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286|回复: 11

爱他,就让他劳苦!(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佛·观心》笔记之三


弘一法师讲了许多因果事例,其中有一则“愈病”的故事:“杭州叶洪五,九岁时,得恶梦,惊寤,呕血满床,久治不愈。先是彼甚聪颖,家人皆爱之,多与之钱,已积数千缗。至是,其祖母指钱曰:‘病至不起,欲此何为?’尽其所有,买物放生,及钱尽,病遂全愈矣。”(《问佛·观心》,P10



旁观者言


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某人卧病,于是大家纷纷前去看望。出于好意,看病人者都要送来若干礼物,或食品或鲜花或钞票。一旦成为习俗,这习俗就很可怕:看望者觉得不送卧病者礼物就是无礼,卧病者则认为看望者不带礼物就是不敬。

他不是养病么?礼物能让他痊愈吗?

不能!不仅不能,还让他背负起若干“债务”——礼往往不是白送的;

你不是养病么?病好了就是你自己最好的礼物。要别人的礼物干什么?干吗你自己生了病,别人就得跟着你一起“破财”呢?

按照佛家的说法,人为什么会生病?不就是因为人有业债吗?如果是这样的话,疾病的本质就是让人还债用承受痛苦的方式来偿还罪业。而现在,这个人不但不还债,反而四下索礼,又欠下更多的债!将来怎么还呢?他的病还能“好”吗?你说这个人傻不傻?!


少年叶洪五的病就是这个原因才久治不愈的。

你想病好,想有所“得”,那你就得有所“失”——世界的规则之一是平衡。如果你什么都不想“失”,一味想“得”,那客观世界只能强制你“失”。你就等于害了自己;同样的道理,如果这个人应该有所“失”,但周围的人不允许他有所“失”,实际上是害了这个人!


分析一下少年叶洪五的病是怎么好的——当祖母把已经属于孙子的钱财用于慈善后,孙子的病就痊愈了。这就说明这些钱财本就不应该属于叶洪五。归属到他的名下,就使得早该好的病症一拖再拖,直到他用病痛抵偿掉那些钱财的价值。

如此说来,病床旁的大笔钱财,是一个人的福吗?不!恰恰是灾难。散财后,病症消除,你说是散财,还是祛灾?!(叶洪五祖母的方法不是绝对的:不一定放生,也不一定捐助,形式可能多种多样,但承受痛苦这个道理是通行的


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这类教训,却屡教不改。很多人都是在拿健康买福享,有的人甚至于用命买福,将寿换禄。

不说常人,也不说疾病,只说追求真理的伟大生命。

一个人在生活中有了苦厄和魔难,到底是不是坏事?

常人会认为是坏事,但真正的修道者不会这样看。不经历风雨磨砺,人怎么成长?不经受严峻的考验,灵性的生命怎么长大?玉不琢,不成器。但既琢又磨,对玉而言,是很痛苦的,可这痛苦却是必不可少的


孔子说过:“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意思是“爱他,能不教他劳苦吗?忠于他,能够不教诲他吗?”这里的“他”指的是能够成就大器的生命。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有过这样的诗句:
神对人说,因为我爱你,所以,我要惩罚你;因为我要医治你,所以,我要刺痛你。


纪伯伦在《先知》里也说过:

   “爱虽给你加冠,他也要将你钉在十字架上。


他虽栽培你,他也刈剪你。”


爱他,就让他劳苦


    这讲的是修道者的规则,不一定适合常人。对于常人来说,较好的方法是让他吃饱就够了——不要“饿着”他,亦不要“撑”着他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至善佛缘 + 1 感恩布施。受教。阿弥陀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5-1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啊?还有这事儿啊。

忏悔业障。

感恩,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1-5-1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爱.jpg
发表于 2011-5-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弘一法师书

112.jpg
发表于 2011-5-1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弘扬文化,传承大爱,延续感恩,承载希望,我们一起来努力

(五)爱徒如己
 

 
下面我要和各位谈谈古德们为了教育子弟,运用各种的善巧方便,付出无比的心血所产生的师徒之爱。
  


《论语》上记载:孔子的弟子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伤心欲绝地说:“天丧我也!天丧我也!”孔子的眼泪是他感情的流露。为什么弟子颜回死了,让他如此伤心呢?他是为青年才俊的夭折,为了人才的损失而悲伤啊!这就是一种慈悲的情爱。
  


密勒日巴尊者到处访师寻道,终于寻访到大善知识的马尔巴上师为传法师。上师问他:“你拜我为师,我问你,你有什么东西供养我?”
  


