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121|回复: 0

[大德开示]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节选讲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1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节选讲解

转自:吉祥果师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25de410102xak8.html

(2016-06-12 09:07:57)博主原创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节选讲解
前几日,有5616954262 师兄发给我下面这段经文,我觉得非常重要,这段经文不仅仅牵涉大礼拜等修福德事,牵涉真言成就,也牵涉“赎回供品”之原则,下面简要做一释义,供大家参考:
  真言若不成  由罪覆心故
  应作一肘量  一千窣堵波
  设造五无间  决定得成就
  由念诵灭罪  何况作制底

【释义:因为罪业覆蔽清净本心,导致真言修持不得成就;所以,不管显宗密宗,积累资粮净除罪障,都是修行的基础;那么,不得成就怎么办呢?应该按照一肘的尺寸长度,造作一千尊佛塔,作为积资灭罪的资粮,这样的话,即便以前造作过五无间罪,就是五逆罪,杀父母阿罗汉出佛血破合僧,即便以前造做过这样的罪业,由于按照这个尺寸造塔满足千数的缘故,决定可以获得成就;仅仅念诵尚且可以灭罪,何况作制底,制底,就是积聚的意思,何况还造作千塔积聚福德呢?所以,大家知道了,藏传为什么要你造佛像十万尊?造塔十万?施鬼十万,印经十万?大礼拜十万?因为你要有这个资粮,后面的修行才好办!按照有的传承,求大圆满,要至少十万个大礼拜,才给予灌顶授法,因为你没有这个资粮,就算法门给你,你成就不了,因为你福慧资粮欠缺。】


  当于入海河  献莲华十万
  献限尔所数  速疾得成就
  于彼入海河  何况过此量
  迟速得成就  皆由自己身

【释义:又应该于能够流入大海的河流中,奉献莲花十万朵,作为资粮;类似长江、黄河、珠江,都算是入海河;我们经常听到藏传说什么护摩“火供”,在河水中献供,是作为“水供”之一种,这个大家很少听说,只是偶尔佛经看到,这也是密教的一种有特别含义的供养,可以供养本尊,十方佛,或者其他非天非人,都有使用这种方法的,《焰口经》也有“水供”,是供养婆罗门仙;这里供献莲花,是对本尊的,不是对下的;大概西藏干旱,也不具备入海河,所以,藏传一般选择火供,也是受地理条件限制,如果西藏类似今日之广东之沿海位置,估计藏传也会经常折腾这些水供;以前藏传说的于大海中奉献龙王宝瓶,这个大家都知道,这也是“水供”之一种,只不过供养的对象是龙王,当然,这个龙王可不是世俗意义上的龙王,他是登地的大菩萨,未来要成佛的。密教中,两河交合的入口,江河和大海的入口,都有特殊的秘密含义,类似珠江口,长江口,上次我讲到中国各地的奥秘时,提及上海在长江入海口,略微提及一下。另外,能入大海的河流,和内陆河,在密教的意义也不同;这里是要求能入大海的河流,献莲花十万;仅仅按照限定的数量奉献十万莲花,于入海河中,尚且速疾获得成就,何况超过这个数量的奉献莲花呢?所以,到底是迟迟才能成就,还是速速即可成就,都取决于自身啊!莲花,不仅仅表转染成净之义,也有转染成净之功,无论显密,都具备此特殊意义,以此供品供养,或者护摩,或者本经所言之水供,能产生令供养者转染成净的福德力,利于趋向解脱。】

【这一段经文,也启发我们每一个修行人,世俗积累福慧资粮用于改变命运也罢,出世间积累福慧资粮用于证悟悉地也罢,一切都取决于自身是不是得法,是不是修行精进啊,懒惰是不行的。所以,这一段经文,说成就快慢,都取决于自己,这隐含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你每天大礼拜300拜,10年才拜100万拜;你每天大礼拜3000拜,1年就可以满足100万拜;所以,这个快慢,都是自己把握;这是我引申这个含义,多说几句。】


