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893|回复: 39

[个人原创] 【原创&香积】礼敬诸佛,知恩报恩,常随佛学,最胜吉祥——为般若奥运加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0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香积】礼敬诸佛,知恩报恩,常随佛学,最胜吉祥

——公元2011年9月10日教师节,佛历2555年农历八月十三日!


日历.jpg
《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韩愈《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是一种称谓,也是一种职业,
教师.jpg
尊师,源于感恩

为师者,立德立言立行,最大的心愿大概是培养出青出于蓝的好学生吧?


能够心存为世界带来福祉的使命感,能够担负起一份社会责任将经典的文化薪火传承。

使优良的文化、厚重的道德活泼泼的存活造福于世间,而不要成为参观礼敬的遗迹!
吉祥.JPG
善哉释迦文,以甚深佛眼洞悉劫尘,慈愍悲智无住生心,行幻法演三乘利人天

《吉祥经》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一甚美之神,深夜光辉全祇树园而近至佛所。

至已向佛问讯,立于一隅。立一隅彼神以如是之偈白佛言:多神与众人,祈求最上福,思维于吉祥,请佛示最吉祥。

远离愚痴者,交往贤圣人,敬应尊敬者,此为最吉祥。
住于适当所,过去积善业,已持正誓愿,此为最吉祥。
广学长技艺,善学诸律仪,能与彼言辞,此为最吉祥。
善能事父母,养护己妻子,安住于生业,此为最吉祥。
净行行布施,爱护诸亲族,生业无非难,此为最吉祥。
远离诸恶趣,谨慎勿饮酒,于法无放逸,此为最吉祥。
虔敬而自逊,满足且知恩,随时闻正法,此为最吉祥。
谦恭有忍辱,诣会于沙门,随时为法谈,此为最吉祥。
修道行梵行,审实见圣谛,实证于涅盘,此为最吉祥。
虽依世间法,其心不动摇,安稳无忧垢,此为最吉祥。
能为如此者,何处无不胜,到处皆多幸,此为最吉祥。

愿法界一切慈恩师长六时吉祥!

愿一切做学生尽学生本分,不造神、不盲从、不迷信,学习到真正的宝贝,将所学转化成玉液琼浆,超越个人的自我体验,造福于人间。令师长的沥血付出真正的心安无悔!

感恩一切!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笑獅 + 1 礼敬诸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香积】礼敬诸佛,知恩报恩,常随佛学,最胜吉祥

——公元2011年9月10日教师节,佛历2555年农历八月十三日!

大福德聚

善哉见善人 善哉见佛陀

善哉闻法者 善哉能敬僧

善哉此法门 灭除一切恶

嘻嘻~净素之美,美不胜收。

世间净素入菜可称为福德的,大概属的着豆干儿

过年节时,会有黄豆、豆干之类的菜肴~取一个“都有福”的好彩头

做了两款豆干:
豆干.jpg
一种是酱卤汁微甜,
豆干2.jpg

一种是稍微香辣的,
豆干米.jpg

搭配一小碟香酥花生米,
米饭.jpg

一碗白米饭,满口香哦!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香积】礼敬诸佛,知恩报恩,常随佛学,最胜吉祥

——公元2011年9月10日教师节,佛历2555年农历八月十三日!


风吹荷叶满池清,不食香饵碧潭龙
凉粉.jpg
鸟旅高天鸣碧树,鱼游大海恋澄渊

食材:螺旋藻凉粉、甜杏仁、海芹菜


做法:细盐、凉醋、少许胡椒粉(可以去除海芹菜与螺旋藻凉粉中的海腥味)、花椒油、香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原创&香积】礼敬诸佛,知恩报恩,常随佛学,最胜吉祥

——公元2011年9月10日教师节,佛历2555年农历八月十三日!

泥沙水中未染尘,心若冰清无曲延

莲藕.jpg

所用食材,清楚明白

莲藕、花生、彩椒、生菜叶搭盘

汤水.jpg

主食、冷热菜齐全,还有汤水

红豆薏米,还有煮好的五彩糯玉米

点评

嘻嘻,单看餐具,就很受用了,何况盘中的美食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9-14 23: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11-12 22:33 编辑

【原创&香积】礼敬如来,以佛爱滋荣,慈悲喜舍,为利益一切众生故

2011年10月22日,佛历2555年农历九月廿六日,恭迎九月三十日药师佛圣诞


3.jpg
【荷 塘 清 韵】

以此,真诚感恩一切令我自觉或被动的去身行心历,“以身试法”般冲撞、感受到很多原本干瘪在书页、文字杂糅滋味的大善因缘。

成长,是一件需要历苦辛的事情吧?

