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71|回复: 1

[其它] 真孝广集第一一〇卷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8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佛门真孝广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真孝广集第一一〇卷







...。无能逾越光显祖祢造历菩提之为极致者也)  
  夫何惑哉(如上所言。夫何惑也哉)  
  在昔夷齐不嗣。巢许无后(夷齐饿死于首阳。巢许隐迹于箕岫。皆无后嗣也)  
  而仲尼称其贤(论语。子贡曰。伯夷叔齐何人也子曰。古之贤人也)  
  未闻讥其非孝也。今之沙门。抛尘俗之缠缚。尚物外之清虚(今之僧人。抛弃尘世冤债之缠缚。高尚于万物之外务清虚无为之道)  
  趣不往不来之方(趣平声。入也。趣入不去不来真净之大方)  
  求无灭无生之理(以求无死无生之妙理)  
  方之夷齐巢许之道。亦以远矣(总结上文意。若沙门所行之道。比方于夷齐许由之道。亦无高远矣)  
  夫如是岂违福孝之行也哉(夫如此所行之道。岂违背于福孝也哉)  
折疑论卷第三
评议第九(此篇评论礼仪之节。故曰评仪)  
  客曰。黄帝垂衣而缙绅之服备(留于世间而化利天下也。故衣冠始治于黄帝)  
  素王制礼而曲躬之貌形焉(素空也。言孔子有君师之德。无君师之位。左传序云。夫子作春秋为素王。左丘明传春秋为素臣。故礼乐始兴于孔子)  
  服为三德之初(孝经云。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三德惟服最先。故曰初)  
  貌列五事之首(尚书云。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注云。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又。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五事惟貌最先。故曰首)  
  子路遇难不忘结缨(缨系冠之带也。子路遇卫太子难。结缨正冠而死虽困而不废其冠冕)  
  原宪虽贫不离华冕(原宪鲁人。贫居破屋常戴其冠。子贡过之曰。病甚宪曰。吾闻无财为贫。道不行为病吾贫也。非病也)  
  今之沙门。剃须发衣缁袍(衣音义穿也。缁黑色。袍大衣也)  
  外无跪起之仪。内绝温恭之礼。先王之制。得不违...(第1559部~折疑论五卷)


...如祭之者。谄也。求媚也)  
  人神曰鬼(伸而生之为神。曲而死之为鬼)  
  鬼之言归也(至而伸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  
  人之魂魄。所归往也(春秋左传曰。人生始化为魂。既生魄阳曰魂。淮南子曰。天气为魂地气为魄。礼记曰。魂气归于天。体魄复于地。盖魂者神也阳也气也。魄者精也阴也形也。结上文人之魂魄所归而往反者也)  
  言其非祖考鬼神而祭者谄求也(祖及父亡之皆称为考。言不是自己祖考之魂神祭之者谄求也)  
  又曰。为之宗庙以鬼享之(三年丧毕。神主以立于家庙。以鬼神之礼。于春秋之时而享之)  
  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之雨露既濡。秋之霜露既降。皆举祭祀之礼。由寒暑变移展其孝思也)  
  又曰。生时爱敬(父母在生。则事之以爱敬)  
  死事哀戚(父母既死。则事之以哀戚)  
  又曰。丧则致其哀(父母死丧则致其哀戚)  
  祭则致其严(岁时祭祀。则尽其严肃)  
  又曰。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后稷周公始祖。昔者周公摄政。因行郊天之祭。以始祖后稷则配天享之)  
  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文王周公父也。明堂天子布政之宫。周公因祭上帝于明堂。乃尊父以配享之。此宗庙文王严父。以配上帝也)  
  又曰。生则亲安之(自天子至于庶人。皆得欢心。则父母生而安其荣养)  
  祭则鬼享之(父母死而为鬼。则享其祭祀也)  
  又曰。天地明察神明彰矣...(第1559部~折疑论五卷)


