切万象,全都是见,都是我的见性。没有一样不是见性的。因为没有见性就见不到万事万物。”

于是佛给他印证,【佛言:如是如是】“你说的这个话完全正确。”这里是显“无是无非”这个道理,要让大家明白,无“是”无“非是”才能真正见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和我一体。你不要搞能、所了,“我有能,我能见,我所见。” 并非是那样,不是有能见也不是有所见,没有能见哪来的所见?没有所见哪能显出能见?所以说【无是无非】,你别说这是你见到的,也别说那是你能见,没有这个“是”与“不是”,它们是相互的关系,不可分割。在小乘讲能、所,大乘讲一体,无物显不出见性,无见性不能显物;无有一物不是自己的能见本性,这可以证实见性遍满一切处。因此,说“是”说“非”都是过失,为什么呢?有是有非,完全都是对立的,它还是分割的,如果是一体,诸位想一想,哪来的是与不是呢?比如说RF就是RF,对不对?你要说这个是RF,那个不是RF,那还有两个RF啊?你就是相对了。RF只有一个表现为RF,没有两个RF。诸位想想,它有是有非吗?

诸位要记住,经里面说得清楚,唯识里面告诉我们,万法唯识,识是能变,万法是所变,没有能变哪来的所变?没有能见哪来的所见?没有所见怎么表明能见?它们是一不是二,既然不是二,这里面如何区分“是”与“非是”呢?如此可知,众生无边错误的观念、矛盾的思想都起源于对立。一真一切真,万法皆如如。无他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就是能所双亡。无知而知,没有要知的念头,什么都清清楚楚,什么都明明了了,也没有“我知道”、“我所知”、“我能见”、“我所见” ,如果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一切疑问都没有了,你就能够证得般若智慧,无知无所不知,没有要知的概念,什么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如果你有“我知道”、“我觉得”那就落入了能、所对立当中了,那就不是一真法界了,只要是有二相,你就不得清静,还没放下我。经里面说得相当清楚了,古大德恐怕初学不能体会这个道理,所以用金子作比喻,诸位就容易懂了,金子做成首饰,“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本性是能见、能闻、能觉、能知,有能见、能闻、能觉、能知,才有所见、所闻、所觉、所知,所以能够金子分开作成不同器皿:金耳环、金戒子、金项链、金玉镯,都是金子啊!我见到、我听到、我觉察到都没离开你,都是你在发挥作用。

我们再看看,我们的精明见性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一张嘴,一合眼,一睁眼看到虚空、看到一切,那虚空是境界啊?是物相啊?还是你自己啊?告诉你,那是你自己所现的相,这个关系和前面说的以金做器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本性在这个地方明确地告诉大家,性在相中,相代表着你的本性,性与相是不二的,本性就是相,相就是本性,这个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万物与我一体,天地与我同根,这是真实的。所以,佛不惹恼一众生。佛门广大,遍度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是与我一体,我们不可分割。但话又说回来了,不异里面还有不一,你如果说光执着在不异上,你吃饱了,别人还饿着肚子,别人吃饱了能当你的饱吗?它还不一,本性是一,性质上讲是一,在物相上来讲,是异。你不要老是套着“你即是我,我即是你。”告诉你,他给你个耳光你疼他不疼。说一,说的是性空,说异说的是什么?是物相。性相不二,这是就各人的功能来说的。因为我们不能契入这个实相的境界,真实的状况,所以在里面起虚妄的分别执着,不能够善待一切,不能够理智,不能够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的人你能够对他慈悲,对他好就是对自己好,拥护别人就是拥护自己,恭敬别人就是恭敬自己、看重自己。

这一段的开示对我们修行用功关系很大,我们对于禅不能见性,我们念佛不能得一心,有障碍,因为我们的性相不圆融,物、我不能看成一体。普贤菩萨行愿品——“礼敬诸佛”,“诸佛”是谁?诸佛是从相上说的;“称赞如来”,我们怎样修行?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善待一切人、善待一切事、善待一切万物,也就是珍惜一切物,就是礼敬;爱惜一切物就是礼敬;一切万物,皆是我的自体,我爱护它、爱惜它,能够用久一点,又减少了一点开支,不然坏了还得去买,实际上爱护万物也是爱护自己,把你的工作做好,把你应尽的义务做好,要认清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在家,是子女还是父母?在单位,是领导还是员工?社会上又是什么一个角色,认认真真把你应该的、应做的都做好。其实,这都是一体的,这都是修行。

六祖在《坛经》里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我们对世间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佛法是离世的,错!大错特错,万物与我一体,我们怎么可以离世呢?我们是融在万物当中的,跟万物脱离不了干系,脱离不了干系就得理智地处理,理智地面对,认真认清一体这个关系,不要违背乖离。对人客气点,对人好一点,用好心,说好话,办好事,我们这个见性与万物一心,就容易成就了。我们学佛尤其大乘佛法,一定要以一心一体做基础,不管你学那一宗、那一派、哪一个法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不论你学哪一个法门,根本在一体一心;没有一心不能契入,没有一体你还老是以自我为中心,放不开自我;不知道这个原理,你功夫没处着力啊。你只要记住我们与万物不可分割,你才能够把万事处理得尽善,你才能够活得舒服。我说这个话好多人不理解,你对周围的人,少说话多做事,你的人缘做好了,我告诉你,你活得舒服,它是一体。我们跟环境是一体的,对这个有意见,对那个有意见,对公司有意见,对员工有意见,你是异类,你和大家做不到一体。物我不二,你如果在公司里面认真做事,我告诉你,公司效益蒸蒸日上,你不好好做事,公司倒闭,你也落魄没饭吃,它是一体。一家的关系也是这样,两公婆要互敬互爱,不能说你挑剔我,我挑剔你,互容,互相包容;互敬,互相尊敬;互爱。我看你不顺眼,你看我不顺眼,一个整体的家庭两公婆是一体的。婆媳更是需要一体,我告诉你,你要是拿婆婆不当娘,婆婆也不拿你当闺女看,这是一体的事,搞成各人跟各人,互不管,没有互相帮助。成人之美,代人之劳,在社会上和一切人做善人,在单位上和一切同事做善友,在家里要和你的家人做善友。

印光法师说得对,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他即使有错也是我的老师,来提醒我的,不要让我犯错,我应该感恩他,不能发仇恨心,那个有错的人自然会被你感化,成为善友。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修行人需要改过、需要完善的只有我一个人。你并不是孤家寡人,不是那个皇帝,称孤道寡,你是什么?你是一切人的朋友。记住了,大家千万不要看这个不顺眼,那个不如法,只做佛教的警察,对于外界万事万物,人和事不作一体来处理。人、事、物我们要作一体,友爱、尊敬、善待,除此之外,没修行的方法。我们天天希望成就,天天作佛教的警察,看看这个不如法,看看那个没修行,就你自己是老大,修得最好,恰恰你是排斥万物、排斥你周围的人,和大家格格不入,不成一体。假如我们这些根本的原理都不能晓得,只能盲修瞎练,只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怨人忧天,徒劳叹息:“唉,没有进步。”活该!自造孽不可活。应该把你那些坏习气让它死掉,万物与我一体,天地与我同根;善待事,爱惜一切物,从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反省做起,你的心会安,生活会得到改观,你的心情也会得到改观。有人说我们盲修瞎练,还一肚子不高兴,那就证明你确实不入佛法,因为你排斥万物与我一体,你心被境所转,你没有功夫。

佛说一切经,无非是说明这些道理,道理懂得了,要在今后好好练习,落实好万物与我一体,用好心,说好话,办好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就我是凡夫;别人就是错了,也是警惕我、教导我不要犯这样的错,要生感恩;别人做好了,有进步,我们应当去学习。视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为自己,一样去善待,这个境界你如果做到了,那是智慧,心地会清净得一尘不染。那样就会做到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心里没有什么物,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哪来的相对?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性本来光明、友爱、和谐,我们今天为什么苦?这些道理不明白,起心动念“我”、“我对”、“我正确”、“我学得好”、“我高明”,你是最愚蠢的,是严重的污染、是严重的迷而不觉,我们要注意这个问题。

诸位今天时间超了。阿弥陀佛,咱们下一时间再共同学习共同研究。



回向偈

愿以此听经闻法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千百万亿火首金刚护法菩萨摩诃萨

感恩老师 !
原帖来源网址    印代法师佛学园地http://1277595347.qzone.qq.com
YY ID频道:86537757  YY群:5679092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82445237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lengyanjing
本频道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晚上 8—10 点在线讲《楞严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晚上 8 点诵《在家菩萨戒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笔录稿【第080课】

    2012年12月28日星期五

(本稿为《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YY讲座笔录稿,未经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老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法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我们再继续共同研究《楞严经》。

上一时间,我们说到关于万物是一体,但是大家都不承认,迷而不觉,我们老是不能够认可万物与我一体。

万物与我一体分本性方面与道理方面,道理方面讲万物与我一体,是不可分割;本性方面说万物与我一体,万物本来是我。前面唯识课讲得也不少了,没有能没有所,一切万事万物万法,皆是唯心所显,唯心所现。没有我们的能觉能知,便不能够知道万事万物,有能觉能知,才能够有所觉所知。所觉所知是由能觉能知所显现出来的,比如房子里面一片漆黑,你到了房子里,到了这个黑暗的环境里面,什么也看不到。如果开了灯,那这些在黑暗当中存在的物相便现前了,这就说明了灯能显色,色由光显,所显的一切都离不开灯光,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诸位把这个道理贯通了,我再问问你,你的身心是什么样子的?见性遍于万物,见性是自己啊!那么万物是不是自己呢?明确地告诉你,万物也是你自己。

法身不生不灭,报身、应身、化身也不生不灭,体、用、相,法身是什么?是理性身,道理上说功能有、性能有,性有体无。有这个能见、能闻、能觉、能知的性能,才能够有所见、所闻、所觉、所知,有所见、所闻、所觉、所知,所以才能够知道万事万物,山河大地都是你真心所现,无非是自己啊!所以《楞严经》后面讲,【当处出生,随处灭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些都是不落分别执着,是真实的受用。我们凡夫迷了,迷在积非为是,这个“积非”是我们常讲的常识、习惯,在我们的常识里面,总有一个是、有一个非,总有个是与不是,怎么又会能是无是无非呢?总是落在二相里面的、总是落在相对里面的。我们都学过《六祖坛经》,六祖在《坛经》里说得很清楚,佛法是不二法门,不二方是佛法。一个是,一个非是,就是有二,不是佛法。有我,就有你,就有相对,它就不是一体。

告诉你,家庭是一体,夫妇、父子,它是一个整体。如果五伦做不好,有“二”,这个家庭不会和谐。兄友弟恭,父爱母慈,妇敬夫爱,这几个词要弄清楚,做妻子的要尊敬老公,做老公的要爱护自己的妻子,它是不是一体的?你说“管他呢!”你不管他,你这个家就过不和谐,是一体的,他就是你,你把他关心好了,他就会爱你,特别是夫妻之间,你把他不当人看,他也会不尊敬你。五伦嘛,是很平常的事情,有你有我,有彼此,就有不互容,不互容它就不和谐,就不是佛法。那是什么?世间法也不是,它是背道而驰。我们所说的万物是一体,不是说有你无我了,也有你,也有我。我们只能够把万事万物看成自我,方能和谐。爱物、敬人,团结、友爱,你自己反复地揣摩,明白这里面的味道,原来我们是一体的,你才能真正地无是无非。它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你尊敬别人,别人尊敬你,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它是一体的,你不尊敬别人,你和他有彼此,有是有非,这里面矛盾就出来了。真实相无彼此,《华严经》里面讲的不思议解脱境界。

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这一段是说明在会的大众,未达到无学果位者,还是在有学的这个层次,听了佛前面所说的法,心里慌了,没有主宰了。虽然佛把一乘了义说清楚了,在会的一些有学声闻佛法义理没有贯通,才有这个现象,【不知是义终始】,“是义”就是佛叫阿难尊者在万象中破除对立,不要看成是相对的,要看成是一体的,要看成不可分割的关系。佛对于阿难的所说作了认同,阿难尊者说:“一切万物不是自己的见性。但是一切万物哪个又不是自己的见性呢?所以这里面无是无非。”并且佛陀也承认阿难这个说法正确。这时,大家就【茫然】了,初学的不知道道理在哪里,他只是执着能、所,有能见、有所见,其实所见里面能、所都有。诸位要记住这一句话,不要落在一边,遇事要仔细地掂量斟酌,就是智慧。因为我们起了执着,才有十法界,才有四圣六凡,才有三善道三恶道。如果我们圆融了,法界只有一真。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了,连一真的概念都没有,哪来的十法界呢?所以说一真法界也是不得已来说的,一真法界也是在相对论基础上建立的,说一真也是破除相对的,无有相对,哪来的一真啊?讲到实际,那就是禅宗常讲的话,把嘴巴挂到墙上,“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开不得口,说相对错,说一真也错,哪来的一真啊?这一节的经文有相当的深度,我们要仔细地去揣摩。

诸位在我身边学习过的,少少都能会通几分,真能够会通几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分别心、执着心、是非、人我心淡一些就好了,就能见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是什么?阿弥陀佛是无量觉,事事觉,时时觉,自佛他佛,自他不二。诸位要记住,说“四土”也是权巧方便说,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实际上,证到实报庄严土,到不二法门的时候就是实报庄严了,也就常寂光了。由此可知我们现在能够舍分别、舍执着,就能够入不二法门。我们念佛往生,欲到西方极乐世界,说上品上生(到以后我会仔细讲这个事情),东方造恶业生西方,西方造恶业你到哪里去啊?这还不到我讲净土的时候,现在是讲楞严,大家落在是非、相对里面,就有东方有西方。其实,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诸位,没有东方也没有西方,只有一真法界。毗卢遮那佛遍满一切处,说东方说西方,都是权巧方便,骗着你念佛,骗着你收心摄意,哄着你拴住心猿意马,证得自性清静本性现前。学,学的什么呢?学得越来越明了,越来越明白,在境界里面学着事事清楚明了,理智地处理一切事,不要事事起冲动,起我念,这是智慧;行门里头,一定要行慈悲,行恭敬,行利益一切,不要以自我为主,自利自私;这样做法,就是天天修福,天天修三轮体空。这是称性的福报,福慧双修,一定要脚踏实地地认真去做。

在大乘菩萨法里面,大乘是以孝心为基础,孝顺、恭敬、友爱、团结、付出,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没有界限,都是一体的,不会有代沟,互相为对方着想,所以说能够做到一体。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教给我们:礼敬诸佛、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哪来的怨家对头?怎么会欺罔一切众生呢?争名夺利,自私自利,那是违背了法性,违背了真心,佛经里面叫【颠倒行事】,颠倒行事尚且不可,那么颠倒学佛你还能成佛吗?理论认识不清楚,你是无法成就的。

【是义终始】,“义”是道理、义理,这个“终始”,是代表从始至终,要始终不昧,始终不昧什么呢?始终不昧大家是一体,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是相互的关系,为别人好就是为自己好,始终不要埋没了这个观点。如果产生了相对,他,我,你不为他的利益,他也不为你的利益,你们俩就争起来了,所以说,我们现在人啊,不知“始终”,不知其始啊。

【一时惶悚,失其所守】《楞严经》经文,把当时的状况,当时在会的这些大众的表情描写得非常到位。那么实在说如来把这个深义,已经显示出来的,万物与我是一体,天地与我同根,说的是自性妙明,《楞严经》前面也有【妄为色空】、【见与闻见】,我们都学过了,如果用唯识来讲十分地明了,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是从真起了妄,由一念不觉产生了八识,由八识,无明不觉生三细,不知不觉意识就产生了三转,八识的见分、相分,产生第七识执着分,第六识再执着第七识里面的,这就生三细啊!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什么?“妄为色空”啊。我们一真法界的时候,没有能,没有所,能所双亡时,或者是上下班,或者是散步、串门、买菜,走在路上,没有我能知,也没有我所知,对于面前的一切境界清楚明了;别人说什么也清楚,也知道别人说的是对是错,见及所见、闻及所闻,皆是觉知明了,这是什么?这是一真啊!佛在前面说过【见】、【见缘】,“见”是讲的见性,是见分,“缘”是讲的万缘,是讲的阿赖耶识里面的相分,见、相两分有了彼此,原本清净的菩提妙性,便有二了,有二便有三了,就像老子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了。我们初学的,不懂得这些,宇宙怎么来的?人身怎么来的?来源于根本。一些科学家、哲学家研究,告诉你,他研究不透,他不知道始终。如果你听懂了,你明白了,经上讲我们有千百亿化身,那还算多吗?不算多。万物同我一体,你看到什么它就是你的化身,它就是你,这个道理是普贤行愿品里面的“礼敬诸佛”,无量的化身。

用唯识课来讲,见到的一切,都是你的能见的见性所显,没有见性能显万物吗?见性与万物分得开吗?自他不二,这是站在唯识角度来说的。站在华严的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礼敬诸佛,一切万事万物,都是我们自己的化身,无量无边的化身。比如说我们常用的手机,手机是我们的化身,手机的功能是见性所显,见闻觉知所知道的,所操作的;电灯是我们的化身,我们不开开关那个电灯它能照亮吗?大家想想它能发挥作用吗?它哪个作用是来源于我们的操作。你玩电脑玩得溜,告诉你,电脑、电脑程序、电脑键盘都是你的化身,所以说我们要礼敬诸佛,“诸”是多的意思,我们要礼貌地对待万事万物。在做事上,我们要任劳任怨,作一个好榜样,来影相家人,影响周围的人,不要做一个自私自利,让别人围着你转的人。对于我们所有的家具、工具,我们要爱惜它,要收拾得板板整整,擦得干干净净,能用得久一些,不浪费我们的财力。如果对它们不负责任,乱扔,你还要花钱去买,那也不尊重你自己的劳力啊,你尊重事物就是尊重自己,所以说要礼敬诸佛。这一切跟你自身都有很大的关系,只不过它是变化了一种道理,还离不开你自身,所以叫化身。如果明白这些,懂得真相了,心就定了,心就清静了,遇到什么境界,先冷静智慧地对待,圆融正确地处理,决定是不迷惑,这个时候的行为叫什么?普贤行啊!《华严经》里面的境界,用今天这个经义对诸位说,也就是无是无非、无有相对,是平等心、是恭敬心、是慈悲心。

再看下面的经文:【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佛陀看到这些初学的人心里面有惊异不定的态度,生起了怜悯之心来安慰他们,怎么安慰呢?【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黎,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这几句话是佛陀苦口婆心劝勉大众的,和《金刚经》上所讲的意思是一样:【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令我们生起清净的信心。“无上法王”是佛的一种名号,佛的言语句句是真实的,也就是说从实际所说的,佛所说的话绝对不会添一点漏一点,所以称作不增不减,叫作【真实语】;【不诳不妄】是不带有夸张的意思。这里面有个名词【末伽黎】,“末伽黎”是指印度当时的外道,也就是我们前面所学到的“迦旃”、“毗卢”,那么他们有一些是似而非的见解和议论,说有【四种不死,矫乱论义】,他们这四种论义完全都是磨凌两可的,四种所谓的磨凌两可的论义,即是亦变亦恒,恒是不变的,就是又变又不变;亦生亦灭,亦有亦无,变增亦减。这些议论都没有见到诸法实相,在诸法实相里面,佛给我们讲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常不断,在中观里面讲八不,中观论建立在《楞严经》基础上的,建立在[十番显见]基础上的,我们眼前的境界为什么变得混乱呢?诸位要晓得,不是境界混乱,而是我们心里的道理混乱,认识不清,就像《坛经》里面,那些小和尚分别风动?幡动?六祖就说是你们的心动。

现在啊,人心乱了,乱得不得了,并不是社会乱,是心乱。你看看古今社会,绝对不相同,以前的人心都很清静,没事不起杂想,我们现在虽然科技先进了,又是游戏啊、又是电脑啊,但是乱了,睡觉都是做梦,寝食不安啊,真正的清静找不到了。告诉诸位,找死很容易,找法身活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学佛一定要立志,要精进,要把道理搞明白,要证得清净,不要成天地脑子胡思乱想。

【无忝哀慕。】这四个字,学生对老师有仰慕之心,老师对学生有哀悯之意,就像昨天我讲了,我只收男弟子,不收女弟子。我在网络上和大家共同研究学习有两个多年头了,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常听课的人,你们有没有进步呢?有没有收获?有没有改变?你的改变来源于哪里?跟谁学的?我说不是(你们的老师),你们也学到了,事实我就是你们的老师嘛;我说是(你们的老师),那我就有点过于自高自大了。这些问题,你们要有点智慧,到底是不是你们的老师,你们心里有数就得了。我说不承认你们,那是督促你们好好地学,恨铁不成钢,承认不承认你们是我的学生,你们都是我的学生。你们对我虽然没有仰慕之心,但是我对你们有哀怜之情啊!哀悯可怜你们,几番课堂上我就想停止不想再讲了,学生们不争气,但是(讲课)也从没有间断啊,我们要增长点智慧,别说师父不承认你们是我的学生就增加了哀愁。还有的大言不惭:“不承认就不承认,再拜别的师父。” 你愿意跟谁学跟谁学,跟我没有关系,你听也好不听也好,你吊儿郎当我也不管你,为什么不管你?原因是我管不了你,我心有余力而不足,我无有办法让你走上正道。师者父母心,都是希望你能成才,能做一个优秀的人,成佛作祖,等你真正地做了老师就明白“师者父母心”了。

[十番显见]到这个地方逐步地接近不二法门了,接近真实了,马上要凸显纯真无妄,我们的妄心太多了,如果把我们的妄心这个关口突破了,境界就好了。下面文殊菩萨给大家作个方便,文殊菩萨代表智慧的意思。下面的经文是十分精彩的,特别是第八番显见,不是有前面的基础,一节课一节课连续听下来的,不能给他讲,给他讲他会误会,误会什么呢?误会无是无非,是非都没有了,那样就落到拨无因果。告诉诸位,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是有明确标准的。自性是无是、无非、无善、无恶,但是事是有是、有非、有善、有恶的,这是最高阶段的纯真课,真如本性当中没有是非善恶,不是说道理上没有是非善恶。如果真正地把自性了解清楚了,理是非善恶是一回事,自性是一回事。佛法不离世间法,【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世间法是有是非、有对错的,但是我们的本性是脱离不了社会的。

修行人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厌世,厌世想学解脱,想出世。出了世学明白了,噢,原来住在深山老林,千年不出只是一个自了汉,还是要把真正本性的真实性告诉大家,让大家运用好自性,智慧地处理一切,于心不染,再入世。这是发心的菩萨,并不是说没有是非的境界,听佛说无是无非,那是本性没有善恶,善恶是念头,本性是能知,本性无是非,是非是一切万事万物自己的道理,物皆有道,跟本性没有关系。一提到无是无非,心里马上就无是无非了:“佛不是说无是无非吗?” 我告诉你,你要是说“境缘无好丑,本来没对错。”那你堕无间地狱,吃亏的是你。别忘了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看你怎样认识,你站在哪个角度。你站在觉知明了的角度上,你应该照圆融处去处理。你站在两边的角度,你不是落在错上就是落在对上,那就是堕落。所以诸佛菩萨证入这个境界了,人家在行持上无是无非,守的是心戒,大慈大悲,佛法不离世间法。

比如说吃饭,你一人吃饱,能当众生不饿吗?“我与大家是一体。”那行,让大家都吃饭,你不吃,你饿不饿呢?本性不异,在事上形体不一。你还不是他,他还不是你,你还没有证到理一体的法身,你别给我在那里听了两句,就满口的佛气,满身的佛理,差得太远。要晓得事、理是一心,但是它是不异不一,最高的理论要懂得,最基础的规矩要坚守,理事圆融,理事无碍;先学理无碍,方能事无碍,理事无碍,方能事事无碍。这个要注意啊!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这一段是文殊菩萨代问。前面讲到无是无非的道理,当时在会的大众,没有证到无学果位,都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虽然听了佛许多安慰的话,也承认佛的教诲,也知道要细细地思维。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根基分上中下三等,上根的人一听就明白,当下大悟,中下根性的人很不容易达到这个境界。所以,在法会里面,一定要有大智慧的菩萨代他们祈请,世尊的法会如是,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同样学习,你没有智慧,一些问题你问不出来,有智慧的人问出来了,同样也帮了一些下根同修的忙。

经到此地越讲越深,越深越接近真实法。讲假的大家都懂——搞分别,说真的好像都不懂了,真实法,告诉诸位,是在于哪里?在于我们的观念转不过来。上一时间我也给大家说过,能见、能闻、能觉、能知的这个本性是真我,大家能不能接受?好多人都说:“能接受。”那简直是痴人说梦话,他的观念还转不过来,他一起心一动念:“我能接受。”他还离不了自身我执的这个“我”,你说“我能接受”的时候,就有一个身我存在,不是真正的理我,所以佛法不能够领悟。

在这个地方,我们晓得,在会的大菩萨多得是,诸位要问为什么要用文殊菩萨作代表呢?文殊菩萨表法,他代表智慧第一,只有智慧第一的人,才能够当下识得“我”的真面目。舍利弗是声闻里面智慧第一,文殊菩萨是大菩萨里面的智慧第一,各代表的智慧不一样。同时,舍利弗和文殊菩萨,代表的各不相同,文殊菩萨代表的是根本智。我们在《华严经》里学习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老师是谁?文殊菩萨。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的会下,成就了根本智,然后出去参学,从德闻比丘一直到普贤菩萨,所谓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圆满得的是什么?得的是后得智。文殊菩萨代表的是根本智,如果没有根本智,没有资格参学。我们在没有得到根本智以前,你参考,广学博闻,告诉诸位,没有别的路子,只有堕落两个字,东参西究,看看这个人的,看看那个人的,不知所终;这个是这样讲的,另一个人讲的完全不一样,所以说成就不成就,跟老师有很关键的关系。你的老师如果能够带着你认识到了根本智,认清了根本般若智慧,般若是怎么一回事,你再去参学,那不一样,所以说,在没有得到根本智以前,一师一法一门深入。你们要真正地好好下一番功夫,这一生绝对有成就,不明心见性,学佛无益,一切法门别管是参禅、念咒、念佛、持律,基础都是明心见性。获得根本智是成佛的近因,不为自己谋福利,专为众生求解脱。

【是时】,我们这个时候,特别是末法时期,一提到明心见性,一提到根本智,一提到开悟,一些人就诽谤。因为他不懂得《楞严》、不懂得《华严》,他只是还没入门,可怜悯者。一说到能够证得根本智,能够见到根本智,能够开悟,能够明心见性,便成了魔王了。楞严兴,佛法兴,楞严灭,佛法灭,所以我出讲《楞严》,我要维护正法。现在的佛教,基本拿着修福便是修道,拿着结佛缘,搞的是分别、执着、妄想便是修行,可悲。不管别人怎样说,我们自己求的什么?我们要看看他的讲义,判断一下,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经依义,佛陀有四依法。再看【是时】,就是大众茫然的时候,文殊菩萨看到大家这个样子,发了慈悲心。【愍诸四众】“四众”是说的在家二众、出家二众。【即从座起】这是礼节,凡是发问必须要遵从一定的礼节,要恭敬,恭敬表现在【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这是请法的礼节。

【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这一段,是文殊菩萨代表大众祈请的话,也是提出的问题。这一段我们分几个小段来解释。

第一段是说明大家疑问的根源,【此诸大众】是指没有开悟的这些大众,这个我们必须要记住,都是指的中下根人,包括我们。他们【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二种”是讲的既是、非是两种道理,也就是心经里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一段就是讲的这个问题。心经里面“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亦是空,空亦是色”就是【二发明性】、【发明二种精见色空】。【色空】是总括万事万物,所谓的“色”是万事万物;所谓的“空”,第一层是虚空,第二层的意思是说的本性本空。末后这一个【应】字,也就是是非之义,双贯“是义”与“非义”两个意思。这个经你接着听很有意义,【是义】就是前面所讲的“无是见”的意思;【非义】是讲的“无非见”的意思。

前面虽然讲过了,到这个地方,我们要有五蕴百法的基础才能搞得懂。有些同学讲五蕴,五蕴就是五蕴,那样讲就错了。五蕴百法,五蕴:色、受、想、行、识,它的范围非常广,包括万法,这个地方的【色空】就是讲的万法,【精见】是讲的心法,色空和色法关系十分密切,所以【精见色空】合起来就是心法、色法,百法明门论主要讲这些。五蕴里面,受、想、行、识全部是心法,也就是此地所讲的【精见】,展开来就是万法。那么展开来是万法,你看看百法明门论,世尊说一切法无我,那么什么叫一切法呢?百法就是一切法。什么叫作无我呢?后面讲的人无我、法无我,人法皆无我。人中,我与大家是一体,哪有我?你如果有对立,肯定和大家会有矛盾,会有冲突;你和大家是一体,有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事业,有共同的追求,哪有我呢?人无我,人中有我便是错,人中无我和大众是一体,这个道理很深,一般情况下我不愿意讲这些,遭人诽谤。色法与心法是五蕴的归纳,实际上我在百法里面已经作了总结,都是一桩事情,归纳起来都归到一心,唯心所显,唯识所变。

那么讲到这里,就牵扯到了观世音菩萨,我们和观音菩萨的缘分太深了,《楞严经》是以观世音菩萨为主的,《华严经》里面,学华严的人,也是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华严经》里面观世音菩萨有单独的一章,《楞严经》里面观世音菩萨也独占一章。这一部经跟观音菩萨有很大的关系,讲到这个“见”,无见非见,这跟观音菩萨的闻海潮音有很大的关系,【入流亡所】、【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这都是环环相扣的。

文殊菩萨代表大家请问,说明疑惑在哪里,【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相,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这个是假设的话,“前缘”是我们所面对的六尘,这个意思是讲:“如果色空等相是见性的话,那么应当在一切物相当中能指出见性来,为什么又指不出见性来呢?”下面又说【若非见者,应无所瞩。】“如果一切万象当中没有见性,那就应该见不到万象了呀。”你看这个矛盾不矛盾呢?文殊菩萨在问题里面已经把这个事实说得清清楚楚了,这个意思确实有相当的深度。

我们现在学习《楞严经》,从前面听到此地,第二卷学习到此,我们能不能体会到一点?如果诸位能体会到一点,你的境界就相当不错了。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体会不到呢?为什么体会不到我与万物一体呢?是什么障碍了我们呢?诸位要从这个地方去反省,我们的认识概念转不过来,我们要回光返照。我们的习气,我们的习惯,我们的认识,一直转不过弯来,没有真正把本性作为自己,还是把我执、把色身当成了自己,所以说前面有认己为物。如果我们回光返照,深刻地反省一下才能有一个出路。如果说不懂,就迷在里面找不到出路,要想懂必须把前面的道理弄明白。

我们以前的认识,我们以前的习惯,这些障碍改不掉,我们会一迷到底的,永远不会受益,永远不会开悟。我们必须去掉严重的所执,放下以前的所学,放下以前的所知,完全按照《楞严经》的经义去接受,那样的话,把妄心就去了。就这么一个障碍,为什么转不过弯来?被以前所学的东西塞在那里,把路给挡住了,心也盲,眼也盲,昏昏溃溃不得出离轮回。佛能不能够度我们成佛呢?不能,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解铃还需系铃人,障碍是自己造成的,还需要自己来把住,别人没有办法代替,如果能代替的话,佛就不用讲经说法了,直接摩顶受记:“你成佛了。”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一切诸佛菩萨没有办法把我们这个障碍拔出,他只能告诉我们事实真理,我们能转得了这个弯,去掉以前的认识、去掉以前的习惯,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才能够成就。把经里面的道理完全认识到位了,完全明白了,弄清楚了,这叫做解悟。解悟是什么呢?认清了自性的根本,知道了自己障碍在哪里,晓得了明白了,成没成佛?没有。习气还没去掉,根还没能拔除,要靠我们转,转几分,拔除几分,就证悟几分,那叫功夫,那才是真正地叫转迷为悟,入佛知见,入佛境界,才得真实受用。我在此地告诉诸位,解悟都达不到,学佛千年不得受用。你就把大藏经都会背也不得受用,不管你佛理讲得多强,境界多高,都不得受用。

所以说,我希望真正想求解脱的人,把[十番显见]搞清楚,搞不清楚,你来跟我学。[十番显见]学明白了,你就能够解悟。能在我身边待上半个月,[十番显见]能够背得熟,我保证让你解悟。你不要太狂太妄:“在哪里都是一样的,看讲义听什么都能够解悟。” 还讲什么因缘不到,那都是痴人说梦话,没有真正明理的人指导你,你因缘永远不会到,永远不会解悟。在这里和大众谈这些,你知道传出去我是要遭怎么样的诽谤吗?任人诽,任人谤,我问心无愧。承担如来家业,绍隆佛种,是一个佛弟子的义务。我们学就要学正法,正法的楞严,《楞严经》能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能帮助我们明心见性,《楞严经》能让我们销归自性,为什么学法不受益呢?原因是自高自傲,错误的执着,没把《楞严经》学懂。诸位,学佛不能一塌糊涂,我当初学佛,就是一股犟劲,不明如来真实义,不敢偷安啊!通过我三十几年的参学,废寝忘食,身体也造垮了,也明白如来真实义了。你们跟我学,可以说是真正的抄近路,有缘的就好好学,无缘的,愿意怎么诽谤怎么诽谤。

今天时间到了,主要还是一个问题,《楞严经》经义很深,讲到的时候呢,免不了有些人不解,会诽谤。但是,我还是那句话,承担如来家业,这是佛弟子的义务,别无所求,只求正法得以绍光,得以光大。绍隆佛种,是佛弟子的义务。魔法当道,特别是一些学佛的人,一提到开悟,一提到明心见性、解悟,马上生诽谤,这都是魔弟子,不是佛弟子。如果不能明心见性,各宗各派为什么要说先悟后修呢?“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在哪里?不是说你明白了就证得几地几地了,道理你可以马上明白,但是习气是一点一点去的,不是说一下子就“噔”证得什么神通现前了,法身怎么怎么……那都是瞎扯淡。开悟、解悟这个境界并不高,只是进佛门的第一道门槛。一些人学佛,并没登入佛教的门槛,还认为是佛弟子,大言不惭。学的是什么?学的是增长贪嗔痴。学得越多,学的都是些文字,学的都是些术语,增长我慢,认为自己懂、自己会,实际并不了解什么是自性。冤枉啊,谤了佛法,堕了无间地狱,无量世不得出,自己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所以说佛才立戒,真正学佛人不见世间过,不说四众过,你学你的,不做佛教的警察,到处去说东家长西家短。要想佛法兴,必须僧赞僧。护法的是在家居士,诽谤法师的也是在家居士,这些都是愚痴的表现。我们想学好必须要做到解悟,我教学生,不是为了想要你们什么,我们交流,纯粹是学如来真实义,要让大家学到佛学的根本,作为一个真正的佛学弟子,不能像一些人打着佛教的幌子,修的是贪嗔痴,天底就好像他修得最好,“这个不好,哪个不好,这个是魔王,哪个是魔王。”你才是真正的魔王。现在这个世道,我们一定要警戒,特别是我们这个学习交流圈子内,不能出现这种情况。今天时间到了,下课。



回向偈

愿以此听经闻法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千百万亿火首金刚护法菩萨摩诃萨

感恩老师 !

