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57|回复: 8

破执断惑慧宝《金刚经》妙理剖析(十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5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佛母般若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佛问须菩提:若有人用七宝(金、银、玛脑、水晶、珍珠、蓝宝石、猫眼宝石)盛满三千大千世界,进行施舍,此人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须菩提回答甚多。福德甚多的原因是这种福德即非福德性(无离缘福德自性可言、可执著),因此,须菩提说福德多。因为无福德的自性,所以才说福德多,若有性相就成了有限的,不能说无量。因为无自性,以空慧来观福德就变成无量的了。佛又说:若有人能于此经中甚至受持一偈,对他人解说,以此因缘所得福德,远远超过上面所说的那种福德。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佛和一切佛的无上菩提,都是从这般若经中生出来的。这里说明了受持和宣传般若法的功德大于一切功德。三千大千世界里有 10 亿个地球,用七宝来盛满三千大千世界作为一种比喻,这种施舍的功德大不大?当然功德无量。下面说般若经典,能受持般若经即《金刚经》,自己能够学习,产生信、解(即能诚信佛法和理解佛法的意思),再向别人宣扬佛法,这种功德大于上面说的功德。哪怕是四句偈,更不要说全部的佛法了。《金刚经》中的一个道理你能懂了信了,并向别人宣传,帮助别人理解,这样的功德比七宝盛满三千大千世界进行施舍的功德还要大。这就是说:法施的功德高于一切。上面说了一切佛和一切佛的无上菩提都是从这部般若经中生出来的,船若就是佛母,这种空慧叫般若母。空慧是解脱的唯一之门。佛、菩萨之所以称为佛和菩萨最主要是依靠般若智慧产生出来的。没有般若智慧不能称为佛或菩萨,所以般若是无上正觉的源泉,因此把智慧称做佛母,把开发智慧的般若经典称做佛母经。为什么把智慧称做解脱门佛母呢?因为众生堕落六道,吃苦受罪的最终根源是愚昧无知,这愚昧无知就像遮盖双眼的黑色障碍物一样,因此称做无明(漆黑、幽暗)。智慧就像灯光和阳光,用佛法的智慧之光消除无明愚疾,就是解脱,就是佛。获得智慧就如从沉睡中觉醒,故称觉知觉悟。人类的一切知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是智慧的成就,不管是衣食住行、工业、科学都是智慧的成果,一切苦难和罪恶都是愚昧的产物,如战争。只有智慧才能解决人生的难题,只有智慧才能改造世界,这就是佛家的观点。芸芸众生就是缺乏智慧,世人的所谓智慧都是限于眼前利益、不考虑别人苦乐的智慧。所以,有局限性,也不是真正的智慧。就像现代科学创造了物质文明,但也造成环境污染,造出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佛法是让所有的人活得幸福,所有的动物都应有它生存的权利和环境,不能残害它。人只有智慧还不够,还需要大慈大悲心。现代科学只有智慧,无大慈大悲心。佛法不但有智慧,而且有大慈大悲心,同时把邪慧也消除了。若只有智慧,没有良好的品德。犯罪的可能也就多。佛法不承认上帝创世,承认由业生世,就是承认智慧创世,世界是人的智慧创造的。因为善恶二业是正智和邪智,或者说智慧和无明支配下产生的行为动作,这就是叫做。业就是思想行为动作,干了坏事有恶报,干了好事有好报。干了好事自己也感到快乐。人们随时都在造业,有的业来世才报,有的业现在就见效果。因此,大乘佛法认为上帝就是智慧,道谛就是智慧,皈依就是皈依智慧。皈依,改掉了思想上的愚昧无知,这就是法拯救了你。真正理解皈依法的人不多,一讲皈依佛就认为是皈依印度出生的释迦牟尼,而且认为弥勒、观音、阿弥陀佛是各不相同的佛。这是对佛法根本不理解的表现。佛在法性上是平等的,没有分别,仅仅是分工不同。同一个佛因为需要有时变成弥勒,有时变成释迦牟尼有时变成阿弥陀佛,有时变成观音,有时变成密宗的佛,有时变成显宗的佛,但本质上是一个佛。三平等中就讲这个道理,佛都是一样的,到那个境界就没有区别了。认为有区别还是世俗的见解。皈依佛就是发心成佛,要信仰佛的智慧、佛的慈悲。有人说我皈依了,取了法名,穿了僧衣,这只是形式上的皈依,真正的皈依是心上的皈依,不靠形式。皈依法就是要用佛的观点来看待一切问题,对任何人都用大慈大悲心来对待,这样才是真正皈依了法。嘴里可以不念佛,也可以不拿念珠,而要看什么法,这是深层的皈依,高层次的皈依,讲什么形式不是主要的。上师只是指引方向。三宝中佛是指路人,法是地图,僧是引路人,他先走了一步。这里的僧不是寺院里世俗的僧人,佛法中的僧是指解脱了的僧人。起码是见道以上的菩萨僧。皈依的僧人和敬仰的僧人是两种,真正僧人作为佛法的弟子是同路人或朋友,三宝中皈依的僧人起码是菩萨以上的僧,也就是圣僧。因为这种僧人已经觉悟了,才能帮助你。僧是已经走过这条路的引路人,像导游一样。佛虽然指引了方向,也有法的地图,但很多具体的路,地图也包括不了,所以需要引路人。

