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969|回复: 34

[个人原创] 【原创&素食厨房】自己动手做茶干——茶香豆干花生米,老幼皆宜、休分寒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5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素食厨房】自己动手做茶干——茶香豆干花生米,老幼皆宜、休分寒暑


——2011年阳历7月15日,农历六月十五



“小时候,幸福是很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很幸福的事!”



曾经听一位中医名家的访谈,老中医说,他的母亲自他小就告诉他“人需要的并不多,而想要的却太多!”到如今,这句话仍令他受益。他说所遇的很多的病症,其实都与内心的“贪”有关。贪吃,而胃并不需要这么多,结果积食了;贪凉,夏季空调温度过低,影响了汗液的正常排出,形成内热发烧了;想要的太多,想的太多,结果失眠了……



于现实生活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过一份简单淡泊的生活,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而不去贪求物质的享受,不去攀比追逐时尚的脚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过好自己的日子,其实,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



自己动手做茶干喽~做东西吃,最大的好处是,你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啥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好了立马入口,吃,最实惠。

5.JPG

一碟茶干,一碟香酥花生腰果,搭一份白粥,是很滋润温润的滋味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2 收起 理由
香馨 + 1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过好自己的日子!超赞!
清韵飘香 + 1 茶香!豆香!简单的滋味!幸福的滋味!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素食文化,传承大爱,延续感恩,承载希望,我们一起来努力

【原创&素食厨房】自己动手做茶干——茶香豆干花生米,老幼皆宜、休分寒暑


制作方法

料1.JPG

1、香料:香叶、花椒、八角、姜片、桂皮、丁香(从左顺时针依次),中间是枸杞

料2.JPG

2、卤汁茶干的茶叶(自己选了普洱,因为上色好,可以根据自己喜欢选择其他的茶叶,应该也没啥问题吧)

料3.JPG


3、选用这种白色豆干,过水焯一下晾凉

料4.JPG


4、煮好的大料水,调好咸淡,入茶叶,然后将豆干浸入

6.JPG


5、静置冰箱中,让豆干在茶香大料水中浸泡入味1、2天,就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素食文化,传承大爱,延续感恩,承载希望,我们一起来努力

饮食味道: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转)


在几篇文章里都看到过金圣叹的故事。讲金圣叹临遭砍头时,嘱托予后人:“记住,花生米与豆腐干一起吃,能嚼出火腿的滋味。”看到这样的描述,忍不住要笑。心想,金圣叹真是幽默大家,是勇敢的人。面对杀头还能想起平时体会出的美味,还不忘记告诉儿子,死亡在金圣叹面前成了小菜一碟。
   

一个人能回品着美味去赴死,其魄力是令人敬佩的。
   

今天翻到洪烛的文章《火腿与状元》,开篇就提到了金圣叹,看来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能吃出火腿味道的典故,市场走势颇佳,不知有多少人尝试过没有。我第一次看到此典故时,就对我家的小馋猫讲过:咱们可以试一试。
   

也纳闷,豆腐干的种类太多了,有众多的讲究。好吃的豆腐干不比肉的味道差,用哪一种豆腐干和花生米同嚼好呢?如果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能吃出金华火腿的味道,那豆干与花生米是不是还要特别处理一下呢?说来火腿的味道也杂的不得了,该用哪一种味呢?反正,用普通的豆干同嚼油炸花生米,倒是挺香,却没尝出火腿的味道来,离金华火腿的味道更是八丈远。想来,那是不是金圣叹理想中一种火腿的味道呢?
   

说来也好笑,自己真是馋到了份上。现在偶尔看到花生米,再对我孩子提起金圣叹的故事时,孩子就笑话我:吃出火腿的味道来了吗?难道也成我梦想中的一种味道了吗?我最喜欢吃马鞍山出品的金菜地系列中的茶干,可当时没想到要试试就着花生米的滋味。如果用正宗的采石矶茶干就花生米,再来点老酒,说不定真是妙不可言。
   

对于饮食,我不多讲究,吃饱饭是主要目的。最怕听人们谈到减肥节食,如果我的孩子为了美,要节食,我多半是要说他的。看着一家人痛快地吃喝,我心里非常高兴。就连交朋友我也看他的吃喝,如果扭捏作态,我会不喜欢。但并不是就不要吃相了,坐有坐姿,吃有吃相,这是人应该做到的。
   