原帖来源网址    印代法师佛学园地http://1277595347.qzone.qq.com
YY ID频道:86537757  YY群:5679092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82445237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lengyanjing
本频道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晚上 8—10 点在线讲《楞严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晚上 8 点诵《在家菩萨戒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笔录稿【第081课】

    2013年1月2日星期三

(本稿为《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YY讲座笔录稿,未经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老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法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我们共同研究学习《楞严经》。

我们上一时间研究到文殊菩萨代众请法:【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咱们上一时间学习到这里,这一段意思是说,我们眼前所见到的外六尘,如果没有见性的话,是见不到外六尘,有见性在内,又指不出哪是见性来。文殊菩萨在问话里头已经把这个事实说得清清楚楚了,但是这个意思相当的深。

我们迷,是什么东西障碍了我们?是妄心。妄心是障碍,妄心这个东西,阻塞在面前,就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讲的,【盲盲愦塞】,心也盲,眼也盲,心也看不到,心里头有矛塞,那我们怎么拔掉心里的茅塞呢?告诉诸位,人人都希望把这个茅塞拔掉,可是自己又不肯拔,因为这个东西是自己造成的,还需要自己来拔除,别人没有办法代替自己的事,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也没有办法把我们这个茅塞的妄心给拔掉。告诉诸位,我们就是被妄心给堵住了,真正能够去掉妄心,经典里所说的道理自然明了,把经典里面所说的道理明白了,这就是解悟,也叫开悟,开悟、解悟,开是顿开茅塞,心得悟解。如果心得悟解,解悟是什么?解开了我们迷在哪个地方,知道错在哪个地方。明白了错在哪里,明白了妄心,认透了真性,但是妄心去掉没去掉呢?告诉诸位,解悟时期没有去掉,茅塞还没能够拔除,如果完全拔除了,那叫证悟,那才有用处,所以学佛我们要悟,要入佛知见,入佛境界,才能够得到真实受用,如果达不到解悟,告诉诸位,都是盲修瞎练。

又比如文殊菩萨愍诸四众,代众请法这一段,在会的这些大众们,听到佛讲上一段真实的道理,佛经真实的道理与我们的常识完全相反,我们的常识都是相对的。所以,佛说了真正的道理之后,他怎么想也想不通,我们的所见,既不是本性,又非不是本性,这是讲的实相,诸位如果能够真正的体会到“无是无不是”,告诉诸位,你的心就平静了,你就不落在“是”与“不是”里面纠结了,你的心就定了,不会再有妄念了。正是因为我们心里有是有非,是非对立,所以妄念不断。什么时候能断了呢?“是”也没有了,“非是”也没有了,只是当下知道对与错,当下处理掉,那个时候心就定了,不管你参禅、念佛、念咒、持律,那都能够达到理一心不乱,哪个时候把一切事理看得清清楚楚,心就像镜子一样,照外面照的清清楚楚,外面的是与非清清楚楚,内心里绝对不糊涂。从今天起,一切事,我当下遇到,当下解决,心清清静静,这个茅塞拔掉了,那是无为。如果心理面老是有“是”与“非是”,那心里永远是一塌糊涂,做什么事情都是去勉强去做的。这时候有人问了,既然说心里面无是无非了,那好事我也不管了,坏事也不管了,那你是白痴。心灵是极其灵明的,你看看古大德形容心地——湛寂虚灵。我们的心,遇到什么人,说什么话、对方有什么意图、怎么应付他,是时时清楚的,哪里糊涂啊?妥善、理智地处理好,什么都知道,不糊涂。不是要你整天在那里纠结这个念头对不对?那个念头对不对?是要你遇到当下,当下处理好,这是功夫。不要成天在那里作意,什么是作意?遇到一件事,在那里纠结,我这样做对吗?我那样做对吗?根据当时的情况,心里面干干净净、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本来无一物,这就对了。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才是此地讲的无是无非,本性是觉而不迷的,所以,不管你怎么想的,我当下清楚,我处理的圆融就行;你心里还藏着个是非,那就有一物,那就错了,茅塞塞在这里,一些对错纠结的概念,时刻塞在心里,不能开悟。

凡夫不能开悟,皆因为妄想。阿罗汉证得九次第定,他把妄想抛开了,那比无想、非想非非想天高出很多了,聪明很多了,但看《楞严经》里怎么说,他是【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还是分别,还是法尘,到后面说实修境界的时候会详细地跟大家介绍、说明。诸位要成阿罗汉很简单啊,证得须陀洹,天上人间七返生死,当下悟得佛境界,像六祖一样,当下圆满登地,不用来人间了;但是有个条件,佛法的道理一定要懂。如果你的知见学歪了,你十辈子八辈子无量世也证不得阿罗汉,如果佛法的道理不通,诸位要晓得,歧途太多,岔路太多,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如果能够正确地辨别邪正的路子,哪条路是正的,哪条路是邪道,岔到别的地方去了,能够认识清,要认透光明大路,不要老是在分别执着里面出不来,要依自性的方向去找,所以,教理不能不通。不通教理,决定要走冤枉路,一定会吃苦头。

佛在世的时候跟着佛,我们迷失了,佛会想办法把我们拉回来,但是现在呢?明心见性的老师难找啊!我们末法时代到哪里去找老师?我们要依经不依人。《楞严经》第六卷的末尾,四种清净明诲里面,在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从哪里去判别?哪个是真正的佛法老师?我们要依经不依人,是不是帮助我们明心见性、销归自性、遵守清规戒律?有些打着佛法招牌的妖魔鬼怪,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如果邪师当成明师跟他走了,那才冤枉啊!在末法能够遇到正法,能够不迷失方向,都是善根福德特别深厚的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绝对遇不到这个机缘。遇到了,这一生坚决要成就,不能等来生。

在佛法里面最重要的是四依法,如果我们懂得四依法,能够守住四依法,纵然是在末法,我们也能认得真正的佛法。四依法里面第一个是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是经典,我们依经典。经典是什么经典呢?《楞严经》、《华严经》、《六祖坛经》、《金刚经》等等这些明心见性的经典,依法不依人,依经典所说的如来真实义。人是什么呢?是菩萨、是罗汉、是历代的祖师以及传法之人,一些传法的人传承如来之法,都是提供给我们参考资料的人,但是要晓得,经典是主,不能依人。在唐朝时期,六祖虽然为人卑微,悟性极高,得到五祖的传承,一些愚昧的人,依人不依法,到处追杀六祖。现在这个时期,迷的人就更多了,迷名闻利养,真正讲经说法到位的人,不一定受人尊重,不能够慧眼识真,可悲啊!依法不依人的修学方法是怎么修呢?以念经为主,念经、背经,经读千万遍,其义自然现。我让大家背十番显见,唯经可依,经典是我们所依靠的第一手资料,重要的部分必须要熟背。我们现在念经,念不出真正的意义来,为什么?满脑子都是分别、执着、妄想,我们归不了一真法界,如果我们能够销归自性,回归到一真法界,那么尽虚空遍法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佛祖教给诸位的妙法。我们都听说过《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那个“妙”字不可言啊!大藏经里面对这个“妙”字注解很多,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大师,九十说妙,妙在哪里?妙在不可思议。我们学经,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时代的众生,见解各不相同,见解、知见都是错误的,有见解,有知见,有成见,就错了。

诸位要晓得这个经,要晓得性,本性是不变的,不变要随缘,讲随缘,就是随缘自净,本性是能觉能知,它时刻不变,但是当下的缘种种不同,我们要契合当下的缘,所以,这个经不能千篇一律地讲,藏经虽然浩如烟海,但是,真义只有一桩,佛经没有第二个讲法,只有一个讲法,明心见性,认清本性,绝对没有说,让你怎么去执着的,执着法,那就错了。你看看所有的佛经讲的道理,别管是汉朝人注解的,唐朝人注解的,宋朝、明朝、清朝注解的,道理只有一个,就是《华严经》里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拿本经《楞严经》来说吧,《楞严经》注解就有一百多种,但是宗旨都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果我们的心能够定下来,仔细地分析,就可以明白,我们不能死在文字里,我们要依义不依语,大家要注意这个问题;注经,研究注解,便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必须要销归自性。别看经的注解那么多,它都是帮助我们消除妄想,回归自性,是让我们明确认清自性的,所谓的销归自性,每一部经展开,从【如是我闻】,到依教奉行,都字字分明,都是释迦如来本性所流露出来的经,你要是东参西究,看看这个人的注解,看看那个人的注解,现在有些人故弄玄虚,搞一些新的妄想、执着、分别的理念,来驳倒古人的注解,那都是错误的,所谓的学问家,那是搞分别、执着、妄想的。我们要学的是什么?我们要认清自性,不搞学问。我们要学开智慧,智慧不开,我们的慧命是死的,我们想得到受用,必须要懂得根本智,根本智最重要!根本智大家千万不能疏忽。根本智就是一心一意,无有杂念,不能成天妄念纷飞,不能在那里掺杂。根本智是什么?根本智就是本来清楚、本来明了,本来就能够知道对错,不是后天所学、所参考的。

我们学习就是要消习气,我们学习不能贪舒服、贪顺境,富贵不修道,顺境生懒惰。在逆境里面,把自己的习气、把自己的烦恼、把自己的脾气、把自己的棱角、把自己的贪嗔统统磨得干干净净,你就成功了。你仔细看看祖大德、有成就的人,他是怎么成就的?祖大德、有成就的人,他的道友、他的师父都很苛刻,都是逆境中的恶人。现在没有师道啊,现在当老师的想磨一个徒弟,徒弟是爷;你别说磨他了,他反而回过头来诽谤你,你想做善知识帮助他改习气,他把你当成恶知识,因为你不如他的意。我在这里宣布,以后谁也别到我这里来了,我不想见人,我教徒弟教够了。到我这来是干什么的?求学的,想得到提高。当你想点拨他的习气,帮他消消习气,削削棱角,但是通过来的这些人,我伤心了。你想磨磨他的棱角,去去他的习气,他是爷啊!反过来诽谤,不尊师、不重道。你跟他交朋友还可以:“哦,你是来看我的,我感恩你,我膜拜你。”他高兴得不得了。一个个都没有成佛大志:非要在今生有所成就;来的人没有一个这样说:“我要成佛,我要把佛理搞清楚,我要把习气消干净,我争取在这一生当中有大成就。”学佛,成佛,怎么成?障碍过不了,我执、我不如意这一关过不了,你的贪、嗔之火去不了,没有出息。你就看看现在这些修行人,挑羊头卖狗肉,各个喊着去习气,有几个去习气的?

我们修学要从哪里下手?我们要学一乘佛法,我们要修不二法门,首先要心平,首先不要自以为是。你是去求学的,那老师说你有错误,你就不能不承认。你看看人家善财童子《华严经》里面是怎么成佛的?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唯有我是众生。看到好的,我要好好学习,我没做到;看到坏的,我有同样的习气,我需要改正,这也是一个警策我的老师,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是个众生。我们这些学生是怎么学的?唯我是菩萨,一切都是众生。你学个三年五年一百年一辈子你都修不成!你也入不了不二法门。我们不是没有老师教,是不肯修啊!自己把机缘错过,是修贪嗔痴的,随自己意的。我把佛法贡献给诸位,但是诸位又是怎么回报我呢?不是拿修行来回报我,而是拿贪嗔痴来回报我。大家不努力,怎么成就?说老实话,现在的人心中是非太多了。

在此地文殊菩萨讲【非是畴昔善根轻鲜】,能够遇到楞严大法,前辈子修了很大福德,才跟着学习《楞严经》。但是由于这一辈子他的贪嗔痴太严重,就会耽搁成就,善根成熟了,在今生可以了脱生死了,不是往昔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够,而是他的心地不够。像楞严大法,一乘了义,不能接受,像一些磨练,破除习气,他不愿意接受。不是不能成就,而是他根本不愿意,没想过要今生成就,他是进来玩一玩的,玩弄佛法的,他本来有这个因缘可以在今生开悟,在今生可以顿悟就可以成就。文殊菩萨慈悲【惟愿如来大慈发明】,请求佛大慈大悲把道理讲清楚。文殊菩萨请佛发明什么呢?【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文殊菩萨请佛说明这些物相与见性是什么关系,在这中间根本没有是与非是,这是究竟啊!也就是说,见分与相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正是因为见分与相分同源,所以没有是与非是。

诸位要晓得,一切万法的根源,要是能够真正证入了一真法界,那真是与天地同根,与万物一体。《华严经》里面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真的境界。马祖道一说的究竟理:平常心是道。平常心是一真法界,那都是平常的,我们平常的时候走在大街上,无知而知,没有要知什么,对于大街上的人来人往、男女老少,穿红还是挂绿,年龄大小,长得高矮胖瘦等等都清楚。身边走过什么样的车,我们所经过的是什么样的环境,那是一真法界,没有能见与所见的概念,没有说:“这是我见到的,那是我所见到的。”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了,无自无他,那还非要说“这是我的见性能见到的”、“那是我的见性所见到的”?还有是与非是这种关系吗?你去看看有没有那种关系呢?平常心没有那些,平常心是道。马祖道一,继承六祖大师的如来禅,总结出这一条——平常心是道,到了这个境界,是究竟解脱的大自在啊,大觉不迷,这一句话就能够点破,把这个事实真相说出来。可是,我们真正的能入这个境界,不是容易的事情,你有意,你就入不进去。别看我们生活当中常常有,但是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就是不能入,那个时候是万法一体,万法一体跟我们所说的“别人享受就是我的享受,别人受苦就是我受苦”,是不是这个概念啊?要是认为万法一体是“别人享受我享受,别人受苦我受苦”,那是大错特错!那是你不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是一不是二,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没有二相,没有第二个概念,自己与一切万物、与一切众生都是一体,无有二念,那个时候叫同体,那是真的清净。

六根清净方为道,法界是清净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庄严在哪里?庄严就是美好,美好在哪里?清净、无烦恼啊。可是我们迷惑颠倒的凡夫呢?追求的是虚妄,是不清净。大乘经典,别管是《楞严》,别管是《华严》,所有的大乘经典无非指给我们一条明路,让我们返妄归真,认清本性本来清净,认清如来说法如筏喻,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非非法。有些人特意追求一真法界,追求不二法门,寻心不得待心知,有寻有求便是心生时,又不清静了,有取有舍入魔道啊。我们看看古代的高僧传、圣贤录,每一个朝代成就的人都很多,跟诸位说,现在成就的人凤毛麟角,人家能够成就,好像我们没有法子成就,实在讲不起来;道理很简单,从前寺庙丛林二时讲经,上午四个小时讲经,下午四个小时讲经,讲经是讲八个钟点,首先要让大家明理,明理就好修了,八个小时休息,八个小时干活。换句话说,他一天到晚都在经教里熏习,道理一再地熏,在道场修个三五年肯定有成就。我们现在听上一个钟点,学上两个钟点:“懂了。”、“会了。”心不清静啊。让背经不背经,让看讲义不看讲义,道理不懂你怎么成就?大概算算我们一个星期学几个钟点?听完之后,你是不是念念在你的所学上?不是。听完几个钟点之后,东家长李家短,或者去看电影,或者去看电视,接收的是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们的经典道理给你讲得再到位,你根本不入心。你接受的是世间五欲六尘,世间的五欲六尘薰习了一天二十几个钟点,佛经薰习下来连半个钟点都占不到,你要不邪知邪见才怪呢!心不在焉,心不在佛经,怎么会有正知正见?幸亏我每个星期我还坚持讲经,那些连听经都不听经的就更不好说了。

我们学习脑子里想着怎么修,和我们脑子里是五欲六尘、电视电影,那差多少?如果我们能像古人一样,修行佛理念念在心,佛经念念在心,哪句话不明白,也常常当成一桩大事;如果自己想都想不明白,看讲义也看不明白,问老师,那样学习保你能成就。我们不是学佛的,我们是来混着玩的,我人微言轻,受不到大家的重视,我买一套房子,希望同修们能有一个学习的支撑点,我在讲堂里每个礼拜讲经,大家不明白的可以来问,家里有事不能来,打电话,发QQ留言,但是又有几人问过呢?你要跟一个老师学的话,你就应该好好地把一个老师教的东西弄懂。看看东家学学西家,怀疑这个老师讲得怎么样,这样你怎么能够有成就呢?这都是教理不通,教理通了以后成就很容易。

文殊菩萨在这里代众代请的,实在讲,我在前面讲座里都讲过,好多人不记得。文殊菩萨请佛陀讲:“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这句话是说的什么?咱们佛学大纲是唯心所现,唯心所现我在前面也详细地讲过,在这里再道一遍,说法者苦口婆心重复地讲道理,反复地一遍一遍地提醒你,前面学的我们都疏忽了,前后都不贯穿,如果你前面的意思你用心了,到这地方通了,就不用文殊菩萨再帮忙启请。文殊菩萨启请了之后,佛又是怎么讲的?【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这一段开示在《楞严经》里面非常重要,如果学习《楞严经》不能将全经的经文背会,最要紧的要把十番显见背会,十番显见不会背,这一段你一定要会背,必须要把它记住。

我们看佛讲话很简单,但这几句话,你要细细地解释这里面的意思,无穷无尽,一切世出世间法全都包含在此中,这是谁的境界呢?这是佛与大菩萨们的境界。换句话说,诸法实相是一真法界的境界,不是虚妄的。十方如来在十法界里面果位到顶了,说大菩萨一般都是讲八地以上的菩萨,八地以上的菩萨转识成智。【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自住三摩地都是登地的菩萨,这菩萨不是普通的菩萨,用一句浅显的话说,心定了,心不定没有住处。心定在了三摩地中,这不是藏教菩萨,也不是圆教菩萨,也不是权教菩萨,绝对不是小乘人的禅定,告诉诸位,权、小二乘他们所修的定没有离开阿赖耶识,换句话说,他们的定用识心修的。八地以上的菩萨成了性定,舍识了,舍识之定是正定,未能舍识的这个定不是真定,为什么?未能舍识的定用识修定,有出有入,有所住处,而本性大定没有住处,没有出入,所谓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是大定,这是真正的定。

我14岁的时候入空无边处定,老和尚说我玩一玩可以了,不能落在是中,当时还不太理解,过了几年方才明白,有出有入的属于意识定。性定绝对不是凡夫用一种功夫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妄想,不是用克制而得到的定,那是本性称性之定,所以圣人常常在定中。那么再跟诸位说,这样的大定,本来人人具足,十方如来有,八地菩萨有,我们凡夫也有,但是看你认清认不清,认不清就没有,认清你也有,常常有,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哪一个众生没有佛性?本性本来具足大定,可是我们没有,我们认不清,不起作用,被妄识障碍了,我们反而追求定,反而克制欲望,克制妄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真正地明白了自性本定,就像六祖在坛经里说的“只讲见性,不讲禅定解脱。”自性本定,何必加上意识去做为呢?那不是头上安头吗?这个地方所讲的三摩地,是本经所讲的楞严大定,是舍离了妄识,性定现前,此定正是禅家所谓的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能所俱亡、当体寂灭,你看这多自在,灵光本性般若光,清净自在无惆怅,无忧无虑闲世界,静察鸟语嗅花香。灵光是本性里面的般若智光,不是修来的,本性里面原本俱足的,脱根脱尘。根是内境,内六根,外六尘。般若智慧光明是迥脱根尘的,诸位跟着我都能体会到,凡事着在根上,着在尘上,着就是着相,着根是什么呢?是内着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着了内相;或是着了外面的境界相——色、声、香、味、触、法,一着相灵光就失掉了,阎王老子就要上门讨债了,黑白无常两个大哥来了以后:“事情办完了?”链子一锁:“跟我去吧。”那时两脚一伸,一家子好亲戚跟来不了了。

内不着根身之相,外不着尘境之相,这个时候灵光独耀。那个灵光是本有的,实际上失去了,怎么失去的?自己失去的。我们内离六根,外离六尘就行了,就找着自我了。你看看《华严经》、《楞严经》里面,讲登地的菩萨,他们无着、无缚——解脱心。无着就是脱尘,心里清楚,一尘不染,五欲六尘都染不着,都不沾染,就脱了外面的六尘。内里面脱根,说实在话,眼见的时候没有眼见的这个概念,见到的清清楚楚,没有见与所见;耳听的时候没有耳听的这个概念,耳听的时候耳听得清清楚楚,没有听与所听,观音菩萨所说的,动静二相了然分明,这个时候没有分别执着,心里清楚一尘不染,内不着六根,外不着六尘,没有见与所见、闻与所闻,没有自、他相对,便是一真现前,清静般若之相,这个灵光,是觉而不迷,这个光是照见的意思。我们要修行,内里要摆脱六根,外面要摆脱六尘,难啊,不容易啊,你就摆脱一辈子吧,这一辈子就忙着去摆脱吧。

佛经里面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心经》里面说“照见五蕴皆空”,你照就行了,你不要在那里:“我要摆脱。”心里清楚一尘不染,这不就是照见吗?何必要摆脱呢?赵州八十苦行脚,未得解脱,老僧说:“谁绑着你了?”赵州马上得解悟:“噢,原来如此啊。”于是照见五蕴皆空,根尘离念没有我,妙哉妙哉,妙在哪里?妙在菩提本清净,迷者求解脱。如果心里清楚一尘不染,无有相对能、所二相,只是清楚,便做到无缚,根尘两脱般若真智才现前。所以在这个境界里,能所俱空,能与所是一不是二。当体寂灭,寂灭即是涅槃,涅者不生,槃者不灭也,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一切法不生不灭。

诸位要记住一切法,没有一法生,没有一法灭,这叫作诸法寂灭相,这才是真正的一乘法。想不想证得?想,就得把道理搞明白,搞不明白想也没用。一真法界就是这个样子的,能所双亡,可是呢?我们着了相以后,看一切法都是生灭相,实际上,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的,打个比喻来说,法界比喻我们的这个性,世界在我们众生看来,小团体内、小空间内工作有了调动,这个单位少了一个,那个单位多了一个,在于本现前来说,和这个大的环境里面来说呢,它是有增减还是无增减?没有增减。用柴生火,好像有生灭相,其实柴化成了灰,但是它所含有的矿物质还是那么多,有些化成了微细的地水火风,存在宇宙空间里,但是在空间里增没增加?不是法有生灭,是我们的心有生灭。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了,听经也应该听了不少了,总之也懂得一个大前提,佛在一乘经典里面跟我们讲都是不生不灭的,别管精神世界还是物质世界,都是不生不灭的,境随心转,六祖在光孝寺遇到两个出家人辩别风吹幡动,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六祖便说:“是仁者心动。”万象无生灭,是我们的心在生灭,我们境随心转,一念无明,也就是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你只要落在分别执着里面了,内着六根,外着六尘。外面的境界相是我们能变所变现的、所显现的,这个大前提一定要把它牢牢地给我记住,真心是不生不灭的,那么真心不生不灭,万法有生灭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白的就明白了,不明白的就不明白。你说不明白,对,它就是有生灭。有些人说我明白,我觉得没有生灭,对,没有生灭。它到底有生灭没生灭呢?如来知道了,我们不知道,诸位想想真心见的那个境界,当然也是不生不灭的景象啊。相是心变的,我们的这个心是污染的心、生灭的心,念念生灭,所以所现的这个境界相统统都是生灭相,如果认清了我们的心是不生不灭的,那外面也没有生灭相可说了,连能见都没有了,哪还有所见生灭啊?所以我们要用生灭心,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诸位想一想,到哪里去找?找不到啊。今天就到这里吧,诸位晚安!



