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78|回复: 0

净公上人关于待人的讲记敬摘点滴20181030132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30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待人的讲记敬摘点滴


...前面的修因。
  “善男子,善女人”,‘善’要特别注意。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善’?善男子,善女人,必须具足善根、福德、因缘。正如《阿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具足这三个条件,才是本经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他们听到此经必然有下列的修持,不必劝他,不必教他,他自然能依教奉行。
  第一、“受持”。闻说一定非常欢喜接受。对经典所讲的理论,教导修行的方法,以及所说种种修学境界、果报,没有怀疑,完全接受。‘持’是不会失掉。不是学几天,看到别的法门又动心,又变心,把这个法门舍了,去学别的法门,那就谈不上受持。‘持’是保持永远,也就是前面讲的‘一向专念’,这才是受持。有许多同修对‘受持’二字的意义没搞清楚,以为每天把经念一遍,就受持了;或者把经念一段,此经共分四十八品,一天念一品,四十八天念一部,那不是受持。‘受持’是真正明了经义、理论、方法、境界,而能力行在日常生活中,才是受持。做不到的都不是受持,虽然听了,你没有受持。如果你接受,一定会应用在生活上、工作上、处世待人接物上,所以一定跟生活融合在一起。佛法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佛法,这是受持。
  第二、“读诵”。受持决定要读诵,因为不读诵会忘掉。纵然记得很熟,每天还是要读诵,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念念不忘世尊的教训,我们读这部经,就是接受本师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二位世尊的开示、教训,就等于听他们训话。所以,要以极恭敬的心读诵,要读得清晰,读得明白。因为读诵不但利益自己,还利益众生。我们读经,并非没有人听,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太多了。鬼神、天神,我们看不到;菩萨、罗汉,我们也看不到。我们读诵的时候,这些众生经过此地,他们往往驻足来听,我们念得不清晰,他听不清楚,听几句就走了。要是念得很清晰,他们愈听心里愈欢喜,于是他们也因此得度。
  读经不能像寺院诵经的方法,那个方法别人听不懂。不相信的话,有人敲著木鱼念,你听几分钟,不知道他们在念什么。从前读书有读书的腔调,一般念书的人听了很欢喜,听得懂。用那个腔调念,现代人听不懂,只能度古人,不能度今人。
  大家一定要永远记住‘本土化’跟‘现代化’。我们今天...(●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一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新旧约全书》就好了。应知世出世法没有一法不圆,世出世间确实找不到一样冲突的,圆满极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怎么不自在!佛教跟基督教还有妨碍,怎么能事事无碍?怎么能理事无碍?果然大开圆解,你的心量跟虚空法界一样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大开圆解之后才有圆行,‘行’就是事事无碍,‘解’是理事无碍,于是才展现圆满的生活、圆满的人生。所以‘如说修行供养’即是做一切众生大圆满的示范。此即上供诸佛,下供众生。
  第二、‘利益众生供养’。利益众生著重在事上。从事修上说,佛弟子起心动念都要利益众生,不但教众生得利益,而且希望众生得最殊胜、最丰盈的利益。如果没有这个心愿,就不是佛弟子。我得十分利益,教你七分、八分,是小气,心量很小,不是佛弟子。不但希望众生得大利益,要真正希望一切众生得的利益超过我所得的,要有这样广大的心量,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一切众生。这是法供养的第二类。
  第三、‘摄受众生供养’。唯有佛与大菩萨能摄受一切众生,佛门弟子学佛,就要效法佛陀。佛是怎样存心,佛是怎样用心,佛是怎样待人,佛是怎样接物,都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地方。到那里学?我们今天学阿弥陀佛,一切诸佛中,我专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那里?《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你能把《无量寿经》参透,解圆,字字句句都做到,我就恭喜你,你跟阿弥陀佛一样,你就是阿弥陀佛,就有能力摄受一切众生。你有这个愿心,于一切时、一切事,念念之中将念佛法门介绍、推荐给众生,让他欢喜接受。这就是摄受众生供养。‘摄受’有无量的善巧方便,你有智慧,就会很灵活的运用。
  摄受最重要的原则是佛经上讲的‘四悉檀’。四悉檀是摄受众生的善巧方便。第一是‘世界悉檀’,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把佛法介绍给人家,人家不欢喜,你就没法子介绍给他。基督教对佛教何以排斥,我们要怎样把佛法赠送给他?应有善巧方便。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排斥佛法,用什么方式介绍给他们?我以前跟同修们提示过,李炳南老居士过去在中兴大学教《唐诗》,讲《古文》,我去听了几次,他全是在讲佛法;学生们学了佛法自己还不知道,妙极了!所以你跟基督教徒接触,预先把基督教《新旧约》找几条记起来,...(●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一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1 20:00 , Processed in 0.33432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