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16|回复: 1

真孝集第二八卷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5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佛门真孝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真孝集第二八卷







...有沙门竺道生者。秀出群品英义独拔。帝重之。尝述生顿悟义。僧等皆设巨难。帝曰。若使逝者可兴。岂为诸君所屈。时愿延之着离识论。帝命严法师辩其同异。往返终日。笑曰。公等今日无愧支许之谈也。云云。  
元魏孝明召佛道门人论前后七  
  正光元年。明帝加朝服大赦天下。召佛道二宗门人殿前。斋讫。侍中刘腾宣敕。请法师等与道士论议。以释弟子疑网。时清通观道士姜斌与融觉寺僧昙谟最对论。帝曰。佛与老子同时不。斌...(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礼义之所不行慈济。由来莫识。不知昔乘何业奄有中原。如何恣此昏凶。行兹傲虐。事不可也。用此自励追悔绝乎。  
  时有沙门玄高者。空门之秀杰也。通灵感众。道王河西凉平。东归太武信重。为太子晃之师也。晃孝敬自天崇仰佛法。崔寇得幸于帝。恐晃摄政或见危逐。密谗于帝谓有异图可不先虑。帝乃信之。便幽太子于深宫。帝梦其祖父执剑怒曰。太子仁孝忠诚允着。如何信谗。帝寤集朝臣以述之。诸雄伯曰。太子无事。枉见幽辱。帝又信之。以真君五年正月。下诏曰。朕承祖宗重光之绪。思阐鸿业恢隆万代。武功虽昭而文教未畅。非所以崇太平之治也。今域内安逸百姓富昌。宜定...(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续。佛像数量孰测其计。有一道人。年八十。礼像为业。一像一拜至于中龛而死。尸僵伏地。以石封之。今见存焉。莫测时代。在朔州东三百里恒安镇西二十余里。往往来者述之。诚不思议之福事也。  
  皇兴元年高祖孝文诞载。于恒安北台起永宁寺七级佛图。高三百余尺。基架博敝。为天下第一。又于天宫寺。造释迦文像。高四十三尺。用赤金十万斤黄金六百斤。又构三级石佛图高十丈。榱栋楣楹上下重结。大小皆石。镇固巧密为京华壮观...(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博敝。为天下第一。又于天宫寺。造释迦文像。高四十三尺。用赤金十万斤黄金六百斤。又构三级石佛图高十丈。榱栋楣楹上下重结。大小皆石。镇固巧密为京华壮观。  
  延兴元年显祖献文禅位于太子僧盖一名宏。即孝文也。年五岁聪圣玄览。穷神知几。既初践位。显祖移御北苑崇光宫统习玄籍。建鹿野佛图于苑中之西山。去崇光右十里岩房禅室。禅僧居之。  
  承明元年显祖大上皇崩。造建明寺。尔后建福度僧立寺非一。  
...(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暂同俗礼。应有子胤。可推访以闻当加叙接。先是立监福曹。又改为昭玄。备有官属以断僧务。即如今同文寺崇玄署是也。高祖时知名沙门有道顺慧觉僧意慧纪僧范道辩慧度智诞僧显僧义僧利。并以义行重焉。  
  有魏孝文圣天子也。五岁受禅十岁服冕。太和十八年迁都于洛。二十年改姓为元氏。文章百篇冠绝终古。初登诏诰假手有司。太和已后并自运笔。前后诸帝不能及之。如僧行篇所下诏也。  
  世宗即位。下诏曰。缁素既殊法...(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解脱究竟菩提。及僻者为之不能通理。徒务费竭财力功利烦浊。犹六经皆有所失。未之深也已矣。  
广弘明集卷第三
归正篇第一之三  
  遂古篇 梁侍中江淹 归心篇 北齐光录颜之推 七录序 梁处士阮孝绪。  
遂古篇(梁侍中江淹)  