...以爱敬)  
  死事哀戚(父母既死。则事之以哀戚)  
  又曰。丧则致其哀(父母死丧则致其哀戚)  
  祭则致其严(岁时祭祀。则尽其严肃)  
  又曰。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后稷周公始祖。昔者周公摄政。因行郊天之祭。以始祖后稷则配天享之)  
  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文王周公父也。明堂天子布政之宫。周公因祭上帝于明堂。乃尊父以配享之。此宗庙文王严父。以配上帝也)  
  又曰。生则亲安之(自天子至于庶人。皆得欢心。则父母生而安其荣养)  
  祭则鬼享之(父母死而为鬼。则享其祭祀也)  
  又曰。天地明察神明彰矣(事天明即父乃合天道也。事地察即母。乃合地道也既有是孝。则天地神明之理甚彰着矣)  
  又曰。宗庙致敬鬼神着矣(能致敬于宗庙。则宗庙鬼神之理甚彰着矣)  
  孝悌之致。通于神明(孝悌之道致其所至幽。则可以感通于神明)  
  又曰。生事之以礼(父母生存。则爱敬以礼)  
  死葬之以礼(父母既亡。则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父母既葬则祭之以礼)  
  又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间去声。菲薄也。论语。孔子谓。禹王所行之事。吾无指点有罅隙。能致孝乎鬼神。谓享祀礼洁。薄自口体厚祀鬼神也)  
  礼记有祭统祭仪。唯言配天祀帝享祖严亲奉神事鬼之道(结上文意。礼记中有祭之仪轨今以引之而为证。唯者独也。不谓独祀上帝享祖宗祭神奉鬼之道非也。只是责子路气质刚勇不能辞让诚意之辞)  
  岂绝人事神鬼而知生死哉。子独不知之乎(责客独不知此理者乎)  
  但孔圣言其仿佛(但以夫子之言。略有仿佛相似而已)  
  如来剖其幽微。明发因果备陈报应。植善崇福种恶获殃。派天下以归其善(如来之教。能剖发明因果之实。备细陈白。种植善因判于幽深微细则崇敬于福报之应。种植恶因则自得于殃祸之应以此分派天下之事。莫不归于善道也。尚书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第1559部~折疑论五卷)


...玉也。说文曰。上圆而下方。天子大朝以执之宝中最贵者也。瑕者玉有赤色为瑕。至贵之宝。尚不免于瑕也)  
  公输能授人之规矩。不能使人巧而为之(授与也。公输子名。班鲁之巧人也。规所以为圆之器也。矩所以为方之器也。谓能授与人方圆之法。而不能使人之巧妙而为之)  
  圣人能授人之戒律。不能驱人履而行之(佛圣虽能授与人戒法律仪。固不能使人坚守不犯而行之)  
  皋陶能罪盗滥。不能化贪夫为夷齐(陶音姚。舜贤臣。虽有片言折狱之才。不能劝化狱中盗滥之徒。为伯夷叔齐之义让)  
  吕刑能诛凶残。不能令恶子为曾闵(尚书。吕刑篇。吕侯为天子之司寇。周穆王命训刑以告四方。不能教化自子之恶成曾参闵子骞之孝行)  
  唐尧之圣哲。不能化丹朱之愚(尚书。丹朱尧之子。生而不肖故授禅与舜)  
  仲尼之仁贤。不能遏盗跖之暴(庄子。盗跖柳下惠之弟。无道凶虐横行天下。大国守城小国入堡。孔子往教焉。及回谓柳下季曰。几不免虎口之难)  
  舜德不泽商均(谥法。仁圣盛明曰舜。商均舜之子。无大人德。遂禅位与禹)  
  周恩不沾管蔡(管蔡成王二叔。流言谤周公)  
  岂刑法之不峻。而道德之不备者哉(结上文。皋陶吕刑之法。岂不险峻尧舜周孔。岂无道德而尚不能责盗滥化凶顽。教子弟俱为贤孝之行也)  
  奚独以茹荤嗜酒而见责耶(何以独将沙门食荤饮酒见责为过也)  
  在昔严陵垂钓(严光字子陵。南阳人。光武故人。王莽之乱。隐钓于七里滩)  
  子牙直钩(子牙者姓姜名尚。因纣无道。隐于渭滨文王猎而得之。遂拜为太公望破纣而立周)  
  买臣负薪(朱买臣家贫。常负薪读书。后为会稽太守)  
  昆吾陶瓦(昆吾。夏时造瓦之人。后获显荣)  
  禹治沟洫(禹导百川东入于海。而万姓免为鱼鳖。故功推于后世)  
  舜耕历山(历山中条山之别名。在河之东舜未遇时。曾耕于此山)  
  相如临邛而自酤(临邛地名。司马相如未遇时。临邛酝酿而卖。后显荣。乘驷马之车)  
  ...(第1559部~折疑论五卷)


