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14|回复: 0

[大德开示] 转帖:今日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圆寂纪念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 10: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无阿弥陀佛!

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得自在





小编导读

今日2019年4月1日,农历二月二十六,是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圆寂纪念日。



延寿大师以禅净融通法相、三论、华严、天台等各宗派教义,提倡禅净双修,指心为宗,四众钦服,被后世弟子尊奉为净土宗第六祖。



值此纪念日,请同修持清净戒、发广大发心,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



祈愿众等常安于智慧光明中、息除一切身心诸患、心神安定、资财丰饶、所求一切世出世间善愿皆能圆满成就。临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永明延寿大师(公元904~975年),唐末五代僧,俗姓王,字冲元,浙江余杭人,中国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亦为法眼宗三祖。自幼习儒,怀经世济国抱负,先后任库吏及镇将,悟得“世事无常”之理,三十岁依止令参禅师出家,后随德韶禅师学习禅法,并得到印可。于国清寺修行法华忏,有所感悟,朝晚施食鬼神,诵读法华,每天百八件佛事,勤修净业。

永明大师以禅净融通法相、三论、华严、天台等各宗派教义,并主张“祖佛同诠”、“禅教一体”的思想,他于天台德韶禅师处悟得玄旨,是为法眼宗第三代祖师,同时也因劝人念佛,誓愿弘修净土法门,提倡禅净双修,指心为宗,四众钦服,被后世弟子尊奉为净土宗第六祖。元代僧人优昙普度撰《莲宗宝鉴》赞叹永明禅师:“称宗门之标准,净业之白眉。”永明行解并重,既得师家之传承,又有实践的真功夫。

开宝8年2月26日早晨,大师焚香之后告别大众,结跏趺坐而化去,是年大师72岁。后来有一僧人从临川来,在大师塔庙旋绕礼拜念佛整整一年,别人问其缘故,他说:“我在病中下入阴间,见阎王殿左面供着一个和尚像,阎王精勤礼拜。我请问他是何人,说是杭州永明延寿禅师,已上品上生于西方净土了。阎王尊重大师道德高妙,所以我才不停地顶礼膜拜。”











作为净土宗的祖师,最能凸显延寿净土思想的莫过于世人熟知的“四料简偈”,其文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见弥陀佛,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从这四句偈语中,可以看出延寿大师的修行态度,偈中指明,世人修禅固可,但须以净土为依归,其中第三句,就是标明禅净双修的好处,而以延寿个人的立场来说,禅净双修是最理想的修持法门,他认为弘宗演教是僧伽的本职,所以出家僧人宜应禅净双修,如此才能现世为人师,广弘教法以利他;来世作佛祖,圆满圣果以自利,如此,则自他二利圆成,而一般的学佛者,若非上根利智之人,则应专修净土念佛法门,因为念佛求生净土是有保障的,所谓的万修万人去,但见弥陀佛,何愁不开悟?若是单修禅教而摒弃净土,则十有八九会有危险,要是无禅又无净土,那将是万劫千生轮转三途六道,受苦无尽了。这四句偈语,言辞简练,但却义理明朗,足可作为学佛者修学的准则,对于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延寿大师作此四料简的最初动机,在于欲矫正唐末以来学佛者重禅而轻净土之时弊,以禅宗祖师的身份与修禅的丰富阅历,会合修持净土法门的心得,作此四料简偈是最有资格且最具权威的了。净宗十三祖印光法师对此四料简极为赞赏,曾言:“夫永明(四料简)乃大藏之纲要,修持之高抬贵手”。又云“(四料简)字字皆如天造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移。”足见四料简在于净业学人而言,实是重要也。









延寿大师集禅门法眼宗第三代宗师与净土宗六祖为一身。是以其佛学思想必是禅与净的相结合者。而会宗各家之说导归西方净土则是其佛学思想之特色所在。延寿将密教之密行及法相、三论、华严、天台等诸学说并及净土理论折衷而综合为一。此等倡举,开历史之先河,遂成一时之风气,使之启迪了后来佛门诸宗并合修学的端倪。

延寿居永明寺十五年间,日行一百单八件佛事,这些行事中可以看出,几乎包罗了当时佛家各宗所倡行的修行方式。可以说是各宗各派皆具,样样法门全备,于此行事中,恒以净土为依归,将所有行持皆回向往生净土,是其总持的旨趣所在。

