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53|回复: 8

拜佛应无所求.女居士.要学习发善愿,发大愿,发圆满愿,同时不可以随口乱发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8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拜佛应无所求

有些人对修行的拜佛意义不知晓,拜佛时往往有求于佛菩萨,以满足己利。有所求的拜佛对学佛无益,乃至妨碍学佛修行,易使学佛走向歧途。

我们不难见到,有些人进香礼佛很勤,但来佛菩萨前烧香佛菩萨时几乎皆有求于佛菩萨。今天来佛菩萨面前求财、明日来求名、后天求平安健康。。。。。。

大事小事都来找佛菩萨。似乎学佛就是要得到佛菩萨的照应和保佑。这种有求于佛菩萨的学佛显然与学佛人要自身修持消除各种杂念,达到心中无我境界的要求是相背的,也有悖于佛法。

修行拜佛有三层意义:一、忏悔罪过;二、修持禅定,三、感恩礼敬。犯了错误,当以礼佛来忏悔,心绪烦燥,当以礼佛来定心。驱除杂念得到了利益,当以拜佛来报恩。这样的拜佛才有利于学佛修持,才有意义。

有求于佛菩萨的大多数为初学者所为,是学佛动机不纯的表现。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这些学佛者一开始就不是为了了脱生死去学佛,是为了钱财,为了免灾,为了福报等世间的利益而学佛,从而误解了佛法。

要真心学佛,就要生起真实的出离心。什么是出离心?:是对于轮回的痛苦深深地体会后自然生起的一种心念。它促使我们产生一定要从六道的生生死死中解脱出去的强烈愿望,从而走上学佛的正道,迈向解脱。

一个人如有强烈的出离心,就有了一切修行成就的原动力,修行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因此说,真心学佛者,要有强烈的出离心,在出离心的驱使下,才能一心一意修行。做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修出离心,是迈出学佛道路的第一步。其后,要在努力学习佛经佛法的同时,加强个人自身修持。在日常当中,不仅要做到宽容,善待他人,善成忍辱智慧的修行品德,坚持忏悔罪过,修持禅定,而且要讲究博爱,布施于人,普渡众生,弃恶扬善。

佛理告诉我们,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若你多多行善积德,爱心助人,你会因为广种福田而得到福报,即使你不求佛,也会得到佛菩萨的保佑,得到佛光普照,如果你学佛不断精进,修持有成,成为觉悟者,你将实现自我解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释慧祥法师:要学习发善愿,发大愿,发圆满愿,同时不可以随口愿乱发,否则会有负面的果报产生的。

一般人修福、修慧、修定,修得很多。可是很多人都不懂得发愿。因此造成效果显不出来。这都是被一些传统的观念给障碍住的缘故。什么样的传统观念呢?就是:第一、做善事不求回报。(这是不圆满的,这不是佛陀教的)第二、不懂得发愿的重要性。第三、发不圆满的愿,所以效果也不太好。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现在一一来研究。

首先我们先依经典来参考。如地藏经中说:"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从经中可以知道,发愿是很重要的。而且要发大愿,要将任何大大小小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又,有人发愿只发一半也是不行的。如何说呢?因为只发一半愿效果是出不来的。今举例说明:有二个孩子跟父亲要很多钱,父亲会不会不问就给他们呢?不会的。父亲一定会问,您们要钱做什么?第一个孩子说,我身上放很多钱。随时要用就有了呀!

第二个孩子说:我要将钱存在银行,生利息,用利息钱学技能,等技能学好了,再用那些钱来开店。

您们想想,如果您是父亲,又有钱。您会给那一位?当然是给第二位。为什么?因为第一位可能会乱花。第二位有理想,可能达到。

同样的,发愿的重要性,就在这里。有人做功德,不懂得发愿。就好像第一个孩子,有钱,但没有目标一样,心想好的福报支持您去做好的,可是心想不好的福报也支持您去做不好的。

