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85|回复: 0

[其它]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二三七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8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讲正觉集锦》







...不叫爱?因为怕爱里头,怕人家误会里面有感情,有感情的爱,问题就严重。所以佛不说爱,说慈悲,慈悲就是爱,理性的爱。我们讲理智,而不是感情,理智的爱叫慈悲,这个我们要知道辨别。
  我常常讲,佛教育、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第一个是自爱,你没有自爱,你怎么会爱人,哪有这个道理?什么叫自爱?心地清净、平等、正觉是自爱;慈悲是爱人。你用真心,宇宙本来是和谐的,地球是和谐的,万物是和谐的,一切众生本来是和谐的。没有矛盾、没有对立,哪里来的冲突?你就晓得,对立、矛盾、冲突、误会,全是错用了心。从哪里错起?从不自爱错起。你看真诚没有了,虚伪;清净没有了,染污;平等没有了,不平等,贡高我慢;正觉没有了,迷惑;慈悲没有了,自私自利。跟性德百分之百的相违背,这怎么能没有灾难?
  菩提心一发,我们刚才讲,你到佛国去游览,永久居留身分就拿到,菩提心一发就拿到,初住菩萨,你可以长住在那里,这比喻诸位好懂。这十个字你要是没有,佛国可以去观光游览一下,你在那里没法子住,这一定要懂得。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得很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是只有一向专念,上头还有个发菩提心,拿到签证才能到极乐世界去。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前面给诸位简单的介绍菩提心,菩提心是我们的真心。发菩提心,我们是发了,菩提心有没有得到?没有,没有要认真努力的学习;...(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三一卷)  2006/9/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31》)


...,你懂得礼貌,对人有礼节,这个代表是什么?代表你有基础。你具备,佛门里面讲法器,你具备承传的条件,他真教你;没有这个条件,上课跟大家一起学就好了。虽然一起学,老师所教的方法还是不一样,肯定有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关心你、照顾你,不在表面,可能让你自己都不能够觉察,老师真的关注你,这高明!这个里头有很深的学问,有很深的义理。所以亲仁,亲近善知识才能成就。这些条件成就了,还有余力,就是你还有精力、还有时间,才可以「学文」。这里头亲仁、爱众比什么都重要。
  十住里头第一住叫发心住,以真方便发起十住心。此地要记住,发起还没有入十住,还没有入住,只是发起。发起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正在认真努力的在学习。学习首先你不怕吃亏、不怕上当。有人说我用真心待人,别人用妄心对我,我不是吃了亏吗?我不是上当了吗?别人欺骗我,我不欺骗他,你说是不是上当?尤其现前这个社会,对於我们发菩提心有没有妨害?给诸位说,不但没有妨害,而且成就更快速。这是古人所谓「逆水行舟,乘风破浪,不进则退」,成功了你就入住,不成功你就退下去。问题就是你的道心坚不坚固?你怕不怕?首先要知道,绝对不怕别人骗我,我决定不骗别人。
  我知道别人都是虚情假意对我,我对他一片真诚,为什么?我要提升自己。他不知道,他在迷,他走下坡路,我不能跟他下去。大家都走下坡路,我看得很清楚,我也不能随顺大众,我要走我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三一卷)  2006/9/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31》)


...。我们看到蚊子,我都合掌称蚊子菩萨,蚂蚁菩萨、蟑螂菩萨,我尊重它,它就会尊重你。
  我们在澳洲有个很大的菜园,也有很多果木树,鸟都来吃水果。我们指定一棵树,这棵树是供养你们的,你们到这棵树来,其他树可不能动。听话,真的不动,怎么会不能沟通?我们种了很多蔬菜,我们没有用农药,没有虫。所以,你要有好生之德,你爱它,它也爱你;你讨厌它,它也讨厌你。你要用药物去杀它,它报复得很厉害,会叫你受不了。这都是我们在大经上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毫无顾虑的认真去做,就看到这样殊胜的效果。
  所以要非常认真的发起菩提心,要学习。这十个字五句,它们有密切的关连,一即是五,五即是一。真诚心里面,决定有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清净心里头,决定有真诚、平等、正觉、慈悲,不会少一个,你就懂得怎么个修法。你可以在五句里选一个,一般大多数都选清净,从清净心修起。得到清净,真诚现前,平等、正觉、慈悲也现前。清净是不叫自己的心有染污,什么是染污?烦恼是染污,忧虑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喜怒哀乐是染污,如何能够先是减少,一下断断不了,先要把这些染污淡化。要时时注意到求进步,不要退步,这样就好。
  譬如在饮食里面,这是你每天三餐饭,你要认真的学,学清净心、学平等心。好恶舍掉,心就清净。这个菜很好吃,很喜欢,那个菜不好吃,你的心就不清净,不清净也就不平等。把好恶舍掉,什么都好,学随缘,没有挑剔,我们一般讲没有挑剔,什么都好。你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的生活方式是托钵。托钵,人家给什么样饭菜就接受什么样饭菜,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清净、平等、正觉、真诚、慈悲统统在里面。穿...(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三一卷)  2006/9/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31》)


