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其它]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7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要跟着倒下来了。那天晚课的时候,他把绳子绑好,在那里拜韦驮菩萨,结果外面就有人敲门,做什么的?有人送粮食来了!以后韦驮菩萨脖子上那根绳子始终没解掉。韦驮菩萨这么灵验,那是因为你真的肯修行,若你不修行是没有用的,即使韦驮菩萨被你拖下来,一百个倒下来也没用。这种真实修行的故事,我听过很多。所以这是要我们真实的去修行,不是要我们傻傻的想∶「我也做一做」,使名气变很大,很可能你把韦驮菩萨一尊一尊的拖下来,那是要下地狱的。这虽然是笑话,可是我们要很认真的警惕。
  前面谈的仁波切的老师也是认真修行的人,他用的碗都是破破烂烂的,当然如果没有碗了,那就找一个可以用的碗。出家人为什么要穿坏色衣?是为了破除憍慢心。那位师长便一直用种种的方式对治这我爱执,有一次有重要的事情,上师和一群弟子要从不丹到印度达隆沙拉,因为这位上师少欲知足,所以弟子也跟他一样。可是要从不丹到印度不要说坐飞机坐不起,连坐最差的火车的车票也没有。上师便说,不管了,你们袋子里的钱统统拿出来。有的人拿出五角,有的人拿出一块钱,实际上这些钱兜起来,一张票都买不到。他们上了火车以后,便跟卖票的人说我们这些人就这么点钱,请把我们送到那里去。以印度的情况,这是绝对行不通的,可是卖票的人看看那些人,就说∶「你们就安心在这里吧,要到哪里就送到哪里。」最后就把上师那一群人送到达隆沙拉。所以这里告诉我们,真正修学佛法应该有什么态度,还有,如果我们如法修行,就会这样。所以假定我们碰到被骗这种事情,就要注意,这是利器之轮又回到我们身上,不要去怨别人,自己要克制内心的贪欲,要少欲知足,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才能够心平气和选定和我们相应的,以世间来说是朋友、老师,以出世间来说,特别指师友(善知识与助伴),锲而不舍,步步深入。
  偈四十四
  讲闻皆伴贪嗔时
  心未思魔过患故
  恶业利器回转己
  今此违缘辨断除
  这一偈的行相,是说∶修行第一步要去听闻,听闻了佛法以后,如理思惟,步步增上。可是现在我们听见了佛法以后,总会被自己的爱嗔所染污。这是自己内心的行相,碰见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这里是特别的指这种状态,后面老师讲的故事,都是指特别的深入修行,尤其是在密法当中,这种情况更重要。现在我先把浅的地方,简单说一说。
  我们平常也可以自己观察,听闻佛法之前应该思惟闻法胜利,然后于法法师发起承事,而后要断器三过具六种想,乃至于听的时候要具弟子相。具弟子相当中,有一样东西非常重要,就是正住。什么是正住?就是心里面绝对不能对所听闻的法,以自己无明相应的观点,去任意的爱嗔,我欢喜这个法,就觉得非常好,不欢喜这个法,就非常讨厌它;听了这个法以后,就拿去观察别人,然后用这个法去增长、滋润爱嗔心。
  本来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是针对众生不同根性,每一样法都有它摄受的根性,照理说找到了与自己相应的法门,应该就相应的部分深入。可是我们现在用错了,拿到这个法以后,说「, 我」, 这个好,「你」那个不对。本来如果跟禅相应的人,学到了,是拿禅来净化自己,实际上,禅、净、律、密、教每一宗都是这个目的。然而我们现在不是!都是对自己相应的便说我这个好,他那个不好,然后党同伐异。念佛的人说∶「末法了,你们还忙这个干什么?毫无意思,赶快念佛呀!」这样到处去说,但是只有一件事情不做——就是不好好念佛。所以他学了法,反而增长了爱嗔心。参禅的人也说∶「你们都是钝根,我这个才是利根!」他「利」在哪里?利在嘴巴上面!拿着法当照妖镜。其他的亦复如是。所以,说别人容易,我们应该回过头来在自己内心上去观察才是。
  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要特别注意,像这种情况,都是一种魔障。原则上是你内心与法先不相应了以后,外面的魔障会应你心里相应的来引发。
  将来魔障会以什么面貌出现?当你在知见上道理讲得很多,然后去修行的时候,很容易就速现起我们希望的效果。例如,要去闭关的人,他去闭关的时候心里想∶「啊,我闭关了以后,要赶快见到本尊。」然后要求自己要修到什么境界。通常在这种情况之下的人去修行,如果效果很快就现起来,肯定是魔障!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现在我们世间看见有很多这种外道,很有神通哦!他也会见到什么,那都是已走上叉路、最危险的一条路了。老师说,到最后这些东西会统统消失,而自己会变得非常愚痴。这还算好的,实际上造了这种可怕的恶业,通常情况是会下地狱的。《楞严经》上说得非常清楚,遇见这种魔,非要下地狱不可,等受尽了苦难出来以后,将来也是愚痴无比。
  假定我们现在去修行,碰到这种情况,这个魔障出现的时候,我们并不容易认识这种状态。所以平常一般的修行,应该先修些什么?目前在汉地,因为佛法已经衰颓了,在这末法的时候,念佛根本还谈不到,真正念佛法门的修行,是你现在至诚恳切念佛,到了极乐世界亲自见到了诸上善人,到那时候再跟诸上善人佛菩萨问修行的法门。在藏地,真正修法的时候一定是跟着老师,老师会卜卦,决定你应该修什么。如果老师的条件够,卜卦就可以,或者老师可以观缘起。还有一种就是你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观察,老师也帮忙你观察,看卜的卦跟你实际上的等流习气的条件相应不相应,相应便去修,通常都没问题。
  修行的时候,碰到魔来干扰,必须要有正确的智能去辨认。这正确的智能并不是简单的嘴巴讲讲,而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其实这个特点,像印光大师等人便处处都有讲到,并不是说修很深的本尊法才有,就是当你至诚恳切的皈依,当皈依心生起来,念力很强,正念越来越清楚,然后观想越来越清楚,在这样情况下假定你走错了、着魔了,但是正确的皈依念头生起来了以后,魔就会慢慢的消失掉。这是为什么我们修行进门的第一步是皈依,这是绝端重要的。皈依心如果没有生起来,根本就不晓得什么是佛法,真正想走上去,不走则已,一走上去一定会出岔。所以平常碰到这种情况,真正能够辨别清楚的,都是要利根菩萨,这很不简单啊!因此我们现在下脚第一步,一定要把前面所说的什么是如法、非法,顺缘、逆缘都弄清楚,一开头的时候弄清楚了,走的时候就比较安全。
  如果你在中间跳阶了,基础不稳,走上去会出纰漏,所以老师为什么会告诉我们舍利弗退心的公案(注),原因就是这样。如果你前面的基础建得不实在、不稳固,哪怕你发了世俗菩提心,乃至于修行二十劫,还是会退心。舍利弗已经有这么高的智能,虽然起退心,他仍可以证得二乘。但是,如果我们退了心,一定要堕落。所以开头下脚的第一步比什么都重要的原因就在这里。
  偈四十五
  一切善作转恶应
  忘恩倒行于往昔
  恶业利器回转己
  今应顶戴报恩行
  平常我们非常善意的待人,但是结果遇见的都是敌意的回报,我们常常说这些人恩将仇报。这个行相我们很容易找到。从世间来看,最容易看到的可以父母与子女为例∶通常父母都是一心一意爱护小孩,把全部精神放在孩子身上。等到孩子长大,父母的话就不听了,乃至于到后来还跟父母作对,这是第一种状态。现在有很多这种情况。然后第二种状态∶到学校里,老师也苦不堪言。老师都希望教好弟子,结果教出来在家里边对父母不孝,对待老师不敬。进一步出了家,师生之间、师弟之间也是一样,尽心尽力的去做,可是得到的回报竟是这样的状态。这种状态很普遍,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
  这原因在哪里?这还是利器之轮!换句话说,所有的恶业现起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了解∶恶业是我们宿生造的,现在回报到我们自己身上来了。为什么我们称为《利器之轮》?因为它让我们想到以前我们以什么原因造了这个业,现在有了这个果,我们要找到造业的元凶,然后善巧的转过患为功德,这便是佛法,这个利器之轮就有用了。当这个业感缘起道理了解了,对眼前恶业现起的时候,我们就了解这是我以前造的。谁造这个业?我爱执!所以就让眼前这个东西回过头来,由我来承担。不但我要承担,而且所有天下的事情我都愿意承担,让我遭受到的痛苦,把这我爱执彻底的破坏、压碎、毁灭掉。
  这情况是以前造了什么因呢?就是以前人家对我们有恩,可是我们却以敌意回应,在家时是对父母、师长,出了家亦复如是。
  现在怎么办呢?应该对我们有恩的,我们要有恩必报,而且要真正的去报。真正的报恩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弄清楚。真正的报恩怎么报?是不是他今天帮忙你一块钱,你明天一定要还他十块钱?不是这样!应该是∶绝对不会忘记这个恩,而且我要回报,使他究竟成佛。这一点我们要清楚,如果弄不清楚,永远缠缚在世间法里,做得最好,也只是个世间好人而已,还不是佛法。因为假定他对你有恩,他告诉你∶「你不要学佛。」那你还学不学佛?我们都要把握得非常清楚。以世间来说,父母的恩是最重的,可是现在极大部分的父母,对于你要学佛,都会阻止,你说∶「我为了报恩,便不学了。」这是报恩吗?《广论》告诉我们这是错的,本书后面也会特别提到。
  偈四十六
  总之不欲逼临际
  恰如铁匠刎自剑
  恶业利器回转己
  今应慎防恶行业
  我们了解了道理以后,心里面总是想去做好事,于是我们尽心尽力去做。但是不管怎么努力,好事都落在别人身上,而落在我身上的总是坏事,总是不吉祥的、麻烦的事。譬如我总希望修学佛法能找到一个善友,可是碰来碰去,周围就是恶友;平常的时候,我总希望找到一点安乐,可是碰来碰去,总是遇见困难,总是不称心、不顺利。这是怎么一回事?这种情况很普遍,很多人学了佛法以后,通常会问我∶「师父啊,我学佛了以后,为什么事情越来越不顺利呢?求菩萨应该是有求必应,为什么我求了半天,偏偏儿子不孝顺,我自己也生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呀?而且我捐了多少钱给寺庙,也布施了乞丐……」,或者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者在我们周围,有人到最后就连佛法也不要学了。
  这里我特别建议大家,自己遇到境往往不太容易理智的观察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去观察周围,看别人总是比较清楚一点,但是千万不要只停在这里,如果停在这里就对不起自己了。看了别人的情形以后要回过头来再用到自己身上,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有类似的状态,如此,周围的情况是帮了我的忙,佛法也就用上了。那么刚才这种情况——你有心做好事,也认真去做好事,可是做了半天,不得好报。原因是在哪里呢?因为从无始以来乃至于到现在,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并不了解快乐与痛苦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始终不知道正因。以佛法来说,苦的原因是「集」,然而我们找不到。我们要想求快乐,却不知道快乐的因,而我们不想痛苦,要去掉痛苦,但是也不知道痛苦的因,偏偏我们造各式各样的业,造了业以后一定感果,造业的时候因为无知造了颠倒的业,所以感果的时候也是颠倒的。于是你想快乐,结果感出来的果都是使你痛苦的。所以在这里举了一比喻,就像铁匠,花了好大的气力,打了一把刀,最后这把刀被人用来杀自己。我们就是自己造了各式各样的业,结果回过头来,那个业伤害了我们自己。
  因此我们应该怎么办?既然了解了这个特点,从此以后需要小心谨慎。谨慎什么?自己所造的种种业!用什么来衡准?用﹁法」来衡准!否则自己虽然小心谨慎,可是没有法去衡准,还是跟以前一样。别小看这一偈只有几个字,假定我们真能够照着去做,没有做不到的。所以周围的师友绝端重要。
  平常我们修学了佛法,常会发生很可惜的一件事情∶因为前面已说过的,自己不能做到少欲知足,欲望很强,然后贪、慢心又很强,便拿这个法去衡准,跟人对立,假定我们能避开这点,能与很多法上的朋友,真正的切磋琢磨,碰见重要的事情,以法来衡准自己,自己看不清楚时,周围的朋友会告诉我∶「某某人,这件事情应该…」我如果真的能够小心谨慎地去做,便可以避免种种的恶。虽然这是消极的,可是根本上这点不能避开的话,要想增上修行无有是处。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特点。所以我常讲「慎勿造因」啊!
  偈四十七
  领受恶趣诸遍苦
  一如射者中自箭
  恶业利器回转己
  今应慎防恶行业
  前一偈是世间的,现在这一偈是说∶以前我们沦落三恶道,受种种的苦难,今生来生同样的,造了这个业,会使我们堕落地狱,受地狱里种种的煎熬。世间的不顺心是一种,到了地狱还会有狱卒来伤害我们。或者我们也看见过关于地狱的变相图,刀山剑树,你不想去,可是狱卒在后面叉着你拚命往前,然后把你叉起来丢到油锅里。
  那些狱卒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藏地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实际上是业力所感,没有其人;有的说是真有其人,这些狱卒是恶鬼道的人。老师根据世亲菩萨的说法,说这是业力所感。因为你的恶业所感,你会看见这种情况。
  老师也引用经论说∶世尊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造了地狱相应的业,自然而然这个业会感得到地狱里去,看见各式各样的狱卒来伤害我们。其实我们也不妨想一想∶我们如果做了一件亏心事,比如做小偷,那么随便在哪里,其实这地方没什么人,可是一阵风吹过来,吹得树叶娑罗娑罗响,我们马上就好害怕,所谓「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在这情况下就有两个对比,就是前面第四十六偈,指造了恶业以后在世间的情况,现在这一偈是在世间造了恶业以后堕落到地狱去,感得这样的地狱狱卒情况。实际上并没有狱卒,这是我们的恶业所感。因此,我们最最重要的是什么事情呢?还是要很谨慎地,千万不要去造各式各样的恶业。
  造恶业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就是我们的非理作意!注意,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通常最容易造的业就是非理作意。本来无关紧要的事情,我偏偏想歪了。在汉地有一句话∶「随缘消旧业,莫再结新殃。」我还没出家时,就听过这句话,听到现在已经听了好几十年了。这句话很容易讲,可是怎么「随」法?虽然「随缘消旧业」,可是当我们去随缘时,一定会被缘所转,完全迷糊掉了。接下来又教我们「莫再结新殃」,但是,事实上我们一定会跟着造种种的恶业。现在四十六、四十七偈都特别告诉我们,当我们对境时——或是世间很强的境,乃至地狱的境,虽然我们没到地狱,在世间也可以遇见种种苦难的境界,我们应该怎么办?宗大师所造「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人及非人四大种,所作损恼多相逼,断除嗔恚不与较,观业忍受求加持。」这个颂念起来干净俐落,很好念,但是真正做的时候是必须真正的观业忍受,很不容易。请问你做得到吗?这跟「随缘消旧业,莫再结新殃」是同一个意趣,而且是非常重要。《利器之轮》就是告诉我们,做得到与做不到的关键在哪里?就在你是不是认贼为子。哪个贼?我爱执!
  前几天大家在辩论的时候,想要把「我执」、「我爱执」弄清楚。我告诉你们,不必弄清楚。「我执」是什么?告诉你也没用,但是对于「我爱执」,你认真去观察,是人人感受得到的。例如我现在坐在这里,热得要命,希望能吹吹风,可是为什么电扇只吹到他身上而不对我吹?这就是「我爱执」。别人教我要这样做,为什么我要听他的?我偏不听。这就是「我爱执」。只要稍微小心观察,人人都可以感受得到。现在我告诉你,如果你还在摇头,那很对不起,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授。我们宿生的善根,是一步一步改善的,所以不必一定要把「我执」、「我爱执」弄清楚,如果你能弄清楚,佛菩萨也要跟你学了,这是事实呀!实际上没有修行的话,根本不可能认识它。
  所以现在我们从人人能够认识的、能够下手的着手。在这种情况下,才感觉到我们这一群朋友的可贵。今天我们遇见了以后,切磋琢磨,互相不断的增上。如果各位同学能把这个问题把握得准的话,自然会非常珍惜这个团体。而真正的珍惜还是从你内心对境的时候去认识它。最后我还是要建议各位同学,理论了解了以后,要在自己身上找实际的例子,想办法能够去受用它。
  注∶舍利弗曾发愿修菩萨道,尽己之力助人。有一次有个人跟他要一只眼睛以治疗母亲的病,舍利弗挖下左眼给对方,对方不要,要右眼,舍利弗又予右眼,不料对方嫌有臭味,以脚踩踏。舍利弗有感众生难度而生退心。
  偈四十八
  居家怨苦陷临际
  正如育子反弑亲
  恶业利器回转己
  今应恒持出家行
  这种情况对所有人都同样,家庭对世间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可是生活当中,家里常有身心两方面种种的困扰,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家里长大,也尽心尽力地为这个家,用种种方法去护持这个家,可是这个家却回过头来给我们这些伤害。就像一个小孩,父母用种种的方式把他带大,非常地宠爱,可是有的小孩长大了以后,却将父母伤害、杀死,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我不必举什么例子,每一个同学都会感受得到这句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是没有一个人例外,大家心里面真正都是为了这个家。其中的原因,就是由于我爱执的发展,与自己最亲近的人结合而成的。现在我们了解了佛法,真正认识到烦恼乃身心痛苦的本质,所以对我们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在此特别的指出来,就是从现在开始,我们必定要修行,要清净的修行!要清净的修行便必须要出家,出了家以后,还要清净的出家,才能够清净的修学佛法。不过在此处,要加以仔细的辨别。
  平常我们讲出家很容易,真正要做到清净出家其实很难。首先我就把校长告诉我们的现象讲一下,其次我们对现在面对的状态也应该很认真的思惟分析,因为这是对我们很实在的一个问题。经论上面都这么说:真正要修行只有出家。
  这地方讲的非清净出家,特别是指,虽然名义上出了家,实际上,家的包袱并没解掉。其中有两种状态,一种仍把它看成家中的一份子,例如在西藏,因为藏人都非常虔诚地信佛,都认为出了家是很光荣的,好像家里面有一个人做了官一样,有事就会找他,如果出家人这样想,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另外一种是,出家人往往也把钱财或用品,拿到家里面去。本来信众都是以非常清净的信心来供养师长、三宝的,是做为修行的一个善缘、助缘,如果我们用了在家居士清净信施的供养,这是没有造清净法,这样对自己固然是伤害,对别人也是很大的浪费,而且更严重的是这样做是损法的。所以很多人出了家以后,其实对家还舍不掉,那是非常错误的。
  其次,我也说一下我们目前的状态。通常我们出了家就说:「佛法好啊!」其实很多人不一定发现佛法好,只是认为家里事情非常繁琐,觉得无从逃避,然后出了家就觉得出家好。这是为了厌恶、逃避家而来,其实这种厌恶,是我们觉得家里不安全,所以要想办法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譬如以前觉得台湾不安全,便要移民到别的地方。这种心态是错误的,根本不是厌离心,而是烦厌心。佛法的厌离心是非常积极的行为,修行是要大精进力的,现在觉得忙得要命,很烦,便跑到寺庙,反正样样东西都是在家居士送来的,然后你可以过一个安乐享受的生活,这种心情比在家人还要糟糕!在家人是∶今天我要努力,换得我所需要的来滋养我自己。可是今天你跑去寺庙出家,还取巧说这个叫做厌离,那不是把佛法扭曲,自己也造了可怕的业吗?这样绝对不可以!所以原则上,我们尽可能的要想办法把标准厘清楚,当然刚开始我们摸不清楚,是难免的,渐渐地,了解愈清楚,不断的修行增上,就应该把不对的地方渐次地不断改善。
  本来出家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出了家以后马上能够修行证果;另外一种只是结个缘。世尊在世时有个公案∶有一个比丘尼,是富贵人家出身,她出了家以后,经常劝家族里的亲友也出家,所以很多有钱的富贵妇女跟着她出家。这个比丘尼前世也是富贵人家,然后也出了家,那时候她过惯了很好的生活,一旦进入僧团就过不惯苦日子。就像凤山寺的僧团,你们也可以感觉得到,凤山寺三百六十五天,除了特别要上供的日子以外,吃就是那么一碗大锅饭,如果你们在外面大鱼大肉吃惯了,跑来这里怎么习惯呢?佛陀说∶「这比丘尼的前世过不惯出家的苦日子,于是便破戒,破戒就堕落了。」所以当时有人心里疑问∶「佛讲的真是这样的吗?」那个比丘尼说∶「我以前因地当中,出了家,不能好好的持戒,所以堕落到地狱,可是正因为我曾有出家的因缘,所以受完地狱报以后,今天才能够感得世尊出世的时候,依着以前的余习跟业力又让我再出家证果。」所以假定你不出家,是有可能不堕落,可是在生死轮回当中,这一世不堕落,将来一定会堕落;反过来,现在虽然堕落了,可是因为曾经出了家,将来到下一尊佛,就有机会证果。世尊听见了说∶「对!她讲得对!」于是我们现在也会说∶「你只要来,反正结个缘也好!」曾经有一度,我也觉得这是满好的一件事情。可是我仔细观察、考虑了以后,我自己觉得我们不能随便,一定要衡准一个标准。当然以前已经进来僧团就进来了,往后,我总觉得应该细细的分辨一下。
  怎么分辨呢?特别是现在这个时候,我们以什么心情来做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观念。我们做任何事情,总有个衡准的标准,否则东风西倒,西风东倒,你讲的有道理,可是他讲的也有道理,标准拿捏不准,乱成一团。僧团是住持佛法最重要的地方,假定我们自己对这件事情弄得一无是处,将来不是天下大乱了吗?而且前面所述的那位比丘尼,在佛世的时候出家,还能跟佛、大阿罗汉和很多菩萨结缘,我们今天有这样的条件吗?仔细想了一想∶一方面我觉得很不幸的感得末法,另外一方面觉得我们很幸运,在末法的时候,还能够遇见这样好的教法,这就是「时大」,所以应该趁这个机会,好好努力,力争上游,同时希望把大家带上来,至少让大家还有一个希望,所以要维持清净幢相。如果我们能够维持清净幢相,即使对方不出家,因为看见了,心里产生非常仰望之心,他的善根种子便种下去了。真正种善根,不仅仅是一个形式,内心当中的意乐也非常重要。反过来说,有人跑到僧团来出家,因为我们的条件不够,没有力量能够帮助他,使他因为这样的关系,把僧团的素质迅速降低,甚至到最后连对佛法所抱持的希望都消失掉了,请问我们结的是什么缘?我们是败坏佛法之缘?还是振兴佛法、让人家觉得有希望之缘?这是大大有待商榷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假定我们能够维持非常好的幢相,至少在现在这个时代,人家一看,觉得我们还有前途,还有无限希望,他虽然不一定能进来僧团,可是,他心里面非常仰望,这样,他也愿意再尽心尽力积聚资粮,我相信这个条件不会比前者差,也正因为如此,更是要告诉他,要好好的努力,好好的发愿,好好的集资粮,如果他有条件,他就会照着去做。已经进来僧团的同学,就要珍惜自己,应该常想:这非常难得,更应该好好努力。所以虽然真正要修行是一定要出家,但是现在这个环境之下,还是要先了解情况才是,所以我们还是要多善加辨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7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加取舍。
  偈四十九
  故此仇敌我已知
  潜伏狡贼我已知
  伪我欺诳我已知
  即此我执无疑矣
  前面的几偈主要是讲整个的大纲,后面则是个别针对着我们所面对的一切境相,这些境相都是我们以往所造的业,现在回过头来,我们遭报,这就是利器之轮!在种种不理想的状况下,我们怎么因了解佛法从而来改善、净化自己?要想改善,当然首先针对当年造恶的「原凶」是谁来下手,这一颂就是指出这一点。总结就是说∶经过了以上所有的问题,层层分析、观察以后,让我们真正了解敌人是谁。我们遇见了各式各样的恶业,像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使我们感觉这么难受,它的根本是什么?现在我认清楚眼前所感得的这个果报是以往造的业,而造业是由于烦恼,烦恼的真正中心就是我执、我爱执,现在我们要破的真正的敌人就是我爱执,它就像是国王,如果你把国王底下的大臣抓到了,国王一定也可以手到擒来。
  我爱执是什么样的呢?我爱执非常会伪装,很狡猾,它就像一种鸟,平常蹲在水边,站在那里偷偷的看,看见哪里有鱼,「啪」的一下就飞出来,把鱼逮去。它也就像小偷一样,要偷东西的时候,一定先在住处附近静静的观察,然后看准了你家,知道家里没人,或者是晚上等你睡着了,就跑来偷你的东西。我爱执也是用这么善巧的方式,比如我们遇见了骗子,明明是陌生人,他就跑来跟你说∶「我们是老朋友,你不认识我了吗?」他会说很多好听的话,等到你相信他的时候,他就把你东西骗走了。
  现在社会上常常见到贿赂,贿赂有两种,一种是明的、一种是暗的。暗的贿赂大家都会觉得这个不好;明的贿赂是拿种种的方式去利诱别人,例如兵法上说∶「攻心为上,攻城次之。」本来佛法最主要的要防止三毒,防止我爱执,但是现在整个的社会趋势、社会的主流却恰恰相反,想尽办法,膨胀这个我爱执,膨胀这个贪嗔痴,觉得这才有价值。一般人的想法,认为人在世界上就应该争取地位、名誉、金钱、富贵,乃至于用种种理由去证成它,例如我们非常信任科学,科学家们就以种种的理由来证成科学的重要,觉得我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因为我们有个我爱执,所以当科学家提出营养的重要时,大家都被所谓的营养困得死死的。现在我们最信任的就是这个我爱执,最后被他们所骗,我们无始以来就在这上头转,想真正的认清它非常不容易啊!
