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36|回复: 1

净公上人讲传统文化集第三一二卷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9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讲解传统文化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传统文化集第三一二卷







...两品,告诉他:行了,不必再念,我全知道了。这就是广学多闻,他给他讲《法华经》,开悟了。六祖给他讲,他能开悟,给你讲,给我讲,不会开悟,为什么?我们没有三千遍《法华经》的那个底子。所以广学多闻是为度众生的,后得智,就是善巧方便;根本智是禅定,根本智叫无分别智。《般若经》上说的「般若无知」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是后得智,他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明白。龙树菩萨得根本智,看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三个月就看完,全通了。这三个月是后得智,有这个智慧能教化众生,什么样的根机给他说什么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他不知道的。
  海贤老和尚,他一句佛号证得了,净土宗叫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的境界,跟禅宗明心见性是相等的,也是什么都知道。他那个师父也是明心见性的,不是普通人。所以师父当年告诉他,你明白了,不能乱说,不能说,这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这个人的优点,他的长处就是老实、听话、真干,表现在孝亲尊师。你看他每年清明、十月初一,当地的风俗习惯要上坟祭祀祖先,老师过世了,要到老师坟前去祭祀,他年年不缺。中国习俗,清明、中元、冬至,这三个节日纪念祖先。不忘本,人才会孝顺父母,才会尊敬老师。孝敬两个字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根本,孝是根,敬是本,孝敬。以孝敬两个字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没有不成就的,真管用,跟大乘菩萨戒的精神相应。大乘菩萨戒的精神就是孝敬,看一切众生是我的父母、是我的老师,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是:一个善人,一个恶人,再一个自己。善人,他的长处向他学习;恶人,他的缺点,我们反省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他也是老师。对父母孝,对老师是敬,这就起作用,这是菩萨道。
  「众生及法,悉无自性」。我们一个人,人有没有自性?单独我、个别的没有,共同一个,那是真正自性,惠能大师讲的自性。单独讲这个扇子,扇子有没有自性?没自性。这个房屋有没有自性?没有自性。我们每个人个别,没有自性。但是有个真正的自性,那叫本性,中国人叫本性,本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是赞叹,它太好,太圆满,没有任何言语文字能形容,用一个善字来赞叹它,是这个意思。本性本善,这个善就是能大师所说的,它为什么善?能生万法。这个善,整个宇宙是它现的。
  我们能看到宇宙是看到一个角落,很小的一部分,我们迷了,迷失了自性。如果开悟了,你就能见到。法身菩萨能见到全宇宙,一般菩萨只能够见十法界,见不到全宇宙;...(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九十九集)》)


...在看在听,他在学习,所以他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是正面的,没有负面的。《弟子规》是父母做出来给小孩看的,是这样教他的,不是教他念的。父母他自己的父母还在,尽孝道让小孩看到,天天看,看到三岁,看到一千天,他就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恶的他会排斥,他不接近,善的他生欢喜心,他有这个能力。所以中国古谚语有句话说,「三岁看八十」,三岁孩子教好,能够掌握到八十岁不会转变、不会改变,这根扎得好。这个根扎下去是圣人,他达不到圣人,他是贤人。所以圣贤教出来的,佛菩萨也是教出来的,从圣贤的基础向上提升就是佛菩萨。现在这个教育没有了,讲起来人不相信,如何恢复?那就是我们要做给社会大家看,一定要认真。