说真的,谁没有一些口味的偏好呢?偏好不同的酸甜苦辣,其目的是一致的,就是为了可口。
   

人馋一点也没什么不好,因为馋就爱去尝试,听到一款简单的美味,就跑去品尝,或是自己动手去做,也是一档子乐趣。不稀罕西餐大菜,倒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大酒店做出的华丽菜肴并不比街头小饭店的美味,固然那叫着上档次。其实,生活中,什么才是真正的上档次,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笔账。
   

所以我还真喜欢遛马路串小吃店,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的话:真正的美味在民间。这一下让我想到了曾在农人家里喝的小米粥,那大铁锅烧柴火熬得小米粥真香啊。
   

我是馋到了份上,小米粥就咸菜,堪称人间美味,可何尝又不是呢?还有将剩米饭加水煮开,款款地使上腌菜,再稍微上火煮一下,那味道绝对香。尤其酒后的人胃口差,食上一碗汤菜饭,即解酒又爽口,是佳品。
   

人天天要吃饭过生活,简单的饭菜里品尝出你感觉到的美好,那是有滋有味啊。虽然不一定要向金圣叹那样,豆干子同嚼花生米吃出了火腿的味道,但一个面对死亡依然还能回味美味的人,是可爱可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弘扬文化,传承大爱,延续感恩,承载希望,我们一起来努力

金圣叹:花生米与五香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道 (转)


那一年,皇帝要砍他脑袋,他遗言是:“花生米与五香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道”。他要刽子手先砍他,省的看别人脑袋掉地上。脑袋落地的时候,从耳内抛出两个纸团,一写着“好疼”。他叫金圣叹,时代追他追的气喘吁吁。
      

他是酒鬼,越喝越清醒;他是才子,却玩世不恭;他精通各家学说,却到处批评;他是佛教徒,却吃了狗肉再去登堂说法。
      

他的兴趣爱好就是调戏社会。科举在当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偏要一犯再犯。
      

他说:我亦弃世。其实,是那个时代配不上他。
      

年轻的时候读水浒,带头骂宋江。骂了还嫌不够,最终还是按捺不住冲动,将水浒的后三十回生生给砍了,自己续写。
      

还不够,他还特喜欢《西厢记》,直接把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称为“六才子书”。 让彻底雷坏了当时的儒生,要知道《西厢记》在当时只能算是色情小说,拿色情小说和经典子集并提,真是让学术界崩溃的事情。
        

他去参加乡试,那届的考题为“西子来矣”,题意要求以越国的西施出使吴国的史实,给予评说。金圣叹面对试题,答道:开东城,西子不来;开南城,西子不来,开北城,西子不来!开西城,则西子来矣!西子来矣。主考见他把功名视若儿戏,也很有娱乐精神地再卷上批道:秀才去矣!秀才去矣!于是,金圣叹名落孙山。

      
又一次乡试,考题是“孟子将见王”。金圣叹在答卷的四角写了四个“吁”字,主考官不明白什么意思,金圣叹解释说:“文章之中提到孟子的地方难以计数。在这个考题之前已经写过四十多个了孟子,所以‘孟子’二字没有必要再写了。至于说见王,那见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都是见王,所以也不必写了。题目五个字中,只有‘将’字可以写一些。”他又说,“没有看过演戏吗?王上朝的时候,总是先有四个内侍,站在左右发‘吁’声。我的试卷实际上讲的就是‘将’字的意思。”主考官当场崩溃。
         

又有一次,苏州学使来吴县主持岁考,以“如此则动心否乎”为题,圣叹很快将文章写完,看看时间还早,他又拿起笔来,在文章后面添上一段:“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之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乎?.........然后你猜这个牛人怎么回答?他连书三十九个“”字: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把整个考卷填满了。学使阅卷后,又惊又惑,忙传圣叹前来责问,圣叹说:“是孔夫子讲的‘四十而不惑’咯,那1——39岁的时候看到美女肯定动心,所以三十九个‘动’字,蕴含着‘四十不动心’的意思。”主考官当场把他轰出去。
        