  仆尝为造化篇。以学古制今。触类而广之。复有此文。兼象天问。以游思云尔。  
  闻之遂古大火然兮。水亦溟涬无涯边兮。女娲练石补苍天兮。共工所触不周山兮。...(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圣者不测况庸伦兮。笔墨之暇为此文兮。薄暮雷电聊以忘忧。又示君兮。  
  梁典云。江淹位登金紫。初淹年六岁。能属文为诗。最长有远识爱奇尚。年二十以五经授宋诸王。待以客礼。初年十三而孤贫。采薪养母以孝闻。及梁朝六迁侍中。梦郭璞索五色笔淹与之。自是为文不工。人谓其才尽。然以不得志故也。有集十卷。深信天竺缘果之文。余检其行事与传同焉。缀述佛理。不多录其别篇。知明贤之雅志耳。  
家训归心篇(北齐光...(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之禁格出家之辈。而独责无犯哉。且阙行之臣犹求禄位。毁禁之侣何惭供养乎。其于戒行自当有犯。一被法服已堕僧数。岁中所计斋讲诵持。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  
  释四曰。内教多途。出家自是其一法耳。若能诚孝在心。仁惠为本。须达流水不必剔落髦发。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皆由为政不能节之。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穑。无业之僧空国赋算。非大觉之本旨也。抑又论之。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水不必剔落髦发。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皆由为政不能节之。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穑。无业之僧空国赋算。非大觉之本旨也。抑又论之。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可两遂。诚臣徇主而弃亲。孝子安家而忘国。各有行也。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隐有让王辞相避世山林。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也。若能皆化黔首悉入道场。如妙乐之世儴佉之国。则有自然粳米无尽宝藏。安求田蚕之利乎。  
  释五曰。形体虽...(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孔虚失愉乐。一人修道济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罪累。幸熟思之。  
  人生居世。须顾俗计树立门户。不得悉弃妻子一皆出家。但当兼修行业留心读诵。以为来世资粮。人身难得。勿虚过也。  
七录序(梁处士阮孝绪)  
  日月贞明。匪光景不能垂照。嵩华载育。非风云无以悬感。大圣挺生应期命世。所以匡济风俗矫正彝伦。非夫丘索坟典诗书礼乐。何以成穆穆之功致荡荡之化也哉。故鸿荒道丧。帝昊兴其爻画。结绳义隐。皇...(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道。夫子既亡微言殆绝。七十并丧大义遂乖。逮乎战国俗殊政异。百家竞起九流互作。嬴正疾之。故有坑焚之祸。至汉惠四年。始除挟书之律。其后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开献书之路。置写书之官。至孝成之世。颇有亡逸。乃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光禄大夫刘向及子伋歆等。仇校篇籍。每一篇已辄录而奏之。会向亡哀。