...得到清净,真诚现前,平等、正觉、慈悲也现前。清净是不叫自己的心有染污,什么是染污?烦恼是染污,忧虑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喜怒哀乐是染污,如何能够先是减少,一下断断不了,先要把这些染污淡化。要时时注意到求进步,不要退步,这样就好。
  譬如在饮食里面,这是你每天三餐饭,你要认真的学,学清净心、学平等心。好恶舍掉,心就清净。这个菜很好吃,很喜欢,那个菜不好吃,你的心就不清净,不清净也就不平等。把好恶舍掉,什么都好,学随缘,没有挑剔,我们一般讲没有挑剔,什么都好。你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的生活方式是托钵。托钵,人家给什么样饭菜就接受什么样饭菜,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清净、平等、正觉、真诚、慈悲统统在里面。穿的衣服没有挑剔,然后在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你用什么心?你要这样认真学习,逐渐自然就成就了,就能入十信。从初信、二信、三信、四信,十信心满那就了不起,那就恭喜你。十信心满,最后破一品无明,你就入住。你要是不努力怎么行?
  经上告诉我们,「圆成一心之位」,你看看一心跟《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是真心,二心是妄心,这个诸位总要知道。圆满成就一心,什么叫圆满?十信心满。一心不乱,念佛真的念到一心,生西方极乐世界随意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自在。在这个世间再多住几年,也不相干,没关系,完全随意,你真正得一心你就有这么自在。一心,一心是真心,生西方净土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三一卷)  2006/9/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31》)


...相随心转。
  佛是什么心?佛是平等心、慈悲心,平等慈悲,慈悲里头没有高下,平等的,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爱心没有条件。知道什么?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个自性,同体!现在人所说的一个生命共同体,就是这么个道理。我们讲席对这桩事情讲得很多,常常讲是不是很繁琐?一点都不繁琐。为什么?没做到。前几天有个同修跟我说,学佛学了十几二十年,他说最近几个月他才觉悟,过去都认为自己学得很不错;现在一觉悟,真不行,佛的教诲不但是没做到,真的不懂。他来告诉我,现在渐渐懂得了,也认真努力去做,很欢喜。这个例子很平常,不希奇,许多修行人都是从这里过来的,只是时间长短各人不同。你看有人二、三十年才回头,才真正觉悟;过去功夫不得力,没懂。不是没听经,至少听我讲经也听了十来年,有没有听懂?没有听懂,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当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我们也明了,学佛是知难行易;换句话说,你真正懂得难,要做太容易了!千经万论,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说什么?无非是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明白。事实真相是什么?法性常存,是真的,就是自己的本性,禅宗里面讲见性成佛。你哪天把法性明白了,你就是佛,本来是佛!在法相,法相是从法性变的,影像,《楞严》里面讲得很清楚,是从法性里面生起的,它跟法性有没有障碍?没有。古人的比喻比得好,佛经上的比喻,法性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我们现在面对著电视机前面的萤光幕,萤光幕就是法性...(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三二卷)  2006/9/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32》)