...画赞云(唐肃宗皇帝作三教赞)  
  儒吾之师曰鲁仲尼。仲尼师聃龙(孔子家语适周篇。子曰。周有老聃博古知今是吾师也。既问礼而叹曰。老子犹龙也)  
  吾不知。聃师竺干。善入无为(吾于昔年未明其事。不知聃龙师竺干。善能入无为者。即佛也)  
  稽首正觉(梵语三菩提。此云正觉。即佛也)  
  吾师师师(故稽首正觉世尊乃我师师之师也)  
  以如是言。应正了知(如此言应当了知是意)  
  老聃亦知竺干之国有佛圣人。可谓明矣。子独不知乎。夫太上生东夏。释迦现西干(老子生于东国。佛乃生于西天)  
  地殊五万余里。年隔十六君王(周定王丙辰二年二月十五日生老子位经十六王者。历恭懿孝夷厉定幽平桓庄僖惠襄项匡。年记三百四十五载)  
  虽殊地而处别代而出。其冥会默契。如此之绵密。非圣慧遐鉴道德玄同。其孰能与于此乎。  
折疑论卷第五
言符第十九(此篇。吻合三教之理。故曰言符)  
  客曰。夫孔佛二教其殊合之道。或得其梗概矣(梗概者大略也。儒佛二教其殊别合同之道或得其大略矣)  
  未审。老氏之言与夫儒佛之语。敢问亦有同乎。  
  妙明曰有。但时有淳浇。机有大小。随其所适(汉书曰。浇淳散朴各随所适)  
  教有浅深。虽不能全同。而亦有可同之语也。孔子云。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语去声。论语语告也。言教人者当随其高下而教。则其言易入...(第1559部~折疑论五卷)


...者庄敬也。俭者节制也。温者。和厚也。良者易直也。慈仁而有爱及人也让者谦逊也)  
  文行忠信(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教人以学文。修行存忠信也。忠信为人之本也)  
  祖述尧舜(远宗尧舜之道)  
  宪章文武(近守文武之法)  
  删诗书(删除削也。定公元年。季氏强僭。其阳虎作乱专政夫子退而削去诗中繁文异辞书中三坟三典)  
  定礼乐(夫子适问篇。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然后定其礼乐)  
  赞易道(赞周易而讲明天道。及说卦文言系辞等)  
  补春秋(韩宣子适鲁。见孔子曰。易象与鲁春秋。盖周之旧典也。何不修之。因鲁史策书成文就加笔削。所补之者人道恢王道备矣)  
  作孝经(与曾子所言者是也)  
  理欹器(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也。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圣人以为至诚。故常置之于坐测。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乃注之。果然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叹曰。呜呼夫物焉有满而不覆也哉。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子曰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谨。此所谓损之又损之之道也)  
  受道于渔父(事如庄子渔父篇)  
  问礼于老聃。正三纲(三纲者。父子君臣夫妇)  
  明五纪(五纪者仁义礼智信)  
  配天祀帝。享祖尊亲(事出孝经)  
  仆妾竭其欢心(孝经。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  
  臣子尽其忠孝(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臣能致其身)  
  居家理治长幼顺从(孝经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  
  身揭日月之明(揭负也。言身负其道如日月之同明)  
  道历乾坤之固(夫子道德历代封谥如天地之永固)  
  此略其实也(此乃略少而言夫子之实迹也)  
  然圣人之道。仰之弥高(论语。颜子喟然叹曰圣人之道。仰之弥高不可及)  
  钻之弥坚(钻弥坚不可入)  
  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在前在后。恍惚不可以为象。此颜子深知夫子之道无穷无尽无形无体而叹之也)  
...(第1559部~折疑论五卷)


