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净公上人达拉斯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才有真实的受用。别相三宝里面的佛宝,就是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这是佛宝。法宝是经典,所以经教有四种,有四类。有教法,教法就是指的经典,教科书、书本,这是教法;有理法,理法是教科书里面所讲的理论,这是理法。所以,教与理都是在书本上,我们今天讲经典;行与证这是在自己本人这边,你要依照这个理论去修正你自己错误的行持,这就叫做行法。行法是你自己要去做的,你做到了,使你的行与这个教、理相应了,行就是教,行就是理,教理就是自己的行为,这就叫证。证没有别的证,完全相应了就叫做证,清凉大师分《华严经》为四分,信、解、行、证,跟这个意思是相通的。

  什么叫证?信解行融合成一体了,就叫做证。假如说我信的、解的、行的不是一样的,信是信,解是解,行是行,这就不叫证。如果是证,决定是信就是解,就是行;行就是信,就是解,是一而三,三而一,这就叫证果了。证里面有浅深次第不相同,深位的证,那是法身大士,浅证是三贤菩萨。所以底下讲,「僧,三乘贤圣」,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菩萨里面十住、十行、十回向叫贤位,地上菩萨叫圣人,菩萨里面的贤圣。小乘里面,四果向以前的叫贤人,四果罗汉叫圣人,小乘的贤圣。所以,这个三宝就是觉正净,我们从别相三宝要证入一体三宝。

  一体三宝里面,「湛然智照,灵明觉了」是佛宝,这就是觉而不迷。这指什么东西?是我们的真心、本性。湛然是比喻,像水非常的静,非常的清,从水面一直看到水底,像一面镜子一样,一点染污都没有,湛然之相。所以,你的心不但定而且清净,定、净到了极处,就是湛寂灵明。这个心起作用,实在是广大无边不可思议,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不知道的。智照,觉了,到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明白,佛在经上所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怎么现的?怎么变的?你统统明了了,觉而不迷。自己变的,自己现的!你能相信这个,这是正道。这才叫真正的佛,自性佛,或者称自性天真佛,都是讲的这个。

  一体的法宝,「实相理体,清净圆妙」。到这里,三宝真的是一,一而三,三而一,是从另一个角度上去看。实相是真相,决定不是虚妄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或者讲理事不二,实相是事,理体是理,理跟事是一不是二,也是清净圆妙。圆是圆满,没有一丝毫的欠缺。妙是什么?非有非空,不可思议,圆极、妙极。

  僧宝是「理智不二,和合无违」。理是所照的境界,智是能照的般若,就是智境不二。和合无违,正是《华严》里面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大经称为无障碍的法界。如果不能证到一体三宝,决定还是有障碍,没有办法入《华严》的一真法界。因为一真法界就是一体三宝,名称不一样,事是一桩事情,在西方净土里面讲,就是实报庄严土,《华严经》上讲一真法界。诸位要是把这些经论合起来看,然后你再想到,弥陀法门不可思议。为什么?他用的方法太妙了,他教人求一心不乱,一心是能入,一真是所入,能所不二。所以,在华严会上到末后,在一真法界里头达到最高峰,无上正等正觉,你看还是用阿弥陀佛一心不乱的方法,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由此可知,《大方广佛华严经》好比是我们的家,《阿弥陀经》好比是你家大门的钥匙,你拿到这个钥匙你就回家了;你不拿到这个钥匙你进不去,没门可入。才晓得八万四千法门里面,阿弥陀第一,没错!修学其它的法门将来还要归弥陀法门,才能够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无障碍的法界。这是讲到一体三宝,我们要从别相归一体,念别相三宝证一体三宝。

  下面说「行树演法,风树作乐,微妙法音,闻正法乐,自念三宝,得正念乐」,这个意思非常重要。西方世界的环境殊胜、微妙,真正不可思议,如果不闻正法,就不能够破迷开悟。因为我们每个人无始劫以来,一直到今天,我们不知不觉被邪知邪见熏习,被烦恼熏习,熏习得太久了;换句话说,习气太重太深,这个迷关不容易破除,不容易断掉,要想破迷开悟,唯一的方法就是正法熏修。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讲经四十九年,这就是告诉你,正法熏修的重要。他的弟子当中,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些众,所谓是常随众,差不多就是佛说法四十九年,他们就听了四十九年,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离开佛,佛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叫常随众,这是给我们做榜样的。在中国,我们过去丛林寺院,这些祖师大德们也是天天说法、天天读经,接受佛法的熏修,非常非常的重要。自念三宝,得正念乐,唯有正念才是真正之乐,才是真乐。正念是觉正净,心地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当然乐。讲到这个地方,我特别提醒同修们一定要读经,一定要读古德的注疏,这一点非常非常的重要,每天一定要找一点时间去读经,天天不要间断。

  「此中显化禽微风树网等音,乃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也」。这是说明西方世界的殊胜,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不可思议的神力,神通力,他给一切众生做增上缘。禽是指前面白鹤、孔雀这一类的,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风吹树,西方世界的树木,因为他们那个地方的人福报大,风景是美极了。怎么样?不要收拾,我们这个地方也有草坪,也有树木,一个星期还得剪一次草,还要扫树叶,很麻烦。西方极乐世界的树不落叶子,草不要剪的,你想多长,永远就是那么长,你想他长一点,他就长一点,想他短一点,他就短一点,随心所欲。好!那个环境太好了。风吹树叶,它的树是七宝所成的,不像我们的树木,是草本、木本。西方极乐世界树都是宝本,金树、银树、琉璃树。所以它的树叶风一吹,碰在一起敲的音声非常好听,我们这个世间叫风铃,非常的好听。

  阿弥陀佛就借着这个来说法,所以它树叶敲击的音声,你去听听,原来它讲经。阿弥陀佛真慈悲,那个地方自由、自在、民主,比美国不晓得超过好多好多倍。阿弥陀佛要现成佛身给你说法,你是规规矩矩在那里听,很约束。他化一阵清风吹树叶的时候,在那里讲经说法,那你就很自在了,一点拘束都没有;坐着听也行,走着听也行,累了躺一会,睡着听也行,太自在了,真是以无量的方便成就一切众生。这些树上的罗网,这一切依报正报,假法、实法,全都是阿弥陀佛法身、报身、应化身,四德「常乐我净」变现出来的,以这个来教化众生,全体就是阿弥陀佛,这个难得!

  下面说,「情与无情,同宣妙法,四教道品,无量法门,同时演说,随类各解,能令闻者,念三宝也」。情是有情众生,像阿弥陀佛变化的这些鸟、人,就是有情众生,无情的,像风、树、罗网,这些属于无情的众生,没有一样不说法。西方极乐世界是六尘说法,无量法门同时演说,不要等待还有先后次第,没有,他同时的;换句话说,你喜欢听什么法,他就给你说什么法。我们两个人坐在一起,我喜欢听《法华经》,你喜欢听《华严经》,我听那个音声就是讲《法华经》,你听的就是讲《华严经》,没有冲突,同时的,真正是奇妙。四教道品,四教是天台宗所说的,诸位要知道详细一点,你可以看《天台四教仪》,现在这个书也很普遍,到处都能找得到。这是天台大师将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他分判为藏通别圆,所以也代表整个的佛法。

  无量法门,那就更多了,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没说的,在他方世界所说的,这一句都包括了。释迦牟尼佛没说的,他方诸佛说过的,也包括在这一句里面。无量无边的法门,总而言之,归到最后都是叫你念三宝。为什么?诸位想想,佛门修学这四个程序,信解行证,无量无边的法门是理解,是在那里讲解,解了以后你要修行,行门的纲领就是觉正净。所以,你早晚课里面一定有三皈依,我们今天无论是哪一宗哪一派,外国的我不晓得,中国寺院丛林,无论是大庙小庙,他们的三皈依统统是《华严经?净行品》里面所说的,就是「净行品」里面的三首偈。「自皈依佛」,着重在「自」,自皈依,「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这是皈依佛。「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皈依法。「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华严经》上的三首偈,这个三皈依就是念三宝,就是念的觉正净。所以修行,不管你修什么法门,那个法门是方法、是手段,修的什么?修的是觉正净。

  底下「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依报正报,经上讲的四大类的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导师是阿弥陀佛,他老人家的大愿、大行所成就的。「种智所现」,种智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我们的真心,唯心所现,种智所现就是唯心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我们也有种智,也有佛性,虽然在迷,我们的种智、我们的佛性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只要我们真心念佛,发心求生净土,我们的心性与阿弥陀佛的心性就能起感应道交,所以说是自己净业所感,唯识所变。这是说极乐世界种种庄严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阿弥陀佛有无量功德,自己也有一份力量。

  「佛心生心」,佛是阿弥陀佛,生是往生的众生,「互为影质」,影质就是形影,本质跟影像是离不开的。众生心是本质,阿弥陀佛就是影像,弥陀是本质,我们众生就是影像,互为影质。「如众灯明,各遍似一」,像我们一个讲堂有很多灯,灯打开了,每盏灯的光明都是充满这个房间。我们在这个光里头,的确分不出哪是这盏灯,哪是那盏灯,分不出来。可是怎么样?还是各是各的一盏灯,这就是比喻佛心生心好像这两盏灯互为影质。「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亦可长深思矣」。理就是事,事就是理,理是性,事是修,所以理事一如,性修不二,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我们在生活当中,起心动念都没有离开理与事,就是理与事,只要你会用心,决定相应。

  末后这一句,「奈何离此净土,别谈唯心净土,甘堕鼠即鸟空之诮也哉」,这是蕅益大师非常感叹的话。就是有些人他轻视西方净土,他在那里高谈阔论,谈唯心净土,谈自性弥陀,完全从理上,不肯从事上来修学,这是我们要反省的。连《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是等觉菩萨还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难道他不懂理吗?理,他懂得太多了,事,他一天到晚阿弥陀佛,他没有间断过。所以,理与事要相应,不能只谈理,把事废掉了,不可以。如果单谈事修,不懂理,还能带业往生;如果单讲理,事上不修了,往生的机会都没有,那就太可惜了。所以理明白,事要真修,这才是决定正确,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阿弥陀经要解  (第七集)  1993/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01-007-0007

  「正报妙」,前面我们将西方世界的环境介绍过了,今天再介绍西方世界的导师及其人民。如果我们要往生西方,西方世界的人民都是我们的同参道友,这是我们应当要认识的。经云:

  【彼佛何故号阿弥陀……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将经文起止标明在此地。这一节经文的大义,下面列了有几点。第一,「此经的示持名妙行,故特征释名号,欲人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无复疑二也」,这首先说明征释名号的意义之所在。这部《弥陀经》,它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就是执持名号。执持名号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很容易,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其实这一句名号包含的意义、功德、境界,俱不可思议。如果不是祖师大德给我们说明,的确我们无法体会到。佛在经上这一段话,用意太深了,所以祖师在此地给我们点醒,要我们特别注意。其甚深的用意,就是在启发我们持名念佛的信心,真正明白了,自自然然能够一心执持。因为这一句名号,可以说是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成佛果,就用这样简单的方法就行了。无有奇特之处,这里面包含着甚深的奇特,所以称之为妙行。它要不妙,怎么能成无上道!因此我们往往误会了,念一句佛号总比不上参禅,总比不上持咒,好像他们那些方法很高明。哪里晓得这一句名号,超过了八万四千行门,哪一个行门都比不上它,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的妙行。

  我们在一切大经大论里面常常见到,修行成就一定要断烦恼、破无明,这是任何一个行门共同的目标,没有一个法门是例外的;念佛法门也不违背这个原理、原则。这一句佛号在开始念的时候,能伏烦恼,念久了能断烦恼,它的功德与禅、与密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不但没有两样,比那些法门还要殊胜。殊胜在哪里?殊胜在它简单扼要,而又有很高的成就,不但能断烦恼,而且能破无明,帮助你成就无上菩提;也就是一句佛号就能叫你成佛,这个行门才妙,这个行门真正不可思议。如果不是真实的体认,怎么肯死心来执持,再没有疑惑了?佛说这几句话,有这么深的意思在。

  下面就解释圣号的大义,「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阿弥陀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无量,既是无量了,怎么个说法?所以,名号本身就是不可思议,本不可说,没法子说,这就是不可思议。「本师以光寿二义」,这是释迦牟尼佛在不可说的当中,他老人家方便说,说两个意思。这两个意思「收尽一切无量」,收尽就是包括,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光则横遍十方」,这是讲空间,所有空间都包括在里面。「寿则竖穷三际」,三际是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横竖交彻,即法界体」,整个法界不外乎时间与空间,所以整个时间与空间就是法界的本体,太大太大了。十方广大无有边际,三际过去还有过去,未来还有未来,所谓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始无终的时空,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法界。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身是说的法身。阿弥陀佛的法身是什么?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全体。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净土是什么?尽虚空、遍法界就是阿弥陀佛的净土,身土不二。「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如果我们从这个地方稍稍体会到一点消息,你当然就能够肯定,这一名号真正不可思议。不仅如此,再看下面所说的,「即众生本觉理性」,这一句话很要紧。法界、身土、名号,就是我们自己本觉的理体,不是外人,与我们自己的关系实实在在讲太密切了。佛祖在经论当中常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原理、原则明白了,再看看这个法门(这个方法、这个门径),「持名即始觉合本」,始觉合本。因为这一句名号是本觉理体,就是法界,《华严经》里面讲的一真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弥陀身土,就是自己的本觉理体。现在教给你持名,教你念这一句佛号,念念保持而不失掉,就是不间断,不要把它忘掉,这个法子就是你开始觉悟。你念一声,你一声始觉,念十声十声始觉,念百千万亿声,百千万亿始觉,念念都是始觉。我不晓得诸位能不能听懂这个意思。我今天念的今天始觉,明天念的明天始觉,天天都是始觉,天天觉,念念觉。到你哪一天成佛了,你看看《华严经》上说,毘卢遮那刚刚成佛,「始成正觉」,还是始觉。可见得菩萨从初发心到圆满菩提,圆证佛果,念念始觉,这就叫开悟!念念都在开悟。所谓是积小悟成大悟,积大悟成大彻大悟,这个法门就用这一句名号。

  「始本不二」,始觉跟本觉是一不是二。觉是佛,不觉是凡夫,既然始本不二,当然生佛就不二。佛是圆满的觉悟,众生现在念念也觉悟,念念始觉,「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人不可不知此义也」。你要晓得这个义理,你这个佛号念的就有味道了,句句佛号法喜充满,像吃东西一样,品出味道出来;不懂这个意思,囫囵吞枣,不知道味道。这是真正把味道品出来了,这一定要懂得。懂得,我们一般讲功夫得力了;你要不懂这个,功夫用不上力。所以你真正懂得,那个佛号是句句佛号都断烦恼,句句佛号都与本觉相应,一定要懂这个意思。

  下面再说,「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放无量光照,具有摄受加被之功,除障开智之德」。照与寂可以互为体用,寂是定,是心净到了极处,就是本经所说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体,它起作用的时候就叫做照,像《心经》里面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起作用的时候叫照见,六根接触六尘统统叫照见;眼照见色性,耳照见声性,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就叫做明心见性,因为寂心是光明的,寂心的作用是光明的。现在本师阿弥陀佛,他是证得圆教究竟佛果,所以是彻证心性无量之体。他是圆满证得,所以在起作用的时候就放无量光明。这种光明能够摄受一切众生,能够加持一切众生,这是讲它的作用,光明的作用。摄受、加持就能令众生断烦恼、开智慧,所以说除障开智,这是它的德用。

  佛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要问了,我们为什么没见到?其实这个过失不在佛光,是在我们自己。佛光时时照我们,处处照我们,我们自己迷惑颠倒。好像太阳,太阳出来了普照大地,可是我们盖了个房子,钻到房子里面,太阳照不到。这个过失不是太阳的过失,是我们自己要拒绝,不要让它照到,这就是迷惑颠倒,这就是障碍,这叫愚痴。

  我们再具体的来说明,什么叫佛光?西方世界,前一会我们讲到,六尘说法。我们这个世间有没有六尘?当然有六尘,这六尘说不说法?当然说法,只是你不懂而已!它曾几何时说过法来?我们前面说过,诸法各有所表,你要懂得表法,哪一法不说法?佛说法,以言语、以动作,也是表法,没有两样。《华严》上说得太清楚了,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的注疏,贤首大师的批注,就能够体会到我们现前六尘也在不住的说法,实在我们的根性太钝了,没有法子体会。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些人都能体会到?这个道理不难懂,西方世界的人心清净,清净就容易体会,我们的心不清净,太粗了,粗心大意。六尘天天为我们说甚深的妙法,我们这是当面错过,就是这么回事情。这是从「寂照」上说的。

  再从「照寂」上来讲,「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照是慧,寂是定,从定中生慧。他在定中,这个真妙!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我们看《坛经》,六祖大师一天到晚忙着做苦工,从来没有休息过,其实他在定中,从来没动过;身动心不动,这是真正的禅定。身不动心要动,那没有定,坐在那里像个样子,心里在胡思乱想,那个没用处。身心都不动,小乘人,小乘的禅定,所以叫九次第定,小乘禅定。大乘菩萨的禅定,身动心不动,所以他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要在一切动的境界里面去炼不动心,所以叫历事炼心,他就炼这个心在一切境界上不动。《金刚经》上所说的两句话,「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外面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楞严大定」,这就是《华严》里面所讲的「师子奋迅三昧」,如来果地上的大定,在本经佛说之为寿命。

  「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既是寿命无量,「佛前佛后之难」,当然就没有了,没有佛前佛后。这是「具有将来皈依之德」,这一说来阿弥陀佛不是过去佛,不是将来佛,他是现在佛。我们现在要找个皈依的地方,找阿弥陀佛就好了,阿弥陀佛是现在佛,你依靠他决定没有问题。这是说我们初学的人要想成就,一定要依靠一个真正善知识,依靠一个好老师。真正善知识,最好他是成了佛了,一切善知识里面第一善知识;菩萨还是第二善知识,佛是第一善知识。到哪里去找?西方极乐世界现成的现在佛,我们找他就好了。这是名号里面含着有无量义,本师释迦牟尼佛用这两条,给我们做个简单的介绍,言语不多,义理、境界可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下面给我们说明「阿僧祇」,这是经上常有的这些数目字的名称。

  「阿僧祇、无量、无边,皆算数名」,数学里面的单位名称。在《华严经.入法界品》(或者是《四十华严》,就是《普贤行愿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有一位善知识名叫「根自在主」,这是一位童子,根自在主童子。在这一章经文里面,有讨论到数学上的问题,他讲数目字的单位,一共讲了一百四十四个单位。如果说连带前面的基数,基数就是个、十、百、千、万,要把前面这些连带起来,一共有一百五十六个单位。而且印度的数字,前面的基数是十进法,跟我们中国、西方的数字单位是一样的,十进法。基数以上的,就是这一百四十四个数字,它不是十进法,它是倍倍相乘,不是十进的,是倍倍相乘。

  阿僧祇是一百四十四个数字单位最后的十大数里面的第一个,十大数里面的第一个叫「阿僧祇」。阿僧祇个阿僧祇,就叫一个「无量」,无量个无量叫一个「无边」,这样倍倍相乘。到最后一个叫「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是个数目字的单位,还是可以计算得出来,它是个数字单位,这个数字太大太大了。此地「显示报身久长,有久度不息之功也」。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有十劫了,这是说他成佛以来,从他初发心到成佛,这当中也是无量阿僧祇劫。现在成佛了,他的寿命是无量寿,这个无量就是数目字的无量,有量的无量。虽然是有量的无量,寿命太长太长了。我们要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一去,你的寿命跟佛的寿命一样,也是无量寿。

