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96|回复: 1

[大德开示] 阿秋法王教导甚深放生行为——共修放生回向解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6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浅画 于 2013-6-26 17:54 编辑

  文殊言: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前 言  

     一个如理如法的回向,势必有它甚深的义理及广阔的需要。另外由于人人皆为熟知的因果关系,我们明白功德之所以还可以生起功德的原因,乃它虽然是目前的一种暂时的结束却同时成为了今后长远的缘起。所以我们应该明智、刻意、专注地在回向中埋下一切甚深正确的意义,以及明智长远的需要,并努力创造一切优秀的缘起。   

  就让我们以放生为一种实设的供品。殊胜的回向为意显之圣妙曼陀罗,使用层层甚深的义理及力图创立的贤妙缘起承办外内密供,用清净无瑕的心至诚供献!愿以此成就诸佛欢喜的因,众生成佛的果。   

    共修放生回向文
  我今利益诸多未来佛(指所放之众生),
  愿令十方三世正等觉,阿秋尊者须弥诸上师,   
  胜怙弟子贤善妙高聚,乃至世出世间诸贤者,  
  寿康法盛全无老病苦,弘传无碍去除诸不乐,   
  恒久住世永转正法轮,法界有情具足解脱因,   
  其心等住光明寂静严,自在深广六波罗蜜道,   
  即身圆证福德慧资粮,我等终生布施此无畏,   
  净德证悟离戏甘露义,诸行运作菩提道方便,  
  速转佛道善巧智坚固,临终自在往生弥陀土,  
  与一切众速证无量光。   

