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51|回复: 0

转帖:智能师父:《坛经心要直解》般若品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6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这段经文的大概意思是说,我们的智慧时时刻刻都不灭,说话做事都是智慧的妙用,也就是所谓的“一行三昧”。当一念糊涂的时候,般若就不显现了?实际上也显现,只是忘了。忘了自性般若,就叫“一念愚”。我们现在不知道自己的般若在放光,不知道能说法的、听法的都是般若在起作用,这就是“不见般若”。

  实际上般若是用来起妙用的,并不是修来的,是大家本有的。我们必须要了达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般若的光芒,这时候就不愚了。

  修行是为了了达诸法实相,我们却不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诸法实相。想事情的时候也要了达它是诸法实相,正所谓“想即是空”。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波罗蜜”是印度话,唐朝时用中国话翻译就是到彼岸。这段的大概意思是说,当所有的事情都变成“波罗蜜”了,都变成智慧了,就“心不住法,道即流通”了。意思是这个心在任何时候都不执著在一个地方上,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水上画图一样,画过去了不留任何痕迹。这也就是《金刚经》中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智慧到彼岸也是这个意思,“故号波罗蜜。”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我们要了解所有的起心动念、所有的行为都是般若的光芒,现在听法是般若的光芒,走路也是般若的光芒。不仅要明白这个道理,还要落实在生活中,这就是般若行。六祖反复讲这个道理,说明它是何等的重要!

  “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我们把所有的心行都变成了般若行的话,烦恼也就变成了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这里反复讲的,仍然是让我们了解所有的事情都是般若智慧的显现,了解了之后,就要把生活中的事情都变成自性光芒,而且念念不愚,念念像流水一样,能真正做到的话,我们的心就解脱了,也就达到智慧的顶峰了。

  六祖这是从不同的方面讲这个道理。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综合上一段讲的,在座的各位如果真的做到了把所有的事情变成了般若的行持,那贪、嗔、痴三毒,自然就转变成戒、定、慧三无漏学了,所有的烦恼就转变成智慧了。

  禅法其实并不复杂,明白这个道理马上就运用,运用完了就解脱了。就像《圆觉经》里面讲的“知是空华,即无轮转。”知道一切事情都是空花水月,不再做梦就行了,而且在任何时候都是清醒的,都知道是智慧显现,这时候就解脱了。六祖这是在反反复复、苦口婆心地给我们讲这些道理。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能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这一段六祖在讲大根器人和小根器人在修般若时的差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在讲“般若”,六祖《般若品》这一段也是在阐述这个问题。

  什么叫大根器人呢?就是明白所有能想、能说、能做的都是自性的作用,都是自性的光芒,或者说都是金刚心的妙用。明白了这个道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这样的人就是大根器的人。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金刚心,相信自己的佛性在时时地放光芒,从来就没离开过。每个人的佛性都在放光,哪为什么有的人解脱,有的人不解脱呢?不解脱的就是因为:一、不相信自己有佛性;二、不认识自己的佛性;三、不会运用。差别就在这儿。我们每个人,不管认识或不认识佛性,佛性都在放着光,只是迷惑颠倒看不到。

  所谓大根器的人,就是不仅认识佛性,而且相信它,还会运用它。小根器的人心存疑心——这到底是不是啊?我的佛性就这么简单吗?佛性不应该是这样的吧?这就是小根器人。根器大小的差别就在于此。

  如果信心建立起来了,敢于承当,就能在信中生起运用来。生活中本来就没离开过金刚心,所有的事情都是金刚心的作用,无论闭眼睡觉,还是睁着眼睛看东西,都是金刚心的光芒。

  在座的听法也都是金刚心在听,除了金刚心能找到别的吗?不是耳朵在听,是金刚心借助耳朵而已。“反闻闻自性”,就是通过声音,回到本位上了。金刚心通过耳朵,听到这个幻化的声音,这就是金刚心的运用。大根器的人就是首先相信金刚心,然后认定它,并会运用它。

  有的人相信,但不会用也不行。“用”是一种心力。我们对金刚心的认识往往不够坚固不够稳定,一会儿知道金刚心在起作用,一会儿金刚心又没了。为什么没了呢?就是忘了金刚心在起作用了。力量大的,明白什么时候都没离开过金刚心,干什么都是金刚心,而且念念都知道是金刚心,这就是“力”。这个“力”叫心力,也叫定力。定力是让金刚心恒常的,是金刚心稳固的基础,所以把“定”比做长养慈悲和智慧的土壤,这就是“定”的作用。

  根器小的就是不相信——金刚心哪有这么简单的事啊?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祗劫,而且开悟证果需要累劫的修行,还得需要根尘脱落,大地平沉,虚空粉碎。所以就说:“不行,不行,我还是先证悟再说吧”。

  我告诉大家,“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和我们现在理解的一念的金刚心没什么两样,大小根器的区别只是达到证悟的时候力量强弱不同:大根器的人一旦证悟的时候,这种状态能恒常;小根器的一出了禅堂的门就又忘了,睡一觉起来又不是金刚心了,都是烦恼心了。一会儿修修法,金刚心又来了。就是这样反反复复,顿悟渐修,渐修顿悟。

  六祖讲的顿悟法门也是由于积累而成的,顿悟因为渐修得来的,都有一个磨合渐进的过程。信心也是源于修行提高而产生而坚固的。为什么菩萨有十信位呢?因为随着对佛法的理解和证悟的程度,逐渐会产生十种不同信的差别,也就是十信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09:06 , Processed in 0.186591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