...是也)  
  理欹器(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也。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圣人以为至诚。故常置之于坐测。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乃注之。果然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叹曰。呜呼夫物焉有满而不覆也哉。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子曰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谨。此所谓损之又损之之道也)  
  受道于渔父(事如庄子渔父篇)  
  问礼于老聃。正三纲(三纲者。父子君臣夫妇)  
  明五纪(五纪者仁义礼智信)  
  配天祀帝。享祖尊亲(事出孝经)  
  仆妾竭其欢心(孝经。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  
  臣子尽其忠孝(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臣能致其身)  
  居家理治长幼顺从(孝经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  
  身揭日月之明(揭负也。言身负其道如日月之同明)  
  道历乾坤之固(夫子道德历代封谥如天地之永固)  
  此略其实也(此乃略少而言夫子之实迹也)  
  然圣人之道。仰之弥高(论语。颜子喟然叹曰圣人之道。仰之弥高不可及)  
  钻之弥坚(钻弥坚不可入)  
  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在前在后。恍惚不可以为象。此颜子深知夫子之道无穷无尽无形无体而叹之也)  
  居则善地。心则善渊。迎之无首。随之无后(老氏道体玄妙而不可及也)  
  生而无生。灭而无灭(释氏不生不灭之道也)  
  离相寂然。绝诸戏论(此形容释氏道体玄妙不...(第1559部~折疑论五卷)


...  第1564部~盂兰盆经疏一卷         
   
  
   此土著述·第1564部   
盂兰盆经疏一卷   
唐充国沙门宗密述      


  

盂兰盆经疏并序  
  始于混沌。塞乎天地。通人神。贯贵贱。儒释皆宗之。其唯孝道矣。应孝子之恳诚。救二亲之苦厄。酬昊天恩德。其唯盂兰盆之教焉。宗密罪衅早年丧亲。每履雪霜之悲。永怀风树之恨。窃以终身坟垄。卒世蒸尝。虽展孝思不资神道。遂搜索圣贤之教。虔求追荐之方。得此法门。实是妙行。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养三尊。宗密依之修崇。已历多载。兼讲其诰。用是未闻今因归乡。依日开设道俗耆艾。悲喜遵行。异口同音。请制新孝道矣。应孝子之恳诚。救二亲之苦厄。酬昊天恩德。其唯盂兰盆之教焉。宗密罪衅早年丧亲。每履雪霜之悲。永怀风树之恨。窃以终身坟垄。卒世蒸尝。虽展孝思不资神道。遂搜索圣贤之教。虔求追荐之方。得此法门。实是妙行。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养三尊。宗密依之修崇。已历多载。兼讲其诰。用是未闻今因归乡。依日开设道俗耆艾。悲喜遵行。异口同音。请制新疏。心在松柏。岂慢乡闾。式允来情。发挥要道。  
  稽首三界主。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积因成正觉。将永锡众类。应请演斯经。欲使背恩人。咸能酬罔极。我今所赞述。愿众圣冥加。自他存殁亲。离苦常安乐。  
  将解此经。先开四段。一教起所因。二藏乘所摄。三辨定宗旨。四正解经文。初中复四。一酬宿因故。二酬今请故。三彰孝道故。四示胜田故 初教起所因(四) 初酬宿因者。悉达太子。不绍王位。舍亲去国。本为修行得道报父母恩。然菩萨用心。不务专己。故开盂兰法会。以福自他二亲。此经所兴。本意如此。二酬今请者。谓大目犍连因心之孝。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故。出家修行。神通第一。观见亡母。堕饿鬼中。自救不能。白佛求法。佛示盆供。救母倒悬。繇爱其亲。施及一切故。为道俗弟子。请佛留此法门...(第1564部~盂兰盆经疏一卷)


