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06|回复: 0

[大德开示] 凡出言2018033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31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凡出言,信为先』。所以我们要言而有信,对自己讲出来的话绝对要放在心上去实践、去履行。在春秋时代有一个人叫季札,吴国的季札,有一次君王派他出使到鲁国去,季札在旅途当中经过徐国。我们说春秋时代是非常多的国家,所谓八百诸侯,所以路途过程也经过一些国家,来到了徐国。徐国国君就请他吃饭,宴请他。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徐国国君都没看他的脸,都一直盯着他身上背着那一把宝剑。因为那一把宝剑非常庄严,所以徐国国君掩饰不住他对那一把宝剑的喜爱之情。季札心里就想,他是很欢喜我这一把宝剑,但是以前宝剑是代表什么?身分。所以出使其它国家,这个配剑是必要的礼仪,所以现在不能送给他,要等办完事以后才可以送给他。所以季札心里面就起了这个念头。后来顺利出使鲁国,回来又经过徐国,他就去拜访徐国国君,要把宝剑送给他。

结果不巧,徐国国君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去世,所以季札知道以后,就前往他的坟前给他祭拜。祭拜完了,随手就把宝剑吊在坟旁的树上,就要走了。他的随从就叫住了:主人,你这样做会不会太过?因为你从来就没有亲口答应要把这把剑送给徐国国君,而且纵使你答应他,他也已经死了。季札就对他的下人说:我的心早就已经答应要给他了,怎么可以因为他死了,而违背我的心?所以就讲出了一句很感人的话,「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怎么可以用死来违背我的心、违背我的承诺?所以古代人的信不只在言语上,连一个念头他都不愿违背,不愿违背别人也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所以我们看到古代人,我们要好好向他们学习。

刚好前年我在杨老师家住了半年,有一天早上老师就说:昨天她做梦,梦到到了一个很深的地窖,地窖都是怎么样?一片漆黑。结果走进有很多的书柜,把这个书柜打开,每本书上面都有厚厚一层灰尘。把灰尘拍一拍一看,四书五经。所以杨老师做了这个梦,她就起了一个念头,一定要尽自己这一生弘传文化。所以就是因为有这一念心,她不愿意自己违背了这个心,所以后来有机会到海口去发展,她就带着我一起去。又因为上了山东曲阜,更体会到文化的退丧太严重,所以又在北京创办了大方广文化公益网。所以老师她所守的信用不是白纸黑字,也不是对任何一个人的言语,而是自己的心,自己的承诺。

这些书有很多尘埃,要靠我们每一个子孙用真诚去把它拍干净。不只要拍干净,还要怎么样?把它打开来好好读。再来?好好做。不能只有读,要做。我们回想一下,当初文言文会被废掉,原因在没有人读文言文吗?是不是?不是。反而是读很多文言文的人起头把它废了。所以书读多不见得有用。所以《弟子规》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这些中文硕士、中文博士是拿来长浮华,拿来得他的名闻利养。当他没有力行,他对那些道理解得就是空的、是虚的,所以久而久之,言语跟行为渐行渐远。而当他去教中国文化的时候,受教的人心里是什么感受?说一套做一套,这就不是弘扬文化,而是什么?毁谤文化。

所以确确实实整个文言文会有这样的浩劫,问题不在那些废除文言文的人。那些废除的人只是导火线,真正的原因在哪?真正的原因我们要找出来,不要再把责任往外推。真正的原因在读书人没有言行一致。假如读书人都把《大学》、把《中庸》、把《弟子规》演出来,所有接触他的人会不会把文化毁掉?不可能。甚至于会跟你一起怎么样?起而效法。所以我们看看几千年来,这些奉行圣贤教诲的人都是得到万民的拥戴。像在海口出了一个名臣,明朝的海瑞,我们都听过「海瑞罢官」。我到一个地区去,很习惯去参访当地的一些名人,历史上留名青史的人。因为都有他用他的心写下的历史,都有他用心对国家社会的奉献。我们可以去「见人善,即思齐」,也可以了解到他在这一个地区所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一进到海瑞墓,看到了两行字非常震撼。海瑞说到「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诸位朋友您从他这两段话可以感受到他是什么样的德行?非常地清廉。

