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44|回复: 2

[说说布施网] “不肖之子”震撼人心的悔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3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38 编辑

  近日,《中国妇女报》以《让我们学会感恩》为题,发表了一位自称“不肖之子”的大学生给同学们的信,叙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事情。   母亲是个普通工人,在他考上名牌大学后,给他的生活费包括买手机的钱都很富余,但他并不珍惜,毫不在意地花,钱还是不够用。他也打过工,打工的钱又都在逛街、聚会中用尽了。他又向母亲要钱,母亲还是给了他支持,连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但是父亲打电话了,告诉他身患严重冠心病的母亲连必须维持的药都减量了。   这位大学生恍然大悟,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痛苦自责:“我在喝他们的血!”他在信中对同学们说:“这是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身上,也同样发生在你身边,或就在你身上。” 他写这封信,“只是希望以此赎罪,只是希望让我们学会感恩。”这位大学生决意早点工作,也奉劝同学不要依仗父母的钱读研、读博,“父母正在老去”。他在信的结尾对同学们说:“对你们的父母好一点。”   “我在喝他们的血”、“希望以此赎罪”、“让我们学会感恩”、“对你们的父母好一些”,这些话震撼人心,发人深思。读了这封信,笔者既为这位同学原来的行为而叹息,也为他如今的清醒而鼓舞。人在年轻时往往思想有迷惘,会走弯路,这不奇怪,也不可怕,“浪子回头金不换”,他的清醒和觉悟,他的决心和信心,他痛改前非的精神面貌和实际行动表明,他并不是一个不肖之子,而是孝子,是有志之士,是可造之才,仍是大有希望的。   怕就怕有些大学生不知感恩而是忘恩负义、极端自私而又执迷不悟,心安理得地把父母当牛马,冷酷无情地“喝他们的血”,家庭贫寒偏要当“少爷”、“小姐”,年轻力壮偏要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玩潇洒,追时尚,比阔气,耍大方,醉生梦死,虚度年华,沾染了一身毛病。而这样的荒唐、颓废大学生并非个别,竟然还成了一些大学生的“榜样”。倘若听之任之,传染下去,这真会成为垮掉的一代。   出现这种现象,大学生当然有自身有责任,但家庭、学校和社会也有责任,有很大的责任。对大学生,到底什么是爱、什么是害,什么是引导、什么是断送,什么是前程、什么是绝路,很多问题并没有正本清源。比如这位同学的母亲,在儿子无休无止伸手要钱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严肃批评,坚决拒绝,这才是培养和爱护,反之,将是姑息和纵容。不要孩子以为上了大学就进了“保险箱”,就是“天之骄子”,就是“人才”。问题没那么简单,对大学生必须在德和才两个方面加强教育,否则,上几年大学也未必成才,有的还会成为“歪才”。   当年,邓小平同志就曾严肃指出,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是经验之谈,更是教训之谈。一二十年过去了,痛定思痛,扪心自问,今天,我们把大学生到底教育成了什么样子?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母亲都要盘剥的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怎么可能奉献祖国和人民?怎么可能孝敬父母、善待亲友?就连生他养他的母亲恐怕也会被他忘掉。这是大学生个人的悲剧,是家庭的悲剧,也是祖国和人民的悲剧,但愿有毛病的大学生们尽快醒悟,走出思想的误区,开始新的生活。在大学生面前,河南小伙洪战辉是榜样,这位学会感恩的朋友也是榜样。 转
发表于 2010-1-13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38 编辑

发表于 2010-1-13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38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0 16:59 , Processed in 0.22943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