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122|回复: 9

毒蛇喻和贼喻降伏淫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徐足之

现代人学佛,要去除淫习,难于上青天。所谓是,看得破,忍不过。古人也有这种情形,佛经记载:有人纵欲放荡淫泆之情不止,就蹲坐在刀斧之上,以自除其阴器。佛陀对之曰:若要断阴,还不如断心。心为主导官,只要废止主导官的使命,随从者都会歇息一边。假如淫邪之心不止,断除阴器又有什么用?

在憍萨罗国娑罗树林,佛祖对身边的弟子作了最后一次的教诲。其中多次提及降伏贪欲之心。佛说:“我的教诲的要点是:你们要降伏自己的心,要远离贪欲。要使自己行于正轨,要使自己清净,要使自己忠诚。你们要记住:形躯生命是短暂的。如果能这样思维,你们将可远离贪欲、嗔恚。你们可以远离不善。”

佛说:“当你们发现自己被贪欲引诱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自我降伏。你们要做自己‘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仆。”

佛说:“贪欲之魔,经常在找寻机会去欺骗人们的‘心’。如果有一条毒蛇住在你的屋子里,你想得到安宁,你必须首先把它驱逐出去。你必须逐去你生命里的贪欲毒蛇。你必须善自护持你自己的心。”
印光大师《复谛醒法师书》教之用“观贼”方法,降伏淫魔:自提起正念,使从前所有淫欲嗔恚等心不起,即或偶起,当即觉照,令其速灭。喻如贼至其家,若主人识得是贼,其贼即时便离去。若当作家里人,则其家便被贼劫掠净尽矣。

楞严会上,乌刍瑟摩向佛陀报告说:“我常失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

墓林僧教现代出家人戒淫,学会“抓眼贼”:“不抬头,不直视女人,不左右看,不突然回头,不往上看,不往远看,眼睛最远看五米,不看电视,不看报纸,把眼贼抓住。”还教人时时而念:“愿我及一切众生,身无淫习,心无淫念,观音大士,手执金瓶,甘露灌顶,清凉自在。”

无论“观毒蛇”、“观贼寇”、“观百骸”,还是“抓眼贼”,皆为对治之法,目标在去淫心。淫心伏住,见一切女人,为菩萨,为母女,为姊妹。

戒邪淫当然不只是为佛弟子而说法,任何人都不能大意。非佛弟子虽然不求出离六道轮回,但也必须把生活过得安然些,万不可以侥幸行事。《无量寿经》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灵宝通微经》说,淫欲放纵,就如饮用咸水一样,多饮多渴,只有到死方才罢休。《大集经》指出,淫欲之情如火攻入内心,犹如鬼魂附着身体。《月上女经》说,有淫欲之心的人,没有解脱之时。(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23878.htm)
发表于 2010-1-11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12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12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发表于 2010-1-12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发表于 2010-1-12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愿将情执心回向给法界,愿法界吉祥平和,佛陀法轮常转
愿生生世世永断邪淫,永不复受邪淫,,愿一切与邪淫有因缘的众生永断邪淫并不复邪淫。
发表于 2010-1-23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25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戒淫》顺利圆满入世,法界众生恭敬欢喜而得大利益,正发并不舍大菩提心,破除淫心,早入法身圆觉。
愿我修甚深般若将无量劫来所有的六道情执皆速转为如来无我的慈悲,早证慈悲遍一切法界三昧,早证法身圆觉。
愿法界一切众生修甚深般若将无量劫来所有的六道情执皆速转为如来无我的慈悲,早证慈悲遍一切法界三昧,早证法身圆觉。
愿我生生世世永断邪淫,愿一切与邪淫有因缘的众生永断邪淫。
愿法界一切众生皆远离邪淫之因,不造作邪淫之恶业。
愿我生生世世皆以童子身入道,直至法身圆觉。
发表于 2010-11-7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转烦恼为菩提----净慧法师


什么是烦恼?烦恼是从哪里来?

有烦恼不可怕,但要找到根源。找到根源在哪里,就容易找到拔出的办法。烦恼从哪里来?我们的身体是色,是物质的身体。受到声、香、味、触、法所牵引,而产生色想、受想、想想、行想、识想。色想与受想容易理解,这里不讲。想想即心里产生的无数念头想法,表现为人的气质;行想即由这些念头和想法长时期相续而形成的种种心理习惯、爱好,表现为人的性格;识想既有今生藏入,又有无量劫来积藏下来的种种习气,表现为人的品德。习惯思维无形,却能控制有形身体。所以,才有“如是顺流背本己,生死苦海浩浮盈。”我们的身体从久远劫来,生生世世流转六趣,各种习气都装在八识田里,五毒俱全,有好有坏。遇到不良环境条件适宜时,就容易产生不良的行为。好的习气是修善、学佛,也有的信仰天主,研修道家,各有因缘。重点说不良行为的表现,杀、盗、淫、妄。在内,习气表现为好酒、好色、贪财、贪名等,受烦恼控制;在外,表现为恩、怨、情、仇,受相有控制。从今生又追溯到无量劫生生世世,各种各类,所结恩、怨、情、仇。在我们的第八阿赖耶识里,装满这些贪、嗔、痴、慢、疑诸想,通过第七意识,折射到第六意识。