  现在这个电视很麻烦,网路害人更严重,还有手机,统统不能用,有这个东西,人怎么能不心浮气躁?不可能。这些东西统统摆脱掉,缘都给它断掉。我们见色闻声,外面诱惑力量比五十年前复杂多了。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香港还很纯朴,那时候巴士上还没有广告。现在巴士全是广告,多难看。三十多年前的香港的风气比现在厚道多了,人跟人不骗人,现在的人心完全变了。那个时候就是陌生人也尊重别人,现在完全没有了。这个社会恢复传统文化,我们相信这桩事情要靠祖宗之德,要靠佛菩萨众神来保佑。我们自己努力做好榜样,自己在自己的本分上,我们从事哪个行业,在自己的本分岗位上做最好的榜样。各个行业联合起来,这就是最好的、典型的模范社会。我们肯努力,众神保佑,为什么?这是神的意思,神希望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家和万事兴,社会大家和睦相处,这就是太平盛世。我们对於自己文化了解不够,汤恩比的认识,在这个世纪可能找不到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真搞明白、真搞透彻了。而且他比较全世界各个族群、各个传统文化,他做比较,肯定了中国文化最优秀。印度大乘不错,但是印度大乘没落至少一千年,现在大乘也在中国。中国在现前有名无实,所以一定要努力,慢慢再把它培养起来,再让它兴旺起来。
  这个无自性是个关键,知道无自性,你才肯放下;知道是一体,真诚的爱心才生得起来。所以这是产生基本概念非常重要的教诲,叫空,「故名为空」。这个空不当作无讲,它有,我们现在眼前看的,有,不空。你仔细看的时候,就跟看动画一样,一张一张在动,整个宇宙就是动画。它速度多快?你看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的生灭在我们眼前,包括我们身体本身都是的,丝毫都不能觉察到,假的。这个观念改过来,学传统文化,修大乘佛法,容易,不难。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看破,才真能放下,放下就是。
  我们接著往下看,「乃至因缘,相亦不有,说为无相」。前面从体上看的,它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就是空,真空,真空不空,它有相。相是什么?相是缘生的,所以相也不可得。相也是在同样一个频率,二千一百兆次的高频率之下产生的物质现象。先有精神现象,从精神现象里面产生物质现象,所以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叫无相。现在我们这里讲空、讲无相,量子力学家知道,他们对这桩事情肯定了。「此离...(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九十九集)》)


...们相信这桩事情要靠祖宗之德,要靠佛菩萨众神来保佑。我们自己努力做好榜样,自己在自己的本分上,我们从事哪个行业,在自己的本分岗位上做最好的榜样。各个行业联合起来,这就是最好的、典型的模范社会。我们肯努力,众神保佑,为什么?这是神的意思,神希望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家和万事兴,社会大家和睦相处,这就是太平盛世。我们对於自己文化了解不够,汤恩比的认识,在这个世纪可能找不到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真搞明白、真搞透彻了。而且他比较全世界各个族群、各个传统文化,他做比较,肯定了中国文化最优秀。印度大乘不错,但是印度大乘没落至少一千年,现在大乘也在中国。中国在现前有名无实,所以一定要努力,慢慢再把它培养起来,再让它兴旺起来。
  这个无自性是个关键,知道无自性,你才肯放下;知道是一体,真诚的爱心才生得起来。所以这是产生基本概念非常重要的教诲,叫空,「故名为空」。这个空不当作无讲,它有,我们现在眼前看的,有,不空。你仔细看的时候,就跟看动画一样,一张一张在动,整个宇宙就是动画。它速度多快?你看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的生灭在我们眼前,包括我们身体本身都是的,丝毫都不能觉察到,假的。这个观念改过来,学传统文化,修大乘佛法,容易,不难。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看破,才真能放下,放下就是。
  我们接著往下看,「乃至因缘,相亦不有,说为无相」。前面从体上看的,它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就是空,真空,真空不空,它有相。相是什么?相是缘生的,所以相也不可得。相也是在同样一个频率,二千一百兆次的高频率之下产生的物质现象。先有精神现象,从精神现象里面产生物质现象,所以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叫无相。现在我们这里讲空、讲无相,量子力学家知道,他们对这桩事情肯定了。「此离所取,远离妄想能取之心,故曰无愿。」能取的心是念头,有没有?妄想,不是真的,也是假的。妄想能生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是假的,能生物质现象那个想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什么是真的?真的是不生不灭。念头有生灭,我们所有物质现象有生灭,有生有灭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就不应该放在心上。不生不灭的是真的,不生不灭就是自性、本性、法性,这是真的,这个东西是共同的。所以全宇宙真的就像一个梦境,这场梦,梦里面像万花筒一样,什么都有,起来之后都没有了,醒过来全没有了。《金刚经》的比喻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闪电),应作如是观」。它不存在,像闪电一...(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九十九集)》)