回向偈

愿以此听经闻法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千百万亿火首金刚护法菩萨摩诃萨

感恩老师 !
原帖来源网址    印代法师佛学园地http://1277595347.qzone.qq.com
YY ID频道:86537757  YY群:5679092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82445237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lengyanjing
本频道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晚上 8—10 点在线讲《楞严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晚上 8 点诵《在家菩萨戒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笔录稿【第082课】

   2013年1月4日星期五

(本稿为《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YY讲座笔录稿,未经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老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法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我们再继续学习。

我们上一时间,学习到【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这里讲到了见分、相分两分,见、相二分不分彼此,互显互现。佛在前面曾经讲过,可能在此地我们忘掉了,文殊菩萨又把前面佛所讲的意义又提起来,前面说过【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我也曾仔细地讲过,这么反复一遍一遍地提醒,意思早就该通了,还用文殊菩萨在这提醒吗?大家学习,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用心不专啊!如果用心,我们就能够前后呼应,前面讲过了,后面只是巩固加深前面的意义。《楞严经》里句句、段段都是悟处,前面一句悟不了,后头一句也悟不了,一遍开不了悟,再来一遍。

请看经文:【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这是说的唯心所现,在《楞严经》里面,这里非常重要。前面交待过,如果不能将全经的经文背诵,至少要会背十番显见;如果十番显见不能完全会背,这一段一定要背,必须要把这一段记住。

我们看佛讲话实在是很简单,没几句,可是这几句话要是细细地解释里面的意思,真是无穷无尽。这几句话包括一切世出世间法,这是佛与大菩萨们的境界,是一真真实的境界。【十方如来】,这个十法界里面果位到顶,如来的果位。【大菩萨】一般的讲法,八地以上的菩萨称大菩萨,八地菩萨才能转识成智,得如幻三昧;因为下面有【于其自住三摩地中】,所以这个菩萨不是普通的菩萨。【自住】,用一句浅显的话来说,心定了。心不定,没有住处,心定了,不是权教小乘的圣人。权教小乘圣人,他所修的定力没有离开阿赖耶识,有能、有所,有进、有出。换句话说,权教二乘所修的定,都是用识心所修的,不入性定。本性本无动摇,那是性定。

八地以上的这些菩萨称性所修,已经舍识了,舍识之定是真定,还没舍识的定不是真定,因为没有舍识的定,有出、有入、有住处。对境界清清楚楚,称性的大定,没有住处,所谓行也禅,坐也禅,行走坐卧体安然,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行走坐卧无不是定,没有出入,这叫大定,这是称性之定。大菩萨所修的是性定,绝对不是凡夫用一种克制的功夫,克服自己的欲望,克服自己的妄想,克服自己的起心动念而得到的一种定的境界。大菩萨修的是称性之定,称性是属于自觉圣智,自性本不动摇,所以它是常在定中,如来行走坐卧,常在定中。那么再给诸位说,这样的大定,本来就是如如不动,十方如来、八地菩萨都有,八地以下的菩萨就没有了吗?也有,我们凡夫都有。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哪一个没有佛性呢?平常心便是定。平常心的时候,也就是平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的时候,就是大定。我们虽然有,但是我们认识不清,自性本定得不到起用,我们所启用的是“有”,有作为,有克制,有清净可求,是妄识、妄求障碍了本来清净的自性。如果去了妄识,三摩地就现前了,三摩地是定的意思,心里求静,静即是妄,无求无寻,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的那个便是本定的自性。

这个三摩地是本经所讲的楞严大定,本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舍离妄识楞严大定就现前。舍离妄识,住在此定中,正是禅家所谓的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能所俱亡,当体寂灭。灭,灭的是妄想分别执着,这样就得自在了。灵光是本性里面的般若智光,不是修来的,本性里面原本具有清净妙性,它是脱根脱尘,一尘不染的。根是内境——内六根,尘是外六尘。般若智慧光明是脱根脱尘的,诸位在这里应当仔细体会。凡是着了根、着了尘,这是我眼所见到的,这是我耳所听到的,便着了根尘了,那就有了我相了,有了眼能观,有了耳能闻,有了所见所闻就着相了,内着于根,外着于相。要是着了内相,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或是着了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一着相,灵光就失掉了。内不着根身之相,外不着尘境之相,这个时候灵光独耀啊,那个清楚明了,本来灵明如慧日当空,是每个众生本有的,我们人人本具,但是在众生份上,我们是失去了,怎么失去的?着相失去的。

佛在《楞严经》里教给我们如何恢复内离六根、外离六尘,教给我们无着、无缚——解脱心。无着就是脱尘,心里清楚一尘不染,五欲六尘都不沾染,这是脱了尘;内里面脱根,说句实话,外面脱了尘,内里便脱了根了,外面不着相了,内里哪还有个根身要摆脱掉?佛在经里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像《心经》里面说的:【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根尘离念是没有我相,如果有我相、有我这个概念,便落能、所:我能见、我所见,我能闻、我所闻。无我的时候,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没有“我见山,我见水。”“我所见山,我所见水。”这个境界,这样才能够做到无缚,根尘两脱、能所双亡,般若真智慧现前。所以在一真法界里,能所俱空,能与所是一不是二,当体寂灭,寂灭即是涅槃,涅者不生,槃者不灭,也就是不生不灭,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诸位要记住,一切法,没有一切法生,没有一切法灭,这叫作寂灭相,这是真实的说法。眼见潮起潮落,耳听声去声来,无有潮起潮落相,没有声去声来心,诸法灭已,诸心不生。

诸位学佛到学此地,得到一个大前提,饿了吃饭,冷了穿衣,境随心转,如果做不到这样,便有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外面的境界相都是见分所显、所变的,一切法唯心,大家一定要牢牢记住,真心是不生不灭的。诸位想一想,真心不生不灭,那么诸法有没有生灭呢?诸法当然也不生不灭。诸法本来有生灭,为什么说诸法无生灭呢?心无生灭。比如说我们喝茶,放上茶叶,倒上开水,等冲出了颜色,再倒到杯子里,我们把茶水喝掉。我问诸位,这个法有没有生灭呢?本无生灭,哪来生灭啊?六祖说的那个话对,两位施主说风动?帆动?六祖说是“仁者心动”,仁者心不动何来的生灭法呢?你放入茶叶,倒入开水,冲出颜色,倒到杯子里,把茶水喝掉,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如果心里没有放上茶叶,冲出颜色,把茶倒到杯子里,把茶水喝掉,你何来的生灭呢?所以说觉者无生灭,事实就在面前,你尽管做就是了。没有开悟的人事情很多,开悟的人没有事做啊!但是没有事做,他是闲着吗?告诉诸位,无作而作,无为无所不为。其实事情很多,就看仁者心动与不动了。

各位想一想,真心是不生不灭的,真心所变现的那个境界,当然也是不生不灭的清净相。相是心变的,心执有便有。我们现在是个污染的心,是生灭的心,念念生灭,所以变外面的境界统统是生灭相。因为我们的心是念念生灭,所以生灭相是念念生灭的。几时我们的心不生不灭了,外面的境界也就不生不灭了。所以,我们用生灭心,去找那个不生不灭的境界,诸位想想到哪里去找?找不到。阿罗汉、辟支佛所找到的只是相似的,不是真实的。告诉诸位,阿罗汉和辟支佛所找到的不生不灭的相,不是真正的涅槃,属于是有余依涅槃,为什么?他们是用的生灭心。诸位不要错用了心,“生灭灭矣,寂灭现前”听着没有错,他又着了“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所以不动心,他修了止,他修了观,所以佛骂他们焦芽败种。

我们学佛要学一真,首先要认清生灭心,要离开生灭心,生灭心是假的,是虚妄的。生灭心是什么呢?生灭心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念头,生灭心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自己看看自己的心,一个念头灭了,一个念头又生起来了,念头是生生灭灭的,不能够保持住一念,如果保持住一念,就叫做定了,就叫做一心了。那个无想天人就是保持着一念,后面讲到无想天的时候给大家说一说。十四岁游玩无想天,老和尚只让我玩一玩。谁想到无想天玩玩?落一念,只保持一念,就能到无想天去玩了,就入无想天了。那时候我观察无想天到底是怎么修的,一个念头保持住,心定在一处,叫作心一境性。无想天人他就保持着一念,四空天人,像阿罗汉、权教菩萨,他那个定就是保持着一念。福生天,福广天,福爱天,再往上,五不还天,他们能见到相似的不生不灭的清净境界,但是它不是真的不生不灭的境界,如果他再把那个一念断掉了,那就真的证到了不生不灭的境界了,一真法界就现前了。这是把修行最高的原理原则给大家说出来了,真的能解决问题,彻底能解决问题,最快速地能解决问题。把生死这桩事情尽快地解决掉,还是《楞严经》好啊。

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是什么?不生不灭的真心,也就是不生不灭的六根真性,眼能见、耳能闻、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领纳,此“意”非第六识的意。六祖和永嘉禅师对话当中,六祖给永嘉禅师证了开悟以后,永嘉禅师马上便请回,六祖就告诉永嘉禅师:“走那么急干什么?天快黑了,在这里住一宿再走不好吗?”永嘉禅师便说六祖:“我本来没走,说我要走,这不是分别意吗?”六祖便说:“分别不是意。”般若本来能知,此分别非同六识分别。会用不会用?阎王老子不会用,所以说做阎王啊,八地菩萨会用,所以说登地菩萨。你到了那个境界会用,自然用得得心应手。以上所讲的这些,都是十番显见的重要之重要。大方向是教我们舍眼识用见性,我们如果悟到了这个道理,能依照这个道理来行,释迦牟尼佛就眉开眼笑了,那是真正得到诸佛所说的真实义了,保证大家有所成就。老师教学生,学生学得不错,确实是有成就的;老师教学生,学生学错了,老师掉泪,悲哀啊!

我这两天也白了不少头发,教的学生不争气。与我所教的背道而驰,不是我的学生。我所教给大家的,是要让大家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不要做佛教里面的警察,老是去检查监督外在的一切对错。而是要自检自己的贪嗔痴与习气,要自净其意,是要求大家销归自性,证得本性清净,一清楚一切清楚,一明了一切明了。叫你生起大悲心来,不是对一切众生有意见,而是对一切众生生怜悯心,用善巧方便,善安慰之;用善巧方便,善爱护之;用善心而悯爱之。但是呢?一些人挑羊头卖狗肉,做的是什么呢?背道而驰,不入道,还认为自己是修行人,也不害臊,也不拿镜子照照自己什么面目了。

我们学的要舍去意识,用根本的自性明了,我们要见性,如果对于眼根明白了,一根明白了,其余五根都是一样的,都明白了。见性是平等的,见性没有分别了,五根都没有分别了。没有我见即没有所见,没有我相即无分别,但是对一切都清楚,对一切都明了,对错是一切分明,对一切分明而绝无分别,所以见性叫作“照见”。诸佛无上智,愚者不能用。我们要像一面镜子来照自己,不要拿镜子去照别人。然后,自己再真正地变成一面镜子,照见里面,对错分明,正误分明。怎么做?怎么为?绝对没有分别心,没有怎么做、怎么为的心。那么也许大家又要分别了:“好啊,我用见性去照,一切不就不分别了?” 人跟人也不分别了,男人女人也不分别了,麻烦了,那就一团糟了,那这个社会还成什么社会呢?告诉你,平常心是道。我们平时散步,悠闲自在,心里清清净净,见一切知一切,路旁有个小障碍,便能够本能地跨越绕过,这个时候,一切清楚一切明了,绝对没有“我能见,我所见。”“我能为,我所为。”如果回头问你,你所走过来的路上有没有障碍?“有。”哪地方有障碍你会说得清清楚楚的,那就是无分别,那是照见。诸位要搞清楚,照见之后是没有分别的,虽然没有分别,可是样样都明了,绝对不会混乱。照见里面没有作为,诸位要记住,无作,无作里头随缘。随什么缘?随当时的情况,绝对不会错的。如果你过马路正走着走着,对面过来一辆车子,你会说我本能地让开了,那就是般若,没有让的意思,只要有车的话就往旁边一让,就是这样,随缘不变,本性清楚明了的,就是经上所讲的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它起作用,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众物、环境应所知量,觉知时时起作用,但是就是没有“起作用”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分别,没有我相,没有他相,没有众生相。没有我相、没有境界相,没有能所,能所俱亡,只有一真。那个时候某人叫张三,你就叫他张三;那个时候某人叫李四,你就叫他李四,你是应众生心,佛菩萨随顺,佛菩萨心里没有某人叫张三、某人叫李四的的概念。诸位要好好去想这个道理,心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确实没有一法可生,没有一念可生,可是加了念的时候:“张三兄、李四兄……”

以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就叫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不坏世间法,佛法不碍世间法。佛法是离不了世间法的,随缘不坏世间法,在证得三摩地这样的人,他没有世间法也没有佛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呢?佛说法,说世间法,他是说的众生心里面的见解,释迦老子说这一番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我们如果不识真性,我们就听得迷迷糊糊;如果对自性没有认识,释迦老子所说的这些话,全是世间法。随心应量,虽然佛说了四十九年,还是一句话没说,要知道,佛一句话没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妙啊,妙在你想不通,不思议,你想通了,它就不妙了,这叫真实义,真实心。想入此境界,当向明处学,跟不会的人你学不会,得跟明师学,明心见性的老师才能跟你说明这些。

我们所有的行为与真实不相应,真实是什么?真实是清净的不生不灭的,所以佛的言语也不生不灭,佛的行为也不生不灭,常在定中。佛不但自己不生不灭,佛眼看一切众生生死也只是虚幻,所谓芸芸众生,也是不生不灭的。但佛自己说自己不生不灭,但是众生呢?众生就有生有灭了,因为他还没成佛,他还有分别心,他有我相、他相、众生相、寿者相。他还有能、有所。在佛菩萨境界里头,只有一境无二境,虽然十法界的境界摆在佛的面前,但是他是一真,全是清净寂灭相,无能、无所,当体寂灭。这个境界,我们几时能得到这个境界,我们自己就入了三摩地了,像佛陀一样了,得到这个境界你也自住三摩地了。能够得到这个境界的时候,跟诸佛菩萨所证的是一样的,诸佛来接,入不思议一真法界,住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面见阿弥陀佛,面见一切诸佛。如果我们见到的这个境界跟经里讲的不一样,那我们还没住在三摩地中,不住三摩地中就不是真实的菩萨。

贤首宗的判教,始终圆顿,惟有圆顿教才是真实的,其它都不是真实的。佛境界,正是佛家所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清静,一切清净,一明了,一切明了,所现的都是智慧光明,身心法界无二无别。十法界还是十法界,六道轮回还是六道轮回,在佛菩萨那里没有十法界也没有六道轮回,那真正是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刚才我说的都是诸佛刹土。以色求,以音声求,不能入诸佛刹土。还不悟啊?在这里卖个关子,悟了就成佛了。这里面“那伽”是比喻,那伽是印度话,那伽有好几种翻译,有的翻作龙,有的翻作象,总而言之就是动物当中最大的。你看那个大象在一切事当中,它的身躯很大,站在那里四平八稳,好像如如不动的样子,不像其它动物身心都是不停地在那里乱动,象在哪个地方都会如如不动,龙象都有它的威德,用这个来比喻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梦里明明有六道,醒来觉后无大千。

三摩地,刚才给大家讲了,就是楞严大定。八地以下的菩萨虽然也有三摩地,也有定,但是是什么样的?解心未亡,追求的心未消。自性本定时,便入三摩地。解心未亡,能所未亡,我相未灭,不能自住三摩地。换句话说,他还有二,没证得一真如,还住在二法里面。住在二法里面,跟诸位说,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再往上佛法界,十法界里面还有声闻缘觉,还有六道。没有十法界,便没有二相,便是一法界,便是诸佛刹土,便是入诸佛性海,便见一切诸佛。和一切诸佛法性融为一体了,不是见一切诸佛还见什么呢?所以说叫一真,有十法界就不是一真,有十法界总地来说不是一真法界。有没有听人说十真法界?都是一真法界,没有说十真法界的,一真法界当然就不是十真法界了,也不是六真法界了,六是六道众生,十是十地众生。

权教小乘都住在十法界里面,十法界里面有佛、有菩萨、有声闻缘觉、有六道,有通,有不通,十法界有通真,有不通真,有通达真如自性的,有不通达真如自性的,这里面境界各不同。在十法界里面佛也分类,佛有藏教佛,藏、通、别、圆四类佛,这是从认识本性上来说,佛都是一样的佛,但是判教不同。藏教的佛,是十法界以内的佛,还没有明心见性。什么样的佛是藏教的佛呢?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投身在印度,那是藏教佛,为什么呢?示现八相成道,这是藏教的,通教以上没有八相成道,通过八相成道的佛叫做藏教佛。佛教有个藏头佛,藏教里头到顶了——藏头佛,藏是什么?解悟佛。告诉诸位,认识清了佛性,他是通过一步一步慢慢地,再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藏教佛比起圆教佛,连圆教初住菩萨都不如,圆教初住菩萨都比他高,藏教只是道理,定力不够,它是解性,不是见性。圆教初住位的菩萨见性了,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还是有意识地修,那就是藏教佛,什么时候舍了意识,就证真了,如果不舍意识,总是攀缘外面的这个尘境,心有所缘,有能修、有所修,有能舍、有所舍。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是外境,天天求阿弥陀佛来接,还是攀缘外境,自己不得自在,如果见了自性之后,见性是悟真,悟真以后自己才如如不动,便有了真正的住处了。有真正的住处,自住自地,入本性法界,圆教初住,别教初住,怎么圆教初住、别教初住?到以后论教我再讲这些,你不是学教的给你讲这些你分不清。法不是乱讲的,分得很细。

到此地为什么分八段,十番显见到这里告诉诸位,十番显见每一段是代表每一个地位、层次。到了这个阶段,境界已提升到八地了,凡夫权巧听到佛一问一答,感觉到手足无措,茫然无知,这很正常的事情,不是奇怪的事,因为这个境界确实不容易了解。第一番显见就不容易了解,到这里就更不容易了解了。不了解什么呢?不了解自住三摩地,不了解佛与阿难所问答的无是无非。阿难在此地看见一切物相,找不出见性来,有所悟,悟到的是什么?悟到的是物、性一体,所以佛给他印证:“如是如是。”不分彼此,一心所现,没有心现不了物,物是唯心的。闭上眼睛你是看不见物的,因为见性的大门被关闭了,你说是物有生灭还是性有生灭呢?无是无非是诸法实相,没有是与不是,一切皆是唯心所现、唯心所显;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无生灭,法无生灭,但是觉知无生灭,时时清楚一切诸法,十分清楚一切诸法的变相。我们不要在诸法里面操什么心、起什么念,如果说诸法是有,你可以取诸法;如果说诸法是无,你可以舍弃吗?比如说你饿了不吃饭能行吗?你不吃饭难道不饿吗?告诉你无是无非,那你就舍不了,必须要做到取、舍两忘。你不要太执着舍不掉,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心清静。诸位要是能明白这个意思,菩提涅槃不求自得。

永嘉大师证道歌说得好:【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君不见”是说的大家不见,见不到这个绝学无为的闲道人“闲”在哪里,不除妄想不求真,六根清净,没有求,没有要除妄想,有清静相可得、有求真相、有取有舍,本性本净,你自己在那里取舍、取舍怎么能够得清静呢?妄想是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你要断烦恼还是麻烦,为什么?不但断不了,麻烦会更大,因为你想求真,你求真、求净,那就是个烦恼。所以诸位要明了无是无非这个道理,心清静,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了,什么念头都没有了,这就是佛性现前,赤裸裸大觉性现前,君何所求啊?善哉善哉,迷者不悟。但是诸位要记住,这是十方如来与大菩萨的境界,我们现在还没达到这个境界。换句话说,我们还是八识田起用,还是有菩提可证,有烦恼可断。还是要断烦恼,还是要求菩提,可是诸位要晓得,断来断去,求来求去,都是相似法,不是真实法。如果要真正能够得到真实法,把你能断、所断,能舍、所舍,能得、所得统统放掉,入无为法,随缘不变,遇事做事,遇水则过桥,遇寒则穿衣,遇冷则烘火,遇热则乘凉,这样一心不乱。菩萨心无心,是应量,菩萨只有利益众生,是大觉悟者,菩萨心跟诸位说,又是有,又是非有。你说非有,能觉能知的是谁?随境缘所应量的那个心是谁?你要是有,它又不着一切,它是随缘的,它没有自己的“我相”的心。你要说他无心无作,他又是积极地做事情,不像我们凡夫,这个事情不想做,那个事情又不好玩。菩萨是拼命地去做,你不干的活他去干,你不吃的饭他去吃,菩萨非常热情,做事非常热烈,是随缘不是攀缘,因缘都成熟,佛菩萨做得非常认真,因缘不成熟,佛菩萨不做。不像我们凡夫,因缘不成熟我们也要做,我们非要去追求。

我告诉你,树上果子不熟,菩萨绝对不摘。但是我们众生呢?树上果子不熟打催熟剂,快点摘,打催熟剂以后可以多卖钱——重啊,熟了就轻了。佛菩萨不做这种事情,因缘不成熟只有败事不能成事。有些人对佛教不认可,佛菩萨绝对不拉他学佛;众生对于信根不坚固的人非要拉他学佛,他想学的时候你才让他学才对,他根本没有坚定的信心,你又拉着他学,反而坏事。他的善根才长出一点点,你就想让他成熟,告诉你,几天坏掉了,成不了佛,反而会谤佛,所以事情都有个时节因缘,不能心急。成佛是长远打算的事情,不能急,欲速则不达。想急着成佛,反而会使你性急,觉得世道不好,觉得环境影响了自己,则心浮气躁,则惹恼众生。众生没惹恼你,你去惹恼众生,遇到动相,你心不得定,便生嗔恨,便生烦恼。

深的你们体会不到,来点浅的。诸位要晓得,我们的自性是依他起,我们的自性当体皆空。依他起性是妄心,因缘所生,没有自体。比如一本书,因缘所生成,没有自体,之前是一张大白纸,再前面是草或者是竹木。我们叫作书,就有妄,这个书有即非有,非有而有。你要说:“这是一本书。”那错了,我说是一张张纸。你要说:“是一张张纸。”我说是一行行字。我们要了解它的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是有而没有,真相是它记载的文字反映给我们的学识知识。我们能见与所见,能见的见分与所见的相分是一个道理,不要老是执着“这是我的能见,那是我的所见。” 它只不过是一种性能罢了,能见是一种性能,所见是代表你的性能能见;没有所见,哪里有能见的这个实质存在呢?所有的一切想像都是第六识,第六识是本性,第六识是第八识转成第七识,第七识转成第六识,它的根本还是本性,我们凡夫把它当作心,为什么呢?因为它能够思维、能够推想,是它起作用支配我们的行动、支配我们的作为。我们在唯识课可以看到,与第六意识所相应的五十一个心所作用大了,其余的意识都没有六识大,所以凡夫误会,把第六意识当作真心,实际它是妄心,是真心的作用。我们凡夫讲心,现在人讲大脑,脑反应都属第六意识,是虚妄不真实的,如虚空华,本无所得。能见的见分和所见的相分,有能见是见分,能显、能现,变现出所显、所见。凡夫最看重的这个妄心,佛在此地比喻叫做“空华”。什么叫做空华?眼睛有毛病,看空中金星乱冒。诸位要害过眼病,都有这个经验,眼睛有毛病,虚空当中有金花,看灯灯上有影子,看人那就不是一个人了,一个人能分好几个人,眼睛有病的人才会这样。本性有了毛病才会变成第六意识,既然有见与所见,并有想与所想,这都不纯,这都不真。所以说,佛在前面讲【离分别心,有分别性】,离开分别心那个分别性才是真的。佛这两句话的用意,是说明宇宙人生森罗万象都是虚妄的,用了依他起性、依真起妄,妄从哪里来的?从一真而起,尽管有森罗万象,本体归根结底还是一真,一切万物唯心所显、唯心所现。没有本觉、没有所觉,没有能见、没有所见,没有能闻、没有所闻,法是一切法,一切法的生灭都是一心的所现,都是性能的作用,所以根据这个理体,理性法身是真实的。万法呢?万法是虚幻的。在这里,众生对于万象,体、相、用的真实状况,以前认识不清,还不晓得现前诸法本来是一心所显,一个真心哪里有是非呢?哪里有是与不是呢?给大家说了,我们平常心的时候,见而能见,闻而能闻,没有“我能见,我所见,我能闻,我所闻” 一真里面,没有是非。“无是非是”的疑惑就讲到这里。



回向偈

愿以此听经闻法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千百万亿火首金刚护法菩萨摩诃萨

感恩老师 !

原帖来源网址    印代法师佛学园地http://1277595347.qzone.qq.com
YY ID频道:86537757  YY群:5679092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82445237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lengyanjing
本频道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晚上 8—10 点在线讲《楞严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晚上 8 点诵《在家菩萨戒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笔录稿【第083课】

   2013年1月7日星期一

(本稿为《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YY讲座笔录稿,未经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老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法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阿弥陀佛!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晚上好!

我们上一课大家共同研究了一真法界无是无非,说明了自性一真一切真,无有能知所知,由于明白了一真的道理,不再误会佛说法模棱两可。佛在经里面说“无是无非”,有些人理解成“又是又不是”,变成了不肯定的意思。我们不知道佛所说的真实,因为“相”属于是“妄”,虽然自性有体、相、用,但是相属于是妄,体属于真。从真体来讲,没有“是”也没有“不是”,完全是脱离两边,超越相对。凡夫迷就迷在不觉,不了解真相,认不清真相叫“无明”,没有智慧光明。

通过这几节课,有些人就说了:“师父,你怎么说都是说无能、无所、无相对,我们懂了。”告诉你,你懂了,我问你,你还有妄想吗?还有胡思乱想吗?你证得一清净一切清净了吗?这个问题就大了,只要你还清净不下来,证明你还没懂,还需要熏。大众熏修,即便我这样一遍又一遍的强调说明自性的本貌,但是还没懂,还没认清,还没真正有深刻的感悟:“哦,原来本性本来清净,不需要我们去分别,不需要我们有妄想,不需要我们有执着。”就像《大乘起信论》里说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来是觉的,因为没有智慧光明,就变成不觉了。把能见与所见、能知与所知,并所想相的真实相迷失了,迷才现出所有的妄想。告诉诸位,不迷的时候,哪有见、所见?哪有知、所知?迷了才有相对,悟了没有啊!

永嘉大师讲得明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迷的时候有万事万物万类,觉的时候哪里有万事万物万类呢?觉的时候没有。那么诸位一听这样也许害怕了:“还是迷好,觉了有什么意思呀?人生、宇宙都空空的了,什么都没有了,那还有什么意思啊?”诸位,就象佛所说的:“不要听我说空便着空啊!”不要跟电影《牛郎织女》里所说的“天上没有人间好。”不要看那些电视剧:“神仙也贪恋人间。”那是瞎扯,不要听电视剧里面乱说。诸位要晓得,凡夫迷惑颠倒,迷,你迷就要受苦,苦虽然是假的,你也不是真的,可是受苦的时候确确实实有感受,感受起来的时候自己不好过啊。觉了之后,跟诸位说,没有苦、乐之受,没有苦受、也没有乐受,苦乐是相对的,苦、乐两边都不受叫什么?叫正觉正受。为什么?我们要晓得,喜欢一些事是假的,那么讨厌一些事也是假的,我们也要知道,三途是假的,六道也是假的,就看你着不着、受不受。比如别人无缘无故骂你一顿,你很生气,气了好多天,难受得不得了。为什么?你愿意受!你既然愿意“受”,那有什么法子呢?人家把礼送给你,你马上就接受了,你要难过好几天。你要是了解到,骂的时候,再把那个辱骂之风一分析,你是清醒的:我到底是错还是没错?错了,改嘛;没错,那要看能不能跟他辩解,他能接受就辩解下,不能接受你骂就随你骂去吧,你从早晨骂到晚上我都不生气。为什么?我觉而不受啊!我知道我是对、是错,关键在于觉啊!顺境界里也不要接受快乐,苦境界里不接受苦,苦乐都离开了,这里面是功夫啊。

以前我讲一个得道的老和尚,是一个国师,这个国师年轻时候,国王不信佛法,把和尚都扔到水里面淹死;把这个国师扔到水里面去,不但没淹死,有七朵莲花把他托上来了,国王看这位法师有修行,便立为国师。国师老了,七八十岁了,全身的毛病啊,哼哼歪歪的:“好疼啊……”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于是他的徒弟就不耐烦了:“师父啊,不管怎么说你也是一国之师,得道的高僧,你怎么那么俗气呢?人家来向你请个法吧,你哎哟哎哟,这里疼、那里不舒服,人家说学佛的人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老和尚就跟他说:“疼嘛,就是疼啊。不舒服、不得劲就是不舒服、不得劲啊,难道你能让它不疼?能让它舒服?让它得劲?但是,我能成佛,你不能成。我是清楚哪里疼,知道哪里不得劲,知道哪里不舒服。你是你如果哪里疼便执着哪里疼。”这个小和尚听不明白这个道理。有一天老和尚又在那里叫疼,小徒弟又说他:“你忍着点,别让别人看不起你啊。” 师父就说:“拿锥子来。”侍者小和尚把锥子拿过来了,于是老和尚拿着锥子对着小和尚“咔咔”就是三下,这个小和尚疼得:“哎哟哎哟,师父你怎么扎我啊?” 老和尚问小和尚:“疼不疼啊?”“疼。”“疼就对了。师父我是觉而不受,你呢?你是执着疼。”小和尚:“嗯?”一下子开悟了。于是老和尚盘腿:走了,不理你这没用的东西了。把徒弟教出来了,他也走了。什么道理?南怀瑾老先生所说得对:“悟去吧,悟明白开悟了。”事实确实如此。

前朝的僧肇大师说:“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白刃是什么?寒光闪闪的钢刀。“犹如斩春风”,人家不接受,刀是空——因缘所生法,体也是空的,这个身体也是因缘所生法;刀也空,体也空,空斩空,犹如斩春风。事实也就是这样,但是你还没证到这个境界,你还是看的“有”。你还没有证入这个境界,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你会魂飞天外,跟你说“将头临白刃,如同斩春风”,你不行啊,为什么?你接受的是生死,你接受的不是本性;你一个妄念死了,后一个妄念又活了,你是一个妄念接着一个妄念的。要晓得这里面的道理,我们的能见与所见、能想与所想、能知与所知【如虚空花,本无所有】,哪来的生死呢?哪来的苦乐呢?生生死死空中花,这是真道理,只是我们认不清“本无生死”,我说的这是“诸法实相”。

妙莲在不在?

妙莲:师父我在。

师父:你那里还开风扇啊?

妙莲:没有啊。

师父:我这里听到你那里转的声音好大。

妙莲:可能是电脑机箱的声音。

师父:我刚才说的什么?讲了这半天了。

妙莲:我在转发,没看文字,听了一些,师父说的是这个体和相的问题,体是空而相是虚妄的,其实也是空。

师父:你找个镜子,找个镜子,你看看你三个头了。我这么看你三个头了。去找个镜子照照,挺吓人的,去吧。金刚呢?

金刚:师父,您说话我听到了。

师父:今天晚上吃什么饭啊?

金刚:今晚上吃干饭。

师父:吃了几碗?

金刚:吃了三碗。

师父:喔,蛮够力的,谁做的?你老婆做的还是自己做的?

金刚:老婆做的。

师父:这还差不多,自己做要老婆干什么呢。

金刚:师父说的有道理。

师父:所以说老婆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金刚:老婆是做饭的。

师父:对,我赞成你这个说法,但是老婆不光是做饭的,还有呢?

金刚:还有是来疼自己的。

师父:嗯,应该是这样说,老婆是用来做保姆的,是用她来关心的,对吧?

金刚:对。

师父:话又说回来,你每个月要出多少钱的保姆费呢?

金刚:出感情。

师父:你又关心人家几时呢?

金刚:也关心,有时候太忙了,就没有关心。

师父:噢,原来这样啊,明白了,金刚是大有长进啊。咱们说的都是诸法实相,明白了没有啊?