现在世俗的烦恼我暂且不讲。我们修行人最大的烦恼、最深的障碍是什么?是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在六尘里,触最难去掉,世俗上说就是淫,能给人暂时的快乐。所以,修行人最大的烦恼是欲望,最深的障碍是淫习。

怎样转化去除烦恼呢?
简单的说,静坐念佛,达到身心清净。烦恼的欲望总带有一种诱惑力。有人说女人是老虎,最可怕,那是因为定力不够而怕毁道力。欲望是身体的本能,再加上无量劫来的习气,思维是很难控制的。要把这个问题化解掉,就要转化身心,身心不空的人很难把这种烦恼习气去掉、了断。三果以下的人有漏,欲望是最大的漏。四果罗汉无漏,是无欲无求,诸漏已尽。修行人必须把这种漏习去掉,慈悲心生起,才能发菩提心。真正有修行的人,能把身体转化;真正有证悟的人,能把欲望空掉。不管男女,无论出家、在家之人,达到身心齐空以后,都能做到。

怎样从根本上把欲望去掉,断除这种烦恼呢?
只有静坐禅行,用身心产生的另外一种禅乐来转化这种快乐。不转化只能是思维上的控制,如石头压草。只有证得身心清净,才能彻底转化。

《楞严经》云,修道人如不断淫,休想成道,“如蒸沙石成饭想,非是饭本。”为什么?淫这种习气,来自于身体本能。一是性根用;二是意根想。二者均为天生之魄功能的具体表现。利用天生之魄功能的反面才能转化身体,恢复童身,方可童贞入道。


要想断出这种欲望烦恼,就是去静坐禅行,用身体证得法喜乐身。法喜禅乐是二六时中,常享快乐;证得法喜禅乐的人,宁愿死千百次,也不去淫乐一次,这种禅乐强于淫乐百千万倍。这时才知淫乐是真正的低级趣味,是人生最痛苦的苦本,才能彻底将其断除。而凡夫则执著于淫乐,淫为生死根本;淫心不断,尘劳难出。身体产生的法喜禅乐,从肌肉到骨骼、神经、脏器、肠道,每时每刻都处在法喜快乐当中。有法喜的人是什么境界,“千难都值得,万金换不来。”有证悟的人知道,如果没有达到法喜充满,没有代替的禅乐产生,即身了脱生死没有把握。因为,苦本拔不出来,烦恼不能彻底了断,往生时业障就来了。

怎样才能证得法喜充满?
各宗各派有所不同,禅、密是通过静坐,走精、气、神、虚、无、妙有的路子。无就是空,任何烦恼都解决了。因为最大的烦恼解决了,使自己的心静下来,狂心顿歇。道家也走这条路子,只到了“气还虚”就停下来了。而佛教是虚还无,无还妙有。证得无就是空,由心空到性空,到达心空时一切烦恼迎刃而解。道家执著有,不能虚还无;无空阶段的因,就不能有往生极乐的果。不论哪种修行方法,都得在此基础上修四加行,每天最低静坐四个小时,长期坚持不间断,才能久禅必定,久定必空,久空生三昧,三昧生智慧,才能达到法喜境界。


法喜充满的人,每天还去静坐,修行没有止境,静坐不空过。不同道次的人,有不同的法喜。正所谓:“头轮三十六,功到次第开。晕痛莫惊怖,飞到羽化台。不开无有乐,寒去春自来。千难都值得,万金换不来。”道家证得世间第一法,就有羽化境界。佛教中人是身心融入虚空,化入喜乐;走路如踏棉,行动如清风。修行人不要着急,寒去春自来,肯定能得道。道家修到世间第一法的人称真人,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只能算假人。只有佛教中人能超越世间第一法,得法喜的人必然知道,有道可成。

菩提之路
报身佛是宇宙当中最幸福的人;化身佛示现世间,通过静坐与报身佛相通,必然也得到法喜快乐。有修行的人证得四果罗汉时都知道,只是证道不觉道,都不说道;都知用身体来修道,身体是真正喜乐福地。我讲的这些是什么?这就是菩提之路,这就是烦恼与菩提。淫乐转化即法喜,烦恼转化即菩堤;修行人戒行法修,可以转淫乐为法喜,转烦恼为菩堤。证得妙有的人就是菩萨境界,发菩提心的人继续修菩萨行,一定成就佛道。


真正平凡的人什么样啊?
拥有平凡的心态,通过静坐转化六根,不为六尘所利用,不为别人活着,不为明天活着,不为昨天活着,不为名、闻、利、养活着,不为别人的议论活着,只为自己的行道活着,只为当下一念心活着。花钱花得心安理得,贫穷贫得心安理得,只为自己的道业成就而心安理得。只有圣人能平凡,自命不凡的人放不下不平凡。
发表于 2010-11-7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愿一切众生皆修了义出世间法布施。
愿一切众生皆得了义出世间法供养。
愿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盘,愿佛陀正法长住,楞严不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3 00:31 , Processed in 0.83920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