  所以,从今以后,我们怎样才能真正认清敌人的面貌?并不仅仅是学了一个理论就好了,学完理论还要去弄清楚这个理论。我们平常说要辨别心相,单单如此不够,还要一层一层的深入。所以为什么要去皈依,有一个基本的原因,因为如果我们皈依心生不起来,烦恼绝不可能认识,或许你以为我们已经讲了很多道理,难道还不认识吗?其实我们只能认识最粗浅、表面的,那些根本不算烦恼。比如发脾气这个烦恼,如果要进了佛门才认识的话,那不是很荒唐!发脾气谁不懂呢?这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一个特点。所以,诸如此类,我们现在修学佛法要了解次第,才能够有机会层层深入,认识这个真正的敌人。
  偈五十
  业之利器顶盘旋
  猛嗔奋势三挥转
  真俗二谛足伸展
  智能方便眼瞠视
  四力獠牙啃噬敌
  第四十九偈主要指的是理论、见解方面,而这一偈是说,我们既然已经了解造这个业的背后真正敌人是谁,我们就必须要消灭它!要以最强大的力量,才能够对治这最强大的敌人,所以我们要现出非常强大的忿怒相,才能够把这强大的敌人消灭。这里指的是阎曼德迦的忿怒相,他两只脚表示二谛——世俗谛跟胜义谛,世俗谛是世间的真相;胜义谛是胜义的真相。他对二者都了解得很清楚,而脚下踩的是一些非人,就是妖魔鬼怪。世俗谛与胜义谛真正能对治的是什么?一个是我爱执、一个是我执。对治我爱执的就是利他之执,就是世俗菩提心;对治我执的是胜义谛,就是胜义菩提心。阎曼德迦有三个眼睛,都是圆的,因为忿怒到极顶,以全部精神去制伏敌人。两个眼睛一个是代表方便,一个是代表智能,就是以方便、智能双运的慧眼,牢牢的钉死着这敌人。然后他张开血盆大口及尖利牙齿,四只獠牙表示对治业力最有力的四力忏悔。所以真正恶业的主宰是我爱执,阎曼德迦以真俗二谛的两只脚把这敌人踩死,以智能、方便双运的眼睛瞪着它,然后用四只锐利的牙齿——四力忏悔对治恶业,把这我爱执彻底消灭。
  他为什么要现这种忿怒相呢?因为他要消灭最大的敌人。他的忿怒并不是对著有情众生而发的,他是针对我们内在的我爱执而发的。这里边有一些意义,他脚底下踩的人,并不是真正的非人,而是代表伤害一切有情的东西,总结起来,称它为「世间八法」,我们都是忙着这些世间的东西。「世间八法」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利」就是凡是跟我相应,我欢喜的,我要拥有愈多;反过来,我欢喜的、我要的,若来少了,叫「衰」。「毁」是毁谤;「誉」是称赞,「毁誉」与「称讥」是一样的,只是「毁誉」是背后的毁谤或美誉、「称讥」是当面的奉承或讥讽。「苦乐」,身心上感觉逼迫、不舒服是「苦」,反过来,随顺着自己是「乐」。这整个也就是十二因缘当中的「受」。我们一生身心所对,无非为这些所动。现在世间都被这八样东西绑住了,忿怒尊要对治的便是我们真正的大仇敌,要用两只脚把它踩死,用方便与智能眼把它钉死,然后以非常锐利的四力对治克服这仇敌,而「它」绝对不是外在的敌人。
  同样的,修这个忿怒尊,也不是要修一个外在的忿怒尊,要修也修不到、修不成。为什么要显忿怒尊呢?平常一个陌生人无缘无故的冒犯我们,我们不一定会现出很大的嗔恨心来,可是如果很熟的人对我们造成很大的伤害,我们就会无法忍受。现在我们有这么熟悉的我爱执,我们的确应该引起强大的忿怒心,好好的把自私(平常我们说是我爱执,就是一般人的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的这个心)消灭。所以这忿怒并不是针对外面的敌人,而是针对着我爱执。
  四十九偈主要是透过三宝,先有理论上的认识,而第五十偈是要实际上的去行持,要我们努力的去做到。
  偈五十一
  轮回林中绝自由
  业之利器执驱驰
  实乃我执鄙劣魔
  亦以损敌明咒王
  勾此损众衰誓者
  五十一偈是说∶现在为了要对治我执、我爱执,所以修阎曼德迦。阎曼德迦原文叫YAMANTAKA。修这个本尊法的时候,要念很多的咒语,可是,如果我们不认识烦恼的根本,从根本去对治的话,即使念很多咒,练得很多威力,还是不行啊!如果我们这个威力弄错了,反而会产生很大的毛病。《密勒日巴尊者传》就有这个例子:密勒日巴尊者最早的时候拜的几个老师都好厉害,密勒日巴尊者便跟这几位老师学会法术,可以下雹,伤害敌人,实际上这根本已经做错了。
  西藏有一种由奇怪的业力所感得的东西,下半身像树干一样,长在地下,上半身却是个人。他手里拿着一支剑,平常很有威力的拿剑,不断挥动,因为这样的挥动,平常鸟不会飞到他那个地方,可是有一种很奇怪的鸟一来,这种怪东西就不能动了,这是业力所感,他会整个头低下来,剑也不能动了,然后这鸟就吃这怪东西的脑浆,「啪」的飞下来把怪物的脑袋啄开,把脑浆统统吃掉,然后便飞走了。因为业力的关系,这个怪物的头又会慢慢的长出来,树又长好了,又在动,到时候这种鸟又来了,鸟一来他又不能动了,然后又被鸟吃掉。相传这是由于学佛法学错了的关系,比如修阎曼德迦,修的人不了解真正要对治的是内在的我执、我爱执,然后也念一些咒,也学一些法,乃至于有种种的法力,可是由于烦恼的根本没有调伏,所以内心始终不宁静,造了很多恶业。实际上这还算是好,因为我们看得见,我们看不见的部分,例如你现在学了佛,乃至于出了家,出了家不能好好的做,一定要堕地狱,学的法愈深堕落得就愈深。当我们学了密法,如果只是结个缘就算了,如果你真正知道了,不好好的修,堕落的话,将来要堕金刚地狱,相当于阿鼻地狱这么可怕,将来余业感得的果报,成为人的话就变得非常的愚痴,或者变得如前所说的怪东西,这是我们应该严加惕励的。
  偈五十二
  来乎来乎忿阎尊!
  击之击之刺敌心!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要祈求阎曼德迦,也就是大威德金刚。他有非常大的威力,能够把我们最难对治的我执、我爱执彻底的解决,因为能真正彻底解决的只有佛,所以他是有非常大的威德力。所以我们要不断的祈求,一再的请求大威德金刚,希望他来帮忙我,把我最大的敌人—我执、我爱执,用他的真俗二谛之脚,还有手中种种的武器,以及最锐利的方便智能之眼,再用四力,乃至所有可用的都来破坏它。这也就是说,我们真正了解了以后,应该要去对治,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努力祈求、呼唤。
  偈五十三
  吽吽本尊起神变,
  喳喳牢系此仇敌,
  帕帕死主祈救脱,
  斩之祈断所执结。
  这一偈也是不断的去祈求,要用最锐利的武器,一下打中、刺中我们现在真正的仇敌—我爱执,乃至于要踩死它。这我爱执也就是分别心,平常我们说不要分别,就是指这个,但是绝对不是说我们不要分别就好了,它是一套非常殊胜的善巧方便所得到的一种智能,叫「无分别智」。眼前我们由于无明,会分别是非、好坏、垢净,而《心经》上告诉我们∶一切诸法的真相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它本来就没有生灭的,所以《法华经》说诸法从本来常住寂灭相,一切法本来状态就是寂灭的,既没有生起,所以也没有消灭。那么为什么我们看见的是不一样呢?因为我们对事物的了解都是透过无明、虚妄分别而产生,所以要去掉这个分别,所谓「不要分别」便是指这个。要去掉分别的时候,必须要如理如法,千万不要像现在有些人犯的错误,叫人「不要分别啊!」如果是这样,那就什么都不要去管它了吗?经也不要学,论也不要学,什么都不要,便叫不分别吗?不是!此处我们一定要弄清楚。
  除此以外,「分别」还有很深的一层意义,我也简单说一下。凡夫在佛法里的差别在哪里?二乘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大小乘分别的界限在哪里?乃至于密乘,这些都要分别清楚。世间凡夫幸福、不幸福的根本差别是什么?就是因果,换句话说,是业。一切法一定有它正确的业因,造了这个业的因,一定会感果,它前后有必然的关系。对此有正确认识的便是佛弟子,而能够真正正确认识,指给我们看的就是佛,而凡夫就是不能了解,不能信任这个业果。从这里再提升的话,便是∶我们虽然了解有业果,可是始终仍然不能超越生死轮回,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出离心。为什么会业感缘起?因为性空,我们现在一切感得的无非是这个,所以我们对眼前所有的一切厌离。这厌离并不是我生活很苦恼,所以厌离。真正厌离是因为感到世间所有东西永远是无常的,世间的人虽然懂得了因果,实际上还是在行苦状态当中,假定我们真正了解了无常的道理以后,我们对世间所有的安乐是无法忍受的,实际上不要说不懂佛法的人,即使懂得佛法的人,真正找的还是在找世间的安乐。真正学佛的佛弟子,应该了解这个差别,然后更进一步,为了自己而出离,这便是二乘;若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要解决一切问题,帮忙一切众生,那就是大乘,就是发菩提心;最后则到金刚乘,金刚乘又分好几种,这些我们要分别清楚。
  那么我们第一步的「分别」要了解∶原来佛的佛性,跟我们众生凡夫的佛性是无二无别的。《华严》有一句话∶「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德相。」所以一切众生本身跟我们是无二无别的,但是无始凡夫的习气,总是「我是凡夫啊!祂是个佛啊!」我们要把这一种错误的知见,一一改过,所以在这地方的分别心,我们要了解它指的是什么。
  在这一偈有一再的祈求、呼唤大威德金刚本尊,如「吽吽」,「喳喳」,这些要干什么呢?原因是这样的∶「吽」就是呼唤、祈求的意思,指希望大威德金刚能够全心全力来帮忙我,消除这个敌人。「喳喳」这两个字,指一定要对准敌人,千万不要弄错,要在正确的时分,对准了敌人,然后「帕帕」就是把敌人赶走。就是至诚的,祈求本尊大威德金刚,能够正对着这个敌人,把这个敌人赶走,消灭掉。而所对着的敌人,就是我执、我爱执。
  偈五十四
  降此本尊阎魔敌!
  轮回业苦秽泥沼,
  惑业五毒臭皮囊,
  唯今速速祈得脱。
  这一偈是说,我们一直被我执、我爱执所绑,绑在轮回当中。这个轮回相当于充满三毒的一个烂泥坑,烂泥坑里都是毒。现在我们这个臭皮囊要祈求大威德金刚,帮我们把绑在这个烂泥坑里边的臭皮囊切断、解开,让我们得到解脱。
  此处老师还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解释。大威德金刚—YAMANTAKA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就是阎曼德迦,是阎罗王的死敌、死对头,是专门克制阎罗王的。现在先解释阎罗王是什么,再把阎曼德迦是什么仔细说一下。以显教来说,阎罗王有两种,一个是了义的,一个是不了义的。在六道轮回图里有一个大忿怒相,通常我们叫死神阎罗王。他长得又粗又大又黑,头上一个骷髅,眼睛瞪得圆圆的,牙齿很尖锐。所有的有情,由于经过十二因缘的层次,都在六道当中轮回,最主要的轮回原因,不外乎贪、嗔、痴三毒。如果你由于杂染的三毒,造了恶业,将来中阴身堕落,是向下、黑暗的地方。造了杂染的善业,即使是升天,也是在轮回里边,总之都在阎罗王的控制之下,被他两手两脚抱得死死的,然后四只利牙慢慢的来吃你。特别的是,最下面的地狱里边,阎罗王专门坐在那地方。这个图画里的阎罗王是不了义的,是外在的。
  了义的阎罗王就是一种让我们不由自主,在生死轮回当中转的力量,因为在生死轮回中,这一世到下一世一定会死,所以没有一个人能够自己作主,这个力量就是了义的,我们人人都具有。这个了义的,让我们不由自主的轮回在生死当中,非死不可的,或者我们说是死神,它有粗分与细分两类。什么是粗分?就是业、烦恼。没有一个人能够例外,由于烦恼而造业,造了以后,将来一定会死,这是粗分。细分的是什么?粗浅的烦恼就是贪、嗔、痴,烦恼的细分就是无明。无明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甦省、世亲菩萨的解释,一种是法称菩萨的解释,这两种解释容或稍有不同,但它的对治一定都是智能。一是说因为我们对事实真相不了解,所以在无我的五蕴上执着这个「我」;一个说这个执着本身就叫做无明,由于我们并不了解五蕴这个法,我们就执著有身见,这执着的力量,就是无明的根本,也是烦恼的根本,而无始以来,我们都在串习这执着。
  这方面的理论我们都知道,你也可以到佛学院去研究它,将来有机会还可以对它辩论得很清楚。但是眼前我们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随分随力的认识我们的我爱执,这比较重要。然后根据我们所学的经论,不断的深入。因此由于无始以来无明串习的力量跟悲心,使我们继续的在生死轮回当中一生一生的转,这就是细分的阎罗王。粗分的阎罗王是一切有情所共,三界之内,不管是天或地狱,里面的众生都会有,而细分阎罗王不是只有凡夫有,声闻、缘觉以及菩萨都有,证得佛果以后才没有。佛是彻底把阎罗王真正消灭的人,因为他的根本无明消失了,而且他的悲心透过了胜义菩提心,也在空性当中任运的串习。汉地对细分无明所现起来的叫「异生身」,是声闻、缘觉跟那些菩萨们所感得的。异生身的因,就是细分阎罗王,他们还是被这个细分的阎罗王所控制,而凡夫是被粗分的阎罗王所控制,只有佛陀没有。那么为什么佛还要涅槃呢?因为佛是任运的。在《金光明经》中说,佛的悲心,并没有作意,而是任运自然的,就是不舍时,不舍处,不舍相应之法来感应,怎么相应呢?当我们真正有求的时候,能够很至诚恳切的相应,他就现起,所以这个化身,是众生的善净之业所自然感得的,佛陀的真身是法身,所以他示现的叫涅槃,涅槃是灭除了一切所知障、烦恼障,所有的无明,灭除之后,现行出来,是纯粹的法,没有生灭。
  上面是以显教来说。以密教来说,死神分成三部分,外面的、里面的部分,外面现出的跟阎罗王是一样的,里面的还有秘密的那一层,就是阎曼德迦,为阎罗王的仇敌,专门制服死神的。所以它现出来的行相,也是一个忿怒相,脸部的表情完全一样,也是四个眼睛,头上戴了五个骷髅,这五个骷髅代表五方佛,然后身上挂了一个骷髅头,脚底下有时候踩着死尸,有时候踩着动物,有时候踩着各式各样的天神。不了义的阎罗王示现的是一个行相,为什么要这样示现?因为我们凡夫的心比较粗,所以讲这个道理,教我们去思惟,并画一个很明显的样子,我们去观想时,就变成非常有力。所以这是透过不了义,让我们真正的能够生起了义的认识,然后这阎罗王的死敌,就是YAMANTAKA大威德金刚,所以不管是粗分、细分阎罗王或阎罗王的正对治,都是这样的一个内涵。现在我们看见的大威德金刚的本尊圣像,实际上它里边有真正最主要的东西,也就是专门正对着我们这个死敌—我执、我爱执。所以对于我爱执来说,正对治是爱他执,他的心所执取的专门是要利益别人。我执的对治则是证空性,这些实际上是最主要的。
  所以我们要了解,这本尊有很多特别的意义,有很多真实的内涵,它的密意我们暂时不必去管它,倒是有一点,我听了印象非常深。本尊是什么?密法有四部,藏地平常传的叫无上密,大威德金刚就是无上密当中的一个本尊。本师释迦世尊或者四臂观音都是本尊,老师说他自己的本尊是文殊师利菩萨,但是还有一个最主要的本尊—因果。他非常强调最主要的本尊—因果。因为他们有大威德金刚的修法,所以他必须修,但是他最主要的修法,还是两个字—皈依,这是千真万确的,也是我所听到的最好的教授,这才是我们眼前最重要的下手处。
  回想约二十年前,我在纽约,刚刚接触密法,最先接触的是白教DB法王,DB法王的老师之一—卡卢仁波切,大家都公认是最好的修行者。有一次我专门去拜见他,而那次因缘也很特别,居然能够见到。我向他请法、求法,他只告诉我两个字「放下」。我当时是怀了好大的心要去求法,也告诉他我修习什么,结果他就告诉我「放下」,当时我想∶「就那么平淡吗?」还在那里等了半天,他只告诉我「放下就是放下」。当时我的确不太懂,而且实际上我正在学他们传的一个法,非常有用,这只有自己心里面心领神会了。我们总是急着把修行想得很高明,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跟老师讲的差不多,然而我们内心当中,就是这么执着,他就针对我这个问题,如果我这个放不下,还谈什么修行,谈其他的我根本不够条件。
  因此这次我重新听老师对我们的讲解,心里面印象非常深刻。所以现在有时回过头来想想广论上面告诉我们的很多道理,我们真正要去修行的话,要想对治无始以来的烦恼,不是今天我听了一下,觉得很高兴知道了。为什么我们听完了以后,当场觉得满好,回去便忘掉了?实际上我们都是不行,这是为什么前面说过的∶真正要修行,你必须要有很多条件。譬如广论三十八摄颂上「念其胜利日六修」,因为了解它的胜利,所以每天要修六次,但不是念一下就算了,一定要固定的时间,到时候很认真的去思惟。譬如我们懂得道理以后,要去思惟,必须内心不断提升,乃至于念念缘在这个上头,那个时候,我们的对治,才真正会产生进步,才会快速,否则根本不可能。
  我们现在因为资粮不够,条件也不够,不像以前佛世的时候,出家人靠在家居士送来食物就吃,不像现在还要冰箱,样样方便,其实根本不要这个东西,人家送什么东西来就吃什么。而我们现在有送来的东西,还要去藏起来,还要冰箱,要这样,要那样,结果出了家,一天到晚还忙这些事情,所以我们眼前真正最重要的是要积聚很多福德、智能资粮,使我们理论要了解,使我们本身习惯那种最简单的方便法门。然而真正重要的不是现在,但愿我们将来感得的那个世间,以现在的人看起来,像野蛮世界,以最简单的方式吃饱就好了,不必花这么多脑筋管这一套东西,那是很实在的问题。老师说∶「我自己最主要的本尊是因果,我最主要的修持是皈依。」我但愿每一个同学放在心里面,把这个提起来,我觉得这是老师最大的加持。
  老师又说,在五十三颂有「吽吽」、「喳喳」,「帕帕」的字,「吽吽」一个是指世俗菩提心,一个是指胜义菩提心,请本尊使出所有的能力对治这个敌人,怎么对治法呢?「喳喳」就是用最快的、最正确的方式,然后「帕帕」把它赶出去。老师还说藏文还有两个字,「斩斩」,跟我们的斩一样,就是要把它杀掉。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断的呼唤,不断的祈求,希望本尊能够来加持我们。
  偈五十五
  虽被掷入三涂苦,
  却犹无知趋彼因,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第五十四颂讲到「五毒」,哪五毒呢?烦恼当中最强盛,最显著的,就是贪心、嗔心、无明、邪见,还有我慢(有的地方说是嫉妒)。平常我们对眼前的事物,应该取、应该舍,应该认识的都弄不清楚,实际上这就是无明,也就是说在《广论》上,世亲菩萨、甦省菩萨所说的,对于事实的真相弄不清楚的这种力量就是无明。因为这样的无明,所以执着。而五毒当中的邪见,就是说,明明没有一个我,可是我们执着一个我,由于执着了我,种种问题都看不见真相,这就是邪见。
  现在有一点非常重要∶老师说这能够执着我的叫做烦恼智能,在汉地叫染慧,是染污的。《广论》上就说,在五取蕴上执著有我—染慧为性,它的本质是一种染污的智能,这一点我们特别要注意。我们目前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就是我们为了要想修学佛法,所以要学很多东西,可是假定我们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一开头不能认清楚这个毒,然后就去学别的东西,会产生什么效果呢?本来学这些东西,是要净除这个毒的,是做为智能的一种助缘,有了这个可以帮助对治我执、我爱执,增长智能。现在却弄错了,反而染污了智能,就像要帮助别人,却帮了倒忙一样。老师说很多人学佛学辩论,脑筋变得非常聪明,脑筋非常好,却去做生意、打官司、害人……,这都已经弄错了,这点我们要非常注意。老师还特别说∶在学校的时候,他常常拿这点警告学生,要他们辩论时千万小心。因为他常常说这个话,所以有人听了觉得奇怪,问老师∶「老师,你自己不是一个辩论者吗?怎么常常讲辩论不好?有人说是不是因为你没考得格西,嫉妒人家啊?」这很有意思!不过这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广论》一开头就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弄错,弄错了变成「如天成魔」,天跟魔是对立的,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是希望学了那个法以后净化烦恼,结果我们学了以后却增长烦恼。所以这点我自己感觉到,我想很多同学也体会到,如果我们皈依不能真正的生起来,要想真正认识烦恼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粗浅的烦恼要等学了佛才认识的话,怎么够资格去学佛?难道发了脾气,发了嗔心,要学了佛才知道吗?然后大家还要聊个半天,反而把问题再去岔开,何必这样呢?一般人发了脾气,便打开电视看一看,然后忘得干干净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7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不是远比我们来得好吗?这是外面的境把我们的问题岔开了,觉得好像我跟这个人发了脾气以后,换一个要好的人谈谈,嗯!谈得心里面的结似乎解开了。实际上,我想真正体验过的人才了解,当你真正皈依的时候,你内心当中很明确的判断出来,以前这个粗猛烦恼相续的心是这个样的,现在是那个样的。因此这里的同学,偶然也会谈一下,可是我始终最重视大家的提升,通常情况之下,小小的事情,有的时候我会跟他说一下,有的时候骂一顿,他就说「师父骂我了」,也就不来问我,其实我并不是骂完了就算了,还要不断的把他提升,一直等到他提升了自己,觉得∶「啊!以前我真是荒唐!」这是非常实在的一些问题。所以不论出家、在家的同学,如果你一次不行,二次、三次,只要真正锲而不舍不断做下去,一定会提升。如果半途而废,便不灵光了。前面说过「利器之轮回转己」—你真正要走,说实在我是个凡夫,没办法帮你,这是我们务必要了解的。我们的根本问题就如老师讲的,如果我们学错了,觉得这个理论却成为烦恼的助伴,我们观察的能力会变得很好,思惟的能力也很好,可是却用这种能力做坏事。老师的确是一个很够条件,也真正努力过的人,他看见了问题重心,所以他的话真是苦口良药。
  现在我们学了利器之轮,也真正了解了我们喜好这一套东西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在我爱执!我建议诸位回去之后不要多讨论,如果始终在那里讨论的话,养成习惯,到后来就是放逸、绮语的恶习,好像我们在这里对佛法做了很多事情,其实一天的时间就这样浪费掉了。以上简单明了说完了以后,我们真正重要的还是忏悔、皈依,要想内心当中的提升,这对我们比什么都重要。此处老师也特别讲,他通常碰到这种情况,会当面告诉你,错在哪里,除此以外他不大喜欢我们听见人家讲了很多道理以后,背后到处去批评,乃至于批评政治……。老师说∶「批评它干什么?我们学了法要批评我们自己。」当我们这样做,别人也许会说你是袒护,可是老师说他没有这样袒护的心情,不过他学了法以后,了解自己应该在哪里,问题在哪里,这是比较重要的。他始终觉得我们都应该回过头来看自己,这样学的话才真正能够握住重点来正对治「我爱执」。
  偈五十五
  虽被掷入三涂苦,
  却犹无知趋彼因,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我们学佛,现在理论上了解了,修行也了解了,所以常常希望很快的得到所期望的结果。刚开始学理论、学辩论,学了几个月乃至于几年,便觉得自己的学问很大了。修行也是一样,学了一个法以后,马上就希望能够见到本尊了,见不到本尊就希望做梦的时候有一个什么样的好梦。奇奇怪怪太多的情况,实际上这些都是着魔的本钱。在前面四十四颂,也有一些关于这个方面的说法我没有细说,等到五十八颂讲完了以后,我再来跟大家很认真的温习一下。
  老师在这里讲了一个故事。听人家说的故事总是容易的,我们不妨听听看,听完了回过头再来看自己。
  有一个西方人来到辩经学院学习,他的脑筋很聪明,也学得很好,没多久以后,就辩论得非常好。他也觉得自己非常精采,有一天他就跟老师讲,要去修行了,老师就说∶「很难得,你这个西方人到这里来学得这么杰出,应该好好的学下去啊!」他说∶「不对不对,我已经学得很够,学了好几年了,实在应该去修行!」老师觉得说也没有用就算了。其实他会做这个决定还有一个原因,老师说那位西方人在东方的时候,是住在一个医生家里,好像也是西方人。那位来学习的西方人曾跟那位医生说∶「我在这学校里念了很多东西,可是心里始终怀疑,学了这套理论觉得没有用,应该去修行才对。」那位医生也同意他的看法,所以他后来就跑到山上去修行了。经过很长的一段时候,有一次在东方的街上看见他了,老师问∶「你在哪里啊?」他说∶「我在山上修行!」老师后来才知道,他跟老师讲说是修行,其实已经离开了。当初他在山上,关了一些时候,关不住,便回到美国去了,到了美国以后,因为他已经在藏地住了一些时候,理论也了解了,所以回到西方,也没办法忍受,后来又跑到东方来,就这样一而再的反反覆覆。这是一个例子。
  还有一个例子,有个西藏人,本来是军人,有一次想应该修行才好,便特别找到了机会去恳求法师,法师非常慈悲,听说他要修行,就特别请一位仁波切教他修行的教授。老师晓得了,就建议那位军人,真的要修行,至少应该先把朗忍的教授,就是菩提道的次第学起来。可是这位年轻的军人不要,他要修行,坚持请仁波切跟他讲修行的教授。既然他坚持,仁波切便传很多观想的方法给他,他学完了以后,便到山上去修,在山上苦修了大概三年左右。然后因为这样的苦行,所以就觉得自己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样,我慢心就生起来了,人家也称他为密勒日巴尊者,他很得意,有的时候他要跑到山下去拿一点东西吃,人家就称他为「密勒日巴」,他也很高兴。有一天老师在街上又看见了这位密勒日巴,谁知已经还俗了,不但还俗,旁边还有一位女伴。老师对他说∶「咦!你不是密勒日巴吗?」这位密勒日巴说∶「啊!对不起老师,我悔不当初,不听你的话!」所以老师在这个地方特别的告诉我们,我们往往把事情看得太容易。