这样说来,我们做善事,也有求回报的心了?那金刚经里说应无所住而行布施应怎样理解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应该不要被任何的因缘给障碍住,要懂得善用一切因缘来护念自己及众生的菩提心愿。所以跟发愿不会有冲突。不求回报,则您的愿就是没有回报,则随因缘乱转,很危险的。

这也就是一般历史上及现实生活中,很多很有福报的人,用他们的福报来做坏事,这都是因为他们当时修福时,没有发善愿的关系。所以修任何的福报,发善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从另一角度来看,修福,没有发善愿。就会造成业障。有福报,但也有业障。所以,修福要懂得发善愿。

又,发善愿,要发大愿。如我刚刚贴的地藏经的经文说的那样,如果修福,发愿给自己或家人,只有三生的福。如果发愿给一切众生,是百千万劫的福。所以发善愿时,当要发大善愿。

又,有人虽然发大善愿,可是只发一半。如何说呢?您发愿给一切众生。但没有说明,给一切众生,要令一切众生成就什么。这就是只发一半。这也是会造成果报不圆满的。

因此,我们要说得很清楚。例如:我依此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业障消除,福慧圆满,早成佛道,广度众生。请记得发愿是很重要的,不论是在是修任何福报之前、中、后,都可以发愿。

又,如过去有修过福报,但是不懂得发愿。怎么补救呢?有方法的。也就是现在重新发大善愿。我举例说明,发愿不圆满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在南非有个地方叫新堡,我们有个信徒,名是蔡亮达。他常常修功德。也自己发自己的愿。有一天,他来新堡禅净中心,那时我刚来负责那儿,他要回去时,跟我说:师父,我以前发愿不圆满,现在我会发愿了!我就问:您如何发愿不圆满,现在您如何发愿?他说:以前他总是发愿订单要多一点(因为他是办厂)结果,虽然订单很多,可是常常工厂就有一些事,而造成不圆满。我就问:什么事?他说:有时机器坏了,有时工人摆工。结果,货赶不出来,钱也没有赚到。所以他认为是因为发愿不圆满所致。他就重新发愿。他发愿一切都顺利就好。机器顺利,工人上工顺利,订单顺利,家人一切顺利。结果,真得一切都顺利,就算有事,也都是正常的事。都是可以解决的。

因此,可知发愿的重要性,发圆满愿的重要性。当然,他也只是发小愿。但至少已经体会发愿的重要了!

又,学习发愿,要学习发善愿,发大愿,发圆满愿,同时不可以随口愿乱发,否则会有负面的果报产生的。

例如:在佛光山南非南华寺,我们有位在家女众职事。她叫雅玲。她之前脸上长满著青春痘,几年来一直都没有好,正值二十年华的她,常为此苦恼。

有一天,我刚刚在办公室,跟一位义工,谈到随口愿不可以乱发的道理。刚好她进来听到,她就哎呀的一声说: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的青春痘一直好不了,而且愈来愈多。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每一次,有人关心的说,雅玲,您的青春痘怎么越来越多呀!她就开玩笑的说:对呀!因为南华寺正在建大雄宝殿,需要很多柱子(台语,与青春痘同音),所以要生多一点。)结果她的青春痘就愈长愈多。

于是,我就跟她说:是呀!您现在知道了,您就要忏悔,重新发愿。于是她就照做了,最近一次我看到她时,她的青春痘都消了,只剩下有点黑点而已。她很高兴我教的方法有效。

从这个实例,各位就要知道发愿的重要,发善愿的重要,发大愿的重要,不要乱发随口愿的重要。

再举个随口愿的例子:有一次,佛光山办短期出家,那时我被派去当引礼法师,连续几次下来,有一件随口愿的实例可以提出来给大家参考。

第一年,短期出家,要沙弥戒正授前夕,下了很大的雨,大家就说,明天千万要出太阳,不要下雨,否则,就很麻烦了!结果,太阳出得大大的,晒得大家快要昏了!