金刚:明白了。谢谢师父。



就那么简单,平常心是道。凡夫之不觉,是背觉合尘,在无是无非里面妄生“是”与“非”。在不生不灭里面妄生“生”与“灭”,无始劫以来,就是这么一个错知、错觉、错误的观念,拿着“非”当为“是”,并且还自以为是,不能回头。佛把这个真相说出来了,大家还半信半疑,甚至对于根本不相信,认为佛说的是玄虚,实际上佛说的每一句话都很真实,没有一句话是谈玄说妙。就刚才我们对话,都是很平实的,你要问金刚我说的什么,他肯定说知道。他会跟你说什么?我告诉你,他会跟你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我讲,我讲不出来。”妙莲由于忙着转发,他就落在分别里面。我们所说的没有一句是谈玄说妙,句句都是眼前的事实,“吃了几碗饭?”“三碗。”“谁做的饭?”当然是他的老婆大人。好像师父在那里故弄玄虚,没有。我告诉你,你不懂“平常心是道”,“知”是清清楚楚的知,“觉”是明明确确的觉,说的、做的,没有“我在说”;当下,没有“我在说”,没有“我所说”,没有“我能知”,没有“我所知”,没有能所,没有相对,那便是一真啊!也没有妄想,也没有分别,确实啊。有问有答:“吃几碗?”“三碗。”“谁做的?”当然知道谁做的,不糊涂啊。你平常的时候你也没有“我能见”、“我所见”、“我能闻”、“我所闻”,这就是远离分别执着,但是“无是无非”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无是、无非、无分别,还是对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了的。爹是爹,娘是娘,不会搞错的,哪里会搞错呢?远离了分别执着,没有了我执、法执,对于所面对的一切清楚明了。如果还有“我看”、“我能见”、“我所见”、“我能知”、“我所知”、“我认为”……这些妄念一生起,便产生我执、法执,麻烦大了,与真相越离越远了。比如听见鸟叫,有人问你:“听到鸟叫了吗?”“听到了。”“是鸟在叫吗?”“是鸟在叫。”同样的回答,有的人执着鸟叫,那叫依他起性,落在分别里面:“它就是鸟叫嘛。”你不落分别里面,我告诉你,鸟叫你也不迷,你也知道是鸟叫,没有鸟能叫、鸟所叫,但是有鸟能叫,鸟所叫,鸟叫叫得好听、叫得难听清楚得很啊。

百法里面二十四个不相应便是遍计所执,依他起性。有心法,有心所有法。『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个心所法,二十四种不相应,六种无为成百法。』二十四个不相应都是遍计所执性,越迷越深,越迷越远,是凡夫的境界。如来与大菩萨们自住三摩地中,转识成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圆满的,也有能知、也有所知,但是就没有能知、所知这些概念。在这境界里面,连阿赖耶识第八识这个名字都没有,那怎么有见分、相分、能分、所分呢?所以说转八识成四智。一切皆是空中花,本无所有,这个境界是圆教法。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疏》上说,这一段的经文完全是指如来大菩萨们的圆观大定。虽然是如来与大菩萨们的境界,我们初学佛法的人,在这里要特别留意,为什么呢?这些道理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的境界,我们初学佛法的人也常常现前,为什么我们入不了这个境界呢?原因就是我们心有妄想,觉得自己“没有我能知了,没有我所知了,没有我能听,没有我所听,没有这些分别执着,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成聋子、瞎子了,也没有觉知了,跟土木不一样了吗?”原因对这段经文不了解,我们转识成不了智,我们没有这些分别执着妄想,我们照常对于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了。因为我们每个有情众生所具的性能叫“本性”,也叫“本觉”,本来具备的性能就是能觉,本来能觉能知,何必要所觉所知呢?如果我们了解到这个事实真相以后,从今往后在一切事缘上,一切心都是好心,一切境界都是好境界,绝对不会执着,对错绝对分明。只要我们对错分明,我们做事绝对不会糊涂,大方向没错,肯定能够恒顺众生,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肯定能够随喜功德。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恒顺众生呢?就是自己成见太深了,执着太重了,人前人后都争一个是与非,哪里晓得一切万法无是无非。随缘,随什么缘?随正确的缘。该打人的打人,该骂人的骂人,该赞扬的赞扬,该拍马屁的拍马屁,这才是真的啊!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不是要你里面非要争个是与不是,如果在里面非要搞是与不是,统统是搞虚妄,虚妄里面“有是有非”是有标准的,我们不要搞是与不是。饿了就吃饭,冷了就穿衣,为什么要搞那么多“冷了应该要穿衣,穿衣是对的……” 搞那么复杂干什么?冷了就穿衣,饿了:“因为饿所以才吃饭,吃饱肚子就不饿了。”你啰嗦不啰嗦?饿了我就吃饭,渴了就喝水,有人说你错了:“噢,是,是,谢谢。”有人说你对了:“噢,好,好。”对错自己有数。比如做生意,有些人认为有钱赚就是对,没钱赚就是错,其实不是这样,有时候有些生意赔了才好呢!得看什么生意,不该赚钱的生意,绝对不能赚。哪里遭了蝗、旱了,哪里生了瘟疫了,我告诉你,对哪里的人,能够贴钱往里面运送物资,那个生意你就做对了,你要是赚灾民的钱,你良心大大的坏了。标准是有的,那个“是与非”比牛毛还复杂,学佛的人只有一个标准——智慧、一心,大家要懂这个道理,懂得“一心”佛号才念得好,功夫才得力。凡是障碍一心的都是错误,障碍一心的,我们不能随缘。为什么不能随缘呢?让我的心乱不行。我们还在凡夫地,如果到了大菩萨,就不怕乱了。

上面所说的,都是说的真妄,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自性本体。上面说的是妄,下面说的是真了。

【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这是合起来说的,把佛所讲的那些话完全了解了,无是无非了。一切有相皆是虚妄,见相离相,即归本性,体是真的,所谓『以金做器,器器皆金』,看到金器:手镯、戒指、耳环,这些名字都是虚的,它是会变的,融化以后不知道又做成什么了,只有那个金子才是真的不变的。如果我们把一坨金子打成一尊佛、一个菩萨,那是金人,再过两天不喜欢了,把它一融化,一加工,又变成花花草草了,还是金子啊!相是虚妄的,随我们的心来变的,体才是真的不变的。以前说“自性”和“法性”有什么区别?告诉诸位,是一个性,没有区别。只不过是自性和法性是有针对性说的,说自性,自己所具备的性能;说法性包括的广一些,只是广、狭之义,有情的众生叫佛性,无情的众生叫法性。无情的这个众生:植物、矿物,再往深处说,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动物、植物、矿物都是有变的,相是随着心转!万法唯心所显、唯心所现,你说自性与法性有没有区别呢?所以《华严经》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体——万物一体,没有心显不出万物,你也不知道有万物,万物是你能知能觉的本性所显现出来的,物、性是一不是二。从“相”上看,有十法界森罗万象,差别不大,从“性”上来说,完全平等。性在哪里?性就在相上,没有相,显不出本性能觉能知、能见能闻来。

还是以前那个例子“以金做器,器器皆金”,金在哪里?金就是金器,我们离开了相,到哪里去找自性?金离开了金器也找不到金啊!性、相不二,所以没有“是”也没有“不是”。你说万象是不是自性?不是自性,它又不离自性,不一不异。不一不异那还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我们要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性没有生灭,自性没有生灭,真理没有生灭,相有没有生灭呢?相也真的没有生灭。为什么?当体皆空,无有自性,所以相不生不灭。“法师,前面你不是讲相有生灭吗?”到这里我说跟你说:“相没有生灭。”灭,灭到哪里去了?离开宇宙了吗?树长大了,伐下来做成家具,变了;家具用旧了,焚烧了,变成灰了,离开宇宙了么?把它作成肥料,又长出了小树苗,还是自然界的那些矿物质啊。比如说我们工作从这个省调到那个省,这个调动对于省来说,有增有减,但是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员工有没有增减呢?此处生,别处灭,但是对于大范围来说,对于法界来说,无生无灭,哪来的增减?又比如水变成雨,水蒸发到虚空,再落下来,它还是在这个宇宙之内,它有增有减吗?只是循环而已,也没有生灭。

这比较难懂,我们讲到真如本性不生不灭,大家能点头,讲到一切森罗万象不生不灭,我们都摇头。摇头的原因是不了解诸法实相,不了解森罗万象当体皆空,它的存在是假的,它不是真有,它是会变的。换句话说,“有”便是“空”,为什么呢?有,终有坏,成、住、坏、空,此灭彼生。大家不知道有便是空,迷就迷在这个地方,我们没有办法看到一切诸法的真实相,这个真实的相,不是从体上的相,是相上的相,本体是不动的。所有的相都是因缘所生。比如说一只手表,佛跟你说因缘所生法,那么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表,当体皆空,为什么呢?表是那些零件湊的,你说有这个表,我把零件一一拆开,零件单放,表没有了。零件聚集起来还是那么多,拆散就没有这块表,合起来就有这块表,人类就是这么迷惑颠倒。盖大楼,这个大楼要有多少吨钢筋、多少包水泥、多少块砖砌在那里,这不叫大楼,这什么?当体皆空。大楼是有了,当那一座大楼快坏掉了,还有没有?我们凡夫着相,不知道真相,原来它是由成、住、坏、空多元素所组成。如果把它再分解成多元素,它还是多元素,这是真相。你不然说,古人明白的时候:『成也空,败也空,两手空空走西东。』这也算是了解事实真相,这样心也就定了,是非成败尽力去做,不求结果。佛家讲“尽心为原则”,你应该尽的心是什么呢?你应该尽的责任要全力以赴。一切都是寂灭相,万象如此,我们自己这个色身也是如此,心相也是如此。心相是什么呢?一天到晚打妄想,空的,绝不是真实的,妄想是第六意识,那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种子起现行,在那里胡闹,没有了这些妄想,没有了分别执着,我还是能觉能知,这是真的。真实是什么呢?清净寂灭心。那是真的。可是所有的妄念、妄相都是清静心里面所现起的相,清净心迷了,清净心不觉了,每日里都是分别、执着、妄想,MB就在这个境界。

我们今天前面讲“见与所见”、“觉与所觉”原本都是【菩提妙净明体】,接下来再细细地跟诸位说,以上所讲的那些义理无有穷尽,而且大家还要知道,我们学佛,行门、解门是相互的,我们不但要学道理,还需要落实实地的观照般若。落实观照般若,是经过面授课的都知道,什么叫“知而无知,无知无所不知”,远离分别执着颠倒妄想,好像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其实是知道得更清楚,更不会出错。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关键是三摩地。我跟你说,你别嫌我啰嗦,我给你讲个三十个课时,五十个课时的,还是能做到的,你听着腻了,但是不一定会。这一段,世尊是将诸佛以及见性证得法身的那些大菩萨们,他们所证得的诸法实相给我们说出来了。他们所见的都是诸法实相,那我们呢?我们所见的都是分别执着。我跟大家说了,《楞严经》虽然长,但是这几句必须要背,我们虽然不能够证到这个境界,常念念这些文字,在阿赖耶识里面增加这些印象,我是怎么讲的?印象深了,说不定哪天突然开悟,恍然大悟了,你也就能够契入这个境界了。禅宗里面特别讲悟入,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悟的是什么?悟的就是这个道理,证的就是这个当下,我们凡夫迷也就迷在这里,希望诸位对这段经文要特别注意。

这个【见与见缘】,分能见与所见,拿现在的话来讲,是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落在凡夫来说,十方世界无非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组合而成的一个现象,佛法里面说的微细,这一段前面已经和大家略说过了。这里重点在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以及我们能够想象的这个妄心都不是真实的——【本无所有】,因为我们感官当中觉得这些是有的,错就错在觉得是“有”的。怎么说本无所有?明明这个世界摆在我们面前,怎么说空的呢?这就是迷悟所不同的境界。如果我们觉悟了以后,我们的色身、我们的精神、还有我们这个世界都是无有的。前面已经给大家说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个佛还学不学呢?告诉诸位,学到最后是一场大空。你要是真正地证得了这个大空,明白了这个大空,至少是三地菩萨。佛法常讲“妙”啊,如果真的空掉了,什么都没有了,诸位想想这妙不妙呢?不是无知啊!妙,妙在哪里?妙就是有,空、有不二,『色亦是空,空亦是色』了,它有,但是非有,这才是妙;它空,但是非空,这是妙。什么时候能达到非空即空,空即是非空,空亦是色,色亦是空,妙了。本来就是空,空,但是万事万物都存在,看到这个境界,大彻大悟。迷的时候不知道这个真相,悟的时候知道这个真相。我们凡夫错就错在老是执着有,二乘人错在老是执着空,实际上大菩萨们空、有不二,所以佛法里面常讲“空不空,如来藏”,妙有啊!说空又不空,它是一大宝藏,电灯电话,森罗万象,妙啊!空、有不二,这才是十法界一真庄严。相虽然是妄,但是体是真,体没有相。

以前小时候讲,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有人拨打,便能讲话,多好啊。假、真、妄是两回事情,那就不妙了。妙在什么地方?真和妄不二。说“空”,但是手机有、电脑有,我们正用着呢,如果你有“我正在用电脑”,妄!你用电脑,没有用的概念,不二,确实是不二的,这就进入一乘的境界了。迷、悟还是两回事情,说破迷开悟,破什么迷?开什么悟?都是一乘法,『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不二法门。所以经文从前面逐渐地探讨到这里,一乘了,纯真无妄了。阿难尊者在此地似乎是觉悟了,是不是真觉悟了呢?没有,他没有真的悟,他只是到了悟的边缘。摩登伽女到了第四卷半真悟了,一下子证得三果阿罗汉。我们人人都讲“懂了。会了。理解了。”可惜啊,一碰到说“无”的时候,扭头退回去了,没有像禅宗大德向上一着,没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说无分别、无执着、无妄想了,好像是没有知觉了,也没有世界、也没有我了,那说的是没有分别的这个概念,你没有向上一着,你没归觉性,那么这种叫什么呢?叫耽误。我们绝对是“剩人”,剩下成不了佛的人,我们喊着是理解了,其实是耽误,不是解悟。好像什么都明白了,好像什么都懂了,恍恍惚惚、隐隐约约地切到边缘了,差远了!所以前面释迦牟尼佛这么一问,蛮像一回事情,“懂了。”其实不是真正地入境界,我们起心动念不归自性,还是归分别执着。但是恭喜诸位,能接触到这个边缘,已经很了不起了,有些人多生多世、无量劫也接触不到这个边缘,很不容易啊。释迦牟尼佛这个手法太妙了,把薄地凡夫一下子诱导到不二法门,确确实实是世间、出世间一等的高手,我们读经要看出这里面的门道,要懂得它的意思,到这个我们要转识成智的境界了,这个就结合到行了,如果你没有师父带着你真正运用观照般若,那就不行了,这要讲功夫了。

解、行同步,行,必然要依解,解,当然要懂得实际的当下无分别、无执着、无妄想、无所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种当下的境界。换句话说,认识不清,你的识就转不过弯来。可见得“慧解无行”是什么?是狂慧。“有行无解”是什么?是愚痴。阿罗汉为什么不是大菩萨?因为有行无解,所以佛骂他是焦芽败种。WDW是典型的狂慧,聪明是聪明,转识成智转不过来。所谓转不过来的原因在哪里?放不下,放下就转过来了。放下什么?放下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清楚,不再那么多的妄想,不再那么多的分别执着,把识一放下,就是智,一执着就是识。你一执着,便把智慧转成八识了,那个时候你就不晓得见与所见、觉与所觉并所想相本无所有,不晓得真实。如果真正的有体会了这个真实的相,一定会把识心放下。就像《心经》里面所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心无挂碍』,还有什么?『无有恐怖』,那还有什么苦闷啊?什么都没了,心里面干干净净,就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对于事、对于人、对于境都是清楚、明了的。环境的好坏,每个人的意思都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的,处理环境、处理人事得心应手。该哭的哭,该笑的笑,游戏人间,认清自己是什么身份。学佛是最高的享受,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全都是假的不是真的,要我们放下,我们就是不肯放下妄想。刚才讲过了,放下分别、执着、妄想,怕是什么都一无所知了,那个本来的能觉起什么作用了?这一放下,我们学佛就证得了智慧现前了。

我们仔细看看《楞严经》开头[七番破处],破的都是想相。【元是菩提妙净明体】,这里面要注意这三个字:妙、净、明。原本就是微妙的我们,不可思议,想象不到的,原本就是清净的,原本就是明了的,不需要你分别,不需要你执着,不需要你妄想,其实在这一句话里面都说的很清楚了,物质世界跟精神世界是同一个本源,妄心和真心也同一个本源,那个本源是什么?是你的佛性,是你的觉性。为什么不依根本而是依分别执着妄想呢?我们没搞清楚,我们迷了、错了,错在了分别执着妄想,所以见性不觉,所以我们不能转识成智。四智和八识是对立的,舍了四智便落八识,舍了八识便落本觉,就是四智。六祖在《坛经》里也讲到了,在机缘品后面,六祖传法的原则,三十六对,他教给他的学生如何去教化众生,众生提问,你怎么个回答法,有一个原则,目的是要众生开悟,要众生认识清本性是能觉,不要答复问题。他问天你说地,他问日你说月,所以别人说长,六祖便说短,所以佛讲经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认为老佛爷两边堵,摸棱两可,别人说大你说小,别人说小你又说大,别人说觉你又说迷,总跟他相对。这样讲是对了还是错了呢?历来佛与祖师都是这个办法,问题是看你会不会。你要会用,人家一听就开悟了。诸位想一想,清净心中本无一物,哪有什么问题呢?“无是无非”妙极了,本性不是能见也不是所见,能见、所见都是它;本性不是善也不是恶,本性不是常也不是无常,本性是知,本性是觉,本性是见,本性是闻。这些我们要细心体会,粗心大意没有办法了解,真正要入这个境界非细心不可,如果心里有微细的分别、执着、妄念,这都是障碍,我们明理第一步功夫一定要了解本觉真心。

今天就说到这里,我们下一时间再给大家啰嗦。阿弥陀佛!晚安再见!





回向偈

愿以此听经闻法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千百万亿火首金刚护法菩萨摩诃萨

感恩老师 !

原帖来源网址    印代法师佛学园地http://1277595347.qzone.qq.com
YY ID频道:86537757  YY群:5679092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82445237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lengyanjing
本频道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晚上 8—10 点在线讲《楞严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晚上 8 点诵《在家菩萨戒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笔录稿【第084课】

   2013年1月9日星期三

(本稿为《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YY讲座笔录稿,未经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老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法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阿弥陀佛,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居士,大家晚上好。我们再共同研究《楞严经》。

上一时间我们说明了修行的第一步功夫,一定要了解本觉真心。虽然我反复一遍遍地讲本觉真心,讲得有些人都有些不耐烦了,但是,如果他真能够理解懂得了本觉真心,也就真正地解悟了,可惜大家不明白,所以说,我只能不劳其烦。

从本质来讲,诸位想想,我们有没有被情见所缚呢?假如我们这个本觉真心被烦恼、被情执所缚了,那就变妙觉为不妙了。我们的本性本来是妙觉,烦恼、情执真正能够缠缚着本觉,便叫不觉了,那就不妙了,那还妙什么呢?那么这个烦恼、情执就变成真实了,因为烦恼、情执把本性给缠缚住了,本性便变成烦恼和情执了。诸位要晓得,佛说法好像剥粽子一样,先剥外面一层,剥去一层里面还有一层,再剥,剥到最后才晓得本性本来清净空寂。那么没能够认清本性本来清净空寂以前都叫方便法,这些方便法都是对那些不悟的人所说所讲的,那为什么现在说这个话呢,现在大家快要开悟了,到了开悟的边缘了,我们接触到真实法,我要说真实话了——开权显实,讲真话,最后这一关突破了烦恼执着放下了,大功告成了,大功告成又是怎么样呢?大功告成是认清了本性本来如是,认清了本性本来无生无灭,本性本来清净,本性本来不需分别执着,本性本无妄想,这就是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大家能把《楞严经》的这个意思搞明了了,恭喜你,解悟了!

我们看看《六祖坛经》,六祖开悟以后说的是什么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到这个境界,可是神秀大师就没到这个境界,还被烦恼给障碍;神秀大师是被自己的烦恼所障碍的,认不清自性,并不是真正的有烦恼,并不是真正有外境,也并不是真正的有自己,全是假的,只要有我相,就不能够达到实相,你说这样冤枉不冤枉啊?这就是对本性的真相没认清楚。认清楚了,环境如虚空花,本无所有,对境界觉知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怎么应对是最圆满的,处理起来得心应手。境界障碍不了我们,烦恼也障碍不了我们。烦恼是外来的,不是自己的,自己清净的心里面没有烦恼,有了分别、执着,有了我相,那烦恼就生起来了,从外面来的呀!我们要把这个事实搞清楚。

有人说:“我烦恼得不得了,有没有办法断烦恼?”你把手伸给他:“你把烦恼拿来给我看看,拿来之后我给你断。”如果他是个聪明伶俐的人,回过头来,像慧可大师一样,觅烦恼了不可得,当下已经把烦恼断尽了。二祖大师心里不安,求达摩祖师给他安心,达摩祖师就是用的这个方法,让二祖把心拿来:“我替你安。”二祖回答说:“觅心了不可得。”因这一句话,回头找心找不到,这才被达摩祖师一句话提醒了,“找不到?我替你安好了。”二祖恍然大悟。达摩祖师血脉论说得多好啊,『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烦恼、我执、法执都是心所,心王都了不可得了,心所那里还有呢?这是真相,我们把真相认识清楚了,心平等、清净了,心里有什么?有慈悲。本觉真心不为感情、见解所缚绑,这就叫做“妙”;真心不为尘劳所染,就叫做“净”,告诉诸位,真心确实是无染的。

我在前面告诉过大家很多遍:『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是说的真如本性,本觉真心是圆满的;换句话说是本妙、本净、本明圆满。一切始终是随缘,那就是倒驾慈航,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能随九法界的缘,应众生心而所知量,遇到什么环境,遇到什么样的人,遇到什么样的事,应该怎样对待,他都很清楚;能够随缘,真心时刻是清净的,住的是常寂光净土,像《佛说阿弥陀经》里面所说的凡圣同居土。圣人心不动,凡夫不随缘,凡夫老是想要改变别人,左右别人,如果别人随他的意,他生欢喜,如果别人不随他的意,便产生嗔恨,反目成仇,他不随缘。诸位特别要记住,我们现在学佛,要认清本性,随一切众生的缘,我们要学随缘不变,不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本觉真心,时时能觉能知。我们要在为人处事、接人待物当中去练,我们要练得用根,用根本的本性,舍八识,舍与八识相应的心所,通通要把它们舍掉,这是大修行啊!如果这样修就叫普贤行。跟诸位说,大修行用不着做早晚课,也用不着盘腿打坐面壁,早晚课盘腿打坐面壁那叫形式,装模作样,真正的功夫在哪里呢?真正的功夫在随缘里头,随缘不变而本性清净、妙明,我们修就是修这个。

我们学一乘佛法,三乘佛法都是修形式的,一乘佛法里面没有形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修一乘的,我们看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做不做早晚功课?也没有看到他在哪里打皈依呀,他也没有在哪里念啊、唱啊,没有。那是一乘之法,修本觉真心,随缘不变,时刻清净,本心妙明;这是随缘不变,也就是舍识用根本的本性,我们要修这个“随缘不变”。如果不变随缘呢?便是二乘了,阿罗汉、辟支佛他不变,他那个不变跟诸位说,跟前面所讲的佛的这个不变、菩萨的不变完全不一样,佛和大乘菩萨的不变是真不变,小乘的不变是假不变,暂时的不变,时间久了他还是要变,不是真不变。大家要晓得,阿罗汉修得九次第定还是用识心修的,不是称性的,所以他会变,那么多长时间他会变呢?在经里佛给我们讲,阿罗汉二万大劫之后要变,辟支佛要一万大劫之后才变,变得回小向大。所以二乘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他很固执,拿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小乘——择善固执,他是个择善固执的人。那么凡夫呢?凡夫是随缘随变。诸位,在这里面要好好的去体会,好好体会会找到一个用功的方法,菩萨好学,二乘吃力不讨好,没结果。二乘得到的果是假果,不是真果,阿罗汉、辟支佛、果报都不真,都不是真心。只有一乘的菩萨,学到一乘的菩萨,他懂得“本性无是无非”这个道理,为什么呢?他把世出世间的一切法都放下了,不但世间的分别、执着、妄想放下了,而且出世间的分别、执着、妄想——法执啊、修行啊他也放下了,佛法也放下了;就像水似的,只是沉淀了,才是真正的清净,世间法放下了,一肚子佛法那就糟糕了,清净心中没有佛法,哪来的法呢?佛法无法可说,若有法可得,还落在分别执着里面。

佛经里面讲三德,明了——本来明了是般若德,清净是解脱德——清净自在。净是解脱德,明是般若德,妙就妙在法身、般若、解脱是一二三,三二一,一体三种功德。《华严经》里面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一佛一切佛,不但我是佛,桌椅板凳、砖头瓦块都是佛,为什么?共同一法身,无分别也无执着,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天人合一,万法一体。万物一体,我们修行不能够证得这个境界,跟诸位说最大的障碍是我们对于自己没有信心,《华严经》讲“信为道元功德母”,你仔细看一下,看佛所讲的一切经,每一部经都分四个部分:信、解、行、证,一切经都是这么排的。信,要摆在第一位,法身德是信德,为什么法身德是信德呢?你相信你自己是佛,你自己就能成得了佛,不相信自己是佛,你就成不了佛。有的人很奇怪,不相信自己能成佛,相信什么?相信自己死了会做鬼。诸位想想看,诸法心想生啊,不相信自己有佛性可以成佛,死了以后必定不是佛。迷啊!为什么不相信自己有佛性,又可以能得到净化呢?诸佛菩萨给我们讲经说法,就是为了建立我们的信心,学佛学了几十年,如果自己能够成佛这点信心都没建立,白学了;不相信自己能够成佛、做佛,真是太冤枉了,一念之间的问题啊。

我们要相信自己能成佛、能做佛,因为我们有法身,我们有般若智慧。般若在哪里?六根。六根的作用是般若,在眼叫做见性,在耳叫闻性;见,见一切了了分明,耳闻声,清清楚楚,这里不再细说,这是般若德。解脱,解脱靠什么?就是靠我们自己,比如有人骂你一声,你生三天的气,那就不自在了,为什么不自在了?你把人家骂你那个相,死死地执着而不放,你是把人家骂你的接受过来,难过好几天,这有必要吗?骂你的那个属于言语声音——耳边风,过去就完了,不要被它左右。无过则警之,有过则改之,改了就自在了,为什么要在那里牢牢地执着:“他骂我。”为什么骂我呢?想不开:“为什么说我呢?”他就愿意说你。烦恼来源于自己又怪谁呢?我们要仔细地去找找,不能怪外面的人,怪自己,是你把那些垃圾收进来的,你为什么不把这些垃圾放掉呢?有时候自己很困惑,简直莫名其妙:“道理很明白,我就是放不下。”那你不找死吗?没人捆你啊,是你自己不尊重自己,怨天尤人。如果能够不怨天尤人,你的功夫就有长进了,老是看外面这不对那不对,唯独自己学的正确,那是最低级的,最愚蠢的,距离自性清净太遥远了,没入门。如果不怨天尤人,看到别人有缺点、有错误可以包容理解了,到适当的时候可以帮助一下,亲切地关怀一下,把人家的错误缺点给改掉。别人在人前有了错误、有了缺点,你要帮着遮拦,成人之美,代人之劳,这样的功夫才走到佛学的门口。

我们学佛学了那么久了,我们看看自己是怎么样的?唯独自己是佛,别人是众生。这了不得啊,看这个有缺点错误不完美,看那个习气蛮大,在他眼里他是最完美的,这是学佛吗?简直是学魔。学佛是学觉悟的,要越学越觉悟,找找自己哪里错了,不能老是往外看,要往内找。跟诸位说,外头的境界永远都没有错。为什么?各人的生死各人了,各人的因缘、各人的报应关你什么事呢?你要管好你自己!我们要注意,成人之美,代人之劳,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有我是众生,如果看一切人都是众生,唯我是菩萨,那就坏了。有人骂你,骂得好,“谢谢你。”我告诉你,道个谢你就走,要用诚恳的态度,如果用一个讽刺的态度,那个人越骂越厉害。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法身、般若、解脱,我们人人现前都有,就看大家是怎么应用的,自己会用不会用?会用就会享受,会用在凡夫地受菩萨果报,凡圣同居啊。

我们看看一切经典讲得多清楚、多明白,万法归一心。说三乘佛法、五乘佛法,不是三乘佛法也不是五乘佛法,是一乘,是不二法门,一真一切真,万法皆如如。诸位不要落在二乘、三乘、四乘、五乘、二三四五相对的概念里面,我诸位要懂得这个意思,佛法讲的是一真法界,不是二三四五百千法界,除了“一”都是相对的,那不是一真。万法是一,一便是无量,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在《华严经》里面叫一真法界,三德——性德、净德、解脱德都是一真法界。

前面文殊菩萨问【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所以佛在此地答复他,此诸物象及此见精【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就看我们的心啊,是不是清净、妙明、觉而不迷的?如果我们的心是清净、妙明、觉而不迷的,在《华严经》里面叫一真法界,无是无非,没有是非,但是对错是分明的;没有能、所,但是一切为我所见是很清楚的,《华严经》里面讲了很多,你看《楞严经》里头一问一答,告诉诸位,《楞严经》展开来详细讲的话,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光是前面这几句就够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仔细来说,《华严经》主要是讲不增不减,本性不增不减,《华严经》里面的十万颂,不增不减是一,多亦是一,一亦是多,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这个大家不容易认识,特别是要把它搞清楚。一即是一切,一切唯心所显、唯心所现,世界微尘皆是心显心现,一切即是一心,心无生灭,万法有没有生灭呢?心无生灭,万法也没有生灭。如果说到万法有生灭,那便落到识里面了,本性里面万法生生灭灭,但是万法没有生灭,这是无是无非,这是圆说。诸位如果体会到这个道理了,了解到这个真实实相了,那么你所见的那个境界,就跟佛与诸大菩萨自住在三摩地中所见的是一样的,一切万法皆是清静寂灭之相。也就是说,诸法也是不生不灭的,能见与所见是一体,是一真,所以一真一切真,万法皆如如。

古德教我们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我们如果明白的话,就有体会了,我们何尝不放下看破呢?放下一切分别执着妄想,妙净明体现前,还是一切不迷,觉知清明,所得到的是一切万象皆是清净寂灭相,这是真实的受用,不是用言语能够形容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不是我们用分别心能够想象得到的,为什么?我们能推求寻逐、能思能想的心是妄心,本觉真心里面没有妄,用妄心是想象不到的。妄心是第六意识,它的功能很大,我们的想象、印象,回忆过去、幻想未来、无中生有,整个阿赖耶识里面很活跃的那是攀缘心,不是真如本性,这个道理前面跟诸位已经讲过了,六识怎么也不是本性,它是本性所产生的作用,所以佛在前面讲【缘所遗者】,“缘所遗者”就是不攀缘,攀缘心背后所剩下来的那个是真如本性,所以古德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那是一种享受啊,人间天上都没有,这个境界唯独登地的菩萨、十方诸佛才有。那么我们看看《楞严经》,达到这一步并不难,理论讲得很清楚,方法也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能够常常提起正觉,觉而不迷,见与所见本无所有,这是正觉。见是清楚的见,对外界的事物了了分明,就是没有我能见我所见这些意识,没有思想。那么诸位要晓得,我们所做的一切是游戏神通,我们弘法利生是大做梦中佛事,做水月道场;办梦中佛事,自己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随缘不变,一天忙忙碌碌,没事干,这是真的啊,小乘人不懂得,不随缘。

告诉诸位,《楞严经》讲见性,要通过六层考试,六结三空,《楞严经》修定在哪里修?在动中修。我们凡夫心都是动的,境界也是动的,六结里头第二个结就是静的,我们修清净,修定,从哪里去修?从动中去修,不是叫你打坐深山,不过问世俗,舍离境界,爹妈都不要,六亲不认,不是的。楞严大定,自性的定,是行走坐卧都是定,不是在哪里参禅打坐盘腿、念佛坐禅。如果你在那里只是盘盘腿,打打坐,参参禅、念念佛、念念咒,那就不是定了,说不定睡着了,睡着了就是昏沉了。楞严定行走坐卧时刻在定,都是从动中修出来的,《华严经》里的善财童子是这个修法,善财童子是修楞严大定的,他到处旅游,他是个旅行家,到处参学,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他修什么?修楞严定才能够随一切众生缘。那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一切众生,代表一切众生,能随一切众生缘,在众生里面练习如如不动,随缘不变,我知道、清楚当下的环境、当下人的心情,我如何面对、如何处理,完全是利他而不是为己,一切了义经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理,都是一个原则,这是修行的纲领。

佛讲【如虚空华】,虚空本来没有花,眼睛花了,眼睛出毛病了,才看到虚空有花。虚空本来是妙,妙在能够容纳万物,本来是静,那么真心如虚空,真心能容纳万物,真心本来清净,真心本来明了,真心里面没有能见、所见相分,真心是空,不碍一切,只要是你理无碍,事便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现在我们有障碍,到处都是障碍,不晓得自性本自清净;一真法界有了障碍就不是一真了,有障碍就不真了,“真”绝对没有障碍。

前面讲大慈大悲,不破坏世间法,随缘不变,是接引大家的。不坏世间法来接引大家,来普渡众生,叫大慈大悲。佛教里面是讲同体大悲的,但是要讲觉悟,改变气质,提升品德,转变境界,消除障碍,看我们是怎么学的?怎么转变的?根性钝的:“慢慢来,我还不是菩萨,不是佛,我还是众生,慢慢来,慢慢改。”你学了多长时间了?慢慢改?那证明你平时就没有注意过。有些人修的很急,想急着了脱生死,这也是错误的,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啊!