帝使歆嗣其前业。乃徙温室中书于天禄阁上。歆遂总括群篇。奏其七略。及后汉兰台。犹为书部。又于...(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述。宋秘书监谢灵运丞王俭齐秘书丞王亮监谢朏等。并有新进。更撰目录为七志。其中朝遗书收集稍广。然所亡者犹太半焉。齐末兵火延及秘阁。有梁之初缺亡甚众。爰命秘书监任昉躬加部集。又于文德殿内别藏众书。使学士刘孝标等重加[按-女+(火/又)]进。乃分数术之文。更为一部。使奉朝请祖暅撰其名录。其尚书阁内别藏经史杂书。华林园又集释氏经论。自江左篇章之盛。未有踰于当今者也。孝绪少爱坟籍。长而弗倦。卧病闲居傍无尘杂。晨光才启缃囊已散。宵漏既分录帙方掩。犹不能穷究流略探尽秘奥。每披录内省多有缺然。其遗隐记颇好搜集。凡自宋齐以来王公搢绅之馆。苟蓄聚坟籍。必思致其名簿。凡在所遇若见...(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十八帙一百九十卷 诗部五十二种六十一帙三百九十八卷 礼部一百四十种二百一十一帙一千五百七十卷 乐部五种五帙二十五卷 春秋部一百一十一种一百三十九帙一千一百五十三卷 论语部五十一种五十二帙四百一十六卷 孝经部五十九种五十九帙一百四十四卷 小学部七十二种七十二帙三百一十三卷。  
  右九部五百九十一种七百一十帙四千七百一卷 记传录 内篇二 国史部二百一十六种五百九帙四千五百九十六卷 注历部五十九种...(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八卷 文字集略一帙三卷 序录一卷 正史删繁十四帙一百三十五卷序录一卷 高隐传一帙十卷序例一卷 古今世代录一帙七卷 七录一帙一十一卷 杂文一帙十卷 声纬一帙十卷。  
  右七种二十一帙一百八十一卷阮孝绪撰不足编诸前录而载于此。  
  孝绪陈留人。宋中领军歆之曾孙。祖慧真临贺太守。父彦太尉从事中郎。孝绪年十三。略通五经大义。随父为湘州行事。不书南纸以成父之清。年十六丁艰终丧。不服绵纩。虽蔬食有味即吐之。在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孝绪于讲座心惊而反。合药须生人蔘。自采于钟山高岭。经日不值。忽有鹿在前行...(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  孝绪陈留人。宋中领军歆之曾孙。祖慧真临贺太守。父彦太尉从事中郎。孝绪年十三。略通五经大义。随父为湘州行事。不书南纸以成父之清。年十六丁艰终丧。不服绵纩。虽蔬食有味即吐之。在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孝绪于讲座心惊而反。合药须生人蔘。自采于钟山高岭。经日不值。忽有鹿在前行。心怪之至鹿息处。果有人蔘。母疾即愈。齐尚书令王晏通家权贵。来候之。传呼甚宠。孝绪恶之。穿篱而遁。晏有所遗拒而不纳。尝食酱而美。问之乃王家所送。遂命覆醢。及晏被诛。以非党获免。常以鹿林为精舍。环以林池杜绝交好。少得见者。御史中丞任昉欲造之而不敢。进睨鹿林。谓其兄履曰。其室则迩。其...(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太中大夫殷芸赠以诗。任昉止之曰。趣舍苟异何用相干。于是朝贵绝于造请。惟与裴贞子为交(贞子即子野之谥)天监十二年。秘书监傅昭荐焉并不到。天子以为苟立虚名以要显誉。自是不复征聘。故何胤孝绪并得遂其高志。南平元襄谓履曰。昔君大父举不以来游取累。贤弟独执其志何也。孝绪曰。若麏麚尽可骖驭。何以异夫騄骥哉。王作二闇及性情义。并以示之。请为润色。世祖着忠臣传。集释氏碑铭。丹阳尹录妍神记。并先简居士。然后施行。鄱阳忠烈王孝绪姊夫也。王及诸子岁时致馈。一无所受。尝自筮死期云...(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履曰。昔君大父举不以来游取累。贤弟独执其志何也。孝绪曰。若麏麚尽可骖驭。何以异夫騄骥哉。王作二闇及性情义。并以示之。请为润色。世祖着忠臣传。集释氏碑铭。丹阳尹录妍神记。并先简居士。然后施行。鄱阳忠烈王孝绪姊夫也。王及诸子岁时致馈。一无所受。尝自筮死期云。与刘著作同年。是秋刘杳卒。孝绪睨曰。吾其几何。数旬果亡。年五十八。皇太子遣使吊祭。赗赠甚渥。子恕追述先志固辞不受。门人谥曰文贞处士。  
