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45|回复: 1

转帖:感应篇汇编246集故事8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7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黃柏霖警官:邪淫的果報
時間段:00:04:36.20--00:28:22.27
以前有位堰典的妻子,他的妻子曾經與人私通,又偷竊鄰居一條手巾,鄰居斥責怒罵他。堰典就自我詛咒,又咒他人說,我的妻子如果真的與人私通以及偷竊你的手巾,我當受天打雷劈,否則你就要遭受天打雷劈。過沒多久,不知什麼原因,堰典就死於雷劈,『脅下』有四個字說,『癡人保妻』。他的妻子也被雷打死,「脅下」也有四個字說,『行姦為盜』。
這一段「自呪呪他,偏憎偏愛」,堰典的妻子『嘗與人私』。我們前面也有討論過很多邪淫的故事,「見他色美,起心私之」,很多。邪淫的問題在現在這個年代可以講說非常地嚴重,那我們今天想藉這個「自呪呪他,偏憎偏愛」,我們來報告一下邪淫的果報。堰典的妻子跟人家私通,被雷神劈死,脅下寫了四個字叫「行姦為盜」。證明什麼?證明因果不空、自作自受,那這個就是「自作孽,不可活」。所以講到邪淫的果報,其實都很慘烈,但是眾生都像飛蛾撲火一樣,沒有辦法戒除邪淫。等到果報現前都已經後悔莫及了,所以我們現在探討的就是邪淫的果報。
那麼這一段,我們希望做為抛磚引玉。有看到這一段,曾經有過邪淫行為的,或者現在有做過邪淫行為的,希望能夠懸崖勒馬,引以為鑑。有些人是不見棺材不流淚,有些人是因為沒有聽經聞法,沒有人教育他們,所以他們犯下邪淫的罪業。
一般來講,做為出家人,不管比丘、比丘尼還是沙彌、沙彌尼都必須要斷除一切「不淨行」,這個在《梵網經》裡面它要求得很嚴格。《楞嚴經》裡面說,淫慾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如果想要出離世間,首先必須要斷除淫行。所以出家人要斷除一切淫行,這個是戒律上要求的。那對在家人來說,邪淫是指本來自己有妻子,卻對屬於他人的女子或別人的妻子做不淨行。一般在家的人要斷除一切不淨行是很不容易的,也就是說在現實的社會裡面都會常犯。
我們這邊最近就發生很多這種公案,有一對邪淫的男女坐在一部寶馬的車子,BMW車子裡面,在我們新北市中和的一個登山步道旁邊,就不知道怎麼回事,兩個就是橫死在這個車子裡面。男的下半身全部赤裸,就這樣就死掉,找不到任何的證據,任何的死亡的原因,被勾魂使者抓到陰間去受報了。所以佛陀也沒有要求在家居士一定要斷淫,但是在共同的十不善業裡面,就是十惡業裡面,淫業指的是邪淫。在居士所受的五戒裡面,淫戒也只是要求斷除邪淫。當然菩薩戒要求更高了,菩薩戒是不能淫慾,它因為是論心不論事,你只要動心念就算了,小乘戒是論事不論心。
按照嚴重的程度,邪淫可分為三大類,就是大邪淫、中邪淫跟小邪淫。大邪淫是對母親、對阿羅漢尼、比丘尼等做不淨行,這是屬於五無間罪。在佛經跟論典裡面,染汙阿羅漢尼的過失非常大,這個是屬於近五無間罪。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裡面有說,「玷污僧尼」,「當墮五無間地獄」。所以染汙僧尼的罪非常地大,造這一類惡業的,不但來世會墮入地獄,甚至即使活的時候也會遭受現前的苦果。在唐湘清居士所編的《因果報應錄》裡面有記載,在中國晉江有一個叫許兆馨這個人。有一天,他經過一座尼庵,看到一位很貌美的年少的比丘尼,產生了貪心,比丘尼堅持不從,但是許某就強暴她。第二天,許某無故發狂,最後自己咬斷舌頭而死。
中邪淫是指不僅對別人的妻子做不淨行,而且對自己的妻子在白天、齋戒日,妊娠期間就是懷孕期間,在不願意的情況下行淫,或者在佛像、佛塔、佛經以及伽藍之內行淫,中邪淫的罪過也很嚴重。有些文人也是如此,現在就是網路的色情文章啦,色情的圖畫啦、色情的動畫啦,像現在是非常地氾濫。像這種描寫男女貪慾的事情,讀者看了以後,他會產生強烈的貪愛心還有邪淫的心或者淫慾的心,這些作者因此造下深重的罪業。