  成就于真言  由彼福无福
  若福德强盛  当于不久时
  速疾得悉地  无福德之人
  应作窣堵波  悉地念诵本
  是故以精进  成就得牢固


【释义:真言修持能否成就,在于福德资粮有没有,如果福德强盛,不久就可以快速证悟悉地;对于没有福德的人来说,则应该造作佛塔,以此福德,来作为念诵成就悉地的资本,资粮,根本;一方面精进念诵,一方面精进造塔积累福德,这样成就悉地才可以牢固。前一段时间,有师兄对我说,念佛可以补充福德不足,念咒可以补充福德不足,我说念诵归念诵,念诵来的福德,是佛赐予你的福德,你自己以三宝为对境去修来的福德,和念诵得来的福德不一样,你不能将念诵就完全当作是修福;所以,你看,这里的佛经,印证了这个观点,如果你福德不足,仅仅依靠念诵是很难成就悉地的,还需要造作佛塔啊,献莲花啊,包括下文将要讲到的大礼拜啊,来积累福德,这样才会快速成就悉地!所以,我们一些整天只做念诵,不喜欢修福德的人,你看到这段佛经,应该要醒了!没有福德,仅仅依靠念诵,是不容易成就的,甚至对于某一部分咒语而言,是无法成就悉地的。所以,念咒的人,念佛的人,也要精进修福,不要认为念咒就不要修福了!如果念咒就不要另外修福,藏传何必让你各种十万个福报,都让你做圆满呢?直接就教你念咒这一件事,岂不是就一切都圆满了!?所以,佛经不是那样讲的,藏传也不是那样教的,都是非常重视福慧资粮的积累的,不是只教你念诵!这个大家要重视。



  真言在经书  不能除众毒
  见如是道理  勤功念诵胜
  常为父母师  受苦诸有情
  一分而念诵  为彼皆回向
  为灭诸障难  应作常礼佛
  由礼佛念诵  速疾得成就

【释义:如果仅仅只是将真言搁置在经书中,是不能帮助众生排除诸种毒恶的,见到如上所言的这些修持真言的道理,精勤用功念诵胜过仅仅只是知道这个道理。应当常为父母师长以及受苦的有情众生,哪怕做一分的念诵,为彼回向,也可以帮助其灭除诸般障难。我们前面说了,经咒佛号的加持力,是超越自然规律之外的,是不可思议的,和自然规律下各自的福德流转是不同的,这个经咒佛号的加持力,我姑且将其命名为超自然能量,将自然规律下的福德,叫做自然之福,之前博文专门讲过;这个超自然的能量,可以回向一切具缘不具缘的众生,都可以利益对方;这里也是这个意思,哪怕念诵一分回向对方,也可以灭除对方一些障难;】
【而且,后面又提到------应该经常做礼佛拜佛的功德,由于礼佛的福德再配合念诵,会快速获得成就!所以,这一段,还是印证了仅仅依靠念诵,不做修福,是不容易成就的观点,念诵必须同时要修福,前文已经讲过,这里不重复;当然,这里又强调拜佛对于成就悉地的重要性了;所以,我劝大家要多多做大礼拜,多拜佛,多礼拜本尊,这样不仅仅你世间的福德资粮,什么财富啊,寿命啊,健康啊,都能增益,出世间成就悉地,也要依靠大礼拜的福德;那么,有的师兄说,前面说的奉献莲花啊,造塔啊,我都做不到啊!好啊!你做不到怎么办呢?佛陀慈悲你,你也不用必须造塔,你也不用必须水中献莲花,你有那个条件可以做,你没有那个条件的,佛陀慈悲你,你就老老实实大礼拜,一样可以获得成就!所以,大家理解这一段经文,要知道,佛陀并不是要求你各种都要做,你根据自己条件选择,能做哪一种福德,你就依靠这一种积累福德的方式去执行,并借这个福德获得成就!不是说必须要你献莲花,必须造塔!当然,你有资本和资源能做到这些,那当然是更好的事情!所以,我多次强调大礼拜,就是因为其他的修福方法,条件限制很多,唯独大礼拜适合所有人,你看,佛陀这里也为大家想到这一点,给无条件修其他福德的人,开一个方便,你就大礼拜拜佛,就好了!前面我说的,李嘉诚拜佛也是修福,比尔盖茨拜佛也是修福,街上的乞丐拜佛也是修福,不分贫富贵贱,都可以修,不存在穷困无财的人无法修福的问题,这是大礼拜的殊胜之处,超越其他法门的方便之处,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大礼拜积累福德资粮。】