  寿命长,修行就决定能成功,我们这个世间寿命太短促了,所以修行很不容易成功。修行的功夫刚刚上轨道,寿命到了,就要死了!死了,就算你这一生都做了些善事,没做坏事,你死了之后,马上四十九天又投生到人道来。这一投生到人道来,又做小孩,从小孩到有知识,算最少,大概有个十五、六岁,这十五、六岁迷惑颠倒了。前生修行的功夫忘得干干净净,一点也想不起来了,这叫退转。所以,我们这个世间修行是进进退退,进得少,退得多。一番生死,前一世的功夫忘得干干净净,这个不行!怎么晓得忘了干干净净?其实诸位在座,你们都曾经蒙佛授记过,我说了你不相信,你念念《金刚经》,佛就跟你授记。《金刚经》上佛为普遍大众授记,凡是念《金刚经》的,等于佛给他授记。你念了《金刚经》,你不惊不怖,不相信你们念《金刚经》,不会心惊肉跳,不会感觉到恐怖,你念得很舒服、很自在,那就好了,佛就给你授记了。你过去生中,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善根,你已经在无量诸佛处所种善根了,这佛说的。

  可见得每个人曾经念过《金刚经》的人,他能够相信,能够欢喜,能够赞叹,你就是过去世亲近过不知道多少诸佛菩萨。你今天为什么还是这个样子?一番生死,都忘得干干净净的了。所以,你要以为我这一生学佛学得差不多了,我来生再继续学,一定会很有进步。来生跟今生还是一样,来生的来生跟今生还是一样,搞得不好,比现在更胡涂,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事实。晓得事实真相,千万不要再打妄想,「我等到来生再修」,不要起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绝对错误的。应该要生一个信心,我这一生决定成就,我这一生决定往西方,这样才对!这样这一生才真正成就。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刚才说过了,你的寿命跟佛相同。佛在许多经上说,凡夫从修行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就是三个阿僧祇劫,你的寿命不要说多,一个无量,阿僧祇个阿僧祇叫一个无量,三阿僧祇劫算什么?好像我们人生百岁,成个佛要多少时间?三分钟。一百岁的寿命,这个事情办一办只要三分钟,太简单了!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成佛的。世出世间还有哪个法门比这个法门更殊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哪个法门比这个法门更好!所以八万四千法门,你要不选择持名念佛法门,都叫愚痴,都叫做善根福德少。真正是个聪明智慧多善根、多福德,没有不选择这个法门的道理。佛的寿长,显示他有久度不息的功德,长时期的住世,度脱一切众生。

  「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见弥陀,即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即能普利一切」。这一句非常重要,我们万万不能够疏忽了,千真万确的事实。你要生到其它的佛国土,绝对没有这么殊胜,你生一佛国土,就不能到第二个佛国土,唯独西方世界。为什么?想想佛名号当中的含义,你就明了了。譬如说释迦牟尼佛的国土娑婆世界,释迦牟尼这个名号也是称性功德,但是它不是无量的,它是无量称性功德里面两分。「释迦」,能仁,就是仁慈,一分,无量功德里头一分;「牟尼」是寂静,也是一分,不是无量,无量功德里面两分而已。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无量,它包括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不能包括阿弥陀,要懂得这个道理。譬如说,阿弥陀是我们这个地球,释迦牟尼好比是达拉斯,地球包括了达拉斯,达拉斯不包括地球,就是这么个意思。诸佛的名号是性德里面的一分,几分之几,阿弥陀是性德的全体,这个不一样。

  再看看《华严》,《华严经》上到末后的一章,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导归极乐是哪些人?华藏海会诸菩萨。华藏世界太大太大了,一个华藏世界里面,无量无边的大千世界,普贤菩萨引导这些法身大士们,统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生到西方就等于生十方一切诸佛国土,这个不可思议,无比的殊胜。见阿弥陀就见到十方一切诸佛,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你想参见哪一尊佛,念头一起,你的身体就现在佛的面前。而且跟佛一样,可以分身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无边的诸佛,我们在同时都见到了,同时都修供养,同时都听佛说法,这个不可思议。

  「能自度,即能普利一切」,这也是真实的。真正能往生西方,你自己也就能够随类化身,普度有情。佛度众生,经论上在在告诉我们,他的原则是「佛不度无缘之人」,你跟他没有缘,度不了他,他不接受你。所以,一定要广结善缘,非常非常重要。这个事情我们要做,善巧方便多得很,太多太多了。你们同修们这几天来跟我说,想发心租一个讲堂,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为什么?有了一个讲堂,就能够跟一切众生结广大的法缘,哪个世界与你有缘的,你都可以去度他。缘又分三种,已经成熟的,还未成熟的。已经成熟的,你去度他,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那一生当中决定往生,决定往生就叫已经成熟的人。还有一些他接受了,他也肯念,他的愿不切,他不想往生;虽然念了一辈子佛,没往生得了,这是缘未熟的,那要等到来生或者后生。还有一种是没有缘的,没有缘的你要跟他结缘。

  我们现在在报纸上有刊登广告,但是是中文写的,可以跟我们侨胞结法缘。外国文的报纸,恐怕你们还没登,也应该常常登个小广告,跟那些外国人结结法缘。不要登得太多,登个小广告,劝他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什么意思,跟他解释清楚。阿弥陀佛有些什么好处?什么利益?他看,一看,阿赖耶识就落了种子。信不信随他,只要他一看到,他就「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就跟他结了缘。印个佛像,做一点简单的解释。或者是每次报纸上,一个星期登一次,经费不够,一个星期登一次,每次经文里面好的句子翻译个几句,我想这个不太难,不会是太难的事情。登上个几条与外国人结结法缘,这样的缘就愈结愈广了。所以,能自度就能够普利一切,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与你有缘的人,你都能够去度化他。

  底下一条说,「经云,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这是讲我们的教主阿弥陀佛,他在西方世界,刚才讲过他是无量寿。他那个道场几时建立的?说起来还不久,才十劫。我们看到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恍然大悟,统统是这十劫所成就的。现在生西方极乐世界,将来都是极乐世界的元老,人家一问你,你几时来的?成佛十劫我就来了,元老!这个时节因缘,对我们来讲太好太好了。十劫在我们看起来,这个时间很长很长,西方极乐世界看起来不长,因为他寿命是无量阿僧祇劫;无量阿僧祇劫,十个阿僧祇劫算什么!阿僧祇,过去李老师在大专讲座里面,曾经教学生有个算法。这个算法比较上简单,但是可不可靠,我就不晓得了。他是以我们中国的数字,百、千、万、亿,万亿为兆,用兆做单位。有多少兆?一千下面八个万,就是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一个阿僧祇劫。诸位想想十劫算什么?不是刚刚开张吗?刚开张,正是好时候,我们要珍惜!

  「普劝三世众生,速求往生,同佛寿命,一生成办也」。成是成功,办是把这个事情办妥了。一生是个双关语,我们现在这一生,要办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把这个事情办成;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把成佛的事情办成,统统都是一生成办。「无量无边声闻菩萨」,这是说极乐世界的那些人,「皆十劫所成」,这些人统统是最近十劫之内成就的。他方世界的念佛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正显往生不退,多且易也」,这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无怨憎会苦」,人事环境的殊胜。不像我们这个世间有爱别离、怨憎会的苦,西方世界没有,个个都是上善之人。「今信愿持名,念念亦必如是成就也」。末后这一句劝勉我们大家,你要相信,要发愿,要念佛求生净土,那就与那些菩萨们同样的成就了。

  不知道这桩事情,是你因缘不具足,你没有这个缘分,没有读到这个经,没有听到这个经。其实读这个经的缘很多,多少人念过《弥陀经》,但是不晓得经里面的意思。所以,他信心生不起来,他也没办法发愿,结果这一生空过了,缘不足。李老师希望我们把念佛法门带到美国来,这个用意非常非常之深,希望给这边无量无边的这些善男子善女人,为他们做增上缘。我相信这一边众生有善根、有福德,可惜没有缘。这个法门他们必定能够接受,我从什么地方知道?从达拉斯这么多的教堂,我看到了。他们相信天国,他们希望将来生到天国。我们可以告诉他,天国有很多,最殊胜的天国,阿弥陀佛的天国,阿弥陀佛的天堂,无比的殊胜。所以,这个法门一定能够在美国发扬光大,我相信将来的成就,决不亚于我们中国。诸位要晓得,净土宗在中国历代成就的人最多,超过禅宗。就是以最初慧远大师在中国建立第一个念佛堂,他们总共只有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往生,一个不漏。

  在禅宗里面,法缘最殊胜的是六祖。六祖在曹溪教化三十七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只有四十三个人,《坛经》上有记载。比不上慧远大师那么样的殊胜,慧远大师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往生;换句话说,那就是一百二十三尊佛,当生成佛。历代在家、出家修学这个法门,真正往生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往生传》、《净土圣贤录》里面所记载的,那是挂一漏万。有许多往生的人,编写传记的人没听到,没跟人说,他就不知道了,就漏掉了。没有记载的多,他打听到的,接触到记载的少,这是一定道理。所以往生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这是真正成就,也是老师对于我们的一番苦心。我们再看下面,第三讲到此地结束,下面是第四讲。

  依正跟诸位介绍了,目的是帮助我们起信,真正建立了信心,这是正宗分里面第一个大段落。第二大段是劝我们发愿,信了之后要发愿,「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特是特别劝勉我们应当要求往生,这样殊胜的处所,我们要不去,到哪里去?还有哪个地方能比西方极乐世界更好、更殊胜?没有了!所以你应当要发愿,愿生净土,这一大段的经文从: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这是正宗分的第二大段。我们现在开始来介绍这一段的内容,先讲「进德劝愿」。『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不退转,就是底下所讲的意思。「顿超圆证」,顿就不是渐,渐是有次第,慢慢来,极乐世界没有次第,顿超,快速!圆证,不是分分证得,是圆满的证得。经文里面重要的大意,第一,是告诉我们「生皆不退」。生是我们往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种不退转。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修行,刚才跟诸位说过了,进得少,退得多,不容易成功。西方世界只要你一生到那里去,决无退转之理,只是在那里进的有快慢不同,决定不退转。「具有诱培根力功」,诱是诱导,培是培养,五根、五力,前面说过。这是自己得利益,自受用。

  第二,必定能够在一生当中证到补处,这就是圆证。生皆不退就是顿超,因为一去就证三不退,如果不是西方极乐世界,这三不退是渐渐证得的。譬如说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小乘须陀洹果,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证须陀洹果,位不退,不会再退到凡夫位上去了。到四果阿罗汉,将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断尽了,证行不退。从初果到四果,经上告诉我们,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要经过多少时间才证得第二个不退转!从阿罗汉再破尘沙惑,这是阿罗汉要回小向大,破尘沙再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能证得念不退,要费多少的时间渐渐成就。西方极乐世界则不然,哪怕是你到那边是凡圣同居土的下品下生,一生到那个地方,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统统证得。这不叫顿超,什么叫顿超!是顿超。

  「一生补处」是圆证,证得圆圆满满的,一生补处就是后补佛。因为总不能说成佛,西方世界只能有一个佛,不能有那么多佛统统去,这个不可以,所以只能叫后补佛。后补佛跟佛的地位完全平等,一个在位,一个不在位,就是这一点差别。所以,等觉跟妙觉是一样的,不是两样的。像个大学校长一样,你的资格跟他资格完全相等,智慧、能力也相等,他能做校长,你也能做校长。但是一个学校只能有一个校长,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一生补处就是成佛,就是圆证,圆教的佛。「具助当生成就之德」,具足助缘,当生成就。这两条是「无死亡苦」,西方世界真正不死。下面一条,就是眷属之乐。

  西方世界是莲花化生,所以这个眷属叫法眷属,法侣,同学、伴侣。是些什么人?「上善聚会」。上善就是补处菩萨,上是到了顶头,再没有比他更上的了,上善是称补处菩萨。那个地方补处菩萨太多了,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菩萨,我们所晓得名称的,可以能够算得出几十个人,我们所晓得的。「具有胜缘增上功」,这是殊胜的因缘,帮助我们一生成就,这是「人和之乐」。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所以佛才劝我们「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带业往生,横出三界,同居横具四土,开显四教珐輪,众生圆净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如是等胜异超绝,全在此二科点示,须谛研之」。这两科就是前面的一段,跟此地讲的这一段,这两段经文非常非常的重要。凡是念佛功夫没有能到一心,我们讲功夫成片,没有到一心。所谓成片,就是你的功夫,真正能够压得住烦恼;换句话说,真正可以到控制感情,你的理智已经超过了感情。控制,感情是烦恼,感情是迷惑,理智决定能够控制感情,这叫功夫成片。往生西方世界,生凡圣同居土,就是一般说的带业往生。凡圣同居土非常殊胜,《弥陀经》上所说的,《无量寿经》所讲的,《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所说的,统统说的凡圣同居土,这是西方世界不可思议的特色。为什么?因为它横具四土。

  这个意思就是说,虽然是一个人天的身分,往生西方去是人天的身分,凡圣同居土,可是你的享受就不可思议。你有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那些菩萨们同样的享受,这是不可思议,在他方世界是决定不可能的事情。像三不退来说,他方世界凡圣同居土里面,只有位不退,决定没有行不退,念不退更不必说。方便有余土只能够有行不退的享受,没有念不退;一定要证到法身大士,才能够得到念不退。西方世界凡圣同居土的人民,他就有念不退,他有行不退、有位不退,这就是他的享受、他的待遇不一样,跟其它世界差的悬殊太大太大了。这叫横具四土,统统能够享受得到,能够受用得到。

  「开显四教珐輪」,这个四教是天台家所讲的藏、通、别、圆。为什么这么说法?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当然你还有些习气没能改掉。你的习气,如果在这个世界里面,你喜欢学小乘藏教的东西,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听佛给你说法,都说的藏教的。你要是大乘根性,别教的,常常念这些大乘经典,到西方极乐世界,听佛所讲的是大乘经,你都能听得懂,很适合你的口味。你是圆教菩萨,到那里去听六尘说法,都是给你讲圆教经典。这就是开显四教珐輪,决定能够满足你的欲望,不会说听的那个经你不喜欢听,讲的这个法门我不喜欢学,没有,决定没有。随着每个人的习气爱好,都能够满你的愿望。

  「众生圆净四土」,圆是圆满,净是清净。何以故?因为心清净,心净则土净,所以心清净你见到的就是圆满的四土。换句话说,等觉菩萨有什么样的功德利益,凡圣同居土的人民也一样的利益,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我们没法子想象。究竟是什么道理?那真的就像经上所讲,「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连等觉菩萨都搞不清楚。所以,这个经叫不可思议经,这个经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有道理。「圆见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圆证三不退」,三种不退转不是证得一部分,少少一部分,不是的,圆满证得。诸位要记住,这些话都是说的带业往生的人。所以这个经,本师释迦牟尼佛、十方一切诸佛,都说这个经是难信之法。你想难不难?真的太难了,真不容易相信。不但是一般不学佛的人不相信,学了佛,老法师不相信,想不通。所以宗门、教下,不相信净土的人太多太多,想不通!真正是难信之法。稍微有头脑的人,喜欢追根究柢,他就不肯相信。

  大概也正因为如此,玄奘大师跟窥基大师将这部经又做了一次证明,我们今天才肯相信。这真是十方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才叫这两位大师中途给我们做了一个有力的证明。因为有很多人看到这个经,简直不敢相信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释迦牟尼佛怎么会讲出这个话来?可是这个经确确实实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一点没错。那就是什么?又经过玄奘大师给我们做证明,玄奘大师到印度去,他见到《阿弥陀经》梵文的原本。不但见到而且还带回来,的的确确是佛流传下来的,一点没错。他还把它翻译出来,现在在《大藏经》里面有,这是证明《阿弥陀经》确实是佛亲口所说的。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如来是如语者、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的话句句真实。既然是佛说的,当然不是假的,真的是这个意思,但是这里面事情,实在是不可思议。

  我们用的这个本子,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不是玄奘大师翻译的。罗什有没有译错?译得不错,如果要译错了,玄奘大师早就为我们指出来了。窥基大师给《弥陀经》做批注,就是《弥陀经通赞疏》,这是最有力的证明。窥基是玄奘大师传法的弟子,大徒弟,传法弟子,他给《弥陀经》做个批注,他不注他老师翻译的本子,注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本子。这什么意思?这就是给我们证明,鸠摩罗什大师翻的《弥陀经》一点都不错,玄奘、窥基为我们做见证,我们再要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了。他们两个不是净土宗祖师,是唯识宗的祖师,唯识是专门讲道理的,专门讲理论的,来为我们做证明。这个经是实实在在、真真实实是释迦牟尼佛说的,罗什大师传的,翻译一点都不错。我们依照这个经来修行,必定是顿超圆证,窥基大师《通赞疏》里头就是这么讲的,就是讲这个经是顿超圆证,我们总该死心塌地,再没有话说了。

  他没有给其它经做证明,特地为《弥陀经》做了证明,读《通赞疏》要能看出这个意思,我们信心坚定,所有的疑惑没有了。《通赞疏》多看,对我们的功德就无量无边,岂不是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吗?晓得我们末法众生,这些刚强难化的,对于这个法门不能接受,不肯相信,所以这一切诸佛护念,叫玄奘、窥基两位法师给我们做个见证。我在此地也提到,在这个讲座里头提到这个问题。这是「圆证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一生成佛。「如是等胜异超绝」,像这样殊胜,这样的不平常(异是不平常),顿超绝待,这个意思都在这两大科经文当中,提醒我们读诵、研究,要认真的去研究。

  再讲不退,三不退,我这个地方列得很清楚。第一个是「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绝对不再退到凡夫位,他决定是圣人。这是什么样的地位?括号里面说了,小是小乘,初果须陀洹,别教就是初住。这个要记住,天台四教里面所讲的,别教是初住菩萨,圆教是初信菩萨。你就了解,圆教的初信等于别教的初住,等于小乘的须陀洹,因为他们统统是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所以不再退到凡夫的地位。虽然没出三界,绝对不堕三恶道,他就是人天两道修行,不会再堕到三恶道。为什么?因为他三恶道的缘断掉了,纵然过去有因,没有缘不结果。三恶道的缘是什么?贪、瞋、痴。这个地位的人,他三善根成熟,无贪、无瞋、无痴,所以不堕三恶道,三善根成熟了。

  「行不退,恒度众生,不堕二乘」。声闻、缘觉,就是阿罗汉与辟支佛,他不主动的教化众生,就叫小乘;不像大乘菩萨,大乘菩萨是主动的教化众生。行就是行化,这在菩萨里面(小乘没有,小乘没有行不退),大乘通教里头菩萨位,别教十回向,从初回向开始,十回向的菩萨,圆教的十信位,第十信的菩萨。由此可知,圆教十信菩萨等于别教十回向菩萨,等于通教的菩萨,这是行不退。到「念不退」这是明心见性了,「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一切种智,称性的般若智慧。通教没有,通教不见性,通教的佛也没见性,所以通教里头没有。别教初地,圆教初住,圆教初住菩萨等于别教初地。这个三不退,就本门念佛法门来说,位不退是功夫成片,带业往生,行不退是事一心不乱,念不退是理一心不乱,这是讲三种不退。