  孝绪博极群书。无一不善。精力强记学者所宗。着七录削繁等诸书一百八十一卷。并行于世。编次佛道。以为方外之篇。起于此矣。  
广弘明集卷第四
归正篇第一之四  
  舍事李老道法诏。  梁高祖武皇帝...(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德音盈耳。臣昔未达理源。禀承外道。如欲须甘果翻种苦栽。欲除渴乏反趣碱水。今启迷方粗知归向。受菩萨大戒。戒节身心。舍老子之邪风。入法流之真教。伏愿天慈曲垂矜许。谨启。  
  至四月十八日中书舍人臣任孝恭宣敕云。能改迷入正。可谓是宿植胜因。宜加勇猛也。  
废李老道法诏(北齐高祖文宣皇帝)  
  昔金陵道士陆修静者。道门之望。在宋齐两代祖述三张弘衍二葛。郗张之士封门受箓。遂妄加穿凿广制齐仪。...(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外道。制六群之比丘。胸前则吐纳江河。掌内则摇荡山谷。论劫则方石屡尽。辩数则微尘可穷。斯乃三界之大师。万古之独步。吾自庸才谈何以尽。纵使周公之制礼作乐。孔子之述易刊诗。予赐之言语。商偃之文学爰及左元放葛孝先河上公柱下史。并驱之于方内。何足道哉。自我含灵福尽法王斯逝。遂使北首提河春秋有八十矣。应身粒碎流血何追。争决最后之疑。竞奉临终之供。呜呼智炬消慈云灭。长夜诸子诚可悲夫。于是瞻相好于香檀。记筌蹄于贝...(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不赐余光。弗生我秦汉。靡载我坟籍。详此二三疑惑逾甚。仆闻贞不绝俗隐不违亲。所以和光于尘里。披莲于火内。至若束带垂缨无妨修德。留须长鬓足可闲居。且道本虚通触无不是。何弃于冠籫专在于锡钵。窃以不伤遗体始着孝心。莫非王臣终从朝命。今既赭衣髡发。未详其罪。不仕天子。无乃自高敢咨先生。请当辩析。  
  先生曰。吾闻大音不入于俚耳。其验兹乎。犹欲以寸管窥天小螺量海。而我法门出夐。非吾子之能极。吾且仰凭神力...(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无保于形骸。谁有营于[炫-ㄙ+ㄥ]好。鬓发既剪我心自伏。衣惟坏色爱情何起。所以五缀而持想。六时而系念。萧然物外是曰逆流。窃闻夏禹疏川则有劳手足。墨翟利物则不吝顶踵。杀身以成仁。饿死而存义。此并有违于大孝。然犹盛美于群书。况吾养性栖玄立身行道。方欲广济六趣高希万德。岂学子拘之于小节。顾在肤发之间哉。扇逐荣名余事。从北面之朝也。其若效浅禄微。唯劳诺走。功高无暇位极常惧危溢不安。千仞弃珠一何贱宝。但火内...(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独水土之功。陶铸四生。讵正阴阳之力。既有根于种类。亦无离于集起。窃见或体合夫妻子孙不孕。或身非鳏寡男女莫均。至于萤飞蝉化蜂巢蚁卵。非构两精之产。岂从二藏之任。若但禀之于乾坤。人亦奚赖于父母。一须委运慈孝何归。是知因自参差果方环互。支分三报星罗万品。或今身而速受。或来世而晚成。此理必然亦何而朽。窃以赏罚不滥。王者之明法。罪福无舛。业道之大功。政治则五刑罚禄位赏。幽只则三涂罪人天福。目前可以为监诫。岂...(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英华。着方生之论。柱下睿哲。称其鬼不神。可谓长时有尽生涯不穷。禹父既化黄能。汉王变为苍犬。彭生豕见事显齐公。元伯缨垂名高汉史。斯途众矣。难备书绅。无识之伦妄生推托。便言三后在天。