  说礼佛果报  无量福德聚
  当知是归命  数数勤敬礼
  常恒获悉地  不然末法时
  真言不成就  是故我释迦
  说威德弟子  末世得解脱
  是故离疑心  发勤大精进
  修持诸悉地  不久得成就
  增胜福德人  速疾得悉地
  多分无福人  迟晚乃得成



【释义;这一段说大礼拜的重要性,就更加厉害了;就说礼佛的果报,可以积聚无量无边的福德,是故当知,应当用自己整个的生命去皈依本尊,皈依三宝,数量增上再增上的去精勤用功敬礼礼拜本尊或者诸佛,这样才能恒久的经常的获得悉地,不然的话,末法时期,修持真言是不能得到成就的啊(因为末法众生福德弱小)!所以,你看这一段,将大礼拜的福德,提高到这样的地位,离开大礼拜的福德,末法修持真言不能成就,这是圣言量,不是谁瞎编的,大家要能信,所以,大礼拜非常重要!皈命,这个词,比一般意义上的皈依,要至诚的多,就是要你用整个生命,去皈依,这是一种非常的赤诚,虔诚的皈依!不但这样至诚的皈依本尊,而且去礼拜本尊,礼拜三宝!】


【是故,我释迦佛陀说具备威德的弟子,要想在末法中获得解脱,应该远离疑心,勤快不懈怠的发起大精进,修持各种悉地,不久就可以获得成就;不断的增长殊胜福德的人,速疾就可以获得成就;多分无福人,多分,是梵语中常用的一个词,类似多分优婆塞,少分优婆塞,满分优婆塞,表示五戒受持之多少,这里说多分无福人,是形容福德差的很多的人,差很多分福德的人,是这个意思,不是别的意思!那么,这个多分无福的人,严重缺少福德的人,要很迟很晚才能获得成就!!!所以!!!这里还是在反复强调福德资粮的重要性,没有福德,修持很难成就!成就的快慢,取决于福德的多少!】


  若悲智相应  获殊胜悉地
  不以假琉璃  与红颇梨等
  是佛顶真言  力用不思议


【释义:如果悲心和智慧相应,就可以获得殊胜悉地,不能以假冒的琉璃,来和红颇梨等同;颇梨,就是玻璃,古时候,玻璃是很贵重的,远远超过现在的黄金,红玻璃,是当时玻璃中贵重的极品之一,这里说那个假的琉璃,看上去和红玻璃很像,但是不是一回事,不能假冒;这里是赞叹佛顶真言的力用,不可思议。】


  乞得食令净  应献于本尊
  分作为三分  愍念有情故
  先应取一分  当供养本尊
  又取于一分  施诸外来客
  余一应自食  所献本尊食
  赎取而受用  若无有外客
  转施诸禽兽  自己分之食
  尽不应施他  恐损坏身故

【释义:乞来的食物令其清净之后,应该奉献本尊,乞食这一段,按照传统的佛教徒的身份来说,一般是对出家人说的,但是,某些咒语的修持,有时候也要求所有修持者乞食,不一定限定是出家人才乞食,比如这部《一字顶轮王经》就提及于山顶乞食,念诵三十万遍之修法,其余陀罗尼经典中,也提及某些咒语修持期间,需要乞食而食的修法,并不限定必须是出家人,所以,这里说乞食,应该是包括修持真言的行者,包括出家在家都在内,不限定必须是出家人】


【按照这一段经文,乞来的食物,令清净之后,先供养本尊,一方面表达至诚,一方便通过供养,积累福德消除罪障,并且结缘本尊,所以,大家在家中供佛很重要;这里三分饮食,第一份先供养本尊,这和《地藏经》说,未献佛僧,不得先食,也说得这个道理,是故,佛教各种经书中,很多道理,是相通的;】