  「西方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这就是讲的没有办法思议,真是难信之法,真正不可思议。五逆十恶果报都在阿鼻地狱,假如他在临命终的时候,以十念的功德,都可以不堕地狱,而往生西方世界。这样往生,《观经》里面讲,凡圣同居土的下品下生。也许有很多人听到:这太不公平了,一生干了坏事情,临命终十念还往生!你听了不服气。其实你要想想,五逆十恶有几个人有这么好的因缘?这在理上讲决定讲得通。但是临命终的时候,头脑要清清楚楚,人家叫他念佛,他念十念他能往生;假如临命终时胡里胡涂,连人都认不得,连他家亲眷属都认不得,那就糟了,没法子念了。所以要晓得,一生作恶,临命终时头脑清醒,能够遇到这个缘,那是多生多世修的大福报,在这个时候现前,万万人当中难得一个,不是偶然的。

  我过去出家,在圆山临济寺,临济寺就有一个念佛会。念佛会的副会长林道棨居士,平常念佛非常热心,临命终时糟糕了。他在生病的时候,他是癌症过世,生病的时候非常的痛苦,不但不能念佛,听到佛号就讨厌,完全拒绝、排斥,没法子,这是业障。他是念佛团的副主任委员,带头的,就搞成这个样子。我们看到这个相,才晓得经上讲的,往生两个条件,「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善根,心不颠倒是福德。所以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他虽然有善根,没有福德。所以到临命终时,心里面乱了,不能接受,助念都不能接受,所以不简单。我们要趁年轻力壮,身体健康,多多的修福。什么时候享福?临命终时清清楚楚就决定往生。临终时候没有病苦,如入禅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人决定往生。所以要修福。

  这是讲五逆十恶,十念成就的,不是偶然的。凡是这样的人,一生作恶,如果他福报一下现前,这个时候叫他念佛,真心忏悔,他的心力比任何一个人的心力要强,不知道要强多少倍。为什么?平常念佛时间长,马马虎虎算了,这个时候临命终,已经没有时间了,最后这一念了。他这个心之纯,心之真,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他不冤枉,他应该往生。

  「此点行圆证胜异,即此经不思议之力用也」。这就是指点我们,圆满的证得殊胜的不思议,这是本经的大用。连五逆十恶十念都能往生,古德所说「万修万人去」,我们没有疑惑了。所以,能够听到这个经的是大因缘,决定不偶然。如果将来我们有时间,讨论到《弥陀经疏钞》,那更是不可思议的因缘。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讲其它的经典还有人,还有这个机会,讲《弥陀经疏钞》没人讲,真正不可思议。《弥陀经疏钞》,如果是一天讲两个小时,要一年才能讲圆满。现在这个本子,我们同修都有,每个人都有,你要是仔细去研究,真正不可思议的经。我们一生当中,抓到这一部就够了,决定往生。所以,这部经是我们这个道场,我们同修在一起主修的经典。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阿弥陀经要解  (第八集)  1993/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01-007-0008

  第四讲,这是正宗分的第二大段,「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经文从: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我们也分成几个段落来报告,第一个段落「进德劝愿」。学佛,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一定要有个成就,这个成就是真实的,是可靠的,绝对不落空的。佛在《大集经》里面劝告我们,「末法时期,净成就」,我们正生在佛的末法时期,修学净土,求生西方世界,正是依教奉行。修学其它的法门行不行?在原则上说,行,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就个人根性,以及我们生活环境上来说,不容易,实实在在不容易。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然后才能够决定我们的行门。这个法门尤其是难得的,正如同经上所说是「顿超圆证」,这个难得。可以说除这个法门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里面,顿超圆证是理论,极少数的人才能做得到。在本门来说,正如同祖师所说,万修万人去,人人都可以顿超圆证。

  这里面给我们说明了,第一个是「生皆不退」。生是往生,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他也圆证三不退。所以它「具有诱培根力功」,诱是诱导,培是培养我们五根、五力这种的功德。第二个殊胜,就是「一生补处」。西方世界寿命之长,不可思议,每个人都是一生就能证得圆满菩提。所以它「具助当生成就之德」,当生成佛,成的是圆教佛,所以西方世界没有死亡苦。这个地方死亡又要加个说明,当然我们在三界六道里面,这是六道轮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没完没了。超越三界之外,还有没有生死?跟诸位说还有,那个生死名称上不一样了。我们现在这个生死叫「分段生死」,超越三界之外叫「变易生死」。在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没有分段生死,连变易生死都没有,这真正不可思议。

  为什么连变易生死苦它都没有?这是因为这个净土的殊胜,就凡圣同居土,它本身就横具上三土。凡圣同居土的众生,他就圆证三不退,当然没有变易生死之苦。所以这个地方「无死亡苦」,这个意义相当之深,这是本身成就的功德。看看环境,物质环境的受用那不必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事环境如何?这是我们每个人最关心的事情。那里的人事环境是「上善俱会」,上善,前面说过,等觉菩萨才称之为上善,等觉以下称善人,上善是善人之最上,这称等觉菩萨。所以,它「具有胜缘增上之功」,这是「人和之乐」。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一而再,再而三的劝我们「应当发愿」,你想学佛,你想很快的成佛,你想度一切苦难的众生,你就应当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下面诸位再看,「带业往生,横出三界,同居横具四土」,这就刚才说了,它没有变易生死苦。「开显四教珐輪」,这个四教是依天台家说的,藏、通、别、圆。在西方极乐世界,佛讲经哪有四教?纯是大乘一味,纯圆无杂,哪里会有四教?祖师为什么要说四教?这里头也有个道理。十方众生往生到西方世界去,在初去的时候每个人根性不相同,习性不一样,所以显得有四教。譬如过去在娑婆世界修小乘的,到西方极乐世界刚刚听佛说法,佛也给你说小乘法,一听就听得懂,好像是过去学过似的;如果是别教的,听的是佛讲别教的法门,这就叫开显四教珐輪。

  「众生圆净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这三句每一句前面都是「圆」,究竟圆满,这是真正不可思议,哪个法门都找不到的。如果我们在这一生中要是当面错过,那实实在在是太可惜。四土是讲的「凡圣同居土」,这是念佛功夫成片,带业往生的。第二是「方便有余土」,是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断见思烦恼往生的。第三是「实报庄严土」,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以上的菩萨,他们往生的。像《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生的实报庄严土。这是法身大士,我们当然是没这功夫,我们就是念到功夫成片,带业往生,到那个地方能不能见到华严会上这些佛菩萨?跟诸位说,统统能见到。为什么?前面说过,同居横具四土,这是在其它世界,其它佛国土所没见到的,其它经典里面所没说过的,唯独这个法门里头有,所以它称之为特别。四土最上面是「常寂光土」,实际上常寂光是本体。在实报庄严土就分证寂光。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三不退下面说「人民皆一生成佛」,成是成圆教的佛。「如是等胜异超绝」,胜是殊胜,异是奇异,不可思议。「全在此二科点示,须谛研之」,这个二科就是此地这科这一大段,和前面我们所讲的,就是第三讲所讲的这一大段,都在这两科。

  下面再介绍不退,「不退有三」,第一,位不退。这个三不退,诸位要记住,因为将来在经论里头,许许多多地方你都可以看到,也都会讲到,总要把它搞清楚。位不退「入圣流」,就是与圣人是同一流的,「不堕凡地」,不会再退转到凡夫,他是圣人。在这个时候我们要问,他虽然是圣人,他有没有出三界?没有,因为他在凡圣同居土;换句话说,他还在我们人间。但是他绝对不堕三恶道,他这个凡圣同居,只与人天同居,不与三恶道同居,所以他不堕三恶道。哪些人?后面就是具体给我们说出来了。小乘初果,就是须陀洹,小乘初果,别教就是初住,藏通别圆,别教是初住,圆教是初信。这个地方大家要注意,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就等于别教的初住,等于小乘的须陀洹,所以圆教的标准的确是高。

  「行不退」,行是讲教化众生,「恒度生,不堕二乘」。恒是恒常,教化众生,他绝对不做小乘罗汉。小乘不度化众生,小乘人跟大乘菩萨不相同的地方就是在此地,小乘人是自度,所以是自了汉。因为他发的心不大,所以小乘人没有菩提心,菩提心是要度众生才是菩提心,不发心度众生没有菩提心。所以小乘修到最高的境界,只能断见思烦恼,不能破无明,不能见性;如果要想破无明见本性,一定要行菩萨道,决定要修大乘。具体说来,通教的菩萨,藏通别圆,通教菩萨。你看藏教没有了,藏教只有位不退,没有行不退,藏教就是小乘阿罗汉与辟支佛,行不退、念不退他们都没有,他们只有一个位不退。所以,到通教的菩萨,别教的十回向,圆教的十信位的菩萨;换句话说,初信是位不退,从二信到第十信位是行不退。

  再讲到「念不退」,什么叫念不退?念不退这里有简单的解释,就是「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是梵语,翻成中国话是「一切种智」。我们在「佛学概要」第一讲跟诸位讲过,佛的意思是含着三种智,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佛所证得的智慧,还是个比喻形容词,这个智慧广大无边,像海一样。所以,萨婆若海就是一切种智,也就是跟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也相当,这是最高、最究竟、最圆满的智慧。心心念念都与这个智慧相应,这才叫念不退;换句话说,念念都是圆满的大觉。我们平常讲觉而不迷,他不仅是觉而不迷,是念念都是圆满大觉,这才叫做念不退。什么人有?你看藏教、通教都没有,都没分,到别教初地,别教初地菩萨才证得,圆教是初住菩萨才证得。这个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也很简单,大家好记,这叫做三不退。

  说完三不退,我们一定要联想到,我们现在念佛,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换句话说,你这个身分真是不可思议,因为你有位不退,你等于阿罗汉;你有行不退,你等于别十向,圆十信的菩萨;因为你有念不退,你等于别教初地菩萨,等于圆教初住菩萨,这是真正不可思议。在佛门里面修学来说,这是一步登天,哪有一个法门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这样快速的进展,这是我们应当要想到的。再看底下这一段,我们的信心就更具足了。

  「西方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这一段很重要,也是不能够缺少的。假如没有这一段,我们会怀疑,我们念佛能往生吗?许许多多念佛的同修,都不相信自己这一生能往生。为什么?总自己反省一下,造的恶业太多了,过去造那么多罪业,一身的罪业,怎么敢见佛!怎么敢往生!所以自己怀疑。有这一段,这个怀疑就可以断掉了。知道五逆十恶的人,临终十念也能往生,想想我们自己所造的恶业,还没到五逆十恶;换句话说,他都能往生,那我还有什么问题!这些人下品下生,下下品,我至少也是下中品、下上品,也不至于下下品。所以,我们往生的信念就增长了,往生这个意念也能够坚定了。下面我们还要继续来讨论这个问题,说「此点示圆证胜异」,点是点醒我们,示是指示,点醒我们,指示我们,圆满证得殊胜不可思议。「即此经不思议之力用也」,这是这部经不可思议的力量,不可思议的作用,它能够叫带着一身罪业的人,都能够往生。

  下面我们讲到「五逆」,正好在《地藏经》上也讲到。第一,是「出佛身血」,这是说恶意的出佛身血。佛今天不住世了,但是有佛的形相在,无论是塑像,无论是画像,如果你恶意以瞋恨心将佛像破坏,等于出佛身血。假使不是恶意,或者是无意当中毁坏了佛像,那有过失,没有这么重的罪,这是讲瞋恨心、恶意破坏佛像的。第二,「弒阿罗汉」,杀阿罗汉。阿罗汉是一切众生的善知识,我们中国古人所说,一定有潜移默化的功德;换句话说,他能够影响民情风俗,他是大众的一个榜样。所以,这样的人你要把他杀掉,不跟他一个人结罪,要跟这个地方所有大众的人来结罪。他是大众的老师,他是大众所敬仰的人,所以不是跟一个人结罪,这个罪就重了。由此可知,如果你要杀害这个人,这个人在地方上具有非常善良影响力的,这个罪过很大,绝对不同于伤害一个普通人的罪过。第三,杀父亲。第四杀母亲。第五是破和合僧,破坏僧团,这个罪过也是阿鼻地狱极重的罪业。

  既然晓得这五种罪这么重,这是一切罪业里头最重的,「极重之罪,为无间地狱之因」。如果我们要供养这五种人,拥护这五种人,那么他的福报就可想而知了,那是最大最大的福报。所以,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佛与阿罗汉就是师长,是我们的老师。僧团是佛教教育的机构,有这个机构存在,不但当时这个地方得利益,即使是往后也能够收到很大的利益,就是这个教学的机构,它能够影响到后代。像我们中国,汉唐时候的道场,都能够影响到今天,他们当时那种道风、学风,我们今天听到心里都有所感动。所以,僧团是道场,正法的道场,这种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我希望这边的同修们,一定要真正懂得这个意思。僧团之建立,一定要有一批正信的佛弟子来拥护,才可以做到。正信的佛弟子真正通达佛法,才能够拥护僧团。

  僧团,一个道场至少要住四个出家人,这四个出家人,诸位去看他,要以平等心看他,这才是僧团,才叫真正拥护僧团。你要是这四个出家人,这是我的师父,那个不是,这就破和合僧。我包个红包送给我师父,偷偷的给他,那几个人没有,这是破和合僧,这个问题大了!你的供养供养谁?是供养僧团,不是供养某一个人,是供养团体,这才叫做正信的佛弟子,拥护正法的和合僧。现在往往人皈依了,那是我皈依师父,他好像特别有点感情。怎么办?所以今天全世界我们看不到僧团,谁破坏了?你们想想,哪个破坏了?这个事情麻烦大了。真正建立一个僧团,无量无边的功德,这个功德真正不可思议。僧团里头决定要做到利和同均,四事供养,僧团里头绝对平等。这个我们在平常也讲得很多,希望大家要注意。

  五逆说过了,下面说「十恶」。十恶里面,这个造作就看用什么心,来结罪,如果完全用的是恶心,那个果报就在地狱。十恶分做三类,身、口、意,就是「身三、口四、意三」,身,杀生、偷盗、邪淫,这是身的三恶。口四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妄语是欺骗人,存心欺骗人;两舌是挑拨是非;恶口是出言粗鲁,有些我们平常所讲开玩笑的那些话,也能够包括在恶口里头。在佛法里面讲戏论,开玩笑的话,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往往也结成冤家对头。所以,玩笑也不能随便开,至亲好友也不能过分,避免结冤仇。第四是绮语,绮语可以说在这四种口恶里面最普遍,我们常讲花言巧语,说得很好听,你听起来很舒服,结果都受害了。这里面可以说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大,今天的电视、小说、电影,我们有所谓黄色的、灰色的、黑色的,都是属于绮语之类,都叫人邪思、邪念,叫人干这个,这都属于绮语。往往做的时候不晓得,造作这个罪业,不知道这是罪业,不知道这是一种很重的罪业,这个果报都在地狱。意业是贪、瞋、痴,这三毒烦恼,这统称为十恶业。

  在《观无量寿经》里面,就是《十六观经.下品往生章》,《十六观经》里面一共是有十六种观法,最后一种是下品下生。佛这样说过,「五逆十恶,如此愚人,临终遇善知识劝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这是节录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所讲的一段经文,这佛说的,决定不是妄语,我们要能够信得过,自己信心当然就坚定了。可是此地要特别注意到的,这是个愚人,凡是造作五逆十恶的,决定是个迷惑颠倒的人。一个有智慧觉悟的人,他决定不做,绝对不会做这个事情,所以这是愚人。他一生从来没有闻过佛法,没有遇到过善友劝他念佛,没遇到过的,是这样的人。

  我们读了这段经文,不要以为那不要紧,我现在多做点恶事没关系,临命终时,我再至心念佛,还可以往生。我告诉你,你到此地来听了一次经之后,这个机会你没有了。为什么?你要想这样做法,那你是明知故犯,是一种侥幸投机取巧,到时候你这个十念,百念也没效,也不管用。这是讲一生从来没有遇到过佛法的,一生干五逆十恶,干这个罪业的事情。在临命终时,忽然有这个机缘,遇到个懂得佛法的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行。他是过去没听说过,这个可以,过去曾经听说过都不行,都没有这个机会,这个一定要晓得。还有一点要注意到的,就是临命终的时候,一定要清清楚楚,假如临命终时胡里胡涂的,连家人都认不得,那纵有善知识也枉然。所以,这是理上有,事也有,我们自己千万不要存侥幸的心理,「我到临命终时再念还不迟」,你存这个心就坏了,那一定是误了你这一生的大事。

  我们再问,这个人一生造恶业,为什么临命终时十念就能往生?有些人听到这个话:这好像太不公平了,有些人一生做好事,天天念佛都不能往生,怎么他十念可以往生?往生与否,我们前面都说过,「全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浅深」。他能往生,他在临命终时靠什么?至心!所以我把「至心」这两个字圈起来,这个不容易,就在这个。我们今天念佛不是至心念,说老实话我们是散心念,一面念佛还一面在打妄想,这怎么行!人家这是至心念佛,一点妄想都没有。因为他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前的时候,这种恐怖相现前,他要命,他要救命,所以什么妄念都没有。这个时候这十声佛号,声声不绝,具足十念,他凭这个。这个时候他真信切愿,他能往生,念佛的功夫太少了,他只念了这么一点点佛,所以他的品位就低,跟前面所讲的相应,不是不相应。那我们把话说回来,说「虽居下下品,皆与补处菩萨俱」,这就是「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这是不可思议的。我们要把这个事理明白了,怎么能不发愿?怎么能不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下面我们要说明它的不可思议。

  「然据教道」,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根据释迦牟尼佛一代的时教,要是根据这个来说,他教学的程序上来讲,道就是道理,依照教学的理论上来说。「若是凡夫,则非初果等」,那就决定不是,你是凡夫你怎么能够跟初果两个相等,初果是圣人,你不能跟他等的。「若是二乘,则非菩萨」,这也是一定道理,你是小乘,决定不是菩萨。「若是异生,则非同生性等」,所谓异生性是没有见性的菩萨,同生性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所谓法身大士。譬如在圆教,十信菩萨就是异生性,初住以上叫同生性;如果是在别教,三贤菩萨都是异生性,初地以上才叫同生性,没有见性决定不能跟见性的菩萨相等。「躐等则成大妄」,那是大妄语!你今天是凡夫,你要说是你是法身大士,你是菩萨再来,这是大妄语。我告诉诸位,大妄语的果报在阿鼻地狱,这是根本戒,破根本大戒。

  为什么有人要来犯这个大妄语的戒?说老实话,他对于佛法不相信,他不相信因果报应,他以这个大妄语来招摇惑众,来骗取现前的名闻利养。他说他是什么佛再来的,他说他什么菩萨再来的,全是大妄语,中国、外国统统都有。真正三宝弟子,不能被这些谣言欺骗了,绝对不可能的。他要说他是什么佛菩萨再来的,说了就走,我们中国古时候有这个例子。你只要把身分一宣布,说破了,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人间,决定不能再住世。住世怎么样?住世你就骗人,这点我们一定要明了,不要上人家的当。因为我在外面就遇到好多,听说某人某人是什么菩萨再来,某人又是什么佛再来的,听到好多。这都是谣言,都是些大妄语之人,决定不能采信。他要是真正是个佛菩萨再来,要被你晓得了,你要是说出来,他一定要把你臭骂一顿,他绝对不会承认的。

  你们看看印光法师《永思录》里面,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他这个身分是怎么露的?是观世音菩萨把他泄漏的,《永思录》里头有。有个女孩子是个学生,没有接触过佛教的,没有接触过佛教一个学生。她晚上做了个梦,梦到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很容易认识,白衣大士,就现的那个相。在梦中告诉她,而且连着梦了好几晚上,都做一样的梦,告诉她说大势至菩萨在上海讲经,叫她去听。她就问大势至菩萨是哪一个,他说是印光法师。她家里有个亲戚是个学佛的,所以她就问他,你们佛教里头有没有个大势至菩萨?问了好久才问出来,真有个大势至菩萨。再问有没有印光法师,普陀山有个印光法师,果然那个时候在上海,在上海主持「护国息灾法会」。所以她们全家人就到那里去拜印光法师,把她这个梦里的事情说出来。印光法师当面把她骂了一顿,就说她以后任何人面前不准讲,讲了以后,就不要再见我。