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文殊菩萨所问的问题,佛回答得清清楚楚,这一番问答,文字非常简洁,文字很短,意思很深,可以说佛法精华都在这里。我们要细细地去体会,多多的去读它。下面佛再次做比喻,怕的是前面讲的太简单,答复得太简单,不容易悟入一真这个境界,于是下面再做比喻,看下面的经文。

【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世尊以文殊菩萨来做一个实际的例子,说明一切法里面无是无非。前面是从理上说,现在用事实来做比喻,通过这个例子让我们能够体会到只有一真,没有是与不是,没有是真心还是妄想,我们学佛要大彻大悟,要一心不乱才能成就。佛说“如汝文殊”,这是举文殊菩萨这一个身,把文殊菩萨这个人,比喻成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就不会有是“一真的本性”还是“六识的妄心”?没有相对,没有能、所,没有是、非对立,有二法才有是、非对立,若只有一,说别的都是多余的了,证明了只有一真,说别的就没有意义了,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

接下来【更有文殊是文殊者】,这是说,你叫文殊,除了你这个文殊以外,还有一个文殊吗?如果还有一个文殊,就多出来了一个文殊;如果说除了你以外,没有文殊了,那就没有你了,就少了一个文殊了,因为文殊菩萨只有一个,一个人的身体能有多少个?只有一个。一人之身体不能有两个,因为每人只有一个身体,说不上“是”与“非是”。所以在这里用文殊菩萨做比喻,文殊菩萨的身体只有一个,减一个减不出去,加一个加不进来,这一段是这个意思,我们只有一真法界,没有二,一真法界里面没有相对,没有是与非是;一真法界里面没有别的境界,只有一个清楚的觉知。没有说:“我能觉”、“我所觉”、“我觉到的……”、“我听到的……”、“我看到的……”,没有这些,没有我相,这是根本法门。

《法华经》里面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我们学佛学得执着二、执着三,所以不能够归一乘法。为什么佛讲声闻、菩萨、佛这三乘呢?声闻、缘觉、菩萨、天、人,人天果报、三乘法、五乘法,不要执着,借这个三乘法、五乘法这个台阶,接引大家到一乘法,二三都是台阶,是工具,不借助它不行;不借助人天福报,开始没人学佛,要借用它投众生所好,众生都是求福的,慢慢地给他讲道理多了,他就不求福了,他就求了生死了;舍得、舍得,舍了取舍,就得到了了生死了——向上一着。三乘法、二乘法都是一乘法的部分,都是比喻,为了让我们悟入一乘;三乘法、二乘法都是方便,通过比喻让我们悟入一乘。

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人,一听佛的这个意思马上就懂了,所以接下来说【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无是”两个字,若有“是”者,就有两个文殊了;有两个文殊了,便有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只有一个,哪里有真、哪里有假呢?没有真假。从这个口气诸位也能听得出来了,文殊菩萨确确实实懂得佛的意思,直截了当地回答出来【我真文殊】,“真”就是“一”啊,一就是真,可见得我们学佛无二念的时候,无相对。超越了相对的时候,《金刚经》里面说“见相离相”的时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就契入了,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就相应了。

诸位要晓得,我们从无始劫一直到现在,都是在造假,一直造到今天,生死轮回苦不堪言,造作的都是假,所以大菩萨看在眼里,非常可怜我们。诸位要明白,真实的利益功德跟那些假的分别、执着、妄想不能比,比如说你手上那一块钱是真的,可以有作用,你包里装上一万块是假钞,不值一文,还要犯法,还要判你的刑,没法子比啊。好多人认假不认真,你看电视上说好多人受骗,有人捡了厚厚一叠的人民币,骗别人说:“这些我给你,你把你兜里的钱给我。”被骗的人认假不认真,回到家里一看,一堆纸,只有前面后面两张是真钱,别的都是假的,愚蠢啊,没有智慧。我们现前的名闻利养、面子都是假的,而且我们现前的名闻利养、我们的面子是修真的障碍,我们要修真,不要修假,我们要在当前的境缘当中得到大自在,得到不可思议的受用,不要再搞假、再造假了。我们要懂得智慧,不要口头直讲“明心见性,归向一真”,纵然你说得天花乱坠,行动上、实际生活当中不能够契合,你放不下分别、执着,看不透名闻利养,还是执着面子,这就错了。

你看那些大学问家学佛差得远了,差在哪个地方?用的是分别心,是搞学问的;真正的那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人家什么佛经都不懂,老老实实的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她清净,真受用!都是分别心做的怪。诸位要懂得,中国的学问——世间法我们要明白,佛法要悟入,我们能够达到不思议境界,入了不二法门,自己成菩萨了,就懂得自己一天动了几个念头了,也懂得孔孟之理了,对错也清楚了,烦恼,六度,万行,修到根本上去了。我们把孔孟的学问——诚意、正心做到了,诚意心便正,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道理是一样的,格物是断烦恼的方法之一。格物是什么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一切万物各有各的规律,我们学佛,要懂得是非、对错,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我们不要重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不要讲面子,错就是错了,对就是对了,要有智慧,不要护短,护短心内非贤,我们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大定必然现前,般若智慧自然放光,根本智不求自得,佛家、儒家都是教我们开智慧、入圣贤,我们学习要学悟入、要学证悟,如果懂得,我们便是十方诸佛之一,为什么呢?入了这个境界便是十方诸佛之一,不入这个境界,《楞严经》是十方诸佛的,不是我们的。

我们读《楞严经》,一遍和一遍的体会都不一样,我从16岁读楞严、学楞严,刚开始的时候读一读放一放,没理解嘛!等悟入一点又高一点,过去一年,看去年的那个见解又不一样了,我们每年都要向上一着,提高了不要自满,还觉得自己差得很多。自己没学好还觉的自己能耐很大、境界很高,说起来满身佛气,行起来满身佛气,你什么都不懂,你什么都不会,你是个业障满身的凡夫,对经道理不通,对实相不能悟入,在佛法里面只是学得增上慢,瞧不起别人,自以为是,自满、自傲、贡高,你学的是学问,眼睛长在头上,只往上看不看人,那算什么学问呢?真正的学问是平和、谦卑、低下,越学心不但不高,越谦卑,越平和,心里的棱角越来越少,脾气越来越柔和,心平气静。心越来越慈悲,这是真正的修行,自己越来越检点,稍有恶念起便马上觉察到,不让它再生起,知道走错路了,知道走的不是正法,正法里面是纯善、是真善,外面绝对没有错,真正修道人,世间无有过。

你看看这些学生来看我,我告诉诸位,我不是真正修道人,我满身的错、满身的过,你们来了以后,我最爱犯挑剔你们的毛病,我是大恶人,你们听我讲课,不要来我这里。因为我是个老师,我一做监督你们的行为,一说你们的不好,忠言逆耳,反过来便有一个:“你又修得怎么样?”因为我是老师,我必须要监督你们,严师出高徒,不监督、不考验你们,你们怎么能够成才呢?我讲这些道理,你们是跟我学呢?还是我跟你们学呢?我不是听众,我是领众,我做听众我也很安详,我没有必要管闲事,你们教我,我绝对能够遵守,不一样啊!

我讲经遍遍不相同,为什么不相同?因为我不吝惜法,根据你们的层次,能多讲一点就多讲一点,自己不会保留一点。怕别人学不会,怕别人不能够开悟,怕你们没有入处,一遍比一遍讲得深入,一遍比一遍讲得详细,让你们学无止境。第一遍,觉得大家有所进步了,再增加一些,再变变方式,奉劝诸位要悟入,要真干,不要挑羊头卖狗肉,讲过第一遍了,第二遍再补充一些材料,讲过第三遍了再补充一些材料,老是往锅里面添菜,怕大家不够吃的,但是大家吃得多了往外吐啊,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满口的佛气,满身的佛气,嘴头上说的呱呱叫,只做别人的警察。我教徒弟教得伤心啊!真的伤心了!没有真干的,反过来还老师一身不是:“你修得怎么样?光看我们。”菩萨是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你们是增一分无明,障碍一分法身,人家菩萨越学越登地,我们是越学越成魔。诸位要醒悟,我们要入不二法门,要入一真法界,不要在那里搞相对,搞自我。

文殊菩萨是觉悟的菩萨,【无是文殊】,这个“无是文殊”就说明没有第二个文殊了,也是说明我们的心没有第二个心,只有一个心。说八识,那只是方便说,文殊只有一个,是一真。既然只有一个文殊没有第二个文殊,说“是”与“不是”岂不是又添又减了吗?惟有“一”才是真。

【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不要搞是非,不要落在是、非二相当中,这是文殊菩萨回应前面所讲“无二文殊”,“我”只有一个,确确实实无是无非,无有是与非是,不是无,也没有非是文殊这个说法。这个地方不增不减,不增不减是真的,不动是真的,有增有减、有来有去是假的,不是真的;再说明白一点,生死都是假的,不生不死才是真的。文殊菩萨这几句话,意思里面含着真如本性是空,无体,不剩一法,也不欠一法,圆圆满满,所谓是无欠无余。这个当中,加不上是、非两个字,如果有是、有非,你错了。一真里面是、非分明,但是无二,没有是也没有非,一真里面没有是相,也没有非相,全是清净,全是明了,我们多说一个字都是很勉强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我们要依靠文字达到观照般若,不执着文字相,见相离相,见字离字,我们要的是义。如果懂得言说是声尘,那其余的呢?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多余的,明白了以后,没有六尘,也没有六境,六根清净。六根清净没有六尘之相,六根是不是不接受六尘了?如果你认为六根清净在六根里面没有六尘之相,那是不接受六尘了那是错的;接触六尘,对六尘清楚明了而不分别六尘,而不执着六尘,你说那六根清净不清净呢?见相离相,离开了六尘当然是清净的了,不着尘是真清净,不是假清净;真清净是不即不离,不着六尘又不离六尘,那是真的一真境界。

接下来【佛言,此见妙明】这就合说法了,比喻、例子讲完了,于是再言归正传。【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这是说前面的比喻,既然文殊一个身体,说明是一真,一真是无是无非的。在一个人的身上做比喻好懂,那么回头来看看我们的见性,见性元明也是这样,精纯的见性明元,一真一切真,和一切虚空诸尘之万象都是一样的。【本是妙明】,都是妙明真心的作用。

【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接下来又作比喻了,接下来的比喻是对于妄心来说的。上面说的是真心,下面又开始说妄心了。各位,说妄心那当然就是说第六、七、八识了,一念不觉变生无明,接下来讲这些。

今天时间到了,下课。







回向偈

愿以此听经闻法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千百万亿火首金刚护法菩萨摩诃萨

感恩老师 !

原帖来源网址    印代法师佛学园地http://1277595347.qzone.qq.com
YY ID频道:86537757  YY群:5679092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82445237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lengyanjing
本频道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晚上 8—10 点在线讲《楞严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晚上 8 点诵《在家菩萨戒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笔录稿【第085课】
                                                                                                                                                    2013年1月11日星期五

(本稿为《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YY讲座笔录稿,未经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老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法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阿弥陀佛!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居士,大家晚上好!我们再共同学习。

请看经文:【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

【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这是说的本性。【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这个地方由真生妄,好比是第二个月亮,但是【谁为是月?又谁非月?】这个本是说的本来明了的自性,是与妄相对而说的,在妄是把本性迷失了,佛在此处先说出诸法的真实相——【本是妙明】。

本性也就是实相,本性是如如不动的,万法如如,本是一真。如果在本性里面说有是有非,便为妄了,正如前面所讲的文殊菩萨一个人,你要说这是文殊,这不是文殊,这就不真了。“妙明”是寂照不动,寂照不二,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照”便是我们所说的明了——照见。『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本性本不动摇是寂,本性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但是一切清楚,一切明了,绝对不会有错,穿衣吃饭、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绝对不会有错,所以称之为妙。跟诸位说,见了性的菩萨,你要问他:“你修什么?”他会问你怎么修?如果有可修,那叫动,属于妄,那用的就不是寂照了,寂照是清净寂灭相,心极其地清静,一念不生,万事明了;你要会用,就是用这个功夫,六根接触外六尘境,对于外六尘境,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是对、是错、是正、是误绝对处理得得心应手,心里面一念不生,心里面没有分别执着,清净光明。有人说:“师父,关于这些话你重复得太多了。” 我重复一千遍你还不会呢!大众同熏修,慢慢地就是往你第六识里面熏,熏本性的根本。照,是对外境了了分明,不但眼前一切能够了了分明,而且眼前的前因后果都了了分明;这个“照”字妙极了,能照过去,能照未来,它又一念不动,阿罗汉知道过去,菩萨也能知道过去,但是他们一念不生,也不像电视剧里面的掐指一算——用不着,一照就明了了。诸位要知道,寂才能照,我们为什么没有这个功能呢? 心不清净,所以起不到照的作用,如果心清静到极点了,我们能照的作用就现前了。

我在此地告诉诸位,本性里面没有过去未来,只有当下。佛菩萨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一看到众生,这个众生在无量劫前他有什么善根,他生生世世在那一道?他叫什么名字?他都干过什么事佛都晓得,所以佛懂得应该怎么样去度化众生,因机施教,因为契机,所以开悟很快。大菩萨修行没有分别,就是修一个“寂”一个“照”,寂是定,照是慧,寂是本性定,照是般若慧。心平何劳持戒,内心定了,是平等地清净,不用论什么经律论,也不要什么朝暮课,没有这些麻烦。在境界里面他确实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用的都是净圆真心。

无上菩提就是说的本,无上菩提是果位上的菩提,无上菩提是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都具足、具有的,并不只是佛有,如果说佛有我们没有,那就错了。为什么呢?佛性人人具足,个个不无,所以在佛眼睛里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是未来佛,不是已成佛,佛看众生都是佛,我们呢?我们看众生不平等。无上菩提就比如当今的钻石,我们把钻石当玻璃球,没有看重,不懂得修本性,而看重的是修人天福报。佛教众生要认清本性,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真心清净,一念不生,那就是佛,这需要我们真正地去体会悟入,那么我们悟入最大的障碍就是分别,分别就是第六识,我们用第六识、用执着,执着是第七识,落在意识里面,意识缠缚了无上菩提,虽有无上菩提得不到受用。

一切众生个个都本来俱足无上菩提,在佛没有增加一点,纵然是堕在阿鼻地狱也没有缺少一点,是一切众生本俱的本性,我们修行要转识成智,一切法里面不用分别心了,就叫作妙观察智。不用分别执着了,一切都分得很清,对错、正误了了分明;不但对错、正误了了分明,过去、未来都了了分明,一切法里头都不执着了——妙观察智、平等性智,转八识成四智,六、七两识一转过来,阿赖耶识就变成了大圆镜智,『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前五识就变成了成所作智,真正会用功夫的人,就是转六、七识。怎么转法呢?对一切法了了分明而不分别,对一切法能够正确受用而不执着。特别是我们学大乘的人,学一乘的人无非就是为了证得这个本有的无上菩提而已。

什么叫大圆镜智呢?大圆镜智就是清净心,我们拿《六祖坛经》里面的偈子来说『本来无一物』就净了,如果心里有一物就是不净。本来无一物有没有得?有没有失?有人急于求成,想得到什么境界,那是有追求,还落意识里面,真正修行是寂照、照寂,切忌用力,“若有所修,生死无期”这个话是谁说的呢?民初的一位大阿罗汉说的,如果心里有一物,那就有所修所得,那就想得一点什么。想得一点成绩,想得一点名利,那就完了,就有一物了;想多一点善,想少一点恶,这都是有一物,所以真正修道的人并不是讲形式上的出家。

明朝的莲池大师讲在家出家都一样修,他的在家出家的标准很清楚,身在家心出家这是真正的出家。出家,家是枷锁,在家修行人对于这个家能够上敬下和、兄友弟恭、夫敬妇随,能够把这个家处理得很完美、很幸福,就没有枷锁,并且心清净,修学见性之学,这是在家的出家菩萨。有的人,在家把这些家庭关系、家庭事务处理不好,觉得家是枷锁,老是想着出家,他喊的口号:“出家好修行。”告诉你,出家更不好修行,你本身你是带着枷锁出家的,那不是真心出家,那叫逃避现实。有世间得失之心,不求完美清净,而是躲避,咄咄咄,凄惨然,可怜啊,为了逃避现实,只求清静,深山静坐亦枉然,那样的出家,到深山里面:“啊,我离世了,我静坐能坐多长功夫。”那是逃避现实,为什么?还得不到清净。本性是什么?本性本来清楚,本来明了,他有得有失,有静可得,有烦可躲,这就是得失,还是搞是非,还落在分别执着里面,这样的人不是出家人,也不是修行人。一真里面无是无非,哪里有得失?所以说,在家出家一样修行。

一切皆是缘,没有失落心、没有欢喜心,缘聚缘散。缘是假的,性是真的,我们能够悟透了真心寂静,心中无一物,绝对能够抛掉烦恼的锁枷。给诸位说要想修行走上正路,必须先要明理,先认清本性是无修无证、无得无失、不动不摇、不生不灭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你如果老是今天这样搞一阵子,明天那样修一阵子,都是错误的,老是搞相对,永远入不了本性一真。

大家如果读过论语,就知道论语里面孔老夫子赞叹颜回,颜回的享受是圆满的——一箪一食一瓢饮。大家看颜回非常穷苦,一身衣服,一个饭碗,他过的是什么生活?他过的是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凡夫眼睛里看他不圆满,很贫穷,而他自己却是圆满的享受,法喜充满,心里没有愦憾,穷得自在,穷得光明磊落,他的精神财富,没有欠缺,丰衣足食,快乐无比。诸位出家人还有三衣一钵,跟颜回比,比不上啊!颜回是用一个竹篓子盛饭吃,我们用瓦钵;现在我们食器非常先进,但是我们精神认识缺乏太多,人家过的是大圆满的生活,我们过的是遗憾的生活,财色名利没放下。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名闻利养没放下,有些人出家只是为了求名——“修行人”,有什么用啊?世间人总觉得神仙好,天上的仙人还有五衰相,纵你修到非非想,不入毗卢真性海,神仙,还是堕在妄的境界里面,纵你修到九次第定,还没出意识,还要回小向大,那还不是大圆满,不是一真法界。把以上所讲的意思统统归纳起来,用一句话说,没能达到净圆真心。

我们原本是一真,经过无量劫,变来变去,变得很假,我们的真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慈悲的,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够清静、平等、慈悲了呢?原因是【妄为色空】。是不是我们清净、平等、慈悲的心没有了?有。我们跟十方诸佛的心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不晓得自己的心是宝贝,自己不敢承认成佛很容易,如果这一生当中不能证得法性真身,释迦牟尼佛就不用讲经说法了。我们身上带的无价宝,本性常常现前,但是我们大家不认得——平常心是道。我们对外界一切清楚、一切明了,没有起分别执着,一切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很清楚,我们迷了,冤枉啊!冤在哪里?【妄为色空】,也就是唯识里面所讲的三变七转,由于最初一念不觉而起无明,便是妄为。无明什么时候起来的呢?是什么原因起来的呢?问这一句话,就等于问文殊菩萨:“你是文殊?还是不是文殊?你到底是不是文殊?”跟这个意思是一样的。无明是不觉,是一念不觉,一念为什么不觉?(《楞严经》后面讲得最到位,现在我们还没学到那里。)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我们本来能见、能闻、能觉、能知,但是在这个能见、能闻、能觉、能知上又立有了一个我能见、我所见、我能闻、我所闻、我能觉、我所觉。

古人教学,有些法师叫大家自己去悟,但是现在的人悟性太低,让你自己悟,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悟,在这里我给大家说破了,再带着你悟入,跟诸位讲,就容易多了。以前学佛,有的老师故意卖关子,憋个二十年、三十年,让他自己悟出来,再去问老师,老师点点头:“不错,是这样的。”你为什么不早讲呢?何必要憋个二三十年呢?诸位要晓得,那个二三十年啊,你要悟入了境界,确实得清静了;你没有清净,别人说破了,你有所理解,那你还没离开分别执着,属于狂慧,没得真正的清净有受用,所以说,我说一些同修是狂慧。我记得以前有一个同修看南怀谨老先生的《如何修正佛法》,赞叹南怀瑾老先生智慧无上,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到最后他又遗憾,遗憾南老卖关子,有些讲到节骨眼上“自己悟吧。”遗憾南老没说清楚,其实都已经说清楚了,只是自己粗心大意没看出来而已,如果你看出来有悟处了,当下清静,不留妄想,不留分别执着,如果还是用分别执着心去看、去学、去懂,当面错过。我们要是读经的话,从头到尾字字分明,心里面一念不生,用这个方法读经,修清净。我们不管修什么法,行走坐卧,听音乐、看电视也是修行,你对音乐、电视节目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被剧情所左右,不要跟着它又是哭又是笑的,对于剧情喜怒哀乐、恩怨情仇了了分明,这也是修行。

《楞严经》后面所说的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从哪里来的?是从知见立知来,知见是本性,立知是虚妄。我们的见性,看见一切物,见得清清楚楚,见性是知见,立知是什么呢?立知是动了念头“这是张三,那是李四,这是我,那是他。” 这是立知了,有了相对了,这是无明的来源,这是无明的生起。我们没有相对的时候也知道我是我、他是他,张三是张三、李四是李四。平常心是道,我们平常走在大街上,别管是上班、回家还是去办事,走在大街上,来回过往的车辆你清楚,大车小车,什么颜色、什么外形,身旁走过的人,来来往往的人群,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穿红挂绿、年龄大小你也都清楚,都知道;如果一有意、一注意就坏了,这个人穿的什么,那个人穿的什么,这个人长得怎样,那个人长得怎样,这一注意就坏了,就落了知见了,落了立知了。落在知见立知里面了,就落在分别执着里面了,知见离知是无上菩提,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在本性不动里面,一切法生生灭灭都知道,环境的变迁,声音的出现与消失都清楚明了,但是一有知见出来就是无明了,所以阿罗汉常讲“无事不办”,你不要认为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我了,就落入一个“无”的概念,那就错了。

有一个法师开悟以后,做了一首诗,『手摇梅扇枝不动』,他拿的这个扇子上面画着梅花,『手摇梅扇枝不动』,又『梅枝摇摇起大风』,你看他矛盾不矛盾?手摇的梅花扇子,那个扇子上的梅枝没有动啊,但是梅枝摇摇起大风啊,开悟了,这是说扇子。我们自已的心清净,一念不生,那是不动,但是不动又什么都知道。跟诸位说,样样事,诸事皆办,诸事皆办无心动,了了分明无分别,这是成所作智,转识成智,只要诸位日常生活当中能够这样用心,就是舍识用根本的本性了,不怕你在这一生当中没有成就,这样烦恼便断,众生心分别心就没了,众生有烦恼,我无烦恼,到那个时候,一清净一切清净,众生心也清净,因为他没有分别执着,哪来的众生心不清净啊?众生的烦恼污染不了我们的清净。如果自己不清净,外境也不清净,要想证得无上菩提,必须要懂得净圆真心,修行不但不难,也不用急,无修而修,你要是有修,越修不成。

大菩萨都是无愿、无证、无修,但是在他这一生,绝对证得无上菩提。这个道理你弄不通,你不相信,你也不能去照做;道理通达了,你去照做,就像《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面见彼佛。”哪个人天天想去烦恼,想没烦恼,那是最傻的人,他见不了彼佛,也见不了一切佛,彼佛是什么?是自己的佛性现前,清净一真境界现前。诸佛都是清净一心的境界,见到自己的自性佛现前了,那便入了一切诸佛的法界了,和一切诸佛共同一体,同一个维次空间,不生而生,生而无生,如果还有极乐可生,如果还有诸佛刹土可生那就错了。无生而生,生而无生,便真正的住三摩地,远远地超过了阿罗汉和辟支佛,也超过权教菩萨,我们真正的修行,七天就能办到。《佛说阿弥陀经》是说七天能做到入佛境界,《楞严经》里说得就更简单实惠,《楞严经》里说的简单实惠到什么程度呢?后面会讲有“妄心顿歇,歇即菩提”,“歇”什么呢?歇分别心、歇执着心,只要分别执着心歇了,当下就是无上菩提,没有分别执着了。所以说,古代祝由家的密符密字是什么?是个“無”字,那个“無”字十二划,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形成一个无字,无字天书,无字真经,达到无为,会用的话很灵,不会用就不灵。用無字功,关键要歇了什么?关键要歇了分别、执着、妄想。用無字功,就是用的无上菩提,不会画符惹鬼神笑,画符要用什么?要用无念,当下清楚,当下明了,什么念都没有,提笔一点,那叫混沌开基,那符画出来就很灵。我跟你讲,你妄心、分别心歇止了,你有一定的功夫,用一真本性画符,你就乱画,它都很灵。在一真下,你想做什么,画出来符都很灵,因为一真里面没有妄为。但是,我们狂心歇不了。狂心歇不了,一念无明生起,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搞得晚上睡觉都休息不好,第二天起来精神恍惚;你看现在的人都是犯这个毛病,晚上睡觉梦连篇啊。

实在讲,【妄为色空,及与见闻】,这是百法的总纲。从真起妄,诸位要晓得,妄即是真,真和妄即是不二的。我们迷,迷在哪里呢?妄不明白真,真也不是妄,所以说我们入不了一真法界。如果明白了妄即是真,真妄不二,入一真了。【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见闻】,讲到这个地方,可以说完全讲到了宇宙人生的真实,我们生从何来,从一念无明,这是我们有生死的开始。我们从一真法界而来,一真法界与我们所学的常识相违背,因为它是不思议,我们用的都是思议,所谓的分别执着和思议,都是习惯地在虚妄的环境当中。我们虽然听到佛与大菩萨讲真实话,但是我们不懂,给你讲明白了,也不容易接受,所以我才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熏自性,熏自性本貌,薰习种子,利益大众。《华严经》、《法华经》都是直接利益众生,虽然是直接利益众生,免不了一些人起疑问,起诽谤,起怀疑,障蔽本性门。因此,当今这个时代是末法时期,你讲根本的法轮,讲明心见性,讲见相离相,讲无住生心,讲本性空,法身是空是佛,但是众生不承认,他认为佛是有相的,他非要追求,以色见佛,以声闻佛,最低最低限度要见到阿弥陀佛来接,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念头!!修净土如果发生了阿弥陀佛来接,那就错了。阿弥陀佛来接你,是阿弥陀佛所说的经,善巧方便地接引你追求极乐世界,让你好好念佛,让你向往极乐世界;让你一心念佛,你证得一心了便入无量觉的一真法界了。经文里面明明说,大菩萨无求、无愿、无修、无证,狂心歇止了,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了,一切法身菩萨,无修无证地达到生而无生,无生而生,契合了一真,与诸佛一体,一个频率。讲带业往生,是伏住妄念不再生起,狂心必须要歇,追求要止,只有念念清明,觉而不迷,没有分别执着和妄想,达到不思议,就能往生了。现在的人麻烦大了,求什么西方三圣、无量菩萨来接,追求错了,不入大定,他追求的不是心定,追求的是有为。佛讲经,偏重在大乘法,一乘法无住生心,没有追求,没有取舍,不是以色见、以声闻。你仔细听听现在一些人讲的《佛说无量寿经》,都讲成什么样了?讲成搞妖魔鬼怪的了,都讲的有形象的诸佛来迎,那都完全大错特错了。想今生成就,对于根本佛法道理不接受,根本就不想懂这些道理,一讲话就说“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一句阿弥陀,保证能开悟。”你三藏十二部根本法的道理你不懂,你悟能悟到哪里去?天天纠结,一无所得。可见真正求佛法的人,要认清自性,要求做佛必须要开悟,认识清了本性,能帮助我们用功。

这一段经文开头是【本】,“本”是对妄的,说的宇宙真相,这个【本】字非常要紧,是诸法实相,【妙明】是寂照不二。如果大家概念里有一个寂、有一个照,那就是二法了,就变成修行的障碍了。古人给我们讲经说法,常用大圆镜子来做比喻,为什么古人命名叫做大圆镜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古代人天天都要用镜子,早上起来照照镜子,其实早上起来照镜子就是十方诸佛给你说法,大家不晓得啊,他说的什么法呢?他说的无上妙明的菩提,就是寂照,镜子不动的,但是它能照见东西,是给你讲这个道理。寂而不动是镜子的本体,能照是它的作用,说的是无上妙明的菩提,你要懂得寂照了,跟诸位说,万法是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镜子里面照到的一切,都不出一个镜子的范围。佛法向上一着,也是讲不二,也是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佛法讲不二,一切言教都是方便,希望我们能够认清,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切皆是我们唯心所现。我们能够悟入这个道理,成佛有望,我们便用一心,我们寂照的那个本体、本性不是修成的,认清楚它了,不动妄念了,它本来就是寂静的,它本来就有能照的作用,所以说能对一切明了,它本来就能觉。无上菩提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无上觉。本来能觉是人人本具的性能,也就是自己本具的性能,所以叫做本性。

诸佛示现,随相证得。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证得了无上菩提,那是示现,装个样子。实际上,没有得没有失,本有的家珍,哪里有什么证得不证得呢?他作个样子给我们看,让我们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觉悟,晓得有开悟这桩事情。佛虽然示现三十几岁证得,但是他给大家说明他所证得的这个本性,证得以后没有丝毫增加,没证得以前没有减少一分。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增不减,觉而不迷。所谓的证,又是证个什么呢?就是认清了本性而已,然后运用本性就可以了,不要运用妄心了。我们能明白了,恍然大悟:“哦,佛性人人本具,本性无修,本来清静,原来就是这样啊。”这个道理在一切大乘经典里面讲得最多,也讲得非常透彻,但都没有《楞严经》讲得最透彻。

如果我有时间讲《六祖坛经》,会给诸位讲得更清楚。在《六祖坛经》机缘品里面有一段,六祖讲转八识成四智,他老人家有两首偈子,八句,把唯识法相宗的道理讲得圆圆满满,真是妙极了。他虽然是禅宗,但是懂法相,通唯识。告诉诸位,宗通,样样都通,说老实话,就是一样东西,只是换了种种不同的名字,事实上没有什么两样。并不是说你证得了,就多一分了,你没证得就少一分了,你证得就有真正所得了,那错了。你没证得你也没有所失,不增不减,迷的时候是你认识不清本性苦,处处成障碍;悟了的时候样样明、通,无所不通,通达而无碍,利弊就在此地。因为本有,不用复加什么,因为它不增不减,所以叫做无上,没有上也没有下,有增有减的话,就不能叫无上,不增不减才叫无上。你如果说证得了,是有什么东西所得,那叫有增,有增就有多、少、上、下,净圆的真心没有所得,它不增不减,从来不受污染。那么,我们讲八识,它染了没有?诸位要晓得,我们不讲性了,我们讲阿赖耶识,问问大家阿赖耶识有没有染?(学员:没有。)如果诸位说阿赖耶识有染,那大家有问题。阿赖耶识的那个种子有染有净,阿赖耶识是一个大仓库,那个仓库装干净东西也可以,装肮脏东西也可以,阿赖耶识有没有染?没有染,装的东西有染有净,这个仓库里面装的东西有染有净,阿赖耶识没有染。

在这里,我再提醒大家一下,我们的镜子,蒙上一块布和不蒙这块布有什么区别?(学员:没有区别。)镜子上面蒙块布和不蒙布没有区别,只是有布没布有区别,镜子它照常还是镜子的作用。(某学员:镜子蒙上布就没有办法起作用。)谁说的镜子没有办法起作用?镜子被布蒙上,它不是照见布了吗?它怎么没有起作用呢?它还是能照见啊,拿开那块布,镜子也是照东西,蒙上那块布,镜子也是照东西。不认真学,不入法性,只落分别执着,不归根本,只执着表层,还觉得学得不错了,我们学佛要归本性,讲了这么多了还不归根本。阿赖耶识没有污染,阿赖耶识是个大仓库,仓库里面装的东西有染有净,仓库没有染净。染净是从哪里生?染净法是从第七识、第六识生,第八识没有染净,它是真如本性,第八识的体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没有污染,诸位要记住啊,真心各个具足,人人本有,所以一切众生一样学,就看他往哪方面去,是归本的还是学分别执着的?都是真正自性天真佛,而被染净这两样东西给左右了。

染净是二法,套用六祖一句话:“佛法是不二之法。”这句话很妙啊,不二之法是真的,二法不是真的;一者常,二者无常,一者善,二者不善。本性能显常、能显无常,本性能现善、能现不善,善与不善,都是本性所显的东西,跟能显没有关系,这是圆满的,没有一丝欠缺啊。阿赖耶识是个大仓库,能装善、能装不善,能装净、能装不净,善与不善、净与不净、常与无常都在这个仓库以内,这个仓库没有染净。你有一个盒子,里面装上一瓶红色的墨水,再装一瓶黑色的墨水,墨水有红、黑之分,盒子有没有红、黑之分啊?我们认识欠缺太多,还不用心学,什么时候能圆满呢?我们为什么不圆满?原因是学得不认真,自己把本来圆满的遗失了,还时时说去求圆满,越求越糟糕,到最后落个“妄为”啊!认不清哪是本,哪是末,老是执着末,不去认识本。

我们看看经典里面,诸佛世界,依正庄严,说起来没几个人相信。极乐世界黄金为地,我们有没有见过?七宝宫殿我们有没有见过?古代那些诗人、文人形容词形容得好——雕栏玉砌,从前那个宫殿真的是雕栏玉砌吗?栏杆雕的是不错,艺术很高,但是那个材料是石头的,不是玉的;我们看看从前的这个宫殿大多都是用大理石,那个玉是形容词,不是真的,夸大了。那么佛说的是诚实语,他不妄语,诸佛菩萨的宫殿,是七宝所成。诸佛宫殿是怎么形成的知道吗?前七识都转成了宝了,它不是前七识了。前七识本来是宝,犹如黄金珍珠玛瑙硨渠,这是世间的比喻。前七识你一转成本性便是宝,转不成本性不是宝啊,七宝宫殿,比喻得多好,比喻成世间的七宝,成色都是最好的。而我们今天读了经论,便执着七宝宫殿,没有转识成智,着的是相,不懂得本性一转便是妙宝,前七识一转变成本性就是妙宝啊!自古以来,学经学论,你给他说真话他不相信,你给他说极乐世界黄金为地,七宝所成,怎么怎么地,嗯,他相信。听骗不听劝,你劝他不可以着相,他不相信,你要骗他一心念佛,他相信了;只要相信,达到一心了,跟诸位说,诸佛菩萨接引你成功了。那些人聪明,他转了,个个都得道成就了,他对佛法妙理相信,所以有人说西方是极乐世界,告诉你,华藏世界更美好,毗卢遮那佛坐千叶台上,一花一世界,百界千如,那都是说的圆满啊!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佛在八难里面讲:世智辩聪是一难,难入毗卢真性海。世智辩聪的人,很聪明,有智慧,有辩才,说话说得很有道理,可是他入不了一真,他的狂心歇不下来,老是卖弄自己的学问,一说话就漏文人的那个气息,就觉得自己有学问,与别人谈论的时候老是想显露一下自己的学问,比别人理解得对,比别人的文采高、境界高,就像苏东坡和佛印大师。那都不是真,那都是虚妄。真在什么地方?真在不可思议、无念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说一个字都是多余的,这才是真实法,真在净圆真心,真在整个宇宙本来是一体,是一个整体,在一真里头各是各,本性是空,空有不二。

阿弥陀佛!时间到了,回向下课。







回向偈

愿以此听经闻法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千百万亿火首金刚护法菩萨摩诃萨

感恩老师 !