【乞来的食物,应该分成三份,悯念有情故,先用其中一份供养本尊,读到这里,很多人会莫名其妙,怜悯有情,和供养本尊有什么关系?怜悯有情,应该将这一份饮食布施有情众生啊,对不对?怎么成了供养本尊了?其实,深入的阅读过我博客博文的人,看到这里,应该一下子就明白了:因为是乞讨来的食物,用乞来的食物供养本尊,是帮助施主修福,用这个方法利益有情,利益施主,就是那个食物,你从哪些众生那里乞来的,你用这个食物供养本尊,就等于将食物的施主,和本尊结缘了,不但结缘了,而且本尊可以替施主生出大福德,是从这个角度说的,怜悯有情;至于乞食之人,供养这个食物的人,他将施主的饮食,转手供养给本尊,这一段,和《法华经》观世音菩萨,将无尽意菩萨供养的财宝转手供养释迦佛和多宝佛塔,有某种层面共同的密意。本尊是圣者,比丘不一定是,所以,转手以三分之一饮食供养本尊,令施主得到最胜福田;至于《法华经》中,观世音菩萨虽然是古佛再来,自身就是最胜福田,但是《法华经》中他示现菩萨身,故而转手供养释迦佛和多宝佛塔,示现转手供养更殊胜的福田,可以令无尽意菩萨增上福德,因为佛之福田,比较菩萨福田,佛田为胜,这是就示现讲,不是就本质讲,这是《普门品》这一章节的密意之一,这里略微提及一点,用来解释本经中的这一章节,其实含义有共通之处!】

【那么,这一段,还印证我之前对大家说过的,施主没有发心的修福,仅仅用他的财物修福,施主并无发心,施主并不因为没有发心,就一定没有福德,这一段,乞食者将施主三分之一饮食供养本尊,替施主生福,施主并没有发心供养本尊,既然说怜悯有情,显然这样供养是能令施主得到利益的,才这样说,可见,施主没有发心供养本尊,也可因乞食者将此财物,供养本尊故,而替施主从本尊这里,生出福德;这和《地藏经》取病人亡人财物,替病人亡人修福,利益亡人是一个道理,病人亡人也无发心,但是仅仅用其财物修福,病人病愈,亡人超度!所以,这一段经文,和《地藏经》的含义相通,也就是说,仅仅用众生的具缘财物修福,不需要财物的主人有发心,也可以令财物的主人得到福德,这两部佛经,都印证这个道理,另外一部《大灌顶神咒经》,也印证这个道理!所以,现在有很多人,过份强调说“无发心故,故而无福!无发心故,故而无罪!”,这种论调是何其狭隘,何其偏执!有发心,于善业而言,福德会更圆满,有发心,于造作恶业而言,恶业更严重,但是并非说没有发心,就一定无福,就一定无罪,你用施主的财物,造作恶业,决定恶业拖累施主,你用施主的财物修福,决定福及施主!所以,今天借讲这一段经文,引申再讲这一点含义,供诸位参考!】

【上面只是讲了三分之一的食物处置,那么,另外三分之一呢?另外三分之一,布施给外来客,这个外来客,按照我的解释,如果这个乞食者,是出家人,那么,这个外来客,应该也必须是出家人,因为比丘从施主哪里乞来的财物,已经属于僧财,不能施舍给在家人,所以,必定这个外来客,应当也必须是出家人,才能布施给他,他才能受得起;如果转手施舍这三分之一的三宝食物,给俗人,给白衣,按照《日藏经》,接受的人就要堕地狱;所以,必定这个外来客,应该是僧人。但是,这里也要注意,如果乞食的这个人,是在家人,是白衣,他乞来的食物,不属于僧人财物,如果他要布施外来客,则可以布施两种人,一种是出家人,一种是在家人,都可以;所以,出家人的那个财物,属于僧财,不能施舍俗人,但是在家人的财物,既可以施舍俗人,也可以施舍僧宝,都可以。】


【那么,最后的三分之一呢?最后的三分之一,才自己食用,这是佛陀将先供养本尊,放在第一位,未献佛僧,不得先食,贯彻此义!然后三分之一布施给外来客,最后三分之一才自己受用,所以,佛陀制定这个轨范,实际就是把自己放到最后,先圣后凡,先人后己,把自己彻底放到最后!这是彻底的布施!】

【如果没有外来客,怎么办呢?没有外来客,就把那个第二份饮食,布施给动物;这里应该注意,那个出家人的那个,不适合那么做,僧宝乞来的饮食,已经属于僧财,转施人尚且不可,何况转施畜生,这里应该是指那个在家人乞来的食物,他如果当时没有遇到外来客,可以转施畜生,因为这个不是僧人的饮食,不属于僧财。】