密勒日巴尊者虔敬顶礼:“我把身、口、意三业奉献给你,作为我的供养。”
  


上师答应了,就收他为徒。有一天,上师跟他说:“你身体健壮,我想要你给我建造一间藏经书的石屋,造好了,我就传法给你!”
  


密勒日巴听了,非常欢喜,即刻请求上师将造房子的图样交给他。上师说:“我想在东方险要的山顶上造一所圆形的房子,也藉此消除你的业障。”
  


密勒日巴于是日日费力造屋,差不多造到一半的时候,上师来了,把他一件半月形的上衣,层层折叠起来,放在地上说:“这地方不大好,你把石头和材料拆运下山,到西方山头照这衣的样子替我盖个房子吧!”
  


密勒日巴苦不堪言,只好再背上背下的造屋,等盖到一半的时候,上师又来了,说:
  


“这个房子看起来好像还不对,请你把他拆掉,把木头石头搬下山,到北方的山头给我盖一所真正代表修行者的三角形房子吧!”
  


密勒日巴只得遵照师命,重新不眠不休的赶工,不以烈日薰烤、风雨摧打为苦。好不容易做了三分之一的时候,上师又来啦,问:“这房子是谁叫你做的呀!”
  


密勒日巴急了,马上回答:“这是师父您亲自吩咐的呀!”


上师搔了搔头说:哦?我怎么想不起来了?在这种坏风水的地方造三角形的房子,像修诛法的坛城,你这不是存心想害我吗?拆掉!拆掉!到北山给我建造一所四方形的房子,要九层,上面再建一个库房,总共十层。房子盖好了,我就传法给你!”
  


一席话下来,密勒日巴的辛苦又全部付诸流水。
  


就这样盖了又拆,拆了又盖,多少年的岁月在挑砖荷土中过去,累得身上的皮肉都烂了。师兄弟们看了很不忍心,自动跑来同心协力地帮他搬瓦、挑砖,师父看到了,却依然大发雷霆:我叫你来是建房子,并没有叫人帮忙盖,你怎么这么懒,随意找别人来帮忙建房呢?”
  


不但骂他,还拿棍子重重的打他,打得痛苦,难免哭出了声,师父不但没有半句安慰的话,反而厉声喝斥:“你哭什么?你当初来的时候跟我说,你要把身、口、意全部奉献给我,我现在打的是我自己的东西,骂的也是我自己的东西,你哭什么?”
  


密勒日巴所受的折磨远超过我们的想像,各种煎熬、淬炼,他都默默地忍受了。多少年后,密勒日巴终于成道了,证得大阿罗汉果。当他开悟的那天晚上,师父抱着他痛哭失声:
  


“我为了你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奇才,才不惜用最艰辛困苦的种种方法来磨练你,让你早日得道。当师父责骂你、鞭打你,对你无情无义的时候,师父的心里也很痛苦。但是,为了你的将来,师父只有忍下心来一再地鞭策你……”
  


像这种看起来不近情理的严苛行径,其实也是圣贤爱惜人才的至高情爱。
  


我自己幼年出家,也受过这样的教育。我们到戒场受戒的时候,戒师们坐成一排,严阵以待地盘问我们“你们来受戒是自己发心来的,还是师父叫你们来的?”
  


有人抢着回答说:“老师慈悲!是弟子自愿发心来受戒的。”
  


戒师听了,不发一语,拿起藤条,就是一顿抽打,然后说:“你好大胆,你师父没有叫你来,竟然敢来。”
  


换了另一位戒师,同样地问你:“你来受戒,是自己要来,还是你师父叫你来的?”
  


刚才看到有人被打了,心有戒惧,赶快见风转舵,小心翼翼地回答说:“老师慈悲!是家师要我来受戒的。”
  


自以为回答得很好,谁知道又是一顿毒打,边打边说:“喔!如果你师父不叫你来受戒,你就不来受戒了吗?”
  


低头一想,也有道理,如果师父不嘱咐自己来受戒,难道自己就不知道发心了吗?再换一位戒师,仍然是同样的问题,有了两次的经验,这回赶忙灵巧地说:“师父叫我来受戒,弟子自己也发心来求戒法。”
  


这样的回答一定万无一失了?出乎意料的,又挨了一顿打,打了之后还说:“你很滑头。”
  


这一关总算过去了。到了另外一位戒师那里,话题转变了:“你过去有没有杀过生呢?”
  


杀生罪孽深重,怎么能说杀过生呢?赶忙摇头说:“没有杀过生。”
  


“喔!你在家里蚂蚁没有踏死一个,蚊子没有打死一只吗?分明说谎!”
  


