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16|回复: 6

[素食与佛教] 佛菩萨教你学吃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0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说:“吃饭难道还要学?世界上有谁不会吃饭?”是的!吃饭确实要学,虽然人人都能吃饭,但是会吃饭的人太少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同样是吃饭这件事,有人因其成就无边善法而获得安乐,有人却因其造下无量恶业而堕入恶趣。可见,若不通达吃饭的学问,吃饭也会成为痛苦因,所以即便是吃饭这件平常事中也蕴含着大学问。

有人说:“佛门中强调烧香拜佛、念佛诵经,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什么又管起世人吃喝拉撒的事情来了呢?”这样说的人其实对什么是佛法尚处于愚昧的地步。须知,佛法是众生离苦得乐之法,要想离苦得乐,仅靠烧香拜佛或念佛诵经是远远不够的。佛法让众生离苦得乐的基本方法就是让众生按照因果规律对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情进行取舍,不去创造安乐因就能得到安乐果的方法在佛法中从来没有宣说过,不去遣除痛苦因就能遣除痛苦的方法在佛法中也从来没有宣说过。佛法不是投机取巧之法,而是“认识因果、从因求果”之法。既然因果周遍一切存在,因此佛法也遍及一切法、遍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佛门中常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又说“佛法无边”,意思就是说生活中的一切都含摄在佛法之中。正如六祖大师所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够在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细微之处,观察因果、认识因果,然后按照客观的因果规律去取舍自己的身口意,从而实现自他离苦得乐的目标,这就是将佛法学活了。相反,如果只知道形式上的烧香拜佛、念佛诵经,对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不去观察因果、取舍因果,而是守株待兔般地等待着佛菩萨赐福于自己,这就是将佛法学死了。

对于吃饭,《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宣说了四个注意事项:一、不宜过少;二、不宜过多;三、要相宜自己的体质而食;四、饮食时不应当有染污心。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这四个要领,就能从饮食这件事中得益;反之,如果违犯了这四个要领,饮食这件事就会给人带来不少痛苦。

第一、饮食不宜过少。《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非太减少,若太减少,饥虚羸劣,无势修善,故所食量,应令未到次日食时无饥损恼。”意思是说,饮食不应过于少量,所食过少会导致身体饥饿、虚弱,从而使得自己无力修持善法。所以饮食之量,应以“未到次日进食时不出现饥饿损恼”为度。这里“未到次日进食时不出现饥饿损恼”是针对出家人而说的,因为出家人是日中一食的。对于在家人来说,应当以“不到下一顿时不出现饥饿”为度。对于物质生活较为富裕的现代人来说,除了那些要“减肥”而故意少吃的人之外,很少有吃得太少的现象,所以这一条大家基本上都不会违越。

第二、饮食不宜过多。《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非太多食,若食太多,令身沉重,如负重担,息难出入,增长昏睡,无所堪任,故于断惑全无势力。”意思是说,饮食不应过多,若所食过多,会令身体沉重,如担负重担一般,呼吸困难,也会增长昏睡,心识不堪能,由此对断烦恼全无势力。对于绝大多数现代人,基本上都存在饮食过多的过失。现代人所得的不少病,不是因为饮食过少而有,而是因为吃得太多。饮食长期过多,不仅会引发身体的疾病,而且会渐渐导致心灵的懒惰和懈怠。我们知道,饮食过度会导致身体发胖,由于摄入的能量多于所需,所以体内会渐渐集聚过多的脂肪、胆固醇等,使得身体倍感沉重,体质下降,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会下降,从而引发身体的种种疾病。所以,古代丛林中流传着“疾病以减食为药”的说法,意思是说,得病的时候应当减少饮食,这样可以很快治好自己的病。据说,现代医学也很提倡通过减食来排毒,达到净化器官,治疗疾病的作用。此外,饮食过多就会昏昏欲睡,气脉不畅,使得身体不想运动,从而会导致心灵的懒惰和懈怠,长期养成习惯之后,好逸恶劳的秉性就会养成,使得自己的心力显著下降。所以,饮食不宜过少,更不宜过多,应当以八分饱为适量。多食少食皆会导致身体不适。《杂集论》中说:“饮食粗重者,谓极多少食,于方便行,无堪任性。”

第三、要相宜自己的体质而食。《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相宜而食、消化而食者,依饮食起诸旧苦受,悉当断除,诸新苦受皆不生长。”意思是说,如果相宜自己的体质、病情等,安排堪能消化的饮食,则不仅以往依饮食不当所引起的苦受将会断除,此外由饮食不相宜引生的新苦受,皆可避免而不生长。所以,如果不相宜而食,会使以往依饮食已生的痛苦仍会复发,而且以往未生的痛苦亦会引发。对于这个道理,现代医学中也极其强调。例如,胆病患者不宜食用油腻食物,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含糖分的食物,体质强壮和过分虚弱者都不宜食用大补食品等。所以,吃饭不应当以贪图口味为目标,而要很理智地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食物。

第四、饮食时不应当有染污心。这里,染污心是指“贪嗔痴慢嫉”等烦恼。例如,有些人因为贪著食物的味道而吃饭,这样的吃饭就会导致自己深深地被系缚在饮食这件事上,使得身心不自在,这是饮食被贪烦恼所染污的情形;有些人在吃饭时,怨恨食物不够精美,虽然吃饭但身心却陷于痛苦之中,这是饮食被嗔烦恼染污的情形;有些人愚痴地认为,杀害其它众生的生命来食用,无有罪业,将来不会有任何恶报,于是出现以非常残忍的手段摄取食物的现象,这是饮食被痴烦恼所染污的情形;有些人认为,吃得越多对身体越有益,于是每顿“撑死方休”,这也是被痴烦恼所染污的情形;有些人成办了精美的食物之后,在洋洋自得中而食用,这是饮食被慢烦恼所染污的情形;有些人在承办饮食时,要和他人攀比,这是饮食被嫉妒烦恼所染污的情形。本来吃饭这件事无所谓善恶好坏,但是当被烦恼染污时,就成了招致未来痛苦的痛苦因了。所以,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应当断除一切烦恼,以善心摄持而成办饮食。如何以善心摄持呢?《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告诉我们,每次吃饭之前,应当存想:“为了能够有力气行持种种善法,如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等,我要依靠饮食摄入营养。”以菩提心摄持的饮食,就会具备无量的功德,因为受用饮食者依靠饮食而拥有了行持救度众生善业的可能。此外,还可以先将食物供养诸佛菩萨,以积累资粮,然后观想食物是诸佛菩萨所赐。饮食时,应当尽力断除对精美食物的贪心,对粗劣食物的嗔心,不知能食所食本来空寂的痴心。饮食后,应当将善根回向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并发愿行持善法,更加勇猛地修行、利益众生。

饮食中有大学问,智者在饮食时不仅会从饮食中摄取精华,以承办未来更大的安乐因,而且不会制造任何痛苦因;而愚人在吃饭时,虽然暂时也从食物中获得了一些营养,但是却造下了种种痛苦因,甚至将来可能会为此堕入恶趣。所以,我们应当仔细观察自己的饮食习惯,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应当竭尽全力地加以纠正。
转载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小圆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5-21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师兄布施,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1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1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若怀着菩提心来吃饭,吃饭也有无量功德了

感恩分享!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1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阿弥陀佛!
感恩师兄布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1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感恩师兄布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2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23:13 , Processed in 0.258306 second(s), 18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