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255|回复: 2

中医赢得澳大利亚民众信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5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赢得澳大利亚民众信任


《参考消息》驻悉尼记者 张小军 赵小娜10月24日报道


【核心提示】
最近十余年间,随着替代医学及补充医学研究和应用的日益普及,“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在美国成为时髦,这成为中医发展的新契机。


从2012年7月1日开始,澳大利亚开始为中医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澳大利亚由此成为第一个以立法方式承认中医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这是中医文化融入世界过程中的一大突破,市场力量是中医取得这一突破的关键推手。


独特疗效造就市场魅力


中医在澳大利亚已经有相当长的发展史。从19世纪的淘金时代,中医就落户澳大利亚。然而,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澳大利亚的中医师仍寥若晨星。即使在澳大利亚最大的唐人街——悉尼唐人街,也仅有2家杂货商店兼售中草药。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20世纪80年代初。此后,从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东南亚来澳的移民数量逐日增多,其中就包括一批中医药专业人才,这为中医在当地发展提供了人力基础。


中医此后在澳大利亚还遇到了“天时”和“地利”。“天时”是发达国家对中医等自然疗法的接受程度在20世纪末大幅提升,澳大利亚深受影响。“地利”则是澳大利亚出于保护原住民文化的原因,把“原住民以及托雷斯海峡岛屿居住者所使用的医学治疗手段”早早纳入国家方案,这使澳大利亚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对中医的抵触相对较少。


当然,天时、地利与人和只是客观条件,真正让中医脱颖而出的是其独特的疗效和因此产生的市场魅力。


在悉尼韦国庆中医诊所就医的澳大利亚人莉莉安对记者说:“我不懂中医的理论,但我发现中医可以治愈疾病……我的背痛已经到大腿,他们(中医)神奇地治愈了我。这之前我曾在英国看过医生,他们只给我止疼药。中医却利用针灸治好了我。”


据澳华中医学会会长张翼介绍,在中医得到国家注册前,澳大利亚已经有妇产科医院采用艾灸校正孕妇胎位不正、用针灸催产或用针灸治疗怀孕早期呕吐等。


神奇的疗效保证了中医在澳大利亚市场上迅猛发展。据澳大利亚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澳全国目前大约有5000家中医及针灸诊所,每年门诊280万人次,80%的病人以英语为母语。
西悉尼大学补充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艾伦·本索森说,三分之一的澳大利亚人使用过包括中医在内的补充疗法,澳大专院校教授相关学科已经有20年历史,中医等补充疗法日益为普通民众接受。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5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师转型要过三道关

目前,全澳中医师达到4000人,其中一半是华人,余下一半来自东南亚、韩国等。澳大利亚中医师普遍欢迎“官管中医”,认为从长期来看,这对中医发展十分有益;但同时抱怨转型期麻烦多,而且经营成本上涨。
执业中医师郑建华对记者表示,中医注册是规范这个行业的重要一环。“官管”确立了中医师的社会地位,而且把从业的门槛标准确定下来。“不注册永远是游击队而不是正规军。中医在澳大利亚注册是进了一大步,尤其在西方国家是第一个,其意义重大。但中医注册后要进入主流的医疗保健系统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综合来看,中医师在转型路上至少面临三关。

一是语言关。根据澳大利亚注册标准,英语为第二语言或未完成英语国家5年全日制大中专教育的中医师申请人,雅思考试每科必须达到6分,方能给予注册;若通不过语言关,申请人即便满足其他标准,也将被打入另册,成为“有条件注册”者,被迫接受种种严苛的行政管制,甚至丧失行医自由。

二是成本关。澳洲全国中医药协会会长关滨说,“官管”后,中医诊所各项运行措施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对医师的要求会更高,如要购买职业保险、行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等,每年还需要不少于20小时的专业再教育学分。这些内容都是将来一个注册中医师必须具备的。另外,注册后,病历书写需要更正规,看病耗费的时间会更多,工作量加大,诊所的经营成本因此有所增加。

三是融入关。澳华中医学会会长张翼表示,注册后,中医师能否与西医医生、各种治疗师沟通,能否很好地融入医疗系统大家庭,是新的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5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中医全球化树立榜样

今年10月,北京同仁堂与西悉尼大学在悉尼签署中药成分安全性科学研究合作备忘录,这对中医中药在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悉尼大学副校长司考特·赫尔曼斯教授在签署仪式上说,澳大利亚是西方发达国家中第一个承认中药并实行严格注册管理的国家,2012年中医被正式纳入医疗专业队伍实行全面注册管理,为中医药的全球化树立了榜样。

澳大利亚中药行业联合会会长、同仁堂澳大利亚公司总经理马安阳说,由于中西方文化、习惯、认知、法律的差异,不少疗效确切的中药成分尚未被澳大利亚管理当局认识、评估和认可。此次北京同仁堂国药集团与西悉尼大学国家辅助医学研究所合作,就有关中药成分安全性进行科学研究评估,是中国中药老字号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和普及化的重要的一步,是让中药为更多患者服务,真正造福全人类。

马安阳表示,在澳大利亚正式承认中医合法地位两年以来,中医在澳大利亚已经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他认为确立中医在澳洲的法律保护地位,为中医进入西方法律保护体系带了个好头,对西方“废中医”势力是个打击,并设置了法律障碍。


马安阳也认为,在澳大利亚的中医市场基础依然薄弱。首先,澳大利亚西医对中医缺乏了解,并存在部分偏见,这成为中医和西医结合的障碍。其次,澳大利亚药管部门对中药还存有误解,管理中药常常用西药的思维。这种方法使得许多重要中药无法在澳使用,比如麻黄、附子、细辛、款冬花、罗布麻、火麻仁等。第三,中医药仍然没有被医保系统接受。患者看西医费用很低,自付药费往往是十几澳元,但看中医时由于没有政府补贴,动辄达到上百澳元,这严重限制了中医的市场规模。

(2014-10-24 14:1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01:19 , Processed in 0.314228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