末學在編《現代因果報應錄》裡面就有提到宋朝的黃庭堅,這位當官的文學家他的詩詞非常有名,他寫過很多男女情愛的豔詞。有一次他拜訪圓通秀禪師,圓通秀禪師呵斥他說,你身為大丈夫,懷有蓋世文才,難道竟用來寫這些動人邪思的哀豔詞章嗎?當時跟他去的李伯時他喜歡畫馬,他的精神氣質也都化為馬了,他的妻子見到自家床上臥的是一匹馬。禪師就說了,李伯時天天心想馬,要墮落也是墮為馬。那你的豔詞誘動天下人的淫心,你的報應恐怕是要墮入地獄。黃庭堅聽完以後毛骨悚然,懺悔謝罪,因此絕筆不再寫這些豔詞。但是可能是因為以前他寫豔詞的業成熟了,所以他一生事實上也坎坷多難,兩位愛妻先後死亡,老年的時候多病纏身。
明代寫《金瓶梅》的作者,他書中描寫很多淫穢的事情。據歷史記載,明代《金瓶梅》這個作者,他的三代子孫都是啞巴,五代以後絕了後代。因此即使一個人沒有親自行邪淫,但是因為他而導致別人起淫念、造淫業,他本人也必須要負責他所積下這個可怕的罪業。那麼現在世風日下了,傳播淫穢的人很多。甚至有些模仿西方人,身體上沒有任何遮蔽在眾人面前裸體表演,或者只貼一塊透明的遮羞布。大陸也曾經媒體報導出來,躺在餐廳的食物檯上面裸體的美女,只在三點的位置蓋上透明的布,上面放一些魚片。像這個是怎麼樣?這種裸體表演,自己的劣行落在肢體上、文字上,再經過媒體這樣傳播,那個果報實在是無法想像的。
邪淫有什麼果報呢?邪淫的異熟果報極其可怕。它的種子到下一世會成熟,叫異熟果。根據他動機的強烈程度,邪淫者會相應到墮入三惡道、三惡趣。以下品的貪瞋癡之心行邪淫會墮入旁生,就是畜生道。以中品的貪瞋癡之心行邪淫會墮入餓鬼。以上品的貪瞋癡之心行邪淫會墮入地獄。例如《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裡面有提到,「下劣淫欲行,直往於無間,受苦不可當,三世佛皆說。」分別而言,行邪淫的人,轉生到地獄的鐵柱山,或轉生在不淨的淤泥中,或轉為女人胎中的寄生蟲。
邪淫的感受等流果是即便轉生為人,妻子也會不貞良,被他人強搶,或者妻子不稱自己的心,就是你不能得到如意眷屬,就會常常夫妻不和,叫做不稱自己的心,或者夫妻關係不和睦。所以現在很多夫妻整天吵鬧不休,就像不共戴天的仇敵一樣,最後不得不分居、離婚。佛經上對於這個講得很清楚,這個大部分都是自己往昔邪淫的果報。現在很多人的家庭生活充滿了吵鬧和淚水,事實上很多這些在家人對於家庭生活的投訴啦,總是覺得世間人為感情或婚姻付出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去經營,卻沒有時間對自己今生來世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說,解脫道、安樂道、菩提道去做努力精進。所以世間人其實,佛陀說是「可憐憫者」。所以佛陀說,「諸行無常,有漏皆苦」,我們確實要深刻的認識,我們不得不承認輪迴是痛苦的。眾生總是被貪愛纏縛,不得出離。沒有追求異性,妄想紛飛,去追求異性,最後的苦果是痛苦,沒有絲毫安樂可言。
所以邪淫的等流果是生生世世變成貪心強烈的眾生,跟前一世一樣也是行邪淫。所以行邪淫的人若轉生為男人會對女人貪得無厭,若轉生為女人則會對男人貪得無厭,如果轉生為旁生也是成為雞等貪心強烈的旁生。現在甚至有些修行人也是一樣,因為貪慾極為熾盛,一旦煩惱現前,如果是犯了邪淫行為,變得無慚無愧,不管面對任何人都沒有羞恥心。所以慢慢地人會喪失慚愧心,喪失慚愧心就會無惡不作。有些人可能不是故意的要生貪心,可是因為前世造了不清淨的業,當果報成熟以後,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克制這個貪慾。
在《法苑珠林》中有提到邪淫的十種罪過,第一,「常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與他人妻行淫者經常擔憂被其夫所殺。就是妻子如果去行邪淫,就擔心丈夫來殺她,如果去跟別人的妻子邪淫的話,就擔心邪淫對象的丈夫來殺他。與他人妻行淫者,經常擔憂被其夫所殺,這個在新聞事件裡面發生得非常地多。第二個,「夫妻不睦,常共鬥諍」,夫妻常常會吵架,有大部分都是這個問題。第三,「諸不善法日日增長,於諸善法日日損減」。善心不容易生出來。第四,「不守護身,妻子孤寡」。第五,「財產日耗」。第六,「有諸惡事,常為人所疑」,被別人懷疑。第七,「親屬知識所不愛喜」,親戚朋友,善知識離你而去。第八,「種怨家業的因緣」,邪淫者經常會結怨結仇這些業。第九,「身壞命終,死入地獄」。第十,「若從地獄中出來為女,多人共一夫;若為男子,婦不貞潔」。
