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42|回复: 4

[素食文化] 不要阻止孩子成为素食者(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8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知道有无数有素食倾向的小孩,在毫无选择的状况下,只得与他们肉食的父母同住,而这些父母也极尽所能地防止他们的下一代成为“不正常”的人。
这也是我们该踏出的第一步:允许自己以伦理的眼光,欣赏所有动物的生命。我由饮食开始,因为这是大部分人与动物接触最多的时刻,不过,这也是最容易使我们的道德感麻木的时刻。在这个肉食的世界脉络下成为一个素食者,是一项有意识的伦理选择。由于肉食者对老老少少的素食者异常具有防卫性,也因此,素食者本身就是对肉食文化的一项直接挑战。
美国与英国的动物权利运动者普遍有着一项基本的认知,那就是,肉食并不是必要的饮食。年轻一代对动物怀有敏锐情感的人们,也逐渐开始反抗他们父母所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肉食习惯。在英国,14岁到18岁的素食者的成长率尤其惊人。根据“社会态度调查”的统计,英国的素食者、半素食者和全素者的数目,已经高出了这国家的罗马天主教徒的数目。
这过去被认为是代表道德不成熟的“幼稚的滥情主义”,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基本的伦理选项;这曾被贬为“品味”的问题,现在也被视为一个关乎正义的问题。所以,动物权利运动的第一项最基本工作,就是应该要解放并保守人类与生俱来的、对其他动物的敏锐感受能力。
  来源:《动物福音》,安德鲁-林基 著,李鉴慧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167-168页。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净空法师:应如何教育孩子,才能抵御外界强大的诱惑?

   问:应如何教育孩子,才能抵御外界强大的诱惑?
    答:那就是教《弟子规》。《弟子规》一定是大人跟儿童一起学才能产生效果。如果是只教小朋友学,大人不照做,小朋友会怀疑,效果就没有。《弟子规》在过去不是儿童的课本。是父母从小孩出生开始你就要以身作则,做给他看。小孩出生三、四天他眼睛睁开就会看,耳朵就会听,虽然他不会说,他已经在接受教育。耳濡目染三年,到三岁他就很懂事,就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根就扎下去了。所以那是父母亲身教的表现。至于为何要这样做,他不知道,但他已经养成习惯。当中的这些道理,是要到学校后,老师再讲给他听。为什么要孝顺父母,为什么要尊敬长辈,那是由老师来讲解,他道理就明白。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他已经养成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非常非常重要。中国这样良好的家庭教育中断了至少一百年,断了三代,所以现在学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如何克服?就是全家人一起学,小朋友他自然就会很重视,我的父亲、母亲甚至于还有祖父、祖母、伯伯、叔叔都这样学,那他就没有话说,这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
    前些日子一位记者采访我时告诉我,一位家长不小心割伤了手,可孩子漠不关心,让家长觉得心寒,认为孩子不懂得感恩,不会照顾家人。这位家长想知道,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
    实际上,感恩是一个极高的意识形态,它不同于回报。回报是因为你爱我,所以我也爱你,是交换式的给予。可感恩不同,处在感恩中的人会感激世界,感激生命,这样的心态建立在成熟的生命状态之上。

    想让孩子拥有感恩的生命状态,需要让这个生命从0岁起,向着这个方向成长,其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所以,家长割伤了手,孩子看似漠不关心,并不代表孩子有什么问题,而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没有让他懂得关爱,因此孩子不具备关爱父母的状态。

    从成人身上,能探究到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我们发现,越成熟的成人,越懂得感恩,懂得爱别人,而越不成熟的成人,越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生命能否走向成熟,走向爱和感恩,和他小时候是否得到爱有很大的关系。正常的孩子在小时候都不会主动照顾妈妈,这里我们要把照顾、讨好和爱区分开,讨好是为了改变生存状态。一次一个孩子在飞机上尿了裤子,下飞机后被妈妈发现了,结果被数落了一路。那个孩子极力想方设法地讨好妈妈,这是一种被掌控的心态,而不是爱。如果孩子习惯于讨好父母,那么内疚感会一直陪伴着他长大。

    于爱来说,人的生命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到6岁,儿童将双臂打开,毫无保留地向妈妈索要爱。这个阶段不能奢求孩子去爱你,除非你给他的爱质量很高,他会模仿你的模式去回馈别人。比如在幼儿园,孩子一哭老师便抚摸着他的后背说:“会好的,会好的,老师爱你。”孩子浸泡在老师爱的模式中,于是他也学会了爱别人,这就是模仿之爱。如果孩子不懂得用爱的模式去对待别人,那一定是孩子没从成人那儿学习到。

    第二个阶段从7岁开始,儿童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爱,需要成长,必须把全部的激情和精力用于自我的成长中。如果孩子能按照正常的轨迹成长,7岁实际上是一个由内往外发展的年龄开端。在这个阶段中,孩子发现跟别人的关系并不仅仅是“我需要爱”,而是爱的流动——我爱你,你爱我,我能与你有情感的流动,这需要六年的时间。在这六年里,孩子会特别在意和父母的关系,大量地需要父母的关心。以这样的模式度过六年后,孩子开始把注意力从父母那里转移开,从自我和与父母的关系中走出来,开始关注父母,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开始实施爱。

    从13岁到20岁,爱的实施像桥梁一样,让孩子走向社会。这个阶段孩子会爱很多人,上电梯主动开门,父母难过时会抚慰父母,体现出爱的高尚品质。小时候没有受到压抑,得到爱的孩子,在青春期不会破坏性地逆反,而是懂得体贴关怀父母了。
    因此,儿童早期对爱的索取,是为了爱的流动,为了通过爱与人连结,这不是教育,不是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是生命能量的连结。一旦连结后,爱就像空气一样在人与人之间流动起来。孩子年幼时与妈妈的关系就是情感能量的流动,流动实际上是走向了生命深处,领会彼此是相爱的。连结之中,爱形成了场域,将孩子包裹其中,感受爱。

    连结是生命获取爱的本质方式,但当今有两个普遍的现象,一是有成人在的场合,孩子总不自在,习惯避开成人,这种普遍性说明在孩子眼里成人不友善。第二个现象是,孩子不跟人连结,不习惯跟人对视,而儿童天然就有跟人连结的本能,需要用眼睛看着别人,让爱在眼睛之间传递。这说明,孩子没有从跟成人的连结中获得爱,反而因为受到伤害而不再和人连结。这两个现象都指向爱的教育的缺失。
    爱的教育表现在点点滴滴。首先,我们不能按照大人的要求来要求儿童,必须了解儿童,了解儿童在每个阶段爱的成长方式,这样才知道孩子的做法是合理的,而不再对孩子不耐烦,指责孩子。儿童和成人是两极,小朋友玩捉迷藏,每次都藏在门背后,让你反复地在同一个地方找到他,每一次被找到都会快乐地大笑。儿童热爱这个游戏,因为他还不知道妈妈就在门外面,要通过反复地确定,确定妈妈在那里,妈妈的爱也永恒地存在着,这是成长必需的东西。儿童在生命的头七年主要发展情绪和感觉,父母要倾听孩子的情绪,调节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的情绪到来时,不能用思维告诉他怎么做,而要在爱中让孩子的情绪流淌起来。获得爱的孩子没有逆反心理,自然就会关心别人,因为他的生活环境告诉他,什么是爱,什么是爱别人。这就是孩子从爱中获得的,无爱的教育无法让孩子抵达这样的状态,而这样的孩子才有可能做到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8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3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23:01 , Processed in 0.269215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