  有的人学佛学了五个月、三年,觉得弄了半天,好像一点进步都没有,好像应该要去哪个地方修成什么样子才是。这是为什么我在开讲之前特别用「前世今生」的一句话∶「我们是来学习的。」这个观念首先要弄清楚,而且学的时间是以「生」计,一生一生累积的,这两点大家务必要弄清楚,而且要非常清楚的在内心成为策励的力量,这样我们才有机会真正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如果这概念建立不起来的话,要想真正修学佛法一定走不上去,如果走上去得到一点效果的话,那就是魔的加持,保证你已经走上叉路去了。所有的佛菩萨都是这样一生一生走上来的,我们怎么会很快的走上去呢?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
  这次老师特别跟我们讲一些魔相,实际上这个部分,三大寺有非常完整的教授及教诫,而通常这种教授是不会向外面宣布的,老师讲了主要九点,我把内涵摘录出来∶
  第一,刚开始说法,会有很多眷属。第二,修行没多久,好像很多证验就出现了。第三,自己做了师长,一下子会有很多的弟子来。第四,没有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就有种种的梦境出现,乃至于有的时候会梦见本尊,或者梦中得到什么授记,这都是魔障的先兆。它不一定马上就来,实际上这是魔的加持,乃至于会生起神通、未卜先知、灵感……,这事情我们都要晓得。特别目前是末法时期,虽然我们幸运地遇到大师的教法,毕竟我们现在接触的仍然非常少,所以还是不太容易判断。
  中国自从唐朝以后,因为众生根性不同,不像以前教量证量都具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真正的修行人觉得讲了很多的道理不行,于是偏重修证,可是教证因此就不具足。那时候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难说是好、是坏,好的方面是因为多少还有在修行;不好的方面则是因为最好的教量被忽视,乃至于不存在了。所以有功也有过,那就是禅宗,一枝独秀。通常这种情况下教理都不要了,但有一个特点,禅宗的祖师都有死功夫,有的时候用功到真正境界现起的时候,因为他还有很好的老师,所以老师会告诉他需要放掉。有一点点放不掉,便绝对是走不上去,所以禅宗所谓五家七宗当中,其中沩仰宗仰山的弟子,人称为「东土小释迦」,有一天一个有神通的人跑来说他早晨从西天(印度)来,仰山祖师便把他训斥一顿,他说∶「讲神通是你的,可是佛法还是老僧的,你别来这套!」这是一典型的公案。
  我刚出家的时候,稍微有一点点感应、梦境,老师就会骂一顿,以后就不再现起了。可是尽管这样,早几年在美国的时候,一连串遇到好几样事情。因为接触藏系,藏系是有法,有法自然而然到时候就会有感应,又被它迷住了。后来吃了几次大苦头以后,总算自己在这种紧要关键,就会煞住车了。所以我这次听老师讲,心里马上就有很深的警惕。因为我已经吃过好几次苦头了,有这样深刻的教诫,所以自己多多少少碰到这种情况才能够感受得到。
  早一些时候,我介绍大家看「前世今生」,最主要就是想告诉大家,如果说我们对因果的概念不清楚,透过它会加强概念。因为因果是佛法的根本。还有一点,当我们修学佛法,周围的人阻碍我们,而我们希望能够介绍他们佛法,但是彼此间没有共同的语言,平常大家谈家里的事情,学了佛以后便没兴趣了,就这样学佛的人谈因果,而家里的人要讲科学,我就介绍「前世今生」给他们。没想到介绍完了,就有人去催眠,然后还真的催出前世今生来了,把我也找出来了。后来我知道了,马上把他们训斥一顿,他们就不再玩这个了。诸位或者在催眠当中,或梦里面也会见到这些事情,可是后来我发现很多人愈走愈远。所以今天趁老师讲这个,特别强调告诉你们如果你们再玩下去,冤枉了你自己。你要想真正向佛道走上去的话,你会走错了。
  老师前面说短短的修行,在我们想起来好像我已经学了广论十年了,修行修了什么了,哪有这样的事情?我一再说修行是以「生」计的,我是真正见到藏系几个比较有修行的人,现在甘丹最有名的根尼玛,法师非常尊敬这个人,他修行的经验,没有人真正清楚,法师几次要跟他单独的谈,会把所有的人遣开。在东方,格西在后面的山上,都修了至少二十多年,而根尼玛把三大寺所有该学的都学通了,然后去闭关,他是一九五九年开始闭关的,闭到今天(今年九六年)已经三十六年了。他是五大论都通,而我们现在只学朗忍一本,根据朗忍的说法,只是小小的一函卷,然而我们自己觉得已经样样通了。它包含的内容的确很广,对诸位是修行最基本的指南,我们理路既不通,修行也实在是谈不到,所以老师所谓「短短的」,我们不要以为碰了三年、五年以后,就觉得有什么。
  近代有个非常有名的公案,虚云老和尚坐禅,真的坐到后来境界现起了,他坐在那地方,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假定今天在凤山寺,好好的坐,忽然看见高雄学苑,或者圆明寺,他们在那儿做法会,一问果然是如此,后来他跟老师讲,老师要他全部把它放掉!就把他骂一顿,后来他就不理它。以后也有人去跟老和尚学,老和尚也把他训斥一顿,等到放掉了,功夫便上去了。这点我们千万要知道。这些东西都是潜意识里的,我们自己分辨不清楚,所以老师说要分辨魔相需要对佛法有相当程度的认识,要有很渊博的知识,要善巧听闻思惟。通常这种情况,利根菩萨才真正能辨别清楚。一般我们对法有一点了解的人是有能力去辨别,但是问题在烦恼。虽然我们有一点能力辨别,可是魔障来的时候,一定会混着自己的烦恼一块来,它绝对不是像跟你唱对台戏这样来的。所以如前面说的一样,我说法时当然希望有很多人来听,我开始收徒弟,当然希望徒弟很多。尤其我们现在社会像这种情况真是要小心一点。
  平常我们皈依,很多人生起很好的皈依觉受。而正皈依是皈依法,皈依的觉受是跨进去的第一步,表示正式找到门了,但门里面到底还有些什么不一定知道,情况很不安全的。所以碰见这种情况,魔会使我们产生种种超乎我们的能力的事情,譬如能说善道。对自己来说,这便是魔的加持相。然后外面会有很多人来依止,声名很大,很多供养,钱财很多。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如果至心皈依,什么都不理,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是魔来就会退掉。所以老师还特别叮嘱一件事情,魔的干扰,即使到加行位以上还是会来干扰,当见道了以后,就无法来干扰你了,因为魔没有办法进到空性里面去。所以像这种事情,最后老师说,如果我们讲法(这个讲法不是普通的,是指讲殊胜的法门),应该衡量一下自己能不能讲,对象应不应该讲,讲之前还要祈梦、卜卦,乃至于有师长在的话,还要问师长,如果样样相应了,才可以。这特别是指很深的法。究竟深到什么情况我不知道,但我了解灌顶的话一定有这样的手续,这种是非常殊胜的。现在法师常常灌时轮金刚,灌完以后有很多修行的讲法。不过法师有说明时轮金刚是为了世界和平,有它的特点。所以其他的密法,如果没有前面基础的话,实在是有问题。当初我之所以会走上叉路,就是因为有很多人说灌顶会有加持,我想加持好像好的不得了,佛菩萨亲自来加持哪有不去领受的,所以只要有灌顶我都会去,问题就来了。
  偈五十六
  欲速成就勤力微,
  所作事多不贯彻,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平常我们说「样样通,样样松」,上海有句土话叫「马啷当」,就是形容样样事情都去接触,但是从来没有一件事能做彻底、真正精通。这偈意思是说,他很想好好做一件事情,结果去做时,他又发现另一件事更好,又跑去做那件事,结果东碰一碰,西碰一碰,生意也要做,田也要种,书也要念。以现在我们佛法来说,就是佛也要念几声,禅也要参一参,教也要学一学,显教有了,密教也要弄一点,结果最后哪里都跑过了,什么事都不成功。表面上看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会说这种人没有恒心,没有正确的认识,而实际真正重要的原因还是「我爱执」,就是对境的时候第一个反应,「我」这东西便生起来了。普通一般人对任何境都很容易被境牵去,这是普通人的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确要想有所成就,所以一碰境被境吸去,跑来跑去,最后便成为到处乱转,表面上来看,他是这样的因,现在我们更深入去看,根本问题在这里—我爱执,这一点对我们一般人来说非常重要。
  偈五十七
  奢求欲乐不积因,
  耐苦微劣贪婪盛,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这是我们一般人的常态。我们都希望得到快乐而且都想得到最好的、最究竟的,但实际上却没有造下真正快乐的因。快乐是人人都要的,可是快乐的因,既不知道当然也不会去造,乃至于知道的人,还是不一定能做得到。譬如我们要想做个大学者,乃至于想做发明家,可是书却不好好念。我们学佛,看见大格西,也希望当个大格西,而要想当大格西,就应该在辩经学院好好的学辩论,可是却不好好学。同样的情况下,你希望这个,希望那个,但是真正做这件事情的正因,为什么不去做?其实这有很多原因,在这个地方特别说明一点,就是平常我们为了达到目的,在因地上努力的时候,需要很多条件。广论告诉我们,最基本的需要是精进,除了精进还要能够忍耐,要刻苦耐劳,而我们现在念书,已经在这儿念了一个多小时了,打坐,已经在这儿坐了半个多小时了,拜得腰酸、背痛,诸如此类的。所以我们自然而然的在这种情况受不得一天苦,偏偏内心当中,贪着心、求果报心非常的强,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就麻烦了,我们希望快乐,可是因为这种心理很强盛,真正下功夫的时候,苦当然就受不了了。真正因地上要去努力的,偏偏在这上面做不到,这样一来就会产生非常矛盾的情况。其实我们放眼来看,到哪里都会遇见这种情况,它真正的问题中心在「我爱执」!所以前面已经很明白的说,凡是我们碰到这种情况,一定把这苦难让我爱执来承担。因为这是真正伤害我们的根本,我们就把痛苦完全放在我爱执上,彻底把我爱执破坏掉。如果我们有能力把这东西破坏掉的话,我们的学习能力自然而然会增长。增长以后,透过学习,事情就会看得越清楚,这样一步步增长,我们才有机会真正达到所祈求的目标。
  偈五十八
  滥结新识鲜知耻,
  腹大复勤盗骗乞,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些人很喜欢新朋友,然后做些新鲜的事情,接触各式各样的事情,老师讲这种人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不知羞耻。我仔细看一下,这「不知羞耻」应该如广论上面七因果所说的知恩报恩,如果不报恩,这担子很重,等于忘恩负义不知羞耻。这个地方「不知羞耻」便是针对这一个特点而说。那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呢?是说你欢喜结交很多朋友,这些朋友对你非常好,做了很多对你有恩的事,但是你感觉不到,不能去感念他的功德、报他的恩,反而还要对他做坏事,「不知羞耻」便是指这一点而言。
  然后有的时候,他给你一点东西,你觉得很欢喜,便去讨好他,还希望他有什么东西再给你,过了一些时候东西没有了,你就对那个人生气了,根本没想到要去报答他。我们就会产生这种心理,乃至于还去挑剔、说他不对、破坏他,这种情况就是不知羞耻。
  我们应该怎么办?应该注意到平常发现人家对我有功德、有恩,就要记在心里面,即使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回报他,这点非常重要!回报有二种∶世间的、出世间的。世间的回报就是∶他给我一点好处,我也马上回报给他,这种并不究竟。譬如说父母对子女的回报绝对不是父母养了我,我便想办法去做小工来养父母;父母并不要我们这样,但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父母的恩,然后好好把书念好。世间的报恩对汉人来说,显亲扬名是真正的大孝。佛法虽然不是从这个角度去看,但是确切要记住,像以前很多事情说的一样,我们应该了解真正主要的内涵在哪里。这地方特别是说,我们对一般的朋友,或者对事情,不是自己的贪心很强,便是自己的执着很强,有各式各样自己所缘的。老师特别举我们对食物的欲望很强的例子,说我们只想吃别人的东西,不愿给别人吃。他特别讲像猴子一样,这个猴子平常没什么事,到处去找吃的,有时你给它东西吃,它一拿到马上塞到嘴巴里,眼睛瞪着你,希望你还有东西给它吃。如果你没有给它东西吃,它会装出要咬你的样子。这种都是说明这个心情,乃至于到后来不惜去偷、去抢、去骗。如果刚才讲的猴子,根本是畜生,在人间这都是乞讨的、最下贱的行为。
  那种状态最主要是什么原因?说来说去都是我爱执。现在这地方每一则用不同的形式,让我们自己去反省,以前反省的时候讲业,现在从造业者是烦恼,而烦恼的根本在我爱执。
  偈五十九
  善谄侧求心深暗,
  虽力营聚悭吝缚,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我们用种种不正当的方法,譬如拍马屁、谄媚求得我们想要的东西。这里特别说明五邪命,专门针对出家人而讲。老师讲的五邪命跟汉地不太一样,我先把老师讲的五样一一列出来,下面再补以我们汉传的五邪命。第一种,这个人很会讲话,讲话的动机是希望别人能够来供养他。譬如对曾经供养的人说∶「啊!你送给我的东西真好啊!实在非常好用!」然后非常赞叹他,使对方听见了,就会想再来供养。第二种,供养的东西用坏了,所以看见对方就说∶「你以前送我这样东西,真好啊!现在破掉了,到处找就是找不到,不晓得在哪里买来的?」诸如此类,或者是要获得他的东西,或钱财,乃至于日用衣服。第三种,有人来给了你一点东西,你就想办法要多弄一点。譬如一看那个施主出手满宽的,马上有礼的招待,汉地有句话∶「茶,泡茶,泡好茶;坐,请坐,请上坐。」就是看见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理都不理;而看起来可能会捐一点钱的人,便请进来坐,对出手还满不错的人,希望他下次再来,便请上座。如此用种种奉承的方式,奉承完后,使人不好意思不给,或者下次再来的时候就多给一点。下面这一种用诈骗的方法,就更糟糕了,施主来的时候,他装做一副很精进、很有修持的样子。例如明天有个大护法来了,马上总动员,把地方整理好,等到大护法来了,大家装作一副修行的样子,念经,谁都不理他。其实一面念经,一面眼睛不是看着经本子,而是偷偷的瞄着这个人,看这个人到底在做什么,如果大护法东张西望,念经的人也是心猿意马,看见对方往这边看,他马上眼睛闭起来。
  这是老师讲的五种状态。实际上我们汉地也是一样的,所以叫「五种邪命」,专门针对出家人而言。然而在家居士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出家人的事,如果我们平常不能认识这种情况,心里既不认识,当然更无法对治,到时候我们有机会进入这个圈子,毛病马上一一现起。第一种叫「诈现异相」,就是他平常不是这样的,在世俗人前面做出很奇特的相貌来,让人家看见了,以为这个人有什么特点,总之他真正中心目标是为了求得名闻利养。还有「自说功能」,说自己的功德如何如何……。还有一种「占相吉凶」,藏地并没有说这点,还有「高声现威」、「说所得利,以动人心」,就是刚才老师讲的第一种、第二种,即对人说供养有很殊胜的利益,其实内心并不是为劝人家布施行善,而是私心想得到这样东西,所以就赞叹布施,希望对方听后就布施给我。所讲的话内容没错,但是动机不对。因为这样的关系而得到名闻利养,这叫邪命,靠这样而生活是会堕落的。
  我举一个奔公甲的公案,可能很多同学都听过,不过值得重新听一遍。奔公甲是敦巴尊者的弟子,是阿底峡尊者时代的人,他在西藏家喻户晓,跟密勒日巴尊者颇有相似之处。他原本是个大坏蛋、大强盗,一个人可以挡住几十个人。如果小孩子哭,听到有人说奔公甲来了,那小孩子马上止住哭声,曾经有人吓唬说奔公甲来了,马上把一个老太婆吓死掉了。奔公甲这么坏的人,后来居然信佛,信佛后非常虔诚,例如他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一发现一个念头是坏的,就打自己,说你这个恶鬼,墙上就画个黑圈圈,刚开始的时候,画的满墙都是黑炭,到后来,偶然出现一、二个白的。有一次他晓得有位施主要来拜访他,奔公甲就要整理自己住的地方,他住的地方每个角落有个供坛,平常很少料理这些事情,供坛上惹满尘埃,所以那天他就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把供坛弄得干干净净,之后坐下来,他想∶「我平常很少做这些事情,我今天忙这些事情干什么?为了供佛?还是什么?假定为了供佛我应该天天这样做啊!而我今天是因为施主来才这样做,不对,我为八风所动。」他愈想心愈不安,就跑到地上抓一把灰尘,把所有的供品都撒上灰尘,然后第二天也不想装得规规矩矩,像个修行的样子(虽然他平常很用功),便睡大觉,结果施主来了,看奔公甲在睡觉,那个施主也并不因为他睡觉而对他轻视,说∶「师父你在休息啊!」他就说∶「是啊!我这人就是这样,修行实在修不下去了!」他不但不会自夸,还说自己平常没什么事就睡大觉。因为他深深感觉到他完全为八风所动。我们现在常常外面样子做得很好看,但内心却看不见,所以这故事与其说是讲给你们听,不如说我靠着这个因缘,深深警惕我自己。这的确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值得我们警惕的。虽然刚开始我们无法做到,至少我们要看见,而且如果自己觉得做不到,那你做到的机会就更少了。我们往往有很多理由,我们的理由可以找几千几万样,但正确的只有一样∶除了自白以外,别无他法,这一点对每个同学来说,真正要向上就要非常努力。
  汉地的五邪命,是从《大智度论》上摘下来的。老师说,龙树菩萨也曾经发愿,希望指出这东西,让我们能够断除这五种邪命,所以八正道里有个「正命」,这是对我们很重要的一点。总结来说,所以贪心这么强,不管是表现在什么地方,乃至于出了家修行还表现这样,虽然表面上看这个人性情很吝啬、贪心很重,欢喜聚集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7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而最主要的根本问题还是在我爱执。
  偈六十
  无所作为竟夸功,
  无所堪能却贪盛,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一些人,不仅不能帮忙、回报对方,却反过来还受人家很大的恩德。老师举了一些例子,譬如当仆人的人,主人对他很好,可是这个仆人却没有很努力,没有能够像主人对他那样。其实真正能够尽心尽力去做,都谈不到,乃至于说稍微做一点小小的事情,就跑到主人面前说他做了多少多少。同样的,现在修行人也是这样。他修的很少,而碰到别人的时候便夸很大的口,说自己如何如何!还有譬如有人去学习东西,学不了一些,便跟人家说他怎么努力的学,学了多少东西。诸如此类乃至于在家庭里面,父母都希望子女好好努力用功,所以尽力赚钱省吃俭用给子女念书。子女拿了父母的钱,却不好好用功,钱拿去了,不照父母的话,好好念书,而且反过来,还要夸自己有多好。所以我们应该很实在去做,尽量使得我们受的恩,得到最大的回报。
  我们会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我爱执!如同刚才讲的世间普通一般现象,或者父母或者师长曾经教诫叮咛我们的,我们可以配合这次学的利器之轮,以根本的原因是我爱执,对治知道了,便随分随力,觉得对我们有利的,我们可以拿来做为辅助并且运用。
  偈六十一
  师长虽多誓少护,
  徒众虽多未提携,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这一偈对修行来说很有意思。有些人依止了很多老师,东拜一个老师,西拜一个老师,显教完了以后还要密教,而且对于师父的教诫,他也承诺了,但却不去做,要他去守誓言,他也没有守,而叫他该做的事,又没做。反过来做老师的,做师父的,收了很多徒弟,来一个收一个,多多益善,但是他只觉得他要有很多弟子,之后却没有确实的帮忙弟子,没有能够如理引导弟子,在这种情况下,这一个特征通于师徒之间,这是相对的关系。所以我们应怎样改善?除了事相之外,还要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答案了—我爱执。
  偈六十二
  愿诺虽多益修少,
  虚誉空扬鬼神羞,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前面是说跟很多老师或者收很多弟子。这一偈说承诺很多事情。什么叫「承诺很多事情」呢?这里是特别指藏系师长或者汉地师父,上师要我们守戒、修法,我们便说要守、要修,就跟很多老师学很多法,结果没有认真的修行,即使修行了也没有真实受用。所以我们不要到处跑,到处去承诺,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应实实在在的思考,对我们合适的才去学,而且学了以后,内心真正要去努力实践。所以,以我们现在条件,应该学什么?真正最主要的是皈依,好了以后守戒,从基本的地方开始,对我们才有真正的帮助。
  谈到戒,我们要注意,最好的戒,当然是能得到法的体,而且戒行、戒相都能清净最好,如果不能全做到的话,退而求其次,最重要的是内心。一般人较容易的是戒相做得不错,例如衣服穿得整整齐齐,或叠得好好的,这些都非常注重,可是里边真正的内涵却很欠缺。此处特别强调,我们务必要从内涵深深体会。所以当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理解力很少,接受力更差,然而我们却是要去修很深奥的法门,这样一定不会有什么好处。往往在这种情况下,他会觉得学了很深的法门,结果获得很大的名气,也有很多人知道他,实际上如果真实看他的行为,却是一无是处,这很不好,非常不好。
  老师说,修行人有两种,有一种表相很庄严,名气很大,自己说学了很多东西,其实里面实在没什么;反过来,有一种籍籍无名,外表也不显眼,可是真正跟他相处,会发现真的有功德。前者根本的问题就是我爱执,实际上这给我们很重要的警惕。我自己感觉到我正因为做不到,所以常常讲这些话,我也策励同学,但愿同学读了以后,能有力量,然后渐次做到,我们既然今天有幸能学到这样好的法,千千万万不要犯这毛病,我们应该努力去实践,这样对自他都有利益。我们同样应该想∶为什么感得末法?是因为以前没有努力,可是虽然感到末法,多少做了一点,所以还有机会,今天只要有机会,只要我们努力增上,会愈来愈好,这是一个比较实在的问题。
  偈六十三
  寡闻却好空吹嘘,
  教贫复喜任杜撰,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平常有人佛法了解不多,既谈不到什么听闻,也对经论很少理解,但是他就装作好象懂得很多、理路很通的样子,然后遇见人的时候,尽管自己什么都不懂,却告诉人自己学过哪些哪些法,讲到后来样样都会。例如得一点传承、一点灌顶,他就说他得到怎样殊胜的传承灌顶,然后因为这样,便到处弘法,做灌顶传法的事情,实际上他明明不够资格,但是他还会这样去做。对于藏地来说是灌顶传法,对汉地则是广收徒众,为人皈依传戒,忙这些事情。
  老师听说台湾有传个弥勒佛的灌顶,非常有名,我当时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后来才知道原来世间流传∶释迦世尊仗着的红阳时候已经过去了,弥勒菩萨仗的是白阳,所以现在是弥勒佛来了。实际上现在这势力很强盛,老师听说了就问是怎么回事。像这样的事情,眼前我们看了就想我们不会盲从,可是注意,假定我们因地上不能检查出来,不小心扩大,下次我们很难保证不偏掉,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务必要知道,凡夫众生要走上去的话,便要随时检查错的地方,随时改正,随时增上。其实这种说法,其他宗教也有类似传说。根据回教的说法,天主的儿子会再来,当他的儿子再到世间时,会带着一批人一起向天国去,而且他来的时候,长相是满面络腮胡。有一次有个美国人长得满面络腮胡,躺在电台上,说他是天主的儿子。也有的人说不是天主的儿子再来,是天主会再来,同样的,有人就跑来,说他就是再来的天主,总之产生种种奇奇怪怪的情形。
  现在是末法,你会发现到处都是这种状态,而且有些附佛外道,会现出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面貌来。老师在讲前面偈颂时告诉我们,魔障来了要小心,它来的时候我们察觉不到的。所有这些东西根本问题在哪里?在「我爱执」!这点非常细微,通常我爱执的正对治是爱他执,由于爱他执而变成菩提心,所以跟悲心一样。而一开头老师也讲过,我们很多人学悲心,事实上学错了,例如觉得别人好可怜,就以为自己有一点悲心,实际上这悲心来自我爱执。这种情况很多,不自觉的觉得自己有慈悲心,觉得自己发了菩提心,实际上有很多烦恼混进去的。弄的不好的话,魔来加持他,不自觉得愈走愈远,愈走愈差,像这种事情,我们要很小心,宁愿谨慎一点、慢一些。何况我们现在体会到因果的必然关系,老老实实在因地上努力,才真正重要。
  偈六十四
  眷多却乏能担者,
  达贵广识无依助,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些人眷属很多、随从很多,这些随从、眷属指出家人也可以,在家人也可以。如果是世间来说,例如国王或大臣,下面有很多人跟着他。出世间而言,譬如大仁波切或大法师,有很多弟子,叫做法门眷属。可是这些弟子、眷属平时都离他远远的,不很亲近,真正要他们做事情的时候,他不一定可以好好做事情。反过来,对自己的尊长,或是国王、或是我跟的一些上师、师父、或老板、大官,等到真的需要他的时候,不一定真正对你有帮助。《论语》当中有这么一段齐景公问孔子的话,齐景公问君臣之道,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地方特别示现相对的关系,而说来说去这些行相、例子都是什么状态?我爱执!