于是又辟辟叭叭一顿打,说谎该打,倒也心服。又换了一位,还是同一问题,只好照实承认:“报告老师!弟子杀过生。”
  


“罪过哟!罪过哟!”鞭落如雨下,到了最后,不论戒师问什么话,根本就不想回答了,只能无可奈何地说:“老师,您要打尽管打好了!”
  


我们所受的那种教育,是以无理来对待有理,是以无情来对待有情。在无理、无情的情形之下都肯低头,那么在真理面前还不能信受奉行吗?老师的无情无义,实际上是为了渡化我们这些顽强的有情众生所用的权巧方便,这种无情,其实是一种大慈悲!我自己经常感到很幸福,因为我们受过这样严格的教育,好比废铜烂铁被投掷在大冶洪炉中烧炼成钢一样,虽然艰辛,今日回想起来,实在是一种福报。对于现在的青少年们,我常常感到很遗憾,在这个时代里,最大的损失我就是在教育里缺少了一种接受磨练的精神,而这种恨铁不成钢、陶铸后学的大慈悲,需要更大的爱的力量。



转摘于《谈情说爱--星云法师开示》



发表于 2008-12-15 10:12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者:如慧




布施论坛原帖全文: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45650&extra=page%3D1


发表于 2011-5-2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5-2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5-2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疾病的本质就是让人还债,用承受痛苦的方式来偿还罪业。
想有所“得”,那你就得有所“失”
发表于 2011-5-2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忍辱多力(转)



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无怨,必为人尊。 ——《四十二章经》

    
  
一、忍力最大
  


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 ,忍的力量胜过一切拳头刀枪。任何力量在忍者的面前,都要甘拜下风。所以,《罗云忍辱经》说:“忍之为明,愈于日月。龙象之力,可谓盛猛,比之于忍,万不如一。七宝之耀,凡俗所贵,然其招忧,以致灾患;忍之为宝,终始获安。布施十方,虽有大福,福不如忍。” 又《法句经》说:“舍恚行道,忍辱最强。”
  




二、忍的真义
  


忍辱,是对无端横逆能不以忿怒心迎之,而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因此,能忍的人并不是懦夫,是勇敢的,有力量的。忍是一种认知、承担、处理、认同、负责、牺牲、定力。忍是一种大勇、大无畏、大智慧。经典中关于忍辱的阐释很多,例如《贤劫经》所载,就有一百种之多。《优婆塞戒经》说:“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饥、渴、寒、热、苦、乐,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嗔、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难忍,难作能作,名出世忍。”简单的说,忍有四种真义:

  一、遭恶骂时默而不报:以沉默折服恶口。

  二、遇打击时心能平静:以心平气和赢千秋事业。
  三、受嫉恨时以慈对待:以慈悲心消弭怀恨嫉妒。
  四、有毁谤时感念其德:以感念恩德彰显道德涵养。

  



三、忍辱的方法
  


据《瑜珈师地论》载,忍辱含不忿怒、不结怨、心不怀恶意等三种行相。在佛法中的“忍”是很高的菩萨道。如寒山大师说:“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佛遣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我们要想为未来的佛教、未来的众生担当重任,就要先学忍耐。你能把忍的功夫做到多大,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那么,要如何忍呢?
  


忍,不要用力,要用力去忍的忍,是不会长久的。有力者,“先忍之于口”,不在语言上和人计较;“再忍之于面”,脸上没有不悦的表情;“后忍之于心”,以慈悲心、平等心包容怨恨、差别。所以,忍辱者能增长其力,养成平等互融之心境。
  



四、忍辱的功用
 
 
忍辱的功用有四:
 

 
一、忍辱能息怨:
  


《出曜经》说:“不可怨以怨,终已得休息;行忍得息怨,此名如来法。”人能于横辱之来,全以慈愍行之,不为所动,恶自息灭,如火燃虚空,薪尽火息,虚空不坏,是故忍辱者能感化一切恶人。护《贤德经·羼提波梨品》载,过去久违劫时,印度波罗奈国迦叶王在位,有仙人羼提波梨居住山林,修忍辱行。王因女色故,截断仙人手足、耳鼻等,仙人忍之,并悲愍发愿成佛后先度王等,王遂忏悔而供养之。因此,“忍者无怨,必为人尊”。
  


二、惟忍辱可怙:
  


世间上,“忍”是众生唯一的依怙。《罗云忍辱经》说:“世无所怙,惟忍可恃。忍为安宅,灾怪不生;忍为神铠,众兵不加;忍为大舟,可以渡难;忍为良药,能济众命;忍者之志,何愿不获!”
  