  关于回向的意义,总分为甲一(外层义)、甲二(内层义)两个次第。
今次第初之甲一 外层义       
         ——所回向对象及原因浅释   只有清净正确的佛法,才有可能为自己和众生带来解脱与成就的机会,也正是佛法衰微之目前,我等最迫切的需要。如同泥土之于花果的关系一般。倘若离开正确的佛法而修行,势必没有很大的意义。所以为了使正法弘扬及住持于世,作为佛陀的弟子,我们都有义务和责任来担负使它振兴的任何可能。
  使正法住世的因只有两个:  
  乙一:善知识的长久住世  学习佛法的目的,在于获得正知正见并真实修行乃至成佛。而无论最初的正见到最后的佛果,如果离开了善知识的循循善诱,一切就都会变得难以企及。所以善知识是世出世间一切成就的引导者,他们就是致使我等成佛的因。而正法之所以逐渐的隐没,就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善知识不再住世,致使越来越多的众生缺乏正信的佛法,乃至堕入轮回的掌股间,辗转难拔,所以当下最应做之事情,就是殷勤留请十方三世一切善知识长久住世,永转法轮!     
     乙二:众生持戒精严之克修实证  如果说各知识的逐渐隐没是导致正法隐没的因,那众生的懈怠破戒就是导致善知识隐没的根本。因为佛菩萨是不可能主动弃舍救度众生的机会的。除非众生使用不如说修行及破坏戒律,不实修实证的方式,先有意无意的弃舍了善知识,使善知识感到住世之无义,才会逐渐的隐没。失去了需要,是供给消失的原因;没有了具相的弟子,是具相上师消失的原因;而具相上师的消失,是众生更为堕落之原因。所以为了留请诸佛及大善知识长久住世,我们需要为众生的克修实证创造原因——丰厚的福德智慧种子。
  从以上正法住世的两个原因生出回向的三种需要:丙一、请佛住世;丙二、利益众生;丙三、为众生积累往生资粮。
  丙一 ——请佛住世
  大持明者晋美彭措法王就曾开示大众及一切弟子:在末法时代,放生是诸善事中能让诸佛菩萨、根本上师生起欢喜的唯一的因,这也就是阿秋法王恩赐放生教授之根本目的。旨在以请善知识及其由佛菩萨化现辅助承办上师事业的诸大弟子长久住世为缘起,祈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善知识及其弟子并世出世间一切贤者寿延健康,法流增盛、弘法利生不生障难,乃至去除一切不乐之处,去除一切老病之苦。(其中祈求寿延健康全无老病,是愿师等长久住世之意。祈求善知识之法流增盛及弘法无碍,是愿师等永转法轮之意。)
  其中请住世对象中,以善知识的大弟子为首的一切贤善弟子,以仅次于佛的位置出现于回向中。乃他们之于善知识的关系,就尤如观音势至之于阿弥陀佛、文殊迦叶等之于释迦牟尼佛的关系一般密不可分,融通无碍。而不论是谁,上至佛陀下至众生,没有仅靠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整地把渡生与弘法事业发扬光大的道理。当一尊佛菩萨出现的时候,为了承办他利生普渡的事业,将会有无数尊佛与菩萨化现成贤善弟子的形象,来护持与发扬善知识的教法。就是由于他们具备无限慈悲与智慧的辛勤劳作,才能够使众生普皆受到甘露的沐浴和润泽,以至于成就佛智。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了师佛的弘法事业,更没有了众生的解脱和利益。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承办和自在地住持发扬上师的教法之因,乃由于他们实际蕴藏的智慧,与师佛无二无别,只不过在渡生的幻化戏园当中,与上师相互酬唱利他之曲而已。个中只有角色的不同,并不存在很大的分别。如果我们一定要感谢佛的智慧,那就一定不能够轻视这些指引和帮助我们获得师佛利益的贤善弟子,他们与上师及诸佛的安康住世同样重要。也就是说,譬如我们在乎阿弥陀佛的教法有多长远,就一定要关心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等的一切行为。回向中譬喻说,如果一切善知识是世间最高的须弥山,那么一切大弟子就像护持和守卫在其身边的妙高峰一般,是仅次于彼的世间最值景仰和尊敬的对象。
  使用放生作为诸佛产生欢喜的因,结出十方三世一切大善知识去除身体及外缘障碍的果,是使佛住世的第一个步骤。
  丙二——利益众生
  使善知识住世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怎样才能培养出承受正法住世之器的实修实证的正信弟子。根据经典得知,一个实修实证的人,势必内涵了长期积累的智慧与福德,就是因为这两者的不断双运,招致修行者以最明确的目的、最勤奋的方式、最快的速度通过修证而成就。在《华严经》中,一菩萨问文殊菩萨说:“经常听闻佛陀讲到各种方法可以令众生获得极大利益,而实际见到众生并没有因为得到这个教法而大有收获,是什么原因呢?”文殊回答:“这些值得悲愍的众生,就好像勤守宝库却穷困而死,执持佳肴却饥饿而亡,水性很好却被溺死的人一样啊……有了好的法而不去实修,犹如具备了宝藏而不去使用,当然到头来一无所获。” 当然,这也就是一种最没有智慧的表现了。将放生的功德回向给众生,就是希望以此而可以使众生获得值遇妙法的机缘(即获得宝藏的福德);产生使用妙法宝藏的实修实证(即成为享受宝藏的智慧)。这样的智慧与福德可以使人实修实证,而实修实证又能让人不断地生起更多的福智。这二者存在着意义深刻的相辅相承之意。放生既然是能够让诸佛产生欢喜唯一的因,势必也是令众生产生福智的因,用这种福智去推动实修实证的法轮,使众生都成为承受正法住世之根器。这样师等必然长久住世,这也为正法重兴于世,奠定了最为稳固的基础。
  由于阿秋法王及其诸大弟子,是末世中稀有的实修派大德,这些不可思议解脱菩萨和佛的化身,住世的目的即在住持佛陀的正法。回向中以阿秋法王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乃至世出世间一切大善知识,稀有殊胜的弟子等代表辅助一切佛及大善知识承办一切利生事业之佛前的大弟子之意。也是希望以求请实修大德住世为缘起,出生无量无边实修实证的贤妙众生,乃至法界众生,皆成就实修之利乐。
  丙三——为众生积累往生资粮
  其实这亦是丙二涵盖之内容,但为了示其重要性,特列出之。
  所以要回向众生的福德智慧,是因为当福智圆满的刹那,便是成佛。这是最大的理想,属于远景规划。而如果在今生今世中未能即身成办成佛的资粮,在临终时依(实证所产生智慧的精华)——信心,及(实修所生起福德的验相)——持戒的力量,可以选择中阴身成佛,或进入有缘的净土,皆不失为快速成佛的好办法。因为在清净刹土中,我们可以比日月升空还要迅速的速度成就四持明普贤如来的果位,也便是阿弥陀的无量光,诸佛净土的大庄严。
  因为要住持正法,我们上请一切佛菩萨和善知识长久住世,下愿满足一切众生福智具足而实修实证,以这两点产生信心与持戒的圆满,达到如意自在的目的。能够令众生获得这些利益的因,便是放生的行为,所以我们要感谢被我们放以有限生命的众生,就是因为它们而成就了我们乃至法界众生的无限慧命,它们一定在未来际迅速成佛,所以让我们以所获的功德,再回向给它们。这才是真实意义的放生——让它们永远因为这一次有限的获取,得到生生世世享受不尽的利乐。这也就是为何放生是诸有为功德中能令诸佛欢喜的唯一之因的其中一个缘故。