  所以,她一句话不敢讲,一直到印光法师过世了,才宣布,说出来了。而且观音菩萨告诉她,他说大势至菩萨住世只有四年,果然不错,四年以后印光大师往生了。她在纪念的文章里头写出这段事情,大家才晓得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不是他自己说的,是观音菩萨托梦给一个小女孩,漏了这个消息。大师极力的否认,绝对不承认这个事情。哪有是自称什么佛菩萨再来的,胡造谣言,还有驾乩扶鸾,也是什么佛菩萨来下凡,都是假的,都是鬼神冒充佛菩萨名义来骗人的,没这回事情,决定不能相信。所以,这是躐等则成大妄。

  那么讲三不退,「念不退,非复异生」。凡是讲到念不退,决定是法身大士,是见性的菩萨,所以他不是异生。「行不退,非仅见道」,见道位就是小乘须陀洹,行不退绝对不仅仅是见道位,那已经是到证道位了,四果罗汉。「位不退,非是凡夫」,到位不退就可以称为圣人,就不是凡夫了。所以,「进步则舍故称」,你往前进了一步,那个旧的名称就不要了。譬如你念书,你念了中学,你那个小学生的名字就舍掉了,从今天起你是中学生;你念到大学了,中学生这个名称也舍掉了。所以往前进一步,底下那个名称就舍掉了。他说西方世界奇怪,它太特殊了,说「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不可思议」。在一般教下来讲,决定是这个规矩,决定不能够违背这个原则,极乐世界不然。极乐世界是你一往生,你下品下生是凡夫,的确是凡夫,虽是凡夫,他又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他圆证三不退。换句话说,他是凡夫,他又是初果,又是菩萨,又是地上菩萨,他都是;也都不是,他是不是真的菩萨?他不是!虽不是真正的菩萨,他有真正菩萨那些功德。所以说一切俱非,一切俱是,这个不可思议。

  所以,极乐净土,实实在在讲知道人太少了,这也就是众生没福。古大德曾经说过,有很多学佛的人不学净土法门,不念阿弥陀佛,不求生净土。就有人问祖师,好像是莲池大师,问莲池大师,他说这样的人是不是没福?莲池大师说是的,确实没福,所以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一定要认真的来研讨,要宣扬,要把它发扬光大,所以《疏钞演义》要认真的来研究。一部《疏钞演义》详详细细来研讨一下,当然是要费相当长的时间,差不多每天晚上用两个小时,要一整年,这一部《弥陀经》。但是这个时间决定不是白费的,一年的时间把净土法门搞清楚了,这个了不起,决定能帮助你往生西方世界,这一年就太值得了。所以下面说「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像西方净土这种情形,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里头找不到的。「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些都是说明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往生,同居净土是圆具四土,这真正不可思议。

  下面我们再说「一生成佛」。前面这一段说明了个个都能往生,就是古德常讲的万修万人去,帮助我们建立信心。这一段说明什么?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一生成佛。所以,学佛、成佛,还有哪一条路比这个更快,还有哪一条路比这个更稳当,这是聪明人应当选择的。说「一生补处,即是圆证三不退之别名」,他这句话提醒了我们,平常我们讲圆证三不退,还没想到圆证三不退就是一生补处,就是等觉菩萨。他这句话提醒我们,我们细细想一想果然没错,为什么?圆是圆满!一般说,前面我们讲过,圆教初住菩萨就证三不退了,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可是怎么样?三不退是证到了,没有圆满。到十地菩萨,当然也是证三不退,还没圆满。什么时候圆满?等觉才圆满。所以,这个地方是两个字,是「圆证」三不退;如果单单讲证三不退,那就是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就行了。加上个圆字,这是圆教里面的等觉菩萨;还不是别教,别教里头没有,只有圆教的等觉菩萨才是真正的圆证三不退。所以这是一生补处的别名。

  「意谓只一生补佛位,如弥勒、观音等」,这是举个例子说。你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在一生当中成就什么地位?像弥勒菩萨、观音菩萨一样,你在一生当中能达到这么高的地位。「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普是普遍,皆就是个个,个个都是一生成佛。「人人必实证补处故」,实实在在证到补处地位,就是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同等的地位,一生当中决定证得。「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数知」。先往生的人,他已经证得了,他证得了还没有离开极乐世界,在帮助后学的同修,帮助新往生的。所以,西方世界的补处菩萨就不晓得有多少,补处菩萨超过新往生的人太多太多了,这个情形也是十方诸佛世界所没有的,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有。

  「经云,弥陀涅盘,观音即补佛位,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名众宝普集庄严,其佛灭后,大势至即补佛位,号善住功德宝王如来」。这就说明了西方世界,阿弥陀佛也有灭度;虽然灭度,西方极乐世界只有正法,没有像法,没有末法,当然更没有灭法,这是不可思议之处。但是佛的寿命很长,无量寿,无量是有量的无量,无量是个数目字的单位,阿僧祇个阿僧祇叫一个无量。阿弥陀佛是无量寿,多少个无量,我们不晓得,无量寿。当然不会是无量个无量,因为说无量个无量那就叫无边,经上只说无量寿,没有说无边寿,所以绝对不是无量的无量。这是说的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所现的应身,他会灭度,法身不会灭度,法身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佛的报身是有始无终。佛的应身是有始有终,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多年前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示现的应身,他活八十岁,有始有终。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应身也是有始有终,会灭度的。但是,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后补佛,补处菩萨,像我们这个世界,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补处佛。但是他来这当中有一段很长的距离,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算起,《弥勒下生经》里面讲,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佛在我们这个世间出世,降生。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过了之后,在弥勒佛没出世之前,五十多亿年当中没有佛法,这么长的时间没有佛法。西方世界则不然,阿弥陀佛上午灭度,观音菩萨下午就宣布他成佛了,所以那个地方没有耽误,佛是连着出来的。

  观音菩萨示现成佛,这有名号,他的名号叫「普光功德山王如来」,那个时候的极乐世界也改名字,也不叫极乐世界,它也改了国号。阿弥陀佛叫极乐世界,观音菩萨成佛的时候,它不叫极乐世界,那个世界的名字叫「众宝普集庄严」。众宝普集庄严世界,那个殊胜庄严,跟诸位说,超过现在的极乐世界,这也是观世音菩萨累劫修行,将来成就他的佛国土。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念观音菩萨的人很多,将来与他就有缘了。可是最好还是现在往生,现在不往生,要等到那个时候观音菩萨成佛,那个时间太长了,比等弥勒菩萨不晓得长多少。所以,一定要现在往生,现在求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观音菩萨。将来阿弥陀佛灭度之后,观音菩萨成佛,你是新佛上首弟子,那了不起!

  将来观音菩萨他的化缘尽了的时候,也示现灭度,跟这个情形一样的。佛灭度了之后,大势至菩萨马上就补了佛位。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永远是有现代佛住世,这种殊胜也是他方世界所少有的,这都是佛在经里面告诉我们的,才晓得这个世界的殊胜。这个地方这么好,所以我们的本师才劝告我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教我们要往生。正如同父母爱护子女,有个好的地方要把他送去,这个好学校、好所在;我们老师爱护学生,要有个好的地方,老师一定会为你介绍。释迦牟尼佛对待我们恩德之重,超过世间父母师长,他在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里面,看到这个所在,好,太殊胜了,劝我们赶快往生。

  「复次,释迦一代时教,惟《华严》明一生圆满」,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就是指他老人家当年住世八十年。他是三十岁示现成佛,就是示现成道,然后出来讲经说法,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是八十岁入灭的,所以说法四十九年,这是讲一代时教。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要讲到一生圆满成佛,只有一部经,《华严经》,《华严经》把成佛的因、缘、果都说得清清楚楚。「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中,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思之,思之」!所以本经是《华严经》的归宿。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生成佛,他怎么成佛的?《华严经》最后的一章,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们一生圆满成佛,原来是往生西方世界成佛的。

  你就晓得,本经与《华严经》是同一类的,可以说《华严经》是详细的《弥陀经》,《弥陀经》是简略的《华严经》,同一个目标,同一个归宿。如果你要晓得本经的理论、方法、境界,那都在《华严》上,你要晓得《华严经》最后的成就,那就在本经上,所以《华严》与《弥陀》是一不是二。因此,古人选净土经典,最初是「净土三经」,这是佛讲的;《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跟这个小本《弥陀经》,「净土三经」。后来这些祖师大德们,又把《楞严经》上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加到这里面来,称之为「净土五经」,非常有道理。在过去有些祖师办莲社,有许多同修晚上就作梦,莲社里头报名,有两个人来报名。结果到第二天说出来,大家才晓得那两个人是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所以莲社的莲友头两个就写他们两个人。华严会上普贤为长子,文殊为庶男,华严会上。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净土五经这个选法非常的有道理。

  「蕅公叹曰」,底下就是《要解》里面,蕅益大师非常的感叹,「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这是蕅益大师他老人家读经,有一番感叹。凡夫之人,要能跟等觉菩萨并列,这真是奇谈,这不可思议;换句话说,简直就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这又是事实,凡夫跟补处菩萨确确实实天天在一起,把手同行,所以这是不可测度;测是推测,度是度量,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华严》所禀,禀是禀承的,这是凡是佛教徒都公开承认的,《华严经》在佛教一切经里面,所谓经中之王,根本珐輪。十大宗派都是《华严经》里面分出来的支派,《华严》是总,一切法门是枝叶,哪里晓得《华严经》到最后的归宿,却在这部经里头!

  这个括号是我在此地提醒诸位同修的,「诸佛所说第一经,菩萨所修第一法门」。我这些年在道场里面讲《弥陀经》,我都是这么宣布的,我特别强调,《弥陀经》是一切经里面第一经。不但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所讲的那些经典,它是第一经,乃至于十方一切诸佛所说一切经典,《弥陀经》还是第一经;菩萨无量无边,法门无量无边,这是第一法门。这个我不是胡说的,我也不是说我学这个法门,特别要夸张这个法门,没有这个意思,那就是大妄语。我体会到这点意思,也是从《华严经》上体会的。因为在《华严经》上看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那边学的什么法门?就是学的念佛法门,就是念的阿弥陀佛。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访的什么?参访的是各种不同的法门,各种不同的宗教,他统统参访、去拜访,统统去参观去看。但是他并没有改变他的法门,他还是念他的阿弥陀佛,真正是做到了像《金刚经》上两句话,「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他还是念他的阿弥陀佛,最后还是往生他的西方极乐世界,我是从这里看到的。

  到以后读传记里面,读法照大师传记,又得到一个印证,得到个证明。法照禅师是我们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他在五台山见到文殊、普贤菩萨,就是大圣竹林寺,这是特别因缘,他见到的。菩萨在那里说法,听众有一万多人,有一万多菩萨在听,他见到了。他就是听经完了之后,向文殊菩萨请教,末法时期众生业障深重,应该修什么样的法门才能成就?文殊菩萨就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够体会到,善财童子亲近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必定也是这样教他。因为有大善根之人,不要教他浪费时间,不要耽误他,教他快快的成就;能教他快成就的,只有这个法门。

  所以,我们念佛谱前面有记载五会念佛,这个念法就是文殊菩萨传的,文殊菩萨教给法照的。这个东西,要懂得音乐的,最好是认真的去研究一下。在台湾没有办法推行,台湾是每个道场都有他们的念法,都念成习惯了,你要叫他来改,不好改。在美国,大家还没这个习惯,换句话说,你们还没有成见,来研究这种念佛方法非常之理想。所以这个念佛谱,如果诸位把它研究,真下功夫研究,大家念得很熟的话,可以在美国提倡。我们这个本子也印的不少,可以在此地提倡。开始学最好用钢琴、风琴都可以,先用这个来学,然后再配法器。法器,我们江栋山居士后天到台湾去,我们请他带一套全堂法器。这个要多少钱,恐怕要给他钱,给他带点钱去,买一套全堂法器,就是完全的法器。大概一共有十样的样子,钟、磬、木鱼、铛、铪、鼓、吊钟,统统都有,全套的,买一个全套的。所以念佛谱,劝同修们要认真的来学习,找个对于音乐很内行的人来研究。

  「而天下古今,信尟疑多」,尟就是很少,天下古今信的人少,怀疑的人多,蕅益大师感叹!「辞繁义蚀」,一切大经大论文字太多、太长了,就是太长太多,反而叫经义不能够很明显的呈现在面前。「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这是蕅益大师自己说他写这个《要解》,《要解》是他自己的心血。写这本《要解》,这本《要解》怎么样?简单明了,你容易懂。像莲池大师的《疏钞演义》,就是前面所讲的辞繁义蚀,要很细心的去探讨;这部简单,简单明了,一看就懂。所以,这是大师自己写《要解》的用意,他自己表明了,这也是劝我们「应当发愿也」。

  「行愿品云」,这是《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上说,「是人欲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以致亲属威势,象马珍宝等,悉皆散灭,惟有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剎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这是《行愿品》在末后,普贤菩萨提示我们要觉悟。就是说人命无常,国土危脆,这个世间你一定要觉悟,没有一样是你的。现在眼前是你的,假的,那是暂有,一口气不来,哪一样是你的?正是俗话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有一样是你的。这是真正要觉悟,这是事实,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在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你眼也看不见了,耳也听不到了,身体也没有感觉了,这叫诸根败坏,不起作用。你的亲属都别离了,没有一个人你能带得走的。你的威势,威是威风,势是势力,就是你做了些大官,那些威吓也没有一样能带得走的,那都是假的。

  象马珍宝是你的财富,古印度代表财富的,出门象马,像现在代表财富,你们一出门开的是什么牌的车子,这代表你的财富。也是假的,也不是你的,到那个时候统统都没有了。皆悉散灭,没有一样是你自己的,这是真正要觉悟的。只有一样东西你能带的走,什么东西?愿王,就是你所发的愿,你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可以带去,这个不假,这个不落空。惟有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中这个大愿都领导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既然有愿,佛也有愿,你的愿跟佛的愿相应,你愿意往生,佛愿意来接引。所以到时候不怕不认识路,不怕不晓得方向,这个不怕,临命终时佛来接引。还有要紧的,就是我们往生的意念要坚决、要强,这一点很重要;绝对不贪恋这个娑婆世界,如果有一念贪恋之心,你能不能往生就不可靠了。

  这个意念什么时候建立?现在就要建立,不要等到:我还有很多事情没处理完毕,我现在还不能走。没有一样是自己的,你处理个什么?结果都是迷惑颠倒,自己害了自己。所以一定要觉悟,念念不求别的,就求往生西方世界,这个意念特别的坚强、特别的坚定,一切世间事情随缘。既然随缘,那你就要想到,有这个缘就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不结恶缘,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即使是我的冤家对头,我也给他结善缘,他恨我,我不恨他,这就是结善缘;他迷惑,我不迷惑,他还要在这个娑婆世界轮回,我过几天要到极乐世界去享福去了,我不在这儿轮回了。想到这个地方,世间还有什么过不去的事?还有什么过不去的人?要觉悟,一定要觉悟。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句,「观此则发愿求生,自属当务之急」。这是我们眼前最迫急的大事,谁要能把这桩事情看作他这一生当中唯一的大事,这个人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就不是娑婆世界人。明天没工作,明天没饭吃,这无所谓,小事情,鸡毛蒜皮小事。念念不忘这一句名号,《楞严经》上所说的(《楞严经》上所讲的,那是念佛的宗旨),「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几句话你看多肯定,斩钉断铁的说,这是大事!自古以来,《往生传》里面,念七天七夜,把佛念来往生的多得很,你才晓得这才是大事。

  「经云,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是本经说的。「所谓观音、势至,把手共行」,把手是手牵手,这表示亲密,表示地位平等,手牵着手同行。「文殊、普贤,亲为胜友」,这是在我们中国家户喻晓的的四大菩萨,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哪怕是下品下生,也跟他们在一起。跟他们在一起有什么好处?好处就是底下说的,「则熏陶有自」,天天跟等觉菩萨在一起,不知不觉自己也变成等觉菩萨。「成佛无难」,等觉菩萨就是成佛了,其它地方修行,成佛难,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成佛不难。「此生有幸,获见获闻」,我们这一生是真正有幸运,这一点不假。开经偈里面说,「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这个遭遇不止百千万劫,我们遇到,我们能听到,真正是幸运。「可不愿往生欤」,你真正明白,真正觉悟了,你还不求愿往生吗?没有这个道理!你对这个法门,你没有听到、没有见到,或者你听到、见到,你没有真正理解它,理解得不够彻底,那是另当别论;真正见到、听到,又彻底的了解,晓得它的殊胜,哪有不愿意去的!哪有不快快愿意去的!不但愿意去,还快快的去。这一段是讲的一生成就。

  下面再说「顿超绝待」。「下凡众生,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这个四十一因位是指圆教十住到等觉,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法身大士。这是下凡众生,是下品下生的众生,那个凡夫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一往生西方世界,经上不是讲就圆证三不退吗?圆证三不退就是补处菩萨,所以他就超尽四十一因位。这几句话不能轻易看过,不能含糊笼统看过,为什么?这个真正不可思议。所以一般人,教下人听到的时候,他真是惊怖,他恐怖、他吃惊,这不可能的事情!譬如在从前专制时代,一个普通老百姓就跟皇帝两个平起平坐,这不可能的事情,哪有这种事情?这个话的含义就类似这样的情形,没有法子能想象的。

  「谓是凡夫,却不历异生,必补佛位,与观音势至无别」。谓是凡夫,你要说他是凡夫,下品下生是凡夫,凡夫跟观音、势至没有两样,他一生一定证得,这个奇怪!「若谓是一生补处,却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觉菩萨」,你要说他是一生补处也不行,他现在是凡夫,他确实是凡夫,他不是等觉菩萨;不是等觉菩萨,他又能跟等觉菩萨平起平坐。所以底下讲,「此皆教网所不能收」,教网就是一般经典里面,没有办法收容,因为一般经典没这个讲法。等觉就是等觉,凡夫就是凡夫,凡夫绝对不是等觉,决定不能跟等觉菩萨在一起,所以教网所不能收。「剎网所不能例」,剎是什么?是诸佛国土。就是一切诸佛国土里头没有这个例子,你在其它国土里头,凡夫只能跟凡夫在一起,凡夫没有办法跟圣人在一起。我们这个地球上也是凡圣同居土,我们凡夫见不到圣人。

  所以,像刚才我跟诸位讲的,我们四祖法照禅师在五台山见到文殊、普贤,这也证明是凡圣同居土。可是他有缘见到,我们到五台山就见不到,他是个很偶然的机缘遇到了。他这个缘分,传记里面写得很清楚,他是有一天早晨吃粥的时候,从前丛林里面吃饭都用钵,钵里面是稀饭。他吃粥的时候,低头往钵里一看,钵里面有境界,就是五台山,就好像电视一样,看电视屏幕一样。他在钵里面看五台山看得清清楚楚,看到这里面有很大的庙,庙的名字都看得清楚,叫大圣竹林寺;看到文殊、普贤在说法,有一万多菩萨在围绕,他看到这个情形。看到之后,他也没说,他也没告诉人,他就发心朝五台山。到了五台山,因为他看到那个境界看得很清楚,所以一去,境界就现前,那个路子很熟,以前看过的。他彷佛认得那个路,他就照那个路走去,果然被他找到了。找到之后,他还每个岔路都做记号,下次好来,别迷了路。结果离开之后,再回头一看,没有了,再没有了。

  诸位在台湾,常常在台湾作佛事,拜忏,三昧水忏。三昧水忏的缘起是悟达国师,唐朝时候的人,他是膝盖上害了个人面疮,是个阿罗汉用三昧水把它洗好的,治好的。阿罗汉住在哪里?住在四川。他那个时候告诉他,你将来有大难的时候,你来找我。告诉他,他在四川什么地方,那个地方有两棵松树,你到那个松树底下去喊我,我就来。所以他到那里去,结果他一叫迦诺迦尊者,道场就现前。他的人面疮治好之后,下了山,回头再一看,没有了,一片荒山。凡圣同居土,不是有特别的因缘见不到,十方世界都是如此,天上也不例外。

  佛经上讲得很清楚,四禅天是凡圣同居土,我们娑婆世界有三个地方是凡圣同居土,我们人间是凡圣同居土,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兜率天弥勒菩萨在那里,但是兜率天人见不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也不跟兜率天人在一起;就好像我们人间文殊、普贤道场一样,我们见不到他,他也不跟我们在一起。还有就是四禅天,四禅天里面有五不还天,那是三果圣人修行的道场,跟四禅天人也不见面的,所以四禅天人也见不到五不还天的净居天人,见不到的。所以,十方世界都没有这个情形,唯独西方极乐世界,等觉菩萨不必说了,以下每个阶层的菩萨,跟凡夫一天到晚打成一片,统统在一起,这是一切剎土里面没有的事情。所以,释迦牟尼佛不劝我们往生其它佛国土,劝我们到西方佛国土,有道理!这个地方决定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阿弥陀经要解  (第九集)  1993/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01-007-0009

  大段第三段,「顿超绝待」,从这里看起。前面我们将「进德劝愿,一生成佛」,这都是本经重要的义趣,已经介绍过了。这一段也非常重要,足以见到这个法门的殊胜,不可思议。「下凡众生,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谓是凡夫,却不历异生,必补佛位,与观音、势至无别,若谓是一生补处,却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觉菩萨,此皆教网所不能收,剎网所不能例」。我们上一次讨论到这个地方。

  佛法里面最殊胜的是顿教、是圆教,本经正如同窥基大师所说的,至圆至顿,至就是到了极处,圆到了极处,顿到了极处。所以,在一切经论当中,就是佛的言教里面,没有法子来说,所以不能收,无法收拾。为什么?前面已经说过,下品下生的凡夫,那是真的凡夫,不是假的,可是一往生他立刻就圆证三不退。说圆证三不退不可思议,如果单单讲三不退,我们前面曾经说过,只要是圆教初住菩萨,就可以说他是三不退了。但是圆证三不退,最低限度要十地菩萨,才可以称之为圆证三不退。十住、十行、十回向虽然有三不退,还没有圆满,所以圆满的三不退,最低限度是法云地的菩萨,等觉菩萨。换句话说,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真的,不是假的,他天天可以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些等觉菩萨在一块,他要不圆证三不退,怎么能跟这些人在一起?