有的人,身心俱苦;有的人,身闲心苦;有的人,深陷尘劳却有悠然恬淡的心境……

以前,曾在小厨房中忙活,肆无忌惮欢歌“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长大!”却正巧被一位有威德力的长辈从门口经过,一句“放屁!”,震得我喑哑了声音,哼唧都不敢。却又以宽和教诲:都不想长大,又怎么成佛?……

当你想飞到最高的时候?可曾想过跌到最低的粉身碎骨?

又有谁人可以牵着气球,吃着棉花糖,拿着冰糖葫芦,笑逐颜开、轻轻松松、不经风雨的就身心成长?

……

1.jpg
【辛卯年夏,路途遇骤雨,骤雨打新荷,避雨所拍】

2.jpg
【雨大如豆,暴雨歇停后,荷塘竟有新荷,未经摧折,依然明艳】

季节有春夏秋冬,天气有阴晴雨雪,滋味有酸甜苦辣,情感有喜怒哀乐……

没有什么不好,安心坦然的去接受一切,哪怕是人生经历中曾有心伤,心里再疼,也一定要坚持努力的前行!

解不开的,暂且放一放,相信佛菩萨自会有开解的缘法。

努力,前行!

在佛光普照下顺其自然的学习成长,去回报所得到的一切的恩情!

发表于 2011-10-22 22:48:38

布施网素食版全文http://www.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9938&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11-12 22:28 编辑

【原创&香积】花开见佛悟无生——为般若奥运加油!

——公元2011年8月26日,佛历2555年农历七月廿七日!感念佛恩!

1.jpg
【火焰化红莲,同感清凉,共感佛恩】

人生世间,一场幻戏,欢喜忧悲,终为灰扬

仅见空空,枯木寒岩,无生暖气,何来慈悲

理本一相,事幻化生,生生不生,随缘安忍

……

我还是我,只是在学习成长,没有以前那么恣意任性、痴心妄想的强求

我不是我,到访只是梦境,心事仍可承载,未能置身事外,尘埃尚未落定

……

只知道“历境炼心”以前自己说的多么的轻巧,却不知这四个字的分量。

只记得一位恩亲曾在一切未发生时,对我讲过“我感恩人生中最黑暗的那段时间,那反而是我最积聚力量、能量的时候……”

我一路欢歌,以为踩在了鲜花上,却发现踩在了荆棘丛中。

点点滴滴、连环相扣!

当一切坍塌,信念崩溃的时候,当我连这短暂时光中,从儿时碾死了蚂蚁都扒拉出来,不知哪来的“罪恶滔天”才遭此报时,泣血饮泪的忏悔时,当我最终再也撑扛不住、决定以死谢罪的时候。我那时不知还能为我的父母家人留下什么,.似乎只有我不在了,一切的尘埃才落定。才能够去不“斫伐父母家人善根”,才能够将“世间的仇怨是小,而斫伐善根,毁人慧命……”的惊惶抛却!……

国家4A级景区,于闹市中的净土。我是个“着相”的人,却在那个时候一下子知道了什么是旁若无人、身命是如入无人之境……

于山门,一步一叩首,“咚”的感觉到了额头与青石板的碰撞,才会觉得虔诚、心安。觉不到痛,大概,心痛到麻木了,外在的一切皮肉的痛感,反而会减轻心里的苦

“把心升起来!”心中不停回想慈言,却泪若雨下,越是想升起来,越是责骂自己没本事做到!

正如、此时,想将心沉到当时境遇,却也不得。

当时,只想,一路的叩行恭祝,心至佛知的!算作我送给恩亲的最后一份生辰的祝愿!

……

“在外修行不易,莫丢失菩提心”——有多么的不易?或许只有失去才明白。想珍惜时却以错过。却感恩师公的慈语“相逢的人最终还会重逢”“解铃终需系铃人”。

……

经历过来之后,我才知道了那句“在最黑暗的时候,在人生的最底谷,反是最积聚能量的时候……”的分量与不虚!!!

