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第三个本分,要懂得互相赞叹,互相肯定。古代读书人有一个不是很理想的态度,叫做“文人相轻”,自己有学问,别人也有学问,就很容易不舒服,很容易嫉妒,这样好不好?这样不好,对他对你都很不好。怎么说?当我们嫉妒别人而没有赞叹别人的时候,其实我们的道德、学问在往下堕了。学问是看一个人的心量,所以第一等的学问叫做处处为人着想。 有几个世俗人到寺院里参访,他们不信佛,态度傲慢,东游西闯,胡言乱语。其中一个人看见赵州禅师坐在蒲团上静坐修禅,于是走到跟前问道:“喂,老和尚你这把年纪了,还这样用功参禅打坐;当您百年以后,您可知道到哪里去呢?” 这句话刚脱口,那个世俗人惊疑不解地说:“以师傅的道行来看,怎么可能到地狱中去呢?” 赵州毫不犹豫地回答:“倘若我不入地狱拯救你们,谁会入地狱救你们呢?” 这则公案含有两层意思,这几个世俗人来寺参观,由于态度傲慢,对佛、菩萨、僧人没有恭敬心,说话又没有礼貌,举止近似蛮横,这样的人有失教养。赵州禅师看在眼中并未主动指责他们;当他们之中有人挑衅问话了,反说自己下“地狱”去。为什么?就是为了拯救他们!这有启迪他们的意义,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不可胡来,否则是“下地狱”! 另一层意思,在禅者眼里,“地狱”是由“心”造,没有“烦恼”就没有“地狱”。因有烦恼心,造作许多罪案,这是地狱因,必受地狱苦果。禅,也是在“止恶”、“行善”,地狱安在哉? 人生苦短,人命无常,一息不来,即成隔世,超升堕落与否,临终处理至关紧要。如何引导亡者神识得所,助成往生西方的大事因缘,完全在眷属认知与处理是否得当. 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若能心存诚敬,切实履行,令亡者得其善终则幸甚、幸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