...这一部,展开,无量无边。我们认识这个宝,这还得了,太幸运了。所以一定要深信不疑,释迦牟尼佛从今往后这个九千年的法运,真正能修成就的就是这部经,就是这个注解,就是这一句佛号。海贤老和尚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我们要相信,不能有丝毫怀疑。所以末后这一句,最后「劝进行者」,前面十句是自己修成,自己成就之后要帮助众生,帮助众生就一句话,劝进行者。劝是劝他相信,为他讲这部经、介绍这个法门。进,更进一步,推动他到极乐世界,把他带进极乐世界,这功德就圆满了。
  三学、六度,三学是戒定慧,因戒得定,戒,持戒的目的在哪里?这个要知道,得清净心、得平等心。清净心是小定,事一心;平等心是理一心,得大定;觉是彻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大乘教里最高的指导原则,跟世间法不一样。
  今天世间法崇尚科学,科学从哪里入门?从怀疑。所以研究科学的对什么都怀疑,从怀疑里面发现问题,然后再从数学的理论推测,有这个可能,再用科学仪器去观察,证实他见到的真相,跟圣贤教育相反。圣贤教育决定不能怀疑,有丝毫的怀疑,那丝毫怀疑就变成障碍。这个障碍在念佛人讲,可能最后往生你去不了,去不了的原因就出在怀疑上,这很可怕。所以大乘跟中国传统文化从信能入,「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中国人讲信德,中国讲的意思深。外国人也讲诚实,不欺骗人,讲信用,人没有信用了,银行不会贷款给你,讲信用。中国人的信是德行,信德,是道德,是从自性生的;外国人信是从阿赖耶变现出来,不一样,根本不相同。大乘,中国文化之可贵。
  最后一门,普贤十愿。「礼敬诸佛」要学,为什么?《无量寿经》第二品,「德遵普贤」,我们就晓得,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成就的,完全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结合成就的。十大愿王展开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浓缩就是十大愿王,不一不异,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世界。一定要修礼敬,平等的礼敬,没有分别的礼敬,对任何人,跟对待阿弥陀佛完全相同。在日常生活当中练,练成了你就入境界了,你往生有把握。
  「称赞如来」,诸佛是从相上说的,如来从性上说的,意思不一样。从相,任何人我都要礼敬,跟对佛一样;称赞那就不一样,是善的称赞,不善的不称赞。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有三位善知识,有礼敬没有称赞。这三个善知识是代表贪瞋痴的,胜热婆罗门代表愚痴,有礼敬没有称赞;甘露火王代表瞋恚,有礼敬没有称赞;伐苏蜜多女代表贪爱,有礼...(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一00集)》)


...贪瞋痴是负面的,善财童子表演给我们看。供养是平等的,你看礼敬是平等的,供养是平等的,只有称赞有差别。为什么?他那些不善你要称赞,人民都学,社会就乱了。不是为他也不是为我,是为整个社会大众考量,不能让他们心行有所偏、有所邪,不正那就错了。
  「忏悔业障」是从自己本身做起,别人的业障不要去放在心上,不要挂在口上,要真正自己忏悔。自己忏悔依照这些方法,在日常生活当中磨炼,把那个最不喜欢的人,变成我们心里欢喜了,最讨厌的人念头都能转过来,恭敬心能够生起来,业障就忏悔了。对人对事对物,对事物认真负责;对人,中国老祖宗所说的五伦五常,不能不知道。五伦五常是做人的根本,伦常没有了,人的样子不是人。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就是菩提心;义者循理,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不违背自然规律,这叫义;人跟人要有礼,有礼人才能和,礼是和为贵,要跟人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懂得这些原理原则;智是理智,不被外面境界迷惑,这是智慧;最后是信,人言为信,人的言语说出来要兑现,不能欺骗人。五常里头有信,仁义礼智信;五伦里头有信,朋友有信。伦常八德,中国人的标准,符合这个标准,这是中国人,炎黄子孙,中国传统文化核心。