劝诱之高轨。陈祭鬼飨。孝道之权猷。斯则乖人伦之典谟。越天常之行事。诡经乱俗不足言之。若夫系述游魂之谈。经叙故身之务。昭穆有序祖尊重亲。追远慎终。由来之同仰。践霜兴感列代之彝伦。安有捐掷所生。专存诸己。横陈无鬼之论。自许有身...(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之道以御今之有。上章执者失之为者败之。而复云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或执或否。得无陷矛盾之论乎。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孙盛曰。夫有仁圣必有仁圣之德。迹此而不崇。则陶训焉融。仁义不尚。则孝慈道丧。老氏既云绝圣。而每章辄称圣人。既称圣人则迹焉能得绝。若所欲绝者。绝尧舜周孔之迹。则所称圣者。为是何圣之迹乎。即如其言。圣人有宜灭其迹者。有宜称其迹者。称灭不同吾谁适从。  
  绝仁弃义民...(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慈道丧。老氏既云绝圣。而每章辄称圣人。既称圣人则迹焉能得绝。若所欲绝者。绝尧舜周孔之迹。则所称圣者。为是何圣之迹乎。即如其言。圣人有宜灭其迹者。有宜称其迹者。称灭不同吾谁适从。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若如此谈。仁义不绝则不孝不慈矣。复云。居善地与善仁。不审与善仁之仁。是向所云欲绝者非耶。如其是也。则不宜复称述矣。如其非也。则未详二仁之义。一仁宜绝。一仁宜明。此又所未达也。若谓不圣之圣不仁之仁。则教所诛不假高唱矣。  
 ...(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田常窃仁义以取齐国。夫天地陶铸善恶兼育。各禀自然理不相关。枭鸩纵毒。不假学于鸾凤。豺虎肆害。不借术于麒麟。此皆天质自然。不须外物者也。何至凶顽之人独当假仁义以济其奸乎。若乃冒顿杀父郑伯盗郐。岂复先假孝道获其终害乎。而庄李掊击杀根毁驳正训。何异疾盗贼而销铸干戈。睹食噎而绝弃嘉谷乎。后之谈者虽曲为其义辩而释之。莫不艰屯于杀圣困踬于忘亲也。  
  知我者希则我贵矣。  
  上章云。圣人之在天下...(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道学。置道坛废佛宗。  
  帝姓托跋氏。讳伏厘。后名焘。鲜卑胡人之别种也。西晋之乱有托跋卢。据有朔方。晋就封为代王。卢孙舍翼鞬或云圭。部落逾盛。众十万。北连云中西据阴山。云中南去汉塞四千里。以东晋孝武太元初。南至朔东三百里。平城为都二十余岁。依华造殿宗事佛道。登位三十四年。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至晋帝隆安中。第三主托跋焘立。时年八岁。尚在幼冲。信任司徒崔浩。浩尤不信佛。情重李老仙术。以道德经授帝令讽味。因便重之。登...(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安沙门。焚破佛像。四方亦然。惟留台下。至真君七年。遂一切荡除。坑僧破像自以为得志也。为谗所黩幽杀大子。恶疾殃身方族崔浩何嗟及矣。不久为阉人宗庆。所杀便崩。其孙嗣立。即开佛法天下大明。  
  第六帝孝文是称文祖。改姓为元。改代为魏。去胡服定官名。衣冠华夏移都河洛。佛法大兴。然世祖勇于武略怯于文雄。轻于自审重于信伪。而奕叙为命世之明后。寔诬也哉。寻奕搜检列代上事言及释门者。大略五焉。前已显之。今重...(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故后之上事。希有从之者。故经说四依拟分伪滥。人识难辩法智易明。何得见一僧行过。上累佛宗。见一戒或亏便轻正法。止可以道废人。以人不弘道也。不可以人废道。以道高出天人。抑又详之。今以五常检人。何人能具。五孝检士。何士备之。读易而忽阴阳。讲礼而存倨傲。闇君贼臣代代常有。尸禄乱政时时更繁。孔门三千。颜生独为德行。君人二十九代。唐尧常据。言初略述。统详则释门藻镜者殷矣。  