  我们一个偈一个偈的讲下去,如果我们真的用心去观察思惟,当我们遇见这种情况时,千万不要说这个人就是这个样子,遇见这种情况,应该自己想是利器之轮来了,我以前造了业,所以今天这个业回报了。造业的根本中心是我爱执,今天既然回报来到我身上,我就把当初造业的元凶—我爱执摧毁。这个偈真正重要的告诉我们,遇见任何一个境,当我们对这个境认清楚以后,最后就找到境之所以出现的根本原因在哪里,然后要承担一切众生的痛苦,因为我以前以我爱执伤害了别人,今天我愿意把众生罪过承担起来,而且回过头来帮所有人消灭这个我爱执。
  偈六十五
  位高德学劣于鬼,
  名师贪嗔猛过魔,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一种人,地位很高,官位很大,但没什么真正学问。他之所以形成这样,总有他能当上这个职务的原因,这是政治关系,或是种族,这种现象我们现在仍看得见。据说以前有很多华侨到南洋,中国人的确有他优秀的文化背景,去了以后,在那儿脑筋也好也勤恳,所以在那地方的经济势力非常大。二次大战以后,整个国际情势开始转变,当地的土著开始抬头,最后很多重要的职务,都让他们去做,然而土著人少,经济势力又差,受教育的情况不普遍,便有许多位高可是学问不好的官。佛门当中也有一些大仁波切、大上师,地位是非常的高,可是本身的修持内涵不好,这原因是为什么?总之一句话,就是我爱执!
  偈六十六
  见深行恶犬不如,
  德业根基风荡尽,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一些人没有真实的学问,却装出很有学问的样子,装出很了不起的样子。这个行相,跟前面第六十三偈很相似,不过这里实际上有些不同。这偈最主要说明的是慢,特别是增上慢,就是自己并没有东西,却觉得有,不知不觉随着我爱执的习气,就装出很大的架子,乃至于自以为已经得到了什么,最严重的,觉得自己已经证阿罗汉果,佛经讲这是增上慢比丘,假定你没有得阿罗汉果,你说你得到阿罗汉果,这是大妄语,这是非常可怕的。
  这里的行相不是大妄语,而叫增上慢,六十六偈讲的就是这个,我想很多人很容易犯这个毛病,乃至于像前面说的,自己有一点点体验,结果因为自己心里偏差或是什么原因,却被魔加持了,最危险的地方就在这里,所以老师特别讲,假定是一个比丘,并没有证阿罗汉果,自己也很清楚,却说我证得,那是破根本戒、大妄语,一定要堕入阿鼻地狱的。
  像这种没有学问、没有内涵而装出来的心情是增上慢,他并不知道自己没有学问、内涵。这种情况,我们普遍地都很容易犯。我自己常常跟人家说我没有,可是经过很长一段时候自己才感觉得出来。我以前跟大家讲过最危险、最麻烦的,就是自己不会感觉到,自己还觉得很对。这个慢心只要「我」还在,我爱、我慢、我见、我痴,这四大烦恼是永远跟我们一起走的。这个偈特别说的就是这个。不但是证得阿罗汉,有的时候还以为得到神通,这一点在戒经上都告诉我们是非常可怕的。
  老师举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在政府里,其中有一个大臣非常能干、脑筋非常好,但他不识字,因为他能干不识字,自然而然慢心就很增上。有一次内阁商量一件事情,要跟大家宣布,那次他是主席,就拿了宣布的书,出去宣布,可是拿反了,还若有其事的宣布,他脑筋很好也参与其事,旁边侍者就告诉他∶「大人,你弄反了。」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会很难堪,他对侍者说∶「像你这样聪明的人应该会反着看啊!」
  我也记得中国清朝一个有名的故事。曾国藩手下有个名将叫鲍超,他也不认识字,有一次别人拿一份公文来,他不会,就看倒了,然后旁边有一个侍者说∶「将军你弄反了!」他说∶「不是啊!我是要给你看的。」他脑筋非常好,一点都没错,我要给你看当然拿反啦!这个故事很动听,但是千万不要笑完了就算了,所有这些东西,下面说明很重要的原因。我们所以能达到这样,多少以前是有点功德,这是肯定的,否则不可能爬到这么高位,乃至于出家做到格西或仁波切。然而佛法里有一句重要的话∶「慢如高山,法水不入」,什么叫增上慢?自己并没有这条件,而自己觉得有。我讲到这个地方,我自己声音就低下来了。老师举了一个比喻∶譬如碗里有一些糌粑,你不好好保护,却把它放在八风当中,最后一粒糌粑都没有了。所以这个偈要告诉我们什么?千万不要起慢心,慢心一起,惭愧一定没有了,「惭耻之服与诸庄严、最为第一」,慢心、骄心同时现起就觉得很得意,功德一下就被吹走了。所以这根本原因在哪里,我爱执!刚才的故事,我们听完了以后,也应该想办法,针对我爱执,这根本的敌人,好好把它摧毁,这才是最最重要的基本原则。
  偈六十七
  自心贪婪深覆藏,
  亏烦无义诿他人,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这一偈的行相是说∶有一些人贪执心、贪婪心非常强盛,好处、安乐,样样都要;如果是不好的、吃亏、吃苦的事情,或是罪过,都推给别人。同样的,这样的心理会从不同的角度变化出来,就是说,反正有功劳,不管是不是他的,他都要沾上一点边,或是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万一事情做差了,便诿罪于别人,把过失推到他人身上。
  有一个雕塑佛像的人,他的技术并不高明,有一个人看见了他雕的佛像,先故意说∶「嗯!这个佛像好庄严!」雕塑的技工听见了便说∶「这是我做的。」那个人又仔细的欣赏佛像,然后就品头论足说这里有问题、那里有问题,最后把雕塑技术评得非常的差,结果技工也跟在后面仔细地看,看完就说∶「唉呀!糟糕,糟糕,这不是我做的,我起初看以为是我,等我再仔细看看,就知道不是我做的!」我们常常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特别是官场当中,我们通常称之为官僚作风,就是有好处就都是我的,万一出了毛病,便样样推给别人,这情况我们在哪里都可以看得见,国内国外都这样。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如果我们仔细检查一下自己,我想我们一样会产生这种状态。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呢?归根究底,无非还是由于我爱执。
  偈六十八
  已着僧衣求鬼护,
  既受律仪行似魔,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这一偈虽然特别是讲出家人,但尽管不是出家人,如皈依三宝的佛弟子,或是没有出家,可是有受菩萨戒的这一类人也可包括在内。有人已经皈依三宝,出家披了袈裟,但是他却仍旧不依三宝,而依世间鬼神。这种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就是∶凡是碰到一点事情,就会求神问卜。实际上从皈依开始,便是自己内心的抉择,何况是出了家?既然已经是内心上决定,发誓皈依三宝,请诸佛菩萨等来证明,所以当真正面对事情的时候,照理说应该是依佛为真正的依靠,依法做为我们行持的标准。可是现在不这样去做,反而去祈求一些世间的鬼神,求神问卜,而且除了求神问卜,有一些人还供养世间的神道。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的内心不纯,皈依心不强。所以不是说三宝不来护持我们,问题是我们没有办法正信的皈依,信心不净,才会这样。
  还有一种人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就是对三宝的认识不够,信心不强,遇见事情便去找世间的人,或者政治上的人,或者有名气的人。碰到这种情况之下,有一件事情相当重要,便是要多听闻、多思惟,多观察三宝功德,然后好好的学习。这样能够使我们对三宝增强认识。这一点理论上我们很容易了解,实际上一谈到学习,就像听闻也是一样,都必须假以时日,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特别是对三宝,因为我们无始以来,从来没有正式的学习过,现在刚刚接触,如果不经努力的尝试、学习,的确不会有很明显的效果,所以就要很坚持的去做。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该了解,由于透过认真的学习,我们才会真正了解什么是我们该做的,什么是我们不该做的,有问题会去请教自己的师长,而不会去求神问卜。像这种情况,对我们非常重要。
  这里老师特别讲到,难道世间的神我们就不管吗?不是的!我们一定要把主副分得很清楚。我们皈依了三宝以后,三宝永远是绝对正确的,我们要以这个为主,至于鬼神,世间的神道等,那是辅助的,对于世间的神道,我们不是向他去祈求,而且当我们供养他的时候,应该以慈悲心去供养他,所以藏地每半个月有布萨忏悔、说戒,那时候会做一些「朵马」,通常朵马会做四个,除了供养三宝以外,还有一个专门布施给鬼神。世间有很多神道,他们也很乐意绕著有佛法的圈子,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利益,譬如我们听闻或做法会,他们都会想得到利益,那个时候,我们就应该以慈悲心布施给他们,而不是求神问卜。
  求神问卜在藏地有一个时期非常盛行,每月十五日和月底两天,好多人就去庙里供养护法。西藏人很怕护法,而且护法很灵,所以他们都会去供养他们。这种情况愈来愈盛,后来老师便经常提这件事情,总算现在这种情况渐渐改善了。老师最后还说,有趣的是,现在西藏虽然改善了,可是佛法流到外国,很多外国人都学会供养护法。这样实在是很不好,为什么很多人会走上这样一条路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爱执。因为真正要依止三宝,还是要从业果下手,深信业果才是根本解决之道,但是这样会很慢,但是我们往往速求果报,在这种情形下,便会去求神问卜,或者向世间求很有势力的人协助,如果你跟他关系好,你贿赂他一点钱,他马上可以办得到,这种都是很实在的根本原因,所以说来说去还是一件事情—我爱执。
  偈六十九
  乐自佛赐却供鬼,
  法为正导诳三宝,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平常我们都希望能够得到快乐,得到一切的快乐,实际上真正的快乐都是依止上师三宝而来的,可是我们都不了解这种情况,因为平常的确很少人对佛法有真实正确的认识,而产生强盛的信心。当我们问一些世间的神明∶「快乐怎么来的」,世间的神明一定会说「是我给你的!」是不是这样?由于这个原因,一般就以为既然是世间的神明给的,自然而然就很认真地去供养他。实际上是不是呢?不是!如果我们真的想要解决问题,不愿意长远沈沦在生死轮回苦海当中,对这个根本问题应该要有正确的认识。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很多人理论上了解了佛法,便照着佛、法、僧三宝所说的,认真恭敬地去做,有的时候生了病,就去求三宝,可是求了以后会不灵,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是因为以前我们造了一些很大的恶业,现在因为皈依三宝,信心很强,很认真修行,然后重罪轻报,这是一种。佛法本身讲业果,既然造了业,一定会感得果报,重罪轻报往往是修行以后才出现的,就算不是这样,既然造了业,还是会产生果报的,所以我们希望赶快求一求,就把病求好了,实际上没有这个道理的。我听老师说,只有外道,譬如印度教等,当生病的时候,他们会说∶「这是因为不听神的意旨,所以祂来惩罚你」。而我们学了佛的人,也受到这种说法的影响,所以觉得赶快求一下,病就好了。佛法没有这样的讲法。真正重要的还是业果的道理。很多人不了解这个道理,平常还可以,等到一旦遇见了困难,例如生了病,麻烦就来了,他就要去求。如果求不好,便想「怎么不灵光了?」以前讲了很多道理,到那时候,三宝也不相信了,业果也不相信了,乃至于去毁谤。那么是什么原因呢?总之一句话,他被这个我爱执绑得死死的。本来可能他的病或者困难,是由于信了三宝,如理依止,然后重罪轻报,可以把很大的罪报解除掉的,可是却去供养鬼神。这么一来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平常的时候一定要善巧地多去思惟,才能使得我们免除这个岔路。
  还有一种人,心力比较强,信心也比较强,他很清楚遭遇困难的原因是为什么,晓得业果的道理,造了恶业是一定会感果的,假定是造了生病的业,今天生了病,以后就不病了,所以他认为这机会好极了,把已往造的业现在赶快都得到净化,因此更增强了信心。这种人鼓励我们应该怎样去增长我们的信心。因此平常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特点,不要让自己太娇嫩,这非常重要。因为潜在的我爱执力量已经很强了,假定我们平常生活中太娇嫩,就会非常糟糕。平常如果我们很强悍的话,像勇士一样,看见自己身上的血,勇悍心会更强;如果很懦弱的话,看到一点血,自己便昏倒了。主要的原因就是太娇嫩的关系,这一点平常我们要慢慢、慢慢地锻练。
  偈七十
  虽居兰若恒散逸,
  既受经法好苯卜,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这一偈特别指出家人。当然这是个原则,在家人其实一样可以用得上,并且体会得到。出家一定要找个寺院,寺院另外一个名字叫「阿兰若」,乃至于叫「精舍」,都是静修佛法之地,所谓寂静之处,远离愦闹之处。那么现在出了家,找的地方也是很安静的,可是他内心当中非常的昏乱。所以在很安静的地方,可是心里安不住怎么办呢?便养一些小动物,如小狗、小猫一大堆。这些小动物也很会讨人的欢喜,结果小动物讨主人欢喜,主人就更欢喜这些小动物,乃至于在自己做功课修持的时候,如果小猫跑来,他正好在修行或做什么事,看到小猫来,便去摸摸它。
  听了老师讲了上列的事情,我自己也想起一件事情。我曾经在纽约的时候,在一间寺庙里住了满长一段时间,那寺庙里有一位法师,欢喜养猫。只要这位法师在,那只猫一定过来趴在他身上,做早课的时候,大家坐在地上,他就用手来摸那只猫。我刚开始看得不太顺眼,可是久了以后,自己不自觉也习惯了,以后偶然那位法师不在,猫也会趴在我身上,而我也去摸摸它。后来想「不对!怎么这样呢?」所以影响就是这么大。
  老师说,其实这时候人已被猫绑住了;而更妙的是,小猫或小狗来了很欢喜,可是如果在这时候有人跑来,稍微闹了一点,人便会大发脾气,骂人家说「这是修行的地方,怎么跑来吵。」我们人生很有限,有太多事情要做,时光又这么宝贵,被这东西绑住很不值得。这是以前的情况,现在还有样好东西出现了—电视。有人在房间里装一个电视,把房门关起来,别人以为他在好好的用功,实际上他在看电视。所以老师说,怎么晓得他在看电视?有一个好办法,反正你要晓得天下大事,你就问他,他会很清楚的。这是老师开玩笑的话,不过实际上我们总误解了,以为出了家便没什么事情。不是的,出了家事情非常多,不过这些事情并不是打闲杂的事,因为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理论上的、实践上的,我们把全部精神使出来尚且来不及,而现在去忙这样的事情,那很划不来。正因为要把全部精神贯注进去,所以才需要一个僻静的地方,把外缘减少。结果我们有了这样的地方,却去忙这样的事情,实在很不对。总之,或者是求神问卜,或者是像这些事情,我们都应该弄清楚才是。
  老师在此还特别说明∶求神问卜这种事情并不是完全不要,那么什么情况要?什么情况不要?他举个比喻∶如果现在辩经院里需要请一些人,若马上去卜一个卦,这绝不需要,因为我们可以思考∶我要怎么样的一个人,然后请这个人来了以后,先让他来试试看,等到他做了以后,也等观察了以后,最后再决定这个人合适不合适。所以这种事情是用不着求神问卜的。而且这过程当中,有时候难免我们会出岔,然而因为我们经过了理智思惟、考察,到那时候即使出岔,我们也不会抱怨,这样岂不是更好呢?那么在什么情况需要卜卦呢?譬如生病了,我们又不是医生,尤其是现在的时代,又有西医,又有藏医、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7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到底哪一个好?有的人西医治不好,说不定别种医学可以弄好,有很多病不要吃药也可以好,那时候你没有经验,也没办法思惟,这已超过我们思惟抉择的能力,那个时候我们求神是正常的。非人当中也有像世间一般说的黑道、白道,这时你不妨问诸天相应的善神,或是平常已经比较有名的神去卜一个卦。卜卦的时候最好请修持有德的仁波切卜卦,这种情况可以作为参考。
  偈七十一
  舍戒解脱执家业,
  安乐掷水依寻苦,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这一偈的前后几个偈都是特别指修行人而说的。出家并不是剃头、穿件僧服就是了,出家人是以皈依受戒为主的。持戒,有个根本条件,就是出家无家,因为家是染污的,以佛法来说,最重要的是弹出「家」的牢笼。前面曾经说过,出了家以后不应该再和家人联系,可是他现在确实出了家,也受了戒,却还是忙家里的事情,跟家里边联系、管理家里事务,甚至教导乃至代理家里的人,这个现象在西藏特别多而且普遍。结果这么一来,出家人愈来愈多,然后这种状态是愈来愈乱。
  并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是这样的,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很好的真正出家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如果你能够接触佛法、皈依了三宝,乃至于出了家,这都是非常殊胜的,如果你出了家以后,还跟家里边牵扯在一起的话,你已经吃了很大的亏,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这等于平常我们花了好大的努力,然后积聚了一些善净资粮,结果却把资粮都丢进了河里一样。乃至于说,本来积聚的资粮,可以让我们得到种种善净好处,结果我们却被积聚的资粮绑住,送入堕落的路上,这一点是很不值得的。那么根本原因在哪里呢?还是同样的理由—我爱执。
  偈七十二
  弃解脱道游诸方,
  得人身宝修地狱,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我们现在出家修行,是为了要得到解脱,不但自己解脱,还要帮助一切众生解脱。而真正要得到解脱,只有一样最重要,就是认真地如法行持。但是我们不愿意留在寺院里很认真的、如法地坚持下去,反而是东跑西跑到处跑。而且乱跑也不是毫无理由,做什么呢?朝圣去!我们现在有钱了,所以这现象也很普遍,或者到印度,或者到泰国、大陆去朝圣。老师说,朝圣不是不要,只是总要把真正的主副分得很清楚。结果实际上我们说是去朝圣,结果一出去就整个放松掉了,把修行也就丢掉了。现在还有另外一种怪现象,很多出家人因为接触了西方社会,他们不是去朝圣,而是学英文。乃至于父母把小孩子送到寺院里,是要叫小孩好好念英文,实际上这都是很颠倒的现象。世间最珍贵的事情,就是能够认识整个的染污,抛弃这个而走到修行路上。现在很不幸,已经走上这条路了,还要回头走。这等于得到了一个无价的摩尼宝珠,这无价的摩尼宝珠就譬如我们这暇满人身,我们现在得到暇满人身,不好好利用它,却是忙这样的事情。这暇满人身真正可贵的地方在哪里?真正要想超脱生死轮回之苦,对自己来说,必须要的根本条件是具足暇满的人身。暇满人身所以比喻为摩尼宝珠,就是你所要的一切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结果现在得到了这个东西,却不好好的去做,反而忙这些事情,乃至于还有很好的理由,例如去朝圣。同样的,要去学很多东西,说起来有很多理由支撑,这些都使我们走上岔路,让我们以前很难得积聚的资粮,而得到这个暇满人身以后,却去浪费,那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总之,这真正的主要原因,最后回过头来始终一句话,就是我爱执,都是我爱执的关系。每一偈讲的每一种状况,我们都一定要认识,所以我们一切时处,碰到任何情况,都要随时提醒自己。平常如果真正能够这样不断地去做,那很好。广论上说∶晓得好处以后,要念其胜利日六修,每天朝三暮三。因为印度古时候是画夜各三个时段,现在如果我们认识了利器之轮,不仅仅是每天朝三个时段,暮三个时段去修,而且是随时对境的时候,遇见什么样的境,我们马上就了解。不管我们面对的状态,纯粹是外面的,或者是对境当中,内心起了相应的相,我们都要认得真正的罪魁祸首在哪里。然后我们针对这罪魁祸首努力下手。如果我们真正讲戒的话,这才是戒的真正精义。
  戒,便是为了要挡住我爱执所使,不可作的不要作,然后应该作的要去作,这就是止持、作持。止、作二持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意义针对根本戒,换句话说,是小乘或者比丘戒,止持是指特别哪些事不该做,而作持是指做要做的事情,有一套原则、方法、规矩,照着这规矩去做叫作持。第二个意义是我们把止、作持的意义扩大来∶不该做的不要做叫止持;应该做的去做叫作持。把这范围扩大了以后,可以作为我们如理取舍的标准。现在我们能够更清楚的从外面的行相一步一步进到心相上,以戒来说,有很多戒是根本戒,有很多是防护戒。防护戒的基本意思是避免我们本来是做一件好事,结果却变为助成恶缘的因缘,凡是会助成恶缘的这些因缘,我们尽力去挡住,所以很多防护戒的根本意趣就在这里。像这类事情,譬如在《了凡四训》便解释得很清楚,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件小事情,可是这一件事情本身结果会助成恶缘,所以不要做。
  偈七十三
  舍胜法益营商利,
  离师法所逛城聚,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这偈对一个修行佛法的人来说,真是最主要的话。如法的修行,清净的修持,是真正安乐之因,是最大的快乐,也是究竟的快乐。假定我们了解这个道理,只要我们能够如法去行持,最后结果自然会到,所谓水到渠成,因圆果满,因果是绝对不会有差池的,所以我们不必急求果报。我们要注意的是坏事绝对不能做,好事就绝对不要怕,但是,如果做了好事,还想果迟迟不来,这样,因果就不对了。了解这个特点以后,我们自己内心当中便要坚持下去。然而有些出家人希望得到一些快速的好处,去经营一些世间的事情。实际上,我们要晓得,世间法是得不到真正的快乐,虽然世间的快乐看起来好像比较快速得到,可是都是短暂的,因此,这偈子特别指真正的修行人∶要把握住快乐的正因,所以做生意这种事情,无非是为了希望得到快乐,可是却弃舍了真正的快乐之因,如果去忙这些事情,真是颠倒!凡是这些事情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由于我爱执。
  偈七十四
  舍自生计掠夺利,
  置己食用窃他人,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一些人修行本来在一个很好的道场,可是却离开这个道场,然后到处跑,或者到乡下,或者到城里。实际上修行刚刚开始的第一步—听闻、思惟,一定要有一个清净的道场,而且有好的修行人,不管是师,是友,只要有好的师友,便会有法。现在一旦离开这个地方,就会很麻烦,如果到乡下可能会安静一点,到城市会方便一点,但是如果在这些地方听不到佛法,就算要修行也很难。现在有一些人心安不住,再加上不知足,所以会不断的追求。真正的修学佛法,自己把握准了以后,一定要慢慢的修行,一点都急不来,必须咬紧牙关跟相应的一步一步去做,自然而然会相应。所以真正重要的,应该看见这个问题的因在哪里。但是平常由于我们在这地方都很久缺,所以很容易不能对这种现况、执着看清楚,便到处去追求,一下跑到这里,一下跑到那里。
  再加上一出去了以后,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跑去那地方很欢喜,有吃有喝,有乐有玩,久而久之,人就变得愈来愈坏,乃至于会变得什么样的坏事都做得出来,而且像这样的不知足,会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状态,就是会偷盗别人的东西。老师还特别说,藏地以前环境虽然比较苦,可是真的苦到没东西吃而饿死是非常少的。再说真的要饿死的时候去偷东西,这个罪并不会太大,可是平常实际上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很多小偷、强盗绝对不是没有钱,往往他们很有钱,所以这一点真正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爱执所使,那不知足的心情,让我们渐渐地偏离我们该走的正规的方向。