  在佛法里面三皈、五戒、十善、沙弥律仪,至少我们要把它落实,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能对得上号。为什么?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念佛人把这个五种,五科,都能融在一句佛号里头,一句佛号里头,圆圆满满具足这五科,佛号里头有戒,佛号里头有定,佛号里头有慧,妙用无穷。
  老和尚表演淋漓尽致,表演得太好了,让我们看到五体投地。你看他的成就,一生,跟他在一起的人,没有不欢喜的,这成功了,他喜欢别人,人人喜欢他。一生没有打过妄语,没有轻慢过任何一个人,这德行,恭敬做到家了。一生没有冤亲债主,无论什么人都欢喜跟他接近,他都满别人的愿望。年岁大,佛要他表法,所以佛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一百一十二岁生活自理,不需要人照顾,这个用意很深,诸位细心去体会,自己的事情从来不麻烦人。而且勤於劳作,他是农业专家,从小就生活在田园,虽然不认识字,对於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真正是行家,经验非常丰富,非常勤快。
  修行念佛在工作里头、在生活里头、在待人接物里头,什么是道场?无时不是道场,无处不是道场,他修行没间断。接触一切人事物,六根对著六尘,在这个里头修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一00集)》)


...行处」,也翻作「等持」,等是平等,持是保持。诸佛菩萨六根在六尘境界上,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
  我们的大毛病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分别、执著,坚固的执著,错了。为什么放不下?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金刚经》上讲得最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是真正明白、真正觉悟了,梦幻泡影怎么执著?睡觉的时候有梦,醒来的时候梦的痕迹都找不到,自然放下,若无其事。这是佛法的修行,行是行为,修是修正,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起心动念错误,无明烦恼,要放下;分别,尘沙烦恼,要放下;执著,见思烦恼,更要放下。六道轮回是见思烦恼造成的,十法界是无明烦恼造成的。只要你放下无明,十法界没有了;放下执著,六道没有了。要明白这个大道理,这叫看破。看破之后别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没看破,你习气很重,你不得受用。所以看破之后一定放下,放下表示你真看破,看破放不下那是假的,没有真正看破。这在大乘佛法里头,佛教的名词叫「止观」,观是看破,止就是放下。
  这是一般大乘法里面的翻译,黄念祖老居士引用的,不是他自己说的。下面举《智度论》,《大智度论》上怎么说,「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中国传统文化里头,第一德就是孝,孝养父母,五伦里头父子有亲,父母对子女的亲爱,第一德,一切善法都从这里生的。如何能把孝永远保持,一生都不改变,那就叫三昧。什么三昧?孝亲三昧。你说我没有听说过,今天听说了。对老师要敬,孝是传统文化的根,敬是传统文化的本。像一棵大树,根是在地下,你看不到,能生,长在外面,这个树的干,这个本,我们称本,主干,干再生枝,枝再生条,条再生叶,树叶、花果。根是孝,本是敬,中国传统文化就这两个东西。孝用父母来表法,敬用老师在表法,我们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我们的智慧、慧命得自於老师。
  我们这个小讲堂,我对面悬挂著我老师的照片。我三个老师、一个护法,这四个人少一个我都没有今天,也可能早就离开人间了。方东美先生引导我入佛门,不是他,任何一个人想拉我入佛门几乎不可能。为什么?我有邪见,很深的邪见,认为佛教是宗教,认为佛教是迷信,边都不会碰它。我跟方老师学哲学,不是跟他学佛教的,他给我讲一部哲学概论,特别为我讲的,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当时他提出这个名称我就怀疑,向老师请教,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多神教、是泛神教,多神教、泛神教在宗教里面是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真神,哪有那么多神的?方老师告诉我,你还年轻,你不知道,我们学哲学,他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我没听说过),大乘佛法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些我闻所未闻,真的是这样吗?我留意观察,因为我上课是星期天,每一个星期天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半两个小时,我到方老师家里上课,学生就我一个,我们一个学生、一个老师。所以我就很注意,看老师书房书桌上摆的是什么书,真的看到佛经,而且桌上从来没...(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一0二集)》)