他一方面放言自负、白眼向人,不屑与官吏和正统知识分子为伍,另一方面又广泛结交许多不入世流的奇人异士,这时,他似乎又失去自己了,徐增说他“与人相遇,辄如其人。如遇道人,则曼卿轰饮;遇诗人,则摩诘沉吟;遇剑客,则猿公舞跃;遇棋客,则鸠摩布算;遇道士,则鹤气冲天;遇释子,则莲花绕座;遇辩子,则珠玉生风;遇静人,则木讷终日;遇老人,则为之婆娑;遇孩赤,则啼笑宛然”。他的家境已趋于清贫了,然而却视钱财如粪土。寥燕在《金圣叹先生传》中记载这么一件事:圣叹的朋友王斫山借给他三千两银子,让他放债赚钱,并叮嘱他把本钱归还,而利息“为君助灯火”。过了一个月,金圣叹就把这三千两银子挥霍殆尽,然后大大咧咧地对王斫山说“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他有个舅舅叫钱谦益。这个钱谦益其实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在万历三十八年(1610)考上进士,被授翰林院编修之职,是明末东林党的领袖人物之一,有出色的文才,被视为“江左三大家”之一。曾在明崇祯时担任过礼部尚书,后来崇祯皇帝自杀后,他投靠了南明朝庭做了礼部尚书。后清兵占领南京,钱谦益与吴梅村和《桃花扇》中的主人公侯方域等人的变节投降,钱谦益当上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其实钱谦益后来告病辞职,从事反清事业。金老先生批舅之事就发生在钱谦益投降清朝担任了礼部侍郎时。
   

这天钱谦益过生日,在府第大宴宾客。作为外甥的金圣叹尽管十分不情愿,但因难违母命,也来祝寿。酒席宴上,有人提出提议说:“钱大人,令甥乃江南才子,今日盛会,正好置酒论文,让我等开开眼界。”其他人众声附和。金圣叹并不推辞,站起来淡淡一笑:“盛情难却,只好献丑了。就提一对联吧!”只见金圣叹提笔一挥,写道:“一个文官小花脸”,众人见后,面面相觑,钱谦益更是气得胡须都直了。只见金圣叹不慌不忙,接着又写了四个大字:“三朝元老……”众宾客一见,脸上露出笑容。钱谦益见外甥笔锋一转,忙赞道:“人瑞,真人才也!”谁知金圣叹却冷冷一笑,“刷刷刷”写完后面三个字,把笔一掷,拂袖而去。众人一看,只见金圣叹写对联是:“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钱谦益顿时气两眼翻白,背过气去了。
      

这样一个狂放不羁而且有反清思想的士人,清朝政府怎么能够容他?于是皇帝要他的脑袋。
      

金圣叹对清朝大兴文字狱极为愤慨,他奔走呼号“孔子死了”,并带领学生去哭孔庙,表示抗议。清统治者遂以蛊惑倡乱,判以死罪。其子梨儿、莲子前往探监,涕泣如雨,父子相对惨然。临别,两儿询问父亲有何遗嘱?金圣叹叫他们附耳过来,悄声说:“花生米与五香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道,千万不要让那些刽子手知道,免得他们大发其横财。”金圣叹把生死置之度外,幽默诙谐,表现了他对清朝统治者的轻蔑与反抗。
      

金圣叹被处决时,正值山河淡装素裹,雪化冰消之际。他翘首苍天,触景生情,立就一首自悼诗,并高声吟诵道:“天生悼我地丁优,万里江山尽白头。一时太阳来吊唁,家家户户泪珠流。”吟罢,金圣叹人头落地。那头颅滚出数丈,从耳内抛出两个纸团,监斩官将纸团打开一看,一纸团上写的是“好”字,另一纸团上写的是“痛”字。这两个字是他对人民深重灾难的呼号,也是为自己不幸的哀叹。
      

以下是这个才子的对联:  
   
半夜三更半;(某方丈)
中秋八月中。(金圣叹)


小大子,上下街,走南到北买东西;(老者)
少老头,坐躺椅,由冬至夏读春秋。(金圣叹)


上素月公饼;(老者)       上素谐音尚书
中糖云片糕。(金圣叹)    中糖谐音中堂


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中年人)
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老者)


台榭如富贵,时至则有;
草木知名节,久而后成。
——金圣叹题书斋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金圣叹题时令年节

   

金圣叹的33个不亦快哉

一、夏七月,溽暑炙人,汗出遍身,苍蝇附鼻,驱之不去,忽疾雷如金鼓,豪雨如瀑布,身汗顿收,苍蝇尽去,不亦快哉!