“舍身命报佛恩”是对正法渴求、对佛陀感恩的金刚坚心!佛陀果真要你的身命吗?

不如留好难得的身命去延续慧命。

好好地生活,好好的在生活中去修正、完善、践行佛法。

通过考验与磨炼——花开见佛悟无生!

【原创&香积】花开见佛悟无生(佛历2555年七月廿七)——为般若奥运加油!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7749&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9-11 19:43 编辑

大学呼唤大爱(转)

文:田建国

大爱是大学的本源,也是大学的文化,就是一切为了学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最近某大学一位著名教授讲:“学术是我生命的延续,学生是我子女的延续。”这些话都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大爱文化,教师的大爱情怀。

大爱文化塑造了学生品格。有一位大学校长讲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什么是大学文化,它就承载于一些名师们的传说和逸事当中。”名师的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让学生感染感动,形成广为传颂的故事。他们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回味无穷,一言一行让学生终生难忘。这些名师逸事的传扬反映的是学生的期盼。我们现在往往感叹,学生中传诵教师的故事少了。究其原因,就在于有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重科研轻教学,他们与学生接触少了,对学生关心少了,师生没有心灵之间“零距离”交流。有的远在郊区的大学,教师上完课赶班车,难怪学生说,现在白天教师育人,晚上保安育人。

现代大学教育功能与传统相比有了很大拓展,很容易在拓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传播文化等功能中忽视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育人。大学核心价值的淡忘和偏离,已经严重影响到培养质量。网上传播《一名大学毕业生反思》的文章,称自己进大学时,抱着热情和理想,想努力学习,却发现校园里精神缺乏,游戏成风,学生忙着贴金,老师忙着抢项目,很多老师照本宣科,大学里面真正关注教学、关心学生、有上课水平的老师越来越少了,老师忙项目,一学期也见不到几次。玩游戏和看韩剧成为男生和女生们的必修课,鲜见一起读书、共同讨论人生智慧的场景。有的大学生反映,希望教师更多关心学生的学业,他们报考该校专业,就是冲着几位崇拜的名教授来的,结果到毕业还没见到这些教授。

现在人们对大学办学水平的评价,依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GDP崇拜”,就是学位点、重点学科、科研经费、科研获奖等,领导和教师的兴奋点都集中于此,对教学缺乏投入,对育人缺乏热情。

有位“985”大学校长用了四个“太”描述当前问题:外面的世界太功利,虚拟的世界太精彩,科学的精神太淡漠,学校的氛围太浮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好大喜功,短期效益。十年磨一剑,有人恨不得一年磨十剑,“文章不写半句空,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人少了。

大学是大楼、大师、大爱。

这三者中,大楼为体,大师为根,大爱为魂。这些年大学大楼多了,空间大了,条件好了,大师多了。

但大楼大师之外,还需要有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大爱。大爱文化精髓是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感召力量和博大的精神力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生命价值、生命过程。只有感受才能感动,只有感动才会行动。在感动中净化灵魂,在感动中升华人格、升华人生。

有位老师上课前看到一位学生收到家长短信,意思是天冷了,多穿衣服,注意身体。下课时,他要求全班同学按照这个内容给家长发个短信。很短时间内,大部分学生都收到家长回复,大概意思是,你突然长大了,成熟了,我们从心里感到高兴。这叫教育学生感动社会。

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手段都不能否定面对面的教育工作,
无论现代传媒多么发达都不能代替人和人之间感情的融和和交流,
无论制度多么完善也不能忽视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


网络社会的键对键,永远代替不了人的面对面。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思泰洛齐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他们微笑而微笑。”

从这一角度,学生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学生美好的人生一开始应当掌握在教师手中。

爱是教育的灵魂,情是教育的生命。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情。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懂得培养情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作者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教授,博导,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著有高等教育学专著16部。)

大学呼唤大爱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0848&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幸运与使命(转)

【导读】一个朋友的孩子去德国留学,他的房东听说他来自中国,非常兴奋,拿出德语版的《道德经》和《论语》与他探讨,而他几乎一无所知……

九十六岁的叶曼先生,思维清晰、语气温和坚定。接受我们的访问,老人说了很多,最终汇成一句话:中国一定强。

  
这个道理仿佛大家都明白,但从经历过几个时代、游历过若干国家的叶曼先生口中说出,仿佛是一种确认。不仅如此,她在指出了当代中国人的幸运后,更说出了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全世界都在学习、应用优秀中华文化,作为中国人,你准备好了吗?
  