  偈七十五
  噫!修力微竟获通力,
  正道未入蹈无义,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前面我们一路讲下来,先是讲出家、讲持戒,然后讲修行,是有一个大致的次第一步一步上来的。修行佛法的次第在戒定慧,要戒持清净以后,才可以学定,要得智能一定要得定。阿底峡尊者就很强调,学了定以后,可以得神通,得神通在特别的修行上有它的功效,可是真正学定的目标不在神通。这点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偈颂便特别说∶自己在修行佛法,因为禅定条件不够,所以定的能力很薄弱,可是他会对别人讲自己有神通,见神见鬼,乃至于有其他各种的神通。实际上这种情况,他自己修行的能力非常差,原因还是由于对事情的理论看不清楚,所以急于希望得到什么果位,希望能够见到什么本尊,这种时候,魔就会来障碍。结果,本尊真的显相了,这一种情况之下,我们要了解,魔就有本事现本尊相,而且还会帮忙我们得到神通。平常我们真正修并没这么容易,现在他得到了,然后就非常欢喜,这一下魔来,他就上当了。实际上他自己真正的修道,在次第的道位上,一点没进步,然后在这种情况,麻烦就来了。由于这样的成就,他会到处跑,特别他们会跑去坟墓修,或者是到处去朝圣。因为他已经有了一点小小成就相,再加上得到了魔的干扰,把以前好好修行的基础,整个散失掉了。散失掉还是件好事情,非人会来干扰就更麻烦了。
  十多年前我在洛杉矶,一位居士有一天来告诉我∶「法师,我已经差不多成佛了!」我听了大为惊讶,就问他怎么知道的?他说∶「观世音菩萨告诉我的!」后来我听他的口气,晓得他走岔了,当时我以直觉的反应,好意告诉他这不可能,不应该这样。但是他很坚持,最后他提出很多证据来,原来他看大藏经,里面有很多咒,他就自己看大藏经,念那些咒,居然念念见了效,观世音菩萨会来告诉他,明天有人要来抄电表,告诉他这个月的电费多少钱,水费多少钱,每一件都很灵。如果观世音菩萨来告诉你这些事,你会相信吗?总之,他很相信。
  老师也讲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本来佛在世的时候是满重视坟场修行,建议我们在尸陀林修。在坟场修行有几个特别的好处∶第一、地方很安静,尤其到了晚上,谁都不敢去,晚上坐在那里坐禅最安静。第二、因为古时坟场遍地都是死尸、骷髅,要想修无常观、不净观、白骨观是最好的地方,所以它有特别的意义。现在这些修行人由于好奇,稍微有一点功夫,或者功夫根本就没有,就去坟场里修行。曾经有一个人跑到坟场去修行,因为坟场有很多非人聚集,就有个非人来告诉他,某个时候某人会死,某个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因为他靠非人事先告诉他,就跑去告诉人,说你家里某时会发生什么事情,或是什么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非人通常会比人在这方面晓得快一点,所以他讲的话很灵验。因此那个人在坟场里面修了没有多久,并不是修了多少功夫,而是全靠非人传递的消息而大得名闻利养。实际上他自己的内心一点也没调伏,反而因为名利样样增长,内心烦恼也愈来愈增长,到后来非人告诉他的有一点差错,慢慢事情不灵光了,麻烦也来了,别人就不相信他,所以他的嗔心就变得愈大,因为他又有名又有势,所以很多人跟着他,最后他被自己的侍者杀死了。假定他真的有神通,难道不知道那个侍者会杀他吗?老师还说西藏有很多这种故事。像这一类的事情,都是在告诉我们:照着次第一步一步走上去,次第完全不能乱,而且在走的过程当中,假如有最好的师友,固然最安全,万一有欠缺,至少法本身要把握住。所以佛法僧,即师法友,最好是三样都全,若你真正能把握得住,这样走上去自然很稳当。前面这些都是在警策我们:万一我们走不对的时候要依靠师法友;结果有人靠不到,反而靠着非人,这样一定会出岔。
  偈七十六
  饶益之语忿作仇,
  欺诳无义执有恩,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一类人,你真心诚意、如理如法地规劝他,这个事情不应该做,那个事情应该做,但他听不进去;反过来,别人用种种甜言蜜语告诉他,他听了心里很欢喜,因此便把真心劝勉他的人当作仇人,而真正的仇人,因为跟他讲甜言蜜语,他反而觉得欢喜。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对我们来说不会太多,可是实际上我们会遇见一种状态,而且这个地方所谓的好坏是拿佛法标准来衡准的,就是现在我们世间常常是跟我情投意合的人,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两个人很谈得来,也许旁边的人便会来规劝我们,我们心里就会不能接受,会排拒,认为这家伙来破坏我们。这种情况我们很容易犯,要特别注意,当僧团人数逐渐多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样。所以这个地方我们真正应该注意,这些细的行相完全要靠自己内心当中,好好地检查。
  偈七十七
  亲眷心语向敌宣
  相交为友盗心思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句话叫「吃里扒外」,这个是怎样的一个行相呢?平常家庭总有一些事情是不便让外人知道的,但是有人把家里这些不应该给外人知道的秘密,去告诉外面不相干,乃至是不应该告诉的人。这个情况不仅仅是在家庭里,在各式各样的团体当中,都可能有这种人。碰到这种人,通常我们称之为「间谍」。实际上也有一种情况,就是吃这边的,可是他的心向着外边。这种状态虽然不一定是间谍,也许他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可是他却不能忠心耿耿。所以中国传统很强调对家庭要「孝、悌」对团体要「忠、信」,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商场上也有这种情况,做伙计的,老板好好的待他,可是他却把店里的秘密告诉别人。像这种恩将仇报、吃里扒外的事情,最主要的是什么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我爱执」。
  这里老师讲了一个很有趣的的事情。西藏的三大寺中常有辩论,有一种辩论是班与班的辩论,有时候高班的与低班的辩论,换句话说是向对方挑战。于是在班上大家讨论,想一个题目,这里面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不能让对方知道。对方的人,会常常来探听,有时同班同学会卖人情,秘密就会泄漏出去,一泄漏出去,致胜机会就大大减少。这就是说明,在团体中,他不会保护团体而这样做。另外有一种事情,譬如在政府或是在商场当中,别人信赖你,但你却把团体重要的机密偷偷卖出去。这些情况都非常不好,这也就是第七十七偈子的内涵。
  偈七十八
  寻伺粗猛刻薄极
  恶性常起难为伴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种人,他的烦恼比较重,脾气比较暴躁,总是心浮气躁,特别是碰到一点小事,马上就发脾气。平常时候经常会无缘无故非理作意,胡思乱想,看见别人讲话,他也会生气,心里面常怀鬼胎。即使没事坐在这里,他也会觉得外面是否有小偷来了,坐立不安。
  修学佛法也是有这种状态,尽管已经出了家,可是并不了解佛法是什么,没有如法的调伏自己,习性太重,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办法真正的能够依法如理思惟,而且心力不强,所以始终还保持着这种非理作意的情形。出了家,照理说应该好好的修行,可是因为外面的事情少了,好像没什么事情忙,静下来的时候脑筋便乱转,然后心眼特别小,怀疑心特别重。如果你真正理解佛法,照着去做,自然而然对佛法会深入,而且理解力、思辨力都会加强。很不幸他就偏偏在这种地方走上错路了,脑筋里都是世俗的杂染念头,心里面是越来越烦恼。
  校长在此特别举寂天菩萨为例。寂天菩萨造一本非常有名的论,叫做《入菩萨行论》,《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应用最多的就是这本论。寂天菩萨的出生背景非常好,出了家以后便非常用功,世间的事情根本就不管,全心全意为佛法。这刚好跟我们前面讲的情况相反,平常我们虽然出了家,脑筋里还是想世俗的事情,胡思乱想。寺院的人都觉得寂天菩萨这个人傻傻的,给他好东西吃,他吃下去,坏东西也吃下去,从来不去计较,他的全部精神都贯注在修行、思惟,到后来写出了非常有名的《入菩萨行论》以及《集学论》,《集学论》主要是将很多经论收集起来,《入行论》则是完全根据自己的修行经验、思惟观察。寂天菩萨说,《入行论》里所写的都是佛菩萨过去所开示过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却全部都是新的。这句话怎么讲呢?就是透过他自己的学习、思惟、验证、消化以后,根据他所体会、经验的东西重新安排出来的。所以平常若没有很深的功夫,从听闻、思惟开始的话,一定会出岔,正因为他有很深很广的听闻思惟能力,以及修证的功夫,所以他写出来的东西,完全是新的,却也没有一点跟佛法违背,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学的。
  因为寂天菩萨平常什么都不管,全神贯注,别人根本看不出他在做些什么。他住在那烂陀寺,别人只看见寂天菩萨平常就做三件事情,吃、拉、睡。实际上除了这些必须的事情,他把所有的精神都放在佛法里面,正因为这样,所以他才写出这样精彩的论来。此处特别指出,既然我们真正修学佛法,一旦内心真的深入去缘的话,自然会忽视外面的事物。不要说别人小小的动作,就是给你吃坏的东西,你也会吃下去,一点都不在乎。好的这样,坏的也这样。这故事的结果,老师没有细说,我不妨简单说一下∶那烂陀寺亦有互相辩论讲说,有一次有人想要让这每天只做三件事(吃、拉、睡)的家伙出丑,于是就要寂天菩萨出来讲法,寂天菩萨就傻傻的说好,大家都笑了,他照样的不理,还说∶「既然你们要我讲法,就要搭一个很高的台才行。」大家都认为这个家伙莫名其妙,居然还要摆臭架子搭一个很高的台。有人想可能是寂天菩萨自己下不了台,在高台上万一难堪的话,人家也看不见,于是大家就为他搭了一座很高的台。到讲法那一天,寂天菩萨上了高台以后,没有带任何经论,就把自己悟证的经验-《入行论》从头至尾念了一遍。那时候寺院毕竟有很多高人在,一听之下,觉得何等高深的境界!然后很多人就对他刮目相看。等寂天菩萨念完《入行论》,他人也不见了,这就是他的功夫。后来到处去找,花了很多的时间,才在别的地方找到《入行论》,这是寂天菩萨真正的公案。
  对修行人来说,另有一种状态,就是因为他心里常缘着小事情,表面上他是在修行,但是并不能调伏自己,烦恼也盛,于是就不能忍受别人,每跟他人在一起,就会跟大家闹意见。现代的家庭像这种情况也是非常普遍。现在的小家庭,小得不能再小了,可是夫妻之间还是不能相融,这是为什么?就是这种心理,烦恼再加上主观,真正究竟的还是我爱执,以自我为中心的心要勉强别人,所以跟别人就不能相处。
  老师针对这点说了一个故事。有一次老师到欧洲荷兰,一个荷兰人告诉老师说,他们现在有一个困难,就是房子太小不够住。老师看他们那里的房子,其实好大。早期老师他们到外国留学;那里的学校,刚开始的建筑就只有现在的饭厅那么大,那个饭厅晚上用来睡觉,早晨起来又变成厨房,用来煮饭、吃饭;吃过饭用来上课,所有的活动都在那里面,而且大概有几十个人,大家也不嫌小。现在西方人的房子很大,他们还嫌小,为什么?太太要一间,自己也要一间,还要宽敞的,先生有了,太太有了,将来还有儿子、女儿也要各一间,这就麻烦了。所以最主要的原因说来说去,不管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就是我爱执太强。
  偈七十九
  不受劝诫反兴害
  敬而不敬总寻诤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一种人,你向他讲好话,劝解他,教诫他,他不高兴;反过来你不理他,他也不高兴。所以你怎么做都行不通,靠近他不行,离开他也不行;你对他好,恭敬他不行;不恭敬他,他同样翻来覆去,怎么做都不好。这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傲慢心,换句话说,当一个人我爱执太强,烦恼炽盛时,你怎么对他都弄不好。
  偈八十
  固执拒谏难交往
  略受冒犯恒计着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一种人,我们很诚心诚意的教诫他、劝导他、引导他,告诉他应该做的事情,他不但听不进去,还要跟你作对,总是不同意你的说法。反正你怎么跟他说,他心里总有意见。这原因最主要就是心里面的我爱执太强,欠缺了慈悲心。这种人还有另外的特点,就是碰到一些小事情便很在意,你说错一句话,他马上觉得,乃至于你稍微沾到他一点点东西,他一样会为了这种事情而大发脾气,破口大骂。在这里特别是讲僧团,因为僧团本来就是以理事而和合,能够和合是因为如法调伏自己。如果我们不能如法的去听闻、思惟、净化自己,结果在一起便会产生这样的情形。在世间总还有一些情来维持,然而在僧团没有这个情了,若没有法来维持,便容易出问题,说来说去,这全都是我爱执。
  偈八十一
  善士为敌高位欺
  盛欲贪求妙姿色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种人,遇见地位高的人,在世间来说是顶头上司,佛门当中就是真正有成就的贤者、圣者,他会嫉妒、嗔恨,乃至于用种种方法去毁谤、报复。这种人本身贪欲心很强,还有就是男女的问题-淫欲特别的强,这个主要的原因也是我爱执。
  偈八十二
  厌背旧识短交谊
  喜结新朋巧吹嘘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有种人显然会交朋友,但都不能维持很久,和朋友相处久了,就不灵光,又闹翻了。所以他老会去找新朋友,找到了便在朋友面前说大话,夸口说自己有多好,乃至于吹嘘自己有什么能力,可以怎么利益对方,但久了以后,问题就又来了。这主要原因也是我爱执。
  偈八十三
  实无神通妄且谤
  由乏悲心挞亲信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种人自己没有什么能力,更谈不上有神通,可是他会装出一副好像有神通的样子。他会告诉你大概什么时候你会有问题,你应该如何做。他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最主要真正中心,还是他的我爱执、烦恼在作祟。然而这种事过一些时候,问题就会来,结果让人上了当,别人怎能罢休?于是彼此间便起了冲突。这种情况,有时候不一定是神通方面,反正他会装出一副面貌来,想办法要欺骗你。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都有这种状态。一般来说,家庭里彼此多少有些亲情,亲情当中,譬如父母、兄弟毕竟还有一些慈心、悲心在里头,除此之外一般是利害关系,这种关系最常见于政治。例如政治建交是最现实的,若两个国家合作,有利益就行,等到利益冲突的时候,这事情就破裂了。所以平常有这种状态的人,我们就说他是政治人物,谁都不喜欢他,谁都讨厌他。凡是这些事情种种,都是我爱执。其实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依法建立才是最纯净的,所以世尊来到这世间,是以祂的慈悲及智能,只有以这样的法来建立的关系,才会真正长久,可以生生世世相续下去。
  偈八十四
  闻寡故咸妄推测,
  教故悉生邪见,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一种人孤陋寡闻,听闻很少,但是自己觉得自己很有学问,遇见事情的时候,偏偏意见很多,很自信、很固执。儒家有句话∶「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愚痴,至少不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7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就肯学。可是我们偏偏不会觉得自己很愚痴,还觉得很有学问,所以意见很多,还妄加判断,觉得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样会出很多的岔。
  「井底之蛙」讲的就是这种人∶有个小小的井,里边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来了另外一只青蛙,它从大海来,井蛙看见了大海的青蛙,高兴地问它打哪里来?它说从海洋那边来,井蛙不晓得海洋是什么,就问∶「海洋是不是这个样子?」它就画了一个小小的圈,住海洋附近的蛙说∶「不是不是,比这大多了。」井底的蛙无法想通,又画了更大的圈,问∶「是不是这样大?」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住在井里的蛙,永远无法想像海洋有多大,可是它心里面就是不相信有这样的事情。最后它决定要去看,所以住大海附近的青蛙,就带着井蛙到大海去看。结果井里的蛙一看,就被吓破了胆、死掉了。
  大家听完了这故事,可能笑一笑就算了,很少会拿这个故事来反观自己。最近我发现自己很少不犯这个毛病。洛桑校长说以前西藏人总觉得西藏实在是大得不得了,从来没有想到西藏以外还有多大的世界。后来他们要到印度来,听说印度比西藏大,他根本不能接受。到了印度以后,他还是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所以不只是佛法,世间真正有见识的人,做事情做得深远的人,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见多识广,而且会不断地精益求精。反过来,我们自己最容易得少为足,很容易把自己的见解和固执,陷在小小的圈子里。有很多人的远见是先天带来,然而一般来说,我们都要靠学习。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遭
  到一些超越我们想像的事物,如果我们能够拓宽自己的心胸,自然而然会有改善。
  我们因为孤陋寡闻,然后自己还执着,而且执着的部分都是错误的邪见,乃至于行为也是,这就是我爱执。所有的问题都从这上面产生,但这并不是一个理论,也不是简单说一下就可以了解、可以做得到的,这里一个偈,一个偈,一再地重覆,实际上并不是重覆,而是真实现象就是如此,而且针对不同的情况,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是这个我爱执,它是真正伤害我们的根本。
  偈八十五
  习贪嗔故詈骂彼,
  习嫉妒故增损他,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贪嗔的烦恼是很强盛的等流串习,由于这样,所以不称我心的时候便嗔恨,对别人做的事情都不满意,然后处处地方看别人的过失。这有很特别的一种状态,举一例来说,两个人住在一起,一个人欢喜睡觉,另外一个人的习惯不一样,这样麻烦就来了。照理说精进用功认真努力是应该的,可是如果对方很早起来,我喜欢睡觉,还在睡觉,因为贪心很重,我们不会觉得自己这么懒惰爱睡觉,就会对他说∶「你一早起来,装得好像有修行的样子,其实啊…」,完全不会想到自己的懒惰睡眠是一种错误,乃至于会觉得别人起来了会影响自己的睡眠。当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由于彼此习性不一样,常不会看到自己内心的烦恼。一般世间来说,只要我们心里面有这样的烦恼在,看见别人的好处、别人的成功、别人的圆满,我们就会有嫉妒心。譬如大家一起在念书,看见别的同学比较好的,我们就会说∶「嗯!他一定是偷看了那个卷子,事先知道考题啦!」,再不然「考试的时候偷看书啦!」会用各种的方式去毁谤别人,不会觉得自己应该好好的用功。
  同样的,把这个事例放大一点,刚才是一个人对一个人,现在是以一个团体、一个家族、一个村庄,不同的团体彼此间互相产生排拒嫉妒的心理,总希望别人不成功、不顺利,希望看见别人的不顺。所以洛桑校长举一个在西藏很流行的故事说明∶有两家人,一家很有钱,一家很穷,藏人的贫富是看所拥有的牲口多少,有钱人家养了好多□牛,穷人家只有一条母牛。当穷人家的母牛生小牛的时候,有钱人家的主妇,晚上便睡不着觉,她想∶对面生了一条小牛了,会越不好。她自己家有这么多的家产,她都看不见,而人家只有一条母牛生了一条小牛,她竟然烦恼到晚上都睡不着觉。我们听了会觉得很好笑,可是如果我们仔细看自己,我们也会这样。在这种情况之下,由于嫉妒而引起的嗔恼,是十恶业当中最严重的一种,如果有这种心情,做什么事情都会不顺利,都会做不好。乃至于现在有一种观念,认为嫉妒会策发自己的竞争;嗔恚会有推动自己的力量,这实在是这个时代的大邪见。我们拿这个力量便想尽办法去制伏对方,引起争论,, 这是非常, 错误的。
  校长在这个地方也特别提起一件事情,譬如在学校对比较好的同学,就给他奖励,本来这奖励是为了鼓励同学、策励人努力向上,但是由于烦恼重,尤其是嫉妒心强,所以弄到后来大家争名夺利,偏偏智能又不够,傲慢心就变大,于是产生了苦恼。本来学佛是为了认识烦恼、降伏烦恼,结果现在给他奖励反而引发增长了烦恼。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懂得善巧。后来校长对考得很好的人,也没什么奖励,最多发一条卡达,再不然说一声很好,大家来鼓掌。同样的,对坏的人,校长也不说什么,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烦恼。实际上还有一件事情我们该做的,就是在学校里,的确有同学条件很好,平常也很用功,考试考得好;可是也有的是平常并不很用功,可是运气好,到时候考得很好。这两种同学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对好的同学我们应该告诉他∶你平常很用功、考得也很好,可是我们要晓得,来这里不是单单为了考试,学习这件事情也不是三年、五年的事,而是长远的、一辈子的,乃至于生生世世的,靠着学习不断地提升,所以现在这样很好,应该努力保持这种状态并且更好。对于碰运气的学生,便要告诉他,不要因为碰运气而沾沾自喜,应该真正的好好努力,才是我们的正规状态。所以在辩经院里,有很多人一直要校长奖励考好的人,校长一直没答应,主要原因就是这个。
  我们来这里学习调伏烦恼,当然要先经过认识烦恼,进一步要靠着同学互相切磋琢磨增上,千万不要因为这种习气,在同学之间互争高下。会有这种状态,是无始以来本来就这样,对境一定是业和习气的烦恼等流现起,所以我们才要学。可是当我们学的时候,假定自己觉得洋洋得意,我比你强,则完全是扭曲、颠倒了,这就大大的不可以!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时时注意∶「我爱执,你这家伙,你这个真正的大敌人又来了!」
  偈八十六
  不行习学轻广闻,
  不依于师蔑经教,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学习应该要认真地学,可是偏偏有很多人不好好的学,也不好好的听闻。自己不学也就罢了,还去毁谤认真学习的人,毁谤去听闻佛法的人。真正修行的人会尊重对方,乃至于欢喜对方,只有不了解的人会产生前述的状态。乃至于还有一些人会告诉去听经的人∶「好好的听法,听完了不要提问题,因为我们提的问题都是有分别心,这种分别心都是烦恼、都是妄想,不要去管它。」类似这些奇奇怪怪的状态,用种种的方式,自己并不了解自己的错误,还要莫名其妙的去批评别人,这都不对。其实如果真能照着无垢的教授去学习,得到的结果都是圆满的,但是我们往往会误解,自己不好好的照着所学到的教授净化自己,反而去观别人的过。所以,对我们现在来说,真正重要的,就是把我们所学到的、所听到的思辨清楚,用在自己身心上改善我们自己。而会产生这种问题的时候,又是我爱执在作祟了。
