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宝梁经》、《优婆塞戒经》、《正法念处经》是当前广大信众与佛门在家、出家弟子最需要学习的几部经典。佛在《大乘宝梁经》中说:“善男子、善女人、若出家、若在家,学此法门能断诸漏,亦得涅槃。”故此经典出家弟子必学,在家弟子者当学,广大信众当知。解决当前中国佛教界最大的问题。
当前中国佛教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一、是95%以上的广大信众,不清楚究竟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二、许多出家、在家学佛人,不清楚什么是比丘僧。三、许多佛弟子不知如何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出家、在家人学佛数十年,竟然将佛教当成世间劝善修好的宗教,不知佛教是教导众生觉悟出世间解脱的法教。如今有许多出家人不持佛戒,不学佛经法,更有甚者修习邪教,宣传魔法,觉得自己剃发搭衣、住佛寺庙,就是信众当皈依的比丘僧,许多信众不明佛理,理所当然的认魔为师,命终堕魔邦界而浑然不知。
学习的这几部经,能帮助广大信众提高认知力,认清恶比丘,远离恶知识,亲近比丘僧;在家佛弟子学习这几部经,能了知应当如何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出家佛弟子学习,能了知如何做名真正的比丘僧。不持戒者学习这几部经,愧耻心生,惭愧学戒……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万六千人,皆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是一生补处,悉从十方诸佛世界而来集会。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所言沙门,云何为沙门?
解:“沙门”,梵音,泛指一切出家修道、息烦恼者。佛门出家弟子比丘,修道息烦恼、出生死、趣涅槃,故也称名沙门。这部经,由佛的大弟子迦叶尊者请法,问佛:佛门出家弟子比丘,应当具足何等行持,可称名比丘?
佛告迦叶,所谓沙门者:寂灭故,调伏故,受教故,戒身净故,入禅定故,得智慧故,解如实义得解脱故,于三脱门无所疑故,安住圣人所行法故;
解:佛告迦叶,所谓沙门比丘,要觉悟出离世间修寂灭行,调伏自心,顺佛教修学戒、定、慧,解脱生死。做名佛弟子:1、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及佛教与其他宗教善法的差别。佛法,是指导众生觉悟——出世间生死、获究竟解脱之种种方法。佛教,是无上智者、出世间觉悟者之法教,世间一切宗教、善法皆不可为比。比丘既然出家修道称名沙门,就要息烦恼、求寂灭涅槃果。2、佛弟子以调伏意识心,趣出世间涅槃为要。无须于外道中求解脱法——心外求法。3、受于佛教者:(1)持佛说戒法;(2)入佛教正知见止观禅定;(3)以菩提智慧,解佛出世间真实法义,获生死解脱。4、于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无有所疑,安住圣人所行之法,修菩萨道。此是佛门弟子渐次所行之法。
善修四念处故,离一切不善法故,安住四正勤故,善修四如意足故,成就信根故,信佛、法、僧故,成就坚信于佛法僧故,不信余道法故,勤行离一切烦恼故,善修七菩提分离一切不善、如实修一切善法故,善知正念、正智方便故,专念一切诸善法故,善知定慧方便故,成就五力故,不为一切烦恼之所乱故;善修七菩提分故,善知一切法中因缘方便故,善知圣道方便故,善知正见、正定方便故。
解:四念处、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是佛法修学三十七种助道品。此三十七种修学助道品,以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法为根本,精勤修学四正勤、四念处获五根,得五力,得四种如意足、七种菩提智慧为善巧方便,成就出世间圣果。此是佛说出世间“无比法”。是佛法必修课,大乘、小乘、人天乘共修之法。
四正勤:是四种精勤的修心法,使心安住正念。一者,已生恶令即断。二者,未生恶令不生。三者,未生善令即生。四者,已生善令增长。
四念处:一者、身念处,观身不净。二者、受念处,观受是苦。三者、心念处,观心无常。四者、法念处,观法无我。
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以佛说“不净观”观自身从生到死,脓血溃烂,化为白骨,种种不净。