...事情,一个城市做好了,这是个示范城市。所以这个城市是此地十多个各个宗教领导人,去年的时候我回来,他们跟我见面,告诉我,我们大家联手,把这个小城打造成全世界第一个多元文化示范城市。我们想了多少年,二00六年、二00七年、二00八年,我在中国汤池用一个小镇做实验,做成功了,我们在联合国做了详细报告。小镇扩大,一个城市,更理想!没有想到因缘在此地,在这个地方做成功。难得,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可以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照顾、互相关怀、互助合作,造成一个太平盛世。一个小城做成功了,别的就可以照这个模式去做。所以,宗教教育比什么都重要,一般人疏忽了。只有宗教教育能够做得成功,没有宗教教育,这个地方有八十多个族群,你怎么团结?一百多种不同的语言,人不多,十二万人,十几个宗教,所以宗教带头。我们宗教是一家人,我们宗教领导人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什么话都说,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忌讳。真正是同心同德,知道我们这个小城真正做成功了,这是世界上最和谐、最安定、最兴旺的一个城市,可以做为全世界城市的模范,他们得认真来学习,这个世界就和谐,灾难自然就化解。希望宗教团结的成果,是带给世界永续的安定和平。
  中国传统文化会复兴,今年联合国有不少大使告诉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信心。我说信心从哪来的?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了一次讲演,他们是现场听众,听了之后非常欢喜,觉得世界和平有指望。因为必须有个大国带头领导,中国是个大国,论人口是第一大国,有这么好的一个领导人回归传统文化,现在最重要是建立坚定的信心、坚定的愿望。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是文化,不是武力,不是政治,也不是经济贸易、科学技术,都不是,是中国传统伦常道德,是儒释道三家的精华。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也能够配合整个世界潮流,做出最好的贡献。就在自己的本位上,不要超过自己的本分,这个非常重要。超越自己本分,一事无成。出家人干什么?就是讲学,弘法利生,学释迦牟尼佛。不但要教,还要表演,表演是做出榜样来给别人看,叫演教。演是身教,教是言教,我所说的就是我所干的,我所干的就是我所说的,心口是一不是二。
  《智度论》里又说,「诸行和合,皆名为三昧」。所有一切行都能够和睦、都能够合作,这就对了。千万不要独断独行,那就错了。跟净宗和,跟大乘佛法和,跟释迦所传的各个不同的派系和,再扩大,跟所有一切宗教和,所有一切族群和,整个世界是一家,人跟人都像兄弟姐妹一样,大公中正。就怕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就完了。没有私心,人多快乐、自在。有私心就造业,这行为有罪恶感。诸行和合,大公无私,他的行为快乐,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所以和合要紧,念念都要想到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对人那个敬才能做到,敬能做到孝就能做...(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一0二集)》)


...老祖宗的教诲有难度,但是外国人要回到老祖宗教诲更难,我们比他好多了,至少我们能听得进去,善根深厚一点,他能生起信心。不信的人没有关系,看到相信的人做,做个十年、二十年,这相信的人的生活比我们过得快乐、比我们过得幸福,我们就会开始认真反省,然后决定要不要学习,回过头去接受老祖宗的教诲。
  华严,花代表菩萨万行,修行,果代表菩提涅盘,修因证果。为什么用这个表示?下面有问,「何者」,何者就是为什么。「以华有生实之用」,实就是果实,开花之后会结果,有这个作用,「行有感果之能。虽复内外两殊,生感力用相似」,产生感应的力用有相似的部分。下面说,「今即以法托事,故名华也」。用花来做比喻,花能生果,菩萨修行能证无上菩提,能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果。