【那么自己的那份饮食,就不要再布施其他众生了,如果这个也布施,恐怕会令自己得不到饮食滋养,而损坏色身。】

/////【牵涉赎回供品原则这里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段,就是说,供养本尊的那个三分之一饮食,怎么处置呢?就是供养结束以后,要赎取而受用,就是《优婆塞戒经》说的,以香花赎回,所以,《优婆塞戒经》要求赎回供养,只是提及钵盂等器具,不涉及饮食,这里也提及供养本尊的饮食,也要赎回,所以,按照《优婆塞戒经》,将供佛的饮食,也采用赎回法则,是更好的!之前我看到,某某知名法师,说是为了方便,自己供养的饮食,不必赎回,不然太麻烦,从这里来看,《一字顶轮王经》和《优婆塞戒经》,都倡导在“赎回”供品之后,再受用,而且,本经要求,是连饮食也包括的;所以,我们提倡,每次供佛之后,撤下供品之时,不论什么供品,还是按照赎回法则,点香,然后说:“弟子某甲,以所供之香,赎回供品!”,然后撤下,这样是如法的;不必被一些法师指责,也不必被一些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居士左右,既然佛经依据如此明确,而且两部经典都印证此事,又何必以自我之狂傲,非要作对圣言量呢?】/////




吉祥果
2016.06.12







附录:问题解答


////提问:师兄,看到很多人抄写僧伽吒经福德迅速增长的感应案例,若人闻此法门福德之聚,过于一佛福德之聚。这个福德是抄写读诵此经与佛菩萨愿力进行“交易”而获得的?还是佛施而我受,我以后还得加倍偿还?////

回答:如前博文所述,存在自然、超自然之两种方式,若以自然之福论之,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他不修行,你回向给他,他都得不到,这是自然之福,别文已述,此不重复;自然之福者,主要关乎三因缘,一则施主发心胜劣,二者所布施财物多寡胜劣,三者福田殊胜下劣,以此三因缘,为决断自然之福大小究竟与否之根本;此事此理,皆可思议者也!

然而,超越自然规律的能量,或者福报,不可思议!这些往往是过去诸佛菩萨,为成就众生故,以自己福慧资粮聚合而成,又以自己誓愿力,甚至集合多少尊佛菩萨共同的誓愿力,让后世众生,只要是持念此咒,持念此经者(类似以此启动这个加持程序),皆可得到灭罪,增福等一切效益;此为少付出,而多获得之者,以轻微之奉持,获得殊胜广大之福德,如是如是,由于此中诸多福德,是诸佛菩萨超自然的加持力,强行加持给予行者的,是超越自然规律让你得到的,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对接受之众生,往往有一定要求,比如,不可生疑心,必须深信,等等等等,一旦疑心一动,则不容易获得深切之感通,甚至反而获罪,以大悲咒为例,移山倒海,无所不能,摧灭重罪,无所不可,又增益福德,又小乘四果乃至阿罗汉果,乃至大乘十地菩萨果位,乃至佛地,悉皆因大悲咒可得;可是,疑心之人,不容易得到这些深切感应,甚至连小的罪业都不容易灭除。所以,这一类福德,需要行者具备一定的内心正念,具备深切的信心,不可怀疑,这样才容易获得深切之感通;我之所以偏重推广大礼拜,或者造像,这些福德,就是顾忌大众之内心千变万化,不如令大家心态不端正,信心不具足,疑心尚重之人,也能得福,故而推荐大礼拜,而很少偏重说念诵;至于信根具足,毫无怀疑之人,依靠持咒修福成就,完全可以!所以,根器各异,法门各异,信心各异,利益各异!本链接中,圣言量也广泛讲述了念咒成就的根本,大礼拜是最重要的基础,所以,不管你念什么经修福,念什么咒修福,多做大礼拜,利于大家的成就,这一点毫无疑问。