  古德论疏里面常讲,「与观音、势至把手同行」,把手是手牵着手在一块走,散散步,地位不平等做不到。所以,圆证我们特别要注意那个圆字,这是真正不可思议。虽然跟补处菩萨在一起,他又不是补处菩萨,他是个道地道地的凡夫。像这种情形,十方诸佛所讲的经教,都是有等级的,都是有次第的,没有这种事情;十方诸佛的剎土,也没这个事情,所以说是剎网所不能例。

  下面又说「当知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最难透脱,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这几句话相当的重要。「大事因缘」是什么?就是佛在《法华经》里面所说的,「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到这个世间来,来是教我们成佛的,教我们恢复我们自己本来面目的,这是大事,其余是小事,小事之小事。像这些事理,全都在《华严经》上。所以,我们这个地方,道场虽小,我们准备在明年来讲大经,讲《华严经》。这些实实在在的事理,都要认真的来讨论,然后我们才能够断疑生信。

  同居这一关是大关,的确不容易透脱,透是讲智慧,就是你看破;脱是脱离,就是超越,实实在在是难。我们今天这个地球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这个世间的确有等觉菩萨住在此地,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大家都晓得的,还有弥勒菩萨,这五位是诸位非常熟悉的,都住在我们地球上。其余这些声闻、缘觉,那数量就更多了,我们见不到他们,他们也不来找我们,虽然都居住在这个地球上,彼此不见面。十方诸佛的净土,凡圣同居土,大概都是这样。所以,唯独西方同居土很特别,例外,他这些等觉菩萨跟凡夫天天打成一片,天天在一起;这是唯独西方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不一样。西方有什么好处?好处太大太大了!能与这些等觉菩萨常常在一块,诸位想想,哪里还会有邪魔外道?不可能有了。这个时节因缘纯粹是正法,不像我们现在有像法、有末法,等觉菩萨在一块,统统是正法。所以不会有邪知邪见的,不会有魔王外道来冒充佛法,像《楞严经》所说的,「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西方世界绝对没有邪师,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要真正的明了。

  这几天也常常有些同修来问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具足百分之百的信心、愿心,这才能去。谁具足一个圆圆满满的信愿,他这一生决定往生,这要明了,要真正明了。「此」就是指这一桩事,这个道理,事、理都明了了,方能深信弥陀愿力,正如同阿弥陀佛在《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四十八愿,真正不可思议。你相信佛力,然后你才能相信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凭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凭念阿弥陀佛。我们凭什么成佛?也就凭念阿弥陀佛,这个妙!如果你再问,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佛的?我告诉诸位,释迦牟尼佛也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得很详细,的确不错。那么你们再问,阿弥陀佛是怎么成佛的?我再告诉你,阿弥陀佛也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实在不可思议!

  你信持名,才相信我们自己心体本不可思议。因为西方净土,阿弥陀佛不在我们心体之外,是我们心性变现出来的境界,所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我们讲《地藏经》的时候,《地藏经》的经本前面,有一段《华严经》上觉林菩萨的偈子。那是在夜摩天宫,觉林菩萨赞佛的偈子,就说得很清楚。「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西方净土阿弥陀佛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性不可思议。真正透彻理解这个道理,你对于往生西方世界的信心自然就百分之百,一点折扣都不会打。为什么?决定可能,西方世界是我自己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自己现、自己变的,焉能不生。除非你不相信,那就没法子,所以具足信愿决定往生。

  往生西方世界,所得的利益,就正如同佛经所说,「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什么叫大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大愿。「经中应当二字,即指深信,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即为净土指南,由此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这是把信愿行,行也透出来了。所以,你要是信得不深,你这个愿就发不起来,纵然有愿,愿不真切,愿不真、不切,所以一定要发真实的大愿。什么样的愿才是真?念念都想求生西方世界,对于娑婆世界没有一丝毫的留恋,这才叫是真正的愿心,娑婆世界决定没有留恋。念念当中,就是我们念佛,句句佛号都是求生净土,所以这个法门,古人也说过,叫不回向法门。修其它的法门都要回向,这个法门为什么不回向?因为你声声佛号都是回向。我为什么念这句阿弥陀佛?为了求生净土,念念都是为求生净土,换句话说,念念都是回向。

  经文里面重要的字,决定不能够疏忽,佛在这个经上,三次劝我们发愿,真是一而再,再而三。发愿就是无上菩提,无上菩提是圆教的佛,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因为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信、愿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几个人能真正知道这桩事?如果知道了,换句话说,你这一生就有成佛的机会,就具足圆满菩提的机会。换句话说,你自己愿不愿意掌握这个机会?假如愿意掌握这个机会,你这一生成就了,这在自己。正如同经上所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今天知道这桩事情,是因缘具足了;换句话说,本身你有没有善根,有没有福德。什么叫善根福德?我再简单的说一说,你听了这个法门,真正听清楚了,你相信了,你接受了,这是善根,依教奉行是福德,肯做是福;真正能够理解,所谓信愿是善根,实行是福德。听了之后一定要信、要愿,要依教奉行,你一生成佛,所以这就是净土的指南。

  「由此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这句话也很重要。什么叫正行?我们明了了,原来正行是要真正通达教义,建立信愿,这才是正行。不是正行是什么?不是正行就是古人所讲的盲修瞎练,有行无解,这不是正行。所以有多少念佛的人,你说他信不信?他也信,愿不愿?他也很愿,他也愿意往生。真的叫他往生,他又怕死,他又舍不得离开这个世间。人在病的时候,还不念佛求往生,甚至于病的时候,不准人家帮他念阿弥陀佛,说念阿弥陀佛就要死了,这个不可以,赶紧念观音菩萨、念药师佛,好救他回来。这就说明什么?他的信与愿都不是真的,真的要走了,他舍不得,不干了,马上后悔,这就坏了。所以,一个真正念佛人,有病怎么样?有病不看医生,不吃药,念阿弥陀佛赶紧求往生,这是绝对正确的。你要真正相信佛法,佛法就是如此。如果你这个命,依报还没有尽,你念佛病就好了;如果寿命到了,大限到了,那念佛正好走,不要找任何麻烦。这是对佛法有决定信愿的人,他才能做得到,这叫做正信。

  再看下面的讲义,「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念佛要念多少句才能往生?一句都能往生,可见得往生不往生,不在乎念佛多少。蕅益大师说得很清楚,「得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没有说念佛,没有说念佛多少;但是品位高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那就由于持名之浅深了。他这个人到临终才相信、才发愿,他才念了一声、十声,当然品位很低,所以说下品下生,他品位低。我们在座的同修,你们念佛不往生则已,要是往生决不是下品下生。何以晓得你们不是下品下生?因为你们念的佛念得多,你不是念的一念、十念,你念佛念得多。所以,不往生则已,一往生西方净土,至少也是下品中生、下品上生;功夫再高的人,中品下生、中品中生、中品上生;再往上去是上品下生、上品中生、上品上生,凡圣同居土。

  大概凡圣同居土中品以上的,都能够预知时至。如果是上品功夫的,那可以说往生自在,就能做到往生自在。所以,这个法门不必到一心不乱,就有这样殊胜的功德,这样好的利益,这是任何法门里面所没有的。如果真正讲念到一心不乱,要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很难,太难太难;要讲带业往生,真的人人都做得到,没有一个人做不到;换句话说,西方世界凡圣同居土,是每个众生都有资格的。可是怎么样?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够遇到这个机会,真正遇到这个经,遇到这个好的批注,遇到这个法师讲得这么清清楚楚,这个缘不容易,实实在在的难得。这也是福报,多生多劫修来的福德因缘。遇不到的时候你不知道,空过了,一生空过耽误了;遇到之后能信、能愿,我们这一生就成就了。

  底下这个话说,「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心为要,正与此同」。这一段话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我刚才讲过。所以我们自己常常要反省反省,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愿,真的信了,真的有愿。现在讲的,嘴巴讲的是满好听的,实际上未必。为什么?假如有个大难临头的时候,他还要顾生死,他不想死,他不想走了,这就是信愿都有问题。譬如说我们在这个地方念佛,念佛的目的是求往生,这个房子忽然起火了,一个大地震来了,赶快往外头跑,去避难去了,信愿全无!平常讲的我要发愿,我要求往生,到时候都是假的,全是假的。这就是功夫,这就看你真心!

  一个人真心的时候,他真的如如不动,这正好,机会到了,往生的机会到了,一心一意的加紧念佛,他就走了。信愿不容易!不要看得那么简单。所以我们自己真的认真一反省、一检点,我们自己的信愿能打几分?恐怕都不及格。这是我特别要提醒诸位同修的,就是念念之中要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念念都是求生净土。一有这个机会,马上就把握住,欢欢喜喜求往生,绝对不愿意再在这个娑婆世界多待一天。这世界苦,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应当要觉悟。请看下面这一大段,这个大段是正宗分的第三段,讲到行。「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前面讲过劝信、劝愿,这一段要劝我们修行。经文从: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段经文。首先我们来看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讲的「不得生者」,哪些人不得生?不得生的人,诸位要知道,不是他不念佛,不修净土,这是讲念佛修净土而不得生的;不相信净土,不念佛的人,当然不生!这是说信佛、念佛,求生净土,而不得生的,说这个。这就是『善根』与『福德』了,善根少的、福德少的不得生。「善根」是什么?「菩提正道」,就是「亲因缘,二乘人少」,二乘是阿罗汉与辟支佛。他怎么少善根?他没有菩提,他没有法身,只有半个解脱;换句话说,声闻、缘觉没有智慧,般若智慧没有现前,他只有相当深的定功,九次第定。凭这个定功能够断见思烦恼,超越六道轮回,但是它不能见性,它不能破无明;诸位要记住,定不能破无明,定只能够断烦恼,不能破无明。破无明一定要开智慧,经上常讲「照见五蕴皆空」,照见才能破无明。所以,他没有般若智慧,成佛般若智慧是亲因缘,二乘人少。「福德」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叫助缘,助缘人天少。由此可知,这是「善根」的力量薄弱,「福德」的力量也薄弱,没有办法成就自己的信愿。薄弱怎么样?他就有贪恋,他就放不下,这是障碍自己的往生。

  下面再详细的做个简单批注,说「二乘但求自利,得少为足」,二乘人的目标就是厌离三界六道。轮回太苦了,所以他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了生死出三界,他真的一出三界他就很满足了,目的达到了,他不发菩提心,菩提心是往生的正因。所以「不发菩提心,故善根少,人天虽修六度,但求人天福乐,未了无为,未得无漏,故福德少,皆不得生净土」,这个我一念就可以了,意思刚才都讲过。下面说,「惟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这几句里面最重要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修善根?如何修福德?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具足了,念佛是多善根,也是多福德。但是,一定要信愿持名,诸位要好好的体会我刚才所讲的意思,是真的信,是真的愿,一点都不假。我用这样的心,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那你句句名号都具足不可思议的善根、福德。这个话说得很容易,真正具足的人并不多。

  我们常讲一心执持名号,果然做到一心执持名号,一定是具足百分之百的信愿。像我刚才所举的比喻,我们在念佛,房子起火了,他如如不动,像若无其事一样的。他一心执持名号,绝对不会跑到外面去,还要跑到外面去,他就二心了,他还有个心去逃命;他没有二心,这是个机缘,正好在这个机缘往生。诸位要晓得,这不是自杀,不是自己故意放一把火,我在这里念佛求往生,那个不可以的,那是绝对错误的。所以,并不是有意,心清净,样样明了,如如不动,一心一意决定求生净土,这才叫做一心执持名号。可见得不容易,心里只有一句名号,没有第二个念头。这是说明,你应该怎样去修善根,怎样修福德,这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下面这一段,「显示正行持名三要」,这就说得更清楚了。「信愿具足,常修二时课」,常是讲日常生活,平常,你每天早晚功课不间断,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所以,早晚课不要定得很多。为什么?定得很多,如果你事情忙了,你就做不了,做不了又要向佛菩萨那里去告假:我今天少做一点,我明天来补。到明天就更多了,又做不完了,拖了几天,算了:菩萨,你原谅我,我没办法,我做不了,不做!这就是自己给自己打妄语。所以你们建立早晚课,我劝你们早晚都修十念法,因为十念法,两、三分钟就可以了,时间很短,你决定可以做得到。早晨起来的时候,漱了口,洗了脸,在佛菩萨像面前拜三拜,就十念。十念的时候,尽一口气为一念,合掌之后,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口气叫一念。这一念当中佛号多少不拘,每个人的气长短不一样,不拘,尽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口气叫十念。晚上在睡觉之前,也念十声佛号,修十念法。

  什么叫功夫?不间断叫功夫,一间断就不叫功夫。功夫就是养成习惯,一生当中没有一天间断,这叫功夫,所以叫常课。千万不要想好看,我要念多少经,要念多少咒,要念多少声佛号,要拜多少拜佛,结果一样也搞不成。所以,在家的同修要认真的修十念法。「精进结七时」,每年学佛的同修,最好能够在一起打几个佛七,这要看个人的时节因缘。譬如有假期大家在一起结七念佛,如果七天的假期很难得到,一天也好。我在旧金山遇到有个同修,这夫妻两个都很认真念佛,他们每个星期一定念一天佛。他一个星期有一天休假,有一天休假的时候,他夫妻两个轮流,先生念佛,事情就是太太做,烧饭什么的,先生这一天就念一整天佛,什么事不做,太太护持;到第二个星期,太太念佛,先生护持。他们两个是轮流的,也很难得。等于说两个礼拜他们打一天的佛七,这叫佛一,不打佛七,念一天佛,非常非常的难得。所以,有时间就念佛。

  我在此地跟同修们建议,可依《西方确指》办法,《西方确指》我跟《西方公据》合订在一起,诸位可以参考。《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他是从西方极乐世界来的,来度他前生的几个同修。他们从前是在一块修行的,他往生了,这几个人还搞到邪门外道里面去,一天到晚在驾乩扶鸾。他看到不忍心,回过头来,从鸾坛里面出现,把过去的因缘说明,他来教他们。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在这本书第二十三面,给无朽的一番开示。他的方法很简单、很理想,很适合于我们现代人修学。他是一堂课就是一支香,我们现在讲一支香,一支香我们用长香的话,大概是一个半小时,短的香大概是四十分钟。

  所以,一支香是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就算是一节课。这一节课里面他规定的是一卷《弥陀经》,三遍往生咒,一千声佛号,他是这么规定的。你一天你修一支香也可以,修两支香也可以,看你自己的时间。如果你自己有充分的时间,你一天可以修十二支香,十二支香就是昼夜,那叫精进佛七。但是每一支香的课程完全相同,这一支香课修完了之后,譬如说一卷《弥陀经》,三遍往生咒,一千声佛号念完了,念完再拜佛,拜个几十拜,这也看自己的时间长短,都没有一定。他用这个方法来修。这个方法修,自己修很方便,大家在一块共修也很方便,仪规简单,一点不复杂。

  我在台北图书馆,现在组织了个念佛会,每个星期共修一天,星期天大家在一块儿共修。我们共修的时间是两支香,上午一支香,当中是上供,上供完了之后,都在图书馆吃饭,吃完饭之后,下午再一支香。所以,我们现在是修两支香,就是念佛念三个小时,念完佛之后拜佛。我们拜佛的时候,也没有引磬,也没有木鱼。为什么?各人自己拜,每个人的速度不一样,总要拜得很舒服,也随他,没有定一定要拜多少拜,没定。课程完了,你拜十拜也好,拜二十拜也好,拜一百拜也好,没有人管你。拜完了之后,你就可以离开。所以非常的安静,彼此互相,虽然大家在一块共修,没有干扰,没有感觉到什么不方便。我觉得这个方法很理想,非常适合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从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的修行方法。所以是信愿具足。

  第二就是行,行就是「执持名号」,执持名号是「善中善,福中福」。为什么是善中善?这与菩提心有关系。「发菩提心」,括号里面说「具足五种菩提心」,五种菩提心我在此地省略掉了。从发心菩提、出到菩提,这个诸位可以参考《要解》,好在《要解》你们诸位每个人都有,尤其圆瑛法师的《要解讲义》,也注得非常的清楚,都是很好的参考数据。「经云,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盘界」,这是足以证明念佛是善根,佛为我们说的。念佛何以是修福?因为它「具足万德,一心念佛,百行齐修」,这个百不是数目字,是圆满的意思;换句话说,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在其中,一个也不漏。我们通常讲无量法门,讲八万四千法门,此地用百来做代表,就是它表示一个圆满的数字。

  「经云,闻无量寿佛名,一心诵持,此人当得无量之福」,这也是佛为我们做证明,念佛是行。可见得我们要想修多善根,我们要想修多福德,用什么方法修?念佛就好。所以,你要是果然具足了信愿持名,这个人就是多善根、多福德之人。所以修这个法门不怕了,其它的法门说我没有钱,我不能修福,不能做功德;这个法门不要花钱,也不浪费你时间,也不耽误你工作,到哪里去找这个法门!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教你一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问题就是你信不信?你肯不肯干?关键在这个地方。