甲二 内层义  ——放生所含较深义理所表法之微细分
  分二:
  乙一——为师等所创立之缘起
  乙二——为众生(及自己)所创立之缘起
  凡是相信佛法的人,都认同因果轮回的存在。因为有了因果与轮回的缘故,我们有了生生世世的父母。在诸佛做凡夫的时候,我们已是凡夫,诸佛涅槃至今,我们仍未解脱。生生世世由于我们的不孝,自己也就这样不断错过了利益他们的机会,也正是因为不懂得利益自己的父母,我们也总是同样与解脱和成佛失之交臂。成佛是一个回归本觉的过程,不去报效对自己最具恩德的父母,便是内心迷惑幼象执著最大的表征。因为你甚至忘失了自己最先应当去做的事情,妄想与执著便令自己辗转并永远无法寂止。由于缺乏这种引发内省观照的前行,我们难以现见自性。
  故而为了解脱和成佛的实现,我们需要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并给予其究竟的利乐。身为父母,哪怕是只有一口好吃的东西都一定会先让孩子享用,而也许就是为了这一口食物,父母种下了只能在三恶趣中辗转的恶因。所以在成佛这件真实不虚的最大利益面前,我们又怎么能够忍心先去享用呢?
  修行的目的,即在于破除对于能所的执取,并自然安住于本自圆满的自性之中,而此安住引发之前导,就是拔苦予乐的悲心。然而多数人之所以很难生起悲心的觉受,是因为在他们眼中不仅执一切心佛众生为实,且还不断以分别念观见他人的过失,由于自己有一颗高高低低的心,故难将一切摄为自己悲心利用的对象。因为在生生世世的养育过程里,我们的父母为了儿女一念的欢喜做下永溺恶道的行为。他们以非理造业的方式滋养了我们,使我们有余力去接触善知识并亲近善法。所以我们会一世比一世善良并前进,有更好到最好的善乐机会接近成佛。而他们却由于恶因的积累会不断遭遇恶缘,然后使得他们一世比一世糟糕,乃至堕入魔道。所以当我们现见诸多恶人并伺察他们的过失时,应当先生起无量无边的惭愧与痛苦——“你是为了我才变成今天这幅模样的啊,我的爸爸妈妈!”而且众生越是丑恶,便越是自己未孝未利益他们的最好证明。所以,我们见众生的过失,是对自己过失的最大提醒。众生是为了我们才变得这般失损,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追谴与声讨众生的过失呢?由此,我们应当明了让众生成佛并非自己无限高尚。这只不过是在做一件早该做好的份内的事情而已啊。
  至于善知识,是一切功德出生之处故,他们是我等法身父母。因此当我们欢喜、悲伤、困难、危急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祈祷师佛,而且只要信心坚定,凡是伸出的要求索取的手,从来就不会空过。如同父母生养了我们,而我们由于被爱护得成了惯性,就把他们任何的付出看得非常的心安理得。其实,做一个听话并且把悲喜危困都交给这些如母般温和慈悲善知识们的孩子,并没有错。可是如果我们真的很听话的话,就一定不要忘记所有大德所教的一个原理——悲心。谁都知道悲心是菩提心的母亲,而菩提心是信心的母亲,信心又是成道的泉源、成佛功德的母亲。所以决定我们所能收获智慧与成就的要素,取决于关于悲心的理解和体会。然而悲心是一种很圆满的性质,它不仅仅是一个刹那或长久以来的一种心念。它代表着万法最为根本的共同体性,因此会说容易成就慈悲的人就是最易产生智慧的人。也许你是一个对一切众生充满着悲悯和爱意的人,但你不见得是一个明白悲心性质的智慧者。悲心是一种平等,既然平等则佛与众生都需要我们的关怀,不然有关于我们起修悲心的方法一定是残缺的——你并未能平等及圆满地进入和体会这种性质。残缺也许会导致产生的功德从这个部分遗漏,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那么为了弥补这种起修悲心时,无形中产生的漏洞,需要对无量的师尊三宝,生起无伪的悲心。由于发心和证果的刹那,可以证得相同的功德,所以你大可不必为自以为帮助不了贤圣和众生而伤心。把悲心的功德回向给他们,是最殊胜的供养与布施,也是可以令他们获得喜乐的根本。
  每一个真实的修行者,皆无一不在念念悲心的驱动下,发下代受一切有情业障、愚痴、痛苦、无明的心愿,并同时希望把自己的光明、智慧、福德等交换到他人身上去。普贤菩萨称其为代众生受苦,略称自他相换。身为凡夫,能于妄想中发此念心就非常难得了。而一切善知识因其以悲心而成就,证量自然比凡夫要巨大无比,他们念念之间的自他相换,则是真实确凿地把众生之一切痛苦换为已有,把所证之一切光明、智慧、福德、健康施于众生。然而因果是不昧的,善知识代受了众生的因果,通过修持和自身受苦的方式,才能将众生的过失转化成为功德。所以常可见到众生的业力在善知识的身上体现出来,或者化为其弘法利生当中的障碍与违缘,或者就是师等呈现老病之相,人们看后却认为善知识遭受不乐境地或身体不佳,是令人退失信心的地方。《维摩诘所说经》里,佛陀示现小疾时阿难说世尊有病,被维摩诘菩萨呵斥说“止止阿难,莫作是语。