  偈八十七
  不说法藏自虚编,
  未习净相多诃责,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真正的修学佛法,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依止善知识,听闻佛法。可是有一些人不喜欢、不去依止上师,也不去听闻佛法,还要去毁谤。这种情况因为中国有尊师的传统文化,所以问题不大,对西藏也不会。校长特别提及好像西方人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西方人认为自己头脑很好,要的东西书上都有,可以自己看,不必依止上师。校长说,如果碰见这种人,不要去强调一定要依止师长,只要告诉他∶「你可以自己去看一看书,不过两者比较之下,如果你能够有机会跟善知识或上师学,透过上师教你的,效果会不太一样,而且这样做对你的利益也会更好。」
  还有一种现象∶有些人能说善道,但是不一定依照着经典的原意解释,这叫「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假定平常我们自己看书,这一点很难解除,因为我们自己已经有基本的知识概念,会透过我们所理解的去看经典,那个时候会依文解义在所难免,所以要特别小心。但是如果我们是讲说的话,则必须按照着三藏经律论当中的原意,绝不可以违背。当自己要想备注的时候,只能加很少的一部分,而且要很认真的思考。平常要讲经,一定要讲论,论都是佛菩萨透过自己的听闻修证经验,再把很浓缩的精华部分,教导知识不够的人。所以「经」跟「律」是佛亲口讲的,「论」就是经过了这样如理的稀释以后而讲的。因此我们讲经说法的时候,一定不能违背这个原则去讲。自己要讲的时候,事先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好好的参考,讲完了以后,回去还要思惟一下刚才讲的,看看什么地方有错,如果有跟经文的原文不太相同的时候,下次还要跟大家补充说明。
  我有一个很深的印象,三十多年以前我刚出家,有一位大德就告诉我∶「古人之书不可不读,今人之书不可读。」古时大德的著作不可以不读,换句话说,要好好的读,而现在人的书则不要读。所谓「古人」、「今人」,不是一千年以前的人就叫「古人」,或十年之内的叫「今人」,而是说作者经过了跟随师长,有修有证,这个修证的量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不会出岔的。他把自己修证的经验表达出来再解释给周围的人,便叫「古人」。反过来,凭藉自己看了一点书便道听涂说,也许文笔很美,写了很多东西,这就叫「今人」。所以我们真正跟人家讲说的时候,要非常小心。但是现在的西方人通常不大习惯这一套,所以校长到西方讲经的时候,本来他都是拿着经论讲,可是西方人觉得不喜欢,希望校长最好不要看书,不要照着经典讲。校长说当他碰见这种情况,就叫别人录音,然后他就很认真地讲,讲完了以后,回去很认真地把音带听完,看看有没有跟经论上讲的有所出入。如果讲错,下一次去的时候一定提出来,对大家说上次自己讲的内容跟经论比对有错。这里有一点要说明∶如果是内涵上解释错误,那是一点都不能允许的,可是表达的词意也许有点小小的问题,那么可以不必管它,这个原则非常重要。当然如果自己学习得非常好,学问也渊博,记性也好,而且还有修证,这个情况之下就不会有这些错误,所以关于前面这几个特点要特别的注意。
  还有一种人,不会看别人的好处,所看见的都是错误,别人有一点点的错误都看得很清楚。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佛法的东西本来是净化自己的内心,一般人多从外面的事相、物质上着眼,追求外面的物质,欠缺反观内心的力量,所以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当然并不是要我们不管是非、好坏、盲目的、无条件的去看别人,我们总要懂得从内心上去注意,还要辨别外面的事相,最好这两样东西都相称。这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比如说对于写的人,我们不晓得他是凡夫还是佛,因为以凡夫的眼光去看,根本看不见。既然这样,我们便要注意自己的确并不了解人家到底是怎样的,应该保持学习的心态,不要拿自己的成见去衡量。如果我们老是拿自己的成见衡量的话,我们看人家功德的这个力量便会消失掉。在这地方特别强调的是指依止上师。依止上师修学时,观功念恩是绝端重要的一件事情。既然前面说我们不能盲目的依止,这里其实有一个原则,就是我们要把修学的东西,很细心、慢慢的尝试去观察,这样的效果会比较好一点。其实这件事情对上师跟弟子都是一样的。
  校长也讲了一个有趣的事情。譬如有些老师非常好,经过观功念恩长期训练,所以都看不见弟子的缺点,如果弟子跟他学的话,弟子就不能受用。譬如狗来咬他,他绝对不会因为狗咬他,要把狗赶走,或者要调教它,而说那只狗是他的善知识,如果学生跟着这样的上师身边,那学生就学不到东西,所以碰见这种情况之下,还是应该安立正确的心态去处理这件事情,这是我们要衡量的。
  校长又举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藏地有很多仁波切,当仁波切转世投生以后,年纪很小,都有一个经师来照顾,教他读经识字,一步步开始。他们对小仁波切也很恭敬,有的时候小仁波切不好好用功,要他用功又不听,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他们就对小仁波切顶礼,顶礼完了以后再把他打一顿。结果有很多小仁波切一看见老师跟他顶礼时就大哭。所以我们在这个情况之下,他是圣人还是凡夫,我们看不出来,但是我们自己的确有一个准则去衡量。平常我们可以透过观察,短时间之内我们不能肯定,可是长时去看,大概有个准则。的确我们不能肯定他一定是佛菩萨或一定是魔,但是如果长期的观察,大概可以晓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校长在这个地方又举了一个例子,就是那洛巴尊者跟他的老师帝洛巴祖师的一段公案。那洛巴尊者当时在那烂陀寺是最了不起的学者,因为本尊的授记,叫他去找帝洛巴上师。他到处找,找了好久,怎么找也找不到。最后找到了,据说就在现在达隆沙拉附近。那时候他一路问人家有没有一个帝洛巴的上师,人家就告诉他∶「帝洛巴上师?没听见过!不过这里有一个叫帝洛巴的渔夫,就在水边。」所以他就跑去,看见一个老头子,抓了很多鱼,在那边吃鱼,而且生生的就把鱼吃下去,吃完了鱼骨头就丢到旁边。那洛巴尊者觉得怎么会这样?他是不是帝洛巴上师呢?他心里这样一想,那渔夫就说∶「不是,不是。」尊者觉得奇怪,渔夫怎么忽然间说不是、不是?便又想这个人应该是帝洛巴,刚刚一想到是的时候,那渔夫便说∶「是的,是的。」经过了几次,只要尊者想到不是,渔夫就说∶「不是,不是。」想到是,渔夫就点头说∶「是的,是的。」,他发现他心里一动对方就知道,这下他就肯定了,很恭敬的跑去帝洛巴跟前,向他很恭敬的顶礼,并且问∶「您是不是帝洛巴上师?」帝洛巴上师回答∶「人家都这么喊我,我也不知道。」尊者就问他∶「既然你是帝洛巴上师,你怎么会生吃鱼呢?而且还活活地抓起来吃?」帝洛巴上师说∶「幻化的人吃那个幻化的鱼,这有什么善业、恶业可讲?」讲完了以后,他就拿起放在旁边的鱼骨头,吹了一把气,往河里一丢,结果鱼骨头就变作鱼溜掉了,这下子他大发信心,马上就顶礼,求帝洛巴上师传法。这个地方说明了,由于我们平常的内心业相就是被烦恼所使,从来没真正的如法去观想,所以真正现出来不是对方的好坏,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等流习气。
  我们现在应该认识这一点,每一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反观自己。而所以会引发前面种种的特点,原因在哪里呢?总结起来还是一个我爱执。
  偈八十八
  从不轻鄙非法业,
  尽于善说恣毁斥,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一种人不欢喜善法,不欢喜做好事,谈到好事他都不喜欢,乃至于很轻视,但是对于做坏事、造种种的恶业就很欢喜。像这种情形,如果我们认真去看,就可以处处看得见,乃至于有信仰的人都是。洛桑校长举一个吃素的例子。譬如有的人自己吃素了,照理说应依此不断的提升自己,但是并没有,反而用自己吃素来说别人吃肉不好,假定有一些人跟他一样是吃素的,但他也由于自己心理的不健全,同样批评那些吃素的人﹁外表是吃素不吃肉,但是心里边像黑炭一样的黑。﹂这种人不管怎么说,总没有好话可说。
  进一步来讲,吃素跟吃肉,外面的行为固然可以看得见,可是别人内心当中是缘善法或缘念着恶法,我们根本看不见。如果我们遇见这种情况应该怎么说呢?当别人真正的做善法、做好事,我们应该尽量的随喜、赞叹,因为这些外面的行为很容易看得见,但是对别人心里的状态,就算他不一定是好,我们也不要任意去批评,即使有一点意见也不要说得太过份,因为很多事情我们都看不清楚。
  我经常碰见的情形是有些人对别人做坏事,总视为理所当然,但是,对有宗教信仰的人,他们却会批评,特别是看清世间真相的佛法反而被他们轻视,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状态。
  总结起来,我们应该注意一件事情,就是对好的事情,不要观过失,对于非法的事情不要附和。这种事情真正的根本问题还在我爱执。所以我们处处地方总要注意,找到那真正的罪魁祸首。
  偈八十九
  于应惭处不生惭,
  不应惭处反执惭,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第八十九偈特别讲惭愧或羞耻。我们很多地方常常不应该惭愧的,我们会觉得不好意思、觉得惭愧,反过来应该惭愧的地方,我们反而不觉得。这又是一个很大的颠倒。这一偈就是说到底什么事不应该惭愧,什么事应该感到惭愧,标准何在?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凡是做这件事情,诸佛菩萨会感到伤心的、不欢喜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感到惭愧,就不应该去做;反过来,如果做的事能使诸佛菩萨欢喜的、高兴的,我们就不必惭愧。那么对世间来说,自己的善知识或师长,乃至于一些圣贤,如果做这一件事情是他们不高兴的,我们就不应该做,对这种事情我们应该感到惭愧;反过来,做了能够使上师、圣贤欢喜的,就应该努力去做。
  校长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密勒日巴尊者,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他的精神真是千古一人,实在令人无限的敬仰与佩服。他穷得什么都找不到,也绝对不愿意舍弃修行,到后来连吃的都没有,便到外面去摘一点野荨?,吃得身上都变成绿绿的,瘦得只剩皮包骨,当然更谈不到穿衣服。后来他妹妹来找他,看尊者身上光溜溜,就觉得不好意思的哭起来。尊者便对她说∶「你哭什么,有什么不好意思啊,我现在做的事情都是诸佛菩萨欢喜的啊!」所以他妹妹特别到外面行乞,花了很大的力气才乞讨到一块布来,叫尊者做一件衣服。结果尊者没有照着妹妹的话去做衣服,因为他觉得没有什么好惭愧的。这正说明我们其实是是非不分的。
  另外一个故事是三世法王的上师弗兰法则喇嘛,他很穷,但是辩论得非常精彩。有一次正在辩论的时候,别人拉他,结果一拉,下裙就掉下来了。藏系的僧服下面是下裙,下裙里边应该还有一个衬裙,因为他很穷,所以没有衬裙可穿,下裙掉下来后,下身就光溜溜的,大家就笑他,他就说∶「你们笑什么?这没什么好惭愧,辩论辩输了,你们才应该惭愧!」于是他还是照常跟人家辩论。这个故事本身,我们看起来很轻松,但轻松的里边,应该让我们感觉到什么是惭愧,所以佛经说∶「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如果我们晓得这件事情不应该做,然后觉得很惭愧,有了这样的心,自然而然能够帮我们渐次改过。反之,如果我们做错仍不知道惭愧,那会很糟糕、会越陷越深。所以我们特别应该知道,这罪魁祸首还是我爱执。
  偈九十
  于所当为皆不为,
  于不当为竟力为,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现在有事情我们应该做,而我们也能够做,但是我们却不去做,反过来很多不应该做、不能做的事情,我们却偏偏要去做,乃至于人家阻止都阻止不了。现在对我们修行佛法的人,特别是出家众来说,我们应做的是什么?听闻佛法!然后照着所了解的依戒奉行。持戒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也绝对能够做得到,可是目前很多情况之下出了岔,虽然何其有幸的接触了佛法,乃至于出了家,但是我们是否不能从广学多闻上努力,不依教奉行去持戒、结果都忙世间的事情?这是我们应该很清楚明白辨别的。
  其次对世间人来说应该怎么办?我们现在讲民主,民主应该是代大家考虑,譬如政府里的官员,我们称「公仆」—大众的仆人。照理说,仆人的特征应该为主人谋福利,才称他为「仆」,所以公仆做的事情,应该是以利人、为公众的心情去做。然而实际上,很容易嘴巴上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却不是这样,这都是我们该做的不去做,不该做的反而去做。凡是这种事情或者我们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不实际上努力去做,这都是很颠倒的错误。像这种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根本问题都是我爱执。
  偈九十一
  噫!摧灭我见魔怪者,
  乃具威神法身佛,
  无我智能利棒持,
  顶上笃决三挥旋。
  现在由于我们能够真正的依止善知识、上师,特别是根本上师,才能够明辨是非。我们了解真正的敌人、真正陷害我的,是我执、我爱执,了解了这点,我们应该非常欢喜。欢喜现在我正确的了解真正的敌人,原来不是外面,而是我一直看成是自己最亲近的我执、我爱执。
  我们了解了以后,怎么去对付我爱执呢?要靠最了义的、证得空性的法身佛。实际上这才是真正对治我们的我执敌人,最究竟圆满的一个方便。那么,我们就应该依照着师长的法,想办法用证得空正见的究竟智能来对治我执,彻底把它破坏掉。而这里有了义、不了义两种,彼此间的关系,我们再看下面一偈。
  偈九十二
  祈以猛力灭此敌,
  祈以大智除恶思,
  祈以大悲救吾业,
  祈必摧灭此我执。
  智能的藏文叫「耶西」,在我们步步深入时,将来自然会渐次的了解它。前面我们说对治我爱执的阎曼德迦,有了义、不了义的分别。不了义的就是我们现在外面看到的那个忿怒尊的相;了义的阎曼德迦就是我们证得空性的究竟智能。现在我们以了义的证得空性的究竟智能,再用不了义的、手上拿着武器的阎曼德迦,来真正的、彻底的破除我爱执。进一步来说,不了义的阎曼德迦,手上拿了一个骷髅棒,棒上有一个骷髅头,这骷髅棒表示智能,真正了义的空正见智能,来破坏这个我执。所以我们应该对前面所讲的所有的道理,生起正确的认识以及坚强的信心,然后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种方便,来破除我们真正的敌人。
  刚开始的时候要不断的祈求阎曼德迦忿怒尊,以他的悲心、智能来帮助我们彻底的消灭我们真正的敌人—我爱执。透过这样不断的祈求,刚开始的时候,是藉着外在的力量,使我们对于事理有正确的认识,破除我们的怀疑,然后信心越来越坚强,这样使我们自己的内心也生起这种力量,从信心增强而认识空性,乃至于证得空正见,这实际上是我们内心真正的一种力量,必须以此来破除我爱执。
  当然,真正破除我爱执的时候,单单靠智能是不够的,还需要方便与智能不离的双运,让我们从无始的轮回当中,能够认得真正的敌人,乃至于去破除它。然而现在我们刚开始的力量还不够强,必须依止上师,靠着上师的力量,使我们不断的增长,渐次地透脱出来。
  上师又分外、内两种,如前面我们讲阎曼德迦,有了义、不了义;现在我们说依止上师,「上师」也有了义、不了义两种。不了义的上师,指外在的老师。刚开始我们要由依止外在的师长,引导我们从无知当中,认识并增强信心、步步增进再自己证得,那时候内心生起来的实际上是心里的上师。内在的上师又分好几层,以出家众来说,内在的上师最开始的是持戒的这种心力。我们现在讲的戒好像是五戒、沙弥戒、比丘大戒,讲的是衣服要怎样穿,或晚上不吃饭等等,实际上这些都是外在的不了义。内心的了义,也就是内心的上师,当我们透过教授认识以后,内心当中有一股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7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照着世尊告诉我们的戒法抉择去做或不做,这个力量就称为内心的上师。这是出家人受了戒的,那么一般人没有受戒的怎么办?他还是有他依法修持的力量,如法修持了以后,自己对境会认得很清楚,什么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本来依他的烦恼、习性会让他不断的造恶,可是透过对佛法的认识,经过修持以后,内心当中会辨别出来,什么是如法的、什么是不如法的。如果他没持戒,那么这种让他内心防犯非法的力量,就称为内在的上师,其他譬如对三宝的净信心,乃至于对十善,信心跟行持的力量,这些都是。还有,在藏地,一般的仁波切,从小都有一个经师陪着,教他读、教他学,这个经师不一定是上师,只是他会长期的跟着他。由于有这样的经师,长期陪伴着他,使他对佛法的认识慢慢地增长;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内心透过前面的修持、透过持戒,然后信心不断的增长,先了解这属于空,然后照着戒定慧的力量,真正证得智能的力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固,这时候内心当中,对空正见的认识、修行到验证,会对我们产生一个最好的护持,这就是我们内在的经师,也就是说这才是我们自己真正的上师。所以刚开始,我们是靠外面的,然后慢慢的也有里边的,到最后我们修持成功完全是靠里边的,这就是真正最了义、最究竟的。我们应该用这样的方式慢慢去做,我们去祈求上师、祈求阎曼德迦、祈求诸佛菩萨,都是用这样的形式,一步一步渐次增上、渐次改善,乃至于最后能够彻底消灭我执跟我爱执。
  偈九十三
  轮回之地诸般苦,
  祈必积于此我执,
  烦恼五毒任具有,
  祈亦尽积于同类。
  由前面所讲的,我们真正了解我爱执是烦恼的根本,当烦恼的因断除了,则烦恼的果—苦,就自然而然地断除。藏文的苦有两种意思,一个意思是痛苦,还有一个意思是不顺利、不称心,处处不能满愿。所以原则上,一个是指外在的身苦,另一个是指心苦。在轮回当中,外面遭受的种种痛苦,引起心里边不称心,这是我们人人遇得见的。现在我们了解了真正的敌人以后,怎么办呢?就是把所有的这些外在的痛苦、内在的不称心、一切一切的坏事,都统统加在、推在我执、我爱执身上。
  我们平常处处为了我,总要找自己的快乐,然后就造种种恶业,现在反过来,把痛苦、不称心,统统堆在我爱执上。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们已经充分的了解,以前被我爱执所骗,为了要快乐,专门去伤人、害人,现在找到真正的敌人,应该反过来把所有的痛苦,都堆起来,堆在我爱执上头。一般情况,当我们遇到痛苦、不顺利,总会抱怨,抱怨的范围千变万化,但总结一句话,都是向外缘。例如抱怨某人做了什么事情不对,使这件事情不顺利,其实这根本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现在了解了,回过头来,找到真正的最根本毒害的原因—贪嗔痴慢疑,把所有痛苦统统堆在这上头,才能彻底破除这无明我执。
  关于这个原则,当时在印度虽有不同派系,但不管是哪一个派系,月称菩萨系、或法称菩萨系,都同样指出,所有根本的问题在我执。后来的宗喀巴大师,就是我们所宗的,也同样告诉我们∶所有一切世间不管是身或心的苦,根源都是我执。所以我们现在真正要对治的就是这一切过患的根本,从前不了解,现在我们透过了师长的指导以及经论的学习,彻底了解了,便应该从此根本下手去破除它。破除它有几种∶譬如阿罗汉,阿罗汉已经断除了轮回,因为这是最痛苦的事情,而阿罗汉断除了,这并不是外在的,他只是在轮回当中把真正的因—烦恼—断除了,而烦恼的根本就是我执,他只是把这个东西认清楚并彻底的消除掉,所以他能够断除轮回。因此,我们从这个地方了解了以后,首先便要努力去认识,然后才去对治我执、我爱执,我们现在也祈求上师、祈求佛菩萨加被我们,使我们能从各方面去思惟、观察,认识这个祸害的来源,使我们内心当中生起坚强的信心、坚强的力量,能够认识我爱执,然后才用种种方法去对治它。
  偈九十四
  今此欲求之根本,
  无疑正理虽知悉,
  若犹顽强寻争辩,
  祈亦摧灭执此者。
  现在我们为了要去除我执、我爱执,从认识它为一切的祸害的根本、痛苦的根本开始,先从理论上的认识去校量,然后认识去行持,因此刚开始是多学、多听闻,乃至于论辩,透过这些,我们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然后再进一步去实践、破除它。到了这阶段,常常会有一个岔路,假如透过学习、透过依师、透过论辩,我们理论上认识很多了,但是如果不能去实践的话,还是不行。所以校长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西藏人透过了辩论,结果辩论能力非常的强,譬如辩证生死无常,他可以用种种方式、种种理由来证成生死无常;证成了以后,他却对「我」很执着(这个是常),乃至于仍然依很多世间的方法来做事。所以他可以很轻易地告诉你,什么是轮回根本—我执,但是因为并没有进一步去对治,真正遇见事情的时候,又是「我」、又是「常」,毛病都现起来了,这根本的原因在哪里呢?主要是他对于学的道理,不知道应该怎么如实对治,不知应该向内缘。平常我们讲的话,我们学的道理都应该用来反省观照自己的,然而我们无始以来,从来没有练习过,所以反省、内观,非常不容易,尽管我们能够辩论得头头是道,可是一旦对境的时候习气马上就来,我们还是走错了。
  既然现在了解一切痛苦的根源,来自于我执、我爱执,因此这地方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不管遇见任何境界,一切的痛苦,或不称心,平常我们总是向外面去找,现在不是,而是要回过头来反省自己,这点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这样去看所学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话,才能真正认识业的特征,因为造业最主要是自己的意乐,根本就是我执、我爱执。如果在这上面能够不断的认真仔细观察及深入,进一步才谈得到所谓发出离心,乃至于向上的菩提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
  如果我们在这个地方不认识的话,即使藏系佛法是那么殊胜,我们理论上学的也很好,可以跟人辩论,用种种理由证成生死无常,用种种理由说无我,可是处处地方却都是「我」,那是没有意思的。
  偈九十五
  一切过咎今唯此,
  当于众生修大恩,
  彼所不欲我心取,
  尽我妙善回众生。
  一切的祸害来自我执、我爱执,不管是身体上、心理上的痛苦,都不是外在事物或人所引起,而是由于这个我爱执。了解这点以后,我们应该对周围的一切有情,了解他们对我们有很大的恩德,因为在无限的生死轮回当中所有的有情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也就是说,从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了解了业果的必然性之后,最后一定会发出离心,出离以后下一步慢慢的应该引发菩提心,所以要了解一切众生对我们的恩。可是我们平常处处感受到的,却都是人家给我们的不方便,举一个例子来说,有人用偷的、抢的方式来伤害我们,表面上看,一点都没错,是他来偷我的东西,他来抢我的东西,他当然不对。不过实际上,往深一层去看,是什么原因呢?这有两重原因,第一他所以要偷、要抢,做这种事,是他被烦恼所使,而所有烦恼的根本是我执、我爱执。第二他为什么偷我的东西?这里还有关系,这就是业!以前我一定也对他造了这样的业缘,欠了他的。也许当时你暗损了别人,别人并不知道,现在人家偷你的东西,你同样也不知道;再不然你是明里伤害别人,使对方损失财物,这一次他来抢你,同样明里来伤害你。业的特征就是这样,反正我们造了什么业,就一定会感得什么果。
