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03|回复: 0

[大德开示] 转帖:《华严经》究竟是讲给谁听的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31 19: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海雲繼夢和上







1

《华严经》究竟是讲给谁听的呢?




佛弟子们,尤其北传佛教,大概对《华严经》的传说都很熟稔。《华严经》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首先讲的一部经。



但仔细想想,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时,可不像现在办法会,事先可以订出日期地点与讲题,所以《华严经》究竟是讲给谁听的呢?



事实上,释迦佛开悟成道时讲《华严经》,对象并非我们凡夫众生,而是那些肉眼所看不到的法身大士。



所以经文中记载的完全是指生命的境界,而非我们六根接触六尘的那个尘境、那个相。



如果我们无法将法身与色身的境界加以区分,那根本难以了解《华严经》说什么,而且肯定会解读错误。



《华严经》记载佛陀于菩提树下成道时所显现的法身境界,这是它的殊胜处,除此之外也记载了佛陀如何修行。



那么佛陀是怎么形容成佛时的法身境界呢?实际上,佛陀并未开口。但就色身的立场而言,佛陀没开口我们又从何落笔记载?



相传佛陀成道后,四十一个位次的法身大士都在场,其中,有位大龙菩萨便将佛所言集结起来,收藏于龙宫。



九百年后,龙树菩萨进龙宫将《华严经》诵出来,因此《华严经》才得以流传世间。



这个传说真美,但就事实来看,龙宫在哪里?龙宫究竟何指?学华严的人最大的护法就是龙王,所有龙王都是华严的护法,可是他代表什么意思呢?





2

隐藏在传说背后的真义




其实“龙”就叫做“大心”啊!发大心的人就叫龙王。



不是吃素三年叫作发大心,所谓发心,都与我们的生命、本性有关。



大龙菩萨本身就是现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之一,所以他能集结此一经典。



大龙,其实指大善根之人,也就是指已是法身大士的大善根者,将此种境界收集起来,藏于龙宫。



然而龙宫又在何处?就在每个人的自性海中!龙树菩萨从龙宫把它请出来,意思就是从自性海中流露出来的意思。



所以龙宫、大龙、龙树都与我们的自性、性德有关,而不是指东海龙王和他的宫殿。



《华严经》里提到十一“位”(不是十一条喔!)大龙王,却根本未提及龙宫何在。



要明白经典陈述这些状况时,真正所指为何?教派或宗教传说固然能温润与滋长生命性德,但若变成迷信和执着,那就不对了。



经典的主要重点,乃在透过外在、色身或眼睛所见有形有色之物,来引导我们了解法身,但千万不能执着在这个地方。





3

佛陀成道的境界




回过头来谈佛陀在菩提树下所得到的境界究竟是什么?



这部份即使能讲,一般人也未必能懂。佛所看到的境界和我们所见的是否相同?



以百合花为例,谁看都一样,佛不会把它看成牵牛花。



既然这样,成佛有什么意思?问题的关键其实不在花的形状、样貌,而在于你、我是个什么样生命品质的人。



一般人都用大脑思维,这种生命有如活在象牙塔里,尤其不能有境界来干扰。



我们常说修行的目的在于解脱,如果你请示师父如何解脱,师父会反问你:“谁绑住你?”如果没有人捆住你,你又从何解脱?我们到底被什么东西束缚、框住了?



佛法的整个修行与训练,就是要让人走出那个框框。



你看待事物都一再从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出发,长此以往会变得我执很重,以为凡事都是肉眼看到的那样,而无法从其他层面、角度来审视。



我们之所以难觉醒,原因就在这里-因为对万事都用执着的单一角度去看待,就无法用全方位的视野看待世间了。



所以,虽然佛陀在菩提树下所显现的境界,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所激发出来的,但祂所见都属光明善良的一面。



这不是佛陀有偏见,事实上祂对不良的那一面很清楚,可是佛陀既不受影响,也不受逼迫,我们学佛真正要做到的就是这一点。



让良好的部份起作用,不好的不起作用,这才是修行所要达到的境界和领域。





-海雲繼夢和上解「華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5 10:09 , Processed in 0.21252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