第二年,再办短期出家,又在沙弥戒正授前夕,下了很大的雨。大家就说:千万不要再下雨,也别像去年一样,太阳太大要有云,有风。结果,一点儿太阳也没有,乌云密布,风又大,把大家冷得半死。

第三年,再办短期出家,又在沙弥戒正授前夕,下了很大的雨。这次大家都说:也不要出大太阳,也不要冷得半死,只要让天气好,让大家都欢欢喜喜的参加授戒。结果,很奇怪,沙弥戒正授那天,天空的云,像网子一样,又有太阳,所以不冷,又有云,又有微风,所以不热。大众都很高兴。

因此,从这个例子可知,随口愿也是很有力量的,所以不可以乱发随口愿。因此,随口愿不可以乱发。

好了!今天就跟各位讲到这里。请大家要学习发愿。随口愿的实现,据我看过的经中(忘了出处),一般人第三次就有力量了!但如果是修实语的人,说第一次就有力量了!致于会不会实现,则还要观察其它的因缘,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来回向。
南无十方三世佛。
南无十方三世佛。
南无十方三世佛 
愿以今天讨论佛法的因缘,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
愿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
愿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
愿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
愿已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以此因缘,回向给在座的每一位,愿令每一位,业障消除,福慧圆满 身体健康 家庭和乐 事业

