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截流

普天三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6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善佛缘师兄的帖子,个个精华,很有分量,读来感人,感恩!赞叹!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至善佛缘 + 1 感恩布施网,感恩您的鼓励、感恩一切,阿弥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4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推举] 一生至少要原谅三个人 (转)


古文里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样的禅语中其实包含了人生的许多哲学,而宽容则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哲学。
  

人的一生至少要用宽容心原谅三个人。
 
 
你必须原谅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完美,人都有犯错和所不能及的事,也不可能得到每个人的认可。
  
当你长久沉浸于自责之中时,人生会变得悲观,同样的错误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在你的人生中出现得更加频繁,所以你要时常保持微笑,宽容自己。
  
  

你必须原谅你的敌人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你不知何时就会多了一个敌人。
  
特别是当今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难免会有人与你想法不一样,他可能会在背后议论你、诽谤你,把你当做敌人。
  
即使你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可麻烦偏偏会找上你,这时你要怎么办?
  

是让自己和敌人变得一样心胸狭小呢,还是时时记恨著有那么一些人陷害过你?
  
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待吧,因为你的愤怒只会影响到自己和家人,不会影响到别人。
  
你应当感谢你的敌人,因为那些丑陋能让你更加珍惜人生的美丽,会让你更清楚你想要的幸福是什么。
  

你还要原谅你的朋友
  
因为在你寻找快乐的途中,可能越是亲密的朋友,对你的伤害越大,可朋友对你的伤害很可能是无意的,或许是嫉妒之心激起的一时冲动。

  
所以你要原谅朋友,因为他们曾经给过你帮助和快乐。
  
人生一世,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原谅的。
  
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当人生处于低谷时,我们要学会打开另一扇窗户,或许会有更美的风景。





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1-7-10 10:44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者:通达



布施网原帖: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36722&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4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友 情 的 茶 (转)

林清玄
  
读茶神陆羽的资料时,令我感动的有两处:一是陆羽和师父智积法师的感情, 一是陆羽和皎然法师的友谊。
  

陆羽是一个弃婴,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在他的自传里开头就说:“陆子名羽,宇鸿渐,不知何许人。”名姓都是他自取的,他卜卦得了“渐”卦,依《易经》的记载:“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鸿鸟逐渐登陆,它的羽毛可以做仪礼用,是很吉详的卦。)
  

因此,“陆羽”是陆上的羽毛。“陆鸿渐”则是鸿鸟逐渐登陆。从这里,说不定可以看到陆羽的用心与立志。
  

陆羽不知道是被谁捡到的,只知道他三岁的时候,被复州竟陵龙盖寺的住持智积法师收养,智积法师看出他根器不凡,九岁时,就教他学习佛教经典。
  

不知还是佛典对九岁孩童过于深奥,或者是智积法师过于严格,陆羽对佛法兴趣不大,反倒是喜欢诗文创作,放牛的时候常在牛背上学作诗文,到了忘情的地步,时常受到责难,十三岁的时候,陆羽忍无可忍。逃离寺院。
  

传说陆羽善于烹茶品茗,是受了智积法师的影响,因为他是自幼为智积法师煮茶的人,智积喜茶善茶,在一旁指导他是很自然的事,并非刻意传授。(事实上,茶道的奥妙岂是可以言传的?)
  

陆羽对茶的领悟力极高,几年之后,智积非陆羽的茶不饮。陆羽不告而别,想来对这位老师父的打击必然很大,传说从此“智积断茶不再喝茶了。
  

这件事传入皇帝(唐代宗)的耳里,感到不可思议,“就召智积入宫,令宫中的茶师来上名茶,智积只喝一口,就放下不饮了。代宗又秘召陆羽进宫,由陆羽亲自煮茶,请智积品尝,智积一饮而尽,忍不住流下老泪说。“这真像是陆羽煮的茶呀!”
  

代宗才让阔别多年的师徒相见。
  

这虽然是传说,但这种境界完全是有可能的,我们在生活中常有此等情境,例如广告上说的“有妈妈的味道”,或者像我们惯于去某一特别的咖啡厅喝咖啡,都是心意相通的结果。这种“有陆羽之味的茶”,使我们知道茶道里不只是泡好茶, 实有深刻的感情因素。
  

话说陆羽离开寺院之后,到一个戏班子里当丑角,据说还写了剧本,后来在竟陵演出的时候,受到竟陵太守李齐物的赏识,亲自教他诗文,还介绍了一位姓邹的夫子教他诗文。
  

一个懂得茶道的人,必然是有诗心的。陆羽的文名很快就传出来,加上他会烹茶:与李白、杜甫、颜真卿都有来往。安史之乱后,他在苕溪隐居,因为苕溪出好茶的缘故。这时,他和诗僧皎然、隐士张志和结为莫逆,经常在一起煮茶论诗。
  

皎然与陆羽的交情很深,陆羽在自传中形容他们的友谊是“缁素忘年之交”,在皎然的诗里, 曾有多首谈到陆羽,有一首是《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俗人在酒中应酬,怎能知道在友谊中喝茶是多么的香呢?
  

