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至善佛缘

论佛法与情绪管理——圣凯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剑无锋 发表于 2011-9-14 22:32
修学“心的管理”这门学科,不能完全依靠别人,必得依靠自己,把自己的真心、慧心、慈心、信心、定心、忠心 ...

佛教与企业文化(转)

白日曜青春,时雨净飞尘”,这是三国曹植《侍太子坐》里的句子,展现的是一个净化过的明丽清新的景色。因而,希望大家有如是明净之心态,也希望我的演讲能引导大家进入如此明净的世界。

公元前623年,伟大的悉达多太子降生于迦毗罗卫国。悉达多虽贵为太子,然而对于荣华富贵漠不关心,却对人生的生老病死感触良深。为了得到圆满解脱这些人生缺陷的方法,二十九岁时,毅然逾城出家,经过雪山六年苦行,最后在菩提树下悟道,那一年,他三十五岁。从此,他足迹踏遍了恒河两岸,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五年,把真理的妙谛遍布于天下。公元前543前,佛陀在古印度迦尸那城进入涅槃。

佛教是包括教主、教义、教徒组织、清规戒律、仪规制度及修行体验等内容的综合体,也包括在宏传过程中形成的种种特点,是一种文化形态,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道德教育。

众所周知,佛教是解脱之教育,换言之,即是趋向圆满幸福、究竟快乐之教育,用佛教固有的名字就是涅槃之道。

所以,今天我向大家阐示的就是幸福之道、快乐之道。这种幸福快乐是超越的,又是现实的,是唯圣者所证的,又是你我可以当下亲切体认的。

是故寒山子说:“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最后又说:“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佛法就是人生宇宙普遍存在的真理,就是永久不会改变的方法和轨则。

这个真理亘古常在,无处不有,“非佛作亦非余人作”,只以佛陀发现了、亲证了,因而就称之为佛法。佛陀翻译为中文,就是“觉者、智者”的意思。

每个人都具有亲证人生真谛之潜能,故此佛陀说,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皆能觉悟。换言之,众生都可获得圆满的幸福、究竟之快乐。

真理可以比喻作庐山,对于真理的探索认识以至于追求和体认,则不尽相同,东坡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者是焉,就因不同则有诸种学派、诸多文化衍生,然而不管是岭是峰,皆不失为庐山面目。

以是故,探讨佛教与企业文化,归根结底还是在触摸幸福,体认真理。

佛陀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然而却以人为主,因为人具有可贵的思惟能力,有勤奋努力的特点,所以,人才是最堪修佛法者。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是“以人为本”而凸显人文关怀的管理文化。

佛教文化既然和企业文化都是以人为本的,那么就有许多相通互融之处,在这里,我谈三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佛教与企业文化
全文: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532&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5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5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师的法布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7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7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佛教是解脱之教育,换言之,即是趋向圆满幸福、究竟快乐之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13:20 , Processed in 0.498835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