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164|回复: 3

[节欲养生] 震撼心灵的棒喝!——淫欲伤人,利于刀剑!——佛言不虚!(经论汇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1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震撼心灵的棒喝!——淫欲伤人,利于刀剑!
——佛言不虚,各各珍重!——




犯淫劮有五罪。一者,亡钱财。二者,堕惊怖。三者,畏县官。四者,得怨祸。五者,己命尽,堕恶地狱中。
               ——《佛说骂意经》

淫欲伤人,利于刀剑!
               ——《贤愚经》卷一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楞严经》
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于中冻冽。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二习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地域名)。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楞严经》
淫为不净行,迷惑失正道。
               ——《八师经》
夫淫欲者,譬如盛火,烧于山泽,蔓延滋甚,所伤弥广。人坐淫欲,更相贼害,日月滋长,致堕三途,无有出期。夫乐家者,贪于合会、恩爱、荣乐因缘;生、老、病、死、离别、县官之恼,转相哭恋,伤坏心肝,绝而复苏。家恋深固,心意缠缚,甚于牢狱。
         ——《贤愚经·卷三》

耽醉淫欲者,当悬剑树林。譬如以猛火,烧然彼镬汤。投之以麻麦,随沸而漂没。如是耽欲人,不识于善路。死当堕恶道,煎煮镬汤中
           
——《大宝积经·卷九十七》

淫欲为诸结之本。佛言:宁以利刃割截身体,不与女人共会。刀截虽苦不堕恶趣,淫欲因缘,于无量劫数,受地狱苦。人受五欲,尚不生梵世,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智度论·卷三十五》


      《四十二章经》
            第三章 割爱去贪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蒙蔽者,爱与欲也
            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
     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狱
     佛言:人系於妻子舍宅,甚於荦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於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佛言:爱欲莫甚於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第二十五章 欲火烧身
     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后之患。
            第二十六章 天魔娆佛
     天神献玉女於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第二十七章 无著得道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在,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第二十九章 正观敌色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於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姐,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伽叶佛说。
               第四十章 真心出欲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於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四十二章经》


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

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醒,没于五欲驶流河中。

二者,贪淫之人,虽为人王,威力自在。作恩爱奴,被人所使。多得财宝,如火受薪,不知厌足。亡身丧国,死堕恶道。

三者,贪淫之人,恒系属他,六贼驱策。无常大象,蹑其背上。心如猿猴,不知众难。欲火焚烧,不识父母兄弟姊妹。犹如猪狗,更相荷担,无复惭愧。

四者,贪淫之人,常饮不净女人脓血。于无量劫,常处胞胎。生藏、熟藏、子藏,诸虫以为衣服。
[口束]
女根,用为饮食。

五者,贪淫之人,
心如利刀,眼如火车,割截烧灭功德行藏。

六者,贪淫之人,到刹利众,燃结使火,起贪欲薪。意欲剥夺,犹如罗刹。到婆罗门众,不生惭愧。犹如幻人,但作妖祥,说不净事。到沙门众,不知皈依。动诸情根,如胶著草。欲染诸使,围绕意根。

六者,情火起烧善种子,破灭先世梵行白业。举手动足,犹如利刀。眼如猛火,口如罗刹。遍体毛孔,淫火所使。

七者,贪淫之人,造八种业。杀生,作杀生具,刀剑杖等。和合男女,作大妄语。饮酒歌颂,作淫境界。或复偷盗一切宝器。庄严虫聚,为心王所使。眼根恶狗,偷啖臭秽。

八者,贪淫之人,为淫所使,心如大火,亦如铁聚。直当陷堕,破灭梵行,必堕地狱

九者,贪淫之人,身坏命终,如掷贝珠顷,必定当堕赤铜地狱。赤铜地狱,纵广正等七千由旬。如铜花林,下有铁床。床上复有百千由旬,热铜八楞柱。柱端有镜,镜中自然有诸女像,或作男形。淫人爱念动诸情根,同时火起。铜花化为大热铁钉,铜柱变成沸铜镬汤,铁床火然。女化为狗,男化为刀。驱蹴罪人,受无量苦。啖热铁丸,吞饮洋铜。求死不得,经无量岁,寿命一劫。