如来身者,金刚之体,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默住,阿难,勿谤如来。莫使异人,闻此粗言。无令大威德诸灭,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得闻斯语。阿难,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普胜者哉?行矣,阿难,勿使我等受斯耻也。外道梵志若闻此语,当作是念:‘何名为师,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可密速去,勿使人闻。当知阿难,诸如来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为世尊,过于三界。佛身无漏,诸漏已尽。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如此之身,当有何疾?”所以一个真实的成就者,势必业障净除才能成就。怎么会有轮回中的老病和诸多障碍呢?后未文殊代表佛陀看望示现疾相的维摩诘菩萨,问及疾病等的原因时,维摩诘菩萨回答:“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所以者何,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菩萨无复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菩萨亦愈。”谈到菩萨的病因时,维摩诘言:“菩萨疾者,以大悲起。”因而凡是善知识身上所体现之身体及外缘的障碍,都应明智地考虑到其承受业障的原因——代我等受苦啊!众生因为妄想执著而生起老病死苦,佛菩萨因为众生有苦而示现于世,从精神上成为统领大众的导师,从身体及外缘上拔苦和予乐。所以这个著名的故事,为佛子对修行慈悲与勇心,真实理解一切大善知识,设立了最好的典范和楷模。
  因而回向中祈求诸佛菩萨,大善知识们全无老病和去诸不乐,亦是变相回向自己与一切众生远离无明轮回,以“众生病愈,菩萨亦愈”故耳。
  想想善知识们为我们所吃过的任何的苦,一如思念我们的父母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不计酬劳的付出,所以为了报答这些恩德,应对他们尽到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放生的更为深远的意义,也在于为一切师等创造尽可能多的良好缘起。   
  乙一——为师等创立之缘起  丙—
  发愿终身放生及不间断放,表师佛等弘法事业的无限长远及渡生事业之迅速果猛,法轮永转之缘起。并于报身五决定缘起中,圆满师佛住世乃至轮回未空之时间决定的因缘。
  丙二
  丁一:请上师及诸大弟子住世转法,表一切大善知识于现在及当来皆遇无量护持事业的贤妙圣者来作他的弘法助手,乃至一切众生皆能够成就一切上师座前大弟子的功德之缘起。并于报身五决定缘起中,圆满师佛唯有圣者菩萨围绕之眷属决定的因缘。
  丁二:并创立因为使一切上师之贤妙弟子住世后产生的妙高峰一样的功德,使一切上师之成佛与弘法事业如须弥山般至高无上之缘起。亦于报身五决定缘起中,圆满师佛唯有圣者菩萨围绕之眷属决定的因缘。
  丁三:让一切师佛因为我们放生所蕴含之悲心曼陀罗,消灭一切渡生违缘,弘法利生不生障难,得到随意喜乐之缘起。并于报身五决定缘起中,圆满师佛获相好庄严之身决定、永住大密严刹土之处决定的因缘。
  丙三
  回向众生圆满福智之意,在创立一切善知识之弟子皆因具备精进而实证,持戒而成就之如说修行素质,并以此为永久的缘起。(由于持戒与实修可以保证佛法传承的清净,势必令法轮永转)。并于报身五决定缘起中,圆满师佛但说大乘教法之法决定的因缘。  
  乙二——为众生(及自己)所创立之缘起  丙一
  让上师及诸大弟子住世转法,表自己和众生现在或以最快速度之当来,可得遇一切大善知识,并亲近成就其大弟子之功德,乃至成就上师功德之缘起。
  丙二
  回向众生福智资粮即令众生克修实证之意,在使自己与众生未来成佛过程及成佛时,所有弟子皆具备精严持戒令诸佛欢喜克修实证的素质之缘起。并于报身五决定缘起中,创立自己与众生未来成就报身时将具足唯有圣者菩萨围绕之眷属决定的缘起。
  丙三
  丁一:发愿终身放生,表自己与众生,即身成佛之迅速。并于报身五决定缘起中,创立自己与众生未来成就报身时将具足住世乃至轮回未空之时间决定的因缘。
  丁二:不间断放,表自己和众生最快成就三昧力并任运自在之愿力。并于报身五决定缘起中,创立自己与众生未来成就报身时将具足相好庄严的身决定、永住大密严刹土之处决定的缘起。
  丁三:听此回向后,立即以此具诸深密义之回向,重新回向以往所作之一切放生功德,并按此回向从此竭力不断放生,表自己与众生如说修行,未来成佛过程及成佛时一切弟子如说即行的缘起。并于报身五决定缘起中,创立自己与众生未来成就报身时将具足但说大乘教法之法决定的缘起。  