二、十年别友忽至,疾趋入内,卑词叩内子;“君有斗酒,如东坡妇乎?”内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计之可作三日供,不亦快哉!

三、空斋独坐,鼠声戛戛        ,忽见一猫,注目摇晃,疾趋若飞,不亦快哉!

四、于书斋前拔去垂杨、海棠、紫荆,多种芭蕉一二十本,不亦快哉!

五、春夜与客饮至半醉,正进退维谷时,一解意童子忽送花炮十余枚,取火烧之,硫磺烟味自鼻入脑,通身怡然,不亦快哉!

六、两措大当街理论,不可开交,忽一壮士从中一喝解,不亦快哉!

七、子弟背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

八、入市购物,讨价还价,市儿苦争,必不相铙,便如数掷之,市儿改容拱手,不亦快哉。

九、清理箱箧,见赊欠文契不下十百通,取火焚之,仰望高空,萧然无云,不亦快哉!

十、朝眠初觉,似闻家人叹息之声,言某人夜来已死,急呼而询之,正是城中第一绝有心计之人,不亦快哉!

十一、夏日里裸头赤足,看农夫踏水车,水涌而上,如翻云滚雪,不亦快哉!

十二、重阴匝月,如醉如病,朝眠不起,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争引手 帏,推窗视之,日光晶莹,林木如洗,不亦快哉!

十三、夜来闻某人志行高洁,明日往访,并坐看奇书,相与欢笑,日影尽去,既已自饥,徐问客日:“君亦饥乎?”来亦快哉!

十四、偶得闲钱,试造一屋,木、石、砖、瓦、灰、钉,噪聒不休,忽一日屋竟落成,贺客分榻列坐,不亦快哉!

十五、冬夜饮酒,转复寒甚,惟窗试看,雪花片片,已积尺许,不亦快哉!

十六、夏日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十七、久欲为比丘,苦不得公然吃肉;若许为比丘,又得公然吃肉,则迅以热汤快刀,净割头发,不亦快哉!

十八、留得三四癞疮于私处,时呼热汤,闭门澡之,不亦快哉!

十九、无意于箧中忽检得故人手迹,不亦快哉!

廿、寒士来借银,不便启齿,余窥知其意,问所需而如数给,不亦快哉!

廿一、坐小船遇逆风,苦不得张帆,忽逢轮轲,疾行如风,取缆系其尾,品吟杜诗,乘风破浪而去,不亦快哉!

廿二、久欲觅别居与友人共住,而苦无善地。忽一人传来云有屋不多,可十余间,而门临大河,嘉树葱然。便与此人共吃饭毕,试走看之,都未知此屋如何。入门先见空地一片,大可六七亩许,异日瓜菜不足复虑。不亦快哉!

廿三、久客不归,望见郭门,两岸童妇皆作故乡之声,不亦快哉!

廿四、佳瓷既损,必无完理,反复多看,使乱人意,拾之远掷,永不更令到眼,不亦快哉!

廿五、人非圣贤,安能无过?夜来不觉作一错事,心中怦怦颇不自安,晨起对生熟众客自陈其失,不自覆,不亦快哉!

廿六、看人作擘窠大书,不亦快哉!

廿七、推纸窗放蜜蜂出去,不亦快哉!

廿八、作官每日打退堂鼓时,不亦快哉!

廿九、看人放风争断线,不亦快哉!

三十、看野火燃烧,不亦快哉!

三十一、夏日早起,看人于松棚下锯大竹作筒,不亦快哉!

三十二、还债毕,不亦快哉!

三十三、读《虬客传》,不亦快哉!


