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31|回复: 0

[大德开示]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一二七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3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七集)  2001/2/1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27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讲「五根」的第四句:

  【寂然调顺。】

  十善业落实在「定根」所起的作用,就是『寂然调顺』。世出世法若没有定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一个坚定的志愿,于是他的心是浮动的,见异思迁,很容易受外界的诱惑而动摇心志,这是世出世间法都不能成就。「定」,简单的讲就是「胸有成竹」,自己内心裡头有主宰。这个主宰不是成见,有些人成见很深,他也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这个跟我们此地讲的完全不一样。为什麽?我们这个定是从信、进、念而生的。前面有信、进、念,所以这个定是「正定」,决定不是邪定;那一种成见很深的人,好像有定力,那个定是邪定,不是正定。唯有正定才能够建大功、立大业,能够利益一切众生,这是我们应当要修学的。

  定,《教乘法数》裡面,这是一般的解释,「摄心正助,相应不散」,这是通途的解释。这个地方的经文给我们说「寂然调顺」。「寂然」是心地清淨,清淨心自自然然就产生调顺的作用。「调」是自受用,「顺」是他受用,普贤菩萨「恆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今天为什麽不能够恆顺众生?我们没有「寂然调」的功夫。「调」,用现代的话来说,是「调和、调整」。调整什麽?总的来说,调整一切分别执着。我们不能随顺众生,就是因为自己有妄想分别执着。能够把这些东西统统都放下,我们的身心调整了,与性德圆满的相应。性德像水一样,它能够随着地形,它没有一个执着,地形弯它就弯着流,地形直就直着流,它决定不固执「我一定要这麽走法」,不会的。能这样调适自己的身心,他就得大自在。跟一切众生相处,顺境很好,逆境也很好,什麽都好,这样才真正能做到恆顺众生,于自己丝毫都没有妨碍,自己的心永远是寂然不动。

  我们跟一切众生往来,自己心动摇了,这就大错误!如何能做到心寂静不动?心裡头就像《坛经》裡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它「无一物」,当然就不动。我们现在心裡是有物,不止一物,拉拉杂杂的无量无边,所以心是动的,不是寂静的。动是妄心,寂是真心。为什麽宗门强调修定?不但是宗门,大、小乘佛法,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也就是说,方法、手段不一样,它的目标都是禅定。我们淨土宗是用执持名号这个方法修禅定,「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如果这个法门与戒定慧不相应,这就肯定不是佛法。所以我们要拣别它是不是佛法,这是很简单的一个方法:它与戒定慧相不相应?相应是佛法、是正法,不相应不是佛法,是邪法。不管哪一个宗派,不管哪一个法门,没有例外的。所以心要寂静,心裡头不能有一物。

  佛如是说,中国古圣先贤亦如是说。古大德讲:「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而无为。」「无为」是寂静、寂然,「无所不为」是调顺,你们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无为是自受用,无所不为是他受用;无为是不变,无所不为是随缘。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愣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无所不为。虽然无所不为,他的心确确实实常住在无为,《愣严》上讲「常住真心」,他用真心他不是用妄心,应化在世间还是用真心没有用妄心,这是佛菩萨再来,佛菩萨应化,我们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学。

  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我们是初学,我们是凡夫,就用通途这个方法,我们这个心要定在正助法中。什麽是「正法」?淨宗法门,我们今天所依据的《无量寿经》、《弥陀经》,这两部经都是主张「持名念佛」。《十六观经》裡面就不一样了,它裡面所讲的有「观想念佛」、有「观像念佛」、有「持名念佛」,它说了很多让我们选择,不像这两部经,它肯定教导我们就是持名念佛。那我就知道,持名念佛是正法,我们这个心要常住在这裡。什麽是「助法」?断恶修善,这是助法。助法非常之多,我们也要抓到它的纲领。印光大师教我们用《了凡四训》、用《感应篇》做为助修,从《了凡四训》裡面醒悟过来,真正相信因果,「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善因决定有善果,恶因决定有恶报,所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我们深明这个大道理,信心就坚定了。顺境,绝不起一念贪爱之心;要知道贪爱是烦恼,烦恼就是障碍,障碍你开悟,障碍你往生。逆境裡面决定不生瞋恚,生瞋恚是造业,是严重的错误;逆境要像诸佛菩萨一样逆来顺受,「我受得很欢喜,甘心情愿」,这样子业障消了。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顺境、逆境都是自己的好增上缘。你有智慧,你能够辨别,你知道怎样运用,佛家所讲的「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们才体会得到。你会,那真的;你不会,日日是恶日,时时是恶时。恶是什麽?造业。好日是什麽?积功累德。

