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220|回复: 12

养心妙方:学会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心妙方:学会欣赏(转)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康时


心,贵在养。然如何养呢?欣赏,乃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之谓。这种做法恰是养心的一个好方法。
  
当你走进美术馆浏览那一幅幅作品时,心灵会受到阵阵的触动;当你观看那一张张风光旖旎的摄影时,心中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感,当你和家人或朋友外出旅游,看到那多姿多彩的风景时,心旷神怡之感会油然而生……这些都是欣赏给人带来的感受,这感受犹如在干渴时喝上一杯清凉可口的茶水一般,顿时让你感到身心愉快。
  
在人们的生活中很需要这种欣赏的心境。这种心境能让人摆脱躁动,去掉烦恼,换来平和心态。一位心理学家曾说道:“欣赏,其实就是将人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当人对一景物观赏、对一物件把玩时,全身心都会处在一种良好的循环状态,这样对于养心很有好处。”心,乐在静安。心一平静、安祥,平和的心态呈现,人就有了底气,进而看人看事也就能够比较客观、理智。
  
欣赏还能使人获得更多的心境。心境每人都有,但有的人心境比较单一。如果这单一的心境是愉悦的,那还不错;倘若是郁闷的,那就应当赶紧改变。如何改变呢?欣赏能助人一臂之力。启功先生年轻练字时,每每写完自我欣赏一番,当有进步时,得到的是愉悦的心境;马未都先生好收藏,当他把玩一物件有新发现时,得到的是满足的心境;有的人喜欢坐下来观赏一幅山水画,得到的是恬静的心境;有的人静静地看书,得到的是获新知的心境;有的老爷爷看小孙子,观其走路玩耍出怪样,得到的是欢喜的心境。由此可见,好心境从欣赏中来。而多种心境于一身,人的心态就会丰满、充实。
  
具体到欣赏什么?那就因人而异,随情而生,不可能千篇一律。举凡你感兴趣的领域、事物、人物,都可纳入欣赏的范围。然最重要的,你首先要有一个乐于欣赏的愿望。

发表于 2011-9-2 0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爱好是欣赏古诗文,特别是冬日拥被夜读,室外冷雨敲窗,被内暖意融融,如此意境,配上好文,是最好的怡情悦性的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 09: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嘻嘻,朋友说我这样子有点小资,呵呵,就权当一回文化小资吧!

点评

弘扬经典文化,传承大爱无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法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9-2 18: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弘亮 于 2011-9-2 09:52 编辑

2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慧剑无锋 发表于 2011-9-2 09:23
我的爱好是欣赏古诗文,特别是冬日拥被夜读,室外冷雨敲窗,被内暖意融融,如此意境,配上好文,是最好的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剑无锋 发表于 2011-9-2 09:24
嘻嘻,朋友说我这样子有点小资,呵呵,就权当一回文化小资吧!

弘扬经典文化,传承大爱无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法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永祥:“打动人心”也是一种“正确”(转)

2011年08月24日11:07  青年时报  □朱永祥(杭州 资深媒体人)
  
官员之于民众,就好像国人之于历史,同样需要怀着“温情与敬意”。唯有对民生多艰的真诚恻怛,对民意质询的真切回应,对责任危难的勇敢担当,这样才能打动人心
  
本月,骆家辉和拜登两位老美带着各自使命接踵而至,但民众似乎忘了他们的来意,倒是对背背包和炸酱面表现出了十二分的好感。有趣的是,也在此时,李克强副总理访港,港媒同样在李的“亲民”议题上大肆铺陈。据港媒的观察,李克强此次抵港后,从一下飞机开始,就始终保持着微笑,显得“非常的亲善”。一些八卦媒体甚至还透过“他讲话的时候经常右手挥动”,读出了肢体语言背后的“责任”。
  
再说到骆家辉和拜登。尽管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场美国老掉牙的“政治秀”,或是美式价值观的一次刻意输出,但在我们三公消费还“犹抱琵琶”、官民之间尚疏离隔膜的当下,老美上演的“平民秀”和“亲民秀”,至少还是让我们的民众有些情不自禁。
  
前不久,我和国内某知名卫视总监有次聊天。我问,现在卫视铺天盖地的娱乐秀、梦想秀、达人秀,嘉宾或评委为什么老是喜欢请台湾的艺人?他说大陆不是没人能担此角色,只是他们在电视上太主流了。他说的“太主流”当然不是指价值观,而是指话语方式有些居高临下,缺乏个性,缺乏情感的张力。而电视是给百姓看的,“装腔作势”的节目如何能打动观众?
  
确实,在大众传播时代,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互动关系正在趋于平等化、社会价值也在趋向多元,打动人心,不但可以获得民众的好感和信任,还能帮助减少可能无意间造成的误解和对立。在美国,政治脱口秀是收视率很高的节目类型,很多政治人物就是通过这样的节目发布政见,说服民众,展现魅力,获得选票。但在我们这里,访谈节目更多地成了一部分人的“自娱自乐”,尤其是官员作为嘉宾的官民互动节目,柔软的话题有时就可能变得板结坚硬,于是在电视上,民众看到了很多“假大空”式的陈词滥调和正襟危坐的照本宣科。
  
在某些官员心里,也许“政治正确”是惟一选项,面对媒体,总怕“言多必失”,总怕“祸从口出”。特别是这次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的去职,恐怕会进一步引发官员的“寒蝉效应”。其实,王勇平的问题在于内心对民众的感受和姿态出现了偏差。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惠如此点评:“公众是站在道义最高点要求新闻发言人的,所以你的话里行间都要体现政府负责任的态度。比如谈到小伊伊的获救,说‘这是生命的奇迹’确实太可怕了。我想我会这么说:‘很遗憾生命探测仪没有探测到这个生命,她的得救真是不幸中的万幸。我也非常高兴,能多救出一个生命。只要能多一个生命活着,就是我们的胜利。’”
  
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开篇就告诫读者,“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在我看来,官员之于民众,就好像国人之于历史,同样需要怀着“温情与敬意”。唯有对民生多艰的真诚恻怛,对民意质询的真切回应,对责任危难的勇敢担当,这样才能打动人心。
  
打动人心,也是一种正确。因为打开坚锁的永远只是一把细腻的钥匙,而不是一根粗壮的铁杵。


朱永祥:“打动人心”也是一种“正确”【 青年时报 】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8584&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3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法界一切众生内心皆充满无私的爱!感恩一切。愿无私的爱永远传播下去!

愿法界一切众生皆以感恩的心,将甚深般若的光明和佛陀的慈悲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知一切法如幻而不放逸,影响幻众入无余涅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3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贵在养。然如何养呢?欣赏,乃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之谓。这种做法恰是养心的一个好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3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去欣赏世界的时候,发现心是宁静的,心是敞开的。
浮躁不安的人,外面没有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16:31 , Processed in 0.473755 second(s), 21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