  严这个字,「严者,行成果满」,严是庄严,比喻果熟了,果成熟了。「契合相应,垢障永消」,垢是染污、烦恼障,障是所知障,两种障碍都断尽了。「证理圆满」,理是自性、是法性,证得究竟圆满的自性。「随用赞德」,用是业用,无量的因缘随顺众生,赞叹众生与德相应的行为,就是他所修行的与性德相应。性德的核心就是孝敬,从孝敬生出无量的善德,一一善德都不离孝敬。学中国传统文化从哪里学?孝顺父母,奉事师长,这真学,我做出好榜样,让天下人都跟我学。你看海贤,出家了,出家还要上坟,还要去祭祀祖先,有没有这个必要?没有必要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做给现在社会大众看的,大家都不要祖先了,都不要父母了。他在清明、中元、冬至一定要上坟,一定要拜老师,老师不在了坟墓在。这是表什么?表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本,孝亲尊师,做出样子来给人看。海贤年岁这么大了,兄弟姐妹都过世了,没有他寿命长,如果兄弟姐妹在,这世俗的事情,兄弟姐妹们应该要上坟祭祖;不在了,不在自己干,念念不忘父母祖宗,这我们不能不知道。给一切人做好榜样,注意,一切人,各种不同的人,应机说法,不是一个法能度一切众生的。一法能度一切众生,只有念佛法门。除念佛法门都不行,可以度一类的众生,某一类的,不能度一切众生。只有这一句佛号,六字洪名,求生净土,这个门能度一切众生,这特别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之外的。所以随用赞德,这叫严。
  下面再说三昧,「理智无二,交彻熔融,彼此俱亡,能所斯绝,故云三昧」。三昧是正定,三昧是正行,理是智之体,智是理之用,体用是一不是二,体里头有用,用里头有体,交彻熔融,像光一样融成一片。戒定慧三学,一...(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一0三集)》)


...本有的统统开发了,你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量寿」是自性第一德,真的无量寿,不是假的。后面「庄严」,庄严就是美好,相好庄严,这个相是自己的身相,是居住环境境界相。为什么?统统是性德流露,里头不掺杂阿赖耶,叫一真法界,叫清净法身。
  我们多幸运,无量劫来你修的是什么样的福报,你今天能够闻到这个法。闻到这个法的时候,要有善根,你决定成就,善根就是真信、真愿、老实念佛,没有一个不往生,往生没有一个不成佛。成什么样的佛?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阿弥陀佛是究竟圆满佛。机缘就在我们面前,不能错过,错过就太可惜了。我到八十五岁完全回头了,我心里向往的是极乐世界,其他的事情,学海贤老和尚,什么都好。事,正面的好,负面的也好,善的好,恶的也好,为什么?都等於零,都不是真的。迷悟在人,计较、分别、执著那是迷得深,统统放下,那是迷得浅。所以我介绍给同学们,把海贤老和尚的光碟当作《无量寿经》来学习,每天看三遍,不能少过三遍。每天不间断,一年,一年就是一千遍,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每天念佛号一万声,把这个看三遍,一年之后,往生极乐世界你就有把握了。海贤老和尚告诉我们的,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能不相信吗?
  传统文化的复兴不容易,佛法振兴也不容易,要什么人来做?要菩萨来做,凡夫做不出来的。菩萨,像海贤那样,那是菩萨,一定专攻一门,三年五载的时候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像什么?全通了,一经通一切经通,任何经论拿到你面前你全通了,一点障碍都没有,这叫彻悟,明心见性。这样的人能出几个,学术界的人他就觉悟了,这是求智慧,不是求知识。知识要靠记忆,广学多闻,但是知识有局限性,有后遗症。今天世界问题,知识不能解决,要智慧,智慧没有局限性,智慧没有后遗症。所以希望大家遵守佛的教诫,你就能开慧。
  不用佛的方法,自己搞一套方法,不可能,你自己可以试试看。还年轻不要紧,花个十年、二十年时间实验,如果实验不成功,赶快回头,老实念佛,就学我这个样子。我是做了三十年实验,知道这个路我走不通,我不能说别人走不通,我承认我自己不行,不是上上根人。我要走一条稳当的路,稳当的路无过於念佛。念佛人纵然造作五逆十恶,这经上讲得很好,临命终时一口气还没有断,这个时候回头忏悔都来得及,我见过。我在美国,跟诸位报告多次,周广大居士,在马里兰州,一九八四年是八五年我碰到的,癌症末期,没有宗教信仰。到临终的时候,家里人求佛、求神仙,希望有奇迹...(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一0五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3 21:01 , Processed in 0.45157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