...讲,最高的指导原则,持戒、修定放在心上,开慧不必理它,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开了。你要想修定,教下讲的止观,止观就是定,没有戒不行。现在修行人为什么不能成就?戒没有了。戒没有就没有定,定没有就没有慧,你肯定是起心动念生烦恼不生智慧。念佛法门还是要持戒,持戒念佛,你念佛功夫才得力;没有戒,虽念佛,功夫不得力。古人说的话说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没有戒。心不散乱是摄心,那是定,定从哪里来的?定从持戒来的,佛家祖师教后人持戒念佛。
  功夫真正得力,清净心现前了,菩提心才生得出来。所以这一句是发心住,就是「则能发起菩提心」,这是发心住。发心住,你心住在哪里?住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大乘,对自己、对众生、对万物,就是一个真诚的心,真则不假,诚则不欺,不自欺,不欺人,不欺一切众生,这是真诚心。我们常讲这是菩提心的体,起的作用是清净心,自己身心清净,一尘不染。怎么清净?放下了!你不放下,你怎么能得清净?你还有骄慢,还有自欺欺人,你心怎么会平等?你怎么能开智慧?智慧不开,你怎么可能有慈悲心?
  慈悲是舍己为人,你的自私自利念头舍不掉,起心动念是我的利益,这个麻烦大了。什么时候我们学会了,起心动念众生的利益、别人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你要起这个心就好了。我们自己有多少的能力,要贡献给社会,要奉献给众生。无论是财力、是智慧、是体力、是技术能力,希望什么?希望这些东西...(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三三卷)  2006/9/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33》)


...统统都要放下。
  就跟中国古时候伦理道德是一个道理,教员尊重校长、顺从校长;校长要尊重老师,尊师重道。为什么?做给学生看。校长对老师教员这样的尊重,学生对老师生起信心;如果校长对老师不尊重,学生对老师就轻慢,轻慢心什么都学不到,老师教得再好都没用处,要配合。在中国古代,诸位读历史你就能看到,帝王常常礼请学者专家到宫廷里面讲课。帝王带著文武大臣、带著宫廷里面的眷属,恭恭敬敬的来听,那个影响多大。皇帝对老师这样的尊重,他就带动全国人尊师重道,做榜样,功德跟福德真是无量无边。
  信、乐,心清净就是功德,心不清净是福德。这个地方是菩萨道,菩萨道心哪有不清净的?因为他是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信是真信,乐是法喜充满,正心住。最后一句:
  【若得信乐心清净。则得增上最胜心。】
  愈来愈殊胜,『增上』是七住,「增上」是不退住。『最胜心』,这里头包括后面三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这一句里头最后这五个字,包含十住里面后面的四住。「则得增上最胜心」,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很清楚,「后句增上,是不退住」,后句就是最后这句,增上是不退住,「最胜心,是后三住,准下释之」。大师下面还有《钞》,《钞》里面确实他说得很清楚,我们先看增上。《钞》里面,「增上等者」,等就是五个字全都有了。「由前正心」,前面讲的正心住,我们要记住正心住就是「信乐心清净」。清凉大师这里解得好,这是...(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三三卷)  2006/9/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33》)


...有基督教、有天主教、有伊斯兰教、有印度教,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佛法里头有味道!平等。我们在讲席里头也常说,常常提起,希望大家能够体会得到。应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应以基督身得度就现基督身,应以天主教身得度,就现天主教身,圣母玛利亚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叫随顺!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什么人现的身?法性。法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没有形相,能现一切相,能现一切身。所以一切相是一个相,一切身是一个身,这叫三世平等。
  我们学习宗教,信仰宗教,无论学哪个教,教教都通!没有矛盾、没有分别。矛盾、分别是没有真正理解、没有真正认识诸法实相,从自己妄想分别执著里面产生错误的见解,把宗教的真相扭曲了。真正觉悟之后,宗教原来是一家!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哪里有对立?哪有矛盾?哪里会有冲突?不可能的!一切随顺自然,就对了。只要违背自然的法则,违背自然的运行,一定出乱子,弊病就出现了。以我们身体来讲,这个身体随顺自然,健康的;不随顺自然,就是用脑过度,用思想过度。我们通常讲用心过度,我们读书,说用眼过度,都会成问题;现在我看用手机,是用耳过度。
  手机发明人好像有个公告,这个东西常常听,听多了会影响整个脑神经,决不是好事情。所以发明人,我好像在报纸上看到一个讯息,提出一个忠告,听手机最好不要超过一分钟,这是忠告,而且劝人一定要用耳机,用耳机;要是时间太长,一天次数太多,肯定影...(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三四卷)  2006/9/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34》)