当代中国人,经历着这样一个风云际会、巨龙腾飞的时代,当然是幸运的。我们有必要搞清楚,中国的崛起是文明的时钟有规律摇摆的结果吗?我想消失的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已经否定了这个答案。以中国制造为例,世界上具有人力资源优势的国家并不少,但都无法与中国制造的威力相抗衡,这背后是什么力量使然?毫无疑问,只有文化才具有这样强大、持续的力量。中国人的自强、厚重、克己、敬事,是中国制造真正的内核。
  
我们的幸运在于,我们拥有了一段相对平稳、和顺的发展时间,使优秀的中华文化再次落地、生根、发芽、开花并结果,这是一种恢复性生长,也有人叫优秀传统的“灵根再植”。或许这是一种无意识,接下来,当我们自身的改革发展和融入世界的程度走入深水区,仅需要恢复性的惯性力量显然不够了。
  
我们需要“有意识”。当全世界都在学习、应用中华文化的时候,我们自己准备好了吗?儒学名家牟钟鉴先生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朋友的孩子去德国留学,他的房东听说他来自中国,非常兴奋,拿出德语版的《道德经》和《论语》与他探讨,而他几乎一无所知,其情景之难堪我们可以想见。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当世界各地的文化景仰者来到中国,我们有无把握做好文化东道主?
  
现在,还有很多人在莫名地否定、刻意地抗拒,甚至轻浮地嘲笑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认为,这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对任何事物的支持与反对,至少我们要先搞清楚,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去评判,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绵延滋养了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文化!
  
“五四”以降,为了救亡强国,文化上矫枉过正,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屡被批判,它的负面形象被放大,现在是恢复它的真实面目的时候了它可以不是我们的人生目标,却能做我们的人生说明书;它不能代替大千世界,却可以帮我们辨析大千世界;它并非尽善尽美,但它的优秀部分足以让我们受用终生、放之四海。
  
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的著名企业家王永庆,总是用最朴素的话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一勤天下无难事”是他终生坚守的信条,他也经常说“我不但与别人竞争,对自己更是严之又严”。这些话,其实就是“自强不息”和“反求诸己”的另一种说法。我们不能说王永庆靠儒家精神取得了成功,但至少,儒家精神在他的成功道路上无处不在。王永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对儒家精神身体力行的完整故事。
  
在这样一个大时代,对儒学等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和身体力行,是当代中国精英们的重要使命。正像叶曼先生所言,儒家真正的目的不是个人修养和齐家治国,而是“平天下”,就是要让优秀中华文化融入全世界。它的前提就是我们自己要先明辨之、笃行之,当然也要创新,使之现代化、国际化。这是我们的使命。

我们的幸运与使命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8831&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9-10 23:14 编辑

摘录:经济学与做个弟子

服从力

如今大家都听过一个词“执行力”所以大家都在想什么是执行力,人人都知道执行力,那为什么执行力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有力呢?其实问题很简单,我们用在经济学上,可以理解在执行力的同时,顺应的能力,这个力就叫“服从力”。有人会问,服从还需要力吗?无力才服从啊。实际上,服从是需要力的,服从是需要练就的,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服从力,或者说听从力。听的过程当中你所练就的力量,比你在说的时候所练就的力量要大得多。


所以有时候我就想,服从力如果翻译成汉语,应该怎么表达呢?想了半天,我觉得有一个字是比较符合的就是——

孝就是一种服从力,所谓百行孝为先。这个孝就是一种服从力,其实不孝顺的人就是服从力低下的人,而且儒家也强调,孝在所有行为中是最重要的。中国古代培养一个人的服从力,就是培养一个人的孝。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或许这个故事你曾经听过,但如今重新倾听,学会反省和体悟。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