  二周祖武皇帝。志存道学。躬...(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祚促历移固其宜矣。况复疠及其身呼嗟何及。殃钟祸集又可悲凉。乃以正佛为妖邪。指伪道为师奉。闇君荒主岂待夏殷固谥法之司。魏周灭法之主俱为武者。不亦宜乎。余有除毁相状感于苦报。如别具述。  
  三宋世祖孝武皇帝。沙汰僧徒并致敬事。  
  帝姓刘氏。讳骏。文帝之第三子也。为父讨逆。斩兄邵于南郊。并子三十一人。自立改元孝建。二年诛叔义宣。大明二年诛王僧达父子。有羌人高阇反。事及沙门昙标。下诏曰。佛法讹替沙门混杂。未足扶济鸿教而专成逋薮。加以奸心频发凶状屡闻。败道乱俗人神交忿。可付所在精加沙汰。后有违犯严其诛坐遂设诸条...(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人。惟闻变夷从夏。不闻变夏从夷。先帝天纵多才。聊画此像。未是大晋盛德之形容。今欲发王命敕史官上称先帝好佛之志下为夷狄作一像之颂。于义有疑焉。康帝即位拜司徒。永和四年五月诏书下。固执不就。上疏乞骸骨。及孝宗临轩。征谟不至。(自且至中。皇)太后诏罢朝。公卿奏送谟廷尉以正刑书。谟率子弟素服诣廷尉待罪。诏免为庶人。便杜门不出。斯并刚愎之鄙夫。井坎之固量也。而奕叙为纯臣。未为笃论。何者谟之讽议。局据神州一域...(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之苦百姓筋力。贩妻货子呼嗟满路。佛若有知。念其有罪。佛若无知。作之何益。忤旨出守晋安。此寔大慈之本怀。得佛之遗寄。而奕谓为除弹匪其意乎。  
  十一张普济。常山人。善百家之说。太和中迁谏议大夫。至孝明立不亲视朝。过崇佛法。郊庙之事多委有司。营造寺像略无休息。乃上谏略云。伏愿淑慎威仪万邦作式。躬致郊庙之虔。亲纡朔望之礼。则一人有庆兆民赖之。然后精进三宝信心如来。道由化深。故诸漏可尽。法随礼积。故...(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君之侧。黄庭朱户述命门之事。深欲拟僧斯踪难泯。遂行流谤。固其然哉。  
  十二李玚。赵人。魏延昌末为高阳王友。于时人多绝户为沙门。玚上言曰。礼以教世法导将来。迹用既殊区流亦别。故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不孝之大。无过于绝祀。然则绝祀之罪。大莫甚焉。安得轻纵背礼之情而肆其向法之意也。宁有弃堂堂之政。而从鬼教乎。灵太后责以鬼教谤毁佛法。玚曰。窃欲清明佛法使道俗兼通。非敢排弃真学妄为訾毁。且鬼神之名皆是通灵达...(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脯面牲陵诬宗庙。违黄屋之尊。就苍头之役。朝夕敬妖怪之胡鬼。曲躬供贪淫之贼秃。耽信邪胡谄祭淫祀。恐非聪明正直而可以福祐陛下者也。济吐斯言。故动怒也。梁祖享祀于晦朔。四时交易于温清。流涕动于臣下。兴言赋于孝思。故景阳台至敬殿。咸陈文祖献后之奠。何得言未尝亲享。故反前事肆情骂之。竹脯面牲用替牺栗。苹藻礿祭岂惟有梁之时。屈尊就卑乃万代之希有。遗若脱屣岂百王之虚构哉。自非行总八恒位邻上忍。安能行慈绝欲于盛年...(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州是也。杜预以允姓阴戎之别祖。与三苗俱放于三危。汉书西域传。塞种本允姓之戎。世居炖煌。为月氏迫逐。遂住葱岭南奔。又谓悬度贤豆身毒天毒。仍讹转以塞种为释种。其实一也。允姓与三苗比居教迹和洽。其释种不行忠孝仁义。贪诈甚者号之为佛。佛者戾也。或名为勃。勃者乱也。而陛下以中华之盛胄。方尊姚石羌胡之轨躅。窃不取一也。案允姓之居炖煌西戎也。悬度贤豆等南梵也。西戎即叙禹贡所传。悬度已下荀济加谤。不读三史奚以定之...(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贡所传。悬度已下荀济加谤。不读三史奚以定之。寻夫悬度乃北天之险地。乘索而度也。贤豆天竺仁风所行。四时和于玉烛土绝流霜。七众照于金镜神机猛利。人传天语字出天文。终古至今无相篡夺。斯是地心号中国也。人行忠孝何谓无之。济之所言。同田巴罪三皇非五帝者。讵可闻哉。  