如上所述之理,还涉及藏密中一些法门,看你是否能生起信心,譬如本尊修法之“佛慢”,要你当下相信你和本尊无二无别,不是仅仅观想无二无别这么简单,而是要你相信你自己和本尊拥有完全一样的能力,这个很多人修不起来,但是这个信心一旦生起来,而且是圆满生起的话,你当下拥有本尊的一切福慧,此后,你再介入众生因果,业力来了,你能扛起来,债主来了,你也化解的,你马上就不是凡夫那个身心状态和能力了,这个在密宗叫“佛慢”,但是你没有这个信心,你怀疑自己和本尊之间,一个是凡夫一个是圣贤,你怀疑你没有本尊的那个能力、那个福慧,你如果是这种心态,那么,本尊的那个福慧,和你之间,就好像是水和油一样,不能融合,如果你真切深信,你和本尊无二无别,则本尊的福慧,就是你的福慧,这里面,又何止于一佛福德之聚呢?所以,你的提问,实际涉及密宗层面,非常深奥的一些原理;因此,不管是《僧伽吒经》也罢,大悲咒也罢,你要深切相信,奉持这个法门可以得到这个福德,毫无怀疑,则这个福德会完全被你得到,很多人说是没有把僧伽吒经的福德感受到,没有把大悲咒的福德感受到,什么原因?主要还是怀疑不信,有疑心!这个大家要克服!

除了这个之外,就是你的菩提心,这个重要,这个心生起来,就容易感通十方诸佛的一切福德,这个是根本,念咒也罢,利生也罢,菩提心生起来念诵经咒,和自利的心态念诵,是不一样的,尤其大悲咒,具体大家阅读经典即可知道。那么,提到菩提心和福德的关系,我有一段经文给大家:《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云:若天若人所有福德。皆悉摄在发菩提心中。是故那罗延。若善男子善女人欲集一切诸福德者。当发无上正真道心!,,,,,,是故那罗延。若欲摄取一切福德。当发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罗延。若四天下一切众生。悉具转轮大王福德。若有初发大乘道心。福德智慧殊胜于彼。

至于你说的,佛菩萨在超自然的加持下,让我们得到的这个福德,我们是不是要背业?回答:这个不要背业,佛菩萨要给你的东西,一定是将该清理的东西,清理干净,纯粹只给你单纯的福德,至于佛菩萨如何解决那个自然业力下,那个福德和恶业一体两面的问题,如何把恶业部分切割掉,如何只给你纯粹的福德,那是佛菩萨的事,佛菩萨有能力可以做到,干干净净的只给你福德,因此,就不必担心背业了;我只告诉大家说,那个福德,不带有恶业,那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推理的,不可计算的,不可依靠逻辑分析的。

还有你提及的,是不是要偿还佛菩萨给我们的这部分,按照自然的因果律,本身一定是要偿还的,凡是得到的,被这个业力驱使,迟早要偿还,但是佛菩萨赐福的这部分,让你得到,不背业,也不一定必须偿还,但是从佛教的精神来看,从佛陀在各种经典中说的来看,还是有一个“报佛恩”的说法,比如,你利益众生,就是报佛恩,你知道佛法的知识,广泛给大众说,劝进行者,这也是报佛恩,他不一定是必须要你直接给他还,他要你按照佛菩萨的标准,来成就自己,来利益众生,这是佛菩萨要你报佛恩的地方。

所以,佛法里面,有的部分,是可思议的,可思维的,有的部分,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的部分,最难深信,但是这部分,如果生起深切的信心,对于修行人来说,获得成就,这就是一个捷径,不仅仅世间法,出世间也是!

因此,我推荐大家,以大礼拜为福德的根基,同时再兼顾持咒,抄经,对这些不可思议的法门,也要生起殊胜的信心,乃至在菩提心的摄持下,奉持这些法门!这样获得的福德利益,应该是最大的,最圆满的,本链接讲述的佛经依据,大家反复思维,应该会明白我的苦心,为何反复推广大礼拜拜佛!





////提问:师兄吉祥,看到上文您提到偿还宿债的方法,如果我想切断跟某人的一切因缘,了断孽缘,今生今世永生永世都不再有任何瓜葛,该如何做呢?恳请师兄慈悲赐教。YYW-DLB-GSYPS100BFD-ZDZF-JXG-HQWWJDSSWT////

回答:先随顺你的心意做回答:若以你所欲愿知道的问题,单纯就知识层面而言,有两种因缘,可以达到你说的目标,一则业力层面,从纯粹技术讲,做到令你自身和对方之间,互相负欠对方的一切债务,悉皆互相还清,互相不再有纤毫负欠对方,做到这个标准,彼此现在未来就不会再有业力牵缠,毫无瓜葛;二则,愿力层面,发愿生生世世不复再与此人共一家庭,共为友人,甚至有人发愿连见面都不要,不仅仅是老死不相往来,而是生生世世不相互往来,这是愿力层面的;这是顺应你的需求,做出的回答。