所以邪淫的禍患是這麼的巨大。那為什麼容易行邪淫呢?那些無慚無愧、卑鄙下劣、貪不厭足,以及曾轉生為魚、雞等旁生的人容易行邪淫,而品德高尚的、有慚愧心的就比較不會犯邪淫。但是現在這個時代,煩惱在這個五濁惡世,煩惱濁非常地熾盛,尤其是魔女捉弄人心。有些在家男子為女人失去了錢財、衣食、性命,有些出家人也為了女子失毀了別解脫戒,甚至葬送了生命、性命。所以這個隨行五毒煩惱,內心昏憒錯亂的時代,在這個世間,煩惱極為強烈,內心的染汙極其嚴重,真正具足清淨戒律的只有這些少數的高僧大德,所以這個是我們要警惕的地方。而對貪慾的煩惱,很多人沒有對治能力,不要說是一般人了,就算世間的勇士或是智者也被貪慾所踐踏。所以我們講邪淫的果報,也是希望勉勵大家能夠潔身自好,讓自己在這一生裡面能夠保持清淨的人身,臨終的時候能夠往生極樂。
對於出家人來講,剛才已經提過了,他必須要斷除一切非梵行,只有這樣才能夠聞思修,修行佛法。那對在家人來說,完全斷除不淨行是有一定的困難,但無論如何應該要斷除邪淫,儘量過清淨的生活。有些在家人比較執著淫慾的生活,或者對自己的配偶不合心,但是既然是透過當初自己的觀察,在無數人中選擇了她或是他,那就要接受這樣的事實、這樣的姻緣安排。如果是拋棄對方,當然這是不負責任的作法,縱使你對自己的配偶不是生歡喜心,也必須要透過修行懺悔,沒有必要為了滿足一時的貪慾做出違背因果的事情。
總之,大家要知道貪慾的過患,並且斷除不如法的行為才能夠擁有今生來世的安樂。在《正法念處經》中說,「若人作惡業,皆得惡果報,若欲自樂者,如是莫近惡。」意思是說,如果人造惡業,必定會感受惡果,如果想給自己帶來安樂,就千萬不要去趨近惡業,要遠離一切惡業,尤其要遠離邪淫。因為像殺生這種惡業除了屠夫以外,一般人不可能經常造作,當然一般偶爾會誤殺一兩個眾生。可是做為貪慾熾盛的欲界眾生,稍不注意就會造下很多的邪淫惡業,這是大家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四六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2、黃柏霖警官:後母是慈母  慈義化八子
時間段:00:45:26.17--00:49:19.17
周朝的時候,魏國有一位慈母是孟陽的女兒,芒卯的後妻,她生了三個兒子,而芒卯的前妻生有五個兒子都不喜歡這位後母。但母親對他們都很寬厚,前妻的五個兒子還是不喜歡她。這位慈母命令自己三個兒子,三個親生兒子不可以和前妻的五個兒子受同樣的待遇,無論是衣服飲食、起居進退都遠不如前妻的兒子。雖然這樣做,但是前妻的五個兒子還是不喜歡她。
過了不久,前妻的第三個兒子違反了、違犯了魏王的命令,依法要判死刑。慈母心中很憂愁又悲傷,早晚都很勤苦的為了營救她的第三個兒子而去奔走。有人就說了,前妻的兒子如此這樣不喜歡妳,妳為何要那樣『勤勞憂懼』的去奔走營救他呢?慈母說了,我的親生兒子雖然不喜歡我,我也一定會想辦法解救他的災禍。就假設說了,她的親生兒子雖然不喜歡我,我也一定會想辦法解救他的災禍,因為母愛嘛,除去他的罪刑。現在我對丈夫前妻所生的兒子,他的命危在旦夕,如果我不這樣奔走來搶救他的話,那他們跟沒有母親有何不同呢?他們的父親就是怕他們這五個兒子成為孤兒,所以才來娶我當繼母,繼母也是人母,我如果不愛她的兒子,他前妻的這五個兒子,我可以稱為『慈』嗎?,我只愛自己親生的兒子,而忽視了前妻的五個兒子,可以稱為『義』嗎?「不慈不義」,憑什麼立足於這個世間呢?他們雖然不喜歡我,但我可以忘記義理嗎?這個孟陽的女兒不愧是慈母。
於是這位慈母就前去遊說魏王,魏王被她的義行感動,非常地景仰她,於是就赦免了她丈夫第三個兒子的罪,讓他回家。從此以後,她丈夫前妻這五個兒子對待這位慈母,就像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的和藹。所以證明「凡是人,皆須愛」,人是可以教得好的。由於慈母能夠以禮義來教導八個兒子,所以他們都成為魏國的大夫、卿或是士。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四六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3、黃柏霖警官:為什麼我們心會不平