十者,贪淫之人,不得见佛,如重云障。破梵行故,必定当堕阿鼻地狱。身满狱中,寿命一劫。左右宛转,复经一劫。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淫欲,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
地狱命终,生鸠鸽中,受龙蛇身。污梵行故,百生千生,不见于佛,不闻于法,终不得道。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淫欲不断绝 相续生众生
  无明为根本 老死刀所切
  横受毒蛇林 血盛囊不净
  如粪虫乐屎 贪淫者亦然
  九孔流欲火 恩爱如毒刺
  颠倒妄见起 幻惑故生爱
  一切女色滑 如树生狂花
  颠倒风所吹 萎花为虫聚
  女人如画瓶 渧渧脓血流
  瓶满复淋漏 不净盈于外
  眼见不净汁 如偷狗贪淫 
  当自灭诸爱 一心观不净 
  服饮于甘露 住大涅槃城
                

            
——《受十善戒经》
发表于 2010-3-28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1-7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转烦恼为菩提----净慧法师


什么是烦恼?烦恼是从哪里来?

有烦恼不可怕,但要找到根源。找到根源在哪里,就容易找到拔出的办法。烦恼从哪里来?我们的身体是色,是物质的身体。受到声、香、味、触、法所牵引,而产生色想、受想、想想、行想、识想。色想与受想容易理解,这里不讲。想想即心里产生的无数念头想法,表现为人的气质;行想即由这些念头和想法长时期相续而形成的种种心理习惯、爱好,表现为人的性格;识想既有今生藏入,又有无量劫来积藏下来的种种习气,表现为人的品德。习惯思维无形,却能控制有形身体。所以,才有“如是顺流背本己,生死苦海浩浮盈。”我们的身体从久远劫来,生生世世流转六趣,各种习气都装在八识田里,五毒俱全,有好有坏。遇到不良环境条件适宜时,就容易产生不良的行为。好的习气是修善、学佛,也有的信仰天主,研修道家,各有因缘。重点说不良行为的表现,杀、盗、淫、妄。在内,习气表现为好酒、好色、贪财、贪名等,受烦恼控制;在外,表现为恩、怨、情、仇,受相有控制。从今生又追溯到无量劫生生世世,各种各类,所结恩、怨、情、仇。在我们的第八阿赖耶识里,装满这些贪、嗔、痴、慢、疑诸想,通过第七意识,折射到第六意识。

现在世俗的烦恼我暂且不讲。我们修行人最大的烦恼、最深的障碍是什么?是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在六尘里,触最难去掉,世俗上说就是淫,能给人暂时的快乐。所以,修行人最大的烦恼是欲望,最深的障碍是淫习。

怎样转化去除烦恼呢?
简单的说,静坐念佛,达到身心清净。烦恼的欲望总带有一种诱惑力。有人说女人是老虎,最可怕,那是因为定力不够而怕毁道力。欲望是身体的本能,再加上无量劫来的习气,思维是很难控制的。要把这个问题化解掉,就要转化身心,身心不空的人很难把这种烦恼习气去掉、了断。三果以下的人有漏,欲望是最大的漏。四果罗汉无漏,是无欲无求,诸漏已尽。修行人必须把这种漏习去掉,慈悲心生起,才能发菩提心。真正有修行的人,能把身体转化;真正有证悟的人,能把欲望空掉。不管男女,无论出家、在家之人,达到身心齐空以后,都能做到。

怎样从根本上把欲望去掉,断除这种烦恼呢?
只有静坐禅行,用身心产生的另外一种禅乐来转化这种快乐。不转化只能是思维上的控制,如石头压草。只有证得身心清净,才能彻底转化。

《楞严经》云,修道人如不断淫,休想成道,“如蒸沙石成饭想,非是饭本。”为什么?淫这种习气,来自于身体本能。一是性根用;二是意根想。二者均为天生之魄功能的具体表现。利用天生之魄功能的反面才能转化身体,恢复童身,方可童贞入道。


