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归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回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沈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 又修正定的人,见色阴已消尽,受阴明白,欲向前进,但还未能照破受阴;欲向后退但色阴已尽,已失故居。这因定多慧少,观察力弱,故堕于色受二阴之间,进退不得,心中焦虑。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都在沉忆枯渴中,不也散失。还以为沉忆既久必有所获,故以此枯渴沉忆不散之心,为勤修精进之相。 此名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此实由于修习三摩地时,定多慧少,致有此失。若能及早觉悟,收拾沉忆,提起正念,使定慧均等,则无过咎。如果以为是证圣果,就有忆魔乘机潜入他的心腑,控制他的神识,使心不由己,日夜悬心一处。因失去正受正定,没有智慧自救,终于沉沦苦海,堕落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