...。其唯盂兰盆之教焉。宗密罪衅早年丧亲。每履雪霜之悲。永怀风树之恨。窃以终身坟垄。卒世蒸尝。虽展孝思不资神道。遂搜索圣贤之教。虔求追荐之方。得此法门。实是妙行。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养三尊。宗密依之修崇。已历多载。兼讲其诰。用是未闻今因归乡。依日开设道俗耆艾。悲喜遵行。异口同音。请制新疏。心在松柏。岂慢乡闾。式允来情。发挥要道。  
  稽首三界主。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积因成正觉。将永锡众类。应请演斯经。欲使背恩人。咸能酬罔极。我今所赞述。愿众圣冥加。自他存殁亲。离苦常安乐。  
  将解此经。先开四段。一教起所因。二藏乘所摄。三辨定宗旨。四正解经文。初中复四。一酬宿因故。二酬今请故。三彰孝道故。四示胜田故 初教起所因(四) 初酬宿因者。悉达太子。不绍王位。舍亲去国。本为修行得道报父母恩。然菩萨用心。不务专己。故开盂兰法会。以福自他二亲。此经所兴。本意如此。二酬今请者。谓大目犍连因心之孝。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故。出家修行。神通第一。观见亡母。堕饿鬼中。自救不能。白佛求法。佛示盆供。救母倒悬。繇爱其亲。施及一切故。为道俗弟子。请佛留此法门。酬目连所请。即是说经之繇致也。三彰孝道者。复有其二。一通明孝为二教之宗本。
 楼主| 发表于 2018-7-28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别明二教行孝之同异。初通明中。且明儒教。以孝为本者。谓始自天子。至于士人。家国相传。皆立宗庙。虽五孝之用。则别而不行之。源不殊故。开宗明义。章中标为至德要道。道德以之为体。教法繇是而生。何有君子。而不务本。既为天经地义。须令企及俯从。虽论礼坏乐崩终诃衣锦食稻。甚哉孝之大也。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次释教以孝为本者。然一切佛。皆有真化二身。释迦化身说。随机权教。舍那真身说。究竟实教。教者。经律也。经诠理智。律诠戒行。戒虽万行。以孝为宗。故我卢舍那佛。最初成正觉时。便说华严大经。菩萨大戒。又经标云。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又。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涅槃亦云。奇哉父母。生育我等。受大苦恼。满足十月。怀抱我身。既生之后。推干就湿除...(第1564部~盂兰盆经疏一卷)


...母恩。然菩萨用心。不务专己。故开盂兰法会。以福自他二亲。此经所兴。本意如此。二酬今请者。谓大目犍连因心之孝。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故。出家修行。神通第一。观见亡母。堕饿鬼中。自救不能。白佛求法。佛示盆供。救母倒悬。繇爱其亲。施及一切故。为道俗弟子。请佛留此法门。酬目连所请。即是说经之繇致也。三彰孝道者。复有其二。一通明孝为二教之宗本。二别明二教行孝之同异。初通明中。且明儒教。以孝为本者。谓始自天子。至于士人。家国相传。皆立宗庙。虽五孝之用。则别而不行之。源不殊故。开宗明义。章中标为至德要道。道德以之为体。教法繇是而生。何有君子。而不务本。既为天经地义。须令企及俯从。虽论礼坏乐崩终诃衣锦食稻。甚哉孝之大也。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次释教以孝为本者。然一切佛。皆有真化二身。释迦化身说。随机权教。舍那真身说。究竟实教。教者。经律也。经诠理智。律诠戒行。戒虽万行。以孝为宗。故我卢舍那佛。最初成正觉时。便说华严大经。菩萨大戒。又经标云。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又。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涅槃亦云。奇哉父母。生育我等。受大苦恼。满足十月。怀抱我身。既生之后。推干就湿除去不净。大小便利。乳哺长养。将护我身。以是义故。应当报恩。随顺供养。上通明二教以孝为本竟。次别明二教行孝之同异者。于中初明其异。后显其同。初谓生前侍养异。后谓殁后追思异。侍养异者。儒宗则慎护发肤。扬名后代。故乐春不出。曾子开衾。释教则祝发坏衣。法资现世。故优陀通信。净藏回邪。是谓为善不同。同归乎孝。殁后异者。复有三异。一居丧异。儒则棺椁宅兆安墓留形。释则念诵追斋荐其去识。二斋忌异。儒则内斋。外定想其声容。释则设供讲经资其业报。三终身异。儒则四时杀命。春夏秋冬。释则三节放生施戒盆会。良繇真宗。未至周孔。且使系心今知礼有所归。不应犹执权教。且福之大者。莫大于施。生是释梵之本因。类天地之大德。今杀彼祭此。岂近仁心。是若可忍。孰不可忍。虽云祈福。实是立仇。自徇虚名。殃于神道。问父母生于余趣。则可改祭为斋...(第1564部~盂兰盆经疏一卷)