時間段:00:51:22.05--00:53:56.10
第二點,為什麼我們心會不平呢?我們心不平的這個根從哪裡來的呢?是妄想、分別、執著來的,全是假的,所以人要真正明白佛陀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心就平了。問題是看不破這個虛妄相啊,「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如果真能悟透,你就可以放下來,心就平了。老和尚說,人家恭維我、讚歎我,笑一笑,阿彌陀佛,假的。你侮辱我、毀謗我、陷害我,阿彌陀佛,也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何必執著呢?何必要分別呢?佛菩薩是這樣教我們。
老和尚說,再看看許哲修女,她怎麼讓她一百年當中保持心平氣和呢?沒有別的,她知道這些所有這些人事物都是假的,你侮辱我、罵我,你侮辱別人、罵別人,我為什麼要生氣呢?這跟我不相干,罵的是他,那為什麼罵我,我生氣呢?你執著有個我,這樣就錯了,你分別有個我、執著有個我,哪裡曉得那個分別、執著都是屬於妄想,我們學佛要從這個地方去覺悟。所以如果你在修行裡面,你還覺得有人在罵你、在毀謗你、在嫉妒你,如果你生氣的話,你還有一個我的執著在,這個都是妄想。所以我們學佛要從這個地方去覺悟,明白了得大受用,得失的這個念頭就放下來,沒有得失心就不犯這個過失,這個過失都是從得失、分別、執著而來的。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四六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4、黃柏霖警官:聽善不聽惡  記善不記惡
時間段:00:53:56.10--00:56:26.04
第三,人活在這個世間,為什麼不快樂呢?為什麼不快快樂樂呢?為什麼跟自己過不去呢?實在講,確實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別人沒有找你,是你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老和尚在新加坡有碰到一位女士,一位移民到新加坡,早期移民到新加坡的一位老修女,她在做苦工。她一個月的工資多少呢?兩塊錢。她不是一個星期休一天假,她是一年休一天假。而且兩塊錢的工資,一個月的兩塊錢工資都是捨不得用,寄回中國幫助更苦更窮那些兄弟姐妹。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怨恨不平的心當然是有,但是她能夠把這個心擺平。
這是什麼樣的學問呢?老和尚就問她了。這位老修女就告訴老和尚,她說,她沒有文化,沒有文化就是沒有受過教育,沒有唸過書。在那個時代,婦女受教育的機會是沒有的,一百多年前很少很少,除非是富貴之家,才請個老師到家裡來教。一百年前還沒有學校,她從哪裡學來的?她不是天生的,她是學來的,她好學,常常向別人請教,聽了以後就受用,她就能夠記住。她這一生最大的長處就是聽善不聽惡、記善不記惡,這是她一生最成功的地方。她能夠保持一生裡面沒有惡念,只有善念,一生的行為,只有善行,沒有惡行。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好好地學習,這才是福報。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四六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5、黃柏霖警官:無私無我  成就道業
時間段:01:05:18.11--01:07:29.24
第十,佛菩薩之所以成為,能夠成就道業,根本是在無私無我。《金剛經》上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成就道業的根本所在。在世間法裡面,如果建立不朽的德行、不朽的功業,也是以這個做基礎。有一絲毫為自己的心,你的成就不是真實的。為什麼?這很容易理解,自欺欺人,自欺欺人的事情沒有不被揭穿的。縱然你在一生當中隱瞞得很好,沒有被人揭穿,死了以後還是會被人家揭穿的,被人家揭穿以後,一文不值。