原帖来源网址    印代法师佛学园地http://1277595347.qzone.qq.com
YY ID频道:86537757  YY群:5679092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82445237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lengyanjing
本频道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晚上 8—10 点在线讲《楞严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晚上 8 点诵《在家菩萨戒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圆通老师系列讲座———

《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笔录稿【第086课】

   2013年1月15日星期二

(本稿为《楞严经》研究学习YY课堂现场笔录稿,未经老师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老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老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我们再共同研究《楞严经》。

说到本性,本性是空,是空、有不二,本性超越相对,是净圆真心。就在这个净圆的真心里头,发生了迷妄的根源,“妄”,【妄为色空】。为什么有妄呢?因为我们有作为。身、口的作为很粗,身和口的作为是“意”生出来的,“意”是意念。什么是意念?心动妄为才有念头,心要不动念,身、口的作为都不是妄为,为什么呢?心不妄动念头便是无为,无为无所不为,很妙!妙在哪里?妙在我们认识不到无念、无为。

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现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他老人家给我们示现的是一样的身,住世八十年,说法一生。佛的所作所为是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八十年间的示现,佛从来没有动过一念,如果他动一念就叫妄为。佛和登地的菩萨不动念、不作为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但是他们是无作而作,无为而为。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穿衣吃饭,什么都做,但是他们“作”是“无作”,那个“作”与“不作为”完全是两桩事情。这个道理确实难懂,其实很容易,很平常。(师父敲打东西的声音:当当当……)敲的这个东西,它无心,敲它一下它就响一下,它如果有心那就坏了,它喜欢响就响,它不喜欢响它就不响;这个声音和盒盖是一不是二,它不妄为,但是我们凡夫的心妄为。诸位如果把这些道理懂得了,那就知道那些大菩萨们,他们每天都修什么、干什么,你就明了了。

《金刚经》说得详细、说得明白,大菩萨们【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差别在哪里?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如来位,全部都是由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就是无作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什么都干,什么都做,绝对没有作意的思想、念头。跟诸位说,学佛要学无为法,佛讲经说法就是让众生要悟得无生法忍,修无为法,才是真正的修行,有为法都是盲修瞎练。那么无为法难道还有差别吗?从一真体性上讲没有,从一真体性上讲不但菩萨跟佛没有差别,佛与六道众生也没有差别,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哪有差别呢?凡是讲差别是从哪里讲的呢?是讲的作用、运用上的差别。比如说证得无为,便入无生法忍。比如阿罗汉他这个“能见”的能力,阿罗汉里面“见”能力最大的是阿逸楼驮,他的天眼能见大千世界,普通的阿罗汉他见的能力只能见一个小千世界,这个在《楞严经》里面有讲述。“见能”有的菩萨能见一百个大千世界,有的菩萨能见一千个大千世界,有的能见一亿个大千世界,这就是无为法的差别,在启用上的差别,不是本体上的差别;到如来地那就是遍见十方,无所不见,所以菩萨修炼修无为。

我们看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诸位看到五十三参里面善财童子修的什么?修的是无为无所不为,他就修这个“无所作为”,什么都干、什么都做、什么都学,但他修的确实是无为,是不二法门。再说得明白一点,无为就是在一切境界里头,内不动心,外不着相。在一切境界里头,绝对不生起心念来,这就是无为,这就是无作,菩萨就是这样修的。而对于一切境界,对于一切事相,他是样样都做得圆满,但是他无作而作,无为而为。他怎么能够做得到呢?他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因为他不迷惑、不颠倒。自性本来是不迷惑的、是觉而不迷的,对于外六境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的,那当然对于当下情景、对于当下的人,有什么想法,想怎么做,他也是不迷的;只要对当下清楚,处理上就不会有错。下与众生心相应,上与诸佛感应道交,所以无作、无为、无分别、无执着、无妄想;但他并不是木头人,也不是石头人,他是活活泼泼,玲珑剔透的人,妙极了!在佛法里面叫作佛。

如果我们一念不觉,不觉就妄为了,不觉就心动了,诸位要记得,觉知之心是不动的。好多人修行不懂得修,自性本定,何须求净呢?但是所有的搞有为法的人都是在求心定、求心静。自性比如平静的水,本来很平静,但是众生修有为,非要弄出来水波浪花,并且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那里取、舍,舍、取,本来清净的水面得到不清净,也照不到外面的境界。水是不动的,一动念就起波浪了,起了波浪照外面的时候就不清楚了,但他能照的性能并没有丢,由此可知佛法里面我们修练就是要修练不动心——六根清净方为道。在一切境界里面要学知境界而不动心,这样修学完全与法性相应,如果心一动,那就叫作无明,一念不觉有无明,无明是什么?无明是个动相,心一动便起分别,有了分别便起执着,便把真性迷住了,迷了以后,佛给它取个名字,叫作业识,也就是阿赖耶识;就因为这样真性就变成识了,诸位要知道,真性变成识,那个真性真的变成识了吗?

在这里我提几个问题,阿赖耶识是不是污染的?谁来回答一下?第七识是污染的还是纯净的呢?第六识是污染的还是纯净的呢?告诉诸位,第七识也是纯净的,第六识也是纯净的。第七识能执着没有污染,但是它所执着就有了对立了。能分别是性能,能执着也是性能,性是不变的,性是不生不灭,是根本,它怎么会变呢?它不会变。会变的是什么?会变是虚妄,是不真实的,它所执着的那些念头是错误的。你要是自己真正迷惑颠倒了,迷成了业识,这个阿赖耶里面的三细相,就真的变成业了,变成无明就去造作了。有性、有识,跟诸位说,也就是见分、相分,性包括见分和相分。性能反映出见分和相分,见分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业识转变出来的,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精神世界;相分是什么呢?相分就是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是什么?是分别、执着、思想意识,它在《楞严经》里面就是【缘所遗者】,离开分别有分别性,精神世界便是分别,能分别的性能、能执着的性能、能见的性能,产生见分和相分的本能,那就是“缘所遗者”。因缘背后能显因缘、能知因缘、能觉因缘的就是本性,本性在眼能见,本性在耳能闻。

我们对当前的境界,能见、能闻、能觉、能知,“这是我见到的、我听到的、我觉察到的”,这便落入了见分。如果不落见分,纯真无妄,眼见色,耳闻声,觉知清楚,对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没有“这是我知道的,那是我见到的”等等,那样的话便是佛知佛见。我们现在就是带着见分,由于这个见分把本来的见闻觉知给埋没了,犹如遗失。本来的见闻觉知称作真性,由于我们带着分别,带着一分妄,这个妄的见闻觉知跟本性合二为一了,我们众生只认识到妄的一面,我见、我闻、我觉、我知、我分别、我执着、我起心动念、我的思想等等,把真的一面认不清了,不晓得真的面目是什么了,我们的过失就在这里,所以终日求静心不静,本性时时放光不知明,犹如带上了有色眼镜,都落在阿赖耶识里面的见分。我们套上了第七识的一副执着的眼镜,又套上了第六识一副分别的眼镜,诸位想想看,对外面的世界能看得出来,摘掉眼镜的当下,你能够找得到吗?我们现在眼睛带上了千万副眼镜。百法里面讲八识五十一心所,那是归纳的,真相呢?真相无量无边,不只是有八识五十一个心所,实际上是无量多。我们生在妄中不知妄,搞的什么呢?妄生妄死,妄分别、妄执着,冤枉不冤枉?宇宙万有从哪里来的呢?从本性变相分,变见分,见分再变相分,所以境随心转,境是相分嘛,有什么环境有什么心情。今天科学家哲学家在研究宇宙,宇宙没有边界,宇宙究竟有多大?他们是没有结论的,随他的心在变嘛!科学越先进,发现的星球越多,释迦牟尼佛在二千多年就前告诉大家,心无量大,法界无量大,宇宙也是无量大,这就是诸法实相。如果我们真正觉悟之后,我们认清了本性,一切色法都是空寂的。禅宗里面讲虚空粉碎,没有虚空了,没有山河大地了,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入无为法了,入无生法忍了,只有一真,所以色法与虚空也是虚妄变出来的相分。虚空范围大得很,它也属于色法,它不是真正的空无,它是一个多能变,它是最活跃的一个多能变。我们的见闻觉知产生了错误,跟诸位说,我们带上乱七八糟的眼镜,当然我们的见解是错误的,不能够见到事实真相,不能够认识清阿赖耶识、末那识和第六识的真相。

咱们看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就懂得了,他今天拜访这个,明天拜访那个,看看人家这个环境,看看那个风景,跟人家谈谈话、论论道,但是他懂得门道所在,知道自己怎样受用,不懂门道是不得受用的。“色亦是空,空亦是色”,这个色、空不同于唯识里面讲的见分、相分,但是物、色这个妄是依真而起,离了真也没有妄。比如我们人的这个身体是真的,灯下那个影子是虚妄的,但是那个虚妄的影子是依真而起的,没有真实的肉身哪有人的影子呢?妄不离真,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第八识阿赖耶识它是能见与所见,包含能见与所见。第七识“执着”这个性能没有污染,没有错误,错在哪里?错在我们执着的对象,我们把所执着的对象认“真”了、认“实”了,那就错了。

迷的时候有真妄,真的时候无真无妄,为什么?性无二。就象六祖跟印宗大师对话:“无二之性便是佛性。”《涅槃经》里面讲一者常,二者无常,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之法没有善与不善,善与不善、净与垢、增与减、生与死都是相对的,本性能知常与无常、能觉善与不善、能觉净与垢、能知生与死,它“能”,不是常也不是无常,不是善也不是恶,不是增也不是减,不是净也不是垢,不是生也不是死,这些概念是污染、是妄,概念有二,真性无二。本性“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心行”是什么?心行是心里有念头,心的行为就是念头。“心行处灭”,心里的念头没有了,不起念头了,一念不生了,这个时候一切法都是真实的,一切境界相也都是真实的。这个时候,增知道增、减知道减、垢知道垢、净知道净,没有动念,因为你知道当下的环境、当下人的思想、意图,你知道环境清静与不清净,你处理起来就得心应手。我们过失,过失在哪里?我们过失就是在迷在分别执着上,认为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不去思、不去想,好象就是木头人、石头人了,其实你不起心不动念,本觉没有失啊!我们本具的性能是能觉、能知、能见、能闻,它这个本能不会失的。六祖讲“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悟了之后,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一真一切真,万法皆如如,如果迷了都是落在相对里面,有我相、有他相、有境界相,迷了变八识,三变七转,换换名词,实际上自性还是如如不动,本性还是清净寂灭相。我把这个课讲到家了!

我们为什么以动为主不销归自性呢?一说不让起心、不让动念、不让有分别、不让有执着、不让有思想,就落入了一个顽空死寂,这还是落在错误概念里面,不能够销归自性;“销”是消灭分别、执着、妄想,“归”是归向。销归自性怎么转呢?在思想上要转,在认识上要清楚,对本性认识不清楚,你就不肯丢下分别、执着、妄想和思想,对清净心,对本觉真心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说他放不下分别、执着和妄想,那就是在造轮回,搞业识。如果你明白了,不起心不动念,境界是生生灭灭的,万法是真心所现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万法是一体,一体里头无分别,这样才是真修。觉悟了我们要入心不二境,舍识用根本的本性,一清净一切清净,一真如一切真如,心、境不二,心、境是一,能悟出这个道理,就能够证得性相一如,真妄一如,便证得了妙净明体。就象六祖在《坛经》里面所说的,对于面前所见到的一切境界、一切见闻觉知,心里面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但是心中无一物,没念头,没有分别念生起,本来无一物;外面环境里面,外六境里面的相有,有生有灭,但是清净心里面没有念头,知是知道得清楚,觉是觉到得明了,心里面没有能觉、所觉,没有相对,只是随缘,这是真正的修行!可见得到这个境界,便入无生法忍。到这个境界,告诉诸位当然也有体、有用、有相,体、相、用一二三,三二一,本性发生的作用是圆满的,体性是圆满的,绝对是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无论是你是参禅、念佛、修密、念咒,绝对是法喜充满——真受用,绝对是觉而不迷的。

大乘经典都是讲的当下成就,如果我们这一世不能成就的话,佛绝对不出来讲经说法,佛讲经说法就是为了让大家接触到佛法,接触到大乘经典,当生成就肉身菩提。《楞严经》阿难发愿:“不历僧祇获法身、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当下便是佛,他的次第是由权入实,佛有五乘佛法、有五时说教,五乘佛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时说法:华严时、阿含时、方广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是佛一生度化众生的经历。人天乘,因为大家追求的是福报因缘,觉得升天比较好,说十善、说禅定都是用意用识,到声闻、缘觉再到菩萨,一步步地让大家觉悟。佛刚出道说《华严经》一乘大法,也就是《楞严经》所说的“本性自定,本来是佛”,众生没有办法接受,认为众生就是众生,因为他们落在分别执着里面,不去认识自性。佛看到大家不能接受,于是讲阿含,讲有为,让大家去掉分别、去掉妄想、去掉执着,慢慢地修定,减少分别、妄想,立念在身,立念在心;再讲方广,讲诸佛菩萨怎么发心、怎么成就、怎么度众生的,让大家发起成就的心来。发心成就了,那需要智慧啊!于是讲般若,认识本性,光《般若经》讲了二十二年。《般若经》讲什么?讲见相离相。《般若经》是讲让大家入无生法忍,见一切相,离一切相,无住生心,生起无所住(zhuo着)的心来。“知一切相离一切相”讲的是什么?是让你当下成佛,带着肉身悟到本性,依性成佛,许你肉身菩提。当然了,这些过程里面有意识上的加行、禅定,四禅八定,那都是方便说,那就等于你是个小孩子不听话,给你颗糖,听话了,实话跟你说,你应该怎样认识。

我们要学的是当下成就,立地成佛,不舍肉身而能够成就。关键是你对本性认识清、认识不清的问题,理不明,对本性认识不清,你想成佛不可能。觉得自己挺不错了,傲慢有什么用呢?你连是非都没丢掉,你成不了佛,最起码你还没有完全进入求知的概念里面,不在是非上下功夫了,完全为了了生死:“我要把这个本性、妄心认识清楚,把佛法搞明白。”我们学员当中、同修当中没有几人是这样的,别说要成佛了,就没离开是非之心。师父苦口婆心地讲法,他不在意,别人说上一句师父的是非,他倒挺在意,他不是求法的。

修行怎么修?修无为法,修无为法就入法性流了。你又是搞禅定,又搞这、又搞那,那都是有为法,有出有入。心本来是清净的,他非要搞出波浪不行,并且一波未平又来一波,丢了这个分别,又执着了另一个心念,老是在动,他怎么静下来呢?还有的在家里打坐,有点声音就烦,嫌吵。我告诉你自性本定,你求静,本来清净的心上起一波浪了,起了一波求静的风浪,如果有些杂音、有些动相影响了你,便又起了一波排斥的异浪,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这样取来舍去的,你们什么时候能静得下来呢?心浪澎湃何时能止啊?一个追求,一个舍掉,根本不销归自性,根本不像六祖所说的“心中无一物”,根本体会不到六祖所讲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用现在话讲就是本来的意思,自性本来本自清净,自性本来不生不灭,自性本来本自具足,不是修来的;自性本来本无动摇,自性本来能生万法,不用你起心动念。

生活便是道,生活是道场,行走坐卧都是修行,穿衣吃饭都是修行,你专门求净,哪里来啊?“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你寻找心你找不到,反而你那个心知道你怎么在找,怎么在寻求,怎么在搞分别执着,那都是搞的意识,意生意灭不归本啊。我们要修的是无为无所不为,我们要修的是见相离相,我们要修的是内不动心、外不着相,远离分别执着妄想。明眼人识宝,不是明眼人,我告诉你,释迦牟尼佛再来,内存贡高我慢那样的人,觉得自己是修行人那样的人,落在意识里面,他不识宝。

今天我给阿汤他们三个人上了一课,他们来到师父这里觉得“很平常,跟着他,他也不打坐、他也不念经、他也不拜忏、也不做早晚课,这是修行人吗?我们跟着他学什么?”你们跟着我学什么?学一言一行,学不着相,学无为法。中午吃饭时候,我让你们体会“心中无一物、见相离相、无为无所不为、无知无所不知”,无有分别、无有执着、无有妄想并不是什么都不知,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为,无修而修,无证而证,无愿而愿。饭吃到一半我怎么教的?记下了没有?白来!我告诉你,是那块料远在千里,心心相印;不是那块料天天在身边,也白给。饭吃到一半,我就跟他们说,修行平常心是道,般若智慧常常涌现,在生活当中处处皆是。般若智慧就是见相离相、无为法、内不动心、外不着相、心中无一物、不分别、不执着,把一切事处理得如理如法。处理一切事如理如法,还不动心、不动念,比如端起碗来吃饭,吃饭的时候有“我在吃”吗?没有。自己用筷子往嘴里面拨米饭,有没有这个“我在拨米饭”的这个概念呢?没有,但是也清楚自己往嘴里面拨米饭,把米饭拨到嘴巴里面,咽下去,用筷子夹菜,菜是什么味道?饭是什么味道?都清楚啊,见相离相,什么都知,没有动一个知道的念头,没有分别的念头,没有执着的念头,内不动心,外不着相,对于自己吃饭、夹菜什么味道都清楚得很,那个时候喜欢的菜就多夹两口,不喜欢的就少夹两口,但是他不分别,他没有我喜欢、我不喜欢。如果有了我喜欢、我不喜欢,那就落在意识里面了,一切都是本性的反应。

告诉大家,童子离我再远,我说的话他都铭记在心,他与我一心;有些人离我再怎么近,他不是我的徒弟,我说的话,他没往他心里去,往他心里去的是分别执着,他是以他的分别执着心来分别我,他不知道我行无为法,而是挑剔我这,挑剔我那,心不入道啊!

我们这一生到底能不能成就?能。告诉诸位,民国最起码有几个阿罗汉!心中心法的大愚上师,当时悟得心法便证三果阿罗汉,现在已经登地了,登地的菩萨。那么虚老座下,在鸡足山也有一位当生证得阿罗汉,行无为法的人啊!当时在清朝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下青年,拙头笨脑,穿着一身破烂的衣服,乡下的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农民啊,不是知识分子啊。当时的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为何来求见虚老?” 那青年就说:“我是农民,我今年二十岁,云南盐源人氏,从小父母双亡,孤苦无依,族人将我入赘曾氏。”送给了姓曾的。“从此以曾为姓,寄籍在宾川县。如今因为家乡闹饥荒,失收,无人雇用我种田,我家贫苦,又有两个儿子,我养不活家小,无计可施,听说虚云老和尚在鸡足山修建祝圣寺,雇用苦力泥水工人,我走投无路,只好来求虚云老和尚收留我在此做工,赚取些少工钱养家活口。” 祝圣老和尚就说:“你若不嫌我们出的工钱低,你就在本寺住下做工罢!虚老是最慈悲的人,这样的小事,你也不用去见他老人家,他没有不答应的。”那个青年就跪拜:“多谢大和尚!”于是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我没有名字,家人叫我阿便!”老和尚说:“好,阿便你就到后面柴房去住吧。”阿便便去柴房住下。他十分勤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不用人吩咐,自己开荒种菜,施肥浇水。他本是庄稼佃户,庄稼佃户是什么?就是给人种地的长工,靠给人种地挣点工钱,所以这些耕种的事务做得头头是道。他又自动去挑土抬石帮助修庙,从早做到天黑,他从不休息,也从不讲话,别人跟他说话,他都听不见,别人都称聋子,于是大家都不叫他名字了,便叫他聋子。

这个聋子来做工一个多月,有一天,他老婆抱着孩子来找他,他老婆的兄弟也来了,岳母侄子,一大批七八口人都来了,挤满了他住的柴房,七嘴八舌。这圣空法师听到汇报,慌忙来说:“阿便!我收留你做工,不能把你的老婆孩子、你的家人、亲戚都安置在庙里,这是寺庙,不能住女眷!” 阿便便说:“我不要他们来,但是,地主来把我们家的土地收回去了,不让种了,把全家都赶出来了,没处投奔,不然在外面的话就会饿死。”圣空法师就说:“这可怎么办?没有寺庙可以收留女眷的。” 两人正在说话,虚云老和尚已经来到了菜园门口,虚云老和尚说:“圣空啊,他们一家无家可归,又穷又苦,让他们先在这个寺庙的菜园子住下吧!” 圣空法师就说:“寺庙不能收容妇女。” 虚云法师说:“这是收容难民,情况不同!”

后来虚云老和尚把阿便一家人安置在寺院的后山,另搭一座茅棚让他们居住,一家八口都感激不尽,于是他们全家就在祝圣寺做杂工了,人人都很勤恳,把后山的荒地都开成菜园,种出来的各种蔬菜瓜果供应全寺,每天把全寺打扫得一尘不染。阿便自己住茅棚,他的妻子和亲戚住后山,转眼就这样两年过去了。有一次虚云老和尚来巡视,阿便跪地叩头,老和尚说:“你干什么?”阿便说:“老师父!求您老人家教我念佛吧!我这样笨,一字不识,不会念佛!”老和尚问他:“你为什么要念佛?”阿便说:“我今生这么辛苦,必是前生造了什么孽,所以今生想学修行,想了道,以求来生不再沦落。”虚云老和尚就问他:“你想怎么修?”阿便回答说:“我不识字,又愚蠢,我哪知道要怎样修?求老师父教我简便容易的方法,我也常常听老师父讲经,讲得深奥的我不懂,不过听师父您老讲,只要一心不乱,勤念佛号也可以往生西方。您就教我念佛号吧。” 虚云老和尚说:“阿便,你一心专诚,真是难能可贵!我就教你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教你往生净土。”阿便叩谢。虚云老法师教他一心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他便从此屏息诸缘,一心念佛,日夜不停,没有第二个念头,绝对不胡思乱想。别人说什么,他从来不理,好也不理,坏也不理,就知道自己干自己的活,自己念自己的佛,心清静。

到了光绪元年,虚云老和尚把乾隆大藏经运回了祝圣寺,举行传戒,阿便来求戒出家,那个时候他才二十一岁,虚老看他至诚,便问他:“你还有家眷呢,你怎么处理啊?” 阿便就说:“我们一家八口老小都商量好了,今天都来落发修行,请师父务必恩准!”老和尚说:“阿弥陀佛!难得!难得!好!我就给你剃度。” 虚云老和尚看到这个后生这么诚恳,两耳不闻窗外事,不管他是与我非,真正的觉得自己是业障深重,真正是一心为了了脱生死的,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好像看到了自己当年在鼓山涌泉寺跪求妙莲长老传戒,六十五个年头过去了,往事依稀如梦啊!像阿便这样把是非放在一边的青年,虽然长得丑陋、贫苦,但是此人高贵啊!人穷法不穷,人穷志不短。现在有些人虽然有钱,有好生活,打着修行的幌子,有多少人把是非放在一边,把了脱生死当成一回正事呢?虚云老和尚出神地望着这个青年,竟忘了让他不要再拜了,这个小伙子一共磕了一百多个头!感激得说不出话来,只是流泪,只是叩拜。想起虚老当年收这个徒弟,我今天也是感慨倍多啊,我到现在可以说教人也不少了,有几个抛下是非,只求了生死的呢?

虚云老和尚收下这个徒弟以后,另赐法名:日辩。告诉阿便:“只是一个代名,你还是阿便,希望你天天能够辨清修行的路,不要再堕落。”

阿辩便说:“师父,我听不懂。”

虚云老和尚便告诉他:“我虚云是老人,你懂吗?”

阿辩:“懂。”

虚云老和尚“我已经老了,你还年轻,你懂吗?”

阿辩:“我不懂。”

虚云法师告诉他:“我教你念佛,我要你做到心中觉悟,现在这个肉身不是你,我要你做到心中无我,要破我执而又无所求,无求之心自然净,明白吗?”

阿辩说:“还是不明白。”

虚云法师再说:“你慢慢地学,渐渐会体会到的。我知道你精勤不懈,一心念佛,许多人都不如你,这是你品质朴素、诚实的好处。不像一些人,贪嗔痴慢疑样样都有,聪明人太聪明了,反被聪明误!往往不能够修到一心!你这孩子很好,不要自卑而生退堕心!佛性平等,都是一样的,你也不要去学人家聪明。愚笨才好,你这样不会被耽搁了,聪明的人会自己耽搁自己。”于是虚云老和尚给他传戒,传戒之后赐他法名叫做“具行”—— 具足万行,从此以后阿辩就成了具行和尚了。

具行法师穿上了僧衣,每日还是做劳役,种菜、施肥、挑粪、担土、打扫等一切活,别人不干的他都干,还有些人专门戏弄他,但他从来没有觉得委曲,也没有觉得比人低下,一如既往地一心念佛,从来不和人讲话,鸡足山上都知道是聋子和尚。他苦修到了民国四年,外观上看他的耳朵更聋了,更沉默了,他种菜做工只是心中念佛,谁喊他他也听不见。有一天虚云法师来到菜园说:“具行!你苦修了四年,境界已不错了,但是见识太少,你现在应该下山去参学,拜访天下的名山道场,去学一学,将来你愿回来就回来,如果有好的机缘,不回来也可以。” 具行哭泣跪拜,便去参学了。

民国九年,虚云老法师开始重建云栖寺,具行和尚突然回来了,拜倒在虚云法师的面前:“师父!我回来了!” 虚云老法师很惊喜:“你回来了,太好了,你这次出去参学,游了些名山大川,没在名山大川留下,怎么又回来了呢?” 具行法师说:“天下各处名山都去过了,也不过是如此,师父在这重修华亭寺,我知道师父缺人手,我就回来了。”虚云法师说:“你回来很好,你打算回来做什么事呢?” 具行法师说:“师父,我又蠢又笨,又不识字,我能做什么大事?只能侍候师父,做些人家不愿做、做不来的笨重低下的一些工作吧。”虚云老法师就说:“既然你如此发心,就住在云栖寺和胜因寺两处。你这次回来,回鸡足山的家没有?”具行法师说:“没有,我不去了。”“为什么呢?”具行法师说:“大家都出家修行,有什么好眷恋的?”“见见也无妨啊。”具行法师摇头:“不去了,不去了。”

从此以后,他就在两个寺庙里辛苦地劳作,挖土、搬石、筑墙、盖房子、种菜、种树、砍树、劈柴、割草、割禾打稻谷、犁田、除草、挑粪、施肥……什么事都干,干的都是一些最苦、最累、最脏的工作,他没有一分钟闲暇,他一刻也不离一心,一面干活,一面念佛,有时候他替师父洗洗衣服或补补衣服,都是一心一意地做。到了晚上,他就念经拜佛,一字一拜。到了天明,大钟一响,他总是头一个上殿,他的精勤修行是全寺第一,但是他还是又聋又哑的样子,一句话也不说,虚云老和尚看在心里非常欣慰,他知道这个青年人已经比任何人都有修行。在修寺庙的海会塔的时候,虚云老法师去看工程,具行法师在那里挑石块砌墙,见到虚云老和尚突然开口说话了,像个小孩子般天真地说:“师父!将来寺庙海会塔建成以后,我来守塔好吗?”也就是申请做守护塔灵的守护神,虚云老法师看着具行,没有立即回答,他知道他说的这句话意味深长,他知道具行法师就要化身去了。具行法师再问:“师父!让我守塔好么?” 虚云老法师心中一酸,泪水几乎夺眶而出,勉强点头说:“好罢!” 他倒乐呵呵地说:“谢谢师父。”虚云法师说:“一切随缘,不可强求。”“知道了!”