顺利 生生世世不堕三恶道,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净佛国

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女 居 士

在古印度有位女居士,是佛教的忠实信徒。她虽然没有出家当比丘尼,但对佛教的教义、法术十分精通,时时修炼钻研, 是位功道高深的女居士,很有名望。
  一天,女居士前往拘萨罗国游历,在迦旃延婆罗门的尼庵中的罗园里住下。
  婆罗门尼的几位弟子外出化缘、拾柴回来,一进罗园,看见一位女居士端坐树下,面容祥和舒朗,心凝神注,一副安宁寂静、超然世俗的样子。弟子们很是惊叹佩服,赶紧上前施礼, 恳请女居士赐教。
  于是女居士便跟这几个年轻弟子侃侃而谈。她说古论今,讲法释道,还勉励她们潜心修研,必能获得真谛。
  女居士讲得娓尾动听,句句透彻。几个弟子听得频频点头,心服口服,她们从来没听过这么中恳切实的教诲,这么高深而又平易的事理,都很庆幸自己有这么一个机遇,而且对女居士 也就越发尊敬,越发感激。
  弟子们听了教诲,依依不舍地辞别了女居士,背起柴禾,高高兴兴到庵中回婆罗门尼的话去了。
  一见师傅,就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师傅,咱们罗园里来了一位姓瞿昙的女居士,是位道法高强的人呀!她特别善于讲法 说道,而且善解人意,句句话都能说到人心里去,切中我们糊 涂迷惑的地方。真是像俗语中所说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哇!”
  婆罗门尼见自己的徒弟们如此眉飞色舞地赞叹那个初来乍 到的女居士,心中一动,就势吩咐道:“既然她这么深刻高强, 这么值得你们讨教,那么,就替我去跟她说,请她明天到庵里 来吃饭吧。”
  弟子们一听,惊喜万分,这正是她们求之不得的事,高兴 得差点儿叫出声来。一个腿快的弟子赶忙跑到罗园去传师傅的话。
  女居士听了弟子传达过来的邀请后,依然平静地坐着,没 起身,沉默不语。那个正在兴头上的弟子见女居士既不说去,也 不说不去,虽然有点儿纳闷,但她心里是唯恐她不答应,所以 也等不及女居士的回话,就兴冲冲地往庵里跑,回禀师傅说,女 居士接受了邀请,明天准来。
  第二天一早,婆罗门尼坐在正堂上,堂门敞开,远远地就 看见女居士身穿素衣,手持钵盂,信步朝尼庵走来……
  婆罗门尼叫弟子给女居士添了一个座位,然后就吩咐上菜开饭。一桌子的莱,招待客人可谓是够丰盛的了。可婆罗门尼 只顾闷头白吃自喝,对女居士既不谦让,也不关照,似乎并没 把她当做自己请来的贵客,谁也不敢多说多动。女居士也就自 然要自己照顾自己了。
  吃过饭,女居士起身出去洗漱净面,又把钵盂清洗干净,然 后回到屋里,坐在为自己特设的位子上。再看婆罗门尼,舒舒服服,心满意足地挺了挺身子,穿着鞋侧卧在一张高高架起的 床上,用衣角遮住头,摆出一副舒懒懈怠,漫不经心的姿态。 她侧着头,平声慢气地问女居士:“我们有些不明白的事情 想向你讨教讨教。我的弟子对你的口才、智慧盛赞不已呀,不 知你是否有空为我们解答呢?”
  看着婆罗门尼傲慢的样子,女居士平谈而和气地回答:“姐妹们有事要问,我尽力解答,何必如此客气呢。不过,恐怕今 天不是时候吧?”。
  说完,她便起身告辞。婆罗门尼只在床上欠了欠身,草草摆了个送客的姿态,目送着她出了门。弟子们不知师傅到底想 于什么,都觉得很不自在,心里很不舒服。
  第二天,弟子们外出去砍柴。归途中又去罗园听女居士讲 道,回到庵中,又如实地回禀了师傅。婆罗门便又请女居士到 庵中用饭,就这样一来二去,连请了四次饭。
  到第五次,婆罗门尼终于开口说要请女居士来尼庵说法布 道。可女居士还是当初的那句话——“还不是时候”。
  婆罗门尼见几请不应,又不知女居士话中之意,很是着急。 正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她的渚位弟子倒是明白得很。
  “咱们师傅初次见面就对女居士不恭不敬。礼数上怠慢不说,还打心眼里瞧不起人家。到如今师傅又想去向人家求法,人家能相信咱们是诚心实意的吗?是我们先失礼,先不真诚待人 的呀!”
  弟子们交头接耳,私下里议论纷纷,很快被婆罗门尼知道了。她自惭行秽,面有愧色,心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 更要去请她,而且一定真心真意地亲自恭请。
  女居士见婆罗门尼亲自登门拜请,而且大有思过悔悟的歉 意,终于接受了邀请,第六次来到了尼庵。
  婆罗门尼备下各种各样的菜肴款待贵宾,盛情备至。吃罢饭,婆罗门尼脱鞋端坐在一张低矮的床上,毕恭毕敬地对女居士说:“我有一些不懂的事想向姐姐您请教,不知能不能给指点 指点?”
  女居士答道:“今天是时候了,您尽管问吧。”
  婆罗门尼松了一口气,问道:“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是 由自己的言行决定的,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是由他人的行为决 定的呢?还有,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既是由自己,又是由他人所决定的?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既不是由自己,也不是由 他人所决定的呢?”。
  “苦与乐是相反相生的呀。正是因为它们对立、矛盾,所以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而且,苦与乐是可以相互转化 的,此时为苦,彼时则为乐。没有苦,也就谈不上乐;没有乐, 还有什么苦可言呢?”
  “那么对一个生在世间的人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婆罗门尼又问。
  “世上的事物都有因有果,而因与果都是包含在对苦和乐的 追求之中,是由苦与乐的谁多谁寡,谁强谁弱所决定的。”
  婆罗门尼紧接着追问:“我现在提问,您随意应答,毫无语 塞、含糊之处。那么我再请问,您有眼吗?”
  “有。”
  “那么,有‘色相’吗?”
  女居士回答道:“有!”
  婆罗门尼又问:“是不是因眼识、眼触来接触外界事物,而感受苦乐或不苦不乐呢?”
  “是这样的。”女居士这时也很感慨地说:“世间万物都是从其因缘而生苦乐啊!”
  同时,她暗自赞许婆罗门尼对人生的苦与乐的悟性,又说 道,“这正是佛的含义之一呀!”
  婆罗门尼顿时开悟,整衣正服,合掌端坐,从此皈依佛门, 终生致力于探求更深、更广的佛法道义。


——据《优婆夷坐树下寂静调伏经》
发表于 2011-6-28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8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愿以今天讨论佛法的因缘,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
愿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
愿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
愿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
愿已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4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4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7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7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7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8 21:13 , Processed in 0.157957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