所以真實的事業、功德是要用真誠的心去做,決定不能用虛偽的心、虛假的心成不了實德,就是你用真誠的心去做,不能夠用虛偽的心、虛假的心,那樣是成不了實德的,真實功德是決定不能成就的。所以老和尚說,他讀這兩句經文,感觸很深,各位要去看註解裡面的這些註解,自己反省。特別在現在現實社會裡面去觀察,這些事情都在我們身邊,不難發現。所以人無論是善人或是惡人不能不接觸,學佛菩薩、學聖賢人,對待善人、對待惡人總是用一種真誠平等的心,決定沒有「偏憎偏愛」,這樣就對了。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四六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6、黃柏霖警官:有德之人  天人供養
時間段:01:16:59.17--01:22:03.14
這個我們就來講,老和尚曾經講過這個故事,這是真實的故事,在《華嚴經合論》裡面都有提到這個故事。《華嚴經合論》是唐朝的一位大修行人李通玄居士所作的。所以我們這個題目就是說,諸天善神擁護有戒德的人,有戒德之人。從古代到現在,諸天善神擁護戒德的人,這些例子很多。不但是出家人,連在家的大德居士也不例外。唐朝《華嚴經合論》的作者李通玄長者,一般我們都稱他叫李通玄長者,他事實上是一個大居士。當年他發心要為《華嚴經》做註解,想找一個清淨的環境,於是到山裡面去找。他在山裡面遇到一隻老虎,李通玄長者不但不畏懼,而且還向老虎說明自己要發心註經,想找個寂靜的地方。說也奇怪了,這隻老虎就帶著李通玄長者到一個山洞裡面,結果這個山洞是老虎的住家。
李通玄長者這樣的德行,這個戒德跟我師公廣欽老和尚一樣。我師公廣欽老和尚在福建泉州後山的清源山,在閉關修行的時候,就不小心走進去那個老虎的山洞裡面去,那老虎是出去覓食。我師公進去打坐,正在享受禪定之樂的時候,突然間聞到一股腥羶味,老虎走進來。我師公一緊張說,阿彌陀佛,就念一句阿彌陀佛,老虎倒退好幾步,眼睛一直看著我師公。那我師公就說了,廣欽老和尚就說了,哎呀,你是在地人,我是外地人,你這個家先借我用一下,我將來修行得道了,我度你啦,功德迴向給你啦。老虎好像聽懂,就倒退走以後,走到門口變成守門大將軍,後來帶牠虎妻跟虎子一起來皈依,接受三皈依。這大修行人就有這個德行,老虎自動搬家,把牠的家讓給李通玄長者來註解《華嚴經》。這個情形跟什麼?跟海賢老和尚在半路遇到那隻野狼一樣,母野狼肚子裡面五胎生不出來,海賢老和尚去跟牠念阿彌陀佛,念到後來生出來。所以這個公野狼第二天咬那個野蜂蜜在路上要供養海賢老和尚。
李通玄長者在註解期間,每天有兩個年輕女子來照顧他的日常生活。李長者註經的時間很長,對這兩個女孩子從未看她一眼。這個有德行的人就這樣,來幫他煮飯,他也不看她一眼,也沒有跟她們談過話,很專心的在註經,在註《華嚴經合論》。《華嚴經合論》註解完成以後,這兩個女孩子就不見了。李通玄長者總以為這兩個女孩子應該是住在附近的村莊裡面的女子,總要去找看看,感謝人家。他到附近的村莊打聽一下,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有這兩個女子,這才曉得是天人來供養。所以無論是出家在家,真正有德行的人、有道德的人,心地純淨純善就會感動天人來供養、天人來照顧。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四六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7、黃柏霖警官:生前奢侈浪費  死後以血受報  學人當要惜福
時間段:01:30:45.21--01:35:50.27
唐朝有一位官員,進入山中人煙不到的地方,看到一家酒店,拿錢去買酒來喝。有一個婦人先收錢以後,進入屋內,過了許久才提一壺酒出來,酒色像血一樣,喝下去覺得很甘美。當他喝完想再喝的時候,婦人就哭泣著告訴他說,我不是陽間的人,因在世的時候,生活奢侈,浪費無度,喝酒也沒有節制,每次都將剩餘的肉菜用腳踐踏之後才拿去給別人吃,所以才受此報應。每次遇到有人要買酒,就要抽出我身上的血來供給他,這位官員聽了以後嚇了一大跳,就趕快回家了。要知道高山哪裡有酒店呢?想來這位官員,平時一定輕棄飲食,陰府藉此機會來警化他罷了。