把佛法称为
大智慧无上智慧,并不是故意夸大。这种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分别的自然境界,是无相之相,是不见之见。在这种境界就能悟到佛法非佛法,名为佛法,也就是佛法仅仅是个名称而已。一切事物都是名称,比如桌子,绝对是桌子吗?有桌子的自性吗?为什么不能把它当成床呢?为什么不能说它是凳子呢这就是说桌子没有自性,只是名称叫做桌子而已。任何东西都是这样,名为佛法就是这个意思,仅仅是个名称。佛法非佛法,这种非佛法就是从名称上来讲的,真正的佛法是无相之法,不可说之法,不见之见。曾经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国王,下面有两个大臣,国王想叫其中一个来继承王位,国王对两个大臣说:你们功劳很大,对我很忠诚,现在你们要什么我都满足你们的要求。其中一个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你的公主。另一个说:我什么也不要,我要出家,我生下来一无所有,走(死)的时候也不带走什么。最后,国王将江山给了这后一个大臣。国王想:这个人没有贪心,他才是我选择的人。前一个大臣是爱色之徒,不是当国王的料。前一个执著于色,一切都失去了;后一个什么也不要,反而一切都得到了。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世界上的得和失往往是从某个角度来考虑的,而不是绝对的得和失。如果想通了也许失就是得,若弄不好,也许得就是最大的失。对于佛法来说,你想得到什么,也许什么也得不到。但从理性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你的得到。无相之相,无见之见。这在哲学上来说是很高的境界,不好理解,但理解后,才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大道理,一切问题都可用这个道理来认识。如果会用这个道理,佛法就好理解了,不是精通文字上的几句话。佛法都是为了开发你的智慧,有了智慧就有了佛法。佛菩萨和正觉境界也是一种特殊的果报。因此,大乘佛法认为,道谛是智慧,皈依法就是皈依智慧。这种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分别的自然境,在这种境界就能悟到佛法非佛法,名为佛法(义净译语)。
九、四果性空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 …… ……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这一段是说:
须陀洹(入流)、斯陀含(一来)、阿那含(不还)、阿罗汉(胜敌)四种小乘果位,虽然证果,但对证果者来说,其障已破,其道已得,无果可证,也无证得果位的执著。

须陀洹是进入出世之流(系列)之义,故称
预流入流,其修证成就是断除三种见惑(身见、戒禁取见、疑惑)。见惑属于思想观点的错误,是比较表面的,在见道以上就可以破除,是比较容易破除的;修惑明知是错误的,但是很难破除,属于思想尝的污染。身见就是处处有自我的观念,一切从自己出发,也就是小我。戒禁取见是把各种戒律看成解脱之门或方法,而且执著这些反而成为约束自己思想解脱的东西。疑惑就是不相信,对真理不能产生信仰,经常疑惑不定。这三种叫见惑。根除欲界九品修惑中的一至五品就到了入流。斯陀含是死后还要在欲界转生一次之义,故称一来一还,其修证成就是断除见惑五种顺下分结(烦恼、身见、戒禁取见、疑、欲贪、恶意)和九品修惑中的五至六品阿那含是死后不再在欲界转生之义,故称不还,其修证成就是断除见惑五顺上结粗分(色爱结、无色爱结、掉举、无明、我慢)。色爱结是对欲界没有留恋了,但对上层色界、无色界还有贪恋,修定时有掉举,即心神不能集中。掉举是修定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思想散乱、心猿意马。无明是愚味无知,是明见事物真相的障碍。我慢实际上就是傲慢,以为再不去苦难深重的欲界了,产生一种傲慢心。阿那含是断除以上五种见惑和欲界九品修惑的七至九品。阿罗汉是战胜三界烦恼敌人之义(敌人就是贪、嗔、痴),故称胜敌,或无烦恼,其修证成就是断除五顺上结细分和三界修惑八十一品。粗分是比较表面化的,细分是表面不显露,但深层还有影响之义。