  再请看底下,下面所说的,「善男女者,不论在家出家,贵贱老少,六趣四生」。这前头容易懂,六趣就是六道,四生是讲胎卵湿化,这就是包括了一切众生。「但闻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这个闻里面包括了信愿,你闻了你就相信,你就发愿,那你是多生多劫的善根在今天成熟了。哪怕你在这个世间做有极重的罪业,「五逆十恶之人,皆名善也」,这是不可思议。现在我这一生作五逆十恶,堕阿鼻地狱的罪业,可是我在还没死之前,听到这个念佛的法门,听到阿弥陀佛,听了就相信、就发愿,你多生多劫的善根还是成熟了,还是可以往生,这是一定要知道的。

  「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也」。这一句也是特别特别的重要。有许许多多同修,他总认为念佛怕还靠不住,还带一点禅,听说古人讲的,「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他做老虎还不甘心,头上还要长角,那有什么办法?那就没法子。甚至于现在密宗很盛行,密教也提倡修净土,密净双修,或者是密、禅、净三修,这没法子了。此地祖师告诉我们,单刀直入,一门成就,不要去搞观想了。密也包括在观想里面,因为密是三密相应,它要持咒、结印、观想;参究是讲的禅。所以就是教给你,把那些禅、教、密、律,统统放在一边,一心念佛就好!这个法门简单容易到了极处,直截了当,确实如此。所以,诸位是要真正肯发心,你们现在在此地研究讲经,开头学几部,学个几部小经,打个基础。将来准备学什么东西?弘扬什么东西?专弘《弥陀经》。

  美国有多大?我们要是每个地方每个都市里头,都要给它讲《弥陀经》,我们人手不够,统统出去都不够;何况除了美国,还有其它的国家。所以,希望我们将来这个小团体,专讲《阿弥陀经》的;在一块专修弥陀法门,专讲《阿弥陀经》,各个都是《阿弥陀经》的权威,这个有意义。将来全世界人家一提,「我们想听听《弥陀经》」,他一定到达拉斯来请法师去讲。你们在家居士也是法师,法师不管出家、在家,不管男子、女人,只要出去给人家讲《弥陀经》,都是法师,都是阿弥陀佛的代表。希望大家要把这个经,理、事都要讲到透彻,真正能够解答初学、老修的疑难,都能够解答,帮他解决;帮助他断疑生信,帮助他发愿持名,那我们这个团体就很有意义了。这个道场就是十方诸佛之所护念,一切龙天善神之所拥护这一个道场。佛法里面,这个法门最殊胜,这个道场也在一切道场当中最为殊胜。不但在地球上,在十方诸佛国土里面,这个道场也是最为殊胜的道场,我们要能够记取这点。

  下面「别明三慧」,说「具足三资方名闻慧」,三慧是大乘菩萨所修的,闻、思、修三慧。具足三资,资是资粮,换句话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个基本条件,缺一个都不可以。这三个基本条件,就是前面所讲的「信愿行」,行就是持名,要具足这三个条件,这才叫闻慧。可见得三个条件当中,你有一个还缺少两个,不叫闻慧;具足两个缺少一个,也不叫闻慧;一定要三个条件统统具足,才叫闻慧。「净念相继,无有间断」,这叫思慧,净是讲清净心,心里头不杂一个妄念,心里面不起一个妄想,这叫净。念是什么?念阿弥陀佛。相继是不断,继续不断,无有间断,这叫思慧。底下小注里头说,「决志求生,如子忆母,无时暂忘」,这叫「事持」,我们执持名号,这叫事持。这里面带着有很高、很纯的感情,像母子一样的相忆,念念不忘,这也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的比喻。第二,「心作心是,心境一如,能所不二」,这是「理持」,这个比较深。这一句是从《观无量寿经》里面,佛所给我们讲的经义,这是理持。什么叫事持?什么叫理持?完全在用心的不一样,就是觉观不相同,这里面分事理。

  「克期办事,利根一日即不乱,中下不定」,就是从二日到七日,二、三、四、五、六、七,不一定。「但能一心,皆得往生」,这叫做修慧。你看闻思修这三慧在净土宗念佛人的讲法,这是我们要晓得的。克期是限定时间,譬如打佛七,限定在七天当中我就要成就;七天当中我就要得一心不乱,七天当中我就要成功夫一片,这叫做克期办事。《弥陀经》里面给我们的时间,就是七天,若一日至若七日。所以诸位要想想,这个经义、理论、方法、境界,如果你要是一无所知,怎么能打佛七?打佛七,集合大家在一起念佛,统统叫盲修瞎练,虽然口里念这句佛号,它不相应。所以,一定要懂得经义,要懂理论,要懂方法,要知道境界。好比我们出去旅行,在旅行之前,做充分的准备。这个地方虽然没去过,我们打开地图,找有经验的人,缘图详详细细给我们讲解,全都明白了,明天再出发,在指定的、克定的期限当中,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如果事前没有充分的准备,或者路上遇到困难,或者走到岔路上去,迷失道路了,自己都不晓得。所以,经不可不读,不可不讲。底下再介绍「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这一句,是我们这部经里面的中心;换句话说,这部经教我们所修的,就是修一心不乱。「一心圆具三学、三慧、三资粮」,首先说明一心不乱的功德,然后你对一心不乱才能产生兴趣。圆是圆满,具是具足,样样都不缺。三学是小乘法戒、定、慧,只要你得一心,戒圆满具足,定也圆满具足,慧也圆满具足,不必另外再去修戒定慧。你看一句佛号真正不得了,不但具足了小乘的戒定慧,同时也具足了大乘的闻思修。刚刚讲过,大乘菩萨所修的闻思修三慧,它也具足。三资粮是我们本法门要求的条件,信愿持名。这一句深意就是说明了,一句阿弥陀佛,把所有的法门统统包括了;因为二乘所有法门不出三学,大乘一切法门不出三慧,全都包括了。

  底下再说一心,「我执亡,不为见思所乱,为事一心」,这是讲的功夫。念佛念到把我忘掉了,我执破了,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到后面还要谈。见惑,三界有八十八品,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是见惑。思惑是烦恼,贪、瞋、痴、慢、疑,三界九地一共有八十一品,统统都断尽,这叫事一心不乱。所以,事一心不乱等于阿罗汉,阿罗汉、辟支佛、圆教七信菩萨,也是这个境界,也是断见思的境界。所以,相当于小乘的阿罗汉、辟支佛、圆七信的菩萨,他们都是属于事一心不乱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

  如果念到法执也破了,「不为二边所乱」,这叫「理一心」,这是开智慧了。为什么?没有慧观不能破法执,法执在禅家里面就是照见。像《般若心经》里面讲的,「照见五蕴皆空」,照见就是破法执;五蕴是法,五蕴皆空就是破法执。当然这个境界,这是理一心的境界,这个境界高,生到西方净土,生实报庄严土。声闻、缘觉没有这个能力,圆教是初住以上的菩萨,别教是初地以上,这是理一心。末后讲,参考讲义第二百二十二页注解,这个《讲义》是圆瑛法师的《讲义》,诸位都有,就是圆瑛法师《弥陀经要解讲义》,他这里面讲一心不乱,注得很清楚。「七日不乱后无更趋惑造业之事」,这是一定要记住。因为有许多人,他不懂道理,他也不明境界,参加一个佛七,结果回来怎么样?他就产生了增上慢。什么叫增上慢?慢是贡高我慢,增上慢是没有得到,自己以为得到了。他念了几天佛,我这个几天得到一心了,得一心不乱了。这两天?这两天退掉了,真的是得到了,得到以后又退掉了。这不是真的,这是增上慢。

  经论上,祖师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一心得到之后决定不失掉,这叫真正得到。所以得到之后又失掉了,说实在话那叫什么?轻安。念佛念得很如法的时候,这时候烦恼不起现行,身心很愉快,轻安。甚至于念着念着,有很多念佛人都有这个经验,念到感觉到自己身体都没有了。这样非常之舒服,感觉到身体都没有了,这是轻安的境界,不是一心。这个境界会失掉的,保持不久,会失掉的;如果真正得一心,不会失掉。所以特别在此地提醒我们,七天不乱后更无趋惑,趋惑就是起惑,就是迷惑、造业,不会迷惑,不会造业,这才证明是真正得一心。所以,千万不要误会了,没有得到以为得到。这都是对于教义、理论、方法、境界不明了,所造成的误会。

  下面说「不论事持、理持」,就是持名这个方法有这么两种,不管你是用哪一种。事持的,你对于佛法理论知道的不多,你还没有到这个境界;理持,对这个道理、事实的真相、境界,可以说是相当相当的理解,才能做到理持。当然理持,伏烦恼是比较上容易;换句话说,样样事情他看得破,他能放得下。事持里面是放下,没能看破,理持里面是看破又放下,所以他的功夫比较上容易成就。要到什么境界?要「持至伏除烦恼」,就是不管你是用事持、是理持,这两种念的方法,一定要先伏烦恼,伏烦恼就是功夫成片。「乃至见思先尽」,尽就是断烦恼,见思烦恼断了,那就是事一心。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心开见本性佛,就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要念到明心见性,那就叫理一心不乱。两种持法都能达到,但是理持快,事持比较慢,这是一定道理。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大经大论?就是想理论、方法、境界统统搞明白了,我们的念佛是理持,快!这个得一心的速度会加快。

  「事持,闻说念佛法门,可以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深信不疑」,这都是讲方法里头重要的纲领。什么叫事持?什么叫理持?「一心系念,句句分明,念念相续,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更无二念,即以一念而除众念,由未达理,故曰事持」。这就是讲,一句佛号,一心一意就念这句佛号,二六时中不要间断;对于阿弥陀佛决定相信,没有疑惑,发愿往生,这样念佛就叫事持。所以,我们今天用录音带来帮助我们念佛,这都是属于事持。什么叫理持?理持就涉及到相当深度的理论了。

  「闻说念佛法门,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是很深很深的境界,确实是如此。「深信不疑,一心持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极而空,能所双忘,心佛一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由达理故,是曰理持」。这是讲理持的境界,这里面句句都有相当的深度。「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说的。要念到能所双忘,心佛一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问这个时候念不念?决定念!这一句佛号就像事持一样,二六时中绝无间断。虽然念,他不执着能念、所念,所以是能所皆空,这才叫做无念而念。相上讲有念,念,理上讲无念,理事不二,理事无碍,他是入了这样的境界,这才叫理持。所以,无论是事持、是理持,当然理持,他懂的东西多,他真看破了,才能够入理,所以他证一心的速度快,他证的品位也高,这是必然的道理。

  下面说「一心不乱该括观经三心」,这也许就是怕的是有人疑惑,大乘佛法都是以菩提心为基础;换句话说,它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菩提心怎么能成就?一心不乱是不是菩提心?一心不乱就是菩提心,不但是菩提心,而且是圆满的菩提心。《观无量寿经》里面,佛给我们讲菩提心,他分三方面来说,第一叫「至诚心」,诚到了极处叫至诚。跟我们儒家所讲的诚意是一个意思,意就是心,心就是意,所以诚意是菩提心。诚意而后正心,儒家讲正心,佛法里面讲「深心、发愿回向心」,就是正心。儒家是把这两条归纳成一条,佛法是把正心开作两条。要晓得,至诚心是菩提心的体,深心跟发愿回向心是菩提心的作用,有体、有用。深心是什么心?实际上讲就是清净心,好善好德的心,这是属于自受用的,对自己的;发愿回向心就是大悲心,是对别人的。所以,对于别人要慈悲,对于自己要清净,要好善好德,这是菩提心的自受用与他受用。在儒家,把这两个合并成一个,就叫正心。

  发愿回向心里面包括了三种回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叫「回向真如,回向佛道,回向众生」。可见得菩萨修行,心心念念不为我,不为我所,不为自己,起心动念都是为菩提,都是为众生,这个心才大!括号里面讲的「直心、大悲心」,这是《大乘起信论》里面所讲的菩提心。《起信论》里面讲的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我们把这两种讲法合在一起,大家一看,意思更清楚、更明白。《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就是《观经》里面所讲的至诚心。深心是一样的,《起信论》讲深心,《观经》也讲深心。下面一条,就是《观经》里面讲的是发愿回向心,《起信论》里面讲的是大悲心。所以,大悲心就是发愿回向心,发愿回向心就是大悲心;简单的说,大悲心就是念念都为一切众生,救度一切众生。

  「妙行胜果,不可思议」,妙行就是执持名号,前面给你讲的理念、事念,克期取证,这是妙行。果报太殊胜了,底下我们要讨论这个问题。第一个是「临终除障」,障当然就是障碍,佛法里面,通常这个障碍两个字,它有讲法的;障就是烦恼,碍就是所知,二障!烦恼障与所知障,所以障碍就是讲的烦恼、所知。「往生极乐」,「临命终时」什么障碍都障碍不了。为什么?临终的时候是「圣众来迎」,你见到观音、势至,或者见到西方三圣来接引你往生,所以你没有障碍。这是佛力,这一条是佛力。下面这一条是自力,自己一定要「心不颠倒」,佛来迎的时候,欢欢喜喜跟他一道去,这样才行。否则的话,佛来迎接你,你不愿意去,你还说你还有很多事情没处理,还有好多事情没交代。

  这真正是不可思议。「我见是利」,这是释迦牟尼佛劝我们,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利是利益,这个利益太大太大了,释迦牟尼佛亲眼见到的,他不欺骗我们。什么样的利益?「横超五浊」,这个不简单,五浊恶世、三界六道,好不容易超越,这个方法能横超,很容易的超越了。「终时无倒」,就是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什么叫心不颠倒?这里说了,「第六意识已不行」,就是第六意识不能控制。「第八识习气乱发」,这叫颠倒。一个人到临命终的时候,确实是这个现象,因为他眼睛看不见了,眼识没有了,眼识先舍掉;耳朵也听不见了,耳识也舍掉。乃至于鼻舌身,第六意识也没有分别了,第七识这时候也没有执着了,统统舍掉。剩下来什么?剩下来阿赖耶识里头的习气种子,这时候前面六、七识不能控制的时候,它就乱发。乱发这时候麻烦在哪里?你阿赖耶里习气,哪个习气力量最大的,它就先起作用。

  所以,为什么教你平常要天天念佛,就希望阿赖耶里头的习气,我这个习气最重,力量最大,将来要乱发的时候,它先发出来,它先发出来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每天念佛道理就是在此地,就是怕临命终时,第六意识、第七识一下不管事的时候,阿赖耶识不能控制,无量劫所含藏的善恶种子,在这里头乱发,这个事情麻烦了。这桩事情就在我们现前都可以考验,这是我们自己要警惕的。为什么?我们每天晚上睡觉会作梦,你在作梦的时候就是如此,第六意识不能控制,六、七不起作用,阿赖耶里头种子就起现行,就乱发。你看你做的是什么梦?你如果晓得你作梦中境界,你就知道人断了气之后,那个现象可怕,出不了六道。如果每天晚上作梦都梦到念佛,那就好了,那就证明什么?你阿赖耶里头念佛的种子有了力量,除非阿赖耶种子习气不爆发,一爆发就是念佛的。这个可以从你晚上作梦当中能够得到,能够晓得这个消息,这是我们不能不留意的。

  要不是经常作梦,梦到念佛、拜佛、礼佛、闻法,都在三宝边事,往生就难,真难!所以,为什么要教你一心称念,因为一心的力量最大,印象最深,阿赖耶里头这个种子它有力量,它先起现行,它印象最深,它忘不了,随时随刻都忘不了它,它才会起作用。真正把这个事情明白了,透彻理解了,你才晓得这才是我们一生终身大事。其它的事情是小事,不要理会它,不要在阿赖耶里头落印象,使别的印象逐渐逐渐淡薄,这个印象逐渐逐渐加强。所以,能不能往生,自己晓得,清清楚楚;你不懂这个理论,不懂方法,不知道境界,你自己不晓得。你要真正这些道理、境界全都明白,你自己怎么会不知道?确实知道。所以,佛见到这个功德利益,因为临终的时候颠倒,第八识习气乱发,这才有六道轮回。换句话说,你常常作好梦,与三善道相应;常作恶梦,与三恶道相应;常常梦到念佛,梦到佛菩萨,这与净土相应,与佛法相应。自己要警惕,每天晚上睡觉作梦,等于考试,考考你自己功夫,现前什么境界。所以佛劝我们「应当发愿」。

  「事理二持,一心不乱」,持名念佛有两种,不管是事持、是理持,刚才讲过了。「不为见思乱故,感化身佛现前,生同居方便净土」。佛来接引你,什么佛接引?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化身,他有无量无边的化身,化身佛来接引,你生到那边是凡圣同居土,那是功夫成片;果然得到事一心不乱,那就是方便有余土。如果你念到理一心不乱,「不为二边乱故」,来接引你的这个佛菩萨就不是化身,是报身,弥陀、观音、势至报身来迎接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这是讲的利,大利益!