  由此可知,外面境界有没有善恶?没有!好恶完全在自己的心。你以善心看一切法,一切法都善,世间没有一个不是善人;你以恶心去看,诸佛菩萨都是恶人。这才说「境随心转」。我们要用什麽样的心?佛在一切经论裡头勉励我们用「真心」,真心是纯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诸位要晓得,这是纯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是相对的,不是真善。这是真善,裡头没有善恶,恶也是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在这个地方修学,这都是属于性德,一切众生自性裡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佛菩萨证得,我们迷失。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帮助我们,让我们从迷失裡头再把它找回来,如此而已。

  所以,心决定要安住在正助二法当中。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决定不能够失掉,佛家讲「失念」,不可以失念,念兹在兹。我们这一生当中只有一个愿望:求生淨土,亲近弥陀;只有这麽一个愿望,有愿必成。助修,我们这个身体现在还没去,还住在这个世间,每天要跟许多人事物接触,要用什麽样的心态?完全依靠经典的教诲。善导大师讲得好:「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教我们不可做的,我们决定不要去犯。」

  从哪裡做起?从十善业道做起,「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 」,从这裡做起,这十句很容易记得。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常常想到,跟佛的教诲对一对,远离十恶,勤修十善,念念都在十善当中,这是助道。为什麽?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都是修十善业的。我们佛念得再好,如果没有十善业,那个地方去不了。阿弥陀佛欢迎我们去,那个地方大众不能容纳;不是大众不容,是自己没有办法跟他相应。

  由此可知,念佛得修善,不修善不行。我们每天反省检点,就用这个做标准。我从早到晚起心动念,「不杀生」这一条有没有做到?有没有伤害小动物?有没有损伤他人的念头?不但是行为上没有,念头上都没有,念头是念念爱护众生。今年我们特别提出「爱的教育」,念念爱护众生,决定不能有一念伤害众生。别人伤害我,可以。为什麽?他不学佛,他还在迷。我学佛,我已经觉悟了,我不再迷了,纵然别人伤害我,我也不能有丝毫报复的念头。我有这个念头,依旧要搞轮迴,只有轮迴裡面才有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脱离轮迴,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不能够生。

  不要说对人,对一隻蚂蚁、对一隻蚊虫都不可以,牠也是一条命,牠也是一个众生,造作罪业比我们重,投胎投到这些动物。杀一隻蚂蚁跟杀一个人没有两样,在佛法裡面讲,完全相同。对于这些小动物的骚扰,不可以有厌恶心,要知道,牠今天来骚扰我,我们过去也骚扰牠,冤冤相报,理所当然。怎麽改进?用真诚心跟牠沟通,诚就灵了;真诚心跟牠沟通,真诚心是一个妄念都没有,跟牠沟通,我们跟牠说话,牠懂。人真正在行道,小动物都会感动,牠也会护法,牠就不来干扰你了。我们各人有各人生活的空间,我们帮助牠,牠也帮助我们。不但这些小动物,连我们居住附近的花草树木统统都护法,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共存共荣。花草长得特别茂盛,让我们接触到的时候心开意解,看到这些花草好像它都在笑,我们心境多舒畅!

  如果我们不修善,天天在造恶,小动物骚扰的很多。你看那个花草树木,你仔细去看,它都好像有很不高兴的意思,很不耐烦的样子,能看得出来!有同修告诉我,他们到这裡来看到馆长的照片,他说:「馆长照片这麽严肃。」有些人看到:「馆长照片笑眯眯的。」有些人看到馆长照片:「一脸不高兴的样子。」真的,这个道场大家如理如法的修行,馆长那个照片笑眯眯的;如果我们这个道场所做的不如法,她的相貌就像生气的样子。同样的一张照片,你仔细去观察,确实不一样,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细心就能够体会到了。如果你心地清淨,那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所以用清淨、用平等、用真诚来调心,处事待人接物自自然然就能与一切众生调和。调和到极处,「生佛不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本来一体。这个「一体」是什麽?一体是真性。诸位要晓得,佛家讲「真性」、讲「自性」是一个,虚空法界都是这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见性之后,通了,所有一切障碍都没有了,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自己清清楚楚。为什麽?他性跟我性是一个性不是二性,怎麽会不知道?就像我们一个人的身体一样,蚊虫在手上叮一叮,我们全身都知道,在脚上叮一下、爬一下,我们全身也知道。为什麽?一体,不是局部,是全体。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知道明心见性的人,《无量寿经》上讲极乐世界的人,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现在迷了,迷是什麽?迷就是麻木了。麻木不仁,蚊子叮都不知道,麻木了。这一块麻木了,那一块并没有麻木,麻木是暂时的,它会恢复的。所以觉悟就恢复了,迷了就麻木了,就是这麽个道理。

  此地五根裡头,我们讲过信、进、念、定,末后一个是慧。「信、进、念、定、慧」,它有次序,就像五层楼一样,它有次序,它不能颠倒的。所以这个定跟世间人所讲的定不一样,它必须要具足前面的条件。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00:28 , Processed in 0.13110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