修断烦恼八十一品是按三界九地划分的。欲界地、色界四禅地和无色界四地共称九地。佛教理论,把世界分成三个层次,最下层是欲界,中层是色界,最高层是无色界(无可见身体,但有生命)。欲界人间下面是畜牲界(各种动物,苦难比人深,可以随便被宰杀)、饿鬼界(指的是一种特殊的生命,饥饿是最大的苦,缺吃喝)、地狱(分十八层)。上层还有欲界六重天,这都是高级生命,我们是看不见的。为什么叫欲界呢?主要是有男女的分别。现代叫外星人,我们所说的外星人不可能是色界天人,一般都是欲界的,因为色界人太高大了,超过几个地球的大小,欲界无法盛下。我们欲界的外星人也分六个层次,身体比人大,身体的大小、寿数、身上的光、生活的来源及其生死情况在俱舍论中均有详细说明。把整个欲界算为一个层次。另外色界分四禅天,因为主要靠禅维持生命,不饮水,不吃食品,所以称四禅天,其智力、寿数无法和欲界相比,又分为四个层次,共分色界十七重天。佛经中说
欲界无禅。我们一般所修的禅是相当低的,无法和四禅天相比,因欲界人的欲望太多,真正禅的境界是无欲的。在学禅的过程中是仿照四禅天的禅的层次来学,真正的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另外还有无色界四地,这样就叫三界九地,每一界把烦恼分为九类,每一界的烦恼有不同的特点,九九八十一类。出三界必把八十一类的烦恼破完才能得到阿罗汉的境界。每一界的修断烦恼按强弱粗细分为九品,九地共计八十一品。所以,《西游记》中有八十一难,就是根据这个来的。八十一品修断和一百一十二品见惑全部断除,才算得到出世罗汉果(见惑就是由世界各种文化、生活形成的偏见,有一百一十二品)。成佛还要在此基础上继续修断所知障和圆满十地的功德。声闻阿罗汉从佛的角度来看,还是低层次的,从中观的观点来说知识障一点也未破。不破所知障,遍知一切事物的智慧是得不到的,还要继续修十地。一地突出修舍般若;二地修戒般若;三地修忍般若;四地修精进般若;五地修定般若。真正的菩萨定,到五地才能得到,不到这个层次只能算准般若。六地才有慧般若,有了慧般若,知识障还未破;八地、九地、十地才破知识障。知识障就是妨碍能在一刹那间洞察一切事物的智慧。知识障是成佛的障,是深层次的障,不是出世障。出世障是烦恼障,见惑修惑层次都是烦恼障。佛经说出世可以破烦恼障,比如罗汉已经出世了,但无佛的智慧,所以,层次相当低。一地完全达到舍般若的标准,是达到无人相、我相、寿者相。以上小乘四圣地、四果位的最基本的条件,是获得见空智慧,悟得人无我。能不能悟到法无我,中观家和唯识家观点不一致。按照中观应承派的观点,若悟不到法无我人无我也无法彻悟,烦恼障也无法彻底断除。这是一个高深的理论问题,这里不准备多说。

无诤三昧就是无烦恼禅(无诤就是离欲,也就是无欲后得到的禅)。乐阿兰那行是离欲清净行。行者是指修行之人。
发表于 2011-6-16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布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7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愿我如有不如法,不净布施的事情,皆发广大忏悔心,不再受不净布施果报,如业力果报实在要成熟,也要在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护持下的八功德池的莲花中成熟。


愿一切众生如有不如法,不净布施的事情,皆发广大忏悔心,不再受不净布施果报,如业力果报实在要成熟,也要在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护持下的八功德池的莲花中成熟。

愿我往昔所做布施都如同如来无相布施一般。

愿一切众生往昔所做布施都如同如来无相布施一般。

愿我现在所做布施 都如同如来无相布施一般。

愿一切众生现在所做布施 都如同如来无相布施一般。

愿我未来所做布施 都如同如来无相布施一般。

愿一切众生未来所做布施 都如同如来无相布施一般。

愿我所做无边布施功德皆回向一切如来神通大光明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4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6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6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1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金刚经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8 11:45 , Processed in 0.149104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