      
鲁迅说金圣叹的死,是因为他早被官绅人认为是坏货的缘故。在古代,知识分子可以享受同性恋,狎妓,吸毒等各种自由,但不可以对政治秩序说三道四;祢衡击鼓骂曹操-嵇康要“非汤武而薄周礼”,李贽则说什么男女平等,理学吃人,金圣叹拿人生当实验,挑战当权者的底线-但其实这些游戏不太好玩。
      

清朝政府将金圣叹的死当成一项热身,之后直接实施文字狱,连犯上作乱的标签都懒得贴、社会表彰活着的顺从者和死去的叛逆者,而文人不过是时代的点缀而已、金圣叹将死之时,才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他借着死亡做出了最后一场表演的最后。据说,金圣叹的头被砍下来,脸土还挂着笑。
      

只能说,金圣叹的才情和见地大大超出了同时代人的理解和想象。
        

他跑得太快了,时代在他后面气喘吁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弘扬文化,传承大爱,延续感恩,承载希望,我们一起来努力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7-18 18:13 编辑

"怪侠"金圣叹临终遗言:花生与豆干同嚼有火腿味 (转)

2011年03月03日14:59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酣.jpg

金圣叹对刽子手说,"有要事相告。"人家以为这位"怪侠"会透露出什么传世之宝或什么惊天秘密,赶紧拿来笔墨伺候。但这位"怪侠"给了他一句哭笑不得的"秘密":"花生米与豆干同嚼,有火腿的滋味。此技能传下去,死而无憾也!"




本文摘自《民国的官场圈子》,王伟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怪侠"金圣叹幽默了一辈子,就是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仍不改英雄本色。刑场上,泰然自若,向监斩官索酒畅饮,大笑说:"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酒罢,对刽子手说,"有要事相告。"人家以为这位"怪侠"会透露出什么传世之宝或什么惊天秘密,赶紧拿来笔墨伺候。但这位"怪侠"给了他一句哭笑不得的"秘密":"花生米与豆干同嚼,有火腿的滋味。此技能传下去,死而无憾也!"这是金大侠留于后世的最后一句话。
 
 
更令刽子手哭笑不得的是,刀起头落,从"怪侠"两边耳朵里分别滚出两个纸团,打开一看: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这是这位大侠在人生舞台上的最后一次"演出"。
 
 
这位"怪侠"谈笑间慷慨赴死的故事还有呢。临刑游街示众,他高声吟了绝命诗:"天悲悼我地亦忧,万里河山带白头。明日太阳来吊唁,家家户户泪长流。"

  
刑场上,他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悲恸万分。金圣叹说:"哭是没有用的。来,我出个上联'莲(怜)子心中苦'你俩对对。"跪在地上的儿子肝胆欲裂,如何成对。金圣叹息一下说:"我替你俩对,下联'梨(离)儿腹内酸'。"直让看家唏嘘。儿子对金圣叹说:"这都怪你读书过多,才招致惨遭杀身之祸。"金圣叹摇头道:"非也,非也!儿今后书可读,官不可做也。"

  
金圣叹遭砍头是因为清顺治十八年四月(1661年),因吴县县令任维初刑讯催逼钱粮,造成人命。吴县士子偕千余民众,到文庙孔子牌位前痛哭抗粮遭镇压。金圣叹与十八名秀才在江宁被处斩,这就是震惊江南的"哭庙案"。
 
 
金圣叹(1608-1661年),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清初吴县人。他能文善诗,以读书著述为乐。尝自言"稗官野史,无所不窥",独不喜"四书五经"的枯燥乏味;自谓"自古至今,止我一人是大材",其放诞不羁,溢于言表。因恃才傲物,讥讽考官,游戏科场,而多次被逐出考场。

  
金圣叹博览群籍,评点古书甚多。称《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他本打算逐一批注,但仅完成后两种。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他的评点神游千古,思如泉涌,议论政事,社会观和人生观灼然可见。

  
金圣叹在评点的同时,除词句外,有的还作全局性删削。他称《三国演义》为"天下第一才子书"。断言《西厢记》第五本非出王实甫之手,是"恶札",故截去而以《惊梦》收尾。评点《水浒》,他干脆利落地将不顺眼的七十回以后章节删去,不让招安。而是虚构了让诸多好汉或死或擒,总之都没有好下场,史称"腰斩水浒"。鼓吹造反要彻底,这就自然难为当权者所容。
  

这位"怪侠"让后世津津乐道的还有许多"绝对"。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题佛经。
  

"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 ——感题时势。
  

"千古绝吟太白诗;大江东去学士词。" ——题书斋。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夜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题时令年节。
  

"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买东西;少老头,坐躺椅,由冬至夏读春秋。" ——应对老者。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自题。
  