  「当知持名,简易直捷,至顿至圆」,不但是顿极,也是圆极,圆是圆满,顿超是一天到七天就能成功。诸位去查查《大藏经》,哪个经典里面有这么快成就的,八万四千法门,哪个法门有这么快成就的?没有,任何一个法门都比不上。一日到七日真能成就吗?你们去看看《往生传》,看看《净土圣贤录》,真的,一点不假。那我念佛念了这么多天了,怎么还不成就?你不如法,你没有信、没有愿。如果此地真的打个佛七,七天就往生了,恐怕一个人都不会来。一看「这不行,七天就要死了,我还要活下去,我现在还不干」,不来!所以信愿没有,古人所云,「露水道心,若有若无」,那个不管用的。真信切愿的人不多,果然有真信切愿,一日到七日决定成功,古来祖师大德都承认这桩事情,七天之内决定可以得一心。「以念念即佛故」,这是讲念佛的功效,念念即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欠」,这句话是形容它的圆满、圆顿。

  「上上根不能踰其阃」,阃是范围。上上根是指什么?是指那些等觉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文殊、普贤都发愿求生净土,那是上上根!我们是什么人?「下下根亦能臻其域」,也能够达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下下根是指什么人?五逆十恶将要堕阿鼻地狱的罪人,那是下下根。上从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极乐世界都有分。我们现在这个情形是不上不下,当然更不必说,只要具足信愿行决定成就,没有不成就的。「其所感佛所生土」,「其」就是讲的这个人,这个人指的范围很广,从上上一直到下下,就是求生净土的人。譬如前面所讲的,他念到理一心不乱,他感的是报身佛;他念的是事一心不乱,他感的是化身佛。他感的佛不同,所生的土也不同,理一心的人生实报庄严土,生常寂光土;事一心的人生方便有余土,生凡圣同居土。所以,「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并不是一概的。

  「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叹其难信也」,这真的,一点都不假。不但说出西方世界这个事实,也说明释迦牟尼佛弘扬这个法门的艰巨的情形。八教、五时都是讲的天台家的,天台的教义。天台家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分为八大类,叫八教。这八大类里面,有所谓化仪、化法,法是讲方法,仪是讲仪式。化法里面有四教,叫藏、通、别、圆;化仪里面有渐、有顿、有不定、有秘密,有这四种。如果用现代的名词来说,它的化法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教育里面所讲的课程标准,所以藏通别圆是课程标准;化仪就是教学法,教学的方法。所以,佛家道地道地是教育,它讲求教学法,它讲求课程标准,藏通别圆是课程标准。

  五时就是释迦牟尼佛说法分五个时期,第一个就是「华严时」,《华严》是二七日所说的根本珐輪,释迦牟尼佛的根本法。无量无边的法门,都从《华严经》流出来的,都是《华严》的支派。好像大树一样,《华严》是根,是主干,主干叫本,其它一切经都是枝枝叶叶,都是从这个根本里头出生的;换句话说,是讲某个部门,讲某一部分。《华严经》是讲完整的,整个的教义。第二个时期,讲「阿含」,小乘教。第三个时期,讲「方等」,这就是大乘教。第四个时期,讲「般若」。第五个时期,讲《法华》,「法华涅盘」,我们《地藏本愿经》也是在第五个时期讲的,这叫五时。

  就好比我们办学校,释迦牟尼佛这个学校,头一个办研究所,《华严经》是办研究所,第一个办研究所。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为什么?培养师资,你要办学校,一定要有老师,没有老师教怎么行?头一个办师资,然后再办小学、中学、大学。就是阿含好比小学,方等好比中学,般若好比大学,法华涅盘又是研究所,它教学的顺序是这么样建立的,所以这叫五时八教,就是整个佛教的教学。这一句阿弥陀佛全都包括了,五时八教统统包括了,总离不开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真正不可思议,真正是难信之法。「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这个经没有人问,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无问自说。把这样殊胜、这样圆满、这样稳当、这样快速的,成佛的方法送给我们。送给我们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因为得来没费功夫,就不相信。世间人一定要受过好多好多苦难得来的,他才会相信,他才会珍惜。这个好像得来全不费工夫,太容易了,所以他不相信,难信之法。

  佛自己也说这个法门难信,那就是你吃的苦头太少了。可是这个法门的确是真的,千真万确的事实,你要依照这个法门去修行,你这一生就成佛了。你要依其它法门来修学,你这一生未必成佛,这个法门修学,你一生决定成佛。所以诸位要晓得,成佛之道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真的一点不错。我们今天选择《华严》,为什么选择《华严》?就是要把《弥陀经》讲解透彻,才选择《华严》。《华严经》就是《弥陀经》详细的批注,《弥陀经》是《华严经》的总结论,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归到这个法门里来。所以,它跟《华严》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华严》是详细的《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简略的《华严经》,我们一定要作如是观,要认真的来研究。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阿弥陀经要解  (第十集)  1993/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01-007-0010

  「重劝发愿」,「经云,我见是利」。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我见是利,「是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也」。「是利」,就是指横出五浊恶世,「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这句话非常非常的重要,因为这种利益之殊胜,可以说没有方法来想象,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说得出来。我们在《金刚经》里面看到,如来是五眼圆明,所见到的可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国土里面,最殊胜利益之事,所以我们绝不可以等闲视之。一个人要想超越五浊,确确实实不容易,如果不能超越五浊,换句话说,就没有办法超越轮回。不能超越轮回,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讲,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在三恶道,尤其是在地狱道。可以说是,不能超越六道轮回的,几乎是有一半的时间在地狱,其余一半是在另外的五道,非常非常的可怕。这是讲六道轮回这么样不容易超越,它能超越,这个利益太大了。

  第二种利益,就是圆净四土。我们一般人修行,要想修到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这谈何容易!所以我们自己只要很冷静的反省反省,我们的修行,用一辈子的功夫,能不能修到一个小乘初果须陀洹?换句话说,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你能不能断?这一点都谈不上了,何况其余?实报土,别教是在地上菩萨才能够证得。没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它就具足了,这我们在前面都说过,这是真正不可思议。诸位一定要明了,正是古大德所讲的,查遍《大藏经》没这个说法。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的法门,道理就在此地。在无量无边法门里面,有这种殊胜利益的,只有这一门。所以佛说,「我见是利」,见到这个利益,来劝我们。

  一往生,前面讲圆证三不退,这是我在前头也特别跟诸位提起。如果单单讲证三不退,圆教初住菩萨就证三不退了,可是他是不圆,初住菩萨证三不退没错,不敢讲圆证。圆证三不退是谁?等觉菩萨。所以,你愈想这个功德利益愈发不可思议。换句话说,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的这个人,他在受用上就具足等觉菩萨的受用,这样便宜的事情,到哪里去找?找不到,任何一个法门都找不到。绝对不是禅、密所能够达到的,禅、密要达到这个,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头,要用多少的时间来修证,才能到达这个地位。念佛,这么轻而易举就达到,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跟我们说的。这要我们很冷静的去想、去比较,然后慎重来选择。

  下面又说,「又是利」,这句话里头含义很多,说「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圆瑛法师,归心净土,自号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圆瑛是我们近代的一位了不起的法师,真正是有修、有学,究竟他证到什么地位,我们不敢讲。他是一生教宗《楞严》,行在弥陀,他自己修行专修净土法门,他研究经,一生是以《楞严经》为主。二十五岁,《楞严经讲义》的序文讲得很清楚,他是二十五岁开始研究《楞严经》,一直到他晚年。他的《楞严经》写完了,好像第二年,大概是第二年他就过世了。近代法师当中,有他这样的成就的,不多。这是就利益讲,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一条也非常重要。为什么?只要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就决定往生,这是大福报!所以,我们一生修福,就希望在这个时候享福,享受临终不颠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往生。

  秽土是讲娑婆世界,讲我们现在这个五浊恶世,专门靠自力来修行很难,太难太难了。自力修行断惑证真,要断见思烦恼,要断尘沙、无明,的的确确不容易,所以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这桩事情,如果我们细心就能够观察到,学佛的,或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你看他临终时候的现象,有几个人能够安然自在的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走了,能看到几个人?能够很安然的走的,多半还是修净土。修其它宗的,的确很少很少,不是没有,比较少,修净土的比较多。这就不说过去,就是我们现前,我们有机会能够看得到的,这是利益。

  下面说修其它法门的,「无论顽修、狂慧」,顽修是指一般法门,狂慧是指禅宗。「到生死关头,不能得力,全然无用」,这是有历史可以证明。我们在禅宗语录里面可以见到,在这些《高僧传》里面可以见到,生死关头,用不上力,这是个麻烦事情。用不上力,换句话说,还是要轮回,还是要再来,那一再来又有隔阴之迷,功夫当然就间断了,相当不容易成就,无始劫以来,染的恶习气太重太重。「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悟门深远,这是讲修禅,所谓是大彻大悟之人,那就相当不容易。往往在这种人,他神通都现前,可是他遇到这个劫难,往往还是逃不掉,还是要投胎。我们在禅宗,也有许许多多的公案可以能见到。操履潜确,这是指戒律,严持戒律之人。

  下面讲,「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这个难,难在哪里?习气。大彻大悟之后,习气还在,只要有一丝毫的习气,都要受累赘;换句话说,临命终时那一剎那,往往那个习气作了主,自己作不了主。随强,哪个习气强,跟着那个习气走了。这一点念佛的人也要留意。念佛人有个好处,就是临命终时佛来迎接,有这个胜缘;学其它法门临命终时,佛菩萨不会来的,不会来接引的。可是如果你习气太重了,佛菩萨虽然来了,你还要留恋,你还舍不得走,那就没法子,佛菩萨不会在那里等你。换句话说,习气要平时渐渐的淡薄,要渐渐的淡,要渐渐的去断;当然一下断,那是不容易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要逐渐逐渐把它淡薄。

  再说得粗浅一点,习气也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嗜好,这个嗜好、兴趣要转移,要把它转到佛法里面来,要把它转到净土上来。我喜欢听音乐,把这个嗜好转到听佛号,听音乐那是世间六道轮回的事,出不了轮回;听阿弥陀佛佛号,可以能了生死、出三界,往生净土。喜欢画画的,画佛像,画西方净土的变相图。总而言之,就是这个心,念念都在西方,培养这种嗜好。换句话说,我们养成这种气氛,将来这个习气强大了,到临命终时它先堕。堕到哪去?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好事情,绝不堕三恶道,绝不再轮回。这段是祖师给我们比较,各宗各派各法门,与净土法门做一个较量。

  第四小段说,「永明所谓,十人九蹉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此诚可寒心也」。永明就是延寿大师,永明延寿,他是生在梁武帝的时代。最初他是在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再回过头来专修念佛法门,而被后人尊称为净土宗的六祖,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永明延寿大师。这几句话是他讲的,十个人修,九个人就走错路,这种修并不是像我们现前这种泛泛的修行。出家了,一天到晚认真在修行,修的什么?不是念佛法门,当然他所指的,绝大多数是禅宗的。他本人是学禅的,所以他劝禅宗的那些学人,劝他们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这个话绝对不是对我们说的,是对修禅的人说的。人都有傲慢的习气,他已经学了禅,你教他、劝他回过头来,说禅不行,来教他学净,他不服气,他不甘心,他要排斥。所以,他老人家就用方便语来劝他,你不是学禅吗?再加上净土,那可不得了,那戴角虎了。其实话里头意思,看到你这个禅不能成就,劝你在净土上结点法缘,希望在这边能有个成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个话不是对修净土人说的,是对修禅的人说的。所以读经,或者是读语录,都要晓得祖师说这句话当时的背景,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他对什么样人说的?我们要碰到他了,他会对我们说什么?这样才不至于错会了意思。阴境现前,就是临命终的时候,跟前面意思一样,被业力牵着走了。一生修行有什么用?如果你要是不相信,现在同修当中有讲学《八大人觉经》的,《八大人觉经》是安世高翻译的。你们看看安世高的传记,当时[共+阝]亭湖的龙王(就是现在的鄱阳湖,江西九江那一带,他那个庙离九江不太远,就是现在的九江,那时候的[共+阝]亭湖,就是现在的鄱阳湖),前生跟安世高同学,是出家人,三藏法师,不得了!明经好施,经典通达,又喜欢布施。那个时候的出家人,持戒都相当之严,三衣一钵,他什么都没有。因为他自己修得很好,又有智慧,又有福报,偶尔到外面托钵,托到的菜饭不大对自己口味,心里面就不太舒服。就这么一点点习气,堕落在畜生道,神道。

  那个龙王是个蛇身,大蛇,畜生道里面作神去了,前生是个大法师。所以,我们看看这个经里面记载,那算什么?这点毛病大概不太要紧,这毛病不大!都要堕落。现在我们想想,我们起心动念的习气,比安世高这个同学不知道要重多少,他堕畜生,我们连畜生道都没分;畜生道没分,那就是饿鬼、地狱去了。我们的功德没有他大,我们的习气比他重,那怎么得了!假如安世高那个同学,过去要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想他已经早到西方世界去了,不至于再来轮回。这都是给我们一个很大的警惕,我们读了以后一定要觉悟,习气一定要减少,减到愈少愈好。所以,念佛这个方法实在是妙极了,跟其它的法门不一样,譬如我们念头一起来,马上就把它换成佛号。

  「修行唯有念佛最为稳当,自有信愿持名净业之力,又仗弥陀慈悲愿力,所用之功,决定不虚,佛及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颠倒,自在往生也」。这一条不是理论,是事实,真正讲修行,只有念佛才是最稳当。最近我们从洛杉矶回来,听到洛杉矶沈乃宣居士他的母亲往生,有许许多多的瑞相。她念佛才不过三年!今年往生的,她八十二岁,在过去不知道念佛,不晓得。三年前沈居士回到大陆,见到他的母亲,见到之后就劝她念佛,她也只念了三年。走的时候,沈居士告诉我,最不可思议的是她火化之后,从火化场把骨灰拿出来,送到寺庙里面去奉安的时候,听到骨灰里面,骨灰盒子里面念阿弥陀佛。从火葬场一直念到寺庙里头,进了寺庙门以后,这个佛号就没有了,不可思议。

  另外说有异香,临终的时候,三天身上都软的,没有僵硬的现象,诸位晓得,八十二岁的老人,面貌如生,才念三年。当地的人不但不敢念佛,连拜佛、学佛都不要,怕别人耻笑,说这是迷信。结果大家看到这个样子,统统都念佛了。这是真正现的相给你看,这个假不了的,所以的的确确是最为稳当。沈乃宣居士他在洛杉矶也做了很大的功德,他把自己的房子捐出来做大觉莲社,供养出家人,在那边领众、讲经、修行;他这几年做的功德,他母亲得到这个好的果报,这是我们眼前所见到的事实。日常法师写了一篇,就是记载她的瑞相,我带回来了。过几天,我们这里已经有复印机了,影印出来,送给你们大家看看。这就是最近往生的。

  这个地方说出叫二力法门,自己的力量就是信愿持名,净业之力,这一条太重要了!沈老太太在临走之前很清楚,她不迷惑,她临终的时候念佛。人家问她,你想不想你儿子(儿子在美国)?不想!想不想这个?她都摇头,最后人家告诉她:阿弥陀佛来接你的时候,你要跟他去!她就点头,这就对了。这就说明她临命终时,她正念不乱,在临终的时候,就等着阿弥陀佛来接她,其它的什么念头都不想,念佛求佛来接引。这就是信愿持名,这是自力,三资粮具足。佛来接引?佛是决定来接引的,这个你不要怀疑。为什么佛一定来接引?因为在经上讲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头有这一愿。十方世界念他名号求生国土,临命终时他一定来接引,他说过这个话,所以佛必定来接引。

  也许有人要问,万一有个魔来,冒充阿弥陀佛来接引,那怎么办?这点你放心,阿弥陀佛的威力太大了,他不敢冒充,绝对不敢冒充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他不敢冒充,他可以冒充别的佛菩萨。譬如念佛的人,你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他冒充药师佛,来了:我东方琉璃世界也不错,你跟着我去好了。那就是假的,绝对不是真的,那就靠不住;他说他是释迦牟尼佛来了,那也靠不住。所以这点诸位要记住,魔善变,绝对不敢变本尊,不敢冒充本尊。只要你自己维持正念,这就是心不颠倒。所以自力、他力决定不虚。佛及圣众,通常是与观音、势至,如果你自己有些同参道友在以前往生的,往往也跟着阿弥陀佛一道来接引。这个我们看到过去庐山远公大师往生,就是如此。莲社以前往生的那些人,后往生的,他都看到了,都看到他们跟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一起来,这个因缘实在是太殊胜了。在这个时候佛与圣众现前,来安慰你,来领导你,带着你一同去,故得无颠倒,自在往生。

  「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戏论就是指教下,实在讲,讲经说法都是戏论,这个诸位要晓得。为什么?与生死不相干!意见是什么?禅宗!禅宗你看语录的机锋,就是意见。这个法门妙在哪里?深妙在哪里?一心不乱。一心里面当然没有戏论,一心里头当然没有意见,这是佛法讲到了究竟处,所谓是「起心便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动念皆乖」,真正到一心不乱。既然如此,为什么佛又讲经,这些祖师又有这些语录?诸位要晓得,那些都是药,药是对付病人的,没病,都用不着了。什么人没有病?一心不乱的人没有病。他也不要经,也不要教,也不要禅,也不要密,他什么都不要,他一心不乱。有病才要那些药来对治,没病都不要了。我们现在有种种疑惑,所以经教有种种发明,帮助我们断疑生信,目的在此地。如果我们不疑,我们信心清净,还要那些东西干什么?

  莲池大师到晚年的时候,晚年可以说功夫纯熟了,年轻时候不行,跟我们一样,也是问题多多,所以也是探讨经论。到晚年的时候,他老人家曾经说,「三藏十二部,饶与别人悟」,你们哪个人要去开悟,你们拿去悟去;「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你们哪个人要修,你们喜欢修,你们修去,他统统放下了,一句阿弥陀佛。他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什么都放下了;不但世间一切法放下了,佛法里头的经典法门也放下了。所以,他一天十万声佛号,经他都不念,《弥陀经》也不念,往生咒也不念了,一天十万声佛号。

  十万声要念得快,像我们现在念佛这个速度不行,二十四小时都念不到十万声。我们这个速度,我曾经念佛的时候,我用念珠数过,我们念得很慢,念一串念珠大概十分钟的样子;换句话说,一个小时才七百声佛号。十个小时七千声,要念二十个小时,那都不能睡觉了,二十个小时才一万多声,十万声不行,还差太远了。所以,一般念十万声是能念,我们叫做追顶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念得很快,大概一个小时可以念五千声,二十个小时十万声。祖师他的功夫就是一天十万声佛号,其它的,他什么都不知道,这成为一代祖师。他那个博通三藏,世出世间法一切通达了,他从前学的。真正把这个门找到之后,他统统不要了,他心定了,转移了,所以才能成就。我们自己要想成就,不走这个路,很难。

  再看下面,「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哪些人才能够死心塌地念佛?像马鸣菩萨、龙树菩萨,这两位菩萨我们中国人非常尊重。《大乘起信论》是马鸣菩萨作的,《中观论》是龙树菩萨作的,尤其是龙树菩萨,在我们中国叫八宗祖师,中国大乘八个宗都是从他流出来的,所以他是八大宗共同的祖师。他也是念佛求生净土的,马鸣菩萨也是,智者这天台大师,永明刚才说过,像他们这一等人物,才能彻底荷担得去;他们真的做到了,真正一切放下,专心念佛。「其余世智辩聪,通儒禅客」,这是指世间的学者,以及宗门、教下的那些学人们。「尽思量度,愈推愈远」,这也是真的话。这个法门你要是拿来研究讨论,的确会愈想愈远,愈想愈错。为什么?经上常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个法门真正不可思议,不可以用平常佛法来衡量。这个意思,前面蕅益大师都曾经说明过,所谓是教网所不能收,剎网所不能例,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思量、测度?

