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085|回复: 1

改造心中的联想 生命就会有变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9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在凡夫的时候,内心当中有很粗重的妄想执着,这个时候,我们如何往诸法实相踏出第一步呢?要修「四寻思」。这个「寻思」就是对事物的推求观察,一种正确的推求观察。我们对于万事万物,应该怎么去观察呢?

佛菩萨告诉我们,要从四个角度观察:

第一个是「
」,名寻思。「名寻思
」就是每一个法,它一定有它的一个名称。比如说这是一张桌子、这是一张椅子。

我们首先知道一切法的安立,它一定先有一个名言,名字言说是它的一个假名。

第二个是「
义寻思」:前面的「名寻思」是能诠,这「」是所诠。我们想到这张桌子的名言,就知道它有什么样的作用;想到椅子,就知道椅子的作用。这个「
」就是它的义相,它所诠释的一个功能。

第三个是有它的「
自性寻思」跟「差别寻思」,每一法有它的自知体性,也有不同于其它的差别体性。这就是「名寻思、义寻思」、还有「自性假立寻思差别假立寻思
」。

从这四个法当中,就构成了宇宙万物的体性跟差别。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说我们今天内心产生一个想法:这个花很漂亮。那这个「花」是一个名言,表示这不是张桌子,是花。它怎么样呢?它是很漂亮的,不是丑陋的。这个法的成立,有它的名、义、自性、差别。就是你一定是先有花,花跟很多的名言串连起来,它是跟漂亮串连的,由这样的一个名言,带动了义相,带动了它的一个体性,带动它的差别。

这是说明:所有万物的生起,都是从名言开始。这个名言,可能我们初学者不是很了解,名言就是一个
心灵的联想。你看到这个花,你联想到它很漂亮,这个时候它的体性就被你决定了,它是一个漂亮的体性。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有饮食、有衣服、有房子、吃穿住的日常日用品。

有些人他对饮食,产生很多美好的联想,说:这个世间上,穿衣服怎么穿都没关系,吃东西最实在,吃到肚子最实在。他对饮食产生这样的联想,这个人的生命自体跟差别,
他的福报可能都是表现在饮食当中,他往饮食方面的造业会特别强烈,因为他刚开始产生这样的联想、这样的名言,就会产生这样的知见,就会产生这样的行为,就会有这样的命运产生。有些人说:诶,这个饮食吃到肚子,一下子就没有了;衣服穿在外表,可以给人一个永久的印象,这个是比较持久的。你认为衣服是持久的联想,那你的生命当中,一定会拥有很多的衣服。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自性跟差别呢?因为你产生这样名言的联想。

所以这四种寻思就是说明:
宇宙万法的生起,都是我们凡夫最初的一念的联想,然后去造作,这个生命才会出现。并不是一切法有它真实的体性,不是的,都是我们先动一个念头的联想,然后从联想当中,名言产生义相,产生我们自己的见解,这个义相就是见解,由见解带动你想要去追求、或者你要去否定它的行为,最后决定你命运的变化,这个就是四寻思,这个就有助于我们去了解生命是怎么生起的。


这个「四如实遍智」跟「四寻思」的内涵,是完全一样的,只是浅深的不同。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观察生命的生起跟变化,这个时候叫「四寻思」;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对这四个法的生起,产生坚定不移的理解、产生胜解,这个时候叫「四如实遍智」:就是「如实智」是坚固的理解,「四寻思」的理解是犹豫不决的。所以它的情况也是「」,名言;「」,这个「」就是前面的义相;产生了「自性假立」的「如实遍智」,「差别假立」的「如实遍智」。

这个地方是说明我们从这四个法当中,应该怎么观察呢?「
如是皆同不可得故」,这句话就是在说明什么叫作「遍计本空」。

大乘佛法观一切法空,不是从外表的因缘上否定,它是从根源上去追求。这个法是怎么产生的?这个法的产生──其实我们的命运,就是我们最初的联想,心中不同念头的妄动。因为每一个人他活动的方向不同、处所不同,所以就创造了不同的命运。

我们前面说过,
生命的起源,最初就是一个名言,就是一个思想,你有很多不同的联想,才会有不同的行为跟果报。

比如说,怎么知道「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呢?

比如说,今天一贯道的弟子们,去作了一个布施、持戒、忍辱的善业,造好了以后,他的业保存在他的阿赖耶识当中。佛弟子也可以布施、持戒、忍辱,我们也造了一个善业保存在我们心中。

假设他们二个人造的是同样一个善业,但是他们二个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结果都是成就一个善业,因为他们二个在造这个善业的过程当中,他们产生不同的联想。

一个佛弟子,为了要成就往生极乐世界,他为了产生极乐世界的联想,而去造布施、持戒的业力,这个业力会在临终的时候,产生往生净土的力量。

外道们修习善业,是为了要成就到上帝的天国,他产生这样的联想,这个时候善业的力量,是趋向天国的。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是受着我们心中联想的名言、概念在支配,这个就是为什么生命会不断的相续,一个生命死亡又接一个生命,一个生命死亡又接一个生命,因为我们心中的妄想,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个就是生死业力的根源。我们总是认为:你为什么会来投胎呢?因为有业力。其实,这句话只讲到一半,没有讲到重点。只有业力是不能投胎的,一定要有心中的联想、思想。你看阿罗汉,阿罗汉的阿赖耶识当中,有很多的业力都没有受果报,都还没有消完;但是阿罗汉可以无生,因为他心中的妄想全部被他破坏掉了,他没有任何的联想,他心中安住在空、无相、无愿,他对三界没有任何的联想,所以他的业力完全不能活动,他的业种子不能活动。没有这个联想去刺激这个种子,这个种子不能得果报。就是说这个种子你不去灌溉,它不能开花结果。

所以,这个「
四寻思」主要是告诉你:生命是你的联想产生的,它不是真实的。所以,「如是皆同不可得故」,其实都是我们一念心所变现的,离开了一念心,哪有这些生命的现象呢?所以这个空正见,就是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你不要向外去攀缘;你回光返照,其实你今生所有的遭遇,都是你过去产生很多很多的联想,所以才有今生的相貌。如果我们改造心中的联想,这个生命就会有变化,所以说「如是皆同不可得故」。这个地方是把大乘破遍计执的观法说出来。
发表于 2012-2-4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00:33 , Processed in 0.166126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