这一年,虚云老法师特许具行法师担任这一年春戒的尊证,做尊证阿阇黎。受戒弟子请具行法师开示,具行法师说:“我半路出家,一字不识,只懂得一心,只懂得念一句阿弥陀佛而已。”虚云老法师点头赞叹:“你只懂得一心,只懂得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去理会是非,把一切是是非非都抛到一边去了,就这一句,一心去念就足够成就了,总比那些自己觉得自己聪明,却心念纷杂,纵然读得万卷经,说得头头是道,满口佛气,满身的傲气,又有何用?”虚云老法师知道具行比谁都先证果了,往事重现虚云法师的心头,也是觉得教人无数,成就的人太少,他知道具行法师是最后一次做尊证阿阇黎。

具行法师把他积攒的所有单金钱供养大众衣单,就是说要给大家买衣服,买衣服剩下的钱供罗汉斋。老和尚知道具行法师作大供养,身边不留一物,这是在给大家说法,要大家心中无一物,具行法师就要西去了。这一夜他为具行法师念经,具行夜晚来叩门,给老法师叩安,并且告诉虚云老法师:“弟子要去了!特来告辞!” 师徒别离,具行跪伏在地,悲泣不能成声,还挂念师父:“我去守塔以后,谁来侍候师父?” 老法师说:“好孩子!你该办的事你去办吧,不要因为我误了你的大事,我为你在这里念经。” 具行法师哽咽着退出去了,到门外再拜,然后离去。

到了夜里,监院法师点名查房,发现具行法师不在。监院说:“具行呢?怎么不见具行了?他昨天给大家供衣供饭,吃了一餐,莫非今天下山走了?大家快去找。”众僧人把全寺找了个遍,都没找着具行法师的人影。有一个僧人说:“噢,原来他昨天供众,是给大家告别啊,今晚说不定偷偷下山还俗找老婆去了!” 另外的僧人说:“别胡说八道,具行不是这等人,他要是叛道还俗,怎么还回寺院来做这几年苦工呢?他在外地云游,要还俗早还俗了。” 你说个这,他说个那,七嘴八舌的,有师父就说:“我们不要在背后毁谤具行法师!这是罪过,出家人不能说四众过。” 监院法师就说:“别再多说了,再找。”众人一边叫着:“具行。具行。” 找到后面的菜园,门是锁着的,从窗口望进去没有人影。忽见另一边闪起一阵强烈白光,一连闪了几次,照耀得全菜园全是光明,白光眩目直冲夜空,众人无不吓得心惊胆颤:“这是什么光?”

住在寺外村民都看见了,众人以前都是逃灾逃难奔虚云老法师来的,灾荒过去以后无处可去,纷纷留在山下居住,成了村落,这些村民都特别感虚云老法师的恩德,在今天晚初更刚过,众人都未睡觉,正在那里一边乘凉,一边讲鬼、讲神的讲故事,忽然看见寺院内白光冲天,特别地目眩,众村民大惊:“不好了,寺院里失火啦!”于是大家都互相叫了起来:“快去救虚云老和尚。” 村民有好几百人奔入寺内,一个和尚也不见,众人慌得乱喊:“虚老!虚老!您在那里?” 村民们一面找虚云法师,一面要救火,却又找不着哪里有火,最后找到后园来,看到那批和尚在那里发呆。村民们大叫:“火在哪里?虚老他老人家呢?你们怎么都在这里。”

和尚们一听也给吓坏了:“哪里有火?哪里有火?”

村民们说“我们在外面看见寺院里白光冲天,以为是寺院着火了,我们是赶来救火、救虚老的。”

和尚们说:“没有火呀,白光一闪一闪是有的,是从菜园子那边的空地升起来的。“众僧与村民们点了几支火把,赶到那片空地一看,具行和尚端端正正,合十跏趺而坐,巍然不动,眼睛半合,面带微笑,却不理睬众人。“啊!具行法师!原来你在这里啊,害我们找得好苦,你在这干什么?” 于是想拉他起来,“慢着!”虚云老和尚已经由另一批僧众与村民前呼后拥地来了,他老远便看见具行端坐在那里,有人要去拉他,他慌忙喝住众人:“不准擅动!你们走开些!” 众人慌忙让开,虚老扶杖来到具行面前,向众人说:“具行已经坐化了,他自身出三昧真火,把自己烧成了灰!刚才你们看见的白光闪闪,就是他三昧真火之光,我在禅房里为他念经,我感到全身发热,就知道他已经自焚成功了,我怕你们不知道而乱动,连忙赶过来,怕你们动他。”

以前我也讲过,我们真正入定以后,色身跟意识要脱离的时候,大家有过静坐经验的都知道,静坐时间久了,这个色身,根尘分离,因为我们的迷走神经,脱离了色身了,你要想再动起来,你就想着让这个身体动起来,至少还要好久的时间,至少也要十几分钟才能动起来,如果不懂得,又拉又扯,那个身体就会骨断筋折。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他没有打过坐,他没入过定,他不懂得这些,他跟你说话,你不理他,他就会去拉你,去拽你,我们想修定,最起码要跟身边的人,在家里要跟家人说清楚,如果入了定,不等睁开眼睛,不等说话,不许动,如果入了定,入了禅天了,禅天升得高了,呼吸也没有了,大家要认为死了把他拉出去烧了,就麻烦了,只要身体不臭,你就别动他,没有入定的经验、没有真正的定功的人不懂这些,所以我们要注意。

众人不论僧俗,一听师父说不要动,具行自焚,已经三昧真火把自己烧了,都十分惊诧,再看看具行和尚,仍然是身披袈裟,趺坐面向西方,左手执磬,右手拿着木鱼!面色如生,笑容和蔼,只少了呼吸,这是真的,他是真正的自发用三昧真火把自己焚化了。众人都不敢相信:“这分明是个活生生的具行和尚嘛!” 虚云老法师说:“你们不要走近,恐怕衣服带风震动,他全身灰烬倾倒就不好了,你们走开些。”

虚云老法师独自上前再仔细看,火把照耀之下,只见具行的木鱼柄早已化了灰烬,引磬的磬柄也成了焦炭,但是具行的全身和袈裟依然还是保持原貌,没有变,其余的僧鞋也成了灰,坐的那个稻草蒲团也成了灰了。众人都即惊讶又怀疑,又欢喜,一个个合掌念佛。虚云老法师跪下合掌给具行顶礼:“恭喜你了!你已经破了我执,证得大阿罗汉果,以你的瑞相法身示现世间,证无生法忍之圆满檀波罗蜜,请受虚云三拜!”虚云以师尊身分,对徒弟具行下拜,当然众人也都跟着拜。虚云老法师此时老泪纵横,哽咽地说道:“具行啊!为师为你欢喜!我还不如你,将来我要求你的境界,也不一定能够做到,因为我操的心太多,不一定有你走得殊胜。”虚云老法师拜罢,具行法师的遗骸忽然放出阵阵奇异的芳香!众人都闻得到类似檀香的种种异香,又像仙兰的那种味道,大家都感动得流泪,个个都念佛!

虚云法师告诉具行法师:“具行啊,你且多保持瑞相一天,待明天为师请昆明的都督及社会人士,还有新闻界都来瞻仰你的法身,让记者拍个影,留下来传给后人,教化后人,让后人修行修无为法,修一心来弘扬佛法!” 修不到一心不能成就,妄心不死不能成佛。虚云法师又吩咐:“大家今夜派人轮流值班看守具行法师的这个法身!不要让人畜触碰!不许大声震动!” 大众遵命,众僧值班看守。

次日,当时云南省的都督(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唐继尧,财政厅长王竹村,水利局长张拙仙,还有董雨苍等等这些住在昆明的大官、社会人士听到这个消息都赶来了。昆明日报记者也赶来了,还有各大要员、各名人的家属、社会贤达、昆明的佛教徒出家人、在家人都来参拜,数万人络绎不绝地来拜山,人人看到这个情景都感动,个个称奇:都化成灰了人还栩栩如生,袈裟颜色不变,并且一看都是灰烬,但是跟泥塑的一样!当时昆明日报出了头条新闻和照片,轰动了全云南省。“谁说没有佛法?谁说一生当中修不成佛、修不成菩萨呢?”人人都说:“你看具行上人不就是最好的佛法证据吗? 一生成就啊!”

就这样,唐继尧大督军还觉得奇怪,他觉得具行是取稻草自焚,但又觉得奇怪,取稻草自焚把全身烧成了灰怎么不倒下呢?又怎么保持那个脸色跟活着的一样呢?又怎么保持袈裟的原貌呢?那个袈裟又怎么还不成灰呢?“嗯,这不是凡火烧的。” 虚云法师说:“具行法师是由内心发出的三昧真火,才把自身焚化的,才有这样的瑞相奇迹!” 唐继尧这才相信了,他又看了看具行法师手里拿的木鱼和引磬,那个杆子都化成灰了,于是他问虚云法师:“师父啊!他的全身果然都是灰么?” 虚云老法师:“是的。”于是,虚云法师就让唐继尧大督军在一边看,虚云法师向具行法师再拜:“具行!你的功德圆满了!请让我们送你入海会塔。”虚云法师颤巍巍地取下具行法师手中的小引磬,又说:“具行啊!你密行圆满,一磬留音,为师敲这引磬,你可放心地走罢!”虚云法师轻敲残磬,清脆的磬声三响过后,突然,具行的全身震动,化作一滩灰倒下了!这回唐继尧才真的相信这是奇异。虚云老和尚跪下合掌再拜,唐继尧与观众数千也都跪下叩拜,“阿弥陀佛!”人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阿弥陀佛!”虚云老法师早已泪水满面了,也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欢喜了!

这是具行法师一生成就,往下咱们就不再说了,大家认为一生不能成就,告诉你,你只要修得对路,一生是绝对可以成就的。具行法师当时他是证的三果阿罗汉,现在已经是三地菩萨了,一地一切地,也可以说是八地菩萨,他现的是护法神的身,但是他是内密的菩萨行,老人家这样的修行,一生示现让大家相信。我讲到无为法,老法师又显灵,我讲无为法是让大家今身成就,肉身成佛,“把具行法师的例子找出来,现代人现代事,这不是捕风捉影啊,谁说一生不能成就啊?”老法师以身说法,是当生成就的事实!

大家再见。







回向偈

愿以此听经闻法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千百万亿火首金刚护法菩萨摩诃萨

感恩师父!

原帖来源网址    印代法师佛学园地http://1277595347.qzone.qq.com
YY ID频道:86537757  YY群:5679092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82445237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lengyanjing
本频道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晚上 8—10 点在线讲《楞严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晚上 8 点诵《在家菩萨戒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圆通老师系列讲座———

《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笔录稿【第087课】

   2013年1月16日星期三

(本稿为《楞严经》研究学习YY课堂现场笔录稿,未经老师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老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老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阿弥陀佛!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居士,大家晚上好,我们再共同研究学习《楞严经》。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真精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这一段,是佛教的根本法轮。这一段是说的无上不二法门,如果落在二相里面就有能、有所,那么有能有所就有见分与相分,我们六根的作用见、闻、觉、知、嗅、尝、触全都是分别的作用。

上面我给诸位说了,我们平时用的都是妄想、见解,这当然是错了,用妄想和见解不会见到诸法实相。我也跟诸位说了,一乘佛法修行人修的这个法门没有见分、没有相分,悟了以后叫“一真”,妄跟真是一不是二,绝不是二。迷的时候说有妄、有真,佛祖讲法说不二,禅宗里面的五个祖师,从达摩到六祖也都是说不二。真正的佛法只讲见性,不讲禅定修为,如果论禅定修为那是二法,不是佛法。明心见性悟了之后真妄是一,本性是能见、能闻、能觉、能知,所见、所闻、所觉、所知都是由“能”发起,所以不二。

佛法是讲什么呢?佛法讲的是心法,不是讲的百法。境随心转,如果心清净了,外面的境界也就净了,一净一切净。如果我们的心污染了,外面的境界也是污染的。本性本来是定的,不动不摇、不生不灭的,生灭心生起来,外面的境界就有生灭,就是生灭的;轮回心生起来,外面的境界就是轮回。所以大家要晓得,万法都是真心所现出来的,外六尘都是我们见闻觉知反映出来的,就像镜子照物体,镜子能反映出万象来,镜子本身是不动的。再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用镜子照马路,马路上的车来回奔波,镜子里面有动相,那个镜子动吗?车有来有去,镜子有来有去吗?万法是一体,一体里面没有无为,“色亦是空,空亦是色”。我们的本性是能见、能闻、能觉、能知、能照,它所照到的是动相、是物色、是万事万物,境界是动的,但是我们的见闻觉知动吗?不动。我们眼睛看田径赛,田径赛场里的人在跑步,我们的眼睛跟着他在跑步吗?你的眼睛没有跟着他跑步。我们众生执迷不悟,老是以动为主,看见外面有动相:“它动了、它动了……” 你知道它“动”,你知道它动就行了,知道“动”与“不动”就对了,干什么要在那里仔细分别“它动了”呢?

自性本来是不动的,说修为是方便说,是权巧地说,实际是无修无为。真正的佛性不是修出来的,自性本不动摇,何劳修为呢?但话又有说回来,你如果认不清自性本不动摇,自性本不生灭,你不会修,不会用自性去修,你只会用妄识、分别、执着。众生迷得太重了,迷到什么程度?你跟他说实话、好话说上千千遍,还是唤不醒他;你说他分别执着是错误的,你说本性本不动摇是寂净不动的,但是他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如果不分别、不执着、没有妄想了就成了是石头人、木头人了。本觉本来明了,他认不清,所以说他不懂得修而无修,无修而修。于是迷人用意识这样搞念头,那样搞念头,这样修、那样为,到最后生到天界,甚至落入邪魔外道;一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乃至四五想天,到最后呢?还没出六道,他认为那样是真修行的。你说要让他心清净下来,六根清净方是道,他清净不下来,他认为静下来没事做了,他不懂得无为无所不为。

告诉诸位,狂心、妄心未歇啊,歇即菩提,你这样修一阵,那样修一阵,纵然你修到非想非非想天,那境界够高吧?还没出三界,那还要转生投胎。所以佛祖、祖师们讲“只论见性,不论禅定修为”,见了性以后就明白怎样运用本性无修而修了,就入了无为法了,入了无为法此生必定了生死。有的人认为修行要经过无量大劫,那是错了,其实一生就可以成就。只要你听话,我许你一生就证得肉身菩提,你证得了“内不动心,外不着相”,你证得了见相——见一切相、离一切相,你契入了“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事不办,当下即是佛,即入佛境界,与十方诸佛同一类,那还怎么再往生啊?你再想往生,起了往生的念头,你又落入有为了;无生而生,无证而证,一生当中所作皆办,不复再来。可惜众生不明白这个道理,老是追求有为,有佛界可生,有佛法可修,老是在搞“有”。阿弥陀佛接引大家也就是说了西方殊胜,让大家做到一心无妄念,不起分别、执着、妄想,不起贪嗔痴慢、五不正见,五利使、五钝使等,伏住烦恼,证得一心,那就是入佛法界频率,和十方诸佛一个频率了,那阿弥陀佛就已经把你接引过去了,那个时候已经生而无生,无生而生了。如果你心清净了再求佛来接引,又有妄念了,那就是行的邪道了。所以凡夫迷惑太重,唤不醒,老是追求“有”。

佛法讲的是无生法忍,我们看看佛法的道理,如果按照佛所说的去做,越做越真实,真实是无愿无求。有求、有为,做出来的效果是相反的,那是错误。《金刚经》上讲佛境界不是“有”,【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是什么?不可以色见,不可以声求,就是让大家契入无生法忍,契入自性本来的定境,契入寂静不动不摇、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本性定,这叫做功夫。修得本性定的人,人生绝不会虚无缥缈,绝对不会感觉到空虚;迷了的人才感觉到空虚、才感觉到飘渺、才感觉到伤感,开悟的人处处真实,不是空虚的。现在的人,你看看,不是悲观失望,便是充满了欲求,如果你让他清净,他就觉得空虚飘渺,没法子感觉到真实,没有法子契入本性清净,都是随境流转。

如果真正地觉悟了,【远离颠倒梦想】,【无智亦无得】,心、境不二,平常心便是道。能悟出这个道理,就能够证得性、相一如,真、妄一如,内不动心,外不着相,见一切相、知一切相、离一切相,无有分别、无有执着、无有妄想。处世,为人处事待物,处理得得心应手,绝无错误,这就是前面所讲的【妙净明体】,到这个时候,一切见闻皆在清净心中,象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转八识成四智,外面的境界、境相都是有,对外面的境界、境相了知得了了分明,绝对不会着在相上。所以,十法界有情众生,有感才便有应,不但有情众生有感,本性有应,无情众生有感,真心也有应,感应道交,那个时候“见”是真见,“闻”是真闻,心永远是清净的,行走坐卧、穿衣吃饭、为人处世、接人待物,心里面不起一念。

真正修道人,世间无有过,心里绝对没有是非,所以戒律里面有学佛人不说四众过、不见四众过。六祖在《坛经》里说得更明白了,外面有错吗?没有。为什么?那都是自心的错误。『他非我不非,我非便是左。』别人制造是非可以,我们自己永远不要有是非之心,如果有是非之心就落到一边去了,心里起念了。心里起念,分别执着起来了,障碍的是自己的心不清净,是障碍的自己的本性不清净,干扰本来清净的平等心,亏大了。觉得自己很聪明,不是修道人啊!聪明反被聪明误,念起念落,分别心挺高,自己心情分析认识很复杂,觉得是聪明,其实是吃亏最大的,修行不是修行人,做人呢?交友也不是好朋友,落在相对里面,老看着别人有错,于是对人便有不忠,对人便有不耐烦,对人便有排斥,亏大了。修道人绝对不能落在是非里面,障碍自己不清净。

我们最终修的是什么?修的本性,修清净,让本性圆满的体性发挥出来。我们清净的本体迷失了,作用虽然有,但是都用在搞聪明、搞是非、搞分别、搞执着上去了,就像我们的眼睛隔着一张纸,看不见东西了,障蔽了见性了。自性的作用本来很大,但是有了障碍,本来能见到尽虚空遍法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那么这些妄心生起了,还能见到尽虚空遍法界吗?不能了。就是因为我们的分别执着妄想,我们的聪明,“我能,我对,我是”,就是因为这些“我”,我知、我见,我执,法执障碍着我们本来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的本性里面生起了无明水花、无明波浪,于是紧跟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会用功夫啊。

佛教的总纲是什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不是要我们自生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念头动的越多,心越不静。佛教给我们什么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所教导。那禅定修为是不是妄想呢?禅定修为也是妄想,今天这样修一阵子,明天再换个方法,黑瞎子掰棒子,丢了这个又捡起那个,这还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佛教界里有一个至理明言,时时办道,时时修,时时烦恼绕心头。这样修那样修,到最后为什么还是有烦恼?还是没长进?念念佛啊、打打坐啊、持持咒啊、持持戒律啊。得到了一点清净,但是一为人处世,和人、和外界一接触,心又不清净了,为什么?你修的不是根本!你只是用意识屏蔽了意识,如沙煮饭,沙不能成饭。

在此地我明确告诉诸位,无论你修学哪一种行门,参禅、学教、修密、念佛,本性本来不生灭,本性本不动摇,本性本自清净,本性本来不迷,本性本来具足,本性能生万法。念佛的目的是要把贪嗔痴、把分别执着心、把妄心念掉,参禅、学教、修密、持律等这种种修为,都是要把分别执着、把妄心去掉,销归自性,本性起用才行。我们现在的人用功夫,没有好老师指导,把功夫用错了,他错用了心还认为自己是真正的修行人,可怜!身在妄中不知妄,盲修瞎练错用心,用的是妄心,那怎么能够有成就、有进步呢?怎么能够开悟呢?用的是有求心。诸位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无论用什么样功夫,不违背本性这个原则,把本性认识清楚了,朝着本性本净,本不动摇,本不生灭,本具万法,本来清楚,本来明了,本不分别,本来能知,你自然就得受用了。

老夫子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是学什么?学是明理。道理学明白了,学懂了,日常生活中就会用了。我们对于真心本性认识清楚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训练“一心”就可以了;无修而修,不用这样的方法,那样的方法,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让这个心少打妄想,少起分别执着。清净心是根本,心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没有棱、没有角,越来越把名闻利养看的越薄,越来越谦虚卑下,越来越真诚,方向就是这样的。诸位要晓得,一心就是一真,无二念。一心的时候就是什么都清楚,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了,为人处事待物绝对没有错误。我们不要学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我们要重知识,不要重名相。现在的人学佛好多都是重名相,这个大德是哪个庙上的主持?在佛教协会任什么职?在国家政府部门任什么职?求的是名,不求真正了脱生死,不求佛法,而是求名闻利养。真正想了生死的求的是真实道理,不管你什么身份;不是真正想了生死的,就要搞身份、名誉,什么身份?出家身份?在家身份?什么名衔?这些都是虚妄。

但是这些虚妄都是怎么生出来的呢?【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这是分别执着,用月亮来作比喻。天上本来只有一个真的月亮,那么第二月是什么呢?第二月是妄见,虚妄的分别执着。以前没有什么科学仪器,也没有分光镜,我们用手把眼睛按一下,天上一个月亮就能看到俩了,但是月亮只有一个,第二个月亮是从哪里蹦出来的呢?那是本来就是虚妄的嘛,从一个真的变现出来的,没有这个真的妄的也就没有了。像前面我说的,没有色身也就没有影子,真的是什么呢?说真是说的【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那么第二个月呢?便是前面说的【妄为色空】,见、闻,妄不离真,妄没有自体。告诉诸位,妄的自体是真体,佛教里面常讲的术语,叫依他起性。唯识里面讲三性,又常讲因缘所生,因缘所灭,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说的外境没有自体,当体皆空,那个无有自体,无有自性,本来面目是真心。比如我们捏目看到第二个月,第二个月的自体——真体就是真的月亮,第二月是因缘所生法,我们捏目所见,因缘生,诸法因缘生,是依他起性,没有自体,体是真月亮。

我们修行只有一条路,只不过是这条路远近而已,你落在分别执着方面,你就要走哪个路?渐次。你要明白,佛五时说教、三乘佛法、五乘佛法都是权巧方便引向一乘,我们只学一乘,这条路就近。但是目标有远近差别不同,特别是现在的人,喜欢神秘,有些人故意弄玄虚,在那里念个咒,嘟嘟哝哝,给你胡拉几下头皮,摸几下顶,你成功了:“啊,我是什么什么来头。”你真的烦恼去了吗?你真的见到你的本性了吗?你真的明白内不动心外不着相?你真的明白无住生心?你真的明白了见相离相、无我相无他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真的体会到了自性本不生灭?你真的体会到了自性本不动摇?你真的入了如来无生法忍了吗?一些人听骗不听劝啊,喜欢神秘,喜欢名气来头;你还是把道理搞明白吧,别搞那些虚妄了,别搞那些是非了,要自净其意,明心见性要紧啊!不要在第二个月上去妄生分别计较,“哦,这是第二月。”、“哦,这是真正佛法。”哪一个法都是真正佛法,哪一法都是为了让你少妄想,哪一法都是为了让你歇妄心、狂心。『妄心顿歇,歇即菩提。』念佛、学教、参禅、持戒都是为了削减你的妄心的。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自有众生的缘,众生自有众生的福,众生自有众生的道理,我们何必要强求人家依我的意思呢?不能强求人家依自己的看法、依自己的行为。诸位大德,我在这里奉劝诸位,别劝人学佛,别劝人听我讲经说法,我的资料将来有人无意中翻到了,那是他的缘分,我不做广告,我不求人认可我;我不伟大,我也不高明,我只提倡用真心,用正确的智慧,修如如不动,归一真法门,一自在一切自在。世间人求福、求名、求利、求神通,告诉你,心清净的时候,五神通自然显现,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都有啊。

我小时候,也就是七八岁吧,曾在这个真武门下学过道法,那时候河北的六师爷,他说:“孩子啊,功夫从静得,不是从动得,记住师爷这一句话,你这一辈子受用无穷。”正说着话,他说:“不行,有个地方出事了,我得赶快过去。”就离我们村那里有十五六华里,有个村子叫徐楼,那里的人练习金钟罩铁布衫的功夫,练漏了,刀把肚皮划破了,他在这边知道了,马上过去,要去救那个人。我们就没看见他是怎么走的,人影就不见了,真的象电视剧上说的孙悟空似的。这边的人听说他到那地方去了,跑步到那里去;按现在说法,个把小时才走到,到了一看,六师爷已经把伤口给人家包扎完,抹上药,在那休息呢。到后来我问:“老人家,你怎么来无踪去无影呢?”他说:“娃娃啊,跟你说,这都是师爷修静得来的,人人都有这个本事,神足通。”那时候懵懵懂懂的,不懂的这些,以为他很了不起,到现在我明白了,神足通,五神通,人人都有,只是我们不会用,本有的功夫显不出来,我们真正的美满、真正的幸福,我们清净的福没享受到。你看现在这些人,玩电脑、唱歌、蹦迪,是苦中作乐,没有真,没有清净那份安详,没有清净那份平实,时时都是在虚妄当中度过的,苦啊!我们应该怎样学呢?我们不要落在第二月里面,不要落在八识里面。

我们看的这段经文,佛叫着文殊菩萨的名字告诉他,如果我们明白了,月亮只有一个,本性只有一个体,那么我们绝对不会生一个错误的观念,绝对不会在寂静的心前生起波浪来,搞出烦恼来,在一真里面绝对不会发生错误的想法、看法,所以称为“明”、称为“妙”,他已经转八识为四智了。在此地,我想问下同修们,转八识为四智是怎么转的?

第六意识转成了妙观察智,它还有分别吗?

第七识转成了平等性智,它还执着吗?

第八识转成了大圆镜智,它还有见分和相分,也就是说还有相对吗?

在这里弄不明白可不行啊,这是说到骨头上了。能分别、能执着、能觉、能照、能见、能闻是本性的功能,怎么会失呢?它转了还是那回事。我告诉你,把识转成智以后,第六识转成了妙观察智,它妙在哪里?它妙在不分别还能够了别一切,它还是有区分的作用,那就是一个“明”字,明而不昧,对一切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了,但是对外界的对错它还能把握吗?外面是对是错它还是清楚的啊。第八识转成大圆镜智了,我告诉你,能见还是能见,所见还是所见,但是没有能见所见的念头。你在一真的境界下看椅子,椅子还是跟你是相对的,就如镜子,拿镜子照椅子,椅子还是在你的对面,别忘了还有一个“不异不一”在里面。一切万法所显,虽然是心显心现,心显心现里面的东西是不是心啊?没心不能显,没心不能现。咱拿镜子来做比喻就知道啦,没镜子不能照,没镜子你看不到镜子里面的东西,你看镜子里面所照着的东西,是不是镜子啊?但是镜子所照的东西离不离镜子?脱离了镜子就照不出来了,没有离开镜子所照的范围。这个道理很深,脱离了镜子所照的范围就显示不出来了,镜子里面所显示出来的东西,当然都是镜子的作用,万法唯心;没有心就不能够见到、听到,不能够知道、觉察到。见到、闻到、知道、觉察到所有的这一切万物,都是我们的心反映出来的,自他不二。

前两天75号问我一个问题:“师父!那个盲人瞎子看不见了,你说外面的一切它还能显出来吗?那自性还是遍满一切处吗?”瞎子看不见,自性本性没坏,那是根坏了,就是因为在根上有了障碍了,所以他才看不见。但是性能坏没坏?性能没有坏。瞎子看不到外面,看不到光明,他能够看到漆黑,见性没坏,本性还是能显能现,根坏了只不过是现的是漆黑,现的不是正常眼睛所见到的一切。

我们如果明白了色、空与自性的关系,自性就是真如,物不离性,性不离物,这是正见。见到、听到、知道它,正确面对它、圆满处理它,不要搞那么多的分别执着,我们不要见到一个东西就起很多念头:“它怎么来的,怎么怎么形成的?怎么怎么……”一步步的追究,打破沙锅问到底。哎呀,你是科学家吗?圣人与凡夫的区别在于此地,圣人住的是真实法界,用的是清净,凡夫用的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由本性生起,妄想、分别、执着虽然是八识的作用,落在相对了,但是它没有离开本性,落相对了,那是执着到相上去了,才有相对。本性第七识,它能知对错,你不要老是揪着那个对错怎么怎么不放,知道对就按对的去做,知道错别做那个错事就行了。第七识“执着”它是一个性能,第六识“分别”也是个性能,性能没有错,第七识执着“错”是错在所执着上,抓住“所执着”不放,第六识有分别也没有错,就错在我们计较分别,妄源是真,但是我们追求错的。

这个见性不见性在境界上来说,一迷一悟差远了,你悟了能见到一切法的真相,你迷的时候见到的是虚妄;迷的时候在相里面打转,悟的时候,是以本性为主。不是说念头转变的问题,你认清根本了没有,认清根本了不会在念头上去追究。经文说到这里,可以说大乘经典的精髓要义都说出来了,一经通,经经通。这个意理融会贯通,境界越说越微妙,我们越深入,越不可思议。诸位如果能够稍微体会到这一点,确实能够得到受用,此地我们所说的一真法界,跟《华严经》说的是一个道理,《华严经》说的详细,此地虽然说的简单,但是我已经把大乘经典的精髓都如实的告诉大家了。

《金刚经》里面最重要的,是不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呢?《金刚经》里面最重要的是离四相,【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可【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以色所见佛,以声求佛,【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金刚经》里面的重点。但是现在学佛的人,好多修净土的修偏了,求的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现身,以相来接,不是的。佛是以理来接的,你按佛所说的做到了,他就接过你去了,你能够入到一真法界了,你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绝对不是以相见,以声求的。正法是讲本性的,本性体空,诸佛都是空性身,哪能以色见呢?佛的法身遍满一切处,你怎么能用一个小小的形象就能说明是佛了呢?西方世界接引图是方便,但是我们错错在哪里?认为真有个形象来接,那就错了。

我们要入法身,我们进了自己的法身,就进了诸佛的法身,入了佛法身,法身是什么?法身是空,空中有,有万事万物,有觉知的作用,就像电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一拉灯它就会亮,这是作用,怎么会有形象呢?所以说,我们把那个追求佛来迎接的妄念要消除,我们要明白本性是什么,要把法身认识清楚,要把本性的体、用、相都学明白、认识明白。我们认识清本性的也就是佛性的体、用、相,要是明白了,人人是佛,契入法身境界了,生而无生,这是佛菩萨的境界。去一份无明,证一份法身,消一分妄想,得一份清静,清净十分,得十分法身,这是关键所在啊!修行人要懂得这个原理,日常生活运用这个道理就是大菩萨,就是佛。

我劝人劝不醒,大家听骗不听劝,非要找个形象出来,法身哪有什么形象啊?应化之身有形象,诸佛绝对不以显应化之身来接众生,佛魔不分啊!所以佛不提倡神通救助众生,佛都是以道理讲经说法,让大家认清真理,认清本性,销归自性,立地成佛。我们大家都读过《坛经》,《坛经》里面六祖教给我们内不动心,外不着相,那还有追求吗?那还有求佛来迎吗?锲入法界频率了,锲入自性身了,内不动心,外不着相,前念不生,后念不灭;前念不生是应无所住,后念不灭是心觉知清明,那个不生不灭里头是说的心念不起,觉知清明,对于一切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那是真正的深入了佛法身频率。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任运其照,切忌用力,你如果再有心念生起,就错了,那是大忌。

跟诸位说,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寂照同时,在修行法里面是上上乘的无为修法,最高的修行功夫,运用这个方法来修学,你成佛就快了,绝对用不了一生。告诉你,证个阿罗汉,最多用个三五年,快的三五个月,这是一点不假的,但是你不契入这个境界,妄心不死,狂心、妄心不歇,菩提觉照之性不能现前,本性清净绝对不能现前。《金刚经》里面讲的【一念生净信者】就是说的这个道理,那个“净信”是说你真正能够相信本性清净了。理上能说内不动心,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外不着相那是清净;不分别、不执着、远离颠倒梦想是觉而不迷,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但是大家又是怎么修的呢?非要搞点“有”,如果不去造作了,不去作为了,清静下来倒觉得心不踏实。我们如果契入了本性,跟十方诸佛是一个性,那么十方诸佛所修的功德也是自己的功德,你肯信吗?告诉你,你不信,你修千辈子、万辈子你也成不了佛。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真正达到这个境界呢?成就难不难呢?不难,最难的是放下追求、放下妄想、放下攀缘的心。东求西求,求着成就,告诉诸位,求人不如求自己,求求自己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清静其心,妄心顿歇,歇即菩提,菩提现前,便证得本性清净,便入十方诸佛法性。迷人求佛不求己,悟人求己不求佛。迷了的时候求佛保佑,求菩萨保佑,求这修行的方法、那修行的方法,就是不肯自净其意,不肯清静下心来,不肯放下攀缘、分别、是是非非,如果真正地放下,歇下妄心,告诉诸位,三五个月,赶上三大阿僧祇劫。《弥陀经》里面讲得最清楚,七天:『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其人一心不乱,面见彼佛』,彼佛他佛,同一个佛性,入同一个同样的毗卢性海。我们不肯干啊,如果真正得了清静以后又觉得无聊,不肯再深入到无为法,就象那个水沉淀一样,再深入沉淀一步,再进一步,不肯干,不肯干你三五个无量阿僧祇劫不得了,不得受用。

修行的步骤第一个要明理,要认清本性,明心见性,理论上如果不通,你没办法走上正路。理明、深信、行专、功纯、业净,理明是首要,所以说我讲理,我讲经说法,谁有缘谁就听,记住别给我拉信众,你拉来的信众,他会诽谤。你学佛你也不要让人家也学你,你跟哪个师父学,你别硬拉着别人跟你师父学,以免产生诽谤。你要赞叹每一个师父,是我的学生要赞叹每一个师父。遇到人家也是学佛的:“你跟谁学?”