从延寿大师的代表作-《宗镜录》中可以窥得其佛学思想的大概,将当时盛行于世的佛教行法与理论,融会而贯通之,而使自家的思想体系别具特色,自成一家。

在《宗镜录》的问答卷里,用连绵不断的问答形式,罗列了天台、贤首、慈恩等宗的教理,并于引证章中,旁征博引,引证了大乘经典一百二十种,西天东土诸祖法语一百二十种,贤圣集六十本,共计三百种言说,目的即是在于说明此是“总一佛乘之真训,可谓举一字而摄无边教诲,立一理而收无尽真诠,一一标宗,同龙宫之遍览,重重引证若鹫岭之亲闻,善令面云立雪之人,坐参知识,遂使究理探玄之者,尽入圆宗”。

由此可以看出书中论点也是在诠释,延寿所倡导的禅教同佛说,本来是一致的理念。其引经据典,广集佛言祖语,旨在说明一切事理皆本一心,性相圆融,佛法一致,各宗所行的教法,最终都归“心宗”,所有佛陀所教的行法都能圆融互通,正和《宗镜录》卷二十四中说的“此宗镜中,无有一法而非佛事” 这个道理相契。

将所有佛法,判释为归于一心法门,此种观念也是延寿大师推行净土,一心趣向极乐的动力根源。纵观《宗镜录》全书,处处可见延寿精辟的佛学妙理,书中倾注了大师毕生大部分的心血。清代雍正皇帝阅此书后,给予了 “为震旦宗师著述中第一妙典”的高度评价。













大师在当时深受吴越王钱俶的礼敬,尊奉他为国师。一日,吴越王举办了一场千僧斋,据说千僧斋一般都会有圣僧来应斋,所以大家都不敢坐第一个座位。这时忽然从外面走进来一个穿的破破烂烂的和尚,耳朵特别长,都能够垂肩了,大家就叫他长耳和尚。没想到这个长耳和尚竟然大摇大摆的,一屁股就坐到第一个座位上了。很多人都认识这个和尚,平常就是化化缘,劝人修修福,也看不出他修行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所以都认为这老和尚真没礼貌。但永明延寿大师都不说话,其他人就更不好意思说什么了。

吃完饭后,那位长耳和尚又大摇大摆的走了。吴越王就问永明延寿大师:“今天到底有没有圣僧来应斋呀?”永明大师说:“有呀!”吴越王问:“谁呀?”永明大师:“就是刚才走的那个长耳和尚呀!长耳和尚就是定光古佛的化身。”

这下可不得了,吴越王急了,那不能让佛走呀!赶紧派人去追,结果追到长耳和尚住的山洞里,长耳和尚看到后说了一句:“弥陀饶舌”。说完就圆寂了。

这些人一看,定光佛是找不到了,回去赶紧报告吴越王吧,吴越王听手下人说“弥陀饶舌”,仔细一想,这意思不就是嫌弥陀佛多嘴,泄露他身份吗?泄露他身份的不就是永明大师吗?那还不错,定光古佛虽然不在了,还有阿弥陀佛,于是赶紧派人去找永明大师。结果找到的时候,永明大师也圆寂了。

这就是阿弥陀佛示现作永明延寿大师的一段公案,后来世人便把大师的生日农历十一月十七定为阿弥陀佛的圣诞。









延寿大师集禅教、净土于一身,志心净土,兼修万善众行,治学深严,懿行高尚,值得世人归敬,延寿大师生西后,其嘉行伟绩于教之内外广为传诵,称扬赞叹之语不绝于篇。

清世宗雍正皇帝在御制《万善同归集》序文中云:“近阅古锥言句,至永明智觉禅师,观其《唯心决》、《心赋》、《宗镜录》诸书,其于宗旨,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至高至明,至广至大,超出历代诸古德之上,因加封为‘妙圆正修智觉禅师’。其倡导之地,在杭之净慈。敕地方有司,访其有无支派,释人承接,修葺塔院,庄严法相,令僧徒朝夕礼拜供养。诚以六祖以后,永明为古今第一大善知识也!”又于《宗镜录》序文赞延寿大师曰:“实为震旦第一导师”。

纵观历代净土诸祖,得历代帝王之加封嘉奖者不乏其人,然赞之以美名若此,则为稀有矣!










印光法师赞永明延寿大师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

四重料拣利愚黠,万善作警察。

普期超拔,往生极乐刹。

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

赴市心乐颜不变,蒙赦得遂出家愿。

日课佛事百八件,法华一部佛十万。

若非大权示世间,法幢谁能如是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3 13:51 , Processed in 0.39079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