还留有痛快淋漓的三十三个"不亦快哉"。
  

"盖圣叹无我与人,相与则辄如其人。如遇酒人,则曼卿轰饮,遇诗人则摩诘沉吟,遇剑客则猿公舞跃,遇棋客则鸠摩布算,遇道士则鹤气横天,遇释子则莲花绕座,遇辩士则珠玉随风,遇静人则木讷终日,遇老人则为之婆娑,遇孩童则啼笑宛然也。"《清刻才子必读书序言》这样记载这位大侠特立独行、至情至性的百般才华。
  

"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廖燕《金圣叹先生传》。
  

金圣叹思想解放、言谈怪诞,常发骇世之言;个性张扬、离经叛道,时为狂妄举止。他的个人情怀虽"惊才绝艳",但却与时代水火难容;他的"面目异类",自然成为封建社会的眼中钉,这也正是他的悲剧所在。
  

"脑袋掉了,碗大的疤,没什么大不了的。老子三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句话用在金大侠身上最合适。遗憾的是,十多个三十年过去了,像他那样对历史对生命有着独特把握的人却是越来越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文化,传承大爱,延续感恩,承载希望,我们一起来努力

茶干引起的想像  (转)

新华网广东频道   来源:深圳商报   编辑:魏晓航


   
若干年前去安徽马鞍山的采石矶,因为听说李白在这儿淹死的。站在悬崖边唏嘘半天:老人家,你想练花样跳水,也不能这么练呀;再说,月亮又有什么可捞的呢?那是假的。
   

怀古够了,到市区逛一圈,没啥可带回的。我只买了几袋真空包装的豆腐干。采石的食物,恐怕只有这五香茶干比较出名,俗称采石干。
   

在火车上,还真派上用场。为打发时间,我用旅行保温杯泡好碧螺春,觉得缺点什么。想一想,撕开了一袋采石干。正好在离开采石的路上品尝。会觉得离开得慢一些。采石的茶干,每块只有大拇指的指甲盖般大小,呈酱黑色,坚硬而又有韧性,搁一块在嘴里,经得住慢慢咀嚼。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回味。尤其喝过绿茶,清苦之余,舌尖难免有点寡淡。不敢像李逵说嘴里淡出鸟来,至少也淡出了一小块空白;嚼一嚼味道很重、很醇厚的茶干,恰好可以填补。再喝碧螺春,苦涩变作了甘甜。咖啡需要加伴侣。茶也有伴侣来调解,譬如江南的这种茶干。大小如硬币,很明显不是用来下饭的,专门迎茶送酒的。
   

据叶灵风考证:金圣叹临刑时所说伴花生米同吃能嚼出火腿味者,即这种特制的豆腐干。难怪许多人照金氏配方,找来花生米与豆腐干。胡嚼一通,火腿仍无影无踪,而大呼上当——他们找的不是这种五香茶干。口味方面,差之毫厘也会失之千里。不要老说受了古人的骗。金圣叹在杀头前,哪有心思哄你们玩哟。
   

我这么讲,无形中又使“骗局”更深了。若有人再试,而又不灵验,会责怪我替金圣叹圆谎的。
   

遇到这样的“一根筋”,我只能反戈一击:洒家就是跟古人合伙骗你们了,怎么着吧。饮食的事情,心诚则灵,信则有不信则无。怀疑论者当不了美食家的。
   

苏州的朋友车前子,也试过这秘诀,嚼了半天,未成功。他比金圣叹叹得还厉害:看来火腿在中国的饮食中,是一种华丽、荣誉与理想的食品,好像诺贝尔文学奖。
   

我却觉得,这至少证明火腿在古代也很贵,也很难得;金圣叹想搞一项“化学实验”,用种种代用品排列组合,以求制造出火腿的滋味。倒不失为一种省钱而获得同样效果的办法。可惜他还没来得及申请专利,就被砍掉脑袋了。
   

金圣叹哪是在骗后人?他是在自己骗自己呀。这老头,想火腿快想疯了。可兜里的碎银子只买得起花生米、豆腐干之类最便宜的下酒菜。怎么办呢?除了想,还是想呗。想着想着,想的次数多了之后,自己也会觉得是真的。神似毕竟比形似更重要。虽然这所谓真的,是想出来的。
   