但是,对于修持大乘的人而言,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佛教中又常言,若一众生未成佛,我佛终宵有泪痕,可见,诸佛菩萨的菩提心,是遍摄一切众生的,包括你的仇人,包括你讨厌憎恶的人,如果说舍弃某一个人,不救度,甚至故意切断和他的因缘,或者这个因缘是可以利益他未来成就的,那么,发愿永远舍弃某个人,这么做的话,自己的菩提心就会有一个缺口,就不会圆满,菩提心不圆满,菩萨行也不会圆满,也不能成佛;诸佛菩萨都是遍摄一切众生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我不赞成发愿说生生世世永远不见某个人,不然的话,有违菩提心,有障碍大乘,将会因为这样的发愿,造成严重的道障,因此,这样的发愿,不合适。

复次,虽然上述,说了在菩提心的前提下,不适合如上发愿,但是,在自己没有获得成就之前,如果和某些恶缘纠缠太深,反而对自己成就解脱不利,所以,比较务实的,既不违背菩提心,不违背大乘,又能避开恶缘的做法,是你可以发愿在你成就无上菩提之前,暂时不与某些恶缘之众生,障碍三宝之众生,发愿暂时不与此类众生相遇,乃至发愿不与其共为一家,都可以,同时可以发愿,自己未来成就无上菩提之后,再救援他们,这样也不迟,可以兼顾菩提心,又可以兼顾自己眼前的利益,乃至兼顾自己成就之前的利益。传说佛陀宿世有一父亲,障碍其学佛出家,佛陀宿世做菩萨时因为此事,也曾经发愿未来成佛之前,不与之共。

上述回答,我是从各个角度,兼顾了各种利益,做出的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参考。





提问:師兄好!請教您,1、見到道場椅子還是好的,只是用了多年了,說是舊了,沒有其它地方要,扔了,換了新的。我看到覺得不舒服,好像都沒有惜福的概念。
有次聚會,吃剩的食物也說要倒掉。我問了幾位是否帶走,都說不要,最後我們三位帶走。是我太小氣嗎?2、有位受菩薩戒師兄,間接帶人去吃海鮮,過後懺悔,有用嗎?
感恩!

回答:

1、你的理解是对的,无论在家出家,惜福是第一要事;至少做扔掉处理,是绝对不合适的;若人家贫,供养这些桌椅给佛寺,僧人受用,或者做供佛供台,都可以给施主生出大福报,乃至令施主未来获得究竟解脱;如此细微而又重大的因果问题,在一些处事之人的眼中,似乎根本看不懂,总觉得当作平时的物品胡乱处理,不知道那是他人的福德种子、解脱种子,轻易就给他人的福德搞个“断种”,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2、习大大主政之后,倡导“光盘行动”,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此明主也!众生之福德,若不珍惜,犹如手机使用,不珍惜用电,很快电量耗完,最后就不仅仅是贫穷那么简单了,面临的直接是死亡;所以,珍惜福德,是完全正确的;能吃多少,就点多少,铺张浪费,挥霍奢华,此取死就贫之道也!

3、无论多大的菩萨,自己吃肉,或者带人吃肉,都有因果,哪怕是不得已,为了利益众生,而做的吃肉行为,一样产生因果。比如遇到恐怖份子杀人,为救护大众故,菩萨必杀此恐怖份子者,菩萨也受杀人之果,只不过发心是利他,果报轻一些,但是自然因果律,是逃不脱的;为了救人而杀人,救人的福报,和杀人的恶报,并皆受之,并无抵消,比如美国近日杀大猩猩而挽救一个孩子的事情,也是此理;故而大乘菩萨以杀伐之事,成就利他之行为者,虽然有之,但是果报也并有之,食肉之事,并通其理。

4、菩萨戒的受持,首先追究的是菩提心,是动机,其次才看行为,行为之中,首先看重戒,其次看轻戒,如是如是,所以,欲问菩萨戒和这位师兄的行为,按照这个次序衡量,是可行的!


吉祥果
2016.06.15





[/td][/tr]
[/tab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04:34 , Processed in 0.14506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