...习气不一样,习气违背你的性德,跟你的性德愈来愈远,这是一个意思。习性跟习性也不一样,也有远近距离的差别,教育就非常重要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让人回归自性,这高明。「苟不教,性乃迁」,你要不好好的教他,染上不好的习性就变坏了。今天社会的动乱原因在此地,没教!自然他就变坏了。
  而「教之道,贵以专」,教学要懂得专注,没有专注的心态来学习,再好的老师都没用处。真正高明的好老师,学生不能专注的他不教,为什么?白费力气,教了他听不进去。只有他专心,他一分专心他能得一分,十分专心他能得十分。他不专注,我们现在一般人讲心浮气躁,妄想太多,欲望无穷,这个跟道、跟性德完全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个真正觉悟的人、这个善友他不教了,不教怎么?专求提升自己,这个世间缘尽了,他就走了。这一小节是讲感应道交,不舍众生,利他之行无尽。
  下面第五,「离痴乱行,种种之法门虽不同,然一切合同而无差误也」。你看看痴、乱,痴乱是什么?三毒烦恼里面的愚痴,痴一定乱,痴翻过来是智慧,乱翻过来是治,痴是大乱,智慧是大治。这不是很清楚很明白吗?所以,种种法门,法门不同,八万四千法门。教化众生,众生根性不相同,不是一个法门能令一切众生都开悟,能令一切众生都成就,这做不到的。所以佛说种种法门,说八万四千法门。
  我们今天做了一个光碟,「凡圣迷悟示意图」,里面也做了五、六套不同的法门,破迷开悟。为什么做许多不一样...(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三四卷)  2006/9/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34》)


...觉、对於灵性的提升,这样才真正能够救护众生。
  底下「离众生相」,这一句很重要。决定不执著,不执著我能教,不执著你能接受。我是老师,你是学生,在世俗里头当然有,这些名分是有的。名分是世间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就是提升自己的灵性。世间相是有,世间相没有了,世间秩序就破坏了。世间相是有,可是不执著,真正了解,像老子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内心里面是平等的,外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里面是平等的。
  法性是平等的,法相也是平等的,平等就和谐,自然和睦相处。睦有亲爱的意思,在佛法讲慈悲,世间人讲亲爱。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确实就像《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正觉,这个做法就对了。什么时候开始做?我们现在没有到十地菩萨位,现在能不能做?能,少分的做,尽心尽力的做,帮助一切众生。我们人力、财力,这是一般讲福报,福报不大,很小一点福报,很小就做。不要等到我发大财,我有大福报的时候再做,来不及了,也许没有那么长的寿命。所以,有多少就做多少。
  我们看到社会上许多慈善机构,他们真的是有大福报,有雄厚的财力,有组织,有人力,在全世界做了很多的好事,我们也赞叹、也敬仰。可是我们认识了,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比什么都重要,但是做这个工作的人不多,慈善家没有注意到这桩事情。我们留意到了,现在有一点力量的时候,我们要全心全力朝这个方向、目标去努力。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三八卷)  2006/9/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38》)


...这个多么重要!
  佛说得这么好,学佛的人这么多,为什么不会用?你就要想到,这是佛教一切众生的关系法,我们现在讲公关、公共关系,家庭也是公共关系,凡是两个人,夫妻两个人也是要公共关系,前面一定有基础。基础是什么?基础是戒定慧。所以你看看,四摄法摆在远行地。前面告诉我们,第六地菩萨是现前地,般若智慧现前,所以有大智慧。你得到佛这个启示,你就懂得怎样摄受一切众生。
  这个摄受,要用我们现在恰当的名词,就是感化,化是教化。用什么方式教化?要用恩德,不可以用权术;要用菩提心,不可以用名利心。名利心,这个四摄法做不到,你学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所以要有戒定慧,要有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所以四摄不在小乘,而是在大乘;不在权教,而是在地上菩萨,我们一般讲的法身大士,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多半都有六道,应化在六道摄受一切众生。菩萨不但摄受六道,而且还摄受四法界,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帮助他们成就。
  你看这经文上讲『若能成就四摄法,则与众生无限利』,无限利就是我们讲无量无边的利益。所以行四摄法的人决定要做到无私无我,四摄法才能贯彻,才能做得圆满。如果有私心、有我执,我们前面讲,你还有分别、有执著,这个四摄法就困难了,你想做,那是障碍。起心动念想到我的利益,这就做不到。凡是念头上有我的利益,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凡夫,连小乘都做不到。为什么?你...(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四四卷)  2006/10/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44》)