  「又不若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这又不可思议。你看那些人,反而不如那些没念过书、没知识的老太婆们。老太婆们有什么好处?她老实,你教她死心塌地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会接引你。她别的什么都不记得,她就记得这几句话,就行了!她一生一句弥陀念到底,临命终时,佛果然来接引她,她到西方世界去了。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反而还要在六道轮回,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出头,不如这些愚夫愚妇。这就是我们世间人常讲的,聪明反被聪明误,老实谈何容易!不容易。老实人,教他这条路子,他绝对不会换第二条路走,他要一条路走到底。他有没有道理?有道理。潜通佛智,暗合道妙,道理就在此;换句话说,我们连那个不识字的老太婆不如!那种人真有成就,才念上三年,她三年真的能见佛。我们自以为聪明,搞了三十年,连佛的影子没看到。这些处所的确要多想一想。

  「我见是利,故说此言,分明以佛眼佛音,印定此事,岂敢违抗,不善顺入也哉」。这是大师在此地劝勉我们。佛说这句话,要晓得是佛的五眼所见,是佛的圆音所熏,印定这个事情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你不相信!所以善顺,善顺一定入了西方佛国土;换句话说,业障深重,这一生又不能成就了。要是真正相信、接受,依教奉行,你这一生决定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成佛。到此地,我们正宗分这个三大段,劝信、劝愿、劝行,就介绍到此地。下面「第六讲」,这是本经的流通分。蕅益大师判流通分从六方佛判起,这有他特别的见地,他跟古人分的段落不相同,他从这个地方开始,就判作流通分了。这一段是「诸佛劝信流通」。经文: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这个一大段的经文,属于劝信流通。「此经以实相为体,是世尊彻底悲心,无问自说,谁堪任流通之责」?这是蕅益大师从此地判经,他把理由说出来了。首先说明释迦牟尼佛说这个经的本意,那是真正不容易。为什么单单只说这个经叫彻底悲心?我们晓得,佛说一切经无非都是教人成佛的,但是不是一生成佛,是要经过许多阶层的。纵然是顿超,顿超还是经过许多阶层,不过它不停就是了。譬如我们上高楼,顿超好比坐电梯,一下就到顶楼了,当中每个层有没有经过?还是经过,经过没停。一步一步爬楼梯,好比是渐修。由此可知,顿、渐原本就不二,顿者渐之顿,渐者顿之渐,它是一不是二,所以称为彻底悲心。

  彻底悲心是什么?即凡夫身他就成佛道了,当生成佛,这个不可思议。而且这个当生成佛,是各个人都有机会的,并不说某些有特别资格才能成就,它没有。它只要你具足信、愿、念佛就行了,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而且一生决定成功,这是彻底悲心。因为这么容易,说出来几乎没人敢相信,所以这个法门也没人敢问,没有人能问得出来!不是我们想象得到的事情,成佛哪有这么简单,连个不识字,乡下老太婆,乃至于造一身罪业,若一日、若七日,他也能成功,谁相信?没有人相信。没有人相信就没有人能问,凡是他能问的,当然都有几分信心,才能够问得出来,无问自说。谁有资格来帮助释迦牟尼佛流通?当然只有诸佛,菩萨以下,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只有诸佛才能够流通。

  「流者,流传万古,通者,通达十方」,这是佛大慈大悲,建立佛法度化众生的本怀。每个学佛的佛弟子,都有流通大法的责任。我们今天看一看这桩事情,我们就觉得很寒心,譬如我们最近,近代看到许多佛经,一看看版权页后头写的「版权所有,翻印必究」,那就是不准流通!只有他可以专卖,别人不能流通,想想版权谁给他的?连《大藏经》的后头印的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试问问《大藏经》的版权什么人给他的?讲不通!所以,学佛的同修你们千万要记住,如果将来你们要开书店,你们印佛经,后头要印上这几个字,那么你们的果报就在阿鼻地狱,我跟你讲的话是句句老实话。为什么?裨贩如来!拿着如来的法宝,你把它拿去当作生意买卖,去贩卖去了,这个不得了,这个罪过太大了,我们一定要记住。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讲经说法。好像他这个地方只有他可以弘法,别人不够资格,这也是有违流通的例子,这就不能流通了。好,我讲经,不准你们讲经,我要死了之后,佛法不就灭了,哪有这种道理的!所以,不但是不拒绝人讲经,谁发心讲经统统欢迎,鼓励年轻人发心出来讲经说法。年轻人出来讲经,我们年老的就可以退休了,这个多自在。要记住流通,像水一样,川流不息,这样才好。像这些地方,我们不能不留意,自己千万不要犯这个毛病。

  后面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堪共流通」。这是说出这个法门,只有诸佛,十方一切诸佛,佛佛道同,才有资格担任这个法门的流通。蕅益大师把这个经真是捧到至高无上,没有再上的。「此经无上圆顿法门」,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唯诠佛之境界,故曰唯佛佛可与流通耳」。这个经自始至终完全是佛果地上的境界,真理,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讲到「不可思议」,这里头大师是略举五条来发明这个义趣。第一是「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不必要断烦恼,见思烦恼统统不要断,就能出三界了,这个不可思议。你说任何一个法门,诸位一定要记住,你要学禅,你要学密,都要断见思惑才能出得了三界。所以禅家大彻大悟之后,为什么还堕落?他就是见思烦恼没断干净,所以不行。像诸位很熟悉的,像五祖戒禅师的后身是苏东坡,这就很清楚了。苏东坡的前身是禅宗的祖师,是大彻大悟的人,第二生又回来了,到人间来,去作官去了,这一作官做得迷惑颠倒。他的文章做得好,是前生诵经诵得多,有智慧。所以,不断惑不行,不能解决问题。这个法门不要断烦恼就能成功,所以讲带业往生;虽然讲不断烦恼,诸位要记住,它是伏烦恼。伏容易,断难,断不容易,伏容易,容易太多了。讲伏烦恼,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伏简单,就是忍一忍!你能够忍得住就行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断难,太难太难了。

  第二个不可思议,「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进」,这是前面说过的。即西方是指凡圣同居土,是指下品下生他就横具四土,这个不可思议。刚才讲了,下品下生圆证三不退,特别要紧那个圆字,因为那个圆字,只有等觉菩萨才能称得上,十地菩萨还没有圆,等觉菩萨才能称圆。但是西方世界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的,他居然可以用圆证三不退,这个不可思议。所以,我们看的时候特别看重这个字。第一个是讲超越三界不可思议,第二条是讲西方果报不可思议。

  第三条用功,功夫不可思议,太简单了。「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只要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其它的什么样的功夫都不必,都不必借重,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你们想想,八万四千法门还有哪个法门,比这个更方便,比这个更容易?这个法门要用起来,真的二六时中可以不间断。为什么?坐在这里可以念,站着也可以念,走着也可以念,躺在床上睡着也可以念。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不间断,行住坐卧都不妨碍,你一面工作一面还可以念佛,它不碍你工作。如果是用头脑、用思惟的工作,你的工作一放下来,佛号就提起来了,功夫还是不间断。真正到功夫成熟了,纵然用头脑想别的事情,佛号还是不间断,那是高等的了,不是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我们现在只好要是有事情,想别的问题,先把佛号放在旁边,现在只好这个办法,我们没那个功夫。真正功夫纯熟,事事无碍,这是讲用功方便,这个方法谁都能做得到,不管什么人都行。

  第四个不可思议,它不要很长的时间。「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它时间不要很长,照经上所说,七天就能成功。过去慈舟大师说过,七天要不能得一心,那是他自己没有认真去念;换句话说,如果认真去念,七天没有不得一心的。为什么七天不得一心?没有专心念,一面念佛一面还想到别的事情,所以你不得一心;如果你这七天当中,真正是万缘放下,什么都不想。这个七天,经上讲七天是七天七夜,这七天不能睡觉的,你睡觉了,你佛号就中断了,你还想睡觉,不行,那是个妄想;你还想吃饭,那也是个妄想。当然吃饭的时候有护七的人,有招呼的人,到时间他就给你送来,送来也不说话的;你吃完之后,碗筷也不必理它,自然有人去收。这七天就是专心在念佛,七天确确实实是可以得一心,上乘的功夫得理一心,中等功夫得事一心,下等功夫叫功夫成片,决定成就。我们之所以不能得一心,就是妄想太多,不能在七天把所有一切的事情、一切的念头统统放下。这个修法在所有法门里面,是最快速的,它只要七天就能成功。

  第五个不可思议,妙极了。「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这是本经,就是这一段经文就是证据,念一个阿弥陀佛,念这一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护念。这种便宜事情到哪里去找!所以,念这一句佛就是等于念了一切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个也没漏,全都念到了。所以你也不必去念五十三佛,也不要去念八十八佛,统统不必要了,别去找那个麻烦,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古来许许多多祖师大德,他们用功的方法,就是一天十万声佛号,像莲池大师一样,很多很多人都是这个做法,他什么都不要,决定成功。

  第三条,「自他不可思议,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这是不可思议!行人就是修行的人,指我们自己,我们决定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这是我屡次郑重告诉诸位的,我们信,百分之百的相信,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我们的愿也是百分之百的情愿。我来生绝不愿意在这个娑婆世界,你就是请我作大梵天王,我也不干,我要生西方世界去,要有这样的决心。把这个世界统统都给我,我也不要,也不希罕,还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有这样的切愿。行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二六时中不间断,这样能把阿弥陀佛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下经云,诸佛不可思议功德,我不可思议功德」,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则诸佛、释迦,皆以阿弥陀佛为自也」,这是有力的证明。诸佛跟释迦可以以阿弥陀佛为自己,我们自己也不例外,也以阿弥陀佛为自己,以阿弥陀佛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这是自他不可思议。

  下面说,「六方恒沙诸佛,赞经劝信」。玄奘大师所翻的《弥陀经》里头是十方佛,罗什大师翻六方,是就我们中国人的习气。中国人自古以来,喜欢简单,不喜欢啰嗦,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文章,中国人的言语,要求的标准是四个字:简要详明;简单扼要,又要详细、又要明白。言语文字要简单、要扼要,可是表达的意思要详细、要明白,所以我们中国人不啰嗦。罗什大师将十方简化为六方,六方是东南西北上下,十方加上四维,就是四个角,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样子十方。所以十方跟六方意义是相同的,没有增减;不能说十方多,六方少,它是一样多,就是说法不一样就是了。恒沙,恒是恒河。佛当年讲这个经的时候,是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个地方正是在恒河流域,距离恒河不太远。所以佛往往举例子,举数字之多,都讲恒河沙,像恒河沙那么多。无量无边的诸佛都在赞叹这个经,劝我们要相信。

  释迦在本经里面,说「略举名号」。六方恒河沙数的诸佛,要是把那些佛的名字都写上,那我们这一部《弥陀经》,恐怕我们这房子都装不了。所以,只略举几尊佛,像他们等等。可是略举几尊,我想也不是随便举的,必定有用意在里头。仔细一看,果然是有用意,不是随便讲的,所以说又「表修因证果之事,不可思议也」。这些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就是这个六方佛的名号。这桩事情是今年春天在香港讲经,就在讲席上发现的。这个经讲了很多遍,讲了很熟了,所以讲经都没有预备,在讲台上讲到这一段,忽然之间看出来。一直讲下去之后,下了台之后才把它写出来,才把它记下来,想想,愈想就愈有道理。古人没说过,做为古人的一个补充,对我们修学有很大很大的帮助。先我们说总纲,六方是东南西北上下,沙就是恒河沙数诸佛。经里面讲说: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经文。六方诸佛异口同音都是这么说法的。『各于其国』,是在他的本国,就像释迦牟尼佛在他的本国,本国就是娑婆世界。这点诸位要记住,因为一尊佛的教化区,是一个大千世界。我们不要看到这个本国,大概就是当时的舍卫国,那你就错了,舍卫国不能代表。这个本国是讲娑婆世界,他是娑婆世界教主。『出广长舌相』,这是给我们做证明,经论上常讲,一个人三世不妄语,他的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子,三世不妄语。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现的是劣应身,他要讲诚实话,人家不相信,要给做证明,没有法子,他就把舌头伸出来。他的舌头很薄,可以把整个面孔盖住,这别人做不到,所以说不能不相信,佛因为生生世世都不妄语。此地所说的是法身如来,所以他的「广长舌相」能够『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是给你讲真实话,绝对不是欺骗你,『说诚实言』,我们再不相信,那就没法子,那业障太重了。

  『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是本经的原名,这部经本来的名字就如此。我们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了,「第一讲」的时候跟大家介绍过了。罗什大师翻这个经的时候,他没有用原名,他自己起了个名字,叫《佛说阿弥陀经》。他起这个名字也很好,为什么?这个经就是教你念阿弥陀佛,所以把经题干脆就叫阿弥陀佛,他的用意非常非常之好。下面我们再看六方的佛号表法的意义,「东方略举五佛名,表法门修学根本」,这就是讲我们修学的态度,修学的大根大本,要从第一尊佛学起。这个五尊佛,第一尊是「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次序不能颠倒,为什么?他表法。第一尊「阿閦鞞佛」是表定,当中三尊是表慧,最后一尊是讲修行,就是定慧等持,我前面有小注。现在我把这表法的意思介绍给诸位,其余的诸位可以在批注里面能看到,我所讲解的,是批注里面所没有的,古今注子里头都没有的。

  「阿」翻作中国意思是无,阿弥陀佛是无量寿,「閦鞞」是动的意思;换句话说,叫无动,无动就是不动。「佛」是觉的意思,所以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不动觉」,这个意思就是「不为八风所动」。八风是指的世间法,哪八风?八风一共是四对,第一个是世间的苦与乐,毁誉、利衰;换句话说,就是一切的顺境与逆境。顺境里面没有贪爱,逆境里面没有瞋恚,心永远是平静的,八风的意思是指这个。别人誉,誉是荣誉,一般人喜欢荣誉;毁是毁谤。荣誉来了,没有一点欢喜心,不为它所动;毁谤的时候也不生烦恼,也不为逆境所动。利是利益,利益现前的时候,不为这个境界所动;衰是损耗,也不为这个境界所动,乃至于苦乐都能够不动心。八风吹不动是讲的世间法,不为这个世间,总括起来就是逆顺两种境界。

  其次,「不为他法门所动」。佛法里面许许多多的法门,譬如今天在美国盛行的禅宗、密宗,不管他们道场有多大,徒众有多少,我这个念佛法门就是我一个人,我也不为他所动,决定不动摇,这是出世间法里头如如不动。「如华严善财五十三参」,为什么举《华严经》做例子?因为善财童子修的是念佛法门。我们看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的确确他不为世间八风所动,不为出世间他法门所动。善财童子可以说是禅、净、密、律,他什么法门都参访,都去请教,都去接触。请教了怎么样?他不动心,他还是念他一句阿弥陀佛。他去参访一个大禅师,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修什么?他还是念佛,他没跟他参禅,这个了不起。

  为什么要去多问、多参?他开智慧,样样都通,不管你讲哪一样,我都知道。我自己?我自己念阿弥陀佛,高明地方在此地!如果五十三参,这个禅师教他参禅好,那个学密好,那个持戒好,善财童子完了,一无所成了。五十三位善知识就代表世出世间法,你看善财童子他都亲近,真正做到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是一句弥陀念到底,最后跟着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是一生成佛,他如如不动。所以说「五十三参,参参恋德礼辞」,后头这一句很重要。恋德就是感谢他的开示,使你增长了学问,又帮助你增长了定力。为什么?你没有被他所动摇,你还是念佛,这就是你念佛的定力增长了;对他那套东西,你都明白,你的智慧增长,所以定慧两门都增长。

  所以叫「不为所动,成就自他功德庄严,是此法门修学之大本也」。换句话说,你真正要想决意在一生当中求往生,首先你世间一切顺逆境界不动心,无所谓;佛教里头不管多少法门现前,也不动心,我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人家说我傻我就傻,说我愚我就愚,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反正我到西方极乐世界了,这才是聪明人!不要跟人家一般见识,这就是什么?先要学不动佛,学不动,世出世间法不动,修学这个法门的根本。那我们学佛学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求无上菩提。八万四千法门统统修无上菩提,我们念佛的人不例外。所以,下面这三尊佛代表的一体三身,无量无边法门共同的目标,念佛人当然也不例外。

  「须弥相佛,相好光明,九界瞻仰,报身」,九界是九法界;「大须弥佛,大法理体,法界独尊」,这是代表法身;「须弥光佛,光明遍照,普应群机」,这是应化身佛,这是一体三身。这三身他都用的须弥,须弥是体,所以一体三身。这是不管学哪一宗,学哪一派,我们所求的,我们所证的。你看看,念佛法门一开端,也把所修、所证的显露出来了。你参禅的人是求的这个,学密的人也求的这个,学教、持戒的,都求的这个,我念佛还是求的这个,圆悟!所以,我们的确是一个目标,可是方法就不一样,方法是八万四千法门,方法不一样。这个方法是什么?妙音!「妙音佛」是代表方法。妙音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这妙音,妙音就是念佛。所以它代表「修学法本」,就是修学法门的根本,「即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妙音;换句话说,用这种妙音就能够圆悟一体三身,圆成佛道。这是东方五佛所代表的,他表这个意思。

  再看南方,这也是我们学佛人很注重的。为什么?你看我们称佛,佛叫二足尊,福慧二足尊。所以有很多人误会了,念佛人好像修福是有一点,他不修慧,很多人误会我们净土,修净土的人不修慧,这大错特错。南方五佛就是代表修慧,念佛怎么会没有慧?因为南方是象征着光明,善财童子参学,也都在南方。那个南方是表法的,此地这个南方,当然也是表法的。南方是智慧之方,所以一看这五尊佛,统统是代表智慧。「日月灯佛,表性具圆满般若智慧,圆融无碍,无不照,是所求也」,我们学佛的人当然要求智慧。太阳照白天,月亮照夜晚,日月照不到的地方,灯照到了,所以用「日月灯」就无所不照,遍照!这个佛号是代表了圆满的般若智慧,是我们所求的。

  第二尊「名闻光佛」。念佛的人决定不是说不求智慧,念佛的人要求自性圆满的般若智慧。名闻光佛这是代表「修慧小成,必有名闻」。要晓得名闻不好,你看,「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你有一点智慧了,大家就来赞叹你,你有点名气了。所以这里给你一个警告,你有了名闻,这个时候一定要放光。光怎么样?把这个名闻照破,不要被名害了。所以说「名闻如暗影,智光照即灭」,这是比喻「必舍名闻利养,无妨道业增进也」。所以第一尊佛是代表你所求的智慧,下面就是求智慧的阶段。因为你念佛,你心愈清净,你的智慧愈往外透,这是一定的道理。你智慧往外面透的时候,人家对你一定起恭敬心,这时候名与利都来了。假如这时候不看破,你就掉在名利圈里头去了,那又糟糕了,就不能成就。所以,小有名气的时候,必须把名利这关打破,决定不能执着,要舍名闻利养。

  再往前进一步,就是「大焰肩佛」,这是「表初具二智」。肩就是肩膀,两个肩膀,焰就是代表光明,所以它代表权实二智,这两种智慧透出来了。透出来之后,你要担负起弘法利生的使命,这是你肩头上就有责任了。「初具二智,发心续佛慧命,弘法利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他二利」,是代表这个意思。

  第四尊佛,就是「须弥灯佛」。这是初出来弘法利生,纵然是利他,还是着重在自利上。须弥灯佛是「表修慧自转识成智,复助他也」,自己能转识成智,才能够帮助别人。「自行化他,破迷开悟,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后面是用两个括号,这两个括号前面第六、第七是因地转,五、八是果上转。所以,真正转识成智是在第六、第七。第六识是分别,怎么个转法?我们在一切境界里,譬如刚才讲,顺逆境界,这世间法里头不起分别心,就转了;佛法里面,无量无边的法门,不起分别心,也转了;不分别就是妙观察!

  怎么转第七识?第七识执着,你不执着就平等了,没有执着就平等,这个妙得很,一有执着就不平等了。换句话说,无论在世出世间法,一切顺逆境界当中,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样样清楚是智慧,如如不动是你的功夫,就是定功。为什么叫你不要分别、执着?因为分别、执着是假的,不是真的。分别执着、起心动念都是遍计所执性,完全是虚妄的,绝对不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要离开一切虚妄,要去体验真实法。真实法是平等法,真实法是清净法,这个应当要注意。「照破自他三惑」,三惑就是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须弥表一体不二」,须弥灯,要用这个灯来照破。可见得纯粹是讲修慧的过程。

「无量精进佛」,这尊佛是讲方法。用什么方法来修慧?要精进。「表修法根本,大乘善根,唯一精进,成就大慧」,要精进,不懈怠。精进,精进什么?就是刚才跟诸位说的,转识成智,在这上精进。就是我们从早到晚待人接物,无论接触世法、佛法,在这里面不要起心、不要动念、不要分别,不要执着;那个念头才起,马上换成阿弥陀佛,这就叫精进。世间法里头怨亲平等,出世间法里头法门平等,你才能得一心。修这个法门,好,难得,也不要说我这个法门是第一,那些法门都不如我,你就起分别、起执着了,你又被法门染污了,那又坏了,不可以。这个法门是第一,不错,门门都第一,门门第一我选这个第一。你看《楞严经》上二十五圆通,不是门门都第一?我选这个第一。绝对不轻视其它的法门,绝对不轻视其它的学人,应当一律尊重,一律恭敬,绝对不改变自己所修的法门,要学阿閦鞞佛。好,六方我们说了两方,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讲到此地。下面西方就讲修福,所以说福慧双修,六方佛的名字表法非常有味道。

阿弥陀经要解  (第十集完)

净公上人达拉斯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

  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

  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贪欲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贪欲,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销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

  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  忍则众恶无諠,
 若能钻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2 13:30 , Processed in 0.153581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