有两种人最需要想像力,一是艺术家,一是有欲望而囊中羞涩的美食家。金圣叹把他作为艺术家的想像力,也运用在饮食上了。他是敢想的。而且不完全算空想。毕竟,还有花生米、豆腐干作为替代品,作为想入非非的原材料。
   

美食家经常沉浸在“食幻想”之中。这同样令他们在清贫而乏味的生活中无比激动。如果缺乏这番想像,即使整天燕窝鱼翅,也味同嚼蜡。这才算真正的暴殄天物。
   

好胃口有时要靠想像力来调动。而饥饿或馋,是构成这种超人的想像的原动力。这其实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即如何通过有限的物质财力,来获得最大化的、乃至无限的精神享受。车前子说,既经济又实惠,又不乏情趣,此乃“生活的艺术”的真谛,而捷径就是读菜谱。
   

在我们南京,把茶干叫秋油干。想来是用好酱油卤制的。比一般的五香干多几道工序。老南京人口中,酱油又叫秋油。我觉得,秋油干比叫酱油干动听多了,因为避俗了。秋字用得好。令我联想到秋天。秋天的滋味,在四季中绝对是耐得咀嚼,经得起回味:比单纯的春天复杂一些,比炽热的夏天萧瑟一些,比枯燥的冬天丰盛一些……给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间。
   

叶灵凤总结了江南的几种豆腐干:“蒲包干是圆形的。大约制时是用‘蒲包’包扎而不是用布包扎的,制成后上面有细细的篾纹,所以称之为蒲包干。五香干是普通制品,秋油干则是特制品,黑而硬,最耐咀嚼……这本是江南很普遍的豆制食品,最好的出在安徽芜湖,黑硬而小,可是滋味绝佳。称为‘芜湖秋油干’。从前上海流行的‘小小豆腐干’,就是仿芜湖的,可是滋味差得远了。香港也有普通的五香干,称为‘豆润’(为了忌讳‘干’字。所以改称‘润’),只可作菜中的配料,是不能就这么用来下酒送茶,更谈不上有火腿的滋味了。”看来,秋油干确实是豆腐干中的精品,是浓缩的精华。把无穷的滋味,浓缩在方寸之间,这真叫本事。小小秋油干,不可小看。当然,它只对具备无限的想像力的食客才有效。
   

对于俗人,还不够塞牙缝的。
   

秋油干只适宜茶或酒。看来嗜茶的人,好酒的人,在想像力方面基本上是过关的。吃饭是务实的,品茶或饮酒,多多少少需要一点务虚的心态。正因为务虚,才不落俗套。 (洪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素食文化,传承大爱,延续感恩,承载希望,我们一起来努力

佛心大爱,其大无边,有爱无碍,尽虚空,等法界,仰佛大悲!
愿法界的一切众生内心充满无私的爱!愿无私的爱永远传播下去!
愿更多的法界有情“因饭香而悟道”。
愿法界一切众生俱足福德资粮,定遇殊胜佛缘,信受大乘,学习般若,发大菩提心,住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愿素食文化与理念得到顺利推广弘扬!
愿所有的生命得到平等的珍视与尊重!
愿法界一切众生内心皆充满无私的爱!
感恩一切。愿无私的爱永远传播下去!

愿人们能慈心不杀,研究、推广、喜爱素食
愿一切众生皆发愿食素、天下素食版块得大弘扬
愿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加入到推广弘扬素食文化与正确生活方式的家园里
永远做一个低碳素食主义的推广与践行者,用无私的爱将正确的生活方式传播延续

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平稳崛起,德行文化早日传遍全球。
愿世界和平,经济恢复,环境改善。
愿地球上的人们以无私的爱,摒弃一切文化之间的隔阂,将地球变成一个远离一切战争,永久和平的大家庭;
愿我们的世界没有任何瘟疫、灾难,没有任何贫困、饥饿,
愿全世界的经济早日恢复,愿人们开始注重环境,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适合人们居住。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离七难,无有任何疾苦;
愿一切法界国土皆如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安乐;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修甚深般若,发大菩提心,住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过去佛 现在佛 未来佛 常说般若波罗蜜 愿一切受持者 比丘 比丘尼 信男 信女 所求如意 常行般若波罗蜜