结 语  从甲二之回向文之深层意,还将引述出——甲三:创立持戒之戒缘起;甲四:创立供养金刚信心之缘起;甲五:创立即身成佛之缘起。我们以层层递进方式表现了五层意义。关于后三种之意义,由于文字有限,方便流通此处不再引述(但是不等于大家得不到后三种密义的表法)。当阿秋法王恩赐我们以放生而振兴佛法的行为时,就已为众生种下了无量深广唯佛能知的浩繁深意之种子,只要我们肯以令诸佛欢喜之放生行为来努力培植,在十方佛刹的净土里,在即身成就的花园中,在未来成佛的宝座下,都有这朵真实利益了一切师尊三宝和无量众生的妙花在微笑绽放。我们最为感激阿秋法王及其贤妙上首弟子之原因,乃由于凭借他们恩赐此放生摩尼如意宝珠的因缘,可以学习到修行之一切重要次第;圆满布施(放生)、持戒(由放生而成就之持戒缘起)、禅定和智慧(由金刚信心而成就智慧的缘起)、精进(不间断放生所创之精进缘起)及忍辱※的六度万行;为末法众生开显即身圆满一切出世间功德作了最殊巧之方便,使我们以薄地凡夫的能力确实回报了诸佛,饶益了众生,并使自己的悲心和智慧得到了尽可能的扩展。法王啊,感激您,感谢您所作的一切不计酬劳的度生辛劳,愿我们以如说修行之实修实证的行为来回报您辛苦的每一个刹那。以此愿成为您及一切贤圣喜乐的泉源。
  愿善妙吉祥,愿此吉祥最吉祥!!   
  注※:回向文中“诸行运作菩提道方便”,即指把一切苦乐化作菩提道有用之能力。经云“布施为持戒之基础,忍辱令戒律清净”,以放生之布施回向此出世间之忍辱,可圆满持戒之因缘并成就忍辱度。


http://www.fjdh.com/article/2006/01/1334222611.html


发表于 2013-6-28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东方无忧世界贤吉祥如来
南无南方寂静世界无边光如来
南无西方欢喜世界喜吉祥如来
南无北方不动世界宝幢如来
南无东南方正行世界无忧吉祥如来
南无西南方宝幢吉祥世界宝幢如来
南无西北方妙声世界吉祥花如来
南无东北方安乐世界莲花光嬉戏智如来
南无下方广大世界光明吉祥如来
南无上方月光世界财吉祥如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05:53 , Processed in 0.12211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