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

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应该早点来。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于是他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老人这才高兴地说:“孺子可教。”
老人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张良对老人表示感谢后,老人扬长而去。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现在在书店用22块钱就可以买到这本《太公兵法》,其实要知道,即便这本书一个字都没有改,你读和张良读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因为你的服从力不够,而他的服从力太强了,就是无条件的接受当下的境况和很清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然后不打任何折扣甚至超额的完成要做的事情,这就是服从力。

其实这些东西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东西不大一样,每天我们都会看到,一个人要有创新力,一个人要有懂得独立的思考,这是质疑,是挑战,就是这种民主氛围下的以我为中心,这种状态的背后,其实是服从力的低下。

服从力不是低三下四,倾听是一种积极的沉默,这种服从力,其实是一种表现被动的超长的主动性。好多人成不了大事,就是因为他们的反应只是细节性的、自然性的、而不是整体性的、全局性的。最后他只能略有小成而已。

心法无限

海航的老板陈峰把自己的高管送去寺庙侍奉方丈,这堂课就叫侍奉,这些高管在企业都是领导,他们在寺庙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师父们打水、扫地等等。我就问他们的,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从中能学到什么呢?后来他们都说,我们懂得了,什么叫服务,什么叫积极地服从。


在一个需要振兴服务业的年代,一个公司的文化就变得非常重要,因为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写成规章制度,比如当有人教育你的时候,你要怎么样的和颜悦色、耐心的询问和理解,这些都不是通过写在文字上的东西来让你执行和服从的。但文化的洗礼和浸润可以很自然的来转化。

技法是有限的,心法是无限的,如果练就了一种心法的话,就可以很自然的应对很多未知的场面。但如果你仅仅学习技法,那你总是会有漏洞的。

有时候,服从会让我们觉得很卑微、很不够酷、很没劲、很不是人。但今天当我们从宏观角度去思考时,服从力的缺乏会让我们知道我们没有足够的胸怀,没有这样的胸怀就没有这样的心量,没有这样的心量呢,你将不会真正成为领袖。

即便你被不小心赋予了某种职位,你也无法包容那些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复杂多变的你的员工。所以说有容乃大,这个大,就是所谓的大人。要看自己是不是个大人,是不是个领导者,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容量,容量首先就是心理上的。如果容量足够大,那么你学习的能力和愿望就足够的强,另一方面,这个大实际上是一种服从力,顺从服从的能力越强,就表示你的心量越大,如果一个人的包容度越大,那么他将可以化解表面的冲突,把表面的冲突转化为和谐,这就是一种君子之风,这反而是在服从中成就一种尊严。

很多时候我们假借外求,我们读了很多领导力的课程,其实不用的,你把《弟子规》好好实践好,就已经很有领导力了,那些都是技法而非心法,如果你不从内心深切的接受,学再多的技法也还会出现漏洞的。如果不孝,如何获得领导的支持?

很多时候,我们在与领导或与人交往和沟通的过程中其实是一种委曲求全,不是物来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物,“委屈”其实是在压缩那个小我,来成就一个更大的格局,求全就是这个格局,也是一种艺术。只有那种服从力很低的人,他会把顺从别人、服从别人当成是一种负担,而服从力强的人也就是说,他的妥协、迂回的智慧和能力足够强的人,他能够把被动转化为主动,在退让中获得进取。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种智慧,可以顺从你的同时也表达了我。所以弟子规说:“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菜根谭也有句话说:“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现在很多公司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部门间的斗争和同事间的相互对抗,但有时我们是否该想一想我们每一个人是否有了足够的心量和智慧去柔和的处理彼此的关系,在既坚持了正确的方向又尽量能让所有人舒服的情况下,无形之中化解矛盾,让事情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正确的道路,如果你能做到,今天你可能不是老板,终有一天,你必是人中之龙凤。

其实,这并非鼓噪人的洗脑课程,更多时候,让我觉得是很好的开示。从世间法的角度,我们知道身为一个的普通人,如何能活的踏实和心安理得。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很多时候,成为一名佛教徒,需要有更多人格的完善,所谓的闻、思、修从基本的听闻开始。现在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弟子了吗?

经济学与做个弟子
全文: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8777&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0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至善佛缘 + 1 感恩您的支持鼓励!祝顺心如意:)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18:08 , Processed in 0.235403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