三、忍辱得众善:
  


忍辱是一种阴德,可以增长福报。《大集经·月藏分》载:
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忍为离孤独,贤圣所欣乐,
忍能显众生,忍能作亲友,忍增美名誉,忍为世所爱,
忍得富自在,忍能具端正,忍能得威力,忍照于世间,
忍得诸欲乐,忍能成工巧,忍力降伏怨,及以除忧恼,
忍得好容色,忍能具眷属,忍招诸胜报,忍能趣善道,
忍得人乐观,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
忍能息诸怨,不害于众生,忍能离偷盗,忍能舍淫欲,
忍能止妄语,两舌绮恶言,忍能除贪嗔、及离邪见意,
忍力成施戒,精进及禅那,般若波罗蜜,能满此六度。

  

四、忍是菩提因:
  


忍辱不只可以培养世人的品格,而且也是成佛的重要法门。《罗云忍辱经》说:“吾今得佛,诸天所宗,独步三界,忍力所致。”又《优婆塞戒经》说:“我身若被截斫分离,不应生嗔,应当深观往业因缘,当修慈悲,怜悯一切,如是小事不能忍者,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辱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
  


忍辱有如是功德,故《四十二章经》云:“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无怨,必为人尊。”








发表于 2008-6-14 11:37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者:大心




布施论坛原帖: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29426&extra=page%3D2
发表于 2011-5-2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佛后是否仍然会产生无明? (转)


海云法师

                    
思考!思考!再思考!!!



《圆觉经》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金性(佛性)我们本自具足,但是要我们去销(修)才能显现出来,一旦成金(佛),就不会再变成矿(众生)。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所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焂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富楼那言。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佛言。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


下面是白话解释:“富楼那说:如果这个觉见本来是妙觉明见,其与如来本心一样,不增也不减,于无状之中忽然现出山河大地以及种种事物,那么,如来,现在明觉已是妙明空性,山河大地以及种种事物,种种有为习漏,它又怎么能再生出呢?如来告诉富楼那:譬如有一个迷路之人,他来到一个村落,误以为南面即是北面,这个迷途之人是因为无明而迷路的,还是因为本觉而生出迷惑的?富楼那说:这个迷途之人,并不是因为其无明,也不是因为其本觉而迷路的。为什么呢?因为无明本来就没有根,又为什么是因为无明呢?本觉不会生出无明,而说是从本觉生出?如来说:这个迷途之人正迷惑时,突然有一个明白方向的人指示他,令他开了悟,富楼那,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人纵然在这个村落里有了迷惑,以后他会不会又生出迷惑来?富楼那说:不会的,世尊。如来说:富楼那,十方如来佛也是这样。这个迷惑本来没有自己的根本,它的本性毕竟是空。本来没有迷惑,只有迷惑了的觉见。觉见到迷惑,迷惑也就灭绝了,觉见并不会再生出迷惑来。犹如眼睛长有翳膜的人会看见虚空中的花,一旦除去翳膜,这花也就从空而灭了。这时,忽然有个愚蠢的人,在那空花已灭去的虚空地方,等待著空花再生出来,你认为此人,他是愚蠢还是聪明?富楼那说:虚空本来没有花,妄见到花的生灭,看到空花已灭的虚空上这已经是颠倒,怎么还要等待那空花的再生呢?这实在是又痴又狂啊!哪里还说得上这个狂痴之人是愚还是慧?如来说:正如你所悟解的,为什么还要问各方如来佛的妙觉明本是空、怎么才能再生出山河大地呢?又比如金矿与种种金属物质杂乱处在一起,但是金矿一经过炼成精纯,就不会再成为原来混杂的状态。又好比木头烧成了灰、就不会再成为木头,各方如来佛的真如菩提涅槃,也是这样的情形。”





用唯识的法义来解释这个问题——


众生自性与诸佛自性是相同的,而且众生成佛之后,其自性也依然不增不减但众生自性中所含藏的种子与诸佛自性中所含藏的种子是不同的众生自性中所含藏的种子有很多是染污的烦恼、习气、无明种子,  所以众生才会显现为无明如果众生经过修行,将这些染污的习气、烦恼、无明种子都净化了,一切种子都清净无漏了那么这时就是众生成佛了,  所以诸佛自性里所含藏的种子都是清净的、无漏的,也就是说,诸佛不会再现起无明了。
                           






发表于 2011-4-30 19:03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者:净土一莲





布施论坛原帖: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26535&highlight=%CE%DE%C3%F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08:48 , Processed in 0.155246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