要想断出这种欲望烦恼,就是去静坐禅行,用身体证得法喜乐身。法喜禅乐是二六时中,常享快乐;证得法喜禅乐的人,宁愿死千百次,也不去淫乐一次,这种禅乐强于淫乐百千万倍。这时才知淫乐是真正的低级趣味,是人生最痛苦的苦本,才能彻底将其断除。而凡夫则执著于淫乐,淫为生死根本;淫心不断,尘劳难出。身体产生的法喜禅乐,从肌肉到骨骼、神经、脏器、肠道,每时每刻都处在法喜快乐当中。有法喜的人是什么境界,“千难都值得,万金换不来。”有证悟的人知道,如果没有达到法喜充满,没有代替的禅乐产生,即身了脱生死没有把握。因为,苦本拔不出来,烦恼不能彻底了断,往生时业障就来了。

怎样才能证得法喜充满?
各宗各派有所不同,禅、密是通过静坐,走精、气、神、虚、无、妙有的路子。无就是空,任何烦恼都解决了。因为最大的烦恼解决了,使自己的心静下来,狂心顿歇。道家也走这条路子,只到了“气还虚”就停下来了。而佛教是虚还无,无还妙有。证得无就是空,由心空到性空,到达心空时一切烦恼迎刃而解。道家执著有,不能虚还无;无空阶段的因,就不能有往生极乐的果。不论哪种修行方法,都得在此基础上修四加行,每天最低静坐四个小时,长期坚持不间断,才能久禅必定,久定必空,久空生三昧,三昧生智慧,才能达到法喜境界。


法喜充满的人,每天还去静坐,修行没有止境,静坐不空过。不同道次的人,有不同的法喜。正所谓:“头轮三十六,功到次第开。晕痛莫惊怖,飞到羽化台。不开无有乐,寒去春自来。千难都值得,万金换不来。”道家证得世间第一法,就有羽化境界。佛教中人是身心融入虚空,化入喜乐;走路如踏棉,行动如清风。修行人不要着急,寒去春自来,肯定能得道。道家修到世间第一法的人称真人,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只能算假人。只有佛教中人能超越世间第一法,得法喜的人必然知道,有道可成。

菩提之路
报身佛是宇宙当中最幸福的人;化身佛示现世间,通过静坐与报身佛相通,必然也得到法喜快乐。有修行的人证得四果罗汉时都知道,只是证道不觉道,都不说道;都知用身体来修道,身体是真正喜乐福地。我讲的这些是什么?这就是菩提之路,这就是烦恼与菩提。淫乐转化即法喜,烦恼转化即菩堤;修行人戒行法修,可以转淫乐为法喜,转烦恼为菩堤。证得妙有的人就是菩萨境界,发菩提心的人继续修菩萨行,一定成就佛道。


真正平凡的人什么样啊?
拥有平凡的心态,通过静坐转化六根,不为六尘所利用,不为别人活着,不为明天活着,不为昨天活着,不为名、闻、利、养活着,不为别人的议论活着,只为自己的行道活着,只为当下一念心活着。花钱花得心安理得,贫穷贫得心安理得,只为自己的道业成就而心安理得。只有圣人能平凡,自命不凡的人放不下不平凡。
发表于 2010-11-7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愿《戒淫》顺利圆满入世,法界众生恭敬欢喜而得大利益,正发并不舍大菩提心,破除淫心,早入法身圆觉。
愿我修甚深般若将无量劫来所有的六道情执皆速转为如来无我的慈悲,早证慈悲遍一切法界三昧,早证法身圆觉。
愿法界一切众生修甚深般若将无量劫来所有的六道情执皆速转为如来无我的慈悲,早证慈悲遍一切法界三昧,早证法身圆觉。
愿我生生世世永断邪淫,愿一切与邪淫有因缘的众生永断邪淫。
愿法界一切众生皆远离邪淫之因,不造作邪淫之恶业。
愿我生生世世皆以童子身入道,直至法身圆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3 00:23 , Processed in 1.758730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