...也。经诠理智。律诠戒行。戒虽万行。以孝为宗。故我卢舍那佛。最初成正觉时。便说华严大经。菩萨大戒。又经标云。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又。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涅槃亦云。奇哉父母。生育我等。受大苦恼。满足十月。怀抱我身。既生之后。推干就湿除去不净。大小便利。乳哺长养。将护我身。以是义故。应当报恩。随顺供养。上通明二教以孝为本竟。次别明二教行孝之同异者。于中初明其异。后显其同。初谓生前侍养异。后谓殁后追思异。侍养异者。儒宗则慎护发肤。扬名后代。故乐春不出。曾子开衾。释教则祝发坏衣。法资现世。故优陀通信。净藏回邪。是谓为善不同。同归乎孝。殁后异者。复有三异。一居丧异。儒则棺椁宅兆安墓留形。释则念诵追斋荐其去识。二斋忌异。儒则内斋。外定想其声容。释则设供讲经资其业报。三终身异。儒则四时杀命。春夏秋冬。释则三节放生施戒盆会。良繇真宗。未至周孔。且使系心今知礼有所归。不应犹执权教。且福之大者。莫大于施。生是释梵之本因。类天地之大德。今杀彼祭此。岂近仁心。是若可忍。孰不可忍。虽云祈福。实是立仇。自徇虚名。殃于神道。问父母生于余趣。则可改祭为斋。如堕鬼中。宁无飨祀。答黍稷非馨。苹蘩可荐。应知禴祭。胜于杀牛。况鬼神等差。岂皆受飨。上明异竟。次显其同者。复有其二。初明存殁同。后明罪福同今初约纪孝行章中五句之文以辨其同。即摄于生前殁后也。一居则致其敬者。儒则别于犬马。释则举身七多。二养则致其乐者。儒则怡声下气温清定省等故。有扇床温席之流。释则节量信毁分减衣钵等故。有割肉充饥之类。三病则致其忧者。儒中如文帝先尝汤药。武王不脱冠带。释中如太子以肉为药。高僧以身而担。四丧则致其哀者。儒有武丁不言。子皋泣血。释有目连大叫调御舁棺。五祭则致其严者。儒有荐笋之流。释有饷饭之类。但以至教未来难弘报应。故先且立于祭法。令敬事于神灵。神灵则父母之识性。足显祖考之常存。既形灭而神不灭。岂厚形而薄神乎。余如前辨。上来存殁同竟。次辨罪福同。罪同者。儒则条越五刑。犯当五摘而恩赦不该。释则名标七逆。戒黜七遮而阿鼻定...(第1564部~盂兰盆经疏一卷)


...犬马。释则举身七多。二养则致其乐者。儒则怡声下气温清定省等故。有扇床温席之流。释则节量信毁分减衣钵等故。有割肉充饥之类。三病则致其忧者。儒中如文帝先尝汤药。武王不脱冠带。释中如太子以肉为药。高僧以身而担。四丧则致其哀者。儒有武丁不言。子皋泣血。释有目连大叫调御舁棺。五祭则致其严者。儒有荐笋之流。释有饷饭之类。但以至教未来难弘报应。故先且立于祭法。令敬事于神灵。神灵则父母之识性。足显祖考之常存。既形灭而神不灭。岂厚形而薄神乎。余如前辨。上来存殁同竟。次辨罪福同。罪同者。儒则条越五刑。犯当五摘而恩赦不该。释则名标七逆。戒黜七遮而阿鼻定入。福同者。儒则旌于门闾上天之报。释则莹于戒德净土之因。上来总彰孝道竟。第四示胜田者。喻如世间人。欲得仓廪中五谷丰盈岁岁不乏者。必须取谷麦种子。以牛犁耕于田地而种之。不种则竭尽也。法中亦尔。以悲心敬心孝心为种子。以衣食财帛身命为牛犁。以贫病三宝父母为田地。有佛弟子。欲得藏识中百福庄严生生无尽者。须运悲敬孝心。将衣食财帛身命。给济敬养于贫病三宝父母。名为种福。不种即贫穷无福慧。入生死险道。谓种福之田名为福田。如种谷之田名谷田也。然种子有精新干焦。田有肥浓确瘦。如悲敬孝心有恳切闲缦。贫有浅深。病有轻重。佛有真化。化有住世入灭。法有大小。教有权实。僧有持毁。父母有现生七世。一一配肥瘦之田。昭然可见。今盂兰供会具三种肥田。故云胜也。谓佛欢喜日。供养自恣净戒大德。敬田胜也。报父母恩。恩田胜也。父母在厄难中。悲田胜也。为欲示此胜田故。说此经也。二藏乘所摄。第二藏乘所摄者。藏谓三藏。乘谓五乘。三藏者。一修多罗。此云契经。契者契理契机。经者。佛地论云。贯摄为义。谓贯穿所应知义。摄持所化生故。此教于三学中诠于定学。二毗奈耶。此云调伏。调谓调练三业。伏谓制伏过非。此教诠于戒学。三阿毗达磨。此云对法。法谓涅槃四谛。对谓对向对观。其能对者。即是妙慧。此教诠于慧学。然经是化教。开诱...(第1564部~盂兰盆经疏一卷)