一切功德皆回向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处
一切功德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切功德皆回向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此,谨祝曾一老友阳历生日快乐,健康平安,出世入世,圆融无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素食文化,传承大爱,延续感恩,承载希望,我们一起来努力

三联生活周刊——盛世之素  (转)

三联生活周刊  第616期   鲁伊


倏忽一年,今年的年夜饭专刊,我们来说“素”。


《说文解字》里,素的意思,是白致缯,洁白而精致的丝织物。虽然朴、素常常并称,但如果仔细琢磨二者字义上细微的差别,则素的审美境界,似乎又要比对自然完全无所作为的朴,更高一层。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越深,越会发现,对于简淡中见无数绚烂的中国素食来说,这或许是最为贴切的一个比喻。


当我们在谈论素食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当下最流行的,莫过于将其等同于源自西方的素食主义(Vegetarianism)。


可这不是我们要在这里讨论的素。欧洲历史上以畜牧业为主的食物生产方式,使得肉和奶在西方人的饮食中占有决定性地位。但对于生在拥有最悠久农业文明的国度的中国人来说,对植物性食物的偏爱,几乎根植于每一个人的灵魂中,已属本能。周作人在《吃菜》一文中写道,素食主义——“吃菜主义”——可以分作两类,其中一类是道德的,并不是不吃肉,只是多吃菜,其原因大约是由于崇尚素朴清淡的生活,如孔子所说的“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如果按照这种分类标准的话,则几乎每一个还保留着传统饮食习惯的中国人,都可以给自己贴上素食主义者的标签。


中国人的茹素,从来都并非一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主义。它没有西方“素食主义”那么严格机械的划分标准:蛋素食主义,奶素食主义,纯素食主义,生食主义,食果实主义……如果说西方的素食主义是世俗风尚在与宗教戒律的角力中不断地做着减法的话,中国的素食文化,却是极为现实主义的一直在做着加法,它糅合了道家的清淡养生,儒家的修身养性,佛家的慈悲不杀,还有对世俗口味的理解包容——托荤,这中国素食中最具特色的一条道路,体现的,其实正是大开方便法门的众包精神。


正因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素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的选择与实践,中国的素食文化,从来都不是单调、乏味、严苛和万马齐喑。在对植物性食材的运用上,中国人的花样百出一直令西方人惊叹。《西游记》第一百回,列出了一个素菜单:“烂煮蔓菁,糖浇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几次添来姜辣笋,数番办上蜜调葵。面筋椿树叶,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干薇。花椒煮莱菔,芥末拌瓜丝。”这些纷繁食材的错综变化,是令中国素食出神入化的根基。这一次,我们的记者西赴三晋,南下滇桂,游历江南,寻找塑造了中国素食文化之格的那些经典食材:菌菇,竹笋,豆腐,芋薯,还有与它们密不可分的五谷菜蔬,考察它们在当下的处境和遭遇。


当我们追索这些食材的演进历史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素食文化最兴盛之时,皆在盛世,而这并非巧合。


所谓“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盛世不仅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提供了物质基础,还令更多的人可以从劳碌奔波中解脱出来,追求一种更为精致、优美的生活方式——素食,是其中一种。


但与此同时,盛世也催生骄奢淫逸。在这时,往往会有一些儒家士大夫站出来,倡导一种内省式的“素”。在这种意义上,“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饮馔之道,而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永续共处的思考。林洪的《山家清供》,陈达叟的《本心斋蔬食谱》,李渔的《闲情偶寄》,薛宝辰的《素食说略》,都是这种思想的集萃。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盛世。由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而非传统农业文明所创造的盛世,已经给中国人的饮食之道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中国人的幸福观》一书中,德国学者鲍吾刚写道:“在中国产生的几乎所有世界观中,与过去保持和谐一致的那种重要性广为人知……在中国,过去就像是现在的拓展,它几乎总是构成了某种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将此时此世作为自己筹码的思想彼此冲突着。在这意义上,过去实际上就是现在。”


于是,我们回望以往盛世年代为我们留下的那些素之精华,寄望于这种追忆,可以帮我们认清自己。■




布施网素食版原帖: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32584&pid=1027900&page=1&extra=page%3D1#pid10279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5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0d729944c2221770500ffe33.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至善佛缘 + 1 感恩香茶,谢谢您有心人,阿弥陀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1 13:57 , Processed in 0.196405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