這一段就是這位官員在山上,客棧裡面喝的那個酒是那個女鬼身上的血。這個女鬼因為生前她就糟蹋食物,把剩餘的肉菜用腳踐踏以後才給別人吃,而且喝酒沒有節制,而且奢侈浪費無度。所以老法師說,我們要惜福。老法師說,他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九十五歲都不需要人家照顧,自己燒飯。因為李炳南老師,我們這個師太她並沒有過來,李夫人並沒有過來,留在山東濟南守著老家。所以李炳南老師是自己洗衣服,他跟印祖一樣,自己洗衣服。印祖都是自己洗碗、自己洗衣服。
李炳南老師最後要往生前兩年,就是九十七歲往生嘛,要往生前最後兩年,兩次都飲食中毒。飲食中毒是他的慈悲心,因為人家供養東西給他吃,他知道那些東西不乾淨,但是別人是誠心供養的,李老師就當著面吃給他看,讓對方生歡喜心。他吃的時候,這些東西已經變味道了。因為李炳南老師是一位中醫師,回去以後就用解藥化解了。第一次化解了,過幾個月又遇到一次,他還是這樣表演,回去以後再化解,但是毒已經擴散,來不及了,這一次吃了虧,這樣一次就病倒了。病了以後,好幾個月,體力衰了,畢竟是九十七歲的老人。
從那時候開始,淨空老法師到臺中去看過他好幾次。每一次去看他老師的時候,李老師都會叮嚀他說,不要上館子吃東西,吃東西要小心。淨空法師說,他在臺中住了十年,常常跟老師在一起接受別人的邀請。淨空老法師都是坐在李老師的旁邊,那個菜如果變了味道,李老師就會用手去碰淨空法師,那個菜不能吃。所以老法師說,我們也要懂得衛生,通情達理,而不是說要惜福,結果惜福搞得自己一身的病,那就錯了。東西的味道變了就不能吃了,如果吃了生病,生病需要別人照顧,那就不是培福了,那是享福,那個福不好享。因此吃的東西不能放太久,自己要是吃不完要趕緊送給別人,不能將東西放壞了不能吃了再去送給別人,那你不就是害人了嗎?這是老法師在《華嚴經》的開示,惜福。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四六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8、黃柏霖警官:無恭敬心  一事無成
時間段:01:41:04.29--01:43:39.26
第二點,我們知道恭敬是性德,世間法、出世間法聖賢教人都要把這個當做第一堂課,由此可知它的重要性。儒家教學,我們翻開《禮記》第一句,「《曲禮》曰:『毋不敬。』」《禮記》第一句話就教你說,不能不恭敬,「毋不敬」就是不要有這種不敬的行為,不要有這個不敬的行為。所以對人,對師長、對父母,對親戚朋友,對任何一個人,對無情物也是一樣,「毋不敬」。所以世出世間的學問從哪裡做起?從恭敬中做起,你要沒有恭敬心,你什麼都不能成就。我們常講對人要恭敬、對事要恭敬,對物也要恭敬,這是對事物。
人要是把恭敬心疏忽了,不但道業沒有指望,世間事業也一事無成。所以老法師說,你看看凡是有成就的人,不要說是佛法裡的修行人,就是世間法裡面,他們事業做得很好,很有成就的,你注意看那些事業上有成就的人,他們的一舉一動,對人、對事、對物都很恭敬。他們都很尊敬人,都很敬人,所以人就會為他盡忠,會為他負責辦事。如果你常擺一副高高在上,居上位的那個架子,對底下總是用命令的方式、用呵斥的方式,這個人的福報決定不長久。為什麼?在你有權勢的時候,大家怕你,畏懼你,不能不服從你,這是為了討生活。一旦你的權勢一衰的時候,不會有人再理你了,尤其現代的這個社會,道義沒有了,所以這是自取失敗。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四六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发表于 2019-3-3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果不虚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8 21:14 , Processed in 0.205150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