还有一首是《寻陆鸿渐不遇》,是皎然去找陆羽没有找到: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叩门无犬吠,欲去向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一一清晨就到山上,黄昏才回来的陆羽, 恐怕是到山上去采茶了吧!
  

有一次,皎然和颜真卿,陆羽一起登妙喜寺,写下《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其中有四句:
  

境新耳目换,物远风烟异;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
  

皎然是历史上最有诗才的僧侣,他留下来的诗有四百七十余首,许多诗中有陆羽,可见陆羽是个喜欢朋友的人。可惜陆羽的诗多未留传,仅存的一首是《会稽东小山》:
  

月色寒湖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在唐代,有当官资格而不就仕的人,称为“处士”。“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著是者也”(语出《荀子舶陆羽曾被任命为东宫府太子文学的官,又奉召为太常寺太祝,但是他宁可在隐逸宁静生活,泛舟江湖,寻访山寺,与朋友饮茶谈诗,可见是个解脱了欲望束缚、志行高洁的人。因此,在《茶经》中,他开宗明义地说,懂喝茶的人一定是“精行俭德之人”。
  

精行俭德恐怕还不够,还要懂得感情,在茶中有着友谊的芬芳。陆羽是个孤儿,但他一生结交了许多好友,才会使他成为茶圣,写下全世界第一本茶的经典。
  

我每次想到陆羽在自传里写到,他与朋友约定一定守约:“虽冰雪千里,虎狼当运而不侃言也。”心胸便为之震动,仿佛看到防处立在千里的雪原奔赴朋友的茶会,天地中都飘着茶香。茶与酒不同,茶是为更清明,更深刻的友谊存在世间的。




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2-11 21:49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者:天天向上


随喜本文入选布施网“我版”佳作,谁与争锋!(7月14日佳贴推荐)

布施网原帖: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0177&page=1&fromuid=27704#pid4447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5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南怀瑾先生关于魔的开示:大魔王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 (转)


尔时,维摩詰语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故,教化眾生,现作魔王。」
      

因為大迦叶懂,他到底是禪宗的第一代祖师,所以维摩居士告诉他,十方世界中作魔王的,都是十地以上的大菩萨。《华严经》讲两个对立的,十方世界治世的转轮圣王,是十地以上的菩萨才来的。但是能与佛对抗的魔王,也是十地以上菩萨所演变的。所以魔王这个名辞谈何容易啊!禪宗祖师会说,某人的境界可以入佛了,但是还不可以入魔。要魔佛两边都不著,才是得真解脱,然后也可以成佛,也可以成魔。  
 

原始佛经翻译过来时,魔字本来用「磨」,是磨练的意思,经典常用「磨罗」。后来加上宗教观念,就把它变成魔鬼的魔。这其中的观念是有差别的。
 

这裡维摩居士好像是在推崇魔道,他是讲大魔王,不是小魔王。严格的讲,谁是大魔王?十方一切圣贤、一切教主,才是真正的大魔王!没有这个境界是不能成圣人的。




发表于 2011-7-8 14:35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者:心是莲花开



布施网原帖全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36456&highlight=%C4%A7%CD%F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5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愿法界一切众生内心皆充满无私的爱!感恩一切。愿无私的爱永远传播下去!

【原创】多情

本文发布:廉而不刿



不修般若的人,
眼往外看,
整天找别人的错,
嗔斗知见
   


修般若的人,
眼收回来了,
往往来什么都观幻,
你会感觉这个人很冷漠
  

圆觉经上, 佛陀教给踏实做事的普贤菩萨如梦如幻法门,
因为普贤菩萨要去做实事就必然要准备挨骂受气,
所以佛陀教他这个法门把这些都观幻,
但普贤菩萨不是不管事了

  
所以我不想我的朋友们,
把什么都观幻,
我往往建议加修观世音菩萨法门,
观世音菩萨入世的姿态会有一些影响
不管你修什么,
你的内心, 总要有一个观世音菩萨


去看菩萨像
除了地藏菩萨, 大多数菩萨都显在家相
——庙外的众生, 更多

  
南怀瑾老师说:
世界上最多情的人便是佛菩萨,
你的痛苦我来挑, 你的烦恼我来解决, 你的困难我来帮忙,
你说多情不多情

多情乃佛心
每每看到一些痴情困苦的人
我就笑想: 这人有菩萨潜质
痴情转大爱, 要比无情生大爱易
——情也是觉性, 无情寡爱是成不了佛的, 反成草木
只是: 大爱即不爱, 不爱非无情
   