所以当我看到海瑞这样的气节,又看到他一生的介绍。看完了很感动。因为海瑞只要到一个地区去当官,所有当地的贪官污吏还有恶霸,他还没有到,这些人都赶快溜之大吉,因为他知道海瑞是刚正不阿。所以只要他到的地方,人民都是普天同庆。所以一个真正把圣贤教诲做出来的人,有没有可能被反对?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海瑞最后在南京任职,后来去世。去世以后,中国人非常强调落叶归根,要把海瑞从南京移回海南。当要灵柩在南京城移动的时候,所有的人民都自己穿著孝服,如丧考妣,就好象失去了父母一样悲伤。所以我们从这里看到,得道者多助。真正力行正道的人一定会赢得民心。所以为什么我们的文化文言文会被废,不要怪别人,怪所有我们读圣贤书的人没有好好把它演出来。所以只要我们现在学一句做一句,相信一定可以扭转世人对于文化的误解,而且会更进一步起而落实,起而学习效法。所以当我们心上已经起了一个要替家庭、要替社会、要替祖宗付出的心,我们就要时时信守我们的承诺。

言语也不能挑对象,守信用一定要童叟无欺。不是做生意才童叟无欺,应该是对待一切人,只要言出都要必行,不然你就要先考虑清楚再答应。所谓「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只要考虑清楚,答应了,就不可以后悔。在汉朝时候有一位太守叫郭伋,刚好他路过他管辖的区域,到了这个地区,很多的小朋友,几十个小朋友围过来跟他问好。小孩子很天真说:太守,你下一次什么时候还到我们这里来?郭伋对孩子也很恭敬,孩子的话他也没有怠慢。他开始算可能几个月之后的某一天我又会到这里来巡视。所以就跟孩子讲了那个日期,结果孩子欢送完他就散了。

结果后来等到下一次他到这地区来巡视,刚好比他讲的那个日子早了一天。所以他的随从很自然地要进去。他就说:不行,我已经跟孩子有约在先,所以今天我们就在郊外的野亭子下住一晚。然后等到约定的那个时间到了,郭伋才进去。结果,果不其然这些孩子也在那里等他。所以汉光武帝对郭伋非常地尊敬,还称赞他「贤良太守信之至」,他的信用已经到了极至,没有缺陷。郭伋最后活到八十六岁,无疾而终。所以我们的信用也要不分年龄,甚至于不分长幼贵贱。对任何一个行业的人我们也都不轻慢,都信守我们的承诺。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假如我们不守信,还要找一些借口,诈是欺骗,妄是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失信,那可能就造成「倘掩饰,增一辜」。到最后人家又了解到你不愿意去承受你的失信,那你的名声可能就会愈来愈差。当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很有可能你确实很想守信,刚好生命当中出现一些状况让你无法实现诺言,这个时候怎么办?世间的事一个字可以解决,「诚」。我们坦诚布公,因为今天他真正了解你的情况,又了解你的诚意,他也会退一步。因为再怎么逼你也怎么样?没有用。可是你假如继续掩盖,他就会愈来愈愤怒,愈来愈不悦,到时候就很难收拾。

所以与别人的信诺绝不可以拖延,愈拖愈难解决。我有一个朋友,是他的亲人揽了很多债务。他也很有责任要去偿还,他自己也很紧张,怕对方态度很不好。后来他的朋友建议他,你就坦坦诚诚跟他们谈:我就是这样,你们现在在做其它,比方说更恶劣的报复,那你们没得好处,我也没得好处。我现在是诚诚恳恳要来还钱,我一个月还你们多少,都跟他们很坦诚地讲出来,后来结果也很顺利。所以世间处事做人的方法,我们不要把它想得太复杂,应该是用诚信去对待。

下一句『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所谓言多必失,话确实不可以滔滔不绝。因为你滔滔不绝,很多话还没有思考清楚就怎么样?可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23:03 , Processed in 0.124473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