二、受念处,观受是苦。修行者闻佛说法,观众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皆是苦,人生皆苦、三界皆苦……
三、心念处,观心无常。修行者闻佛说法,思惟观察心念所行,一念起、一念灭,后念起、前念即灭……得知此心念念生灭无常。
四、法念处,观法无我。修行者闻法,深入观察,则知于一切处皆找不到“我”。观内身是地、水、火、风组合之体;观外身世间万物,是地、水、火、风组合而成。修行者观察身内、身外:无有我身,无有我体,无有我受,无有我心……内无身心,外无世界……降伏烦恼,身内、身外一片空寂,得见三千大千世界在我心中……真心显露,超越生死。
四如意足:是修行者依“八正道”修习四正勤、四念处,觉观得一心,令智慧增长、增深禅定,行于中道,定慧均等,引发“四种如意神足通”,即“六通”中的身如意通。一欲如意足:降服五欲得定,而引发神足通。二念如意足:降服想心以念得定,而引发神足通。三进如意足:以专一精进力得定,而引发神足通。四慧如意足:依理观慧得定,而引发神足通。四种如意神足通,可作为助修圣道的善巧方便力,助圣道早成。
五根:正信根、正精进根、正念根、正定根、正慧根。得此五种根,出生五种力。
五力:正信力、正精进力、正念力、正定力、正慧力。此五种根力能增上圣道修学。
七菩提分:修学者依八正道,四正勤、四念处,得五根、五力、四如意神足,又得七种菩提智慧善巧方便。一、择法菩提觉:即能于诸法中区别何者是邪法、何者是正法,能选正去邪修菩提智慧。二、精进菩提觉:于修学中能永不懈怠、一心专一勇猛精进于菩提路上。三、喜菩提觉:听经闻法欢喜心常生,善根不断增长。四、除菩提觉:能断除身心粗重烦恼,使心得轻快安定。五、舍菩提觉:舍离我所念著之境,善能觉了分别虚伪不实、舍弃不取。六、定菩提觉:能使心安住于一境,得心不散乱的菩提智慧。七、念菩提觉:心能安住正见、正思惟、正念,再无错谬乱想。以此七种菩提智慧为善巧方便助修圣道,能得菩提涅槃。
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语:依正见思惟,口业合于正理,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正业:依正见思惟,身行正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正命:依正见行正当谋生方法,不以邪业生活。正精进:依佛教言修学,一心不杂、进而不退。正念:依正见、正思惟,心念安住于佛说法教。正定:心念安住于佛说法教,不为一切外境所动。
求生西方净土者的正定,就是不为一切邪人邪说所动。《大佛顶首楞严经》中佛说:“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如今若见有人自称,“我是某菩萨、某佛下界度生”,当知此人必是邪魔。
得四辩力不信外道故,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故,离四魔故;善知五阴故,断一切烦恼故,得最后身故,离生死道故。
解:“依义不依语”,佛说法无量,皆归趣导引众生出离世间、获究竟解脱。所以,诸经中佛说无量法语,皆归趣于出世间。但是世间众生无有能了解出世间事理者,故佛说法还要依世间词语而说出世间事理。因此学佛人学经闻法,要依止佛教出世间义理,不可依于世间文句词语。此即是依义不依语。譬如佛说法界如虚空,不能理解为法界即是虚空。应知道法界如虚空一样能容纳万物,变化无穷。
“依智不依识”中的“智”,是指出世间菩提智慧,“识”是指众生的妄想意识。佛教出世间义理顺应自性,自性即是佛性,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人的意识是生灭妄想,是生死之根。佛弟子求出世间生死,因此看经闻法要依止菩提智慧,不依自我知见意识所想。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了义经”是佛为知苦众生,欲出离生死,有自利利他心者说,称名大乘法。“不了义经”是佛为知苦众生,欲自行出离生死者说,称名小乘法。“不了义”是仅离生死界的法义,佛法修学没到尽头,应继续修学。“了义”是指究竟解脱法义。佛说四圣谛、十二因缘、三十七种修学助道品,是出离三界生死的出世间无比法,是大乘与小乘共修之法。所以,大乘与小乘修学者都要依止修学。《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说:修学大乘而不屑修学小乘者,必堕外道“空见”,堕无间狱。
“依法不依人”,世间众生善根种子成熟有早有晚,故佛菩萨因缘度众生时间无定。有以佛身,有以菩萨身,有以声闻、缘觉身……鬼身、畜生身等不定,凡是所说法能引导众生“出世间、趣寂灭”,即如佛宣法——即是佛法。佛弟子当依止于法,不依止于说法者。 |