...个经文,「若具最胜智方便」,这句话我们从前面一直读来的,就晓得不容易。最殊胜的智慧方便,我们通常一般讲善巧方便,最殊胜的善巧方便。从前李老师用比喻教导我们,他说这就像一个人头脑,头脑像什么样?水晶琉璃球,八面玲珑,最胜智方便。我们凡夫,凡夫是什么?叫四方木头头脑,不灵光。那就是什么?没有智慧就不灵光,处处都是障碍,处处都不通。哪里像佛这样智慧,一丝毫障碍都没有。清凉大师跟我们讲《华严》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才是最胜智方便,最胜智方便就是事事无碍。所以这提升了,提升『则住勇猛无上道』。
  「无上道」是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道是佛道,翻成中国的意思,无上正等正觉。你看看,八地菩萨接近了,七地还不行,八地菩萨这是接近。换句话说,虽然还没有成佛,佛的气分很浓,说明接近。上面九地是法师地,十地法云地,实在讲就是佛地,靠得很近了,上面等觉、妙觉。这是五十一年级,这是最后、最高的五个位次。最高的五个位次,八地是第一个。
  这句里面关键在「住」这个字。住是什么?不动。你说七地菩萨、六地菩萨有没有这种气分?有,不能说没有。但是怎么样?他不能完全保持住。就是他有个GC,他到了那边,GC上去,他又落了。到八地的时候,提上去之后,他不再往下落,这叫住,无上正等正觉。从这个地方我们要了解,无上道是逐渐圆满的,不是一下就能圆满。这是什么原因?烦恼习气是慢慢断。怎么断法?这第一句,它这六个意思,第一个是讲通,神通,通胜。清凉大师注解「道胜(通胜),谓无功用道,故云勇猛无上」。那个通怎么胜?这三首偈里面讲六种殊胜,这第一种通胜,特别跟我们提出来「无功用道」。我们在此地要明了,有功用道到此为止。
  学大乘的都知道,明心见性,见性之后都是无功用道。这话不好懂。过去苏东坡居士,这是学佛的,佛法学得不错,他在临走的时候,别人劝他要加紧用功!他说了一句话:此处用不得力了。这个用不得力就是无功用道。不像在十法界,十法界教你精进,教你努力,教你用功。为什么?你的妄想分别...(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四四卷)  2006/10/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44》)


...没有机会接触到佛法,第一苦!为什么?有机会接触到佛法,就是这一生当中有机会脱离生死轮回。这个生死轮回是很不容易脱离,无量劫来遇到这个机会,那叫希有难逢。所以净宗法门,你看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你要是遇到了,遇到要依教奉行,你就能成就,你可不能障碍自己。
  许多人遇到了,一生也弘扬净土,天天念佛,劝人念佛。劝人念佛,真的有不少人往生,自己到最后去不了。什么原因?多半都是到最后,对於世法、佛法统统放不下。世法是什么?出家人,道场,辛辛苦苦建立的,或者继承上一代的;徒众、法眷属、法物,这是我刚才讲的,他所收藏的这些法宝,放不下,那个极乐世界去不了。到哪里去了?多半还是到三途,真可惜!真正觉悟的人不多,我们自己看得很多,有高度的警觉心。
  我自己在早年讲经都常说,我说人在一生当中要分几个阶段,二十岁之前是打基础,是奠定基础;从二十岁到六十岁,这是年轻力壮,要在佛门里面修福。佛家虽然是修慧为主,可是福很重要,古人常讲「法轮未转,食轮先」,没有福不行,福报真的是在佛门修。
  所以在古时候出家,诸位你或许也听说过,叫五年学戒。你剃度了,在寺庙里前五年,讲堂,你没有资格去听经;念佛堂,你也没有资格去念佛;禅堂,也没有资格去参禅。那干什么?做义工。寺庙是团体,团体生活有许多的工作需要人服劳役,寺庙里不会去雇人,就是初学的、初出家的人,规定是五年,你要为常住服务五年。这五年当中,...(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四五卷)  2006/10/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45》)


...,就叫做天魔。你能不能不受外界的诱惑?外界,譬如夏天很热,你能受得了,冬天很冷,你也能受得了,这不是人为的,这是自然的,所以称为天魔;荒年的时候没有东西吃,水源或者是严重污染的时候你得不到饮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18:24 , Processed in 0.13876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