  实际上烦恼跟业还有很深广的总别内涵,不但是我们人,还包括所有一切有情,所以老师举了好几个动物的例子说明。譬如猫跟老鼠,老鼠很灵活,人类尽管身体比它大,脑筋也好,可是想抓老鼠还真辛苦,绞尽脑汁去捉老鼠也许还捉不到;而猫却很有意思,不要怎么教,它就很有本事捉老鼠,一看见老鼠就去捉,很容易捉得到。虽然猫捉老鼠很灵,可是它看见大一点的动物,例如狗,就不灵光了,所以这地方还牵涉到猫跟老鼠之间共业、别业的特征。另外猴子很敏捷,可以在树上攀来攀去,坐在树上也很稳,可是它听见老虎吼声,会从树上掉下来,为什么呢?那就是它的业。那么,是不是所有动物皆怕老虎呢?也不一定,西藏的□牛就不怕老虎,哪怕睡着了,它一听到老虎叫,就会站起来,往声音的来源跑去。□牛它不怕老虎,老虎看到它来,也不敢乱动。我们也许觉得是因为□牛体型大,老虎比较小,其实也不尽然。譬如大象就怕小老鼠,这说明什么呢?是业!还有,很多动物是草食的,素食的。譬如马、鹿、驴子等,它们都很灵活,但不会吃血肉,看到血肉会厌恶,会离开,乃至害怕。同样的老虎等肉食动物看见了肉就很欢喜。这一切都充分的说明一件事情—业。再说,若以我们人觉得最好吃的东西叫牛来吃,它根本不会吃,当然我们人也一样,不能吃牛吃的东西。因此这些都是业。由这些例子,我们放远来看,世间所有的一切,不管大小、总别,皆离不开业。因此前面的例子说有人来偷我、抢我,他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的,最主要的还是业。一旦我们造了业,就一定会感果。
  老师还特别说,几十年前他看见很多人被枪杀,伤得连内脏都流出来了,那时也没有很好的医学,可是这些人最后居然好了;而也有很多人只擦伤一点皮,最后却送了命,像这种事情怎么解释?所以我们必须对业了解。而对业了解并不简单,要看得很深远、很深广,平常我们讲业是从三世来看∶前世(无限之前)、今世、后世(继续不断)。反正我们自己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我们曾经伤害过别人,到时候就会反过来,同样的,我们利益过别人,也是如此。所以眼前所有的是非好坏无不都是业。当然无始以来积累的业非常多,既然造了业,对这一生一定有影响。所以如果我们这一世懂得佛法,能够很努力的不再伤害别人,乃至于精进的修行,直至发菩提心,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很强有力的这样去做,对于以前的恶业,多多少少可以纾解抵销。
  不过,如果以前造的是强大的定业,就没办法改,即使现在修行佛法,乃至于发菩提心,也莫可奈何。这定业不要说凡夫、阿罗汉,连菩萨都不能转。在这里老师讲了一个故事。佛世的时候,印度有两个国家,一个在印度东边,一个是在中部,这两国互相有商旅往来,所以他们的习惯会互相送礼。因为有这习惯,就有我慢心,总要想办法送最好的,如果你送我这个东西,我就要送更好的东西,如果不这样做,会感觉没面子,乃至于觉得国家会声望衰退。有一次东部的国王送了一件很珍贵的衣服给中部的国王。中部国王接到了以后觉得很欢喜,但是他总要找一样更好的东西回报,可是找不到比那衣服更好的东西,他就召集所有大臣,叫大家一起想办法。后来有一个脑筋聪明的大臣说,正好佛陀在这里,佛陀是个有一切智智的人,没有一样东西不知道,何不请教佛陀这件事呢?他们就去请教佛陀,要送什么更好的礼物回报对方,佛陀说∶「可以!」就教他们画一个六道轮回图(就是我们现在看见的十二因缘图)。图分成三层,最里边那一层,中心就是贪嗔痴,造了业以后第二层就在六道轮回当中转,运转的过程就是十二因缘,从无明、行、识到生、老死。六道轮回上有阎罗王,表示六道轮回都在阎罗王的掌握之下,唯一只有佛陀弹出六道轮回,所以图的上角画佛陀。当他们要画佛陀的圣像时,佛陀的光明很亮,让别人没办法看到他,所以就请佛陀站在河旁边,画匠看着河里的倒影,才能够清楚的看到佛陀面貌。
  六道轮回图完成后,大家好高兴,因为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礼物了,于是把图用特别珍贵的绸缎包装好,专门派一个人,先告诉东部的国王∶「因为国王您送的礼物太珍贵了,所以我们花了好大的努力,找到最珍贵的礼物送给您。」东部的国王听了就想∶「他们居然想得出比我更好的礼物,而且还慎重其事来告诉我。好!我们一定要非常庄重的去迎接。」中部的国王送礼时,还请佛陀派一位罗汉护送这张六道轮回图到东部去。东部的国王好高兴,就把全国的大臣、贵族统统聚集起来,迎接圣图。结果打开来一看,只是一幅画,而且根本看不懂画的是什么,国王感觉遭到羞辱,心里大怒。以前有一种恶作剧就是送人一个礼物,故意包装得非常美,然后一层一层包装,拆到最后,一张空的纸条,上面写只是一个笑话。所以东部国王接到礼物,以世间的眼光去看,他根本不了解六道轮回图的珍贵,所以他就想∶「好呀!我以这么好的礼物送给你们,你们想不出更好的东西来,想要嘲笑我,就说这是最好的礼物,我才不上那个当!」国内大臣、贵族也都很忿怒,觉得这口气不能不出,要去报复,大家议论纷纷,幸好有一个很聪明睿智的大臣跟国王说,何妨先问一下送来的人,搞清楚到底这礼物好在哪里。于是跟着送画来的罗汉,就把这张图很认真地叙述。东部的国王很有善根,一听觉得原来是这么好的东西,幸好没打起仗来。结果他的善根被启发,抛弃国王之位,把王位传给儿子,一个人到中部的国王那里,中部国王就带他到佛陀那里。佛陀跟他讲法,他听了好高兴,就跟着佛陀出家,没多久就证得预流果,留在佛陀座下。过了一些时候,他心里起了念头,想回去看看,便报告佛陀,佛陀说回去看可以,不过要他注意「业」,佛陀说∶「你回去要承受你的业,要注意!」他当时也不懂这句话什么意思,就回去了。那时候是他的儿子在当国王,知道他将要回国,有些大臣就起了恶念来挑拨,对新的国王说∶「你父亲到佛陀那里学习,一定是什么也没有学成,所以要回来再当国王。等你父亲一回来,你的王位就当不成了。」经过了几次挑拨以后,儿子也相信了,便跟大臣计谋怎么处理。于是儿子派两个人要在他父亲还没有回到自己国家之前,把他杀掉。这两个人受了命令,就等在路上。老国王那时候已经现比丘相,当两个杀手看见老国王走来,一看,觉得老国王好庄严,这两个人心里想这下子麻烦了,听说他修行修不好,所以才回来的,现在看他这么庄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情,怎么可以杀他呢!可是如果不杀他,又违背了国王的命令,怎么办呢?这两个人左右为难,商量了半天,就决定去告诉老国王,跟他禀明这个困难,问他该怎么办?于是两个人就跑到老国王面前,跪下来,告诉他如此这般。老比丘一听了这件事情,就想起临走前佛陀告诉他的话,想想既然是业,他已经证得预流果,当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便叫两个人等一下,让他到树下好好的静一静。两个杀手说可以,所以他就跑到树底下想一下这件事情,他更是感觉到世间实在是一无是处,就生起非常强大的厌离心。他以前已经在佛陀座前听了许多的法,所以经过这么一个刺激,生起强大的厌离心,没多久就证得罗汉果。证得罗汉果便有了神通,所以一观察,知道原来以前造了什么业,必须在那两个人手下送命。既然是业,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所以他就高高兴兴的对两个人说∶「好了,你们现在可以杀我了。不过要你们带个口信回去给我儿子,第一个说他杀自己的父亲,第二个说他杀阿罗汉,这两个都是非常可怕的恶业。」「好了,你们来杀吧!」那两个人就拿了剑来,才轻轻地碰到他的头,头就掉下来。
  这故事说明∶即使是证得阿罗汉,乃至于菩萨,定业还是难转。从这地方我们不妨回过头来观照自己,当我们遇境的时候,一样会陷在境界里。所以前面的偈子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任何事情,总要静下心来先想一想,注意到这是业,然后看业的主使者—我执、我爱执。如果我们真的能够这样认真去想,自然而然对于眼前的一切,以及自己的行为该做什么,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乃至于遇见很大的逆境,也容易去忍受。所以业果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老师讲这个偈子时提及这个故事,我就体会到老师要我们对业果务必在深广两方面思惟,而且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不但要观业忍受,更进一步还要想办法代别人受这个苦难,然后发愿∶我不但承担别人的苦难,而且我还要把我种种的好处回向给他人,因为一切都是我爱执在作祟,都是以前由于我爱执,造了业伤害别人,现在回过头来,当然是我来承担。同样的正因为一切众生对我们有恩,所以我的好处也应该给别人。
  偈颂九十六
  三世一切诸众生,
  三门积业我取受,
  若有孔雀毒润泽,
  愿惑转成菩提伴。
  下面偈颂特别讲怎么修自他换,就是别人的苦难我来承担,我自己的种种功德都供养给众生。如何修自他换,前面已经说过,就是吸气的时候,把所有一切的苦难,乃至于别人的种种烦恼都由我来承担,然后呼气的时候,把我所有的一切功德好处统统给众生,同时还要不断的祈求。如果我们能够真正透过这样的方法,不断的思惟,不断的修这个自他换,我们的心力会慢慢的不断的提高、提升,这就是所谓的愿力,我们要不断的祈求,不断的修习,不断的发愿,心力会越来越强,刚开始时是心里想,他要什么,我给他,他的痛苦我来承担,继续不断的修习的话,力量会愈来愈强大,便能实际做得到。所以弥勒菩萨也曾特别说,当我们这样修到愿力真正圆满的时候,就真的能够利益人家,他要什么,我就真的能够给他,然后他的痛苦我能够真正承担起来。
  实际上,到最究竟圆满的程度便是佛陀。当然佛陀不仅仅是愿力圆满,譬如我们现在也发心、发愿要成佛。要成佛除了发愿以外,还要修其他的,最主要的就是菩提心、空正见,佛陀这两样都究竟圆满。佛陀是以什么方式来利益我们的呢?佛陀说法以及做种种利益的事,都是在定当中,这个定是法性定,就是一切身语意都与法相应,我们是看不见的。因为佛陀有这个愿力,修行究竟圆满,由于这样的关系,自然而然当我们的愿力、善根,相应到某一程度就能够感得见佛。佛陀愿力究竟圆满,跟法性相应的时候,就是法身佛,所以世尊一切时处都在法性定当中,跟法是完全相应,这就是他的法身。而我们所见到的是根据自己的善根、功德、愿力,这一切福德能够相应见到化身的时候,就见到佛的化身;能够相应见到报身的时候,就能够见到佛的报身。譬如世尊到这世间,他示现比丘相,那就是他跟我们相应所现的相。
  不仅如此,世尊讲法,做一切事情,无不是在究竟他的愿力;不单单是愿力,因为跟法性相应,所以叫愿波罗蜜。「波罗蜜」是指跟智能相应,世尊是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都究竟圆满,因此世尊说法的时候,完全是根据众生的根性,所谓「世尊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世尊所讲的内容,也是因应众生根性的不同,譬如世尊讲最精要、最了义的经典—般若,现在留传在世间的有三部,广般若,中般若,略般若,在藏地称为般若十万颂,两万颂,八千颂。广般若当中又有广中略,略的当中又有广中略,现在流传世间的是略的。凡是这一切都是由于众生根性的不同,才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其实不仅仅是佛陀讲法如此,老师也说,在藏地讲经说法的时候,说法法师登台之前会念咒,为什么要念咒呢?因为听经除了人以外,还有各式各样的众生,非人、诸天、天龙八部等,念那个咒,就可让大家都可以来听。所以平常我们要去观想周围一切的法界众生,当我们在因地当中不断的这样想,到果位上成佛自然而然产生这样的现象。这是说明什么特点呢?总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了解∶只要不断的发心,然后去实践,去发愿,从业的角度去了解,去承担所有一切众生的苦难,然后把自己所有一切的功德善根代别人回向,当这种心力不断不断的增长,我们一定会成功。
  偈颂九十七
  尽我善根施众生,
  食毒乌鸦得药疗,
  善护众生解脱命,
  祈愿终证佛果位。
  偈颂九十八
  乃至我与如母众,
  未于有顶证菩提,
  六趣随业飘泊者,
  愿祈相互慈系助。
  偈颂九十九
  纵仅为一众生利,
  我亦趋住于三涂,
  终不退损菩萨行,
  愿我拔除恶趣苦。
  我们不断的发愿,愿承担一切众生身口意的种种恶业、痛苦,让这个我执、我爱执来承担,最主要的就是靠这个力量来消除我们的我执、我爱执。以前我们都是用我执、我爱执伤害别人,所以现在我们让我执、我爱执转过来承担众生的痛苦。
  这里还有一个特点,譬如烦恼,众生的烦恼我来承担,可是一般人的贪心、嗔心已经很强了,如果再承担别人的业,我们的贪嗔不是更强了吗?个中道理是这样的∶一般人因为自己的贪、嗔业已经够强了,再承担别人的业一定不行;可是假定我们有特别的愿力,有特别强大的心力的话,情况便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法呢?这里举一个例子,就像孔雀,像我们如果吃毒下去是要送命的,但是对孔雀来说,有种特殊的能力,所以欢喜吃毒,吃了毒以后,反而增长它种种的力量,使得它更茁壮、更美丽。
  现在我们了解佛法以后,发了愿力,也靠着承担一切众生的痛苦,众生的烦恼,就可以转化我执我爱执,将它转化成增长菩提的功德。这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靠着前面所说的修自他换的时候,不断的发愿,不断的祈求,这么一来,外面所有的苦难也好,烦恼也好,都变成增长我们菩提的资粮,而且增长了以后,还可以帮忙一切有情,帮忙他们化解这个毒。与孔雀不同,乌鸦是不能吃毒的,没关系,当我有能力后再帮忙它,想尽办法把它救出来,使得它也能够从生死轮回当中跳脱出来,让它了解这一切的苦难、烦恼的特性,也让它了解这些都是由于我执我爱执,都是由业所使,也让它了解怎么才能够出离,乃至于将我爱执转化成爱他执,这样层层增上,而祈求无上菩提。
  这就是我们现在修行过程当中,透过修自他换,我们不断的努力,当愿力不断的增长,这个能力自然就会产生。而我们救众生要到什么程度?只要众生还在生死轮回当中,我这个愿力永远无穷无尽,要把众生救度到真正最究竟圆满的状态。这里的净土,就是色究竟天,就是成佛的地方。色究竟天有两重,第一重是声闻、菩萨所处的地方,我们凡夫到不了;另外一层只有佛菩萨才能去,那是最高的一层,所以二乘圣者跟菩萨所处的色究竟天,是化身佛的地方,最高的是报身佛去的地方,只有佛与登地的菩萨可以去。释迦世尊所现的身,我们现在看见的,是化身;阿弥陀佛所示现的,是报身;所以我们要继续不断的努力,希望把所有的众生,都视为父母,一直到所有的如母有情都到成佛的净土—色究竟天。我的愿力永远在这里,所以心力就非常强大。
  在这个转化过程当中,我们也同样的要注意,在生死轮回中最主要的是业决定一切,由于我执、我爱执,所以损恼别人,我们了解了这一点以后,反过来,我们还是了解这是业,转化我执、我爱执,成为爱他执,来利益众生。在这种情况之下,最主要的事情,便是绝不可以去损恼别人,譬如说这个有形的杀他、伤他,乃至于不要让别人损恼,不要让人伤心,处处地方以别人为主,如果我们能够不断这样去做的话,自然而然就会转化了。
  我们不必谈很深的佛法,简单的来说,譬如平常生活当中,现代个商业社会,大家要做种种商业,譬如合伙,合伙便要互相依靠,我靠你,你靠我,处处地方能够代别人着想,如果这样,两个人就会越做越好。反过来你可以用种种美丽的口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7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心里面却只想为自己。如果为我自己的话,自然而然,跟对方的需求就不一样,我心里一定是算计别人,欺骗别人,伤害别人,如果这样去做,很明显地,我们也可以体会得到,结果一定是不好的。佛法更是如此,我们了解了这特点以后,怎么想办法去帮助别人,这一点对我们非常重要。有很多老师为了讨好学生,对学生便马马虎虎算了,也不认真去教,眼前学生满欢喜的,可是将来等到学生长大了,他心里会想∶「就是那个老师,使我该学的没学会!」反过来,就算学生现在不了解老师的心意,当老师的仍很认真叫他去做,学生将来会想到∶「幸好当年我有这个老师!」为什么举这些现实的例子?就是要说明这不仅仅是一个深远的理论,眼前我们处处可以看得到,就是千万不要以眼前小小的、看得见的是非来判断,所以老师用师、生的关系,世间做生意人的关系,乃至于更深远的佛法的内涵来说明,说来说去总希望我们能够深一层的思惟观察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能这样不断思惟、观察,自然而然就能够如理如量的渐渐深入。
  老师还说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他当年念书的时候,离开家到三大寺去。家里有一个姊姊,经常的写信来要他回去,写各式各样的理由,他从来没回去。后来到了印度,过几年她又来信了,来信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还是告诉他,要他回去。老师说,在这种地方就要自己选择,看意义何在,处处告诉我们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所以他一直没有回去,到后来老师写了一封信给姊姊,感谢姊姊一直写信来关怀,实际上他心里也一样关心家人,不过他很清楚,如果回去其实并没什么用,最多大家见了面伤心地哭一哭,哭完了也没什么道理。老师说,假定我这个身体是非常珍贵的,让家人看了能够生起清净的信心,能够马上净化身心,那么他会回去让家人看一看,可是他觉得并没有啊,就像世间一样,都是情缠,毫无意思。因此老师写信告诉他的姊姊∶「如果你们真的想我,最好的好处是希望你们多修皈依,多念嗡嘛呢贝咪吽,不要跟人家吵,应该做好事,然后去净化自己的内心……」,他还讲了一卷音带寄回去,建议家人,听完一次,过一段时间再听一次,要常常不断的去温习这件事情。他家人接到信以后,看了很高兴,又写信来,说看了老师的信真高兴,认为老师的话一点都没错,不过,还是希望老师回家一下,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理论了解是一回事,实际又是一回事。
  所以眼前我们真正重要的,就是处处地方从实践上不要去伤害别人,不要使别人伤心,而且从深远的地方慢慢看,譬如刚才提到老师教学的例子,我们不要使别人伤心,那么教育怎么办呢?就有几种分别了,眼前对他好,将来对他好,要做!眼前对他不好,将来好,也要做!眼前对他好,将来对他不好,一定不要做!当然眼前对他不好,将来对他也不好,是绝对不可以做!我们经过这样不断不断的提升,不断的努力,乃至于努力把一切众生都看成父母,即使是只有一个众生在地狱,我们也要到地狱里去受苦,我也愿意这样去做,要发这样的心,才是菩萨的发心。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最主要的原因,无非是代人家想到这个苦难。这里还没有正讲地狱之前老师也特别说明,发了这种心以后,当我们在行菩萨道的过程当中,会遇见一件特别的情况,譬如你是做个官或警察,遇见小偷或强盗时你怎么办?前面说我们不要伤害别人,不要使人伤心啊?世间的做法是要尽自己的责任,我们不懂佛法就算了,懂得了佛法以后,我们处理这种事情并不是从小偷、强盗单独一边去看,我们应该从广泛的地方去看,因为如果让小偷、强盗存在的话,很多人都会受害;不但如此,那个小偷、强盗,偷别人、抢别人,他现在也受害,因此有这种愿力的菩萨,他会觉得一方面我要保护那些被偷的人,一方面包括那个小偷、强盗,我今天伤了他,我会下地狱,可是宁愿我下地狱,我也要把他除掉。以这样的心情去做,不是会到地狱里受苦吗?这个时候重要的就是靠我们修自他换,以及知母报恩的力量大小,如果力量很大,是不会真正到地狱里去,也不会受那个苦,为什么呢?当然一般说起来,只有登地的菩萨能够到地狱里,而自己不会受苦,但是我们去做的时候心里面多少还是有一点杂染,就算是我们发了菩提心,照理论我们也可以讲这个小偷强盗会伤害别人,我们要保护被伤害的人,乃至于让这小偷强盗免下地狱,可是实际上在没有证空性之前,我们还是会有杂染,这个心也的确可以使我们堕落,这种情况之下,堕落了怎么办?我们会到地狱去,可是不会受大苦,乃至于感觉的不是苦,譬如在油锅炸、灌洋铜、在铁板上烧等等,到时候我们感觉的不是在铁板上烧,而是犹如在花园地上铺的一层花;洋铜浇到我们身上,那时候会感觉也如天花或香水浇到身上,当愿力强盛的时候就会产生这样的一个效应,不会受很大的痛苦。总之一句话,真正最主要的原因总是始终离不开基本的原则—你现在做这件事情发的是什么心,如果是以我执去做,便会有问题,如果了解了业的特征,能够转化成爱他执,利益旁人,那时候为了深远的利益就是智能,于是即便你造了业,堕落地狱了,也不会受苦,不但不会受苦,而且还可以利益很多地狱众生。
  偈一百
  彼等狱卒即对我,
  速疾生起上师想,
  兵刃化成花雨降,
  愿得无害清凉乐。
  如前所言,登地菩萨,细微之损恼他人的心都尽除,一切都是利人之心,所以不会再堕落;至于地前菩萨则虽然是一切为了利人,但是烦恼还有,还会造杂染业,还是会堕落,但是即使堕落地狱了,也不会感受痛苦,原因是因为所造之业都是为了利人。
  在这种情况之下,地前菩萨尽管堕落地狱当中,地狱的狱卒让他在烧热的铁板上打滚,但是他的感觉就像在花园里的绿草地上打滚一样。乃至于用洋铜、热铁浇灌在他身上,这类菩萨也不会感觉痛苦,就好像天女的花雨散落在身上一样。为什么会这样?最主要的是靠着强大的心力,菩萨的发心都是以这样强大的力量,不断不断的努力修习。经过前面的修持,他的心力很强,就会产生这个效果。大乘庄严经论上说过,菩萨的心希望救一切众生,乃至即使为了一个众生而入地狱也愿意,而且因他一直祈求绝不退失这个菩提心,因为有了这种心力,所以即使真的掉到地狱里,他也不会受苦。反而因为掉到地狱去,狱卒怎样处罚他,他也不会受苦,使得狱卒觉得很惊讶,不但惊讶,而且还对他恭敬。而且地狱里的众生,也会藉此机会生起善根来,他们会感受到,原来这都是自己造的业所感得的----尽管同样掉到地狱,菩萨因为造了善业所以不会受苦,反过来,地狱里的众生因为造了恶业,所以受苦。而菩萨这样的境况,会使得地狱众生都受用,连狱卒手上的兵器都变成供养菩萨的供养品。所以我们平常不但要祈求,还要不断的发愿,那就是下面要讲的偈。
  偈一百零一
  苦众亦获总持通,
  得人天身复发心,
  愿以法摄作报恩,
  愿彼依我为上师。
  我们不断的祈求,不断的发愿要利益别人,包括地狱的众生,使得地狱的众生了解原来一切都是业所感得,让他们觉醒自己造了恶业,并让他们生起信心,他们生起了信心启发了善根,就可以让他们净除恶业,乃至于有一些地狱的众生看见了,也会发菩提心。当我们了解这个道理,再想到所有一切众生对我们有很大的恩,就应该以佛法来利益他们。于是我们就跟他们讲述佛法,引导他们去修持佛法,使得那些地狱的众生也像我们一样,虽然身在地狱但都不感苦,而且能够透脱出来。我们变成他们的上师,变成他们的师长,然后把他们救出来,使他们超生到人天当中去,然后不断教导他们,使他们的智能、福德增长,最后成就无上菩提。
  偈一百零二
  彼时一切上界众,
  如吾力修无我义,
  轮回涅槃无分别,
  愿修平等性三昧。
  这些菩萨就这样不断的,很精勤的修习空正见的智能,勤修菩提心,想要让一切众生,乃至于地狱的众生,都能够生到善趣人天当中。由修习空正见的智能,以及修习方便道的菩提心,经过这样不断的祈求、修习以后,乃至于能够渐渐的体验,最后证得轮回涅槃不二的三摩地。当我们真正不断的修习,力量不断的增长,那时候我们了解真正一切法的真相是没有自性,不是像我们平常那样错误的认识,平常我们总把事物看成是实在的、真实存在的。经过这样,我们了解了没有自性,没有「我」,就可以根据这个来帮助自己,而且使一切众生也这样去修习。
  偈一百零三
  如是趣行灭寻思,
  习彼无我无别智,
  色身因果何不得?
