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70|回复: 0

明安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直解》 (佛说阿弥陀经纲要)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6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再来看“行”,有信愿自然能引起持名的妙行,行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要解》说:“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乱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这句“阿弥陀佛”的名号,是阿弥陀佛无量劫以来所有的大愿大行所成就的,里面有佛所有的功德。阿弥陀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名号也不可思议。我们念佛就把佛所有的功德摄成为自己的功德。这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是非常殊胜的修行。所以散乱心念佛,都是成佛的种子,更可况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呢!一定会往生净土,不退成佛的,可见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要解》又说:“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往生净土的行门有很多,这里提到了一些,五悔就是: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还有上面所说的,所有这一切修行如果成就了,都能往生净土。但我们要知道,在这众多修持法门中,持名念佛一法能广泛摄收种种根机的众生,上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下至五逆十恶众生,都能契合,这叫“收机最广”。并且“下手最易”,我们要开始修行,得有个下手处,持名是最容易下手的,小孩和不认识字的老人都能念佛,很简单,其它的修行方法就不一定能如此了。
我们知道有四种念佛,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实相念佛就是以智慧观照,欲亲见本具的妙明真性,如禅宗参念佛的是谁,还有各种话头,希望见到自己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这是属于实相念佛;观想念佛就是依照《观无量寿经》来作观,或专观白毫,或只观丈六八尺之佛身,或者观佛真身等,这属于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就是对着佛像,用眼根来观佛;持名念佛就是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实相念佛属于念自性佛,谛理很深,很不容易来修行,以专仗自己的戒定慧力,还有参究照察之力,若不是宿根成熟,很难开悟,若不开悟,就没有见到实相;观想念佛中,佛的真身很难观成,“非是凡夫心力所及”;即使是丈六八尺像也难观成就,善导大师说:“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飞神扬,观难成就”。我们妄想纷飞,要想把佛的丈六八尺像观清楚也很难;观像念佛,需要佛像才可以,并非随时随地都可以观。总之,以上三种念佛都很困难。唯有持名念佛,下手最容易,不需要观想观像,随时可修,只要一心称名就可以了。
另外,阿弥陀佛是以名号作为度化众生的本愿。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善导大师在《观念法门》解释为:“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无量寿经》说:“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龙树菩萨在易行品也说:“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阿弥陀佛既然以名号作为救度众生的本愿,我们就直接称念名号,这样就与佛的大愿相感应。
关于净土法门的修行,善导大师为我们做了分判,在《四贴疏》上说:“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可见,“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信愿持名是正行,读诵净土典籍、思维观察极乐世界、礼佛、赞叹供养是助行。除此正助二行之外,一切都是疏杂之行。修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往生最直接。疏杂之行常间断,虽然可以回向往生,但总不如修正行直接。这里也说到一个问题,就是修其他法门能不能往生?当然可以往生,但要回向才可以,总比不上念佛直接。善导大师在《般舟赞》说:“万行俱回皆得往,念佛一行最为尊;回生杂善恐力弱,无过一日七日念”。专念就容易往生,善导大师说:“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若舍专念修杂业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何以故?杂念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心不续念报佛恩故。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比见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念名号是如此的直接殊胜,所以《要解》说:“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这部经典是佛无问自说的,可见法门太殊胜了,没有人能问出来。于是佛就兴大悲,悯有情,主动告诉大家,“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舍利弗尊者在佛的声闻乘弟子中智慧第一,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信受这样殊胜的法门。“拈出”二字同于禅宗的拈花微笑,以心印心,表明此法门是诸佛的心要。《要解》又称叹持名念佛的法门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念佛法门确实是方便中的方便。一般修行需要先见道,再修道、证道。见道是很不容易的,开悟才叫见道,我们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净土法门则不然,经上说:“从是西方,故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只要真信切愿执持名号,就可往生。这是佛心佛眼亲知亲见的境界。我们只要深信佛言,就是以佛知见为自己的知见;依教奉行,就能得往生的大利益,不必别求悟门。又,《念佛圆通章》上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可见念佛可从众生心下手。众生的心是生灭心,念念生灭,能从这个心下手就方便多了。至于其他圆教法门,例如《圆觉经》说:“以生灭心,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随流转”。可见拿生灭心想去分辨圆觉,那圆觉之性就随著人的生心而流转了,也就有生有灭了,可见不容易下手。修念佛法门,只要把妄心换成佛号就可以了,可从我们的生灭心下手。持名念佛简单,不认识字的人都能念,人人可修。持名念佛又随时随地可修,只要念一句佛号就可了。时间很忙,每天修十念法也可以往生。这都是持名念佛的方便处,还有很多。可见持名念佛最适合我们来修。“了义中无上了义”,
“了义”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宝积经》中说:“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分别,是名了义”。净土法门还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还要了生死,这怎么能是了义呢?要知道,念佛是“从有念入无念,以往生求无生”。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字句分明老实念去,不知不觉就会达到无念,暗合道妙,巧入无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是“花开见佛悟无生”,无生就无灭,无生无灭,生死涅槃都平等,这是了义教。“圆顿中最极圆顿”
,持名念佛是最圆最顿的。《要解》后面说:“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莲池大师说:“齐诸圣于片言,越三祇于一念”,又说“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久经多劫,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岂非大事”。这些都说明持名念佛的圆顿,还有很多的教证,我们略提就好。

总之,此经的宗旨是就是信愿持名,《义疏》说:“今经专示持名之法,正是经宗。于今为要,故当委示,不可笼通。括束经文且为五例:一、心起欣厌,厌苦欣乐;二、身须西向,正立合掌;三、克期日限,一日七日;四、系心佛境,专一不乱;五、期死无退,决誓求脱。若此称名,下至十念尚得往生,况一日七日乎!”
第四是“果”,《义疏》说:果即教用。亦有二别:一者,近果。经云,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由前称佛结业成因,舍此秽苦,感彼净乐,即获法性净身,住同居净土也。二者,远果。下云,众生生者皆得不退阿耨菩提。此谓生彼国已,闻法得忍,修菩提道,断惑证真,究竟成佛。即证清净法身,居法性土也”。
“果”就是“教”的用,我们依教修行,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力用。这一门在五重玄义属于“论用”。我们依照此经信愿持名,能有什么作用呢?一、在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往生净土。经上说:“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我们一般人在临终的时候,会四大分离,非常痛苦,往往会迷惑颠倒。而信愿念佛的人,在临终时,有佛的加持,“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而自在的往生极乐世界。二、众生生到极乐世界都是阿鞞跋致,都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决定快速成佛。其实力用不止这些,还可以得到诸佛的护念等,但此经主要说这两点。《要解》说:“此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信愿持名,就可以往生净土,不退成佛。《要解》先判往生有四土,信愿持名,没有断见思烦恼是生凡圣同居土;持名至事一心不乱,断见思烦恼,生方便有余净土;持到理一心不乱,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生实报庄严净土,分证常寂光土;无明断尽,就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土。后又说:“夫上善一处,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其实藕益大师所判与善导大师所判的极乐世界是报土,阿弥陀佛是报佛意义相同,只是说法上有差别而已。这点我们在经文中还会提到。《要解》又说:不退有四义:一、念不退,破无明,显佛性,径生实报,分证寂光;二、行不退,见思既落,尘沙亦破,生方便土,进趋极果;三、位不退,带业往生,在同居土,莲华托质,永离退缘;四、毕竟不退,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又说:“一生补佛,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可见极乐世界的殊胜,这样的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这是讲此经的用。
此经的大意就介绍到这里,我们再来学习下面的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2 20:32 , Processed in 0.130343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