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般若明心工作室 于 2017-8-17 16:55 编辑
《念佛禅·序》
禅,即明心见性。念佛禅[1],以无力可用心念佛而明心见性。 唐宋古人,根利障轻,用一句“念佛者谁”,摄六根万念。如宝王利剑,直破五蕴老家,家破剑碎时,显现自性本来事。 末法众生,障重根钝,虽苦口婆心,罕有三二人得道。而多数修行者孽镜台前,合尘背觉,于自作幻相中,妄见生死情爱,轮回涅槃。
自古多情佛心事,般若空处几人证!
念佛禅者,应先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抄诵《僧伽吒经》,熟读般若经典等,彻入甚深般若,深信山河大地、三身四智,皆自性事,为影响自性幻众修习大乘,入无余涅槃,而发大菩提心。此为开始基础。
然后于精舍空闲处,面西跏趺端坐,戒忌用力地从耳根入手,一句弥陀,不取二相。
何为不取二相? 甚深般若也。
在耳根坚牢音处,戒忌用力地系住一句佛号。佛号绵绵不断,故非空,即非不知;因无分别妄想,故非有,即非知;虽无妄想分别,但如幻了知万境变化,故非空非有,即非知非不知。到此境中,方始见十方三世诸佛层层宣说自家佛土法藏。 虽了知万境变化,而无任何反应。因佛号又不断,故非死空非真有,即空即有。也就是不知而知,知而不知。在此境中,始证了知十方佛国皆一相,不思议相,无差别相。
于一切相与不相彻底无分别,故名不思议。
到此处的修行者,既可以在日常行、住、坐、卧中,直心一念,无分别相,来而不应,去而不留,清静自然,也可以起一念“谁在念阿弥陀佛”的疑情,撕毁无明根本。 如继续深信一句阿弥陀佛称诵十方诸佛功德,则于日常生活时,天堂地狱中,一念觉处阿弥陀佛。 一念“阿弥陀佛”的佛号,遍十方法界。知,则其小无内,毫尘不立如空无;不知,则其大无外,横遍自性如虚无…… 于幻善法影响幻众入无余涅槃中,一念三万劫,因缘时至,忽现大地平沉,牢枷脱落,见到本来面目……
一句阿弥陀佛,如摩尼宝珠。见者,自见心显种种相,得种种利。
一句佛号,有则穷三际,遍法界,三身四智,相与不相,空与不空,般若菩提,轮回涅槃,均含摄其中;空则哑然失笑,痴人骂街。 圣哉,念佛法门,阿弥陀佛!
修念佛禅者,自始至终,无四相地严持戒、广布施、心念佛。在此基础上,如金砖敲门,即使见不到自家本来面目,也可因阿弥陀佛愿力往生西方净土。此乃末法时期善巧圆融之法门。 另外,这中间还有一些相上的东西需跟进,如到达哪个境界可以去学习一些什么样的经教等。都是一些忙上添忙,无病呻吟之物。不可不用,不可重用。
回家人 丁酉夏改于松竹山庄
[1] 净慧:《生活禅钥》,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42页。 “道信禅师继承了自达摩以来用《楞伽经》印心的传统方式,同时又开启了以《文殊说般若经》中所讲的‘一行三昧’为修持法门的新绪,直接影响了五祖弘忍‘东山法门’的肇启和六祖慧能‘曹溪顿教’的崛兴。 “道信禅法的内容很有特点。刚才,我说到四祖禅的思想很丰富,如果逐条拿来讲必然会抓不到重点,没有特色。四祖所讲的禅法,是‘念佛禅’,就是《文殊说般若经》中所讲的‘一行三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