  当我们在证得轮回涅槃不二的三摩地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增长,就可以净除一切烦恼以及痛苦的根源。烦恼与痛苦的根源是自性执,也就是我执,我执去除的时候,就真正能够体会到眼前的一切都是互相依止,互相观待而存在的。平常一般人在面对所有境界的时候,对于眼前的东西,因为不了解是因缘相待的存在,便会很执着、很在意。好的、干净的,不好的、不干净的,我们都会很执着这些。现在如果我们透过缘起道理正式进一步去看,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干净的?什么是不干净的?这些都是我们的分别心所安立的,是我们内心当中错误的执着所产生的。同样的,冷、热也都是相互依止的。透过这样的认识、思惟、修习、观察以后,愈来愈清楚所谓生死轮回是平等的,好、丑;干净、不干净;冷、热,都是我们内心分别安立的,于是内心这种分别心力量,就可以渐渐的减弱,乃至于到最后完全消除。这一点平常也可以这样去观察我们的内心,我们内心一切时处、任何状态都是自然而然、任运的、毫无理由的对一切境界生起种种的顾虑、在意,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就是我们并不了解一切法都是缘起的存在,而执着实在的自性,总觉得这些东西是实实在在的。
  现在透过这样的思惟观察,我们不断的修持缘起性空的正见,修学菩提心。如果我们能够对于方便的菩提心、智能的空正见,两者双运,最后就可以证得无上菩提的果位,然后圆满证得佛的色身和法身。证得法身主要的因,就是对空正见的认识,真实的智能究竟圆满,证得法身。而究竟证得的色身,是靠「为利有情愿成佛」的方便菩提心。佛的法身不离开报、化二身,也是不一不异的果位。所以,了解一切法是缘起,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智能,就是法身的随顺因;菩提心是报身的随顺因,两者双运,就是法、报二身不一不异的真实佛身的因。
  偈一百零四
  喂!总此一切皆缘起,
  缘起观待非自成,
  现此现彼虚幻术,
  犹如旋火现火轮,
  犹如芭蕉命无实,
  犹如泡沫寿无义,
  犹如雾气入寻灭,
  犹如阳焰远观美,
  犹如镜像似真实,
  犹如云烟似端住,
  敌主阎魔亦如斯。
  所有的一切法都是缘起而存在,并不是真实的存在。世间事物绝没有任何一个不是互相观待、互相依止的存在,不须要互相依止的存在是不可能有的,也不能安立的。譬如在这里大家上课,有讲的人就有听的人;有学的人就有教的人;一切的一切都是这样相待安立,但是我们内心并不认识这一点,总是感觉「有」一样东西,而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我们应该认识这点。
  世间的一切就是这样,但是也不能说它没有,明明我们眼前在这个地方这个事实,所以我们称它为「梦幻泡影」。凡是梦幻泡影的这一切法,都是这样相互安立起来的。我们懂得了这一点,就要充份的利用我们现在这种状态,而不要被它迷住。譬如黑暗当中有一个火把,当你转得很快的时候,你感觉上好像是有火轮存在,称「旋火轮」,实际上它的存在是这样相续的存在。凡是这种东西我们都应该充分的利用它,了解它,千万不要执着在实有上面,其实我们并不是有意执实,而是由于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才有这种错误的认识,所以我们现在从这地方契入。
  同样的道理,偈文又举出许多例子。譬如芭蕉树,看起来很粗壮,满有力的,实际上是剥开来一层、一层去看的,它里边是空心的。这道理我们可以用在我们自己身上,比如我们对自己的生命、对自己这个「我」会很执着,但是我们认真去找,「我」到底在哪里?每一个人都感觉有个「我」在,而「我」到底在哪里,你很难说,「我」到底在哪一部分?是在脑子里面?还是在心里面?如果真正认真一部分一部分去找的话,我们找不到;如果说没有「我」,可是明明有个生命在这里,它会出生,它会死亡,这又是什么呢?实际上生命是地、水、火、风这四大,还有我们的心识,加上我们的业力等因缘条件安立而成。如果从这个四大分开去找的话,怎么找也找不到的。所以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这道理以后,平常的时候就不断的去思惟、去观察。前面说的芭蕉是因缘和合,「梦幻泡影」也是如此。水泡看起来很大、很漂亮,可是我们不晓得它什么时候会消失,外面一点点很轻微的因缘都会使它消失。所以像我们平常总觉得「我」好像很实在,寿命很长,了解了这点,我们应该以这种概念去看才能够充份利用我们的生命,而不会执着浪费它,乃至于造种种的恶业。
  接着又举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一切法的存在,特别是我们的生命一样,都是由于我们的执着,根本都是在这个「我」上面。例如雾,远远看雾很浓、很大,可是进到雾里却又找不到,像阳焰,天气很热的时候,老远看地面上有一层好像在动,动得很快,可是靠近去看,又看不见。很多动物在热的地方很渴,远看好像水,跑近去看却找不到。或者海市蜃楼,看起来好像很真实、很远,可是靠近一看却没有。乃至于我们吃的东西很好吃,到底什么是好吃?我们的直接感觉有这样的东西很好吃,如果进一步很认真的深细观察,到底哪一点好吃?同样的看花很好看,到底是哪一部分好看?这些例子是要我们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思惟、观察,这个思惟观察很重要,使我们脑筋不断的去训练。
  经过这样的训练以后,自然而然我们面对所有事情就会有深一层的认识。然而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总把事物看成真实的存在,但是我们进一层看的话,就又找不到,可是我们说它没有,却明明有这个东西在,透过这样不断地去观察,我们就肯定一件事情∶所有的事物都是因果缘起、相互依止的存在,我们不能说它「没有」,它是缘起的有,它并不是真实的存在。
  又比方镜中的像,我们照镜子看到镜子里边有一个「我」存在,然后真正去找,又找不到镜子里实在的「我」,可是我们却明明感觉到,这就是一种错觉。同样的,世间的恩爱情仇--我们觉得这个人很亲,这人跟我有仇,或这个人跟我好,那个人跟我不好。一般普通人如果这个人对我好,我是一种心态,对我不好,我又是一种心态,我们会牢牢的被这种心理所牵使。在这里我们要进一步去思惟、观察,什么是情?是因为他帮我忙!什么是仇?是因为他伤害我!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有时候很要好的朋友,说不定有一天会反目成仇,乃至于很亲近的人如兄弟姊妹,一样的也会互相伤害,所以这些都是缘起的存在。当我们了解了这一点,自然而然对这些事情就不会那么执着,而且实际上这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我们真正要认识的是这个。所以什么是我们的仇人?不是别的,就是由于我们无明所使,不认识,以为有这个实质的「我」,换句话说,这个「我执」才是真正我们最主要的大冤家。
  似存有然未曾有,
  似真实然不曾真,
  似显现然离增损,
  则彼业轮如何有?
  我们真正最大的仇人像前面所说的一样,是我执、我爱执。当我们不去观察、分析的时候,感觉「我」是实实在在的,这是我们无始以来一直感觉的,是任运而起的,自然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分析,会发现「我」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以前没有存在,现在没有存在,以后也不会存在。但是也不能说它没有,而是我们前面说的缘起存在。
  还有,我们由我爱执引伸出各式各样的烦恼,心里老被这些烦恼一天到晚缠死在这上头,实际上我们仔细去观察,我们执着的对象就是「我」,这是我们内心因为错误的认识所执着的对象。现在,我们从客观的境上去找,「我」到底是什么?手是「我」吗?脚是「我」吗?头是「我」吗?都不是,这都是缘起的,所以偈文举一些实际上的例子,我们不妨这样想∶这个头发是不是「我」?如果是,那么头发剪掉,「我」不就死掉了吗?可是事实并没有。手指是不是「我」?手指断掉了,还是不是「我」?佛经里很多地方都告诉我们这个特点。业果缘起互相依存的法则,叫做「不一不异」,如果你真的肯根据这样的理路思辨,渐渐地会对它有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所执着的这个「我」,在真实状态当中是不存在的,那么,它是什么呢?它是缘起的存在。就像前面说的梦幻泡影,水泡有没有?明明是有!但是它真实不真实?不真实!前面说的芭蕉也是一样。现在我们这一群人聚集在这里上这一堂课,这机会也是缘起,并不是真实的存在。我们应该从这个地方去认识它,这才是佛法所称的「假有」,乃至直截了当的说这是假的,绝对不像我们内心上所感受到的真实存在。
  我们再谈进一步的问题。我造了很多种业,那么这个业是真是假呢?同样的道理,从造了这个业的因,感得那个果来说,它是缘起的存在,这缘起的存在是「有」,但是我们内心所执着的那个东西,是错的是「没有」,所以凡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缘起相待而存在的,我们称它为「假有」,不能说没有啊!世间人一讲「空」,总说成什么都没有,可是明明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感觉也明明白白,怎么说没有呢?但是说有,又把它看成是绝对真实的力量,这也不是。我们要了解所有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我们都应该透过这样认识--缘起的存在,这存在我们也给它一个特别的名字,叫离于断常两边--中道。佛经说「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都是这个样子的。业果、轮回,乃至于我执、我爱执的利器之轮,也都是以这样的一个法则存在。我们可以透过这样的法则去观察万世万物。
  此虽如前自性无,
  却似水中映月轮,
  业果虽为繁虚现,
  唯但显现行取舍。
  我们讲的修行、利器之轮、业果是怎么存在的?同样的道理,它们并不是实质上的有自性的存在,只是相互观待、相互依止的存在,因此凡是相互依止的存在都有它的作用,但是却不是有它的真实相。譬如我们看水里的月亮,看到是亮亮的一个东西,可是到底在哪里?在水里捞也捞不到,既不在水里边,也不在水底里,也不在水面上。而且如果杯子装水,一样可以看见月亮,本来月亮可以出现在很深的水,怎么会也在又浅又小的杯子中?缘起相互依赖的一切法,本来就是这样的,是不常不断,不一不异的,是中道思想的真实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这里面有一个特点,像我们人出现在镜子里,像月亮在水里现出来,都有一种能力,就是自然而然能够呈现它自己这样一个面貌的能力。这个法的特征叫「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个能力再加上镜子、水等这些东西,因缘和合的时候,就会现出这样的样子,也就是说∶世间所有的一切法,因缘和合的时候,就会有这种作用存在,这种作用都是缘起的,幻化的。但是,由于我们内心不了解这个事实,就产生虚妄的分别,然后就执着这个东西。因为我们执着这个东西,我们就会造种种的业,结果造了以后,就会有缘起法则的存在。
  我们现在了解这个道理以后,就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了解业果存在的原则,不会像之前产生实质上的执着。在没有认识佛法之前,我们会很执着,执着这是好,那是坏的;执着这人对我有好处,这个人跟我有冤。现在我们了解缘起存在以后,便要根据缘起法则来做,什么是缘起法则之下该做与不该做的?这就是整个佛法要告诉我们的,千万不要听过就算了。如果我们感觉眼前的事物是不好的,便要想原因在哪里,然后把握住它随顺的因。
  偈一百零五
  梦境所现山火烧,
  自性虽无却畏灼;
  虽彼狱界自性无,
  却畏烧煮而应断。
  了解缘起法则的内涵以后,我们的态度就会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随顺着自己的习气,会很执着,现在知道它的根本都是因为有「我」。由于「我」就有「我爱」,由于「我爱」,烦恼就紧跟着来,然后被这个东西所骗。我们了解缘起法则的存在以后,取舍的根本态度就不一样了,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执着。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做了一个恶梦,梦到火烧,或是世界烧起来,或者我们在房子里而房子烧起来了,当我们梦见火在烧,心里很紧张,感到浑身烫,冒出一身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痛苦,身上也热得很难受,可是当我们醒过来,感觉怎么样呢?身体既没有火,房子也没有在烧,可是心里确实还牢牢的执着这些东西,还感觉到东西的存在。梦里是如此,进一步来说,地狱里的状态也是如此。我们造了地狱的业就会掉下去,可是菩萨为了利人,也会掉到地狱,同样是地狱,可是菩萨就不会受苦,所以都是自己的业力。当业力在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实在的存在,一旦业消失了,地狱也就没有了。既然我们了解这个特点,便知道真正重要的取舍,就在这个「业」上。譬如某人对我好,某人对我不好,我们就会很执着这件事情。假定我们真正了解了业果,他对我好不好有什么关系?对我好不好,是以前造的业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现在我造的善业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即使是地狱里的业,也是如此,在业还存在的时候,果就会现,一旦业转化了,果也自然就消失掉了。我们应该从这个方面去认识它。所以我们了解这个缘起的道理,就知道什么应取应舍,就不会像以前一样,很执着实在的东西。眼前的执着都是由于我们无明,不认识事实真象所产生的。
  这里老师特别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俱舍论》曾经讲,从地下深入二千由旬便是地狱。一由旬有的书说是二十里,有的说四十里,或六十里,我们取中间的四十里,二千由旬便成八万里,如果真的是八万里,地球会不会穿过去啊?地球的直径是一万三千公里,相当于六万里路。所以八万里路应该会穿过地球。因此有人讲佛经怎么这样讲?这不是有问题吗?实际上我们要了解这个特点。有很多人不在理论上深入的认识,然后很执着事相,因为执着这个事相,所以本来是并不太重要的事情,但对他心里却有个安住处了。若是有智能的人,他就会从佛菩萨所要告诉我们的理论了解这个特点。譬如刚才讲「我」,「我」是什么?是我执所缘。我执所缘有一个很实在的「我」,有了这个「我」以后就有我所爱的,于是种种问题就产生。只要眼前仔细去观察,可以观察分析得出来-我们所执着的这个「我」,不是实在的存在。但是有很多人根器钝,偏要执着地狱在哪里、地球多大,所以在这里我们要了解这一点。
  了解了「缘起有」以后,我们以什么语言文字来表达没什么关系,最重要的是了解把握住这个特点以后,我们怎样以这样的心态,断除我们眼前所感受到的一切痛苦、烦恼。
  热病昏迷暗实无,
  如堕深渊心慞惶;
  无明之聚自性无,
  却须三慧以除迷。
  有的人中暑的时候感觉眼一片漆黑,很干、很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7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时候他会有种种错觉,即使你给他喝很热的水,他也感觉凉;就像一个人发高烧的时候,虽然身体别人摸起来很热,可是自己会觉得很冷,那时候他眼前一切都颠倒,这种感觉实际上存在,绝不是没有,而有这种感觉都是缘起的存在,如果对这点不认识,我们就叫「无明」。因为不了解这样的缘起真实的状态,于是我们就产生这样的错觉。现在整个佛法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就是要透过闻、思、修的智能,一层一层认识这个缘起性空的智能,这种智能才是破无明的正对治。透过这样的认识,我们自然而然把问题都能够解决。譬如下一偈,我们来谈感觉的问题。
  乐师弹奏琵琶时,
  察之此音自性无,
  安之缘聚乐音现,
  众生心苦竟消舒。
  譬如弹琴,要有一个琴,要有一个人弹,弹的人要有高度的技术,然后就会弹出很美妙的音乐。我们听了会被这音乐所影响,可是这音乐从哪里来?从琴里出来的吗?不是!从这个人身上出来的吗?不是!它是种种缘起法则的存在,这个缘起会影响我们。例如我们听了一曲非常优雅的音乐,心情感觉到很平静、很愉快;反过来一曲不好听的音乐也可以使我们心情产生另外一种状态。所以缘起的「有」会使我们产生这样的感受,但是它并不是真实的存在。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再去观察我们现在造的一切业果,例如用最好的乐器叫我去演奏,我根本弹不出什么名堂,因为我没有所需的技巧,所以这些都是业,凡是这一切都是因果缘起的存在。
  业与因果若观择,
  虽彼一异自性无,
  诸法似现作生灭,
  苦乐似有种种受,
  唯但显现行取舍。
  业果的存在,真正重要的是因果缘起的法则存在。它的特点是「不一不异」。因跟果,你说它是「一」吗?不对!说它是「异」吗?也不是!因跟果是同一个体吗?不是!是分开来的吗?又不是!但是又不能离开因果缘起的法则。于是我们使用不同的角度去形容它。在这个情况之下,因果缘起的法则,我们自己感受的苦乐,也无非是这样的一个因果缘起-造了这个业,感了这个果的因果缘起。前面说过,我们了解了以后,就知道用什么方式去取、去舍,而不是像我们现在很执着的以这种无明的错误感觉去执着某件事情,如刚才说如理的取舍,也就是透过闻、思、修,最后真正能够体会到性空的智能。透过这样,自然而然我们会对它有一个最正确地认识。
  因此,由于无明的错觉,所以不了解世间一切法是缘起之相,像幻化一样的,不能说它是有,不能说它是没有。业果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会承受很多生死轮回的痛苦。如果现在我们有这个智能了解空正见,一切法的缘起空,以这个智能去观察的话,都不存在了,同样的所有苦乐问题就解决了。
  偈一百零六
  若以水滴注满瓶,
  实非初滴所盈瓶,
  亦非末等任滴成,
  乃彼缘聚故盈瓶。
  因缘的缘起是怎么一回事?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譬如水装在一个杯子里,是一滴一滴的水积累而成的。一滴一滴的水滴到最后一滴,装得满满一杯,现在我们观察∶这是第一滴水装满杯子吗?不是!那是第二滴水吗?不是!乃至第三滴或最后一滴水吗?也不是!若以常人来想的话,当然是最后一滴。但是如果是最后一滴水将杯子装满的,那么前面的一滴可以不要,只放最后一滴进去,这样行吗?也不行。所以不是任何一滴水装满这个杯子。反过来说,既然不是第一滴水装满杯子,那么第一滴水不要了,第二滴水也不要了,可是离开了那一滴一滴的水,却也无法装满杯子,而我们又清清楚楚看见那一滴滴水加进去,装满了这个杯子。到底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说明∶是在因缘和合下,一滴一滴的水倒进杯子,最后装满了杯子。同样的,当我想喝掉那杯水,当然顺着次第,一口一口地喝,几口喝完,但我们不能说是我第一口喝完,或第二口喝完,乃至最后一口喝完它,反过来,也不能说离开第一口或第二口,就能够把水喝掉,所以这在在都说明了缘起法。
  又譬如几个人吃掉一锅子饭,不能说第一个人吃完一锅子的饭,也不能说第二个人吃完,也不能说最后一个人吃完一锅饭,但是如果离开了第一个人、第二个人,也就没有人吃完这锅饭;如果说是最后一个人把饭吃掉了也不对,而是我们几个人一起吃的。事实便是这样!这些事情都说明缘起之法,法尔如是。你真正要一部分一部分找,到底是哪一个?哪一个都不是!但是就是因为所有的这些东西,这些因缘凑合起来,就会使得空杯子变成满满一杯水,或者使一杯水变成没有水。所以我们纵横交叉去看这个缘起,都是如此,都是同样的道理啊!
  任谁蒙受苦乐果,
  非由最初刹那因,
  亦非末等刹那成,
  缘聚即便成苦乐。
  以这个缘起的相,来看平常我所受的苦,也是这个样子。我感觉到苦,是第一刹那使我受苦的?还是第二刹那使我受苦?乃至最后那一刹那使我受苦?当然刹那的时段可以改成分、秒,或是以小、大,增加、减少来观察。痛苦也是如此,不论心的不愉快、忧愁,也是如此。我们不妨实质上去观察,当我们受伤了,或生病了,或感觉身体有点不大对劲,这好像是渐渐发生的。譬如伤风或感冒,有迹象可循,再向前推是不小心着了凉,而着凉也不是一下子发生的,所以任何一件事都是渐次形成的,那渐次就是因缘集合的必然性。当病减轻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不管身上所受的苦,或心里面所受的痛,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的。
  偈一百零七
  噫!唯不观择则喜受,
  虽此显现无实义,
  然却似有而现起,
  此法甚深劣难见。
  今若等持修三昧,
  彼唯显现云何有?
  有云何有无怎有?
  有无所宗何处有?
  因缘和合的法很有意思,如果我们不经过思惟、观察,好像事情本来就是如此;可是当我们很认真地去观察,会发现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才能产生的,离开了因缘就不可能。而因为因缘是相互的依存,所以我们说「不即不离」、「不一不异」。如果仔细去观察,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事实。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我们应该注意,就是这并不是嘴巴讲讲就听懂了,而是要不断拿现实所面对的事情去思惟、观察,不管是看得见的,或身心所对的任何东西,我们不断不断去观察,自然而然会发现一切法没有一个例外,都不是实质的存在,而是藉这样的因缘和合存在。因为是因缘和合存在,所以我们称为无自性。不论是茶或是饭,当我们吃饭,饮水,或者喝茶的时候,我们看不见煮饭或者泡茶那件事情,因为我们只是看到眼前的。同样的,譬如一棵树,当它还是种子的时候,理论上、理智上我们晓得∶它是一粒种子。可是我们眼睛看见这棵树长出来的时候,种子我们就看不见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最主要的就是我们眼前认识的东西,都是透过五根先认识的∶眼去看、耳去听、鼻去闻、舌去尝、身去触。五根的根识所对的境界当中,我们不会真正缘得到或看得见这个缘起背后重重无尽的因缘,这些我们看不见,必须透过内心如理的去思惟,才有能力看清楚。
  了解这一点,眼前我们所有一切的苦乐问题,也是因缘而成的,当因缘和合就有苦也有乐;因缘不具足的时候,没有苦,也没有乐。但是实际上我们仔细去分析、观察,这些东西,都是虚幻的,都不是实质上的存在,如梦幻如泡影,如雾如阳焰。如果不去认真思辨,我们直觉上感觉它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实际上,这也就是我们无始以来无明的错觉。因此我们以这种感觉,就会真实的感到这是苦,这是乐;这是好,这是坏;这是常,这是断,而且也会很在意这些东西。我们常常为一点小事情在意一整天,所有的问题都困死在这里头。实际上这些都是什么?是缘起!缘起是什么?是如幻如化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很广泛地去看世间贵贱、贫富、寿夭、美丑,或最尊贵的国王、总统,最贫穷卑微的乞丐,或大人、小孩,不管是什么,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以这样的因缘互相对待而现起的。譬如现在这里有讲述的人,有听法的人;或者老师跟弟子;家庭当中父母与子女;无非都是从因缘和合的对待而出现的。
  如果我们这样不断地深入思惟观察,了解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的时候,就是智能。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智能就会愈来愈增长,愈来愈明利。当我们智能不断地渐次增长,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利,我们了解所有的一切法都是互相对待,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所以我们透过前面所谓的闻、思,然后不断地深入去观照。当我们这样去观照而进入定的时候,去仔细看一切法,自然而然渐渐能够把我们执着的、以为实在的一切法都消失掉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不能说这种法有,你也不能说没有。如果说有,我们叫做「常」,就是常执;如果说没有,便是断执,那么它的缘起是什么?法尔如是,就是所谓的不常不断。我们如果经过这样不断地去观察、思惟,对缘起法真正的特性慢慢的就确定了。
  偈一百零八
  法及法性非实具,
  尽离取舍与边戏,
  本始智心非造作,
  任运安住成上士。
  由行世俗菩提心,
  并行胜义菩提心,
  二种资粮无碍竟,
  愿满自他二利行!
  在定当中我们很难说有或没有,乃至于我们去观察我们的心,很难说有这个境界,以及有能对这个境界的心。因为心境是互相对立的,譬如我看见这东西,这个东西被我看见,由我透过眼识去看见这个东西,「能见」跟「所见」,这两样东西是互相对立的,所以在真正的定当中,很难说这是所对的境,以及对境的心,乃至于这是应取,这是应舍,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因缘和合相待而生。在观法性的定当中,这几种东西都消失掉了,实际上这个消失并不是我观了以后消失,而是它无始以来就没有存在过,只是因为我们无明的错觉才会发生。今天透过智能的观照,还你一个本来的面目──本来就没有,一向就都没有过。
  所以前面一再的说透过这样去观察,最后我们发现它原来就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性存在过,这一切都是缘起空,法尔如是。我们这样不断去观察,渐渐的当我们在定当中,智能便慢慢增长。我们在这样的一个无自性的深定当中,平常所有无明触觉而产生的心,慢慢的就安抚下来。到最后,一切东西,没有能见,也没有所见;没有能取,也没有所取,心在这种状态才能平静下来,而且任运而转。这个时候是什么状态?就是证得了法性、空性的状态,具这种状态的这个人就是证得空性的具量大师。那个时候证得的就是「胜义菩提心」,而观察的时候就是修胜义菩提心。
  在定当中是这样,出定以后呢?还是为了一切众生欲求无上菩提。由于这样的心,所以行种种的六度万行,这是「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积聚的是福德分的资粮;透过定当中我们去积累的就是智能资粮,当福智二资粮究竟圆满的时候,我们就成就佛果。因为平常我们观察、双运这两种资粮,最后成就自他圆满的法、报、化三身。色身的因就是福德资粮;法身的因,就是智能资粮,法身跟色身是分不开的,不一不异的。平常我们讲色身便是指报身跟化身,是用来化度众生的。为什么化度众生要分成两个?因为凡夫,以及地上菩萨,种种不同的众生根据他们各各的因缘,所见的也不太一样。而法身就是自利部分,所以最后能够证得究竟圆满的无上菩提之果,就是圆满自他二利,也就是成就法身跟色身,或者是法报化三身的佛果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06:32 , Processed in 0.138969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