  又案释迦出戎剖胁而诞。摩耶遂殂。事符枭镜。年长争立。内不自安。背父叛君逆节弥甚。达多投石难陀引弓。变革常道自饿形骸。安能济物。聚合凶徒...(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父叛君逆节弥甚。达多投石难陀引弓。变革常道自饿形骸。安能济物。聚合凶徒易衣削发。设言虚诈不足承禀。九十六道此道最贪。协彼淫愚众多崇信。至如琉璃诛释。瞿昙路左视之。在生亲尚不存。既殁疏何能救。斯即不行忠孝。若天下习之。陛下则无以自处。不取者二也。寻经剖腋而诞。义出前经。以怀天师功德大故。非诸人供可以奉之。又知母人。命将终。故生七日已。上报天中。然则胁诞背割此亦有之。不同枭镜。如何滥委引弓投石事出权行...(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来。用郭邑作僧坊。和夫妻为圣众。勤用蚕以充户课。供政课以报国恩。推令德作三纲。遵耆老为上座。选仁智充执事。求勇略作法师。行十善以伏未宁。示无贪以断偷劫。于是衣寒露养孤生匹鳏夫配寡妇。矜老病免贫穷。赏忠孝之门。伐凶逆之党。进清简之士。退谄佞之臣使。六合无怨纣之声。八荒有歌周之咏。飞沈安其巢穴。水陆任其长生(云云)。嵩此上言。有所因也。曾读智论。见天王佛之政令也。故立平延。然述佛大慈令生安乐。斯得理也...(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故比丘造房先除妨难。有损命者必不得为。重物起慈即为仁塔。理极正矣。事罕行之。  
  又云。请有德贫人免丁输课。无行富僧输课免丁。富僧输课免丁。则诸僧必望停课争断悭贪。贫人免丁则众人必望免丁竞修忠孝。此则兴佛法而安国家。实非灭三宝而危百姓也。有十五条。总是事意。劝行平等非灭佛法。  
  劝不平等 是灭佛法 劝行大乘 劝念贫穷 劝舍悭贪 劝人发露 劝益国民 劝燎为民 劝人和合 劝恩爱会 劝立...(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三五七九之经。上下相和。四眼二舌之教。不可削也。佛教不尔。欲是过原。先必戒之方祛俗滞。此则佛道之分途也。高识者体之。  
  又云。请同孔老门人拜谒王臣者。不知奕出此语。何以自陈毁僧傲亲抗君非为忠孝。固知道士常拜君亲。如何目见道士从僧抗礼。不能自化其类。何用弹人实而言之。道士由来拜谒。窃形滥吹冒入出俗之俦。致有黄巾乃张角之风也。法仪抗礼。是缁徒之范也。至如李老之服本袭朝章。冠屦同兰台太史。揖让...(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大悦。诏废诸州寺塔。至九年六月四日。后上谓曰。尔大直奏事怕杀人。今日后勿惧。贞观六年又上书。令僧吹螺不合击钟。又言。佛法妖伪。敕示萧瑀。瑀曰。傅奕非圣人者无法。奕驳曰。瑀先祖已来。不事宗庙专崇胡鬼。非孝者无亲。因集佛教入中华已来。士人识见高远有驳议其妖惑者。为高识传云。奕传如此云。高祖从其言而废寺者。斯惘君也。岂有四年上事九年方废省诸州寺塔乎。竟无此诏。如何信之。一条假诳万途可悉。奕身死后出传货之...(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2 19:43 , Processed in 0.134331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