“跟某某师父学的。”

“哎呀,你的因缘殊胜啊!你的师父好啊!”

那人家又说:“你的师父好吗?”

“我的师父当然也好啊!咱们只不过是所追求的不同。”

你师父教你的东西你喜欢,那你师父就是你的好师父;我师父教我的东西我喜欢,那我师父也就是好师父,大家都好,都没有错。别说自己好,说人家不好,“哎呀,你跟我师父学吧。”你师父高明啊?高明在哪里啊?反而生诽谤。我们在理论上不能走错路,“宁愿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听说过这样的话没有?现在的人不追求这个了。

我们明理的人在修行之前,先要解悟,悟后起修,先悟后修。你查查佛教的档案,好多禅宗的法师,都是悟后起修。因为悟后起修,他知道目标在哪里,他知道要证什么;不然的话,都是盲目的,盲目就要走错路,目标错了,怎么能够得正果呢?如此可知,悟跟修和证,信、解、行、证,信,不能迷信;解,一定要解如来真实义;行,一定要修无为法;证,一定要证自性法身;不是所谓现在人盲目地消业,你理不明,你消不了业。理不明,“黑瞎子掰棒子”,你这方面认识到错误了,又落在另一个焦点上去了。修行,修错了路那就完了,不叫修行,有些人拿着堕落当修行。诸位同学,要好好认清道理。我们这一生当中一定要完成修证的功夫,我们这一生不能白过,我们这一生要活得有价值,要有无比的毅力,要在这一生完成多生多劫来都没能够完成的事情,我们要完成了生死这桩大事。我们这一生如果把它解决不了,下一世投生到哪里还不知道呢!

时间到了,下课!







回向偈

愿以此听经闻法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千百万亿火首金刚护法菩萨摩诃萨

原帖来源网址    印代法师佛学园地http://1277595347.qzone.qq.com
YY ID频道:86537757  YY群:5679092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82445237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lengyanjing
本频道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晚上 8—10 点在线讲《楞严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晚上 8 点诵《在家菩萨戒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圆通老师系列讲座———

《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笔录稿【第088课】

   2013年1月18日星期五

(本稿为《楞严经》研究学习YY课堂现场笔录稿,未经老师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老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老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阿弥陀佛!各位同修,大家晚上好!我们继续学习《楞严经》。

请看经文【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这里面的“见”是见精,“尘”是相分,见精就是见分,【观见与尘】就是见分与相分。身心分尘与见分,心是见分,身是相分,外物六尘也是相分,所以这里用了【种种发明】,但是诸位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我们常常讲的心,有真心,有妄心。

跟诸位说,我们常常讲心,这个讲法是很笼统的说法,大家要晓得真心只有一个,妄心呢?妄心也只有一个,妄心是第二月,不会有第三个。可是讲唯识心法八种,讲八个心,讲八个心诸位要晓得只有一个,那就是阿赖耶识;三变七转,前三变,我在这里给诸位说真话,只有一个。阿赖耶识是真心演变来的,它里面分见分、相分,这个心跟相分很难划清界线,我们平常讲心之相、心之体是阿赖耶识,那叫妄心;但是阿赖耶识前面的三转,都是阿赖耶识的转变相,真性一转——阿赖耶识,再一转——未那识,再一转——第六识,讲到心所更是如此,这是非常微细的转变,到八地菩萨自己才能够知道。

七转识都属于尘,为什么呢?这里面有相,凡夫不能够通达“依他起性”这个道理。学佛的人,尤其是学大乘佛法的人,在中国机缘比较多,机会比较多,都容易读到大乘经典,容易听到大乘佛法;可是听了之后,好象是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也会说本性是空,也会说离四相,也懂得讲我们的心是见相离相的,可是境界到眼前的时候还是迷了,为什么?你到了真正境界里头还是起贪心呀,还是起嗔恚的心,还是起愚痴的心,贪嗔痴慢疑样样都凑齐。都说放下,见相离相,不着相,我要问问大家放下了没有?都没放下,修行都不对路,还是没学到家,没认识到根本;还是取相,还是着相,还是傲慢,还是疑点重重,自找苦吃嘛!他还是迷惑啊。

佛法总纲是什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自多其意!没事找事!人家佛菩萨都是清净其心,我们生起来这样的知见,那样的思想,完全都是贪嗔痴慢疑,完全都是自找多念头,让这个心不清净。大家都懂得大乘佛法『心净佛土净』,心净了佛土就净了,那你为什么不清净呢?为什么老是起心动念往心里面塞东西呢?塞念头呢?塞这些贪嗔痴慢疑,为什么呢?你们能回答出来吗?

修念佛法门的:

弥陀教我念弥陀

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

原来弥陀念弥陀

大家也会说“自性弥陀”对不对?有几个做到了自性弥陀呢?心净佛土清净,弥陀是自性的弥陀——无量觉。大家都是追求有形象的阿弥陀佛来接,那和自性清净、心中无一物、见相离相、不着相是一回事吗?盼望有形象的阿弥陀佛来接,盼望金台,那都是邪知邪见。满口佛气,口头说的:“我要改习气,我要去贪嗔痴。”到时候呢?不懂得自净其意,还在那里问:“师父,我们学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不得力呢?为什么没有成绩呢?”你没学好,你觉得你懂了,你搞的都是虚妄啊,告诉诸位,不得自受用。真心里面绝对没有污染,我们没搞明白道理,只会说一些佛学的名词,会讲一些佛教的道理,满口的佛气,满身的佛法,在道理上还是有障碍;你所学的东西你没理解透,没认识透,你做不到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真正禅宗里面所讲的『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自性本净土,就象永嘉大师所说的『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君”是说的什么?是说的君子,说的是有学问的人,越是有学问的人,越搞学问心越不清净,所以说『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真正修道的人他无所学,无所为,心里不留一丝丝的念头。『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的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这话说得多纯啊,真正的法身境界就是这个境界。告诉诸位,《证道歌》大家都得会背,真正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我们就象经里面所讲的,见是见,观见是见,观尘是尘。无论你在那里怎么研究、怎么解说,所谓的分析都是妄想,佛法是不思议法,是不二法;如果对不二法没有体会的人,搞学术的人,搞文字研究的人,你跟他这样讲,他很不服气。佛法无多子啊!佛法的真相,自性的真相,能有几人见到?修道的比牛毛还稠,得道的比牛角还稀,能懂得这个真理,能知道本性真相的人,太少太少了。有些人给他讲了他也不相信,如果给他讲明白了,他真的肯放下分别、执着、妄想,修止,止妄想,修自净其意,不再盲目地追求这样修、那样修、这样改、那样改的,只是销归自性,那这个人就象《金刚经》里面所讲的,绝对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面前所种善根,而是于千万无量诸佛面前种了善根,这个人听佛的话,佛讲的道理他能接受。但是我们现在学佛的人有听佛的话了吗?都是一些背逆的弟子,不肖之徒,不信佛,不尊师,自持已意,盲目追求。你劝他心清净,别打那么多妄想,别搞那么多的起心动念,他不听;闲言碎语、是是非非他反而提得起劲:“这个有神通。”、“这个法师好,那个法师不好。”拿过来经书讲义合他本意的:“这个讲得好。”和他的思想达不成共识的:“这个人讲得不好。”这都不是佛弟子。如果这个道理大家明白了,你平时用功就不一样了。止妄念,就象具行上师一样,不把闲事放心头,一心只为了生死;没有那么多的评论,也没有那么多的话,也没有那么多的妄想,这样修学用功,跟诸位说,直接。

如果我们间接地用功,没有直接来得快,如果我们间接地用功,那得修无量劫。这样参禅,那样打坐,我告诉你,你就不用说别的了,光是盘腿练习双盘,就够你练习上三两个月的了,再想用念头管住自己的心,粗念住、细念住、欲界定、未到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就够你修一阵子的了,到时候头发都白了,还不知道修成修不成呢!所以说现在人偷懒:“弥陀法门殊胜,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了。”念阿弥陀佛,你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干也枉然;有些人闭关,身在关里心在外,千年不出也枉然呀!佛祖教得好——『自净其意』,别让心里起念头,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错分明、黑白分明,饿了吃饭、冷了穿衣、渴了喝水、见了叔叔叫叔叔、见了大爷就叫大爷,别这么多的分别念头,这样修没有障碍,没有层次,当下肉身菩提,这个功夫是不走迂回的路。你就看看我们现在这些修行人,读经、拜忏、消业、布施……弯弯曲曲,一年复一年,一日复一日,没有成就,一年一年的修得还很辛苦,冤枉啊!我们搞的都是妄想。

我们要把妄想认识清楚了,修学就快了,所以说【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他发明的是什么?“哦,这样是一条了生死的路。”念头起来了,他跟着念头去造作,去作为,修了一阵子,业没消,障碍没去,还是照常;修行了一段时间不行,再换,再参禅,参禅不行再念佛,念佛不行再持咒,持咒不行修戒律……灵山千条路,条条归本根,但是你就看你肯不肯息心除念。我见过佛教徒有学耶稣的,有一次我去南方讲课,在路上碰见到一个女众,拿着一本小册子——《圣经》。我说:“你信仰上帝啊?”她说:“我信仰上帝。”因我穿的是出家人的衣服,她跟我合掌,她说:“师父,我很尊敬你!” 我说:“你当然尊敬我了,上帝爱世人嘛,我也是世人啊。”一路上我们聊得很开心,她说:“我原来也是信佛的,佛教里面这样修、那样修都没有成功,但是到了耶稣教,反而使我心清静了,烦恼少了。”我说:“你走对路了,好好信奉耶稣,耶稣是真正的救世主。”我不跟她讲佛法,我反而赞成她背的那些歌。为什么呢?我告诉你,哪一法不是佛法呢?《圣经》也是佛法,《圣经》里面教人为善,人天法里面、五乘法里面转恶为善,修十善法。所以说,你不要有种种的发明,“今天又发明了一种能修行成就的办法了。”那都是妄想,那都是盲目的追求。你不能在一切法中选择“是”与“非是”,这种法能成就,那种法不能成就。佛教里面的十善、六度、四摄、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别的教里面也是教大家转恶为善,难道它不是佛法吗?应以种种身得度,佛菩萨便现种种身跟你说法。

真正的用功怎么用法呢?诸位看看古人,一经一师息心净念,少打妄想。古人修行,把一部经连读上三年,一个妄想不打;现在的人学得杂,一听有讲《法华经》的,“《法华经》好啊!”就听《法华经》;一听有讲《楞严经》的,“《楞严经》好啊!”就听《楞严经》;一听有讲《华严经》的,“《华严经》好啊!”就听《华严经》。哪部经都好,就是你不好,你看这经的注解,眼睛都放光了,为什么没得清净呢?为什么没去烦恼呢?你没有悟处,走错路了,还高兴得在那里蹦高:“啊,我懂了,我明白了。”你明白什么?你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人家那个注解合你的意,你就崇拜,你用的还是分别、执着,你走的路不归“心净佛土净”,你用的是分别、执着、妄想。我这一句你如果真弄懂了,对你很受用。你仔细想想,你这也懂了,那也会了,统统搞的是妄想。

我这是跟诸位说真话,希望大家快一点成佛,大家成了佛,众生才有救。我在这里讲经是给大家一点安慰,诸位,告诉你,我现在心情凋落,不想出来了,《楞严经》能讲完讲不完还不一定呢!就我的弟子,现在都在诽谤我,都在调查我,眼看着我,你说我这个经还怎么讲?我这个当师父的满身上都是贪嗔痴慢,满身上都是错误,你说我怎么再继续教啊?我跟你们说真法,要自净其意,莫把闲事挂心头,不要往心里面装是非。要装什么?装清净。不管你们听与不听,不管你们怎么看我,你们懂了我的意思你们就好好用功,不懂,恐怕听经的机会也没了。我让大家好好地背经,大家不听话。有人说我的过错,说我怎么样,大家倒是挺上心的。告诉诸位,我身份如何无关紧要,能了生死那才是你的紧要啊,我说的法对你有用无用,才是至关紧要的。你们想学的是什么?你们为什么老是在我这个人身上用功夫?不在了生死的佛法上用功夫?你们不会用功啊,用错地方了!用的是分别、执着、妄想,用得你内心里越来越乱,起的是贪嗔痴慢疑,不是销归自性。

前两天XT的父亲去世了,XT问我:“师父,我应该做什么?”我说:“孩子,不用做什么,背《楞严经》,把《楞严经》前后背过去,这就是对你父亲最好的孝心了。”他连一个哏都没打:“行,我听您的。”这让我感到一点欣慰啊,总还有一个人听我的话。包括ZH,ZH人老实是老实,但是他看我有习气。我告诉你,我看到弟子们不争气,我该说的说,该骂的骂,我该发脾气的时候必须得发脾气。你看我贪嗔痴没断,习气一大堆,错了,孩子。你看我干什么?我告诉你,老师他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现不同的相,恩威并施,不懂事的就哄,该骂的时候就要骂;我这个老师难当啊,!所以说我没有学生,你要是骂他的话,他烦你,觉得我贪嗔痴严重,不给留面子。如果你对这个师父不敬佩,你没有成就。我一生教人无数,却没有真正教出人才来。告诉你们,你知道XT在我这里受的是什么罪吗?我是张口就骂,举手就打,来到我跟前就没得到过一点好气。有一次,我记得他跟我说:“师父啊,你这个管法,我知道是对我好,但是我心理也有承受的能力,你能不能对我好一点呀?”我告诉你,我听到他这句话我心里掉泪啊,我背过身抹下眼泪,回过头来:“行,我给你磕头,我叫你老师,我叫你爹,行吧?”“徒弟不敢,徒弟知错了,没有严师出不了高徒。”“我就说你这样怎么能够出高徒啊,连个自知之明都没有。”“我以后改,我绝对改。”我让你们背经典,你们有几个人听我的话了?我给你们讲开示,我让你们好好修、好好学、好好去息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你们都是搞的是是非非。别人诽谤我,你们倒相信,我的贪嗔痴你们都很看得出来,你们找几本书来参考参考吧,你看看那个老师怎么教徒弟的?没有严格明理的老师你是学不好的,你要是对你的老师存有怀疑你也是学不好的。我们看看古人那些模范,我们自己要觉悟,世间法要尊师重道,出世间法也不能例外。

世间法里面讲诚心、正意,这就是学问,大乘的基础就是诚心。展开《华严经》,看看菩萨他们的修行,十住菩萨修的是直心,十行菩萨修的是深心,十回向菩萨修的是大悲心,三心圆满了登地,称之为“摩诃萨”。“摩诃”是大,“直心”是什么?直心不拐弯,是至诚、至恳,深心无妄。佛在《无量寿经》里面讲的是至诚心,至诚心就是直心。所以《楞严经》上,佛跟阿难说:“你要想研究无上菩提,必须心直言直,中间永无委曲相才能办到。”我们的心直吗?言直吗?我们的修行当中有没有歪曲相啊?心常拐弯呀!无上菩提是建立在直心的基础上,直心无妄念,但是我们这个心直不直?我们是天天妄想,我们脑子是天天打弯弯绕,不修直,不修深,对佛、对法、对老师都不够诚心诚意,如何能钻出妄想的范围呢?成天干假的不干真的,自己怎么会有心得、会有成就呢?我们对真心没能够认清,对真心没有受用,如何能够法喜充满呢?

我们做不了主,渺渺茫茫,东参西究;有些人认为不东参西究了,让心空洞,心里空洞那还是错,为什么呢?空洞还是“有”,我们这个心比喻作房子,房子本来是空空如也,但是我们房子里装了不少东西,全是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认物为己】。我们都是执着房子里装的东西,没有认清房子是真我,原来我是清净的,我能装东西,东西虽然多呀,东参西究,一会有,一会无,一会儿这样修,一会儿那样练,今日这样修,明日那样练,因为这些东西都不是本来的自己,这个心还是不踏实,还是没依靠,认不清根本。认清了本来的自己,自己是什么?是能装东西的房子,装进来的善恶、美丑、对错、是非、垢净,那都是什么?那都是心外之物。我们应该怎么办?把装进来的所有垃圾往外清理,心里不要留有这些东西,只留一个直心,用直心去觉,用直心去知,那样的话,做事就诚恳了,没妄想了,这跟十方诸佛和菩萨一个路子,一个方向,八万四千法门目标都是一个,决定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如果方向迷失了,只是在妄想里面打转转,了生死无期啊!

世出世法,我们要明了,要认清什么是妄想,要把妄想放下,不要再执着了,不要再分别了,要前念不生,后念不灭,用直心,一切法中直见明了,正确应对,不起分别执着;妄念起来,自净其意,反观观自性,反闻闻自性。就象六祖所说的“日常生活中常生智慧”,六根接触六尘生的都是智慧,我们生的是什么?我们生的是分别、执着、妄想、烦恼。只在妄想里面打转转,那怎么能够了生死?诸位,我在后面讲修行的时候,二十五圆通还会把这些讲清楚。

我们要修净念相继,如果懂得这个意思,你们成就比我快;因为我要备课,我脑子里要动思想,要想想这个经讲出来怎么能够让大家理解,接受。如果听我的话,你们成就比我快、比我高,就像当年虚老说具行法师是一样。我要把经典要理出个头绪来,我还要搞妄想。你们如果放下了,当下修止,返观内照,做动态禅,发现妄念起来了赶快让它消失,不再让它延续下去;妄想钻出来了,晓得了,让它当下灭掉,不想它了。虽然有一点小小的迂回路,偏幅不至于太大,我今天劝你们,少走迂回的路,甚至不要走,自净其意,反观自性清净不清净,没有这个方法更直接、更了当。没有什么禅定可修,自性本来是清净的,心清清净净的无一物就对了。那无聊吗?不无聊,清净涅槃路,涅槃是涅者不生,槃者不灭,不生不灭,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了。我老师就是这样教我的,今天我也是倾囊相授。今天提供给各位成佛最快的路子,这是一乘的教学,一乘的精髓,与本性完全相应的一条道理。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当今之下,一些年轻学佛的,有在家的、有出家的,是不是归的清净心啊?是搞妄想的还是销归自性的?老是在那个经本、纸张上费功夫,解脱不出来,满口的佛学术语,满身的妄想习气,诸位要好好的想,对错在此地,我们会说佛教的名词,不一定把那个名词的真正意义、经典的真正意义、真正的根本认识到家。

我们凡夫都活在相对论之中,都是相对的世界,没有办法超越,唯有佛法讲一真。现在西方的科学家讲四维五维,现在搞到500度空间,还是相对,不能超越相对,这就是【种种发明,名为妄想】啊!见不到一真。要想见到一真,六祖说得好,前念不生,后念不灭,内不动心,外不着相,心中无一物,入一真法界了。所以让大家背经,你不要在那里乱分别:“这一段讲得好。”、“那一段讲得不好。”有这个念头就糟糕了,统统是妄想。告诉诸位,我给大家说了,在日常生活中用功夫,真正的修行怎么个修法呢?就是刚才我说的,六根接触六尘,用直心如如不动,什么事都清楚明了,但是没有分别执着,不要起种种发明:“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管什么作用的,那是管什么作用的。”不要搞那么多的妄想你就解脱了。妄想越少,你的心越清静,心净佛土净啊!现在人一说修行就是净土,净土你别忘了,都是自性弥陀净土,也不是心外的净土,你心不净也往生不了净土。西方净土那也是本性起的作用,那就是《楞严经》里面所讲的见性起用的作用,六根起用,不是六识起用。所以说极乐世界昼夜六时,常出和雅之音,昼夜六时,念佛念法念僧,念佛觉而不迷;念法,六时正而不邪;念僧,六时净而不染,那是六根的根性起用,不是六识起用。如果是八识五十一个心所起用,那就坏了,那就是分别执着了。

六根的根性起用,见是真见,闻是真闻,不起妄念,不起种种发明,还是那句老话,六根接触外六境如如不动,对外六境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不起分别执着,它根本就不起“这是什么?起什么作用?那是什么?起什么作用?这是什么,什么来路?那是什么?什么来路?”没有那么多妄想。是什么就是什么,水就是水,火就是火,不要起妄见,如果起了八识五十一个心所,那就是妄见。我讲的句句是骨头,我告诉你们,这个地方大家要记住,妄想就是分别计度执着,离开妄想,就是超越是非了,也就是超越相对了,也就入一真法界了,这个意思相当深。

是【妙觉】性,也就是【精真妙觉明性】,所以能令大家出离【指非指】,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果然是“一念纯真”,这个“一念纯真”就把妄想断尽了。这个在功夫上讲,“过重关,断两头,不立中间”,这就是超越,超越相对,脱离相对了。相对就是两头,没有两边和中间之分,那就“一念”,“一念”便是“寂照同时”。寂照同时的这颗心没有能所,换句话说,寂照同时的这颗心绝对不生分别,但是什么是什么都很清楚,应对起来得心应手,绝对不会有错误,这个时候就是你的弥陀自性,这个时候就是你的常寂光净土。净土分四种:1、凡圣同居土;2、方便有余土;3、实报庄严土;4、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净佛土净”,寂静之土便是心净,这个时候我们本有的心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绝对没有分别执着,绝对是平等的;到这个时候,到这个境界,上与十方诸佛、下与六道众生感应道交,入佛法界,没有佛道可成,没有众生可度,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随缘度化,到了同体大悲心,智慧福德通通圆满了。所以说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在净土里就叫作“一心不乱”。

我们一心不乱的时候很多,但是我们得了不知道是佛地,他还觉得要有个什么境界才可以,得到之后又失掉,真性本净的佛土现前了,就在那一念之中。但是大家信邪,非要追求净土,有净土可生,有佛道可成,得到的一心非要让它生起分别、执着、妄想来不可,有所追求,有取有舍,得到的一心也会失掉。我们有时候那个真正的佛境界,像闪电一样亮了一下,但是又被邪师说法给拐走了,我们现在都落在这样的错误当中,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无始劫来,好像一个千年的暗室,从来没有见过光明,虽然闪电一刹那照一下,但是也不认得那是本有的清净。你别看有些人会说,常挂在口头上:“心净佛土净,见相离相,无生法忍。”什么是无生法忍?特别是LX,东参参,西学学,说起佛法来一说一套,你又对真心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呢?你对真正的道理不明白,你别看你说起来头头是道,你不是修的自净其意,你讲的要有次第,次第在哪里?我们有次第地明白道理,真正的心地法门没有次第。再一些人认为,非要有个境界才是成就,本性是空,哪有境界呢?我大江南北我遇到有功夫的人很多,明心见性的人没遇到过,我告诉你,几禅天的人都有,我的几个戒兄弟现在住四禅天的都有,我骂过他们多少次了,但是他们都不改,他就追求那个,不肯舍意识。有一次我们讨论,他说“道理我们也知道,就是不知不觉就落入意识了,这么多年了,让我自己慢慢地清理这个妄念吧。”执着的是什么呢?念念不忘,自己障碍了自己。

我们要知道清净光明的心,纯净的一念才是真,生活当中处处皆是。你吃饭的时候你知道你在吃吗?你走路的时候你知道你在走吗?那都是一真。告诉你,如果你知道你在走路,你走路就不自然了,不要认为高不可攀,真正的佛法就在穿衣吃饭日常生活当中。你有时候闲散步没有妄念,那个时候就是一真,也没有能见也没有所见,对于所见的一切都清楚,都明了,知道是什么。你吃饭穿衣的时候,也没有我在吃饭、我在穿衣的这些概念,但是绝对不会有错误。唯一真性,绝对不杂,真而不妄,在净土里面叫做“常寂光净土”,“寂”是净,光明是不迷,明了,这也叫“实报庄严土”。庄严是什么?美好啊!说是常寂光净土在实报庄严土之上,告诉诸位,没有层次,一地一切地,这是纯真的。《华严经》里面讲的一真法界,一真里面诸位想想,哪里有相对呢?一真里面哪里有人我呢?一真里面哪有我在为、我所为呢?一真里面没凡没圣,一真一切真,如果动了念就是妄想,动了念“一真”就没有了。其实我们生活里面一真的境界很多,一真的境界在哪里?就在生活当中,不要把这条路给堵死了。我们现在最难的是迷关不能突破,迷在哪里?迷在要寻个“一真”,要找个“一真”,不肯相信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清楚,一切明了,没有相对概念的时候,那就是“一真”。总是起心动念认为一真境界多么高、多么玄、高不可及、遥不可攀,那是圣贤登地菩萨的境界,这样认为就糟了,你是在打妄想啊,佛教我们开悟,绝对不是教我们打妄想,是我们知见太多了,把悟门给堵死了。

平常心是道,平平常常的时候,平常心没有相对,那个时候就是一真,并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所以迷人念经,悟人不念经,迷人寻佛,悟人不寻佛,『心心心,难可寻』,迷人迷什么呢?常寻佛。这个心是什么样的?『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只这心这心是佛』、『佛性不从心外得』,《达摩血脉论》,大家背一背有没有这些话?佛性在我们真心处,我们的妄见也是本性起的作用,真、妄不二,妄心是带妄之真,我们六识起作用的时候,本性与六根混合在一起,有能见、有所见、有能闻、有所闻、有能知、有所知,就成了八个识了五十一个心所。悟了的人,见性的人,返妄归真,妄没有防碍,妄念当处出生,让它当处灭掉,不再延续下去,妄不碍真;『不除妄想不求真』不是说我要去除妄想,不是,不接着往下妄想了,我提起觉知了,也不求有一个什么真的境界。诸位要晓得,去了妄,真的就现前了,去了妄,真的也没有了。告诉诸位,永嘉大师的《证道歌》,希望大家都会背,《证道歌》和《金刚经》都是讲境界的,都是讲证道的境界。我们看看开了悟的人怎么讲,前面说过了,他第一句话就把宗旨给说出来了:『绝学无为闲道人』。“绝学”是什么?不要学了;“无为”,也不必做了,你清清闲闲自自在在的,不除妄想也不求真,这就对了,也就是六祖说的“心中无一物”;如果你还有一个“一真”法界可求,又是一个妄想,妄想没有了再搞一个一真:“我要入一真。”又落妄想。那要怎么样?要“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才是一真。

诸位,怎么修行?日常生活当中,看电视能修行,听音乐能修行,穿衣吃饭都能修行;读书能修行,读书读而无读,无读而读,一天到晚绝不废读,这是真功夫。看电视剧,看而无看,无看而看,你要是专注到剧情里面去,就麻烦了,但是没专注到剧情里面去,剧情是什么也清楚、明了,决不着相,不着文字相,不着声音相,也没着分别相,也不着空相,两边不落,这是第一义谛。你要会修,不会修,麻烦了!也不要贪功德,也不要贪福报,随遇而安,遇缘而成,告诉大家,这一生成就很快。佛法所讲确实是一生成佛,不是三生、四生、无量大劫;讲三大阿僧祇劫,讲无量劫,那是对于八识说的,落在八识里面,无量劫,三大阿僧衹劫;落在本性里面当下便是肉身菩提,肉身菩萨。没有三大阿僧衹劫,没有无量劫,无量劫变成一念一刹那,永嘉大师讲“刹那灭除阿鼻业”,这个时间可以拉长、可以缩短,就看我们自己怎样运用,无量劫在一念间啊!告诉诸位,前几天我坐在那里,猛然间,过去现在和当下融为一时了,我动了个念头:“这不是还没到的事情吗,那还很长很长啊,嗯?”这念头一动,不是一真了。你一念不生的时候,时间是短啊,无量劫就在一刹那;心里起了分别,念头起来的时候,这一刹那分三世,拉长了。有没有时间?没有,在百法里面,时间属于是抽象的,不可得,就是在我们操纵之间。境界里头没时间,没有长短,诸佛讲“一时”一点都不错,怎么进一时?你只要自净其意,一念久了,就进一时了,五神通都会现前。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感受,我们会象阿难前面所说的,见性是大是小啊?在身体里面还是在身体外面?就有这些疑问,这全都是迷惑妄想。要是举例子来说,一桩一桩说不尽,总而言之,一切万法当中,无论是物相,无论是心相,都是讲的见分和相分。一念妄心起,百万障门开,奉劝诸位,回过头来,常常反观内心清静不清静?不要常常往心里面塞分别执着妄想,久而久之,便能达到一心。希望大家回头是岸,你要是搞学问,那就错了,八十八品见惑,九十九品思惑等等,这些你一辈子也搞不明白。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遵诸佛教导。

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到这里,下一篇章是[显见超情],我们把第八段算是讲完了,下面的意思比这里就更进一步了,大家如果希望我细讲,我就多罗嗦一点,希望我快讲我就简单带过。

阿弥陀佛!大家晚安!



回向偈

愿以此听经闻法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千百万亿火首金刚护法菩萨摩诃萨

原帖来源网址    印代法师佛学园地http://1277595347.qzone.qq.com
YY ID频道:86537757  YY群:5679092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82445237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lengyanjing
本频道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晚上 8—10 点在线讲《楞严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晚上 8 点诵《在家菩萨戒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01:55 , Processed in 0.225723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