读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发现围绕观世音菩萨的眷属, 都是十地大菩萨

这里, 我感触很深
因缘眷属登十地, 观世音菩萨的境界是不可想像
(从般若的角度, 因缘众生的无明少, 说明自己的无明也少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4863509/)
   


观世音菩萨是怎样的呢
大事小事, 事无巨细, 老百姓的俗事、琐事、杂事, 他都来帮忙
百姓很少想文殊普贤等菩萨, 一遇事往往第一个就想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 表大慈大悲
大慈大悲是怎样的一个言行, 是怎样去做, 又做些什么呢
——去观察一下观世音菩萨在世间

  
  
又是谁成就了观世音菩萨
  

我想起一位师兄说的话:
正是众生成就了菩萨的丰功伟业

[ 本帖最后由 廉而不刿 于 2011-7-10 23:07 编辑 ]




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1-7-10 22:59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原创发布者:廉而不刿




布施网原帖: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36823&pid=1059545&page=1&extra=page%3D1#pid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5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法界一切众生内心皆充满无私的爱!感恩一切。愿无私的爱永远传播下去!

"正心"的力量 (转)

“正心”是一颗什么心?它是一颗简单、沉静的心,正面、向善的心,积极、阳光的心,也是一颗笃定、坚韧的心。有这样的心,我们就会不惑于外物、就会专注平和,个人会完善,社会会和谐,世界会美好。

  
去年的12月上旬,我们赶赴香港,专程拜访国学泰斗饶宗颐先生。在温暖如春的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里,就中国文化话题,饶公给我们娓娓道来。
  

饶公的谈话题材广泛,他总结了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提了三条:求是、求真、求正。他特别强调了“正”的重要性,并指出,中国的儒、释、道三家都把“正”放在重要的位置。
  

正,首在正心。正心,是儒家提出的修身的前提。《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正心是相当核心的一个环节,宋代理学家程颐说,进修之术,“莫先于正心诚意”。朱熹也称“正心”为“万世学者之准程”。
  

正心的意思可解释为:使心灵从对外物的依附中解放出来,也指对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集中精力,而不是心不在焉。而这恰恰点中了当代人的心病。
  

现代人的心灵为什么依附于外物?是因为许多人已经接受了这样的逻辑:我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欲望,而个人欲望的满足是以物质作为条件的。这种逻辑不能完全说是舶来品,但其极端化是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其根源还是启蒙运动以来科学、人权乃至战胜自然等理念发展到极端的结果。
  

启蒙运动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把人权从神权中解放出来,科学技术解放了生产力,但其另一个极端的恶果现在也显现出来:人性的无限张扬、人的欲望的无限膨胀、人对自然的无限索取,使整个世界陷入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现在仍未结束的金融危机,其根源在哪里?不少学者都认为:就是人性的贪婪。杜维明先生近年一直在推动的“启蒙的反思”,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系统思考。
 
 
怎样做到心灵不依附于外物?就是正心。现在的世界信息很庞杂、诱惑很多,人心也会受到各种情绪的影响,所以“纠结”成为网络热词,其实这个词反映了当代人的心理状态。心正而不乱,就有一个是非标准、取舍依据,就不会有那么多纠结。
  

再说集中精力的问题。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大家的苦恼不是缺乏信息,而是信息太多,搜索引擎成为网络的必备工具说明了这一点。信息多,机会多,如果我们的心不正、左右摇摆、没有定力,就容易使我们的注意力分散,就会浅尝辄止、朝三暮四,这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大敌。所有杰出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专注,这是正心的结果。

  
“正心”是一颗什么心?它是一颗简单、沉静的心,正面、向善的心,积极、阳光的心,也是一颗笃定、坚韧的心。有这样的心,我们就会不惑于外物、就会专注平和,个人会完善,社会会和谐,世界会美好。





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1-7-7 12:54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者:順心如意



布施网原帖: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36196&page=1&fromuid=16838#pid10551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01:37 , Processed in 0.13708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