...教。制约行业也。论则推征。解释经律之意也。今此盂兰盆据其名题。即化教摄。属于经藏。据其义意亦制教摄。属于律藏。五乘者。乘以运载为名。五谓人天声闻缘觉菩萨。此五力有大小。载有远近。一人乘。谓三归五戒。运载众生越于三涂生于人道。其犹小艇才过溪涧。二天乘。谓上品十善。及四禅八定。运载众生越于四洲达于上界。犹如小船越小江河三声闻乘。谓四谛法门。四缘觉乘。谓十二因缘法门。皆能运载众生越于三界。到有余无余涅槃。成阿罗汉及辟支佛。皆如大船越大江河。五菩萨乘。谓悲智六度法门。运载众生总超三界三乘之境。至无上菩提大般涅槃之彼岸。如乘舶过海也。今此经者。谓是人天乘所摄。在小乘藏中。三辨定宗旨。三辨定宗旨者。此经以孝顺设供。拔苦报恩为宗。今以二门分别。一释行相。二配句数。初者为目连。本为孝诚欲酬恩德。力所未及故先出家。是以始得六通。便观三界见其亡母生饿鬼中。虽饷香饭旋成猛火。悲号投佛。佛教设于盆供。拔冥途身脱一劫苦。不辜生育大报劬劳。细详经旨备斯四义。二配句数者。有四四句。一孝顺两字。自有四句。一孝而非顺。如三牲之养等。二顺而非孝。如病索禁忌之食而即供。欲行非为之事而不谏等。三亦孝亦顺。谓有隐无犯。三谏而随顺色。观志三年无改。四非孝非顺。如水中葬父之类。二以孝顺设供。相对复为四句。一孝顺非设供。如董黯王祥等。二设供非孝顺。为己求福而修斋等。三俱是。即盂兰盆会。四俱非。谓逆而悭也。三以孝顺对拔苦。亦为四句。一孝顺非拔苦。谓董永等。二拔苦非孝顺。谓救他人之苦。三俱是。即兰盆会。四俱非。谓逆小之人也。四以孝顺对报恩亦为四句。一孝顺非报恩。护发肤不骄危非法不言等。二报恩非孝顺。扶轮报一餐修行报施主等。三俱是。盂兰盆会也。四俱非。谓辜恩逆人。今修此一门。即圆四行所得功德何可校量。实繇境胜心强彻于神理故也。  
  四正解经文(二)。正解经文于中复二。初释题目。二解本文。初释题目。  
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此经总有三译。一晋武帝时。刹法师翻云盂兰盆经。二惠帝时。法炬法师译云灌腊经。应此文云。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等故。三旧本别录。又有一师。翻为报恩经。约所行之...(第1564部~盂兰盆经疏一卷)



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 陈大惠  http://www.sxjyqqw.org/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圣学根之根-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keyword=%E6%A0%B9%E4%B9%8B%E6%A0%B9
四書、老子選粹白話解-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67
老人言-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640
老人言【白話譯文】-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59
《群書治要》講座-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56/167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55/57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認識佛教-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0
因果-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38
三皈傳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1
地藏菩薩本願經-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2
學佛答問-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4
學佛日誦-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409
淨修捷要-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13/8
淨修捷要(五念簡課)【難字漢語拼音】-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0
【禮拜版】淨修捷要32拜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1/243
淨修捷要報恩談-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750
淨修捷要報恩談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1/210
海賢老和尚生平修行事蹟-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5/34/0/87285
来佛三圣-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search/?keyword=%E4%BE%86%E4%BD%9B
來佛三聖永思集-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642
靜老說的話  http://hz1.hwadzan.net/fabo/pdf/HZ23-08-01.pdf
無量壽經-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27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2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  ftp://ftp8.amtb.cn/  ftp://ftp2.amtb.cn/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07:06 , Processed in 0.147508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